茉莉花
茉莉,別名:茉莉花,拉丁文名:Jasminum sambac (L.) Ait,為木犀科素馨屬常綠灌木或藤本植物的統稱,直立或攀援灌木。小枝被疏柔毛。果球形,徑約1厘米,成熟時紫黑色。花期5~8月,果期7~9月,染色體數2n=26。茉莉的花極香,為著名的花茶原料及重要的香精原料;花、葉藥用治目赤腫痛,並有止咳化痰之效原產於印度、巴基斯坦,中國早已引種,並廣泛地種植。茉莉喜溫暖濕潤和陽光充足環境,其葉色翠綠,花朵顏色潔白,香氣濃郁,是最常見的芳香性盆栽花木。在素馨屬中,最著名的一種是雙瓣茉莉,也就是人們平常俗稱的茉莉花。茉莉有著良好的保健和美容功效,可以用來飲食,可用於茉莉花茶的製作。茉莉花是菲律賓、突尼西亞、印尼的國花,象徵著愛情和友誼。
基本信息形態特徵
正在載入茉莉花(點擊更多圖)
茉莉,Jasminum sambac ,木犀科茉莉屬。常綠小灌木或藤本狀灌木,高0.5-3m。枝條細長,略呈藤本狀。小枝有稜角,有時有毛。單葉對生,光亮,寬卵形或橢圓形,葉脈明顯,葉面微皺,葉柄短而向上彎曲,有短柔毛。初夏由葉腋抽出新梢。聚傘花序,頂生或腋生,有花3-12朵,花冠白色,極芳香,有單瓣、雙瓣和多瓣型,以雙瓣型為主大多數品種。花期6-10月,由初夏至晚秋開花不絕,著生在新梢上,夜間開放。落葉型的冬天開花,花期5-11月,以7-8月開花最盛。染色體數2n=26,39。
地理分布正在載入茉莉
茉莉原產印度、伊朗、阿拉伯一帶,中心產區在波斯灣一代,現廣泛植栽於亞熱帶地區。主要分布在伊朗、埃及、土耳其、摩洛哥、阿爾及利亞、突尼西亞,以及西班牙、法國、義大利等地中海沿岸國家,印度以及東南亞各國均有栽培。希臘首都雅典稱為茉莉花城。菲律賓、印度尼西亞、巴基斯坦、巴拉圭、突尼西亞和泰國等把茉莉和同宗姐妹毛茉莉、大花茉莉等列為國花。美國的南卡羅來納州定為州花。泰國人把它作為母親的象徵。在花季,菲律賓到處可見潔白的茉莉花海,使整個菲律賓都散發著濃濃的花香。
2006年11月,江蘇省將茉莉花定為省花。目前我國茉莉花的種植主要集中在廣西橫縣,全縣種植茉莉花10萬多畝,年產鮮花8萬多噸,橫縣茉莉花產量佔到全國總量的80%以上,佔世界總產量的60%。2000年春,國家林業局、中國花卉協會共同把橫縣命名為「中國茉莉之鄉」。
宋時福州已普遍栽培茉莉。現在福州城郊有許多成片栽培的茉莉園,為福州特產之一,且數量和質量都冠蓋全國。它象徵福州這座歷史文化名城芬香四播。以茉莉花薰制的福建茉莉花茶亦久負盛名,遠銷海內外。1985年2月8日福州市第八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二次會議根據廣大群眾舉薦,決定命名茉莉花為市花。
關於茉莉花原產地有二種說法。一說原產印度,宋代王梅溪詩:「茉莉名佳花亦佳,遠從佛國到中華。」「佛國」即印度,所以它的名稱是梵語,在佛經翻譯上又有「抹利」、「鬟華」、「抹厲」等稱號。另一說茉莉花祖先在亞洲西南、中國西域波斯地方。所以王梅溪又詩云:「西域名花最孤潔,東山芳友更清幽」。
