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到這4個字,寶寶不用吃很多就能長肉肉!

瓜媽說:

後台經常有媽媽問我說,每天給寶寶吃米粉、稀飯、肉湯輪著來,怎麼感覺寶寶吃了好多都不長肉啊?

這個問題可以用4個字來解答:營養密度。你給娃吃的輔食營養密度夠嗎?寶寶吃了很多主食,看著是吃飽了,但其實只攝入了很多碳水化合物,其他營養成分呢?

3月初的時候,我給大家分享了一篇朋友水鹿給兒子小饅頭做輔食的文章:原來做輔食如此簡單!每天還不重樣!這位在職媽媽堅持每天給娃做三餐!太多有用經驗分享!

媽媽們看完都羨慕得不得了!水鹿給孩子做的輔食五花八門、品類豐富、營養全面,而且每一天都不重樣!後台的留言都是迫不及待要看她的後續更新菜單!

所以,這次我又拉來水鹿給大家說說她的經驗:如何製作營養密度高的快手輔食,讓寶寶營養均衡,長得又高又壯!

水鹿今天還提供了詳細的輔食做法讓大家下載哦!

文/水鹿

上次的輔食小心得推送後獲得了很多麻麻的點贊,真讓我有點受寵若驚!感謝大家的鼓勵和肯定!留言中,不少麻麻說希望能分享食譜,所以應瓜媽之邀,我又厚著臉皮來啦!

在分享食譜前,我想先問大家一個問題,你們知道為什麼每天給寶寶的食物要儘可能豐富嗎?

相信現在很多麻麻都知道盡量少給寶寶吃成分單一、營養不足的米油、白粥,這裡的營養成分說到底其實就是四個字:營養密度,即同等熱量的食物中,所含重要營養素(維生素、礦物質和蛋白質)的濃度。

營養密度高,代表著同樣熱量的一份食物吃下去獲得的營養素既豐富又多樣。比如說需要攝入100大卡的能量,如果吃幾顆糖,那麼幾乎沒有營養獲得;如果喝一碗雞湯,能獲得4.8g蛋白質;但如果換成雞肉,就能獲得14.6g蛋白質和0.38mg鋅。所以,對寶寶極為有限的胃容量而言,自然是營養密度越高越好。

大家對這個概念有了認識之後,輔食製作的方向就不會錯啦!下面,我就自己經驗給大家介紹一些營養密度相對高、快手省時的「萬能食譜」。

1

粥飯類,混搭更營養

剩粥剩飯也能做出新花樣

粥飯類是麻麻們最喜歡給寶寶提供的食物,我也不例外。

但是媽媽們要注意,流質、半流質食物的營養密度是很低的,寶寶喝下一碗粥或湯,是很容易飽,但營養其實不夠啊!

大家一定要記住,固體食物的營養密度是大於液體食物的!所以吃軟飯比喝粥好,吃肉比喝肉湯好,吃水果比喝果汁好。寶寶過了1歲以後,有了一定的咀嚼能力,完全可以適應固體食物了。(8個月的時候可以引入手指食物過渡,大家可以在後台輸入「手指食物」看相關介紹)

怎麼讓單一的主食增加營養密度?很簡單!買點各類雜糧,加點蔬菜水果肉類,每天變著搭配,較單一的粥飯,營養蹭蹭蹭地就上去了。

糙米大米,蕎麥仁大米,玉米渣大米,紅棗薏米仁,南瓜小米,蘋果黑米,百合燕麥…手邊有什麼就配什麼,洗好放進電飯煲,根據寶寶咀嚼能力加適量水,超方便!

蘋果黑米大米粥

如果要煮肉類粥,稍稍麻煩些,要把肉處理乾淨,泡水去血去腥,根據需要剁泥或者先燉煮一遍,然後再與穀物等一起煮熟。

對於吃剩的粥飯,也不用浪費,這裡有些小方法,可以讓他們重新「煥發生機」哦。

炒煮:搭配一些菜肉,少油翻炒,然後加入粥飯,視情況澆點水,滾煮至合適程度。

焗:最簡單的就是將粥飯盛到碗中,上面鋪一些低鈉天然芝士,放進微波爐或蒸鍋熱一下即可。如果是放微波爐記得不要叮太久,芝士容易變硬。如果有時間,可以事先蒸點胡蘿蔔土豆什麼的,鋪在飯上再鋪上芝士。前一條說的炒煮方式,出鍋前加點芝士,蓋上鍋蓋燜煮一會兒,也非常不錯哦!

