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暴與抗爭:中國家庭教育令人堪憂

粗暴與抗爭:中國家庭教育令人堪憂

男孩坐在空調坐板上(白圈處),口中一直在喊「跳啦,跳啦」

  9月20日,吉林四平市鐵西區陽光新城小區C2棟的一位16歲男孩,因不滿家長對其管教太嚴,當日11時許,從自家7樓窗口出來,跳至6樓又下到5樓,坐在5樓窗外面積不到1平方米的空調座板上,想要跳樓輕生。一直持續到當日14時45分許,家長勸說無效後,向110報警求助。.在消防、民警和同學的再三勸說下,15時55分許,該男孩從5樓窗口安全爬進屋。

  當日15時許,記者接到市民報料後趕到事發現場時看到,一輛消防車停在樓下,數百市民仰頭向上圍觀,110民警、陽光派出所民警在現場維持秩序,四平市公安局和消防支隊有關領導正在研究和布置施救措施,小區居民從家裡拿來棉被,同小區保安一起自發地拉撐起來,四平市消防支隊特勤中隊指導員王軍勇組織消防人員鋪好安全氣墊,準備意外發生後展開救援工作。

  記者看到,在7層高的樓房的5樓外牆的空調座板上,坐著一位身穿休閑服的男孩,其身靠著一口醬缸,雙腳耷拉在水泥板邊緣,向樓下大聲喊著「別鋪氣墊,跳啦!跳啦!」嚇得眾人急忙撤去氣墊。樓下的人們幾乎無人做聲,生怕男孩真的跳下來,因為他已經從7樓下到了5樓。

  據該男孩的母親講,他的兒子黃某今年16歲,在市內一家技校學習數控技術。18日晚,他爸爸打電話讓兒子來奶奶家吃飯,兒子同意回來。他爸爸第二次打電話時,兒子回答說學校班車拋錨了。他爸爸第三次打電話時,兒子說上同學家了。他爸爸第四次打電話時,兒子說要陪同學住一宿,不回家了。他爸爸很生氣地告訴兒子,永遠別回家了。次日,兒子沒有到學校上課。20日11時許,媽媽告訴兒子,爸爸上班去了,兒子才膽怯地回到家,隨即爸爸敲門回來,兒子認為媽媽撒謊,氣得將門反鎖,從自家7樓窗口爬出,先跳到6樓窗外的空調座板上,又跳到5樓,坐在窗外的空調座板上,就要往下跳,直到下午2時45分許,勸說無效後,家人無奈向110報警求助。

  15時20分許,男孩情緒特別激動,氣墊不讓鋪,消防車不讓靠前,家長勸說仍然無效。經研究,四平市消防支隊政委崔向義、市公安局紀檢委書記趙志軍等上到5樓室內窗口處與男孩耐心對話,男孩自述家長管教粗暴,他接受不了,心理負擔太大。隨即有人找來男孩的爸爸,向其兒子當面賠禮道歉。

  「我爸爸不走,我就沒有安全保障!」男孩生怕挨家長打罵向勸說人員說。這時110民警劉洪武當著男孩的面,在樓下將男孩的爸爸「押」走了。15時50分許,在男孩的兩個要好的同學勸說下,他終於同意不跳樓了,自己離開空調座板。這時,樓下的市民們看到男孩從窗外安全爬進5樓屋內了,樓下響起一片掌聲。

  樓下一位女士嘆氣說,「不聽管教,也不能打罵孩子,得跟他像朋友一樣,得用心去溝通才行啊!」

家庭教育手段極端殘忍 12歲男孩被生父體罰致死

  9月17日,南鄭警方破獲一起使用殘忍手段教育孩子,致親生獨子死亡的案件。

  9月16日下午,南鄭縣公安局新集刑警隊接到群眾匿名舉報稱,高台鎮東升村村民張某體罰自己的獨生子時,致使12歲的孩子死亡。刑警隊長黨漢平迅速帶領民警李漢華、李濤趕往張某所住村組及其子就讀學校進行走訪,並立即將案情報告了南鄭縣公安局。9月17日,南鄭縣公安局成立專案組,對張某實施強制傳喚。經審查,張某交待了自己使用殘忍手段將親子致死的全部過程。

