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圖、洛書中的兩種太陽曆 (劉明武)
摘要:幾千年來,河圖、洛書問題像謎一樣吸引著一代代的研究者,也困惑著一代代的研究者。因為根本性依據的缺失,所以,對圖書的解釋,一直存在著「說服力」問題。彝族文化里一有圖書之形,二有圖書之數,三有對圖書的文字解釋。彝族文化里的圖書,從根本上說是表達宇宙發生論的,從具體上說首先表達天文曆法——兩種太陽曆。了解彝族文化對圖書的解釋,有助於對中原圖書的重新認識與解讀。 一、問題 河圖、洛書與兩種太陽曆的關係,是本文討論的主題。主題的討論,筆者試圖從下列三個問題入手: 問題一:中華文化的根源在哪裡?是水都有源頭,是樹都有根本,文化呢?文化有沒有源,文化有沒有根?以自然之理而論,文化顯然也應該有根有源。但是,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其源其根到底在何處? 問題二:八卦與圖書的關係是怎樣的?儒家十三經與道家三玄皆以《周易》為首,《周易》以六十四卦為首,六十四卦源於八卦,按照這一順序馬上就可以得出結論:中華文化的源頭在八卦。如果沒有圖書之說,這一結論是堅實可靠的。問題是,流行本《周易》與馬王堆出土的《帛書周易》中都出現了圖書之說。兩種《周易》在卦序上、在文字上有相當的區別,但在「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一說上卻是完全一致的。兩種《周易》談圖書,都是獨立而論的。圖書與八卦有沒有關係?如果說有,是一個什麼樣的關係?追溯中華文化之源,無論如何不能迴避圖書與八卦的關係。 問題三:圖書是否更具有根本性?八卦是聖人的作品,是「仰觀天文,俯察地理」之後的產物,這是兩種《周易》的共同結論。圖書是聖人「則之」的對象,這也是兩種《周易》的共同結論。則,在名詞中有準則與參照坐標之義,在動詞中有效法之義,在哲理有「必須如此」之義。「聖人則之」之「則」,屬於動詞,意義在「效法」的範圍內。圖書是聖人效法的坐標,八卦是聖人的作品,由此論之,圖書是不是比八卦更具有根本性?根本性起碼體現在兩個地方:一是時間上在先,即圖書產生在八卦之前;二是圖書本身就是八卦的參照物,即八卦誕生時曾經參照、參考過圖書。但如此推理,在《周易》找不出直接與間接的答案。所以,圖書問題像謎一樣,吸引著一代代研究者,也困惑著一代代研究者。對圖書的研究,在漢代,尤其是在宋代,出現了一大堆的成果。但是,這些成果因為欠缺根源上的依據,所以並沒有真正解開圖書的謎團。以至於在今天,圖書仍然吸引著眾多的文化探源者,筆者即是其中之一。 非常幸運的是,彝族文化里也有圖書。這裡一有圖書之形,二有圖書之數,三有對圖書的文字解釋。所有這些為認識與解讀中原圖書提供了另一種文化的依據。 二、彝族文化里有圖書 彝族文化在歷史上是口口相傳的文化,唐代、清代形成了典籍。近20年來,雲貴川三地的彝族同胞將先賢傳下來的典籍集結出版,《西南彝志》、《宇宙源流》、《土魯竇吉》、《宇宙人文》等一批典籍,出現在了世人面前。 筆者在雲南彝族的彝古文中發現了圖書之數,在貴州彝古文中發現了圖書之數與圖書之形,更為寶貴的是,在這裡發現了對圖書的文字解釋。文字解釋,解釋出了一系列基礎性大問題: 其一,宇宙演化問題; 其二,天文曆法問題; 其三,圖書先後關係問題; 其四,時間空間問題; 其五,奇偶之數問題; 其六,陰陽五行、天干地支問題; 其六,圖書與八卦的關係問題; 其七,二十四節氣問題; 其八,天體與人體對應問題; 其九,圖書演化出的人文哲理問題。 