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偷錢怎麼教育?

應該採取什麼方法教育最得當平時給的絕對夠花,也打過,教育很多次就是不改,這可怎麼辦,也不知道他一個小孩能幹嘛?

【OursLeya】

我也偷過錢,當時的目的好像是想買聖鬥士星矢的人偶玩具。十塊十塊的。到現在還記得那時候偷偷摸摸從口袋裡面拿錢的情景和心情。不知道自己是錯的嗎?知道。後來被我爸媽發現了,沒有打,但是被談心。不過這不是關鍵。關鍵是從此以後,我每年收的壓歲錢和生日的錢,都不需要上交了,我爸媽說,這些錢,你自己管,管你一年的零花錢,剩了最好,年底前花完了我們也不會再給。作為家裡的長孫,這兩筆錢加起來,還是很多了,應該有好幾百到一千的樣子,90年。哦,另外,我們家很早就買了遊戲機,每周末可以玩一次,所以我也沒有去遊戲廳的習慣。後來只是用來自己買書,買模型,買磁帶之類的,我記得去一次新華書店花100元的話,每次8-10本書,一年最多也就每個月能買一次,當時也很迷古典音樂,磁帶也不便宜,模型更不用說,這麼想其實幾百塊也不多,但是手裡攥著,心裡想的是用錢的規劃,而不是偷錢的計劃,比較酸爽。所以從此之後就不需要偷錢了,沒必要啊,數錢數的開心,不過抽錢也抽的心疼,所以也養成了記賬和每年年底做財務總結的習慣,從小學三年級開始(早期是父母要求我給他們報賬)。回頭想想,當年他們打我一頓的話呢?打的再狠,又如何呢?好的情況,孩子膽子小,一次記住再也不犯,從此謹小慎微,壞的情況,無非就是提高自己的偷竊技巧,不讓對方發現就好了吧,沒有一種情況是教會他怎麼自發正確的處理金錢和慾望的態度。我記憶中,父母對我打罵的教育形成的正面觀念幾乎為零(我挨打挨得不少,對我來說的影響就是長大之後和父母的關係總像是隔了一層膜,你不會願意和一個使用暴力手段和你溝通過的人太交心),記住的似乎都是非打罵的手法。這個事情上面,教會孩子因果是對的,條件足夠的話,最好是主動的因果而不是被動的因果。打罵是被動的因果,你偷,我打,你再偷,我再打,我老得管著你,有一天你不怕我打了,我管不動了,怎麼辦?給小孩子一點責任,收支就是主動的因果,你花多了,存款就少了,你花的越多,你存的越少,反正都是你自己的事,你收的壓歲錢,也是你的,我也不動,這樣有一天我老了,我走了,你依舊明白怎麼經營自己的生活,這才是做父母,真正想要的吧。我想這也是我一直不認同用打罵教育孩子的原因,因為那樣真的是成本最高效率最低導向性最差的方法。所謂原則問題一定要用狠揍來標明界限,我只能說too young too simple, sometimes naive...不能偷對我來說是原則,限制使用暴力同樣是原則,限制使用不是不用,而是要講究刑罰對等,對於孩子來說,你不能一開始就用破壞一個原則的方法來教會他另外一個原則 (哪怕他三歲以下),實際效果往往並不是學會了遵守原則,而只是屈服於暴力暫時不為而已。人是會長本事的,永遠不要忘了這一點,這麼教,往往會讓他逐步打怪升級到直面國家暴力機構。走心比走力要難,要付出更多,但卻是父母給子女的真.財富,不要想省這個心,圖簡單走那個力。評論里有朋友如此經歷,覺得很心痛:

你很幸福,我很羨慕,真的。我兒時偷錢,被狠揍,再偷,被菜刀砍,再偷,被被送到家族中最兇悍的姑姑家狠揍……這期間,長達十年,我從未被給過一分零花錢。偷,打,再偷,再圢,最終在少年時走上歧路。其實我學習很好,很聰明,初中高中都是考的重點中學,當警察出現在教室門口帶走我後,我的班主任痛哭失聲,我後來才得知的。

確實有的孩子,打過一次就好,我恭喜你,你攤上了一個性格相對乖(ruan)巧(ruo)的孩子,但是如果不是呢?想想看,你能比他家人打得更狠?什麼時候是個界限?所以不打少打慎打,這不是政治正確,而是實踐正確。一味強調必須要狠打的,棍棒出孝子的,才是我們長期以來的家庭政治正確吧。

【極樂】

我媽從未學過一天心理學,但是是她教會了我心理學,並且教我怎麼用。第一次偷錢是從我媽的大褂子裡面,她掛在廚子里,10塊錢。我花了一元買一塊黑咖啡的棒冰,那時是最奢侈的消費品。一元五毛買了口香糖。花了一元買了十袋一毛錢的水,就是可以凍成冰塊的那種塑料袋裝的。放在書包裡面被媽媽發現了。她沒批評我,只是取消了我所有的零花錢,並且告訴我,每周我會在北房間的某個地方放2元,你找到就是你的,沒找到這周就沒零花錢。我是多麼幸運啊,從我偷錢,媽媽打我的遊戲,換成了,我通過自己的努力,合理的從媽媽那裡賺錢的遊戲。起初的幾個星期,完全找不到,我家北房間很大,裡面全是被子,衣服和一些五金,後來熟了,基本周一就找到了錢,過了一陣子之後找到的就不僅僅只是錢了。找到了《十萬個為什麼》,找到了一個望遠鏡,找到了很多科技的書,找到了爸爸當年被抓帶的手銬,他出來後買回來給我紀念,找到了爺爺的字畫,聽媽媽講了爺爺瞎了一隻眼睛的故事。我們總是特別在乎自己努力得到,別人沒有的東西。在那個遊戲里,我學了很多很多。後來,有了喜歡的姑娘,那時還很小,發現2塊錢不夠用了,就和媽媽說,要更多。媽媽帶我去實驗室,母親在實驗室工作,讓我養小白鼠,每天喂一次,一次給我一塊錢。實驗室一個叔叔很喜歡我,他是搞實驗心理的,拿小白鼠做實驗。我就看,也想,漸漸的也明白了些,小白鼠有腦子,人也有,我們都一樣。後來長大了一些,真的開始喜歡姑娘,每晚會寫情書到很晚,我媽似乎能從我臉上讀書我今晚和姑娘一起回家的,她會透透的藏起我寫好的情書,我也能從她臉上看出,是我丟了,還是她偷了。長大後問媽媽,以前你不是不讓我偷,你自己怎麼偷我東西啊?她說,第一次偷,我們在乎人,以後就變了,會變成在乎東西。媽媽也有在乎的人,媽媽也變得在乎東西了。


推薦閱讀:

「譯林採擷」孩子的成長密碼
作為一名教師的你,見過的最奇葩的家長是怎樣的?
怎樣的年輕人容易走上螺絲釘式的生活?如何避免年輕人成為螺絲釘?
想讓家裡的兒子更有出息?就要這樣教育
學習時間不夠用,到底該不該去補課?

TAG:教育 | 孩子 | 怎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