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喵和小白的美國大選對話錄(下篇)
圖片來源:http://projects.fivethirtyeight.com/
大選日之後,阿喵把萎靡不振的小白拉到了牛津的地中海烤串店,一邊請他吃燒烤,一邊繼續向他請教有關美國大選的問題。
阿喵:小白,不要鬱悶。來來來,吃烤串!
小白:不是鬱悶,更多是慚愧吧。因為民調不準,誤導你以為希拉里當選的機率更高。
阿喵:哎呦,我不是早說了,這世界上唯一準確的就是民調永遠不準。
小白:這次所有民調都錯得如此離譜,顯然不是隨機誤差,而是系統性問題。一個偏差可能是因為受訪者的偏好不能反映實際投票率;這次大選中,民主黨支持者的投票積極性就不高,導致支持率沒有轉化為選票。另一個問題是「社會期許偏誤」(social desirability bias),也就是在遇到敏感問題時,受訪者往往不願表達真實想法,以避免出現與社會主流意見相反的尷尬場面,許多沉默的特朗普支持者就屬於這一類型。不過,給迷信問卷調查等定量方法的學者當頭一棒,未嘗不是一件好事。這會引導我們更注意定性的趨勢和現象,同時改進定量研究中的採樣方法。正如我的一位同事所說,用網路搜索、瀏覽、評論、購買量(比如這次神預測的金華特朗普支持者物品購買量)等反映人們行為的大數據來補充傳統民調,應當能做出更加準確的預測。
阿喵:民調至少有一條是準的,那就是希拉里獲得的全國總票數超過了特朗普!目前她領先0.2%,接近30萬張選票。
小白:是的,最近五次選舉已經第二次出現候選人贏得了全國多數選票,卻由於分州計票、贏者通吃的選舉人團制度而失利的情況了。這種上古的選舉制度,早該廢除。
阿喵:也不能因為兩次都是民主黨吃虧就這麼說吧。畢竟選舉人團制度起到了保護小州不被大州壓倒的作用。
小白:這和黨派政治無關。小州是得到了「保護」,但也造成了選票權重過於不均,比如懷俄明的一票相當於加州的四票。各州贏者通吃使美國成為唯一一個總統候選人不需要獲得全國多數票就能當選的國家。只要選票分布合理,理論上只需要全國22%的選票就能當選。而且選戰集中在搖擺州,挫傷其他選民的投票率和政治熱情;在深藍和深紅州,大家會覺得,既然投不投票結果都一樣,那為什麼還要投票甚至關心政治呢?這對民主發展不利,也違背全民直選、一人一票平等對待的理念。
我們不妨看看特朗普對這個問題是怎麼說的。在2012年大選中羅姆尼總票數暫時領先,但選舉人團票數落後的時候,他發了一條推特疾呼:「選舉人團是民主的災難」(The electoral college is a disaster for a democracy),原話哦。如今他正是依靠選舉人團制度才能獲勝,不知作何感想?
阿喵:好諷刺啊!那這次希拉里輸在哪裡了呢?