  9月15日早上10時許,張某在田裡打穀子時,聽說兒子把別家小孩的頭打破了。由於兒子平時比較調皮、經常惹禍,張某決定把兒子帶回家去好好教訓一番。在回家的路上,兒子承認前幾天還從家裡偷偷拿了100元錢。張某一聽更是怒火中燒,回家就將兒子雙手捆起來,掉在自家房樑上。14時許,張某回家休息時,發現其子滿臉通紅、滿頭大汗,就將其從房樑上解下來,給其喝了一碗涼水,讓其躺在地上,自己又去給鄰居家打穀子了。17時30分許,張某回到家中發現兒子已經死亡。悔恨不已的張某怕被人發現,當晚就用家中最好的被褥將其包裹,趁天黑將其抱到村外埋掉。

  目前,張某已被警方刑事拘留,案件還進一步審理中。

家庭暴力釀悲劇 18歲少年刀傷父親跳樓自殺


  到9月20日,18歲男孩趙偉(化名)的遺體就已在雙流的殯儀館裡停放兩天了。9月17日晚,趙偉與父親在學校操場上發生了爭執,趙偉用美工刀將父親的喉嚨劃傷。次日早上,趙偉冰涼的屍體就躺在了教學樓外,經法醫鑒定,他是跳樓自殺的。他遺書中寫道:「希望所有的親人、老師、同學理解我,更希望你們能為我的離開感到高興……」

  校園悲劇 少年刀傷父親跳樓自殺

  9月17日晚7點過,趙某趕到學校,將兒子喊到了教學樓對面的操場上說話。幾分鐘後,學校老師發現,趙偉的爸爸一個人站在那裡,脖子上有一道傷口,不斷滲出血珠。原來,父子倆因為2000元的美術學費問題發生爭執,趙偉用身上的美工刀將父親脖子劃傷後跑開。事發後,該校老師立即撥打120將趙某送往醫院治療。當晚,該校老師、同學和保安到處找趙偉,但一直沒有找到。

  第二天早上8時許,趙偉的遺體在學校教學樓外被發現,經法醫鑒定,死亡時間估計有10個小時左右。法醫在趙偉衣服里搜出一張疊得整整齊齊的遺書,落款是「趙偉,2008.9.17」。

  遺書只有200多字,字裡行間充滿了對父親的仇恨。趙偉寫道,趙某「厚顏無恥地不承擔學習美術的學費」,還「歇斯底里地到學校來找他」。他稱趙某是「瘋狗」,現在他「以我的親人的名義將它從這裡除掉」。17日晚趙偉跑開後一直沒有出現,根據他的遺書推斷,趙偉很有可能誤認為其父已經被他殺死,所以,他在信中說,「刪除它的我必將受到刑法的處理,所以我選擇結束自己的生命」。

  親屬回憶 家庭暴力瓦解三口之家

  趙某是一名機關員工,前妻張冀燕曾是川棉廠職工。趙偉的大舅先生說,趙某是一個心靈極度扭曲的人,對家人極度暴力,對外人卻斯斯文文。張冀燕懷孕7個月時,就曾因為一件小事被趙某一拳打休克。

  張說,像這樣的家庭暴力對張冀燕母子來說是家常便飯。年幼的趙偉也沒能倖免,哪怕是一句話沒說清楚,不順爸爸的意思或是回答稍慢一點,一個耳光馬上就甩過去。七八年前,張冀燕與趙某離婚,趙偉判給張冀燕。兩年後,她將趙偉送到學校寄宿,一個人去了法國。

  「他的老師經常說,這個娃娃考全國一流的美術學校絕對沒問題。」提起趙偉,張冀燕的哥哥先生無比惋惜。在長輩的眼裡,趙偉學習成績好,喜歡運動,是個乖巧懂事的孩子。在學校,趙偉被同學稱為畫畫「高手」,他製作的板報也深受大家的稱讚。