一系列問題需要分別進行專題討論,本文這裡首先進行討論的是:圖書中的兩種太陽曆。凡是與此相關的問題,例如圖書與八卦的關係等,本文會簡要涉及,但不會展開討論。 三、圖書中的兩種太陽曆 洛書在先,河圖在後;洛書中含有的是十月太陽曆,河圖中含有的是十二月曆,這種解釋出現在《土魯竇吉》一書中。 《土魯竇吉》一書,為貴州彝族同胞王子國先生所保存、翻譯,貴州彝學研究會會長祿文斌先生為之作序,由貴州民族出版社出版。王子國先生為世襲布摩(又稱畢摩)的108代傳人。布摩,是彝族之師。天上有日月星,彝族有君臣師;日為君,月為臣,北斗星為師,這是彝族同胞對日月星、君臣師三者對應性的解釋。日月星在自然界的作用,可以對應君臣師在彝族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解釋曆法、主持祭祀、傳承文化,是布摩的基本責任。 王先生曾經談到,土、魯與圖、洛,只是字音上的一點方音差異。土魯竇吉,漢語的意思是「宇宙生化」。彝族文化解釋圖書,從一開始就解釋在宇宙發生論上,從一開始就解釋在天文曆法上。這裡沒有出現關於圖書的神話,例如河馬,例如神龜。 (一)洛書中的十月太陽曆 洛書,彝族稱為「魯素」,譯為「龍書」。龍書圖形與漢族洛書的圖形一模一樣。彝族同胞說,抽象之圖可以表達書不能盡的言,可以表達言不能盡的意。,可以表達宇宙演化的大道理。洛書首先表達的是由天文轉化出的曆法——十月太陽曆。為了方便讀者,本文稱龍書為彝族文化里的洛書。 1、十月太陽曆的基本結構 十月太陽曆的基本結構由年、季、月、日、節氣與過年日六大元素所組成。一年分五季、十月、20個節氣,過一大一小兩個年。以五行論五季,以十天干論月序,以陰陽論奇數月與偶數月,以十二屬相論日,大小年獨立於月之外。詳細介紹如下: (1)關於季。一年分五季,五季用金木水火土五行來表達。一季72天,五行五季一共360天。一季分兩個月,一月36天,十個月360天。 (2)關於月。一年十個月,月序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用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表述。一月36天中有兩個節氣,18天一個節氣,一年有20個節氣。 (3)關於年。五季十個月360天,加上5---6天的過年日為一年的時間長度。在冬至、夏至兩個節氣過大小兩個年。平年有5天過年日,大年3日,小年2日。閏年有6天過年日,大、小年均3日。過年日不計算在月內,單獨計算為陰陽生生不息、周而復始的交替日。 每四年一閏,年的平均數據為365.25天。這個數據,在《周髀算經》中是太陽回歸年數據。年,在彝文中有迴轉之意,指的是太陽視運動在南北回歸線之間的迴轉。 (4)關於日。一月36天分三旬,每旬十二日。用虎、兔、龍、蛇、馬、羊、猴、雞、犬、豬、鼠、牛為序來紀日。十二日轉三圈,就是一月。十二日轉30圈,就是一年。同樣是十二屬相,彝漢兩族的排列順序有所差別,漢族以鼠為首,彝族以虎為首。 (5)關於月的陰陽屬性。彝族文化將一季中的 兩個月分雌月與雄月:一月土公,二月土母;三月銅公,四月銅母;五月水公,六月水母;七月木公,八月木母;九月火公,十月火母。以陰陽論之,則是奇數月為陽,偶數月為陰。 (6)關於大小年的確定。以太陽在南北回歸線之間的視運動確定冬夏,再由冬夏確定大小年,當太陽視運動到達最南點(日至南)時為冬至,到達最北點(日至北)為夏至。冬至過大年,夏至過小年。不同地方的彝族,大小年的過法也有不同,有些地方冬至過小年,夏至過大年。 粵港澳地區今天還流傳有「冬至大過年」的說法,但有其然無其所以然。