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入世修持     (和心齋)

入世修持,是道教修持的最基本觀點,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根。按通俗的話說,道教是研究今生此岸的哲理,也就是今世的哲理。首先,我們要理清道教與道家的思想關係。道教是宗教,它是中國土生土長的中國宗教,道教的內核是以三大道家思想作為內在的三大支撐點。即:黃老、易老、老莊文化思想。談道教,必談"三老"思想,道家是我國文化思想中的一個學派。談道家可以不談道教,以思想與人物為主題。談丹道,總歸為養生類,中國的養生之道,是以長生久視為基礎上的,這是現時代較能接受的名詞。丹道是研究人自身的個體自我完善自我解脫的修持行為。但離不開與周圍的關係,即:人道、地道、天道。故丹道它的宗旨與內涵是通往人生終極追求目標的理性主義。它具有現實體悟與科學實證的兩大特性,所謂現實是指它在修持中每步都有驗證。卻具有科學的內涵,即存在是合理的。所謂科學是論證的過程、人天合一。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的過程,無不與自然科學有關。展現的過程是含有科學性的。宗教與科學,以我個人的觀點認識是並存的。在科學沒有得到完整的論證前,宗教是存在的。當人類將所有的事物都得到認證後,宗教的使命就完結了。故而,我認為丹道是科學與宗教互為的模糊哲學思想的體現。

道教養生術的特性就是大道不離陰陽,,男女都可修,且男女地位平等。這道教養生術的特性,其它宗教思想很難視男女平等的地位。就混元派中的祖師神像供奉排列來看:中間混元教主太上老君,東面東華帝君,西面西王母,這體現了大道不離陰陽,男女平等的宗旨思想。在易經河圖洛書中,先天卦的排列是: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八六十四卦……以兩兩制的往下排列,這個排列就是序列卦,它是不斷派生的。河圖洛書先天卦的宗旨思想與丹道的宗旨思想有所區別,這種思想老子已講的很明白,在老子思想里,返還之道,順著先天卦象的排列,返者是洛書里的排列。修道求返,就是在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當中,用奇不用偶,就是返還。一、三、五、七、九是返還的原點。

在目前的煉養中,有很多方家。他們的確將道教的內丹術研究的很徹底,將歷史中形成的各種修鍊方法論(即各門法門)歸納的很詳備。但是,有一個很難闡述清礎的問題是:道教丹道功的內核有個傳承的儀軌形式,是一個脈續的灌入。我們稱為加持。也可喻為師父給於能量的加持。這點作為考證來說,就有很大的困難。往往在加持中,修持的密訣也在此得到。

我對丹道的思想總體而歸結為:"人性的內斂自化與對外擴張"。的互為性。同時,也不外乎合光同塵與獨善其身這個實修的體悟。在修持的過程中若真正明白了這個道理,可以不受任何宗教形式的約束,我認為:修道它是重在內在的是自律。凡修道者應是一個很有理性的人,故必是自律的。這就是老子的"無為而治,抱元守一"的思想根蒂。但是,往往很多煉養者不明白這點,其思想內核必受時空的左右。理不清思緒時必定產生矛盾,導置情感的混濁,當人的情感混濁時,人的周身外在感應點,即汗毛孔是難以自控的,易受外邪入侵。邪氣就稱為"鬼",正氣就喻為"神",這在中國幾千年前就已得到了論證,在《黃帝內經》中已闡述的很清楚。故,學內丹,是依人體內在調節為本的一種鍛煉方法。空也好、靜也好、存想也好,都是人的後天意識作用。當人的內意識修養上升後,產生的靈性,就是道心。內意識的修養過程是明心見性的過程。在現實社會中,一些哲學家、思想家等,都是在此內在反升過程激發出靈性來而產生卓越成就的。我對此現象歸結為是一個認識的感應過程。有句話:一念之差,導置全盤棋錯。在思想意識形態的對壘之中,成功失敗就此一舉。故稱為決策!修鍊也是同樣道理,稱之為火候。對火候把握不好,不是在原地踏步就是倒退,甚至走火入魔受外在的控制,我將其稱為是"不由自主之人"。我談及這些,希望的是,大家能以靜態的方式、誠意的方式進行參學,這樣才有好處。在修道的過程中,我們要有一個明確的認識:進有魔,退也有魔!否則,你不要去修它。固此,入世修持的最根本要求是鬧中求靜。

