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霸凌,孩子們要如何面對?
近日,北京中關村二小校園欺凌事件不僅牽動了廣大家長的心,而且也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到底為什麼孩子會在學校遭到霸凌,而該學校為何在這次事件中卻成為了眾矢之的呢?這就要源於一篇在微信朋友圈遭到刷屏的文章說起。
事件回顧
12月8日晚,一篇題為《每對母子都是生死之交,我要陪他向校園霸凌說NO!》的文章,開始在微信朋友圈等平台刷屏。
文章作者自稱是北京中關村二小四年級一名10歲男孩的媽媽。她在文中表示,孩子在學校被同學用廁所垃圾筐扣頭後,出現失眠、厭食、恐懼上學等癥狀,後被醫院診斷為急性應激反應。
據稱,這名男孩在學校長期遭到同學欺凌,從三年級開始就被罵「侮辱性外號」。
文章作者還表示,她向學校及海淀區教委反映此事,惡作劇的兩個孩子供認不諱。但一名對方家長覺得「就是孩子淘氣」,拒絕道歉。老師定性此事為「就是開了一個過分的玩笑」,並讓她放棄「處理、懲戒施暴的孩子」「讓施暴者的家長道歉」等四點訴求。
這位母親還表示,在與校領導、班主任等的面談中,一位校領導對其態度粗暴,認為「孩子在學校受傷就該學校管,家長不可以有意見」。
「我們明明是受害者,只要求學校處理和道歉,為什麼要被如此對待?」她在文中發問。
多方回應
12月10日,中關村二小通過官方微博與微信回應:
從事件發生至今,學校一直在積極努力做工作。相關負責人員和老師全程參與了調查、調解和學生教育引導等工作。
通過此事件,我們將汲取教訓,以此為鑒,本著認真理性、客觀公正的原則,妥善處理,同時嚴格學校日常安全管理,開展心理輔導,組織系列主題活動,通過師生互動、同伴交流等方式,引導學生建立平等友愛的同學關係,讓每一位孩子在我們的校園裡健康成長、全面發展
12月10日夜間,北京市教委:稱孩子的身心健康不僅是家長所盼望的,更是教育行政部門工作的重中之重;從一切為了孩子身心健康出發的角度,高度重視。
北京市教委相關負責人呼籲關注事件中每一個孩子的健康,特別是心理健康的疏導;要教育好身邊的孩子,不做有害他人的事情。
12月11日晚,海淀區教委:近期,中關村第二小學發生學生受傷害事件,給當事學生及家長造成了傷害,對此感同身受,深表痛心。下一步,將與專業部門合作研究制定海淀區中小學生校園欺凌和暴力防範工作方案,加強學校教職員工的培訓與指導。
緣何發生
近年來,我國中小學校園欺凌事件時有發生,據相關統計,僅2014年-2015年,僅僅遭到媒體曝光的校園欺凌甚至暴力事件就達到43起,發生此類事件的地點大到我國一線大型城市,如北京、上海,到相對經濟不太發達地區,如廣西、雲南等地。
為何我國近些年校園霸凌以及暴力事件會不斷發生呢?原因可以說是多方面的。
首先,家庭影響是至關重要的。對於霸凌者來說,家庭中專制、放任的教養方式是最容易造成孩子的各種不良行為的。孩子們在成長過程中,沒人教他們如何應對、處理孩子之間的衝突,他們不知道該如何對待自己情緒的宣洩,最終選擇了暴力這種方式。而對於被霸凌者,通常都缺乏必要的社交能力,並且內心有些自卑,而導致這種性格的原因一定和家庭成長環境以及家長的教育觀念密不可分。
其次,有些學校缺乏有效的管理,並且只看重學生成績,以及出現問題不斷閃避採取息事寧人的態度更像是為霸凌者提供一個「溫床」,間接助長了校園霸凌以及暴力行為的產生。
當然,我國司法制度不是十分健全,並且法律界定不是十分清晰,而且對於未成年人暴力事件懲戒不嚴。
最後,整個社會對於這種校園霸凌以及暴力事件也是需要承擔一定的責任的。現在是一個信息化網路化多元化發展的社會,但是過多暴力遊戲,影片的產生極易引起孩子的模仿,而且部分媒體對於暴力事件、犯罪事件的過度過細再現報道等方式,也極易引起孩子的好奇及模仿。
如何避免
綜上所述,校園霸凌以及暴力事件的產生,不僅僅是孩子與孩子間的問題,更加折射了社會的各種問題。那麼,如何避免孩子成為霸凌者以及受害者呢?這就需要多方的努力與付出。
一、家長角度
1.樹立正確的教育理念,家庭關係保證和諧,不過度溺愛保護孩子; 2.平時對孩子做到言傳身教,樹立孩子正確的價值觀與世界觀; 3.重視與學校、老師的溝通,及時掌握孩子的心理變化及成績變化。
二、學校角度
1.不僅關注學生在校的成績,更要關注學生的日常行為; 2.及時與家長進行溝通,共同幫助引導出現心理以及行為異常的學生; 3.對於問題學生,要進行適度懲戒,不能息事寧人。
遇到霸凌怎麼辦
如果在學校遭到了霸凌,怎麼辦呢?