小白:首先是佛羅里達和北卡沒有拿下,這倒不意外。接下來衣阿華和俄亥俄相繼失守,選情就危急了,但如果保住中西部各州,依然可以取勝。沒想到這些防火牆州(firewall states)土崩瓦解,僅明尼蘇達苦苦支撐,威斯康辛、密歇根、賓夕法尼亞這些民主黨鐵倉全線翻紅。雖然這三個州只輸了0.3%到1.2%,也就是10萬票左右,但這10萬票決定了46張選舉人票的走向。此消彼長,希拉里在其他州贏得再多也無力回天了。
這六個州連成一片,構成了美國的銹帶(rust belt)。這片傳統工業重鎮在美國的崛起中扮演過重要角色,一度繁榮無比;但隨著全球化的到來,製造業外遷,經濟衰退,民生凋敝,和東三省的老工業區頗有幾分相似。這裡大量受教育程度低的白人產業工人傳統上是民主黨的支持者,但在種族、國家安全和移民等問題上比一般的民主黨人更趨保守。在1980年的大選中,他們就曾經認為民主黨過於關注少數族裔、婦女、失業人群和赤貧人群的利益,忽視了白人工人階級的利益而倒戈共和黨候選人里根,史稱「里根民主黨人」(Reagan Democrats)。今年的大選中,他們對全球化的反對、對自身經濟狀況的焦慮、對移民和反恐問題和恐懼,與種族主義的抬頭交織在一起,使他們再次倒戈,成了「特朗普民主黨人」。從出口民調來看,特朗普依靠的就是白人,贏得了58%的白人選票,在沒有大學學歷的白人中,支持率高達67%。最近一年經濟情況好轉的選民72%投給了希拉里,而經濟情況變差的選民78%投給了特朗普。有超過20%的人表示他們最看重的是新總統能夠帶來改變,這些人幾乎悉數投給了特朗普。這和上面的分析基本一致。
阿喵:想想這些低學歷白人也蠻可憐的。
小白:被國內精英剝削壓迫當然很慘,但是你換個角度想:全球化加劇了世界各國內部的不平等,但是在全球層面上來看,各國之間的不平等卻得到了緩解。也就是說,如果你是中國的中產,屬於國內不平等加劇過程中向上走的那群人,那麼你的生活質量是在大幅提高的。如果你是美國的中產,特別是貧中產階級,那麼你的收入雖然比中國的中產階級高,生活也更加舒適,但是你屬於國內不平等加劇過程中向下走的那一群人,橫向一比,中美兩國中產階級的差距在一代人的時間裡大大縮小了。
阿喵:這能說明啥?
小白:你想想中國的中產階級工作有多麼努力,憑什麼不能過上更好的生活?從這個角度來說,全球化是一個巨大的調平器。美國的白人貧中產並不是現在的日子太差,而是過去的日子太好了,那種不用付出太多就可以過上好日子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隨著全球貿易的深入,他們必須跟分布在世界各地、工作更努力、教育背景更優秀、薪資卻更低的人去競爭,你覺得有機會嗎?
阿喵:所以特朗普要給他們減稅嘛,而且要把就業機會帶回美國。
小白:這計劃前後很矛盾。有獨立的機構做過計算,減稅的最大受益者還是富人,由於一些優惠政策取消,一大部分中產的稅是要增加的。而且你又要減稅,又要削減債務,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如何同時做到?
阿喵:你別問我啊......
小白:BBC拍過一個紀錄片,在銹帶地區的一家沃爾瑪門外訪問當地的工人。他們都抱怨中國人搶了他們的工作。主持人問:為什麼來沃爾瑪?工人回答:因為這裡東西便宜。主持人又問:便宜是因為這些日用品都是中國製造的,如果製造業回歸美國,以當地的人力成本,所有日用品的價格都要翻倍,那你還買得起嗎?如果想要便宜,就要降低所有工人的工資,你願意嗎?那個工人愣在那裡,半天說不出話來。
阿喵:哎,這就很尷尬了。
小白:製造業是無法回歸的。即使回歸,企業也會選擇自動化的方式來降低成本,而且美國的工會已經衰亡。沒有工會,工人的薪資狀況肯定更加不樂觀。
阿喵:那就按照特朗普說的,搞貿易保護,對墨西哥、中國這些國家的進口貨物收巨額關稅,這樣就可以抵消這些國家的優勢。
小白:關稅最後還得落到消費者頭上啊。雖然減了一點點個人所得稅,但是日用品漲價30%以上,請問這到底是減稅了還是加稅了?再說你漲關稅,別的國家也會報復啊,而且人家繼續在低成本地區生產,美國製造在國際市場上還能有競爭力嗎?到時候受損的還不是美國企業和美國工人?怎麼看都是個大忽悠計劃啊。
阿喵:那麼希拉里的計劃就能幫助到這些人嗎?
小白:說實話,幫助也不大。像奧巴馬醫保,是薅他們的羊毛去接濟更窮困的人群,他們當然不願意。民主黨建制派覺得這是一個逐漸老齡化、越來越萎縮的選民群體,從選票來考慮,也要拋棄他們了,要集中精力爭取更年輕的、人口增加的選民群體,比如少數族裔。
阿喵:那桑德斯呢?