關於南宗修鍊,十分複雜。既是入室法,也屬入世法之一。入世修持,即是秉承老子的"大道不離陰陽"的宗旨。都決不能迴避男女之事。但如何將此處理得當一句話就是:葆精御氣。這就有入世修持的規範及要求。這是一個順中求逆的過程,在塵不塵的法則。男女之性愛是人道中"性,情,欲"必然的結晶。是順者生人得自然規律。"房中術",是人道中所追尋的全面人性的自我滿足。若修鍊僅僅是為此,難返先天大道?"采戰術",又是人性的自我膨脹。修道者是要知其節,合其氣,化其欲,制其淫。為什麼?因為,它是一個從內在思想訓導的過程,是高涵養的過程,是對質地高選擇過程。任何築基及修持的過程,就是接受高選擇過程。先從節制開始,損之又損,從人的本性上來認識人的性,情,欲。培元固本。再返天道。清修也好,入室修也好,都必須過此一關。南宗與北宗有一根本的區別是:北宗提倡修持者男子修持首先必須修到馬陰藏相。女子首先必須斷月經。其目的是以絕欲為宗旨。作為南宗,反而提倡男女的生殖器官必須首先要活活潑潑。男子修之到如嬰兒乎狀態。女子修到少女之情。即是後天的精氣返還到先天之根氣的必須條件。,方能過關斬將。我們稱之為?"「九重鐵鼓"。修道的第一步是不漏。所謂不漏,南宗是講的元氣。是後天濁精未生前的元氣。女子乳汁的所生之氣也是元氣呀。女性的乳汁氣調好。月經調好,也是培元固本呀。在不漏中,當然還有眼,耳,口的不漏。

在入世修持中,又必須要了解道與自然。自然是指宇宙間萬事萬物,各自都有自己的氣運規律。在人道有人道的規律,在天道有天道的規律。在地道有地道的規律。我們作為修道者應該明白修鍊的目的和過程,必需要了解自然,使自己在認識自然中不盲從,更好的學習有關方面知識來"明理見性"。.在《道德經》道經二十五章中講了這個問題,"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下面講天道,地道,人道的規律:

1,天道: 道家所說的"道"是經過高度概括的概念,通俗不好講清,故老子云:"道,可道,非常道"。我們只能以從天道來理解,以"無名,為天地之始"來理解。當你修鍊到一定層次再理解"道"就好理解了.在中國古典哲學史上有兩個對天體認識的學派,即是?"蓋天"學說和"混元"學說,我們道家和南宗丹道所秉成的是"混元學說",這不光是老子在《道德經》里已闡述。在老子以前已有闡述。後人整理的《黃帝內經》中就可以看到。再則,已出土的地下文物,也可以證到。 在道教我們認識宇宙是:

"太極未判,天地人三才函於其中,謂之混沌雲者,言天地人渾然而未分也"在道教是將宇宙釋為一個混沌之體。道教將地球,與所有星球都納於其中。宇宙即是"道"。是一個大的混沌體。

道教文化,站在地球這個點上對宇宙的認識是:"太極既判,輕清者為天,重濁者為地,清濁混者為人。清者為氣也,重濁者形也,形氣合者,人也。故凡氣之發見於天者,皆太極中自然之理,運而為日月,分而為五星,列而為二十八舍,會而為斗極。不皆有常理與人道相應,可以理而知也?今略舉其梗概列之於下: 天體圓,地體方。圓者動,方者靜。天包地,地依天。「天體」周圍皆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徑一百二十一度四分度之三靜。天包地,地依天。「天體」周圍皆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徑一百二十一度四分度之三。凡一度為百分四分度之一,即百分中二十五分也,四分度之三,即百分中七十五分也。天左旋東出地上,西入地下,動而不息,一晝一夜行三百六十六度四分度之一(緣日東行一度,故天左旋三百六十六度,然後日復出於東方?"。

以上我們可以認識到:宇宙即"道"即顯象為一太極。"清"氣秉行為天,"濁"氣秉行為地。清濁"混"者為人。我們要認識到清者是一個"氣化"活耀的規律,是個常動態之氣。而濁者,是一個凝聚靜態之氣體。故重濁,結氣為形。而人界於天地之間。清濁混合,結形者為人體。因此:"天體圓",我們體會到它是圓的。"地體方",我們體會到地是方的。"天"又喻為宇宙,它包裹著地球這個星體。故而地依天。