明白了十月太陽曆,『『冬至大過年」的所以然馬上迎刃而解。冬至,在十二月太陽曆與陰陽合曆中是節氣,在十月太陽曆中是本來大年。曆元(計算一年的起點),是從冬至這一天開始的。 (7)關於北斗星的介入。十月太陽曆還要兼顧北斗星的因素。以北斗星的斗柄指上下兩個指向確定寒暑。北斗星斗柄正下指時為大寒,正上指時為大暑。大暑,是彝族的火把節。 在《管子『五行》、《呂氏春秋·十二紀》、《淮南子·天文訓》中都有以五行論五季的論斷,一行72天,五行360天。這證明在中原大地上,在相當長的時期內,流傳過十月太陽曆。後來十月太陽曆被十二月太陽曆與陰曆合二為一的陰陽合曆所取代。 2、洛書中的十月太陽曆 先請看彝族文化里的洛書之形(見圖1),彝族圖書與漢族圖書完全一致。 再看彝族文化里的洛書之數。《土魯竇吉·論十二支》中出現了洛書之數: 天一與天九,合二生成十,居南方北方, 天三與天七,合二生成十,居東方西方。 地二與地八,合二生成十,居東北西南。 地四與地六,合二生成十,居西北東南。 天一與天九,天三與天七,地二與地八,地四與地六,天數論陽,地數論陰,四組天地之數的和均等於十。這裡的天地之數,與宋代文獻里的洛書之辭「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為肩,六八為足」有著相似相通性。 洛書中的天地之數可以論空間,論空間中的四面八方——東、西、南、北與東南、西北、東北、西南。 洛書中的天地之數可以論時間,論時間中的年月日,論一年中的365.25天。具體的論述如下: 以陽數九論夏季72天,以陽數一論冬季72天,以陽數三論春季72天,以陽數七論秋季72天。這裡四個72天,分布在洛書的四方。 以陰數八論冬春之間的18天,以陰數二論夏秋之間的18天,以陰數六論秋冬之間的18天,以陰數四論春夏之間的18天。這裡四個18天,分布在洛書的四隅, 72×4=288,18×4=72,288+72=360(天)。四個陽數四個陰數表達了一年五季,表達了360天。 陽數五,為中央中樞之數,對應的是季夏。 十月太陽曆,在洛書之中與天地之數亦即奇偶之數融合在了一起。 3、洛書與先天八卦的融合 關於洛書與先天八卦的融合,《土魯竇吉》的解釋是:乾卦在天九的位置上,坤卦在天一的位置上,離卦在天三的位置上,坎卦在天七的位置上;乾坤離坎四卦分布在東西南北四方。 震卦在地八的位置上,巽卦在地二的位置上,艮卦在地六的位置上,兌卦在地四的位置上;震巽艮兌分布在東北、西南、西北、東南四隅。 洛書與先天八卦如此融合在了一起,凡洛書所表達的所有內容,先天八卦一樣能表達。 (二)河圖中的十二月太陽曆 河圖的彝族名稱為「付託」,意思是陰陽相配,彝譯漢翻譯為「聯姻」。 與洛書一樣,河圖表達的是宇宙演化的大道理,但首先表達的是曆法。與洛書不同的是,河圖表達的是十二月曆。為了方便讀者,本文稱「聯姻」為彝族文化里的河圖。 1、十二月太陽曆的基本結構 十二月曆的基本結構與十月太陽曆的基本結構完全一樣,同樣是分季、分月、分日、分節氣。所不同的是,變五季為四季,變一季72天為90天,變十月為十二月,變20節氣為24節氣。詳細介紹如下: (1)關於季。一年分四季,一季90天。四季繼續用金木水火土五行來表達,多出了一個長夏對應五行之土。 (2)關於月。一季三個月,一年四季十二個月,月序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一十二,用地支子丑寅卯辰巳戊未申酉戍亥來表述。月分大小,大月30天,小月29天,一個月有兩個節氣,15天左右一個節氣,一年十二個月有24個節氣。月份分大小,是朔望月的特徵。月亮的因素進入了十二月曆。 (3)關於年。