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恆河大手印 第十三講

恆河大手印 第十三講
母音老人

『正起念時,亦不見有念可起,是名無念。非如一般人所想像者,一念不生名無念也。』

所謂無念,並不是一個念頭也不起,而是儘管念起卻無所住著、不滯停留。一般人所想像的『一念不生』的無念,那是壓念不起。他們以為一個念頭也沒有,就是好功夫。其實死在那裡,非但不能成道,成個土木金石倒有份在!不見當年六祖大師救卧輪禪師的公案嗎?卧輪初以為壓念不起是好功夫,故有偈子云:『卧輪有伎倆,能斷百思想,對境心不起,菩提日日長。』六祖見他走入死胡同,故救他云:『慧能沒伎倆,不斷百思想,對境心數起,菩提作么長?』起心就是不起心,動念就是不動念,六祖無住啊!『對境心數起』就是起妙用,假如不起心動念,就是死在那裡了,還能起什麼妙用啊?還能給人說法嗎?不能了。菩提即為本性,它是不生不滅、不垢不凈、不增不減的。在凡夫不減,即使在地獄也不少;在賢聖不增,即使成佛時也不多。古時候有人問一位大禪師:開悟之後怎樣?大師答:也不增一分。又問:未開悟前呢?答:也不減一分。所以卧輪說:『菩提日日長』就錯誤了。

『依於妄念,調修法身,則所現之妄念皆調現為自性之妙受用,即五毒妄念所現之粗者,皆能令具自性解脫之光力,明空成受用也。』

依妄念起滅,調修法身,就是說妄念起了,趕快覺醒,認識它,不跟它跑,而不是把妄念壓死不動。就是要時時覺醒,時時觀照,不要跟妄念跑。跟妄念跑了,著在境界上,那就不行了。所以,凈土宗強調時時刻刻念佛,不是讓你貪多,貪功德相,而是讓你覺醒,認識法身,保護法身。我們做功夫,就要在妄念上修,沒有第二個辦法。念佛也好、持咒也好、參禪也好,目的都是調理這個妄念。所以,依於妄念調修法身,就是在妄念上做功夫,將妄念斬斷,不讓它相續不停。一切佛法都是調修法身,都是在妄念上做功夫。不要將念佛當做有相功德來做,那是錯誤的。所以,蓮池大師說:『聲聲喚醒主人公。』念佛就是把主人公喚醒,讓你覺悟的。

若曉得在妄念上做功夫,依於妄念調修法身,『則所現之妄念皆調現為自性之妙受用,即五毒妄念所現之粗者,皆能令具自性解脫之光力,明空成受用也。』那麼,所起之妄念,都調整為顯現自性的微妙受用,即使是『色受想行識』五毒所現的粗妄念,也都能令它們具有自性解脫之道力和光明,入於光明空靈之境。也就是說能化『五蘊』之毒,為自性之妙受用,使之成為我們修證之工具、成佛之資糧。

把我們的自心調理好,不住相、不住境、不煩惱,就得大受用了。妙受用者,就是微妙的感受,很受用。得受用很好,但貪享受就壞了,受用和享受,就相差一個字,卻大有差別,而且是天壤之別。如果講究吃得好、穿得好,交異性朋友、跳舞、看電影,燈紅酒綠、紙醉金迷,一旦不具備這些條件,就作姦犯科以達到享受的目的,那就壞了,這就是貪享受。若一切時都是心空無住,安然自在,不去追逐外境,今天只有粥吃也很好,只有破草房住也無所謂,胸襟豁達,心安理得,知足常樂,隨緣自在,這就是妙受用。曉得在妄念上做功夫,把我們的自性調理好,自然能得妙受用,『一種平懷,泯然自盡』也!平懷,就是心裡沒有絲毫的彎曲,平直坦率。泯然自盡,就是心裡空蕩蕩的,沒有半點煩惱。這是多麼美好啊!所以學佛是得大受用、開大智慧的。學佛不是求什麼東西,有所希求就壞了。求福報、求神通,那不是學佛;求財、求官,更不是學佛。一切都是假的,如空花水月,到頭一場空啊!所以,我們要時時認識真心,要依於妄念調修法身,不要讓妄念遮蓋真心。識得妄念是真心所起的妙用,從而不住相,就會得真實受用,不起煩惱。反過來呢?若不知道依於妄念調修法身,那就煩惱無窮,慾壑難填了。有了一百想一千,有了一千想一萬,有了一萬想千萬、億萬,永遠沒有滿足的時候,煩惱痛苦也就無有了期了。