小白:桑德斯是薅最富的資本家的羊毛來接濟工人和貧困人口。雖然也之限於國內財富的再分配,但好歹強過這兩位吧。美國最富裕人口佔有社會財富的比例,自80年代之後就不斷攀升,積累了這麼多財富,夠薅一陣子的。不平等的降低,也有助於社會流動性的增強,使弱勢人口有機會向上流動。但是在就業這個問題上,他也沒有辦法,只能想特朗普那樣喊喊保護主義。美國那些中低端、勞動密集型的製造業註定是要消亡的。產業工人只能由國家提供福利,年輕的可以再學一技之長,補充高科技產業的就業。企圖回到過去,重現工業繁榮,是不可能的。至於他們在特朗普的挑動下釋放出的這些種族主義和排外主義的仇恨,並不值得人們去同情。
阿喵:那除了這個群體,還有什麼因素導致了希拉里的敗選呢?
小白:令人意外的有兩點。一是希拉里依靠少數族裔的戰略收效甚微。雖然少數族裔繼續支持民主黨,但支持度較奧巴馬略有下滑。精通西班牙語的副總統候選人凱恩也並沒有拉高拉丁裔的投票率,這是佛羅里達落敗的一大原因。最令人跌破眼鏡的是,雖然特朗普屢屢對女性出言不遜,但並沒有影響白人女性對他的支持。他獲得了53%的白人女性選票,其中沒有大學學歷的白人女性對她的支持率高達62%。
阿喵:我還是不明白,當年我在美國的時候,希拉里卸任國務卿,好評度高達69%,是當時最受人們愛戴的政治人物,在幾十年來所有的國務卿中排名第二。如果和總統相比,也僅僅落後於肯尼迪。為什麼才過了三年,就淪落成全美最不受歡迎的政治人物之一?這落差也太大太快了吧。
小白:她自身的問題就不少。作為職業官僚和立法代表,希拉里的能力、經驗和成績在美國現有的政治人物中名列前茅,難有匹敵。但作為總統候選人,她缺乏個人魅力。聽她那些居高臨下、毫無生氣的演講簡直就是一種折磨,這也是為什麼在2008年的初選中,她和奧巴馬的政策平台基本一致,後者卻能憑藉出色的演說能力和領袖氣質(charisma)脫穎而出。另外,她在政壇混跡數十載,歷史包袱和黑點太多,比如她對伊戰投了贊成票,和華爾街的利益走得太近,郵件門中有失職之過等等。
但是我始終認為,希拉里的許多問題被無限誇大了,她承受了太多不該有的指責和莫名的仇恨。比如班加西恐怖襲擊,共和黨人掘地三尺也沒查不出什麼問題,卻始終以此攻擊希拉里;要知道,海外機構反恐不足,很大程度上是共和黨在國會中阻撓增加經費造成的;他們更不會告訴公眾,小布希執政時期死於恐怖襲擊的駐外人員人數遠遠高於奧巴馬時期。再比如基金會問題,沙特和卡達都是美國的傳統盟友,這是美國外交政策決定的。沙特和卡達的捐款,本質上和英國、法國的捐款並沒什麼區別。至於沙特一面和美國叫好一面私下支持遜尼派武裝力量,涉及複雜的伊斯蘭教派鬥爭和中東地緣政治,完全是另外一個問題,只是因為基金會接受了捐款就認為希拉里會聽命於沙特或者卡達,甚至是伊斯蘭國的支持者,稍微有點兒外交常識的人也能看出這是無中生有。在初選後期,桑德斯和特朗普分別從左右兩個反體制的角度攻擊夾中間的希拉里,把希拉里刻畫成了體制中所有邪惡和腐敗的化身,引導選民將心中對現實的所有不滿和憤恨都發泄到希拉里一個人身上,似乎她從來沒有為美國做過一件好事。作為選戰,的確有效,但回頭來看,是有失公允的。