一年的時間長度仍然是365,25天,實行五年有兩個閏月,這和《周易·繫辭上》中的「五歲再閏」是一致的。五年有兩個閏月即「五歲再閏」是太陽曆與太陰曆合二為一的特徵。彝族的十二月曆與《周髀算經》、《黃帝內經》中的以太陽回歸年論歲、以月亮圓缺論月的陰陽合曆具有一致性。 2、河圖中的十二月太陽曆 先請看彝族文化里的河圖之形(見圖2),彝族圖書與漢族河圖沒有任何差別。 再看彝族文化里的河圖之數。河圖之數與洛書之數都出於《土魯竇吉·論十二支》中: 天一地六水,地二天七火, 天三地八木,地四天九金, 天五地十土,立天地根本。 五十五數中,天有二十五, 用來象徵天,地數有三十, 用來象徵地。 天一地六,地二天七,天三地八,地四天九,天五地十,天數論陽,地數論陰,五組天地之數論五行金木水火土。 在《土魯竇吉》一書中,金木水火~32行可以對應時間上的春夏秋冬,可以對應空間中的東西南北中。以五行為橋樑,就可以順理成章地理解圖書之數所表達的十二月曆了。 圖書之數與十二月曆的關係,具體融合如下:以三八論春季90天;以二七論夏季90天;以四九論秋季90天;以一六論冬季90天。 三八、二七、四九、一六四組奇偶之數,一可以表達東西南北四方,二可以表達春夏秋冬四季。春夏秋冬四季融合在了這四組奇偶之數的組合中。一季90天,四季360天,再加上兩個過年日的5---6天。五年閏兩個月,平均下來,一年的時間長度仍然是365.25天。河圖以極其簡易的方式,表達了四季十二月。 洛書的五季變為河圖的四季,只是術之層面的變化,而不是根本依據上的變化。十月曆、十二月的根本依據,是太陽的視運動,是太陽在南北回歸線之間的視運動,冬至、夏至太陽迴轉的規律沒有變。 五年閏兩個月,這和中原大地上陰陽合曆的「三年一閏,五年再閏」是一致的。顯然,彝族十二月太陽曆汲取了月亮朔望的因素。 3、河圖與後天八卦的融合 關於河圖與後天八卦的融合,《土魯竇吉》的解釋是:震、兌、離、坎四卦分布於東西南北四方;坤卦位於西南,乾卦位於西北,巽卦位於東南,艮卦位於東北。 震卦合於三八之數,兌卦合於四九之數,離卦合 於二七之數,坎卦合於一六之數。乾坤巽艮四卦分布在四方之數相交的四隅的位置上。河圖與後天八卦如此融合在了一起,凡河圖能表達的內容,後天八卦一樣能表達。 四、天文與人文轉換的第一成果 天文學是人類第一學,曆法是人類第一法,這是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宗教背景、不同政治背景的學者能夠共同認可、共同接受的歷史事實。 曆法從天文中來,曆法是天文與人文轉換的第一成果。文字出現之後,曆法在文字中;文字出現之前,曆法在圖書中,曆法在卦象中。筆者藉助歷史回顧,證明圖書中有歷的真實性與合理性。 1、文字所記載的歷 (1)《史記》所記載的黃帝歷。《史記·曆書》:「蓋黃帝考定星曆,建立五行,起消息,正閏余,於是有天地神祗物類之官,是謂五官。各司其序,不相亂也。」按照《史記》的記載,歷是在黃帝時代出現的。從天文到人文的轉換,首先出現的是歷。最初的歷,是用五行表達的。 (2)《管子》所記載的五行歷。《管子·五行》:「昔者黃帝得蚩尤而明於天道……立五行以正天時,五官以正人位。人與天調,然後天地之美生。」《管子》告訴後人,五行的第一作用是正天時;正天時的五行歷是黃帝在蚩尤的輔助下創立起來的。五行金木水火土,一行72天,五行360天。五行首尾相連,周而復始。五行歷,顯然有十月太陽曆的特徵。從《管子》這裡,一是知道了五行可以論歷,二是知道了蚩尤與黃帝的另一種關係——輔佐關係。 (3)《尚書》中的陰陽合曆。《尚書·堯典》:「期三百有六旬有六日,以閏月定四時,成歲。」純太陽曆閏日,四年閏一日。