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內經》與中醫養生,為父母收藏了!
養生,又稱攝生、保生,即保養生命之意。養生就是根據
人類生命的發展規律,針對衰老產生的機理,採取各種方法
保養身體,增強體質,預防疾病,延緩衰老,以達到防病延衰
的一種健身益壽活動。
中醫理論的奠基之作<>
的原因、衰老產生的機理以及養生的原則與方法,指出人體
衰老與臟腑虛損、精氣虧虛、氣血陰陽失調等密切相關,尤其
強調脾腎虛損是導致衰老的根本原因。並提出順應自然、協
調陰陽,保精護腎、調理脾胃,形神共養、動靜結合等養生法
則,以及順自然、適環境、慎起居、節飲食、調精神,針灸、按
摩、氣功、運動等諸多養生方法。
1衰老的發生機制
生、長、壯、老、已是生命發展的必然規律人的自然壽
命渭之「天年」,即天賦之年限。人的壽命是有一定限度的,
凡能盡其天年,自然衰老而逝者稱之壽;不及天年,早衰而亡
者稱之夭。
機體衰老是一個複雜的過程,有生理性衰老與病理性衰
老之別。生理性衰老是指隨著年齡的增長,機體各臟腑組織
器官功能全面地、逐漸降低的過程。病理性衰老則是機體在
一定的致病因子的作用下,結構和功能發生變化。使機體內
部以及機體與環境之間的協調發生障礙所致。
衰老的主導因素取決於腎中所藏精氣的盛衰變化,但各
種致病因素的侵襲則是誘發疾病進而引起衰老的重要原因。
機體在內、外多種病因作用下,失去自穩調節,使機體內部以
及機體與環境之間的協調發生障礙,進而導致臟腑功能失
調。精氣血津液虧虛,氣血失調等多種病理變化,終使機體因
臟腑形神失養、陰陽失調而衰老或因病而衰。
臟腑虛損.生化乏源,精氣虧虛人體是以五臟為中心
的統一體。五臟是人體生命的根本,五臟陰陽是人體陰陽之
本.五臟功能正常協調。化生精氣血津液充足,臟腑形神得以
充養.是健康的基本保障。各種原因導致五臟虛損、功能失
調。陰陽、精氣血津液失常,均可導致疾病與衰老,其中尤以
腎虛、脾虛為要。
腎精虧虛 腎為先天之本,主藏精,內寓真陰真陽,為五
臟六腑之本,生命活動的調節中心。腎中所藏之精氣,為人
體生命之根,性命之本,生長發育之由。腎中精氣的盛衰在
人體生長壯老已的生命過程中起主導作用。(素問-上古天
真論篇)以女七男八為單位,將人體生命歷程劃分為四個階
段,具體描述了隨著年齡的增長、腎中精氣的盛衰變化所出
現的人體生理性退化過程。「女子七歲,腎氣盛,齒更髮長;
二七而天癸至。任脈通,太沖脈盛,月事以時下,故有子?~
七七.任脈虛,太沖脈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壞而無子
也。丈夫八歲,腎氣實,髮長齒更;二八,腎氣盛,天癸至,精
氣溢瀉,陰陽和,故能有子??,八八,天癸竭,精少,腎藏衰,
形體皆極,則齒髮去。」可見,腎氣充盛,元氣充足,生化不已,
陰平陽秘,則體健神旺而壽延;腎氣虛衰,元氣不足,生化衰
憊,陰損陽耗,則體弱神衰而壽減。
脾胃虛弱脾胃為後天之本.主受納運化,是氣血生化
之源。人以水谷為奉,人體的生長發育及維持生命活動的精
微物質均賴脾胃以化生。脾胃強盛。氣血化源充足,形神得
養。則體健神旺而不衰;脾胃虛衰,化源不足,氣血虧虛。臟腑
形神失養.則體弱多病而早衰。可見,人之壽命長短,雖由腎
中精氣的盛衰所決定,但也受後天脾胃功能的強弱而影響。
人之壽夭.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後天是否注意攝養。
陰陽氣血失調.百病叢生.因病而裹人體是一個陰陽
運動協調平衡的統一體,人生歷程本身就是人體內部以及人
體與外界之間的陰陽運動平衡的過程。陰陽協調平雀與否,
決定人之壽命長短,<>
神乃治,陰陽離決,精氣乃絕」。若人體陰陽的平衡被打破,
機體陰陽失調,則容易受到各種致病因素的侵襲,使臟腑功
能失常,陰陽氣血失調而百病叢生,因病而衰。
<>