  一從學校回到家裡,這個陽光男孩就變得陰鬱內向。「以前挨了打他就哇哇大哭,到後來打得再凶,他都不哭了。」先生說,他也曾找過趙某解決,剛開始趙某態度還勉強,但到後來,他動不動就揚言要殺死張家全家。面對如此暴力的父親,趙偉常常不敢回家,寧願待在80多歲的姥姥家中。好幾次,他看見趙偉接到他父親要他回家的電話,眼神都變了,臨走時總是可憐得讓人心疼。暴力的種子在趙偉年幼的心中埋下了仇恨,他的表舅陳劍說,侄兒小時候就曾對他媽媽說,長大了他要報仇。

  驚聞噩耗 在巴黎的媽媽嚎啕大哭

  19日晚,先生終於聯繫上了遠在巴黎的張冀燕。「是不是偉偉出事了?」電話那頭,張冀燕似乎已經感覺到什麼,當先生將噩耗告訴她時,她在電話那頭嚎啕大哭。「我6年沒回來過,我那麼辛苦就是為了偉偉啊……」

  據悉,張冀燕到了法國後當過保姆,還賣過手機,每年都要給兒子寄回上萬元的學雜生活費。幾乎每隔一天,母子倆就要通電話,常常一聊就是一兩個小時,連張先生都羨慕地說他們倆是在開「黃河會議」。趙偉心中,媽媽是最愛他、最值得他信任的人,他有喜歡的女孩或是任何秘密,都會告訴媽媽。前不久,張冀燕還高興地打電話回來,說她已經成功申請加入葡萄牙國籍,等手續一辦完,她就給偉偉辦理出國留學的手續。聽到這個消息後,趙偉也興奮了好久,期待著和媽媽重逢的一天。

  出離憤怒 家屬欲將趙某告上法庭

  9月20日下午,記者前往玉林北路趙某的家,但是沒有找到他。大院的守門人陳大姐說,趙某的妹妹昨日早上來過,也沒有找到他。記者敲了趙某幾家鄰居的門,他們均表示不認識他,不清楚他的事。

  趙偉的親友表示,張冀燕已經在想辦法,爭取早日回國處理孩子的後事。先生說,事發後,趙某隻在派出所露了一次面,連殯儀館都沒去。「如果不是被他逼到絕路,偉偉怎麼可能選擇自殺?」這件事讓趙偉的親友出離憤怒,他們表示,要把趙某告上法庭,還孩子一個清白。

  心理專家 「以暴制暴」讓悲劇上演

  四川省心理諮詢委員會會員熊武愛說,造成這一悲劇,家庭環境是主要原因。「孩子由於長期受到暴力對待,在潛意識裡,也覺得只有用暴力才能夠解決暴力問題;另一方面,孩子正處於青春期,父親的行為使他的自尊心受到嚴重的傷害。」老師說,目前的家庭暴力案例還比較多,趙某以前和妻子在一起的時候就多次發生大打出手的事情,如果及早進行心理干預,可能就不會發生這樣的事情。他說,趙偉的心理長期受到傷害後沒有人撫慰,他在忍無可忍時就走向了極端,選擇了以暴制暴,並且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編後,請用愛溫暖孩子的心

  刀傷父親,然後跳樓自殺,這個18歲少年的絕望之舉讓人驚心,更讓人痛心。一邊是家庭暴力長年累月的無情傷害,一邊是傷痕纍纍無人撫慰的稚嫩心靈,寥寥200多字的遺書,其實是少年心中絕望的怒吼:沒有人救他,他唯有自己「拯救」自己,用僅僅18歲的生命換回最後的安寧。

  痛惜之餘,希望那些覺得孩子不優秀、不聽話的家長們,千萬不要將冷漠和暴力的皮鞭當作教育孩子的手段。哪怕你的孩子少年時調皮搗蛋,無法讓你滿意,但至少請你,用溫柔的父母心擎起溫暖的愛之光,幫他照亮人生中最初的那幾步路。

推薦閱讀:

北大高材生萬字長信與父母決裂:中國家庭的親子關係,有多少死於「界限感」的喪失?

TAG:教育 | 中國 | 家庭教育 | 國家 | 家庭 | 中國家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