在《內經圖翼》中將天道以氣數來論: 1,節氣而論: "氣者天地之氣候,數者天地之定數。天地之道,一陰一陽而盡之,升降有期而氣候行,陰陽有數而次第立。次第既立,則先後因之而定;氣候既行,則節序由之而成。節序之所以分者,由寒暑之再更;寒暑之所以更者,由日行之度異。每歲之氣,陽生於子而極於午,陰生於午而極於子,陽之進者陰之退,陽之退者陰之生,一往一來,以成一歲。朱子曰:冬至前四十五日屬今年,後十五日用明年。子時前四刻屬今日,後四刻屬明日。邵子曰:冬至子之半,天心無改移,是俱言一歲之氣,終始皆在於子半,而冬至之日,正當斗柄建於子中,是為一歲之首尾也。歲有三百六十五日二十五刻者,以周天之度,凡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也。天之行速,故於一晝一夜,行盡一周而過日一度。日行稍遲,每日少天一度,凡行三百六十五日二十五刻,少天一周,復至舊處而與天會,是為一歲。故歲之日數,由天之度數而定;天之度數,實由於日之行數而見也。歲有十二月者,以月之行天,又遲於日,每日少天十三度十九分度之七,又曰:百分度之三十七。積二十九日九百四十分日之四百九十九,與日合朔而為一月。歲有十二會,故為十二月。斗有十二建,故為十二辰。斗之所建地上辰,辰之所會天上次,斗與辰合而月建昭然矣?"

2,以卦氣應月氣論: "故十一月建在子,一陽卦復;十二月建在丑,二陽卦臨;正月建在寅,三陽卦泰;二月建在卯,四陽卦大壯;三月建在辰,五陽卦夬;四月建在巳,六陽卦乾;五月建在午,一陰卦姤;六月建在未,二陰卦遁;七月建在申,三陰卦否;八月建在酉,四陰卦觀;九月建交戊,五陰卦剝;十月建在亥,六陰卦坤,是為一歲之氣而統言其月日也。月日既定,時序乃分,四而分之,是為四季,曰春、曰夏、曰秋、曰冬。春為陽始,陽始則溫,故曰少陽,少陽數七,陰中陽也,其氣木,自東而西,其令生,自下而上,春者蠢也,言萬物之蠢動也。夏為陽極,陽極則熱,故曰老陽,老陽數九,陽中陽也,其氣火,自南而北,其令長,自長而茂,夏者大也,言萬物之盛大也。秋為陰始,陰始則涼,故曰少陰,少陰數八,陽中陰也,其氣金,自西而東,其令收,自上而下,秋者收也,

3,季節論: "言萬物之收斂也。冬為陰極,陰極則寒,故日老陰,老陰數六,陰中陰也,其氣水,自北而南,其令藏,自下而閉,冬者終也,言萬物之盡藏也。土為充氣,其位象君,故不主時,分王四季,各一十八日。以五分而分四季,每分各得七十二日,以成一歲之數。然而一歲之氣始於子,四季之春始於寅者何也?蓋以建子之月,陽氣雖始於黃鐘,然猶潛伏地下,未見發生之功,及其歷丑轉寅,三陽姑備,於是和風至而萬物生,萌芽動而蟄藏振,遍滿寰區,無非生意,故陽雖始於子,而春必起於寅。是以寅卯辰為春,巳午未為夏,申酉戊為秋,亥子丑為冬,而各分其孟仲季焉。由四季而分為八節,別春秋有立而有分,夏各有立而有至。四季何以言立?立者建也,謂一季之氣,建立於此也。春秋何以言分?分者半也,謂陰陽氣數,中分於此也。故以刻數之多寡言,則此時晝夜各得五十刻,是為晝夜百刻之中分。以陰陽之寒暄言,則春分前寒而後熱,秋分前熱而後寒,是為陰陽寒熱之中分。

4,以天道論: "以日行之度數言,則春分後,日就赤道之北,赤道者,天之平線,居兩極之中,各夫九十一度三分度之一,橫格天腹,以紀經緯之度數也。日行之路,謂之黃道。月行之路,謂之白道。秋分後,日就赤道之南,是為日行南北之中分。故春分曰陽中,秋分曰陰中也。夏冬何以言至?至者極也,言陰陽氣數,消長之極也。故以刻數之多寡言,則夏至晝長五十九刻,夜長四十一刻,冬至晝長四十一刻,夜長五十九刻,是為晝夜長短之至極。以陰陽之寒喧言,則冬至陰極而陽生,夏至陽極而陰生,是為陰陽寒熱之至極。以日行之度數言,則冬至日南極而北返,夏至日北極而南返,是為日行南北之至極。故冬至曰陽始,夏至日陰始也。