陰陽合曆閏月,三年一閏,五年再閏。366日、閏、四時,這幾個特徵間接說明,《堯典》中的歷,應該是陰陽合曆。 (4)《周髀算經》中的陰陽合曆。《周髀算經》以太陽回歸年的時間長度論歲,以朔望月的時間長度論月,一歲的數據是365.25天,一月的數據是29天。《周髀算經》具有里程碑意義。十月太陽曆失傳於中原大地,應該在《周髀算經》之後。在漢代的《淮南子·天文訓》中,還有「一行72天」的太陽曆的影子。 (5)《漢書》記載的六種歷。《漢書·律曆志》記載了六種歷:黃帝歷、顓項歷、夏曆、殷歷、周曆、魯歷。《漢書·律曆志》:「箕子言大法九章,而五紀明曆法。」這一說法,將《尚書·洪範》中的「五行:一日水,二日火,三日木,四日金,五日土」解釋為五紀曆。五紀曆,實際上也就是五行歷。 (6)元朝郭守敬調歷。公元1281年,郭守敬將太陽回歸年長度由365.25精確為365.2425。三百年後的1582年,羅馬教皇格里高利組織天文學家修正儒略曆,所修正出的數據也是365.2425。這個數據,就是今天公元紀年所使用的數據。 人類上下五千年,如若從曆法上論,進步僅僅體現在小數點後的第二位之後的小數上。 2、圖書與卦象中歷 (1)《屍子》說卦中有歷。《漢書·藝文志》中,有關於《屍子》二十篇的記載。《屍子》:「伏羲始畫八卦,別八節而化天下。」在《屍子》的記載里,八卦是表達四時八節的。 (2)《帛書周易》說卦中有歷。馬王堆出土的《帛書周易》中有幾篇流行本《周易》所沒有的文章,有一篇題目《要》的文章,其中談到八卦是表達四時變化的。原話是:「又四時之變焉,不可以萬物盡稱也,故為之以八卦。」四時變化,可以歸納為八卦。在《帛書周易》的記載里,八卦是表達四時八節的。 (3)《周髀算經》中的一個數據。《周髀算經,日月曆法》中出現383又940分之847(即383.9)這個數字。這是閏年13個月的天數。一看到這個數字,馬上就可以聯想到六十四卦的384爻的爻數。一卦六爻,6×64=384(爻)。閏年13個月的天數,六十四卦的爻數,融合在了384這一數字。384÷13=29.53,這個數字幾近於朔望月的天數。384這一數字,對人們的啟示是:六十四卦,卦中有歷。 (4)《周易》中的一個名詞與一句話。《周易,繫辭上》出現「大衍之數」這一名詞,相隨相伴又出現了「五歲再閏」這句話。 「大衍之數」是談天地之數的。《周易》里的天地之數,與彝族文化里的天地之數一模一樣。彝族文化里的天地之數組成了圖書,圖書可以表達東西南北四方,可以表達春夏秋冬四季。「大衍之數」是不是關乎曆法?《漢書·律曆志》明確以「大衍之數」論歷,唐一行和尚改歷,名之以「大衍曆」;參照彝族文化,參照《漢書·律曆志》,參照一行和尚的「大衍曆」,完全可以將「大衍之數」視為是曆法的表達。 「五歲再閏」是調配陰曆陽曆融合的一種方法。太陽回歸年的時間長度是365.25,十二個朔望月構成的一年時間長度是354。陰曆陽曆融合,必須置閏,閏余才能成歲。365.25-354=11.25(天),這裡的11.25是餘數。11.25×3=33.75,三年的餘數大於一個月。11.25×5=56.25,五年的餘數接近兩個月。調配陰曆陽曆的一致,必須置閏。沒有閏,四時之序就會錯亂。「五歲再閏」的陰陽合曆調配法沿用至今。「五歲再閏」這句話,在《周易》中出現在卦的演算中。卦表達的是歷,算卦的本義實際上是推演曆法的。擺地攤的算命先生所算的卦,與算卦的本義南轅北轍。 (5)今天天文學家對早期曆法的解讀。今天的天文學家解讀圖書與卦,解讀出的仍然是歷。這裡摘錄幾段天文學家解讀圖書與卦的話,供讀者鑒賞: 其一,中國科學院研究員陳久金先生在《彝族天文史》一書中寫下了卦中有歷的話,他說:「八卦與歷有十分密切的關係,它所使用的數當與曆法的周期有關。