左:胡蘿蔔芝士焗小米大米飯;右:芝士焗西蘭花土豆飯

煎:把粥飯捏成一個個小餅,鍋內少油,正反面稍稍煎一下即可出爐。餅中可以加點芝士作為餡子,也可以混點蔬菜泥;如果粥飯黏度不夠,可以適當加點澱粉和麵粉(寶寶小可以加低筋的,大點可以加中筋的)。

南瓜米餅

2

麵食類,加點顏色

美味又營養

寶寶愛吃饅頭、麵條,擔心營養密度不高?加點顏色唄!

胡蘿蔔,南瓜,山藥,菠菜,青菜,紫甘藍,玉米,番茄…這些可不都是最天然的染料么!

有料理設備,可以把它們洗凈後直接打成泥,加入麵粉;沒有設備,可以蒸熟或焯熟後細細剁碎或碾磨成泥(菠菜最好還是先焯一下去草酸),再和到麵粉里。

小米雞蛋饅頭

如果覺得做饅頭需要發酵太費時,麵疙瘩、麵線是很好的選擇。先把要配的食材準備好(這裡可以加入洗凈、蒸熟、打泥後的肉泥),然後加入麵粉,攪拌均勻至粘稠狀態,然後根據想要的大小,用筷子或勺子刮入燒開的鍋中;也可以放入裱花袋或食品袋,根據想要做的麵線粗細剪好口子,迅速劃圈擠入鍋中。

左:菠菜麵疙瘩;右:青菜麵線

如果寶寶對蛋白不過敏,家裡也有打蛋器,做發糕也是一種不錯的選擇。前面步驟一樣,將食材處理好,成泥狀或汁狀,加入適量麵粉、蛋黃(這裡還可加入米粉、雜糧粉),打勻後分三次加入打發的蛋白中,上鍋蒸即可。最後這步還可以用烤箱或者電飯煲哦!

玉米小米雞蛋糕

番薯雞蛋糕,抹了自製的藍莓醬

此外,煎餅也是我常用的一種形式。

一歲前我多採用蔬菜泥加澱粉、不粘鍋無油煎的方式,做成硬幣大小的小餅,寶寶小手抓握正好,又易嚼,味道也比單純的蒸更容易接受,小饅頭一口氣可以吃好多。

一歲後,我會少量加點油,餅的成分也更豐富些,山藥蓮藕豬肉餅啦,洋蔥胡蘿蔔牛肉餅啦,紫甘藍菠菜蝦餅啦,反正就是看什麼順眼加什麼,統統打泥加麵粉。形狀也更大些,小饅頭可以自己抓著一口口咬。

山藥豬肉餅

3

泥湯類,加點料

口感豐富更營養

大家可能也發現了,其實固體食物營養密度會比液體高,所以一般不推薦小寶寶多喝湯。但如果寶寶咀嚼力尚弱,或者就愛喝湯,那也沒關係,加點料就好啦。

我常採取的方式有三種,一是湯內加麵粉、澱粉、蓮藕泥、南瓜泥、山藥泥、土豆泥等澱粉類食物,二是湯內食材加多多,比如煮牛肉湯,可以加胡蘿蔔、蕃茄、土豆、西蘭花等;煮個蛋湯,可以加點肉末、蔬菜末,豐富口感又增加營養,三是湯汁多收一會兒,再多收一會兒…別讓多餘的水佔領寶寶的胃。

菜心鯰魚湯,白蘿蔔豬肉,汁水基本收幹了

對於還在吃「泥巴」階段的小寶寶,除了每餐要提供各種手指食物外,「泥巴」也可採取混搭方式,你看各種成品果泥大多數不都是混搭么。

寫了這麼多,其實萬變不離其宗,那就是:減少單一,大膽混搭!當然前提是食材不過敏,首次添加遵循添加原則。麻麻們,發揮想像力,天馬行空地開始吧!祝寶寶們吃好!

瓜媽最後說:


推薦閱讀:

女人這3個地方長肉,招財又旺夫,一生好福氣!你有嗎?

TAG:寶寶 | 長肉 | 做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