1.保持冷靜,不要激怒對方; 2.如果處於學校內,要大聲呼喚老師;如果在學校外,要向單一的路人求救; 3.一定要及時向家長和老師說明情況,不要一味地躲避與忍讓。
如何走出霸凌
1.如果曾經被霸凌過
被霸凌會讓人產生不安全感和無助感,即使長大成人,這些感覺也許還依然存在。但是人們是有可能從過去被霸凌的經歷中痊癒的。如果你曾經被霸凌,可以嘗試用以下的方法來幫助自己。
首先,承認自己曾經被霸凌。霸凌受害者經常花費數年時間在試圖最小化自己曾經因為霸凌受到的傷害,勸自己「這沒什麼大不了的」;或者試圖假裝什麼也沒有發生過。而有時,受害者可能會有種自責感,總是幻想自己「如果當時能更堅強一點,或許霸凌就不會發生了」。
但是治癒的第一步是去認識到,你對曾經被霸凌這件事無能為力,你無需為此負責,犯錯的是霸凌者而不是你。承認這一點,承認過去發生過的事,才能進一步去認清它帶給你哪些影響,去嘗試解決負面的影響。
其次,重新意識到你的自我價值。在被霸凌的過程中,你可能會聽到很多對你能力和價值的貶損。要清楚這些都是他人為了惡意攻擊你說出的謊言——那些霸凌者他們並不了解真正的你。去試著發掘自己真正的價值,用積極的自我評價去替換掉那些消極的話語。
向外界尋求支持。同自己信任的、能給你帶來支持的家人或者朋友分享自己的遭遇。不要覺得自己需要傾訴是給人造成了負擔。在從霸凌恢復的過程中有時會需要外界的幫助。
除了周圍人的支持外,如果你覺得自己的問題不適宜與身邊人分享,或者情況比較嚴重需要更專業的幫助。
2.如果你曾經霸凌過別人
思考一下,當時自己是為什麼會去霸凌別人,那段時間裡,自己的生活發生了什麼事。因為有些霸凌者在當時可能自己遭遇到了人生的困境,比如家庭的虐待等等,那麼這意味著他們自己也有問題還留待解決。
但是讓他們尋找原因並不意味著支持他們曾經霸凌的行為。就算當時他們有自己的理由:為了不被同伴排擠也好,或者在家裡遭受的痛苦太大也罷。霸凌依然是一種不該出現的暴力。只是曾經的霸凌者通過認識到當年背後行動的動機,以及自己遭受的影響,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為什麼這麼做,也避免自己將來再一次犯下錯誤。
孩子是一個家的希望,更是一個社會的希望,校園霸凌和暴力事件的出現是個複雜的社會現象,更需社會、學校、家庭齊心協力,將非暴力灌注到教育過程中,並建立霸凌應急響應機制等,合力為孩子們創造安全、無暴力的教育環境。相較之下,跳出法律萬能思維和刑罰迷戀,從社會層面去反思這些校園暴力何以發生、怎麼杜絕,更有意義。
推薦閱讀:
※聽話的孩子一定是好孩子嗎?
※《了不起的孩子》2王恆屹怎樣那麼聰明 ?
※感統失調的表現及訓練小遊戲
※「熊孩子論調」背後是「性惡說」
※多少父母在這樣做:我是笨鳥,孩子你替我飛吧(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