『一切妄念,皆由自性通徹境中所起之妙用。』

這是進一步解說妄念的緣起。妄念固然是由真心所生起的,但若無境緣也無由生起。境緣就是『自性通徹境』。我們在前面反覆講過,日月星辰、山河大地、人我眾生、花鳥蟲魚,都是自性所顯現。但同是凡夫的境緣,為什麼會有種種不同呢?那是因為業性使然。凡夫不識自性,故而迷惑。因惑而造業,因業而受報。由共業感現山河大地,復由別業感現十二類生。隨其善惡之因不同,感現的境緣也不同。種種不同的境緣,都是在自性中感通、在自性中了徹的,無有實體,虛妄不實。就自性來說,因也在其中,果也在其中。自性是超越因果的,種種不同的境緣都是『自性通徹境』,此即所謂『第八識的相分』。而『第八識的見分』又對『相分』分別取捨,這種分別取捨即所謂的『妄念』。同是一個第八識——阿賴耶識,在迷即第八識,在悟即『如來藏心』。故而,若能『依於妄念,調修法身』——返迷歸悟,則『一切妄念,皆由自性通徹境中所起之妙用』。妄念是真心所起的妙用啊!

『以無取捨心護持之,因其生滅未能超越法身妙用王之境也。』

顧名思義,『妄念』是虛妄不實之念。因其對虛妄不實的外境分別取捨,故其『分別取捨』也是虛妄不實的。妄念雖『妄』,卻是真心的妙用。一旦識取真心,就要好好地『護持之』。護是保護,持是維持,好好地保護它,維持其『作主』的地位,所以真心又稱『主人翁』。怎樣護持它呀?『以無取捨心護持之』,要以對外境不取不舍的方法護持真心。對一切外境,都不要起心分別:這個東西好,要取到它;那個東西不好,要捨棄它。不要有愛憎取捨之心,把這愛憎取捨之心拿掉,就是保護真心。我們之所以不得解脫,壞就壞在『愛、憎、取、舍』上。哎呀!這金子多好,要取到手!這地方不好,趕快遠離。

講到這裡,想起一則現代公案。杭州有個法師,他說:『講《金剛經》的人雖然不少,但一句話就能把他們問倒。《金剛經》說無人相、無我相、無凈相、無垢相,那麼,這裡有一泡大糞,你無相,把它吃掉吧!』這哪裡是詰難講《金剛經》者,這是在詰難《金剛經》的經義啊!其實他這問話很容易答。答他:『請你銜將來。』你不是讓我吃掉它嗎?那就請你用嘴把它銜過來吧!這是客氣的答法,如果不客氣,就震喝他:『嘿!你這法師竟然被一泡大糞埋掉了。』他看見這泡大糞,著相了,就等於被大糞埋掉了。這都是愛憎取捨分別之心在作怪啊!因此,我們不能對外境起愛憎取捨之心,這就是護持真心。

為何要這樣護持真心呢?『因其生滅未能超越法身妙用王之境也』。因妄念生滅沒有能夠超越『法身妙用王』的境界啊!法身的妙用是包容一切的,故而稱『王』。妄念的生滅當然也在『法身妙用王』的境界之內,不出真心妙用的範圍。所以,妄念儘管有生有滅,只要我不跟你跑,不為你所牽,不為你所動,那就是護持真心了。

『妄念雖具無明色相,而其自性未出智慧法身之清凈中。』

《心經》云:『照見五蘊皆空』。五蘊又稱五陰,就是『色、受、想、行、識』,色蘊屬色法,色法有相。男女老少、山河大地、草木叢林都是色相。受、想、行、識是心法,心法無相。妄想屬於心法,可是,為什麼說妄念『具無明色相』呢?起妄念就是有住著、有執取。執取什麼?執取色法虛妄的形象——執取色相。妄念一起,頭腦中就有色相的影子,所以說妄念『具無明色相』。其實,心法就是色法,色法就是心法。離開真心哪有二法?但因無明之故,心法一動,就是色法的影子,故稱『無明色相』。無明色相同樣是虛妄的、不可得。假如你能『依於妄念,調修法身』,則『所現之妄念皆調現為自性之妙受用』。為什麼妄念能夠翻成妙受用呢?因『其自性未出智慧法身之清凈中』。

