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以來最樸實最低調地版本
筆者認為河圖洛書是兩個模擬宇宙生成的象數模型,分別對應於周濂溪太極圖中的兩個階段。 洛書是陰陽二氣的運動模型,模擬的是陰陽二氣的交感化生,對應濂溪太極圖中的第二層 陰陽二氣化生出四象五行,而河圖則是四象五行的運動模型,模擬的則是四象五行的生克制化,對應濂溪太極圖中的第三層至於八卦,不過是陰陽運動的結果而已,從四象五行的生克制化間演繹而出,對應濂溪太極圖中的第四第五層。 周子太極圖和《太極圖說》是從哲學的高度對「太極生八卦」作了概括性表述(最精鍊的表述自然是易傳「易有太極」一節);而河圖洛書則是從象數角度對「太極生八卦」作了具體的象數演繹。 換句話說,河洛二圖是模擬太極生兩儀,生四象,生八卦這個過程的數字演示,我們完全可以把此過程改述為「太極生洛書,洛書生河圖,河圖生八卦」。 圖書派之慣例,先上圖: 上圖便是筆者的「太極生八卦圖」,與濂溪先生太極圖基本上可算是遙相呼應了。嘿嘿~ 以下,筆者將逐一剖析河洛二圖是如何從象數角度模擬「太極生八卦」這個宇宙生成過程的。 易有太極 宇宙混沌未開之時,為「太極」。陳摶老祖、濂溪先生、朱子等先賢均把太極圖畫成一個圈,古人用「O」這個符號表示天地未分之前的狀態。 古代算學後來引入「O」這個符號,表示零。顯然,在象數上,古人認為數字「O」便是太極。 始生兩儀 宇宙混沌初開,無中生有,有了陰陽兩儀。 在象數上,由最初的O,開始有了一,有了二,有了三,有了萬數。 而萬數,分奇分偶,奇為陽,偶為陰。這便是模擬陰陽之生。 如此,便有了洛書: 洛書結構淺析,奇數排佈於四正,其象圓,為天,為陽;偶數排佈於四隅,其象方,為地,為陰,所謂「天圓地方」。 兩儀生四象 上文已交代,洛書模擬的是陰陽二氣的交感化生運動。怎麼模擬?通過數字序列在洛書里的運行,數字序列的運行將產生所謂「象」,觀象即得。先看數列:1,1,1,1,、、、、、、 這個數列全部由數字1排列而成,是數「1」的各次自然數次方,也就是1的1次方、2次方、3次方、……n次方,把各次方排成一列得到。 現在,我們考察一下這個數列在洛書里的運行情況。數列在洛書里怎麼運行呢?就是把數列的第1個數放入洛書,觀察其在洛書里的位置,然後再放入第2個數,再觀察所處位置,依次進行。讓我們看看會有什麼現象發生。 見下圖: 數1的各次方都是1,它們全部落在洛書正北位,也就是說數1的各次方組成的數列在洛書中的運行所呈現出來的「象」乃是一個「靜止之象」,居於正北位不動嘛。1為奇數,為陽,我們姑且把數1的各次方在洛書中運動之象稱之為:陽氣的靜止。 再看數列:2,4,8,16,32,64,128,256,、、、、、、 這個數列是數2的各次自然數次方,我們考察一下該數列在洛書中的運動情況,見下圖: 數2的各次方依次放入洛書,它們循著「2—>4—>8—>6」這幾個位置永不休止地循環。 2的各次方在洛書里的運行所呈現出來的「象」,是一個旋轉之象。 2為偶數,為陰,我們把2的各次方在洛書中的運動之象不妨稱之為:陰氣的逆旋(逆時針方向的旋轉)。 再看數列:3,9,27,81,243,729,2187,6561, 、、、、、、 該數列是3的各次方,考察其在洛書中的運動,見下圖: 數3的各次方在洛書中循著「3—>9—>7—>1」這樣循環,3為奇數,代表陽,把3的各次方的運動不妨稱之為:陽氣的順旋(順時針旋轉)。 再看數列:4,16,64,256,1024,、、、、、、 4的各次方,考察其運動: 數4各次方在洛書里按「4—>6—>4—>6」這樣反覆跳轉,我們不妨稱之為:陰氣的動。 