5,氣候論: 至真要大論曰,氣分謂之分,氣至謂之至,至則氣同,分則氣異者是也。由四季而分為二十四氣,則每季各得六氣。如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為春之六氣,而四季各六也。由二十四氣而分為七十二候,則每氣各得三候,如禮記。月令及呂氏春秋雲,立春節,初五日東風解凍為初候,次五日蟄蟲始振為二候,後五日魚陟負冰為三候也。候之所以五日者,天數五以競五行之氣也。六節藏象論曰,五日謂之候,三候謂之氣,六氣謂之時,四時謂之歲也。然而一歲之中,復又有大六氣以統之者,曰風熱暑濕燥寒,分司天在泉,左右間氣,以行客主之令。斯天地之氣,如環無端,周而復始,而億萬斯年,運行不息矣。

6,氣數論: " 然而既有其氣,亦必有其數,數非氣不行,氣非數不立,故易傳曰,天地之數,所以成變化而行鬼神者。然太極未動,氣未見也,數何有焉?及自動而生陽,便有一數,自動而靜,便是二數,靜極復動,便是三數,動極復靜,便是四數。 朱子曰:兩儀者,始為一畫以分陰陽;四象者,次為二畫以分太少也。是數之所起,亦惟陰陽而已。老子曰: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夫一者太極也,二者陰陽也,三者陰陽之交也,陰陽交而萬物生矣。陽數奇而屬天,陰數偶而屬地。天圓徑一而圍三,三各一奇,故曰參天,三三而九,陽數從此而流行;地方徑一而圍四,四為二偶,故曰兩地,二四合六,陰數從此而凝定。三二相合,是為五數,故圖書之數,皆以五居中也。河圖以天一生水,一得五而六,故地以六成之而居北;地二生火,二得五而七,故天以七成之而居南;天三生木,三得五而八,故地以八成之而居東;地四生金,四得五而九,故天以九成之而居西;天以五生土,五得五為十,故地以十成之而居中。生數為主而居內,成數為配而居外,此則河圖之定數也。若以陰陽之次第老少參之,則老陽位一而數九,少陰位二而數八,少陽位三而數七,老陰位四而數六。陽主進,故由少陽之七,逾八至九而其進已極,故曰老陽;陰主退,故由少陰之八,逾七至六而其退已極,故曰老陰。陽數長,故少陽之七長於六,老陽之九長於八;陰數消,故少陰之八消於九,老陰之六消於七。此陰陽老少,消長進退之理也。故河圖以老陽之位一而配老陰之數六,少陰之位二而配少陽之數七,少陽之位三而配少陰之數八,老陰之位四而配老陽之數九,是又河圖陰陽互藏之妙也。故伏羲則之以畫八卦,孔子推之而為大衍,而三百八十四爻,一萬一千五百二十策,而乾坤萬物之數備矣。洛書之數,則陽為君而陰為臣,君居正而臣居側。故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為肩,六八為足,五居於中,而縱橫之數皆十五。 一居正北,得中為六,而合南方之九為十五;三思正東,得中為八,而合西方之七為十五;二居西南,得中為七,而合東北之八為十五;四居東南,得中為九,而合西北之六為十五。故大禹則之以敘九:一曰五行,二曰五事,三曰八政,四曰五紀,五曰皇極,六曰三德,七曰稽疑,八曰庶征,九曰福德。皇極居中,而八者環列於外。河圖之數,分生成而言其全,以生數為主而以成數合之,故河圖之位十,而數凡五十五;洛書之數,分奇偶而言其變,以四正之陽而統四隅之陰,故洛書之位九,而數凡四十五。合河洛二數,共成一百,乃為天地自然之全數。然二數雖有異同,而理則相為迭用,是以天地之數,始於一而全於十。天數五,一三五七九是也,地數五,二四六八十是也。天數二十五,五其五也;地數三十,六其五也。小衍為十,兩其五也;大衍五十,十其五也。故又曰五為數祖。邵子曰:天地之本起於中。夫數之中者,五與六也。五居一三七九之中,故曰五居天中,為生數之主;六居二四八十之中,故曰六居地中,為成數之主。天元紀大論曰:天以六為節,地以五為制。是以萬候之數,總不離於五與六也。而五六之用,其變見於昭著者,尤有顯證。如初春之桃五其瓣,天之所生也;深冬之雪六其出,地之所成也。造化之妙,夫豈偶然?故以五而言,則天有五星,地有五嶽,人有五常,以至五色、五味、五穀、五畜之類,無非五也。而十根於一,百根於十,小之而厘毫塵秒,大之而億兆無量,總屬五之所化,而皆統於天之五中也。以六而言,則天有六合,歲有六氣,卦有六爻,以至六律、六呂、六甲、六藝之類,無非六也。而老陽之數三十六,老陰之數二十四,合之而為六十;少陽之數二十八,少陰之數三十二,合之亦為六十。總屬六之所化,而皆統於地之六中也。總之五為陽也,而五實統乎陰之六;六為陰也,而六實節於陽之五。天元紀大論曰:所以欲知天地之陰陽者,應天之氣,動而不息,故五歲而右遷;應地之氣,靜而守位,故六朞而環會。五六相合,而七百二十氣為一紀。得非天地之氣,總皆五六之所生成者歟?