這裡講的『自性』,是『自身性質』的意思。妄念的自身性質是虛妄不實的,也可以說,妄念無自性,猶如『空中華』——就好像看到虛空中有花朵。那是眼睛有毛病了,眼睛裡長了翳,才會看到空中有花,其實空中是沒有花的。眼裡有翳,比喻自心的妄想執著;見空中花,比喻認虛作實,妄執妄取。這不但迷惑於虛空——不見真如實性,而且也不見實華生處——也不能了知妄念與妄境都是真心的妙用。無明、妄念皆如『空中華』(古時華、花二字通用),均無有實體,都是虛妄的。可是它為什麼能生起來呢?就是因為我們具有靈明真心啊!真心如大海,妄念似浪花。無大海便無海浪,無真心何來妄念?真心就是智慧法身,真心本來就是清凈的。所以,妄念的自身性質並沒有超出『智慧法身之清凈中』。證道歌云:『無明實性即佛性,幻化空身即法身』,無明的真實性質,就是真如佛性;如幻如化的『本來空』之身,就是智慧法身。因為虛妄的身心並沒有超出清凈智慧法身的範圍。這就是實相、就是一真法界。

『故於廣大不斷之光明所照中,妄念自性原空也。』

『廣大不斷之光明』是什麼?就是我們的智慧法身。法身是廣大無比、永遠不斷、光明無量的。《佛說阿彌陀經》云:『彼佛光明無量,照十方國,無所障礙。是故號為阿彌陀。』阿彌陀就是無量光、無量壽。無量光就是空間之『廣大』,無量壽就是時間之『不斷』,阿彌陀就是『廣大不斷之光明』。我們修行,無論念佛、參禪、修密,都是修心。心空凈了,就會光明大放。現在為什麼不放光明?因為有無明遮蓋,就像珍珠被污泥包裹,光明不見了。但是,雖不見還是有啊!其實,光明並沒有離開我們,日常生活中,工作、作文章、創造發明等等,這些仍然是光明,仍然是法身的妙用,只是沒有全部發揮出來罷了。在這個『廣大不斷之光明』的朗照之中,所有一切妄念的自身性質,原本都是空寂的。

不要怕妄念,妄念息下去就是真心。妄念若起,要像水上畫圖一樣隨畫隨滅,不要有停留,不要有執著,立即凜然一覺,起滅隨無。凈土宗提佛號,禪宗起疑情,密宗持印咒,都是為了轉化妄念、保護真心。如此綿密行去,不過幾年功夫一定成就。怕的是我們不肯這樣做,不肯綿綿密密地保護,而是任由妄念紛飛,並且縱之任之,讓它像大火燒起來一樣——縱之使熾,那就不能成就了。所以,只要認識妄念自性原空,不要怕它,它就是真心的妙用,就是道行。念佛、參禪、修密,其目的都是為了將妄念斬斷,不隨之流浪。若無『滲漏之妄念』,就斷了『輪迴業因』。

『如是長久串習行持,則妄念自起調治,動靜無分,得無壞住。』

朝於斯、夕於斯、流離於斯、顛沛於斯,時時刻刻做功夫,在在處處不妄記,就叫『長久串習』。行就是實行,實際去做;持是堅持,長恆如是。如果這樣『長久串習行持』,則『妄念自起調治,動靜無分,得無壞住』。自起調治,即不用你降服它,它自己就降服了。我們做功夫就像牧牛,一開始要時時刻刻地管教,待調伏它了,不用管,它也服從你。到那時要起念就起念,要不起念就不起念。起念是派用場,若不用它,便不起念,那就修成功了。凡夫作不得念頭的主,不要它起還是要起,念頭自己從心裡跳出來,故稱『妄念』。如果修行人也如此,那是功夫沒做好,那就需要端正認識,好好用功。『動靜無分』,即動也好,靜也好,打坐也好,勞動也好,都沒有分別,都是如此。我讓你動念頭,你就動;不讓你動念頭,你就不動,動靜一如。正起念時,也不見有念從何而起,這就是時時刻刻無念可起,而不是死水一潭,一個念也沒有,只是不住著。到這個地步,就『得無壞住』,就不會壞了。我們這個色身要壞的、要死的,緣盡便會四大分離,而法身是不會壞的。得無壞住,就成道了。大手印叫我們在心地上做功夫,不需要修什麼別的法門,直接在心地上用功就行。時時觀照,如水上畫圖,毫無住著。這樣做功夫,久久妄念就自然調伏,那就結成道果,『得無壞住』了。所以,密宗的無上部修法和禪宗是一樣的,禪宗也是叫你無修而修。故心地法門非常重要。