還有就是各種假消息和陰謀論。偽信息(misinformation)是民主政治最大的敵人。美國極右派電台數十年的耕耘以及互聯網時代帶來的自媒體准入門檻降低已經使美國的輿論環境大大變壞。這個選舉周期中,共和黨媒體編造出來的希拉里嘲笑強姦受害者、反女權、殺人、戀童、支持恐怖組織、靈魂烹飪等等各種謠言和陰謀論,簡直登峰造極。一些人每天就沉浸在這些段子里,以攻擊希拉里為樂趣,活脫脫是一出現代版的獵殺女巫(witch-hunting)。唯一能和他們相比的大概就是國內一些空穴來風、故意誤導、添油加醋的營銷號了吧。能把一個女演員編成控制了全國媒體的共濟會大佬,這本事美國人也得服氣。
阿喵:有人會說,你這是給「老妖婆」洗地。
小白:張口閉口「老妖婆」的人,已經有「確認偏見」(confirmation bias)了。只能接受與自己的觀點和詮釋相符的信息,自動過濾所有與其相矛盾的信息。這時候,也就沒有什麼理性討論的空間了。
阿喵:嗯......對了,還有一點你忽視了,那就是美國非常嚴重的厭女症。作為女生,我要搶答一下!一個男人表現出強硬的作風,大家會說,好勇猛,好有男人氣概;你看在最後一輪辯論中,特朗普直接啟動人身攻擊,說希拉里是個「壞透了的女人」 (such a nasty woman),希拉里也只能坐在那裡以微笑回應,一旦她也罵回去,或者展現出強硬的作風,大家就會說說,真讓人討厭,簡直是個碧池。一個男人有政治抱負,大家會說他上進,有魅力!一個女人有政治抱負,人們馬上會質疑她,為什麼這麼不安分,野心這麼大?還是趕緊回家做家務去吧。一個女人要是有抱負當總統,就更不能忍了,怎麼能讓女人領導男人!上回特朗普錄音曝光後,就有支持者打個大牌子說"寧要一個抓女人那話兒的總統也不要一個長著那話兒的女總統"(rather have a president grabbing pussy than a president with one)。就這麼雙重標準。別說希拉里了,就是我們普通女性,在生活中也會遇到同樣的問題。平時本本分分工作都不能同工同酬,這也罷了,一旦要求升職、加薪或者與男性競爭職位,馬上就會招來反感和偏見。
小白:從歷史民調來看,希拉里每次競選新的公職時,公眾支持率就會大跌,每次就職以後,支持率會慢慢恢復,可能確實有你說的這種原因吧,但是這種偏見很隱性,社會科學研究很難拿出確鑿證據。
阿喵:那我們假設不是希拉里,而是歷史清白的桑德斯參選,結果會有不同嗎?
小白:現在討論這種問題已經沒有意義了。桑德斯也有「社會主義」的黑梗,共和黨一定會大做文章,足以嚇倒不少選民。但是要說把握政治脈搏,桑德斯遠遠超過希拉里。去年他就曾經說,民主黨需要把舊體製作為打擊對象,調動基層選民,特別是白人工人階級。要組織他們,讓他們興奮起來,有一個追尋的目標,看到改變的希望。他在初選中就是依靠低學歷白人拿下了威斯康辛和密歇根,這兩個州後來都輸給了特朗普。希拉里則始終不重視工人問題,覺得他們自然會忠實於民主黨,沒有看到選舉已經從左右和黨派之爭,轉變為建制與反建制、維持現狀與尋求改變之爭。她越是表示自己是維持現狀的建制派,就越難以打動這些對體制厭倦、渴望求變的選民。此外,2008年黨內超級代表在希拉里初選領先的情況下倒戈支持奧巴馬,欠了她一個人情,這次要還上。而希拉里和民主黨全國委員會(DNC)似乎也覺得這次總該輪到她了,八年來都在極力打造她的形象,壓制其他新興的民主黨人物,在初選階段更是對桑德斯做了很多幕後打壓,使選民異常反感。大家說,憑什麼就一定要輪到你,這種欽定不正是政治腐敗的表現嗎。
阿喵:那特朗普這樣的大商人,能夠清除這種政治腐敗嗎?