7,干支論: 試舉一歲之氣及干支之數而言,從天用干,則五日一候,五陰五陽而天之所以有十干,甲戊以陽變,己癸以陰變,五之變也;從地用支,則六日一變,六剛六柔而地之所以有十二支,子巳以陽變,午亥以陰變,六之變也。十干以應日,十二支以應月。故一年之月兩其六,一月之日六其五,一年之氣四其六,一氣之候三其五。總計一年之數,三十六甲而周以天之五,三十子而周以地之六。故為十二月、(以二應六,得此。)二十四氣、(以十五日,歸三百六十,得此。)七十二候、(以五日,歸三百六十,得此。)三百六十日、(以三十日,因十二月,得此。)四千三百二十辰、(以十二辰,因三百六十日,得此。)十二萬九千六百分,以三百六十日,因三百六十分,得此。)何非五六之所化?一歲之數如此,而元會運世之數亦如此。如一歲之統十二月,一月之統三十日,一日之統十二時,一時之統三十分;故一元之統十二會,一會之統三十運,一運之統十二世,一世之統三十年,而天地氣運之道,概乎此矣。惟是數之為學,圓通萬變,大則彌論宇宙,小則纖悉秋毫。若夫拆一為二,拆二為四,拆四為八,拆八而十六,拆之到底,何有窮已。譬之因根而干,因干而枝,愈多則愈細,愈細則愈繁,固茫然莫可測其徼,而實則各得其一耳。

8 、綜論: 故凡象之在天下,形之在地上,鬼神居幽冥之間,無不麗乎數。而先王所以察河洛之圖書,垂奇偶之名目,數天以度,數地以里,數神鬼見陰陽,數氣候以律呂,輕重者數以權衡,方圓者數以規矩,長短者數之以度,淺深者數之以量,歸除可以數消,因乘可以數長。然則仰而觀,俯而察,上而蒼天,下而黃泉,大含元氣,細入無論,亦有能逃於數之外者否乎?故以天地而觀人,則人實太倉之一粟;以數而觀天地,則天地特數中之一物耳。數之為學,豈易言哉!苟能通之,則幽顯高下,無不會通,而天地之大,象數之多,可因一而推矣。明乎此者,自列聖而下,惟康節先生一人哉。 因此天道是一個圓體,在這個圓體內的中心就是北斗, 在這圓球體平面圓上圓周的點,相對它的對面的點就是天道所產生的作用,天道的作用是向內壓縮和向外擴張的起共振作用,就象東方下雨,西方打雷一樣,是自然的平衡規律,是不受任何影響的,道教對天道的認識是仰觀天文,天道左轉,俯察地理,就是右旋。用天道的運行規律首先就產生了第一個卦氣圖,就是先天的八卦圖《河圖》,河圖是天道的展現,他的規律是以對應感,是以自然平衡為主的一個相生相剋論,這是天道無門無方位的對應和有宮的認識學說.同時建立了古天文學,繪出恆天二十八宿星的星圖, 道家傳下來的古天文圖已被現代天文學驗證.我們現在沿用的農曆就是由她而來.

先天圖,是一個無限氣化,分離聚合的規律理論。道教文化,因此認為:大道品物流形。無形,無象,其中有物,其中有精。聚而為形,散而為氣。

2,地道: 地體,"徑二十四度,其厚半之勢,傾東南其西北之高不過一度。邵雍謂:水火土石合而為地,今所謂徑二十四度者,乃土石之體爾;土石之外,水接於天皆為地體。地之徑,亦得一百二十一度四分度之三也。兩極南北,上下樞是也。北高而南下。自地上觀之,「北極」出地上三十五度有餘,「南極」入地下亦三十五度有餘;兩極之中,皆去九十一度三分度之一,謂之「赤道」。橫絡天腹,以紀二十八宿相距之度。大抵兩極正居南北之中,是為天心,中氣存焉。其動有常,不疾不徐,晝夜循環,干旋天運,自東而西,分為四時寒暑。所以立陰陽,所以和此後天之太極也。先天之太極,造天地於無形,後天之太極,運天地於有形,三才妙用,盡在是矣"。