數列:5,25,125,625,3125,、、、、、、5的各次方,考察其運動:數5各次方居於中央不動,不妨稱之為:陽氣的靜止。(這個靜止與正南位1的相對靜止不同,這是絕對靜止) 數6的各次方:6,36,216,1296,、、、、、、 考察其運動: 有趣之處來了。數6各次方在洛書中居於偏北位不動,6為偶數,為陰,這個運動代表陰氣的靜止。這與數1各次方運行情況相同,同為靜止。) 再看數7的各次方:7,49,343,2401,16807,、、、、、、 考察運動: 數7各次方在洛書中按「7—>9—>3—>1」這樣循環,稱之為:陽氣的逆旋。與2各次方運行情況比較,同為逆旋。 數8各次方:8,64,512,4096,21768,、、、、、、 考察運行:數8各次方在洛書中按「8—>4—>2—>6」這樣循環,稱之為:陰氣的順旋。與3各次方比較,同為順旋。 數9各次方:9,81,729,6561,、、、、、、 考察運行: 數9的各次方在洛書按「9—>1—>9—>1」這樣反覆跳轉,其象為「陽氣的動」,如你所猜的那樣,與數4比較,同為跳轉運動,4、9合起來就是陰陽的「動」。 以上這些運行於洛書里的數列在數學上其實都是「等比數列」,相鄰兩項比值為一個定值,稱之為公比。 我們考察了1到9這九個數的各次方組成的等比數列在洛書中運行的情況,不難得到以下結論: 公比1或6,數列運行為「靜止」,其象為「陰陽之靜」; 公比2或7,數列運行為「逆旋」,其象為「陰陽之交」; 公比3或8,數列運行為「順旋」,其象為「陰陽之交」; 公比4或9,數列運行為「跳轉」,其象為「陰陽之動」; 公比5或0,數列運行為「寂靜於中央」,其象為太極。 這便是「陰陽的動靜、交感」!是易數的數理,是象數,象由數生,由數的運動而生,由數的各次自然數次方在洛書里的運行而生! 洛書在外形上就是一個「天圓地方」的造型,通過這些等比數列在洛書這個數字陣里的運行,我們直觀地看見了陰陽二氣的交感化生!化生的結果就是產生四象五行:太陰水、太陽火、少陰金、少陽木四象,以及中央「無象之象」的土。陰陽五行學說認為土的屬性最近於太極,從象數上竟能直觀看出。 那個困惑後人幾百年的問題:緣何把一六,二七,三八,四九,五十分成五組?答案其實就是它們各自的自然數次方在洛書中運行情形相同。古人之所以沒提及這事兒,是因為在古人頭腦里,河洛二圖從來就是活動的、運行著的,一望便知。只是到了後來,不知從何時起,河洛二圖的運轉機理失傳了,在相當長的時間裡都沒人知道一六,二七,三八,四九,五十為何分為這五組了。產生了許多五花八門千奇百怪地解釋。 真是不說破神仙難識,說破一文不值~ 哈哈 此處有一個推廣:凡個位數相同的數,它們的數理相同。就是說個位數相同的數,各次自乘方在洛書里的運行情況保持一致。 比如,2,12,22等等這些個位數相同的數,它們的自乘方在洛書里運行完全一致。 隨便舉一例:數23,公比23,數列依次為 23,529,12167,279841,6436343,、、、、、、 按 3—>9—>7—>1 順時針旋轉,與3同。(這個結論的嚴格證明估計會是一個複雜、冗長、且沒有必要的數學證明。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繼續驗證,看能找到反例否。) 以上我們用了這麼長的篇幅,依次挨個兒的考察了各等比數列在洛書里的運行,了解了洛書如何模擬陰陽二氣的交感化生,化生出四象五行。這許多的步驟,在濂溪先生《太極圖說》里只一句「陽變陰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便概括完畢了。 四象五行既得,就該河圖上場了。 