『極其功用,雖現喜憂疑慮之妄念與凡夫同,然不似其成壞之實執,而集諸行業,隨貪慾力成轉移。』

極其功用,就是我們這樣觀照用功到了極點。這時候,『雖現喜憂疑慮之妄念與凡夫同』,遇壞事憂慮,遇好事歡喜,做事情還有疑慮(但絕非疑師、疑法,絕非疑及根本),這些喜歡、憂愁、疑慮都是妄念,與凡夫的喜歡、憂愁、疑慮一個樣。『然不似其成壞之實執』,然而,卻不像凡夫那樣,把所喜歡的、所憂愁的、所疑慮的境界執為實有。雖然也動一動『喜憂疑慮之妄念』,但他不死執,了知『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不認為有什麼實體可成,有什麼實體可壞。凡夫把妄想境界執以為實,心裡一直不安,耿耿於懷,朝朝暮暮都在心裡盤算。煩惱啊、煩惱啊!凡夫的一生是在妄想和煩惱中度過的,這是多麼苦啊!這就是迷惑。因惑而造業,因業而受報,就是『集諸行業,隨貪慾力成轉移』。凡夫自己作不得主,而是隨著貪慾之力轉移。真用功修行,『極其功用』的人,雖然也有『喜憂疑慮之妄念』,但是一轉就過去了,不隨著貪慾力轉移,不是耿耿於懷,不是朝朝暮暮地盤算個不停;所以不同啊!他遇到悲傷的事情,也不是不哭泣;遇到喜歡的事情,也不是不歡笑。但嗚嗚一哭、哈哈一笑就過去了,心裡還是平坦坦的。『極其功用』的人,並不是喜也不會笑,悲也不會哭,不是死人、木頭人。功夫到了那個時候,喜笑怒罵都是佛法,都是道行!

『當念生時,初識其妄念之相,其相隨滅,如遇舊識之人;次則妄念必自滅,如蛇結自解,最後妄念無利無害而隱滅,如盜入空室,是為解法之最要妙。』

當妄念起來的時候,初初做功夫,只認識妄念的各種相貌,妄念之相隨即消滅,就像遇到從前認得的人一樣。但是,這個熟人離開之後,心裡頭還有影子。妄念雖然消滅了,影子還是有的。其次,功夫較前做得好了些,妄念必定自起自滅,像蛇打了個結自己也能解開——執著心鬆動了。功夫做到最後『妄念無利無害而隱滅』,既不是妄念生了有壞處,也不是妄念滅了有好處,而是無利無害,自然隱滅。妄念儘管起,我知道這是真心的妙用,因而不住,它自然就消滅了,不在妄念上起分別了。有的修行人喜歡分別:哎呀!我妄念不起了,有好處啊,功夫進步了;唉呀!我妄念又起了,有害有害,又退步了。其實妄念本無自性,並無好壞,只要我們認真地做功夫,最後就不會起『有利、有害』的分別心,妄念就會隨時隱滅。『如盜入空室』,就像盜賊進入空房間一樣,沒有東西可偷。『是為解法之最要妙』,這是解脫妄念最重要、最妙的方法。

由於這是『解法之最要妙』,所以下面再將這三個修行層次講一遍。妄念起來了,首先識得它,不跟它跑,妄念隨之而滅。但最初認識妄念的力量不夠,妄念雖然滅了,我們心中不無它的影相,還是有的。像遇到從前的熟人一樣,他雖然已離去,但是我們心中卻翻騰起來:這人多年不見了,他過去怎樣、現在如何。人雖離開,影子卻在。妄念雖滅,影相猶存也。此為力量不充之故!

其次,進一步認識妄念,曉得妄念必然自滅,力量較前充足了。但是,妄念的虛幻之相還在,而且停留一段時間才滅去,這如同『蛇結自解』一樣。蛇是不會自己打結的,你若給它打一個結,經過一段時間,它會自己解開。功夫到此,『舊識之人』離去,也不會心起翻騰了,比較以前,又進一步了。

再其次,認識到妄念無利無害,妄念起滅與我不相干。因為真心是不動不搖的,我的真心不因妄念起而損一分,不因妄念滅而增一分,真心無增無減,所以,妄念無利無害,任它隨起隨滅。認識到這一點最重要,做到這一點最好、最妙。假如我們起了妄念之後,還在心裡盤旋,還丟不掉,還要再盤算盤算看,這是力量不充之故。很多人都是這樣,晚上做了個夢,醒過來還要再想想,這夢怎麼、怎麼樣,還要講給別人聽聽。假如我們能做到:知道這是個夢,不去管它,心裡一點影子也不留,這就有力量了。如遇舊識、蛇結自解、盜入空室,這是我們對妄念的看法和消滅妄念之力量的不同層次。諸位能把妄念消滅在哪一層上,自己去考察考察看。