關於我們對地道的認識:,地是有方位的,以磁場而引起的極,產生南北二極,不定中間.遵循太陽和月亮的東與西在地球上極的走向確定坐標系,東生西落,南北兩極就是地的方位學說,由地來感應天道對地的影響,形成了九宮,十二宮即是月建。地道的方位影響在地球應天道的氣流產生風,寒,濕,暑,燥,熱,溫,火的八風之說.它是地道與天道的氣運相交感而產生的影響,又即有春,夏,秋,冬的四季之說.又由於天對地產生影響後,形成了自然學說的中醫理論體系和五行體系等.但有一條天道和地道的規律即有同步共震性,也有相互排斥性,不同宮門就錯.所以說天道以十為主,地道以十二為主,有個錯位,天道與地道的和,有個時差,地對天的感應有個時差,有五個差位,在那裡呢?在東往上偏五個差位,在西往下偏五個差位,這就是空亡。每到一個周期就要調差,自然要調時差,天道和地道有相爭之氣,待就出現閏月之分,差要歸中宮來,兩差歸中宮,東偏上有個五,西偏上有個五,中宮有個五,三五,天地不斷有相調之時,也就是天和地的作用.。

3,人道: 作為人道的規律最複雜。首先,人道有"七情六慾",有"生,老,病,死,苦"。還要稟受天道與地道共發的寒,熱,暑,濕,燥。天道的陰陽氣機運行是左轉,地道的運行氣機是右旋。因此,自然界的規律是千變萬化的。作為修道者是要求內在的道心,內斂自化,順應自然的,寒,熱,暑,濕,燥。調整體內陰陽之氣,平衡體內陰陽之氣。通過外感內應,自然而化。 在道教修持中,特彆強調玄關竅。啟動玄關竅,就是將溝通人體對天道的感應點,開通激活。將自然中光氣的能量與體內的能量互為轉化。人體能接受自然界的能量,有三個感應激活點:一是百會穴,二是兩眉間,(即是祖竅)。三是覃中穴(又稱旋璣)。在道教中,啟動玄關竅是採用,祭煉,存想(含有朝拜),還有度師的給於幫助來激活的。道教的方式叫內外補充的能量接引,即是道教丹經中所闡述得:"一柱真香秉自然,黃庭爐內起祥煙"。又是祖師所言?"道之妙,性之明。寂然不動之謂也。神之化,法之靈,感而邃通之謂也"使大家在修鍊上有外竅啟動,啟動玄關竅開的目的就是讓大家在修道的路途中能夠自己把握好自我,識別自然界中的一切氣機的來由。那麼,玄關竅開,也激活了每個人的本命元辰,即是本命的元神。它是主宰個體的精神一切向上的高思維能力。主宰識神的鑒別體外的一切感應。它是日後在修鍊中,再生的我與天地同途的主導。日後的出陰神,出陽神是修鍊中的一個過程。故此,要將修鍊中的元精,元氣,元神區別開來。,出陰神和出陽神是我們在修鍊當中煉的這個丹,丹道的丹.也就是我們修鍊中太極的本源之氣,他將後天的我與本源的我即元神,但是要強調這一切是需在"寂然不動,感而邃通中體悟"。