導致疾病乃至衰老的主要原因。而人體的氣機條暢,又與肝
之疏泄功能密切相關。肝主疏泄,具有調暢全身氣機,調節
精神情志,推動津血運行等作用。肝之疏泄正常.則氣機調
暢。氣血調和。經絡通利,臟腑協調,陰陽平衡。若肝失疏泄,
氣鬱不達,則氣機失調,進而導致氣滯血察,或痰氣鬱結,或
氣鬱化火,或犯脾克胃,累及他臟而生百病。
精氣虛衰,形神失算,體弱神衰精是構成和維持人體
生命活動的基本物質,「夫精者,身之本也」(<>
論篇)):人的生命根源於先天之精,但又必須依靠後天水谷
精微的滋養培育,才能不斷化氣生神,以維持正常的生命活
動。人體內在精氣的盛衰,與脾腎功能的強弱密切相關。精
化氣,氣生神,神御形,精是氣形神的物質基礎,也是健康長
壽的根本保障。精氣充足,形神得養。則形體健壯而神旺;精
氣虛衰,形神失養,則形體虛弱而神衰。因此有「善養生者,
必保其精。精盈則氣盛,氣盛則神全。神全則體健,體健則病
少,神氣堅強,老而益壯」。精、氣、神是人體生命活動的三大
要素,被視為人身之「三寶」,是養生防囊的關鍵。
2養生的基本原目Ⅱ與方法
1889
萬方數據
<>
機體衰老是生命活動不可抗拒的自然規律,但衰老之遲
早、身體之強弱、壽命之長短,卻可通過後天的養生活動進行
調控。
順應自然.協調陰陽.陰平陽秘人以天地之氣生.四時
之法成。人類生活在自然界中,時刻受到自然環境的影響,
人類只有能動地適應外環境的變化,保持機體內環境的穩定
性.才能避免衰老和疾病的發生。<內經>十分重視人與自然
的關係.(靈樞·歲露)日:「人與天地相參也,與日月相應也」。
這種「天人相應」或稱「天人合一」學說,正是中醫效法自然、
順時養生的理論依據。
(內經)認為.人體的生理功能隨著天地四時之氣的運動
變化而進行著自穩調節.如「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是氣之
常也。人亦應之。」(『靈柩·順氣一日分為四時))。因此,強
調養生要順應自然界的運動變化,與天地陰陽保持協調平
衡,以使人體內外環境和諧,即要順四時、適環境、調陰陽,「
增強適應自然氣候變化的能力。在飲食調養方面,應體現春
夏養陽.秋冬養陰」的原則,即春夏順應生長之氣以養陽,秋
冬順應收藏之氣以養陰;還要順應四時氣象調養五臟之氣,
即順應春季陽氣的生髮以舒肝氣,順應夏季陽氣的旺盛以養
心氣,順應秋季陽氣的收藏以養肺氣,順應冬季陽氣的閉藏
以養腎氣,維護人和自然的統一,達到健康長壽之目的。中
醫養生之道的基本法則貴在順應自然,與天地協同一體,以
平衡為期。
遠離病邪.減少疾病。延緩衰老各種致病因素作用於
人體。均可使機體反應狀態發生紊亂,系統失調而生病。遠
離各種致病因素。則是減少疾病的重要途徑。減少疾病,延
緩衰老是中醫養生的重要環節。
(紊問·上古天真論篇>日:「虛邪賊風,避之有時」。自然
界中六氣的異常變化,以及「疫癘之氣」等各種外界致病因素
的侵襲.是導致人體疾病發生的重要原因。因此,避免外界
致病因素的侵襲。是中醫養生防病的一個重要原則。
七情所傷也是影響健康、導致疾病的一個重要因素。情
志的異常變化。尤其是突然的、強烈的、長時間的情志刺激,
常常影響人體的臟腑功能,使氣機失調、氣血運行紊亂.從而
導致人體多種疾病的發生。因此。調節情志.避免情志所傷
也是養生防病所不容忽視的關鍵環節。正如(靈樞·本臟)所
言:「志意和則精神專直,魂魄不散,悔怒不起,五臟不受邪。」
此外,饑飽失常、飲食不潔與偏嗜,過勞(勞神、勞體、房
勞)、過逸等,也是引發疾病的重要因素。因此還應注意避免
飲食、勞逸、外傷等致病因素。在飲食上應當遵循「謹和五
睞」的法則,做到飲食有節;在勞逸方面應以形勞而不倦為
度;盡量避免各種外傷的侵害。以達到「謹道如法,長有天命」
的目的。
養腎精調脾胃,先後天並重,精氣神兼彝 腎為先天之
本,人體生命活動之根基,脾胃為後天之本,人體生命活動的
重要保障,先天生後天,後天養先天.二者相互促進,相得益