具體地說,無論是先天八卦還是後天八卦,它的十個數就是我國古代十月太陽曆的十月曆。所謂宇宙和自然的變化規律,就是指四季變化。原本是用它推算月的,後來又將它推廣。用來推算日和年。」——天文學家指出,最初的曆法是用八卦表達的。 其二,還是這位陳久金先生,他在1986年第2期《自然科學史研究》發表了《陰陽五行八卦起源新說》一文,文中有這樣一段話:「所謂伏羲受河圖,禹受河圖或洛書,是說天授他們治理國家的大法,其中自然包括象徵王權的曆法。」——天文學家指出,最初的曆法是用圖書表達的。 其三,雲南天文台高級實驗師李維寶先生在《雲南少數民族天文曆法研究》一書中介紹了雲南彝族、傣族、佤族、怒族、基諾族、獨龍族等少數民族所採用的多種曆法——太陽曆、陰陽合曆、物候歷,以及遠古時期先民所採用的「山頭歷」。 書中多次出現太極圖:介紹傈僳族曆法時,出現了太極圖;介紹彝族曆法時,出現了太極圖、河圖、洛書與八卦。 傈僳族的曆法,太極圖位於中央,圍繞太極的是四面八方,四面八方之外是十二屬相組成的大圓。這個圖是傈僳族先哲所繪。(傈僳族的曆法圖與藏 族曆法圖大同小異。筆者在藏族《天文歷算》一書中發現了內外三層的天文曆法圖:中間圓分九宮,九宮外環繞的是八卦,八卦圓之外,也是最外層的圓是十二種動物組成的大圓。) 彝族的十月曆,一年分陰半年、陽半年。冬至到夏至,太陽視運動由南回歸線向北,這半年為陽;夏至到冬至,太陽視運動由北回歸線向南,這半年為陰。一年的陰陽各半,彝族先賢是用太極圖表達的。春夏秋冬四季與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春分、秋分、冬至、夏至這八節,彝族先賢是用八卦(史稱八角、八方)表達的。 本文這裡,引用李維寶先生三處筆者前所未聞的新觀點: 其一,解釋圖書之數的新觀點。在第四章「彝族十月曆溯源」的第三節「十月曆演變脈絡」中,李維寶先生將陰陽、五行、圖書之數合理地解釋到了十月曆中。他說:「『陰陽五行歷』,即以五行為月名,依次為水、木、火、金、土,上半年和下半年各出現一次。按《易》的表述叫做五行生成說,上半年作物生長象徵陽,下半年作物成熟收藏象徵陰。五行紀月在一年中出現兩次,都兼有陰陽,即以水月代表一月時為陽,代表六月時為陰;火月代表二月時為陰,代表七月時為陽;木月在三月時為陽,代表八月為陰;金月是四月時為陰月,是九月時為陽月;土月代表五月時為陽月,輪到十月時又為陰月。概括地說,五行在上半年若為陽,下半年再出現時必定為陰,反之亦然。」上半年為陽,下半年為陰,陰陽在這裡順利地進入了曆法。 金木水火土紀月,五行在這裡順利地進入了曆法。 以一六、二七、三八、四九、五十這十個奇偶之數記陰月陽月,河圖之數順利進入曆法。 其二,解釋五行的新觀點。《洪範》中的九條治國大法,第一條所出現的「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潤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從革,土爰稼穡。潤下作成,炎上作苦,曲直作酸,從革作辛,稼穡作甘」,被李維寶先生解釋為五行歷。他在第六章第三節中說:「《洪範》五行不可能是什麼哲學概念,而是……1年分5個時節的曆法……這種歷史傳統早在周朝就有記載。如《春秋》記魯桓公『四不正朔』,《論語》中有『子貢欲去告朔之餼羊』等,都是被當作大事來記錄,說明那個時代各諸侯國都把曆法視為國家的大政,《洪範》把五行作為9條大政中第一條,必屬曆法無疑了。由於鯀不重視曆法,『汩陳其五行』而失敗了,禹把治歷當作9條大政之一,所以才成功了。」 