當先後天之氣在進行融會後,進入一個烹煉溫養之中,內與外溝通的修鍊方式叫出陰神和出陽神.故元辰的元神與修鍊中的"元精,元氣,元神"不是一個概念要搞清楚。元神和元辰也就是各位你們本來的我,本源的我.他被後天識神的我佔據主導地位後,他被潛藏起來.在道教中闡述:人有三個我,一是外在的我,既是形體,二是內在的我,即是識神,三是頭上三尺的我既是元神。(也是元辰)。在人道中,人的識神,俗稱"本性"佔了人思維理事的主導地位,原本我的本性,?"先天元神",他處在副宰的地位,潛藏在人體的命門之中,其象在頭上"三尺"。我們修鍊者就是將他激活.通常元辰的我都有一個俗性代碼詞,這個俗性代碼詞就是直稟天道之宮位.。每一個人在天道裡面都有歸宮之位,這個在道教裡面用六十甲子來進行劃分定位。在道教有派生而來的五百個靈官之說,是又一次分類。在佛里叫五百羅漢,佛教也受中國傳統文化影響,實際上是在六十甲子上,大衍之數範圍派生出來的一個自然的宿命論,也叫宿緣論或宿根論,宿源論是以六十甲子的納音為主,是對元神或元辰的進一步理解, 你明白後在修鍊中啟迪你們的元神,打開你們的玄關是非常的關鍵. 比喻:甲子乙丑海中金,金就是本命元辰(元神).六十甲子納音在北宋以後的命理說法里通常稱為命的屬性,你比如說我五三年出生,屬於長流水就是水命,這個歸位是歸到天道的五行,就是歸宮,這就是你的本命的元神.你的本命元神要起動,開合起來在那裡找對應點呢?它就在北斗星中.。北斗七星中有三顆星是每日對應地在查他裡面有金,木,水,火,土,他就是你們的對應點.還有你們道教里講你們的命格(命數)能夠上升到在北斗七星和二十八宿星的歸位點上來的人,也就是說你的本命星的悟星點直接能夠感應到二十八宿星的點,那你的命格就相當不錯了,能夠在二十八宿星上的人,通常說在預測學來說你至少有三公之命,宰相之格,你的俗緣的本命的慧根是非常非常的好,只是你的命與運,我們很多人你的命與運不通根而已,根就是天盤的星,我講的就是在天道,人道,預測學和命運學的機竅之處。在我們講課的學員中,我看了有很多人非常聰明,他為什麼自感不行呢?他命與運不通根而已.怎麼辦?一需要修鍊,二需要返還,三需要啟迪,四需要積功累德,.我們每人的本命元神是不同的,幾百人甚至成千上萬人都歸一個宮中,都在六十甲子宮中,但是命和運,根不通.你命好運好找不著機會,為什麼?你不通根.我們要科學的講不能盲目的講,修道的沒一步都不是盲目的.元神或元辰都是代碼詞,通根就是你歸根的本元,你命運通根,就啟動了本命的元神和玄關之竅.修道的根本目的就是改變我們的本性,你不改本性就通不了根,不改本性就是隨人道的生老病死苦自然而去。人心的本性歸到天道上來,人心私也,天道公也. 貧窮這個概念看你怎麼認識,沈萬三具有富貴也在修道,貧富不在於你現在的財富的擁有,貧道是走老莊的思想道路,"以窮理盡性,乃至於命"為喻。故修道與做人看你走那條路了,天仙道修鍊必然有出世和入世的階段.,是元神啟動.人的個體的本性就是一個私字,天道的本性就是一個公字.如果認識到我們的本性就是道性,佛性,也稱:如來本來面目,就應該返到公性上來.從哲學上研究,"人之初,性本善",所有的哲學家就提出一個問題,人之初究竟是善還是惡呢?如果是惡,你的佛性和道性就會被掩蓋起來,我的觀點不管你人之處初是善的,惡的,我們要通過自我的修持,將人的本性的元神,啟迪出來,他是化一切惡性的。崇尚善性的。道性與佛性也就是善的一面啟動出來,抵達真我之面.元神與陰神和陽神,都是在這個基礎上修鍊上來的,那是往上走,元神和元辰的修鍊方式通常就是說的性修.在道教里在祭煉法當中有一整套的方法.持戒的戒是對元神來講的,自律是識神對元神來講的,就是識神向元神的啟迪,及識神向元神的呼喚!對人的本性進行完善修飾啟迪出來就是元神.。那你就回到道上來了,甚至可以說你已是真正的弟子了.這時候你還會管他後天的事情,還會管它今天我去計較賺一百塊錢,明天我去賺兩百塊錢的嬴利相爭呢?如果走到這一步來的話,你們的自我就是在完善。.這是從認識論上說讓元神改變識神的本性,也就轉到性修的層面上來拉,元神在神學來說他是體,在往高深上說他還是有為的,在有神論和無神論中,認識論的辯識論上講,元神(元辰)在上升角度講他還是本體命的,那麼往上走的根那就是回本家之路,回本家就是通根,這就是元神。人的本性返到道性上來以後,第二步啟動玄關,元神再現,最後修的"真我"就是元辰,叫"元嬰"也行,後面的再修鍊就是他了,其他的採藥也好,什麼也好,都是供養元辰的資糧,只有元精,元氣,元神的聚合化和,平常說的元精,元氣,元神是後天的氣中聚化出來的元精,元氣,元神。道的元精,元氣,元神是人體最精華的部分,他是供養元辰的,