小白:上回我們說,他一旦當選一定會以最快的速度加入體制。從現在的情況來看,正是如此。新總統上任需要任命四千個左右的政府職務,目前內定的過渡團隊成員基本都是各大能源、煙草、軍火企業以及大財團聘用的說客,還有大量華盛頓的體制內部人士以及華爾街的金融巨頭,看不到工人階級的代表。你覺得這些人能反腐,能刷新吏治?何況他本人至今沒有公布自己的稅單,違反了40多年來總統候選人的成規。我們無從得知他是不是與美國的假想敵有不正當的生意來往,也不知道他本人的商業利益是否與美國的國家利益有衝突。在這種不透明的情況下,很難讓人相信他有任何反腐敗的能力或者意願。
阿喵:嗯,最後我想討論討論華人的問題。上回你發給我一個蓋洛普的國際民調,顯示中國受訪者中特朗普的支持者比例高達44%,甚至超過了美國的42%,是所有受訪國當中最高的,這挺讓我驚訝的,但是刷朋友圈,似乎確實是這樣的。
小白:我覺得存在許多不同的心態。比如有些人不了解美國政治,只是看到特朗普是個成功的地產商,是大富豪、名人。國內這種對金錢和地位的崇拜很流行,一些人視特朗普為偶像並不奇怪。他這種政治強人的形象可能也暗合了中國人的喜好,你看最近人民網不是還搞了一個"大國崛起呼喚強大領袖核心「的公眾「核心觀念與核心意識調查報告」。你把裡面辭彙調換一下,換到特朗普頭上倒是蠻合適的。特朗普的排外主義、種族偏見、對穆斯林的敵意,也很容易引起國人的共鳴。不過最常見的理由,大概是出於對希拉里的反感,覺得她的外交政策咄咄逼人,對中國不利。敵人的敵人是朋友。何況特朗普還是個「右派」......
阿喵:哈哈,毛主席不就對尼克松說過,他最喜歡「右派」了嘛。
小白:這裡面一部分原因是因為「左派」支持了蘇聯。當然要拉「右派」來平衡一下。不過大家都覺得「左派」堅持意識形態原則,很難纏,「右派」嘛,大多是實用主義者,凡事好商量,給點兒利益大家一起悶聲大發財就好。但是美國的外交政策有很大的連續性,寄希望於總統能改變什麼,不太現實。
阿喵:退一步說,如果真得實踐特朗普的外交理念,會怎樣呢?
小白:中國是全球化和國際自由貿易最大的受益者,而特朗普反全球化,反自由貿易。在他的競選綱領中,中國始終是一個假想敵和替罪羊。他指責中國操縱匯率,把鋼鐵、水泥等產品低價傾銷到美國,誓言要打擊中國,把中國「偷走」的製造業就業機會搬回美國。上面說了,為了達到這個目的,就要搞貿易保護主義,要對所有的中國進口商品掙收45%的關稅,那中國的出口企業不都要遭殃了。如果中國再按照WTO規則進行反制的話,那就是爆發貿易戰的節奏了。他最近和普京眉來眼去,上任後很有可能和俄羅斯緩解緊張關係,從地緣政治角度來看,每當俄美關係緩和時,出於平衡,中美關係、中俄關係必然趨向於緊張。他要終結伊朗核問題協定這宗在他眼中「最爛的生意」,會使中國西部的國際環境再次趨於緊張。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條是:美國在亞太地區的政治和軍事存在,是維持現有秩序的一個重要力量,如果遵從孤立主義從亞洲撤出,必然打破現有平衡。防衛完全留給日本、韓國和東南亞各國自行處理,在沒有美國保護傘的情況下,各國必然大搞軍備競賽以自保,你覺得對中國是有利還是不利呢?