《管子》以五行論歷,《淮南子》以五行論歷,以此而論,李維寶先生的認識是完全有歷史依據的。他對圖書與歷、八卦與歷的解釋,絕大部分都是筆者所能接受的。尤其是他對《洪範》五行的合理解釋,筆者一是感到新鮮,二是完全能夠接受。 這裡,有一點值得商榷的地方。「《洪範》五行不可能是什麼哲學概念」,李先生的這一說法是站在天文曆法的立場上說的。實際上,針對茫茫宇宙、漫漫人生所提出、所解答的問題,都在哲學的範疇之內。五行,符合這兩個特徵,所以,五行既是曆法,也在哲學範疇之內。 其三,立桿測影十根桿的新發現。尤其使筆者受益的是,李先生考察出羌民先民立桿測影時使用的十根桿,彝族繼承了這一傳統。《周禮》中的立桿測影,使用的是一根桿;《周髀算經》中的立桿測影,使用的也是一根桿;一根桿,無法引起對圖書的遐想。而立桿測影的十根桿,可以引起無限遐想。十根桿序數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這與天地之數有沒有聯繫?十根桿圍成一個同心圓,圖書最初的形成,與這個同心圓是否有關? 非常遺憾的是,李先生沒有看到《土魯竇吉》一書,否則,會將歷與圖書的關係解釋得更完美。 五、簡要述評 1、彝族圖書的介入,有助於對中原圖書的進一步理解,進一步解答。 2、彝族同胞非常敬重自己的文化。遠,沒有「焚書」之亂;近,沒有「疑古」之爭。所以,這裡的資料是可靠的。 3、天文學是人類第一學,第一學的落腳點在曆法,這是人類一致認同的結論。有文字之後,曆法由文字來表達;無文字之前,曆法源圖書來表達。如此理解圖書,在邏輯上並不勉強。 4、知道圖書反映的是天文,表達的是曆法,就可以順利理解「聖人則之」這句話。則天、則曆法,在先賢那裡,是必須的。八卦是聖人的作品,圖書是聖人則之的對象。圖書與八卦的關係,在此處可以得到一個合理的解答。 5、源於天文的第一法——曆法,在《尚書》、《周禮》、《禮記》、《管子》里,是立政之本,是務農之本。在《黃帝內經》里,天文曆法是養生之本,是醫病之本。書中的道理在書外,書中的道理在自然哲理之中,從這一基點上看,人文的來源問題可以清晰地解答,人文的源頭在天文,人理的源頭在自然。 6、時間與空間,是自然科學的基礎。天上日行周天365.25度,歷中一年365.25天;度屬空間,天屬時間。天文與四時之氣、與八節之氣、與二十四節氣,在如此時空中完成了一個完整過程。終點之處是新的起點,一個過程連著一個過程,周而復始,原始反終。 天文與天氣的一體關係,在圖書與八卦所創立的時空觀里確立。有什麼樣的時空觀,就有什麼樣的自然科學。從正確的時空觀再出發,就一定會像先賢那樣創造出利用自然而不危害自然的新文明。近而言之,有必然的天災為什麼不能進行必然預報,這是錯誤的時空觀所導致出的局限。割裂了時空聯繫,割裂了天文與天氣的聯繫,儀器再精密,也認識不了天氣、天災的根本原因,也不可能做出一星期之外的預報。對照幾千年前產生的,今天還在使用的四時八節、二十四節氣,時空觀與方法論上的優劣,是不是可以瞭然於瞬間? 就長遠而言,在先賢的基礎上重新創造出利用自然而不危害自然的新文明;就眼前而言,在天文天氣合一而論的哲理指導下,找出各種天災的天文依據,解答各種天災的預報難題,研究圖書的現實意義,是不是應該體現在這裡?! |
推薦閱讀:
※農曆是陰曆還是陽曆?《中國詩詞大會》一道題百人團僅有兩人答對
※24節氣究竟是陽曆還是陰曆哪?(圖)
※陰曆、陽曆、陰陽合曆
※【每隔十九年陰陽曆才能同一天 】
※過生日到底是過陽曆還是過陰曆?竟有大講究!很多人都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