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抗清的最後餘暉——夔東十三家(影視大片的絕妙素材庫)

順治十八年(1661),南明永曆帝為吳三桂所擒獲,次年李定國病死,基本預示著以大西軍為主體的西南抗清鬥爭結束。這時,除了經營台灣的鄭氏和張煌言部少數兵力駐於浙江沿海島嶼以外,在華夏大地上繼續堅持武裝抗清的只剩下了四川東部和湖北西部以大順軍余部為主的所謂「夔東十三家」。夔東十三家出自清初毛奇齡的《後鑒錄》:「崇禎流寇,多與二賊(按指李自成、張獻忠)同終始。故主名雖多,大抵附二賊以見。……而夔東十三家賊者,徒以全蜀摷(剿)絕,乘間竊發,仍仰借二賊遊魂,或分或合,以極於敗亡。其實「十三家」這個詞並不大準確,它指的是以李來亨、劉體純、袁宗第、郝搖旗、塔天寶、馬騰云為首的大順軍余部以及王光興、賀珍等地方武裝為首的十三支抗清武裝,因為嚴峻的對外形勢結成的武裝同盟。其中,郝搖旗還收到隆武帝的冊封,賜名郝永忠。

所謂夔東,大致相當於湖北重慶四川交界區域,這裡地勢險要,從軍事上來說,不僅是易守難攻的地方,而且切斷了四川同湖北的通道,進可以出擊兩湖、豫西、陝南和四川,退可以據險自守。另一方面,由於這個地區基本人煙稀少,生產落後,要維持一支足夠強大的軍隊無論在人員補充上還是在物資供應上都有很大困難。由於順治帝在位的期間,清軍用兵的主攻方向是西南地區,不可能調集重兵圍攻夔東抗清基地。郝搖旗、李來亨等人還有餘力可進軍鄖陽、襄陽一帶,既打擊了清朝的統治,也取得了部分人力、物力的補充。但是隨著西南地區大西軍抗清鬥爭的失敗,使清廷可以騰出手來集中兵力鎮壓夔東抗清武裝。

康熙元年(1662)七月,清朝四川總督李國英向朝廷建議發動四川、湖廣、陝西三省會剿,並請朝廷確定統一進兵的日期。這個方案在九月十三日得到清廷的批准,並下達給川、楚、陝三省。這年年底,三路清軍進迫夔東抗清基地,一場曠日持久的激烈戰鬥從此開始了。由於夔東地區重巒疊嶂,山勢險峻,進兵運糧困難重重,清政府為了盡量減少損失,採取了剿撫齊下的方針。雖未取得成效卻也動搖了一部分義軍的軍心。在清軍三路進逼、形勢逐漸惡化的情況下,義軍失去了部分佔據多年的領地,郝搖旗同劉體純商議採取以攻為守的戰術,聯合以興山縣為基地的李來亨部對清軍實行反擊,七月,李來亨、劉體純、郝搖旗三部聯合對湖廣清軍大舉反擊.明軍英勇作戰,清「楚師全軍失利」。取得東線重大勝利以後,李來亨、劉體純、郝搖旗又聯合袁宗第、黨守素、塔天保、馬騰雲共計七部約五萬明軍(均為原大順軍)乘勝西上,準備一舉擊破四川清軍。由於巫山縣城地勢險要,後勤補給不暢,陣亡將士多達七千人.劉體純、李來亨等被迫撤退.

1663年(康熙二年)七月至九月的東、西兩線反擊戰,是原大順軍改編成的明軍在夔東地區為了打破清軍圍剿而展開的兩次規模較大的戰役.結果是一勝一負,雖然打擊了清軍的囂張氣焰,自己卻並沒有擺脫戰略上的被動局面.在這以後,隨著清軍兵力的不斷增強,夔東基地逐漸縮小,抗清義師基本上處於被動挨打的地位。

這年秋天,清廷接到湖廣清軍嚴重失利的報告,四川當局又一再求援,決定增派滿洲八旗兵參戰。終因敵勢過大,郝搖旗、袁宗第和永曆帝所委派的部院洪育鰲被俘,長期依附於郝搖旗的明東安王朱盛蒗也被清軍擒獲,永曆帝派出的監軍太監潘應龍自縊身死。郝搖旗、袁宗第、洪育鰲、朱盛蒗被押解到巫山縣城,後奉清廷旨意於1664年(康熙三年)十月十二日在該地殺害。

夔東十三家抗清遺址

順治八年,大西軍曾前往夔東聯絡義軍,商量共同抗擊清軍,只可惜受門戶及時代所限,未能成行。十三家大多出身大順軍隊伍。在民族危難時刻,深明大義,奮起抗擊胡虜。于山窮水盡之際,揚堅韌不拔之志,盡寧死不降之節。讀來,不禁喟嘆,不禁敬仰,不禁悵恨。英雄雖去,英氣長存;大業未成,丹青不朽。


推薦閱讀:

《春天的綠葉》PNG免摳圖素材
PNG扇子素材
【免摳素材】花瓣飄落png素材
做海報必備的幾款英文字體
一些唯美的古風語句(用在作文中很合適)

TAG:影視 | 南明 | 素材庫 | 素材 | 大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