四象生八卦 洛書模擬陰陽二氣。河圖則模擬四象五行生剋制化。 在具體闡述河圖是如何模擬四象五行生剋制化之前,需先交代一件極其重要的事,之所以說重要,是因為這與易學乃至中醫學的基礎相矛盾。 河圖,傳統上一直認定北方一六水,南方二七火,東方三八木,西方四九金,中央五十土。 在本文中,為了能在推演中滿足數理、象數的需求,我們不得不把三八、四九的位置作一個調換:東方四九屬木,西方三八屬金。(相當於把河圖左右翻轉) 為什麼要這麼調換,接下來就會明了。 讓我們看看木金之數調換以後的河圖如何模擬五行生剋。 我們已經知道,各等比數列在洛書里的運行模擬了陰陽二氣的交感化生。 那麼河圖呢?奇妙的事情再次發生!同樣是數列運行於河圖中模擬了五行的生克制化,產生了五行的生克制化之象,只不過運行於河圖裡的數列是等差數列(相鄰兩數的差值等於一個定值,稱之為「公差」)。 還是先看數列:1,2,3,4,5,6,7,8,9,10,11,12,、、、、、、 這是一個公差為1的數列。 考察其在河圖中運行的情形:(依次放入河圖,觀察位置變化。與洛書里的方法一樣) 公差為1的數列在河圖中沿著「克線」:水—>火—>金—>木—>土 運行。 再看數列:2,4,6,8,10,12,、、、、、、 這是公差為2的數列。考察其在河圖中的運行: 公差為2的數列在河圖中沿著 火—>木—>水—>金—>土 這條「反生線」循環運行,生線的反方向。 公差為3的數列:3,6,9,12,15,18,21,24,27,30,33,、、、、、、 考察其運行: 公差為3的數列在河圖中沿著 金—>水—>木—>火—>土 這條「生線」循環運行。 公差為4的數列:4,8,12,16,20,24,28,、、、、、、 考察運行: 公差為4的數列在河圖中沿著 木—>金—>火—>水—>土 這條「反克線」循環運行。 公差為5的數列:5,10,15,20,25,、、、、、、 運行情況: 公差為5的數列再次位於中央不動,與洛書里的情形相同。再次驗證土與太極性相近。妙啊! 公差為6的數列:6,12,18,24,30,36,42,、、、、、、 運行情況: 公差為6的數列在河圖沿著 水—>火—>金—>木—>土 這條「克線」運行,對比數1,情形相同。 公差為7的數列:7,14,21,28,35,42,49,56,63,70,77,、、、、、、 考察運行: 公差為7的數列沿著 火—>木—>水—>金—>土 這條「反生線」運行。 公差為8的數列:8,16,24,32,40,48,56,、、、、、、 考察運行: 公差為8的數列沿著河圖 金—>水—>木—>火—>土 「生線」運行。公差為9的數列:9,18,27,36,45,54,63,72,81,90,99,、、、、、、 考察運行: 公差為9的數列在河圖中沿著 木—>金—>火—>水—>土 這條「反克」線運行。 公差為10的數列:10,20,30,40,50,60,、、、、、、 考察運行: 公差為10的數列在河圖中同樣是位於中央寂然不動。 以上,我們考察了公差分別為數1到數10的數列在河圖中的運行情況。 結論不難得出: 公差1或6,數列沿「克線」運行; 公差2或7,數列沿「反生線」運行; 公差3或8,數列沿「生線」運行; 公差4或9,數列沿「反克線」運行; 公差5或10,數列「寂靜於中央」。這便是五行的生克制化在象數上的具體體現。一六,二七,三八,四九,五十,它們在河圖中的運行情形再次一致,五十中央土依舊寂然不動。 與洛書一樣,這裡也有一個推論:凡個位數相同的數,其等差數列在河圖中的運行情形完全一致。例子就不舉了。 這兩個推論說明了什麼?