阿喵:確實,我也搞不懂這種特朗普上台對中國有利的論斷究竟是個什麼邏輯。那美國的華人呢?上回我們碰到希拉里團隊的Franklin,他說美國的華人支持希拉里的比例很高,這次出口民調也顯示有65%的亞裔支持希拉里,但是微信朋友圈給我的感覺可不是這樣的啊。
小白:Franklin做的是大學裡的助選工作,可能更關注學生群體。我並沒有更詳盡的數據,但是從身邊接觸的朋友來看,70後80後這些大學畢業後赴美的同學中,支持特朗普的比例非常高,而去美國念高中和本科的那些90後,支持希拉里的比例則非常高。
阿喵:我也發覺了,為啥有這種區別。
小白:除了上面說的,我覺得還有幾點原因。首先是中國傳統文化本身就帶有很強的保守傾向。我們的傳統語彙中從來沒有「公共」或者「社會」這樣的概念,像community這個詞,實在找不到對應的,只能彆扭地譯為「共同體」。人與人的親疏關係和相互關懷,就止於家族或者宗族。很多人只求「獨善其身」,"各人自掃門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是他們的處世之道,像墨子這樣的「兼愛」,始終是歷史上的異數。所以到了國外,支持保守主義的政黨,是很正常的事。
阿喵:可是我們也有左的傳統啊,比如為人民服務,集體主義什麼的。
小白:哎,語境錯亂了,此左非彼左。就說經濟吧,一種是在保障個人的政治自由和權利的情況下,犧牲一定的經濟自由,換取社會的相對公平和機會的相對平等,一種是強制的平均主義,剝奪個人財產和選擇的權利,使人人都「平等」地成為國家機器上的一顆螺絲釘,為一個人為構建出來的「人民」或者「集體」服務。從農民對統購統銷和農業合作社的抵抗,到人民公社的失敗,都能看出這是一種無集體主義精神的強制集體化,國家的強制措施一旦消失,馬上就回歸到了原來的小農狀態。共和國前30年受這種「左」的負面影響太深,以至於現在很多人聞之色變。他們移民美國,也是為了躲避這種「左」。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在美國的第一代華裔移民和第一代古巴移民,對共和黨的支持度都高於來自其他國家的第一代移民。
阿喵:要這麼說,90後也應該如此啊。
小白:在國外,左與右與受教育程度有高度相關性,受教育程度越高,越有左傾的傾向。我這代中國人,卻不是這樣的。有很多大學畢業之後赴美深造的同學、名校畢業的博士,思想上依然右傾。究其原因,可能和不同代際的成長環境有關。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年,在經濟上有不少類似新自由主義的地方,自由市場,自由競爭,社會達爾文主義橫行。很多人的世界觀就是以自我逐利為中心、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理想主義在他們看來幼稚可笑,甚至是虛偽的。而且我們接受的是90年代的愛國主義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對外國往往抱著偏見,也沒有經歷過美國那種民權運動的洗禮,對種族歧視、性別歧視、社會平等、平權以及爭取這些所付出的艱苦卓絕的努力和代價缺乏切身體會,有些人甚至自己就帶著種族和性別的偏見。中國的高等教育也沒有帶來相應的人文教育,大學畢業後來到美國,其實人生觀已經基本確定,許多人的政治知識、政治閱歷都不夠,只求自給自足,雙耳不聞窗外事,自然和保守主義十分切合。
而我遇到的許多90後,並沒有接受過太多的中國式思想政治教育,而且最近十幾年來有了網路,消息的來源更加多元化,所以他們在思想上也更加開放和多元,公民意識更強。在國外大學讀高中或者本科,使他們能夠接受良好的人文教育,其社會資本和政治參與往往超越了我們這一代人,因此在思想上和外國大學生更相近,更加左傾。
當然,不管左右,都是個人自由。社會本來就是多元化的,我並不認為一派的主張和道德就一定優於另一派。
阿喵:具體到這次大選,為什麼很多華人支持特朗普呢?
