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用火箭技術研發抗震神器 可抵80%地震能量|地震|建築|支座

  原標題:「抗震神器」用上火箭技術 可抵消80%的地震能量

  9月,陝西省渭南市的一群孩子,走進了剛剛竣工的大荔縣實驗小學洛濱校區。新老師、新同學,以及三棟嶄新的教學樓讓他們頗感新鮮。但他們不知道,每棟教學樓下,都安裝了源於航天技術的隔震支座,能在地震時抵消80%左右的能量,保護他們的生命安全。

  我國是世界上多地震的國家,也是蒙受地震災害最為深重的國家之一。地震給人類帶來的災難大多是由於建築物的倒塌所致,因此,對各種建築物進行抗震設防,使其在地震中不損壞、不倒塌,是避免人員傷亡的關鍵。

  目前,地震精確預測仍是世界難題,但航天科技集團公司四院41所的科技人員,卻藉助火箭發動機技術研發了這款「抗震神器」,能有效減少地震造成的生命財產損失。

地震中的「雜技演員」

  來到洛濱校區新教學樓底部可以看到,30個隔震支座以6米為間距呈網狀分布,支撐著教學樓。

  41所固體火箭發動機首席專家尤軍峰介紹說,傳統抗震技術是藉助鋼筋混凝土,把上部結構和基礎牢固地連接在一起。但這樣一來,地震能量會經過基礎傳輸到上部結構,使其發生振動和變形。當受力超過結構強度時,建築便會被破壞。「地震波最厲害的就是橫波。」他說,「當地面橫向擺動時,建築可能會瞬間倒塌。」

  隔震技術是在不改變原建築設計方案的前提下,在建築物上部結構與基礎之間安裝支座作為隔震層。隔震支座豎向剛度和承載力很大,水平剛度卻很小,且具有很強的水平變形能力。同時它還具有恰當的阻尼和穩定的彈性複位功能。當地震來臨時,它就像腳踩滾筒、頭頂大缸的雜技演員,腳下跟隨橫波來回擺動,頂部卻穩穩地托舉著建築物,能有效降低建築物上部結構加速度反應而導致的變形,避免同頻共振帶來的破壞。如此減隔震體系,能實現建築結構自身、非結構構件和建築物內部設施「三重保護」,確保震後建築物無需修復即可繼續使用。

隔震支座在2500噸壓剪機上開展測試

  航天人的材料配方

  在西安市郊一座工廠里,煉膠師正對煉好的橡膠像揉面一樣反覆擠壓。這種橡膠的延伸率為600%,材質達到了航天級橡膠的要求。反覆擠壓則是為了讓橡膠里的配方充分融合。

  隔震支座正是由35片厚度3毫米的橡膠與35張特種鋼板交替疊合,黏結而成的。41所將固體火箭發動機噴管柔性擺動技術和工藝用於其中。

  尤軍峰介紹說,隔震支座的工作原理與火箭柔性噴管很接近。既要有足夠的支撐力能扛起上面的建築,又要有足夠的彈性和抗拉力,保證不會被拉斷。

  其所用的橡膠配方是航天人的得意之作。尤軍峰說,固體火箭或導彈裝備一放就是10年甚至更久,對橡膠材料要求很高,老化、變硬或性能改變都不行。

  因此,用這種橡膠製成的隔震支座,壽命能與建築一樣長,如果沒發生地震就不用更換。

  在隔震支座研製中,四院耗時兩年多,在設計方法、超強抗老化高性能橡膠、高強度黏接劑、成型工藝、過程式控制制和產品性能等方面開展了大量研究。產品通過了華中科技大學的型式檢驗,技術達到國內先進水平。

  將為千家萬戶打造「安全島」

  憑藉有效的隔震減災效果和較低的成本,隔震技術得到了國際上的認可。特別是在紐西蘭、日本、美國等,相關研究開展較早,技術水平較高。有數據顯示,在目前新建的房屋及房屋改造中,該技術在美國、義大利等國家的使用率達到10%以上,在日本甚至超過了50%。

  在我國,隔震技術起步較晚,但逐漸受到重視。目前國內建有隔震建築3000多幢,比2005年統計數量翻了一番,其中雲南省的隔震建築面積約佔全國一半左右。2008年汶川大地震後,包括雅安的蘆山縣、寶興縣在內,四川省超過50個災後重建項目都使用了隔震技術。

  從2014年起,國家住房與城鄉建設部發文指出,各省、自治區住房與城鄉建設廳需有序推進減隔震技術的應用,確保工程質量。隨後甘肅、新疆、青海等地震高烈度地區對使用隔震技術做了強制規定,凡是位於抗震設防烈度8度及以上的地震高烈度地區及地震災後重建的4層至12層學校教學樓、學生宿舍、醫院醫療用房、幼兒園、機場等人員密集公共建築,必須採用基礎隔震技術進行設計。據統計,目前我國約70億平方米的在建建築面積需使用隔震設備,未來,該類產品將在公路、橋樑、船舶和核電設施等領域發揮重要作用,更將為千家萬戶打造地震中的「安全島」。

責任編輯:霍宇昂


推薦閱讀:

地震能被預測么?
美國阿拉斯加州發生 7.9 級地震,現場狀況如何?可能會帶來怎樣的破壞和影響?
古代地震以後方誌中記「地生白毛」是什麼東西?
個人或家庭應該進行哪些準備來應對地震災害?
地震災後重建的房子是免費的嗎?

TAG:建築 | 中國 | 地震 | 技術 | 能量 | 抗震 | 神器 | 研發 | 火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