『知修不知解,與禪天同。』

知道修行,知道不跟妄念跑,但不知道『一切妄念,皆自性通徹境中所起之妙用』,這就叫『知修不知解』。只知道修道,不知道真心是怎麼一回事,不認得真心,就『與禪天同』。你這樣勤做功夫,即使做到極點,定功頗深,而不識真心,也不過生初禪天、二禪天、三禪天、四禪天而已,還是不出色界。慢說解脫,連無色界也沒有到達。

『若不具如是解法妙要之修習,雖心能堅住禪定,亦落於上界之禪定。』

如果不具如是解法妙要之修習,就是『知修不知解』。雖心能堅住禪定,就是心能夠不動,入定很深,經一年、兩年、三年,乃至一劫、兩劫、千百萬劫的時間而不動。『亦落於上界之禪定』,也不過落在四禪天或者四空天的禪定里。這還是色界、無色界的禪定,還在三界里,並非解脫。不認取真心,就不可能出三界,就與外道相同。外道為何不能出三界?因為他不知道真心是怎麼一回事。外道執著陽神,認為陽神是真實不壞的。陽神就是佛教講的『意生身』,就是第七意識(意根)所生之身,還是虛假的影子。《金剛經》云:『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有相的東西全是假的,陽神也是假的,不出三界,並不究竟。只有認取真如自性,努力保護它,這樣修行,才能成大道。我們再三地講:大家要保護好真如法體啊!要了了常知,時時無住,綿綿密密地保護它,久久自然證成大道,決定能成就。認取真心,就好像得到了米,再用火來燒,就能成飯。所謂用火來燒,就是時時保護它,處處不讓妄念侵擾,不隨妄念跑,心空無住,那麼,結果一定成佛,這非常重要。若不這樣修,縱然定功很深,入禪定的時間很久,也不能證成大道。現在很多人喜歡定功:哎喲,這個法師功夫很好,入定一星期了。噢,不、不!那個法師功夫更好,入定三個月了。我們在此要向他大喝一聲:不行!那是死定,絕對不能證成大道!真正的禪定,是對境不迷惑,一切時無住。坐在那裡就定,下座就不定了,那能行嗎?不行的。所以,不認取真如法體,盲修瞎練,決定不能成道。一定要認取真心,做功夫保護它,才能成就大道。這是我們學佛的人必須知道的、至關重要的原則問題。

『如以了知妄念起住為足者,是與下劣狂惑無別。』

有些人做功夫,知道了妄念的起住之處,就滿足了。他說:『噢,我曉得了。妄念起處、住處我都知道了。妄念從什麼地方起呢?妄念從境界起,妄念是境界的反映。妄念住在什麼地方?就住在境界上。』妄念確是從境界起來的,沒有境界,就沒有妄念。『心本無生因境有』這是毗舍浮佛講的。可是,境界從何而有呢?假若只知道妄念起住就滿足了,『是與下劣狂惑無別』,那就和下劣狂惑沒有差別。佛法是上妙之法,定而不狂,慧而不惑,下劣狂惑不是佛法。『以了知妄念起住為足者』是最下乘根器。你只知道妄念起住,有什麼用?一定要認取真如法體,在法體上用功,時時處處觀照保護,才能成道。只知道妄念起住而幻想成道,就像是以沙煮飯,千萬劫也不能成飯的。

『或偏於空性求法身印契等等思量,然遇惡緣時,則所修持不能解除境縛,而反自現過失。』

以了知妄念起住為足者,當然是下等根性的人,因為他著境,以為境是實有。但是『偏於空性』也不行啊!著有當然不對,落空也不對。為什麼?因為我們的法身是非空非有,即空即有,不是空也不是有,說有不對,說空也不對。『求法身印契』,印是印證,契是契合。求法身印契,就是要求與法身印證契合。你偏空了,與法身不相應,怎麼能印證契合法身呢?所以,只能說這是『思量』。法身不落思量,一落思量,便違法身。著空、著有的種種思量,都與法身不相應。