小白:華人關注的無外乎教育、就業、稅收、治安和非法移民問題,在這些問題上更偏向特朗普的政策主張。
阿喵:那就一個一個來討論一下。
小白:哎,你先讓我吃兩口烤肉,都涼了。全說大概要說到明天了,我們就單說教育吧。很多人激烈反對民主黨,就是因為教育領域中所謂的「積極平權」或者叫「平權法案」(affirmative action)。特朗普和共和黨人一樣,都是反對平權的。
阿喵:這詞我聽得耳朵都生繭子了,但並沒有仔細了解過,你說說。
小白:平權就是為了「結束並且改正某種特定的歧視」而實施的一系列法律、法規和政策。在美國,主要是為了補償歷史上受到歧視等不公正待遇的少數群體,比如少數族裔和女性,而在他們難以進入的教育和就業領域中考慮種族和性別因素,盡量為這些弱勢群體創造機會。自1961年肯尼迪總統簽署行政令生效以來,一直是美國的基本國策,也是民主黨和核心主張。
阿喵:類似於我們的高考少數民族加分咯?
小白:類似,但不一樣。我們國家的少數民族,大都沒有在歷史上受過歧視。加分主要是出於民族團結的政治考慮。在美國,加分或者設置種族配額都是違憲的做法,做種族只能作為許多因素中的一個來考量。比如一個家境優越的黑人子弟分數是A-,另一個來自窮人家庭的白人子弟,克服了重重困難才獲得教育機會,最終也拿到A-,應該錄取哪一個呢?如果按照平權綜合考量,應當偏向於後者。
阿喵:這樣會不會造成不公平競爭?
小白:要看我們如何定義公平。有人說,設置一個高考那樣分數面前人人平等的考試,就是公平競爭了。但是也有人會說,考試之前人們的教育機會各不相同,有些人做出最大的努力,也無法得到好的教育資源,沒辦法和那些天生就佔優勢的人去比。按分錄取,反而強化了這種不平等。持這一主張的肯尼迪繼任者約翰遜總統就舉過一個十分有名的例子:把一個被繩索捆綁了很多年的人放出來,讓他馬上到賽場與職業運動員同場競技,公平嗎?
阿喵:這個我明白,但是整天把種族掛在口頭,難道不會不知不覺中強調種族差異,反而使大家不能更好地融合,無形中使種族主義抬頭嗎?
小白:這就是左派和右派最的重大分歧之一。右派認為,自由市場,自由競爭,不需要偏袒誰,天道自然酬勤,使有能力的人得到應有的回報,這是最大的公平。左派則認為,社會中有許多看不見的權力等級和不平等,比如資本家和工人,富人與窮人,在市場中怎麼可能有平等的話語權,還有那些受歧視被壓迫的弱勢群體,如果不去積極幫助,一定會在市場中被資本壓倒,受到傷害。同理,不是像右派那樣不談種族和性別,種族和性別歧視就不存在了。相反,那些隱性的歧視和偏見簡直無處不在,因此必須採取積極手段來對抗這些歧視和偏見。平權就是一種方式。
不過我也承認,平權有不少問題。一是在執行時如何把握尺度,使種族和性別只是眾多考慮因素之一,而不成為變相的限額制。二是機會的串聯型,比如在就業中採取平權,但是很多人缺乏教育機會,根本走不到就業這一步,那就需要在大學錄取中採取一定措施,以此類推,必須在人生的所有環節和過程中都致力於改善弱勢群體的機會,削弱社會中結構性的不平等。僅有平權或者主要依靠平權是不夠的。
這麼多年以來,華人都是平權的受益者,在不少教育和就業場景中,恰恰是平權給了華裔、特別是華裔女性更多的機會。只不過後來華人的境遇改善地最快,很多人就覺得黑人或者拉丁裔似乎更容易獲得機會,對華人來說不公平。
阿喵:哈哈。這我太了解啦。華裔女性在就業市場里最吃香,這簡直是路人皆知的秘密。不過我告訴你,我們STEM領域裡的華裔男生實在是太多了,僧多粥少啊。在中國文化里,男人又是主外的。一平權,不但多了其他少數族裔作為競爭對手,在同樣資歷的情況下,竟然連我們女生都競爭不過,你說他們回家能不心理不平衡嗎!