晉代嵇含《南方草木狀》說,「那悉茗花與茉莉花,皆胡人自西域移植南海,南人憐其芳香,竟植之」。又據史志記載:漢初在廣州稱王的趙佗與漢代分庭抗禮,漢代派大夫陸賈向趙佗勸說,陸賈完成使命後回到京都,著有《南越行記》,內有茉莉花的記載:「南越之境,百花不香,惟茉莉素馨花特芳香,女子以綵線穿心,以為首飾。」
宋代《三山志》說:「末麗 此花獨閩中有之。夏開,白色妙麗而香。方言謂之『末利』。佛經曰:『末麗花香』。又有番末麗,藤生,亦香。
正在載入茉莉
茉莉花屬木犀科,是一種常綠攀援灌木,性喜炎熱、高溫,在我國廣東、福建、蘇杭南方諸省均有廣泛栽培。南國的廣東,家家戶戶竟植茉莉,明末清初嶺南詩人屈大均《陽江道上逢盧子歸自瓊州賦贈》詩云:天晴空翠滿,五指拂雲來。樹樹奇南結,家家茉莉開。清末廣州竹枝詞反映當時種花賣花之盛:茉莉薔薇夾馬櫻,攜竺喚賣一聲聲。雙飛蝴蝶頻追逐,跟筒賣花人入城。福建也是我國茉莉花大面積露地栽培的主要產地。早在八百多年間,北宋崇安人葉廷珏在泉州任職期間寫了一首《茉莉》詩:露華洗出通身白,瀋水熏成換骨香,近說根苗移上苑,體漸系出本南荒。南宋著名詩人劉克莊,莆田人,他也寫過贊《茉莉》詩:一卉能熏一室香,炎天猶覺玉肌涼。野人不敢煩天女,自折瓊枝置枕旁。茉莉花在夏季開放,一枝茉莉花就能使一室香氣瀰漫,使人在炎熱天氣中還覺得玉肌生涼,心曠神怡,忘卻暑熱之感。江蘇也是全國馳名的茉莉花產地,江蘇的蘇州素有「茉莉花城」之稱。清代詩人陳學洙,江蘇長洲人,他下面這首《茉莉》詩,比較細緻地描寫了茉莉花特徵、種植茉莉花盛況,以及採摘和婦女以它為首飾的風氣。「玉骨冰肌耐暑天,移根遠自過江船。山塘日日花城市,園客家家雪滿田。新浴最宜縴手摘,半開偏得美人憐。銀床夢醒香何處,只在釵橫髻發邊。」茉莉花溢香消暑,香味迷人,是婦女們喜愛裝飾品。古代婦女喜歡把它簪在髮髻上或者用細線把它串成球,掛在衣襟上。早在晉代就有「倚枕斜簪茉莉花」的風尚,到唐宋時期,長安婦人頭簪茉莉花己習見。宋代許裴詩云:「荔枝鄉里玲瓏雪,來助長安一夏涼。情味於人最濃處,夢回猶覺髻邊香。」蘇軾被貶謫海南島時,曾作詩描寫當地黎族婦女也愛用茉莉花裝飾鬢髮和含檳榔的習俗:「暗麝著人簪茉莉,紅潮登頰醉檳榔。」清代王士祿的《茉莉花》詩:「冰雪為容玉作胎,柔情合傍瑣窗開。香從清夢回時覺,花向美人頭上開。」把茉莉花描述為妙齡少女,喻為睡夢中的美人,香氣可人,同時說此花常被美人簪與發上,人花俱香美。
正在載入茉莉
茉莉花是一種小型花,花徑約二厘米,花小淡雅,所以不為人所注目,宋代以後,中國上流社會熏香之風盛行,那時朝廷每年都要從海外進口大量香料。茉莉花清香濃郁,可以製作香精和窨茶,茉莉花應運而生。在窨茶花卉中,茉莉花居首位,用茉莉花薰制的花茶,芳香耐久,清甜可口。所謂「薰」,就是茶葉吸收茉莉花的香氣,通過熱處理,使香氣固定下來。明代在江南一帶出現許多窨制花茶的手工作坊。明代詩人錢希言曾描寫當時,買花窨制花茶的忙碌熱鬧場面:「鬥茶時節買花忙,只選頭多與干長,花價漸增茶漸減,南風十日滿簾香。」茉莉花之所以芳香是因為茉莉鮮花含油0.2~0.3%,油中主要成分是苯甲醇及其酯類,茉莉花素、芳樟醇、安息香酸、芳樟醇脂等。