『然遇惡緣時,則所修持不能解除境縛,而反自現過失』。這些偏空的人,遇到惡緣、逆緣的時候,他所做的功夫,不能解除這些境界的束縛,就被這些境界捆住了。他的『空』只是思量,遇到事情就空不了啦!他的『空』是有個空在,這豈不成『有』了嗎?從前,上海浦東有一位大老,他說:『你們說空、空,怎麼還有山河大地、男女老少?』他把『空』理解為『什麼都沒有』了,這和我們理解的空不相同。我們講空,是空其相,不要住在相上,以不可得為空。『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只是不要著相,相還是有的,沒有相怎麼起妙用啊?這房子沒有,我們怎麼避風雨?這凳子沒有,我們怎麼安坐?『因緣所生法,我說即是空』,無自體、無自性為空,並不是沒有相。

思量『空』不頂用,遇到境界就空不了了。我們的自性是非空非有,即空即有,有就是空,空就是有。『有』之當體就不可得,這才是真空。執著偏空,而不認自性,就沒有力量,就透不過境界。若認識自性,種種境界不過是自性的妙用。就像鏡中之影、水上之波。認得鏡子識得水,就不會被影子和波浪所迷惑,一切境界自然很容易空掉。若不識自性,那就空不掉了。我們第一要認識真如法體,這是最最重要的。所以,明心見性是根本,不論你修什麼宗,都以明心見性為本,不明心見性是不行的。

只是理解妄念起住,或者偏空,而不認識自性,遇到惡緣時,則所修持的功力解除不了境界的束縛,『而反自現過失』。凡夫不認識什麼是真空,在惡逆境界顯現而受阻礙時,就疑慮重重,因而毀謗佛法。他說:『這個應該是空的嘛!怎麼空不了?還是有啊!那麼,佛法說空是說錯了。』四空天的天人就是這樣,他修到了空定,空定的劫數一到,他就出定了,見到外面的境界就起了懷疑:『咦,說是空的,怎麼還是有啊!佛說法騙人,是騙子、騙子。』他還是著相,著相就造業,造業就受報。反過來毀謗佛法,就下地獄了。這就是『而反自現過失』。所以,我們要認識佛法的真諦,曉得佛性是怎麼一回事,這是最重要的。佛性是非空非有,即空即有,亦空亦有。你要是著空落空,不認識本性去修,是修不成功的。其結果是造惡業,反而自己出現過失。

『起滅、自滅、定滅,皆是妄念自滅,隨妄本凈。』

妄念能生起,就能滅掉。滅掉的形式有三種:『起滅、自滅、定滅』。起滅:後一個妄念生起,就滅掉了前一個妄念;自滅:妄念自己滅掉了;定滅:做功夫入定,將妄念消滅。

這幾種妄念消滅的方式,有快慢之不同,有力量大小之差別。不論用什麼辦法消滅它,都是妄念自己消滅了,所以『皆是妄念自滅』。其實,妄念本身是虛妄不可得的,也沒有什麼滅不滅,不住著它,便視之為滅。妄念滅後,就『隨妄本凈』了,隨著妄念的消滅,就是本來清凈的真如法身了。經云:『息下狂心,即是菩提』。妄心是怎麼起的?『心本無生因境有』(毗舍浮佛明言),妄心是因境而有的,沒有外境就沒有妄心。但是,境同心一樣虛幻不可得,『心不自心,因境故心;境不自境,因心故境。』心與境相對而生,離一即無。所以先師驤陸公云:『境亦不有,同屬幻影』。只要你了知一切外境,都如夢幻空花,無有實體,不去攀緣,不生妄念,那就神寧智清,靈光獨耀,真心明凈,如鏡照物,無取無舍,無愛無憎,了了分明而一念不生,一念不生而了了分明,當下就親證真如法身,無需於息心之外更做什麼笨拙的功夫了。你若真正認識真如法身,妄念就是真如法身的妙用,妄也就是凈了。就像認識到波浪本身就是水,不著波浪相,那就不必等波浪平息,波浪當體就是水了。這是『隨妄本凈』的深刻含義。

這裡所講的中心,就是要認識妄念,不要怕妄念。妄念就是真心的妙用。只要不跟它跑,就能把它斬斷,隨妄本凈。隨著妄念的起滅,就是根本清凈的真如法身。真如法身本自清凈,不因為有妄念,真如法身就不清凈了。只要不跟妄念跑,不被它所左右,時時照顧真如法身,綿綿密密地保護,久久必然能夠證成大道,證成佛果。

推薦閱讀:

若不曾見九十億恆河沙諸如來者,不能聞此法門!
恆河大手印 第九講
恆河大手印 第六講

TAG:恆河 | 手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