易傳有雲「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如何如何,易傳似乎只關心、只研究一到十這十個數,根據本文的兩個推論,這就不難理解了,個位數相同的數,其象數完全一致,大於十的數還需要研究嗎?整明白十以內的數就行了。 洛書外形象方,等比數列運行其間,模擬陰陽二氣之化生; 河圖外形象圓,等差數列運行其間,模擬四象五行生剋制化。 如此完美!! 有了四象,有了四象之間的生克制化,八卦,已經若隱若現,呼之欲出啦~ 據河圖對應四象方位可得: 四象中每一象均有奇偶數,奇為陽,第三爻為陽;偶為陰,第三爻為陰。 一為陽,上生陽,為艮, 六為陰,上生陰,為坤; 二為陰,上生陰,為兌, 七為陽,上生陽,為乾; 三為陽,上生陽,為巽, 八為陰,上生陰,為坎; 四為陰,上生陰,為震, 九為陽,上生陽,為離。 如下圖: 上圖已隱含一個「先天八卦圖」。 每卦對應有一數,再配回洛書,得: 上圖,自乾卦始,逆時針方向數,可得先天卦序:乾兌離震巽坎艮坤。 如果再把洛書也左右翻轉(象河圖那樣),那麼,「乾兌離震巽坎艮坤」這個先天卦序對應的方位將與「文王后天方位」相同,東—>東南—>南—>西南—>西—>西北—>北—>東北。以上,便是筆者所理解的「河圖洛書推演八卦」的全部過程。 再論木金之數——五行產生的簡單歷史回顧 整個推演最嚴重的問題就是「交換木金之數」,木數三金數九,互換為木數九,金數三。 這與易學、醫學基礎理論均不相符合。 那麼歷史上五行之配數是怎麼來的呢? 西周末已有「五材說」,用以解釋萬物之成因。如《國語?鄭語》有「以土與金、木、 水、火雜,以成萬物」,《左傳》 「天生五材,民並用之,廢一不可」 的記載。 然後是《尚書?洪範》「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潤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從革,土爰稼穡。潤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從革作辛,稼穡作甘。」 這已開始把五行屬性抽象出來並推廣到其他事物。 到戰國晚期,鄒衍為五行確立了生克次序。《內經》也在這個時期將五行學說引入醫學。 最初把五行與數字拉扯上關係的好像就是《尚書?洪範》。後世就一直認定「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這段就是五行所配之數,並翻來覆去地循環解釋。 但這個記述次序很奇怪,既不合五行相生,也不合五行相剋的次序。《洪範》「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此段是否就是在論述五行所配之數呢?即便《洪範》就是在論述五行所配之數,那麼這個配數法有何根據?後人在傳抄過程中有沒可能錯漏? 從本文推演河洛二圖的過程中,我們似乎可以得知,木金之配數,歷史上似乎一直都弄反了, 交換回原位後,洛書與河圖,一方一圓,一二氣一五行,一等比一等差,在數理上,在象數上,都堪稱完美。 如果這一切僅僅是巧合,這也太巧合了~! 四川?楊傑 (網名:杯中乾坤,yyangsy) 2010年4月11日
推薦閱讀:
※{|ihower.tw| blog } | Git 版本控制系統(2) 開 branch 分支和操作遠端 repo.
※「春秋五霸」都是哪些人?為什麼會有九種版本、爭議如此之多?
※青囊奧語(多個版本)
※《蘇菲的世界》中文版是否有刪節?
※真正的八字合婚師傳秘訣——最完整無誤的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