彰。先天稟賦充足是健康長壽的依據和基礎,後天調養得當
則是健康長壽得以實現的條件。因此,保精護腎,調養脾胃,
先後天並重,精氣神兼養,對養生防衰具有重要意義。若先
天稟賦強壯,且後天調養良好,必將長壽;若恃強妄為,逆於
生樂,則竭精耗真,必失長壽。而先天稟賦薄弱者,若後天調
·lS90·
養得當,也可健康或長壽;但若失於調養,或放縱嗜欲,反覆
傷邪,必致短命天折。
精氣神為人身三寶,精是氣形神的物質基礎,陰精陽氣
是健康長壽之根本。精生於先天,養於後天而藏於五臟,而
五臟之中腎為根本,主藏精,故養先天.重在保養腎精。通過
節慾保精、護養真氣,而使精氣充足,體健神旺,也可通過運
動保健、食療補腎、藥物調養等方法以保養陰精,使其充盈內
守。養後天,重在調養脾胃。脾胃為氣機升降之樞,脾胃健
旺.納運協調,升降相因,水谷精微化源充盛,不斷充養先天,
激發臟腑功能,使精氣血津液充足,臟腑形抻得養,功能協
調.體健神旺.保障正常的生理活動。通過飲食調節、藥物調
養、精神調攝等途徑,均可達到調養後天,健運脾胃,益壽延
年之目的。
調攝身心,形神共養。動靜結合形指人體的臟腑身形,
種指臟腑的功能活動及精神意識思維活動。神由有形之精
所化,受先天之精和後天之精共同作用,並受外界影響。人
的生理、心理、軀體三者的有機結合,形成「形神一體」、「心身
一體」觀。人體健康是指形體、精神、心理狀態多方面健康而
言。即形體無病痛之憂,神思無偏造之苦,身心和諧的生理狀
態。形與神俱,形神互存互濟,協調統一。形盛則神旺,形衰
則神去.唯形與神俱.方能盡終天年。
彤與神俱,西調統一,是古人衡量各種養生法度的標準,
也是盡終天年的前提,是人體健康的重要標誌。『內經)養生
學應十分重視形體與精神的整體調攝,提倡形神共養,靜以
養神,動以養形,動靜結合。
所滑形神共養,是指不僅要注意形體的保養,更要注意
精神的攝生.使形體強健,精神充沛,身體和精神得到協調發
展。形神共養,神為首務,神是生命之主宰,神明則形安,「得
神者生,失神者死」,「五臟皆虛,神氣皆去。形骸獨居而終矣」
((靈樞·天年))。因此,養生不僅要被動地適應自然和社會
的客觀環境.而且要主動地調攝身心。通過調攝身心,增強
人體對環境的適應性,從而獲得健康的體魄和健康的心理,
以達到健康長壽之目的。
靜以養神,即通過清靜養神、四氣調神、修性怡神、精神
調攝等調養神情意志,以保持神氣的清靜,增強心身健康,達
到調神與強身的統一。即所謂「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
守。病安從來」。生命在於運動,運動可以增強體質,促進氣
機通暢,氣血調和,經絡通達,提高抗禦病邪的能力。
總之,人體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內經)中天、地、人三才
一體的醫學模式,重視人與自然、社會的協調,將人與生存環
境的和諧、人體身心的和諧視為健康的基本標準。因此,養
生防病既要順應四時陰陽變化,保持陰陽協調平衡,避免虛
邪賊風侵襲;還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心態,做到
飲食有節.起居有常,身、心、房事勞作適度;更要注意保養腎
精,調養脾胃.調暢情志。使人體陰陽氣血調和,臟腑功能正
常。精氣形神協調統一,方能達到頤養生命、防病抗衰、益壽
延年之目的。
正如<>
寒暑,和喜怒而安居處,節陰陽而調剛柔,如是則僻邪不至,
長生久梘」。『內經)中的養生理念,為中醫養生學奠定了堅
實的理論基礎。
推薦閱讀:
※中醫神棍水軍只能手動識別?
※【家庭中醫】神奇的傳統技法—艾灸 (一)
※中藥毒性有點「冤」——對丁香園關於中藥毒性科普文的一點看法
※一刻艾丨古法艾灸為什麼能治病?
※《中醫三才醫學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