小白:有這個因素。不過華人應當反對的不是平權,而是所有顯性的和隱形的「負面歧視行為」(negative action),比如很多常青藤學校在錄取中以「全面考察」為掩護所做的種族配額,造成華裔學生比例常年無法提高,還有參考捐款數量和家長是否是校友,都是強化優勢群體利益,造成機會不平等的原因。很多人看不慣其他少數族裔受到優待,卻從來不抱怨華人申請者所需的SAT成績比白人要高得多,似乎這是理所當然的。共和黨人對華裔加入到反平權的隊伍中自然樂見其成,畢竟白人是平權最大的利益受損者。如果真有一天平權被取消,種族不再成為錄取和就業因素,那華人就不再有利用價值了。那時教育中的種族歧視和不平等只會比今天更嚴重,華裔作為少數族裔的一份子難道能獨善其身?很多華人眼中理想的按分數錄取,在美國過去沒有實現過,現在沒有實現,未來也不會實現。想按分數錄取,還是回國參加高考吧,不過連高考的各省錄取線也還是不平等的呢。
阿喵:那加州在民主黨主導下通過的SCA5和AB1726亞裔細分法案呢,難道不該反對?
小白:這兩個法案確實有很大可能會導致種族歧視,應當舉雙手雙腳反對。但是反對的辦法是積极參与當地政治,通過各種方法遊說並影響當地的民意代表,乃至黨派政策,因為就目前來看,實現種族平等和性別平等的平台依然操在民主黨手中,而不在共和黨手中。如何為我所用,要看華人的政治智慧。只是出於不滿情緒就在大選中做「單一問題投票」(single-issue voting),是不會有任何效果的。因為你選的不是州民意代表,不是州長,而是美國總統,是決定這個國家乃至世界未來幾年發展方向的人。理應通盤考慮。像州立法這種事情,總統根本管不到,也不會來管。
阿喵:但是有人會說,作為一個華人,就要從華人的利益出發,反對破壞華人教育利益的民主黨!
小白:難道我們只有華裔這一種身份嗎?你是女性,我是不是也可以說,作為一個女性,你必須從女性的利益出發,反對性別偏見、不支持同工同酬的共和黨。我還可以說,我是一個地球人,我必須從地球的利益出發,反對否認氣候變化,威脅退出巴黎協定的共和黨。這樣下去,就沒完沒了,深陷各種身份政治之中了。
我不太明白是什麼給了華人這麼大的自信,把希望寄托在一個天天侮辱少數族裔、煽動種族仇恨、具有強烈排外主義傾向、得到3K黨首肯的總統候選人以及一個50年來奉行白人至上、暗中縱容種族主義的政黨身上。連佔人口13%的拉丁裔和10%的非裔他們都要嚴厲打擊,難道會關心並改善占人口1%的華裔的境況嗎?特朗普當選之後,微信朋友圈裡已經有幾位朋友遇到了針對華人的種族攻擊,和我們在脫歐公投後的遭遇十分類似。
當然,也有一些華人本身就有種族主義和厭女症,覺得自己是「模範少數族裔」,只要不惹事,老老實實跟在白人屁股後面,哪怕被歧視,當「二等公民」也值得,畢竟還可以跟著白人一起歧視拉丁裔和非裔這些「三等公民」。
阿喵:我認識的人里就有這樣的,這種感覺和國內一般的男中產在弱勢群體和女性面前莫名其妙的優越感是不是很相似!
小白:哈,地圖炮我就不開了。天色已晚,結賬吧。我還得去圖書館趕博士論文呢,悲催啊。
阿喵:好的,其實本喵還有些問題,下次有時間我們繼續討論吧。
小白:好,一言為定!
推薦閱讀:
※美國重返太平洋
※多倫多-紐約 美鐵Amtrak 97/64次國際列車
※國家利益為至尊 為習大大美國行而喝彩
※《朝鮮戰爭》為什麼美國人失敗了?
※Hoag醫院生孩子到底要多少錢?Hoag醫院生孩子最全攻略指南(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