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人物誌古德里安篇(4)
古德里安無疑是一名具有獨特天賦的戰場奇才,其不拘一格的指揮方式,大膽新穎的作戰思路使其開創了戰爭史上的先河——大規模的集中使用具有高機動性和高火力的坦克和裝甲車作為主要推進力量,結合空軍其其他兵種,快速突破敵軍防線,癱瘓敵方指揮系統並對有生力量進行穿插包圍,從而一舉擊潰地方的防禦系統,這即是被後世成為「閃電戰」的雛形。在坦克還只是被用於掩護步兵推進,甚至騎兵還是戰場上的中流砥柱的20世紀30年代無疑是一次革命性的突破,這一變革帶來的最直觀的結果就是二戰之初擁有「百萬」兵力的波蘭於一月之內被納粹德國的鐵騎所征服,號稱「歐洲第一陸軍」的法國也只抵抗了這股勢不可擋的裝甲洪流七周時間就只得獻上白旗,而古德里安和他的裝甲部隊為隨後使幾乎整個歐洲大陸都在籠罩萬字旗這一境況立下了不可磨滅的功勞。
既然閃電戰如此強大,為何納粹德國並未征服世界呢?政治原因我們姑且不談,單就閃電戰而言,雖然其具有快速的推進能力,但是為了追求一波擊潰敵人的目的,將領們不得不儘可能的將所有兵力都入到第一波進攻中去,而這一戰略所帶來的直接影響就是如果第一波進攻無法擊潰敵人的防線,那麼薄弱的預備隊將無法對敵軍造成任何威脅。在西歐,由於荷蘭,比利時,法國等國家缺乏戰略縱深,且鐵路等交通設施較為完善,故守軍在德軍在突破第一層防線之後連喘息的機會都沒有便被長驅直入,直搗黃龍。所以說在德軍攻下巴黎之後,法國戰役便已成定局,因為巴黎有著通向法國全境的龐大鐵路線,各地已經潰不成軍的當地部隊早已無力抵擋精銳的德軍,西線戰事也就基本結束。但是當德軍進攻蘇聯時,雖然也打了蘇軍一個猝不及防,消滅了蘇聯大量的有生力量,但是奈何蘇聯人口太多,土地太大,戰略縱深是西歐根本無法比擬的,且道路大多是泥濘的土路,使得德軍坦克前進十分困難。三路德軍拼了命的向蘇聯腹地挺近,先後殲滅數百萬蘇軍,這已經超過了德軍自身的數量,但是對蘇聯仍然是九牛一毛。本來兵力最為強大的中央集團軍群在以古德里安為兵鋒的裝甲洪流的衝擊下已經突破了明斯克和斯摩棱斯克防線,距離莫斯科不過一步之遙,但是此時希特勒犯了和他在敦刻爾克時一樣的毛病,不顧前線將領反對,放棄近在咫尺的莫斯科,強行從中央集團軍群中抽調古德里安的第二裝甲集團軍和霍特的第三裝甲集團軍分別北上圍攻列寧格勒和南下包抄基輔。莫斯科有著通往蘇聯全國的鐵路系統,這在蘇聯極為少見,十分利於德軍推進,且其作為蘇聯首都,戰略,經濟及政治意識非常重大,放過此時幾乎毫無防備的莫斯科,使得許多德軍將領高呼大失良機,這也直接導致了古德里安以及德國最後的失敗。
1948年,被盟軍關押三年的古德里安被釋放。古德里安本身在戰爭結束前身體就不是很好,再加上長期的監獄生活以及得不到良好的醫治,古德里安的身體每況愈下,到出獄時,他的心臟病已然十分嚴重。不過,古德里安仍然一如既往地迷戀著他為之奮鬥一生的坦克,他不僅關注過去敵對國家裝甲兵的發展,還經常同英美專家在坦克方面交換意見。在此期間,古德里安為了解釋德國裝甲兵的發展歷程,總結他指揮裝甲部隊的經驗,完成了一部自傳體的著作《一個士兵的回憶》。他在書中通過對自己的親身經歷的描寫,詳盡的描寫了德國裝甲兵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所創造的輝煌戰績(後改名為《閃擊英雄》)。古德里安自己說:「我寫這本書是想把它當作一種象徵,以表示我對死者和我的舊部們的感謝之情,並且希望能使它成為一塊紀念碑,以使他們的令名可以永垂不朽,而不至於湮滅。」
古德里安的這本書出版後,受到學術界的一致重視,但正當古德里安準備總結自己在二戰中的戰鬥經驗時,他卻於此時不幸去世了,他的遺稿由他生前的戰友門澤爾少將代為整理和編輯,並由坦克兵常用的口令「坦克——前進」來命名。
雖然古德里安投身於一場失敗的戰爭中,但是其對待上司嚴謹的態度,對下屬也可以親切的交流,而且即時阻礙到了他的晉陞,也始終堅持不參與政治,正是這種剛正不阿的處事態度使得他可以被後世史學家客觀的評價。而且其出眾的前線指揮能力和非同尋常的戰略構思也使古德里安和他的裝甲部隊不僅在將星閃耀的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出類拔萃,也成為了戰爭史上一個至關重要的里程碑。
推薦閱讀:
※人物特質分享:B型性格
※美得細膩 超精湛人物繪畫作品
※《春香傳》人物塑造成怎樣?
※劉仲敬近現代人物評論集(七)
※為什麼何中華演了三少爺的劍就沒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