茉莉花可分為單瓣、雙瓣和多瓣三大類型。現在栽培的茉莉花都是白色的,但從古詩描述中得知,古代還有紅色和粉紅色的茉莉花。「佛香紅茉莉,番供碧玻璃」,「手拈茉莉腥紅朵,欲插逢人問可宜」。在《本草綱目》和《花經》中也提到有紅色的茉莉。茉莉花還可入葯,根能理氣、活血、安神鎮痛,用茉莉根適量搗絨,酒炒,包患處治跌傷筋骨。花能開郁、辟穢,葉能消腫解毒。《本草綱目》載,茉莉花「辛熱無毒……長發潤燥香肌,亦入茗湯」。《本草會編》記:「茉莉根熱有毒,以酒磨一寸服,則昏迷一日乃醒……凡跌損骨節脫臼接骨者用此,則不知痛也」。近代醫學證實茉莉花根酒浸液對中樞神經有麻醉止痛作用。茉莉花慷慨無私,它把全身貢獻給人類,直至芳馨散盡
生長習性正在載入茉莉園
性喜溫暖濕潤,在通風良好、半陰環境生長最好,夏季高溫潮濕,光照強,則開花最多、最香,若光照不足,則葉大節細,花小。土壤以含有大量腐殖質的微酸性砂質壤土為最適合。大多數品種喜溫暖氣候,畏寒、畏旱,不耐霜凍、濕澇和鹼土,冬季氣溫低於-3℃時,枝葉易遭受凍害,如持續時間長就會死亡,生長適溫25-33℃,生長期要有充足的水分和潮濕的氣候,空氣濕度在80%-90%,喜肥,ph5.5-7.0。而落葉藤本類就是很耐寒耐旱的了。
茉莉花喜溫暖、濕潤和陽光充足環境。茉莉花對溫度較敏感,能適應高溫,不耐低溫,抗寒力差。氣溫0℃時,輕則葉片和枝梢細嫩部分枯萎,重則枝條大部分枯萎死亡。茉莉花生長適溫為25~35℃。在10℃以下生長極緩慢,甚至停止生長。19℃左右可以萌芽。在25℃以下生長緩慢,25℃以上才孕育花蕾。30~40℃時花蕾形成發育較好,而32~37℃是花蕾成熟開放的最適溫度。超過37℃花雖能開放,但常發生悶黃現象,香氣差。茉莉花對水分的要求是:生長旺季,枝葉繁茂,蒸騰量大,要充分澆水,空氣相對濕度在75%~85%。在旱季嚴重缺水的情況下,影響生長和萌芽,花開不出,花形小。但土壤水分過多,也會導致根系發育不良,發生爛根和悶死現象。盆栽茉莉,特別是冬季過分潮濕,容易引起爛根。茉莉花是一種喜光的長日照植物。在直射光的照射下,最適宜茉莉花生長發育。如光照不足或蔭蔽,茉莉花葉片變大而薄,葉色淡綠,生長發育不良。光照越強,茉莉的根系越發達,植株生長越健壯,抗性越強。風對茉莉花的生長發育有一定的影響,夏季多東南風,帶有大量的水蒸氣,使空氣濕度增大,茉莉花生長旺盛。西風或西北風促使空氣濕度和溫度下降,花蕾發育受抑,鮮花常開不足,部分花朵變成紫紅色。炎熱的夏季,北風吹拂茉莉,促使花朵色白、香濃;南風或偏東風一吹,蒸發量大,會造成失水脫葉,影響生長。對土壤的要求,以疏鬆、肥沃的砂質壤土,出在6~6.5最適宜。盆栽土可用園土和礱糠灰或園土和蛭石、腐葉土的混合土壤。
推薦閱讀:
※好一朵美麗的茉莉花
※【靚麗】鋼琴輕音樂《茉莉花》(12首)
※1896年李鴻章參加萬國運動會上唱了《茉莉花》嗎?
※一株茉莉花
※老北京為什麼鍾愛茉莉花茶
TAG:茉莉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