"順其自然"一詞,當我們沒明白自然時,當我們沒有返到先天的本元上來的時候,很難達到順應天性,順其自然,。隨口稱"順其自然"是茫然的用語,用語不準確,為什麼?首先天地之道同宮不同門,同宮總歸金,木,水,火,土五行,無方位屬性。天道是旋轉的,他的規律是陰中起陽左旋,陽中起陰右轉,他是一種內在的規律在宮中,同宮是在金,木,水,火,土的感應點上,自然的感應開合。天道是在對應點上的感應,如:東方下雨,西方必然打雷,這種感應是陰陽自然的平衡論,天道是一個圓,所有在這個圓上的中心就是北斗。道教注重北斗,稱之為河車。圓上的圓周率點他的對面的點就是天道所產生的作用,天道的作用是向內向性的外向性的同時的產生共振作用,東方下雨,西方打雷是自然的平衡規律,是不受任何影響的,道教對天道的認識用了一個模糊的規律,對天道的認識仰觀天文,用天道的運行規律首先就產生了第一個卦氣就是先天的八卦圖河圖,河圖是天道的展現,他的規律是以對應感,是以自然平衡為主的一個相生相剋論,這是天道無門無方位,對應點,有宮,天道這個說法在中國哲學史上有兩個學派對天體的認識學派既"蓋天說和混元說",我們修南宗丹道和道家所秉成的是"混元說",這不光是老子,老子以前的理論已有,這個混元說在道德經里有了.地是有方位的,是以磁場而引起來的,首先地是因極而起,南北為極,是不定中間的,遵循太陽和月亮的東和西的,在地球上極的走向而定的坐標系,東生西落,南北兩極就是地的方位學說,由地來感應天道對地的影響,形成了九宮,十二宮與地的方位學說產生了對地的影響的風,寒,濕,暑,燥,熱,溫,火,後來叫八風之說,及與地產生影響的春,夏,秋,冬的四季之說,又由於天對地產生影響後,形成了自然學說的中醫理論體系和五行體系等,但有一條天道和地道的規律即有同步共震性,也有相互排斥性,不同宮門就錯,所以說天道以十為主,地道以十二為主,有個錯位,天道與地道的和有個時差,感應有個時差,有五個差位,在那裡呢?在東往上偏五個差位,在西往下偏五個差位,這就是空亡,每到一個周期就要調差,自然要調時差,天道和地道要有相爭之氣,就出現有閏月之分,差要歸中宮來,兩差歸中宮,東偏上有個五,西偏上有個五,中宮有個五,三五,天地不斷有相調之時,在談人道,人道是位於天地中的又形成個規律,人道如果沒有私心的話,天下絕對太平。即是《陰符經》所言:"天之道損其有餘以補不足,人之道損其不足以補有餘"。

因此,人活在世上所秉行的自然規律太多太複雜,自然就是不受人為控制的運行規律,都是道,修道是要研討這些規律,你要修哪個道,秉行那個規律,你走那個道就秉行那個自然,我們修道修的是黃道的規律,天道有黃道和黑道,相對的陽道和陰道,我們只有得到黃道的規律天,地,人才能共震,走的是純陽之道,一語道破隨著南斗和北斗的走向進行自我的調整和平衡,這就是黃道,十二宮建,除,滿,平,定,制,破,危,成,收,開,閉.在中醫理論有任脈,督脈,十四經,八脈,他們都在時時刻刻的感應天的規律.但是由於人有私心有七情六慾,在自然的順應的過程中發生錯亂,人的七情六慾產生本質上的運行規律,就是個性就是識神的本性,每個人的個性對應自然作用的規律不同導致出根本上壽元的規律,能把每人的壽元定死的人,他必然是精通天道,熟查地理的人,他才能知道,我們修道是在有限的壽元中來抓住我們返還天道的同步共震的修鍊的方法論,延續壽元我們就可以走人元,可以活120歲,300歲,這是人仙法,如果修道之人不知延壽的話,就不需要修了.與天地自然是求化,求共振,是求大同存小異,不然你走不到天仙大道上.

因此元辰與元神是你的真我,只有啟迪了這個真我才能找回你的本元之性,他是你通大道的通根,所以我們要明白如何順應自然,如何去體悟自然的規律,將人心返天心直秉中黃之道.


推薦閱讀:

星雲大師:以出世的心,做入世的事
想去終南山「歸隱」的,你們的心真的準備好了嗎?
學誠法師:以出世心做入世事
從容入世,清淡出塵
談出世入世法

TAG:入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