肺部CT發現3毫米小結節 最後確診是癌症·杭州日報

肺部CT發現3毫米小結節 最後確診是癌症
早診早治,沈大姐不幸中遇到萬幸專家建議,45歲以上經常抽煙、炒菜的人最好做個肺部CT
2012-12-26

早診早治,沈大姐不幸中遇到萬幸

專家建議,45歲以上經常抽煙、炒菜的人最好做個肺部CT

本報訊(記者 余敏 通訊員 殳慧平)3毫米,多大?像一隻小螞蟻那麼大吧。沈大姐在省腫瘤醫院體檢時發現,肺部有這麼大一個小結節,一般來說這麼小肯定忽略過去了,但醫生判斷可能是惡性並給她取了出來,最終確診是癌。早診早治,讓沈大姐不幸中遇到了萬幸。

專家建議,45歲以上經常抽煙、炒菜的人最好做個肺部CT薄層掃描,50歲應做一次腸鏡檢查。

3毫米的小結節居然是肺癌

前段時間,54歲的沈大姐從金華老家來杭州看兒子。

兒子很孝順,想帶她去醫院體檢一下,畢竟年紀大了。因為離省腫瘤醫院比較近,沈大姐就被他帶著來了醫院,「單位剛組織過體檢,拍過胸片,也沒發現啥問題,身體一直都蠻好的。要是兒子不這麼堅持,我還真不願意來檢查,浪費錢嘛!」她說。

醫院放射科李賢興醫師給沈大姐看了肺部CT,發現有個3毫米的小結節,判斷傾向惡性。李賢興馬上找了胸外科醫生,胸外科醫生覺得病灶太小,手術中很難確定病灶位置。

於是又去找放射科邵國良主任,希望先在CT下肺定位,再進行胸腔鏡手術。

肺定位是在CT掃描下,根據病灶位置,用一根很細的針扎進病灶,再將針外面的管套取出,這時管套中的針就像魚鉤一樣鉤住病灶,這魚鉤一樣的針便留在體內,等胸腔鏡手術時根據針的位置找病灶。

這真是個高難度的技術活,肺定位由於病人一呼一吸本來就很難把控,更何況是3毫米的小病灶,針稍一偏就套不準了。姜還是老的辣,手術也很順利。

病理報告顯示是肺癌,幸虧發現及時腫瘤還沒有成形。肺癌細胞長得很快,要是再等一年,結果還真不好說。

經常抽煙、炒菜的人

最好做個肺部CT

實際上,大部分肺癌病人都沒沈大姐這麼幸運,等到咳嗽、咯血、胸痛才去檢查,一查已是肺癌晚期。除非甲狀腺癌等治癒率稍微高點以外,多數癌症還是比較棘手的。

當然,隨著醫學技術的發展,「帶癌生存」成為可能。比如最近微博上流傳一個帖子《癌症全身轉移 竟奇蹟康復》:東北女孩王威,8歲查出甲狀腺癌,16歲轉移到全身。她打算死後捐獻器官,感動了很多人,大家紛紛為她捐款,北京煤炭總醫院給她免費做了手術。她奇蹟般地康復了,醫院支持她上了衛校。25歲的她成為煤炭總醫院的一名護士。

怎樣才能讓帶癌生存成為可能?還是得早診早治,像沈大姐就是。

邵國良主任介紹:「我們科每年都會碰上幾個像沈大姐這樣的患者,毫無癥狀、體檢做CT時發現小於5毫米以下的結節,最後查出來是肺癌。現在企業體檢肺部往往是一個普通平片,我覺得,條件允許的話可以考慮加做個肺部CT,尤其是45歲以上經常抽煙、炒菜的人。」

最近在省腫瘤醫院訪問的美國匹茲堡大學醫療中心消化腫瘤中心主任孫偉勁教授也認為,醫生、患者及家屬等都需要提高對篩查重要性的認識,而不是吃各類保健品,對付癌症要早診、早治。

50歲應做第一次腸鏡檢查

那麼,在美國早診早治情況怎麼樣呢?孫偉勁教授介紹:「像美國這樣的發達國家,目前在消化道腫瘤方面,50歲以上做腸鏡的有30%—40%,而在中國估計最多只有1%—2%吧?你去問問國內消化科的醫生,估計50歲以上的醫生自己都沒意識到需要做個腸鏡。」

腸鏡檢查是發現腸道腫瘤的重要方式。孫教授說,按照診療指南,50歲時應該做第一次腸鏡檢查,如果家裡有兄弟姐妹等親屬患過直腸癌,直系家屬更應該查一查,「直系親屬檢查要提前10年,比如父母55歲時查出患直腸癌,兒子應該在45歲時就要做個腸鏡。」

孫教授說,但是在國內各類保健品或保健行為,好像比科學的檢查更流行,「如果推出一項服務——洗腸,號稱能去除體內毒素,把它和腸鏡檢查放一起比較,估計洗腸的人會比做腸鏡的人多很多。」

但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中國大腸癌發病率僅次於肺、胃、肝癌,位於癌症類第四位,死亡率也僅次於肺、肝、胃癌。發病率正以每年4.2%的速度攀升,我國每年近10萬患者死於大腸癌,比美國還要多。2007年6月至2008年8月,浙江大學腫瘤研究所曾在下城區部分社區開展大腸癌人群篩查,共篩查了16860人,通過篩查發現2412例大腸癌高危人群,佔了14.3%,其中有967人完成了結腸鏡檢查,結果發現癌前病變151例,確診大腸癌21例。

推薦閱讀:

體檢發現肺部小結節,是不是就是肺癌?
【「肺」腑之言】肺部小結節,到底該怎麼隨訪?
哮喘竟然會導致猝死|深度解析哮喘五大危害
腦梗 無意識 有肺部感染 86歲怎麼護理 ?

TAG:癌症 | 杭州 | 發現 | 肺部 | 日報 | 結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