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僧說心經(三)
長按二維碼
由於佛陀示現由俗諦證入真諦而成道,因此在佛法中,真諦與俗諦是完全的兩個對立又統一的視角。
就像指導別人爬山,一方面要描述山頂的風光,用殊勝的頂峰風景接引登山者努力攀登,另一方面又需要描述登山的路徑,讓行者不至於迷失于山路。所以,諸佛菩薩在講法中,往往要真俗二諦合講、對照講、分別講。
因此,將空諦(也就是佛菩薩所證道的真諦)的本來面目講完之後,還要從俗諦上再次確認修行的過程。
故而,觀世音菩薩在講明「無智亦無得」之後,還要再補充俗諦的風光,也就是要到達這真諦(空)的境界,在俗諦修行中應該保持的心態:
原文
以無所得故。
這個「以」在這裡是「因為……所以」的意思,因此這句話應該翻譯為:因為沒有所得者,故此沒有前面所說的從『空中無色……無智亦無得』。這句話是從俗諦修行角度講的,就像在山頂的人看山路上登山的人一樣,因此非常重要。
沒有所得者,也就是說沒有修行者。換句話說,上面所說的空性,不是修來的,不是像我們一般所理解的:把自己塑造成一個空杯子,佛陀往裡面灌,灌滿了就開悟了。這裡面沒有修行什麼事情,只是一個「證」。這個證,證的是你本來所具有的,無始劫來無論如何顛沛流轉仍舊不會熄滅的那個。用禪宗的話說,就是本來面目。
空性,就是我們人生的本來面目。就是佛性。就是你一直被貪嗔痴慢疑所困擾纏縛著的那個本體。就是摩尼寶珠。就是世間主。就是般若。這個不是靠修行,一點點如磨銅鏡般的磨出來的。而是一朝突的塵埃落盡,便恢復了本來面目。
這也就是六祖慧能證道歌中所說:
菩提本無樹
明鏡亦非台
本來無一物
何處惹塵埃
這個本來面目,就是佛陀在悟道時所說:「奇哉,一切眾生本具如來智慧德相,唯因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這個本具的如來智慧德相,就是真諦的實體,這個就是那個「空即是色,色即是空」。就是法身佛。
人人心中都有一尊法身佛,差別在於你是否認識他,和你敢不敢認識他。認識了,你就成佛了。
但是為什麼我們都不敢認識這心中本在的法身佛呢?觀世音菩薩接著說:
原文
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掛礙,無掛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
觀世音菩薩說,依般若波羅蜜修行,便可心無掛礙。什麼是心無掛礙呢?掛礙就是阻礙你明心見性的纏縛。就是你將世間的十八界當作實有,以十二因緣妄執取捨。就是對世間萬物美好的貪著、苦惱的困惑,不肯放手,放不下。
就像小孩子拿到一顆自己喜歡的糖果,使勁地攥在手心裡,不肯鬆開,誤認為糖果是整個世界,一會兒拿出來偷偷看一下,然後又緊緊攥住,見到人就拿出來顯擺一下,見有人慾意要搶,便有靜驚恐地藏在手裡。直到最後糖果化了,吃不成了,才突然大哭起來。
一顆糖果,吃了就是了。
其實可笑的不止是這個小孩子,我們成人也一樣。只不過區別是我們可能手裡不是一顆糖果,而是幾十上百萬顆的價值。可能是我們的名譽地位,可能是錢財,可能是我們自己腦海里預設的某個願景,可能是老婆孩子家庭親情,可能是一點點的既得利益,可能是自己身上的某一點點過人之處。
等等這些,都成了我們內心的掛礙,我們怕別人侵犯到這裡,於是就有了恐懼。
真實情況是:你放下了,就解脫了。但是絕大多數人以為是:我放下了,就什麼都沒有了。
而諸大菩薩,因為內心沒有了這些掛礙,因此也就沒有這些恐怖,也就遠離了那些諸如「建功立業」、「衣錦還鄉」、「普度眾生」、「拯救未來」等等大大小小的顛倒夢想,最終達到清靜無為的彼岸。
正如佛陀在【華嚴經】中說:
如來以無障礙清凈智眼,普觀法界一切眾生而作是言:『奇哉!奇哉!此諸眾生云何具有如來智慧,愚痴迷惑,不知不見?我當教以聖道,令其永離妄想執著,自於身中得見如來廣大智慧與佛無異。』即教彼眾生修習聖道,令離妄想;離妄想已,證得如來無量智慧,利益安樂一切眾生。
原文
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所有的過去、現在、未來諸佛,也都是依照這般若波羅蜜多的教法,最終證得無上正等正覺。
佛是什麼?佛就是最終證得清靜本體的眾生,就是我們的本質,就是放下了一切掛礙纏縛的普通人。就像在大海中趴在一塊浮木上沉浮的落水人,突然有人朝他喊:「喂,水很淺,趕快站起來。」於是他站起來了,原來所謂的海水,還沒有沒過他的小腿。
其實成佛沒那麼複雜,只不過是人們將他想的太複雜。這種複雜不是修行本身,而是人們對自身以為能夠擁有的東西的割捨太複雜。人們總以為自己在世間能夠擁有這個、那個,但是事實上是,你什麼也不擁有,你唯一擁有的是你自身,是令你成為人的那個你雖然看不見摸不著,但卻不可或缺的佛性。可惜,絕大多數人不敢承認這一點。如【華嚴經】說:
佛子!諸菩薩摩訶薩應云何知如來、應、正等覺心?佛子!如來心、意、識俱不可得,但應以智無量故,知如來心。譬如虛空為一切物所依,而虛空無所依。如來智慧亦復如是,為一切世間、出世間智所依,而如來智無所依。佛子!是為如來心第一相,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知。
虛空之中你敢立足么?
原文
故知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 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
觀世音菩薩再次強調般若波羅蜜法門的重要性,說他是宇宙間最重要的咒。咒,也叫"總持",也就是根本,也可以理解為入道之門。梵文為Dharani,音譯為"陀羅尼"。意思是"有力量的語言","能成就除惡生善的事實"。
原文
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即說咒曰:
揭諦揭諦 波羅揭諦
波羅僧揭諦 菩提薩婆訶。
按照一般的漢語釋義,這句話的意思是:
依般若得渡去吧,依般若得渡去吧!渡到彼岸去吧!大家都到彼岸去吧,急速的來成就無上佛菩提。
但是這種翻譯是不完全的,也不能徹底明確地說明咒語的完整意義。故此古代譯經有咒語不翻的說法。這句咒語的意思,其實是包括了這部【心經】從「觀自在菩薩」開始。到「真實不虛」所有的文字字面所包含以及字面沒有言盡的所有內容。
故此我們不應該拘泥經咒字面的意義。就像老師講了完整的「一乘以一等於一」的整個等式的來龍去脈,以及證明方法之後(可能需要一本數百萬字的專著),教給你一句「一一得一」的口訣一樣。
佛智亦如是,遍在眾生心,
妄想之所纏,不覺亦不知。諸佛大慈悲,令其除妄想,
如是乃出現,饒益諸菩薩。
推薦閱讀:
※心經
※心經講解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講記(三)
※心經與生活智慧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非台頌解(十二)
TAG:心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