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十天共讀一本書——《馬克思靠譜》

十天共讀一本書《馬克思靠譜》

化學與材料科學學院我一直都覺得「信仰」這是一個高貴的詞,最近看的《麻雀》這部電視劇里有一句非常經典的台詞「我愛你,但我更愛我的信仰」,而這本書中也指出了馬克思終其一生所追求的不過是「信仰」一詞,他不求金錢與地位,只是為了全人類的解放而奮鬥,把謀求全人類的幸福作為自己的理想,把這高尚的理想作為自己的信仰,不愧被成為一代偉人,千年思想家。—— 2015級 馬麗英

軟體學院(一)書中,馬克思的求學經歷給我最大的啟發或許就是思考讓叛逆閃閃發光。不過,讓馬克思華麗轉身的思考絕不是胡思亂想,而是建立在紮實讀書基礎上的理性思考。馬克思之所以走出叛逆,走向偉大,不但因為他善於思考,還因為他大量閱讀。當年曾經有小朋友給楊絳先生寫過一封信,信里洋洋洒洒表達了自己對人生的困惑與不解。楊絳先生的回信既誠懇又毫不客氣:「你的問題在於你讀書不多而又想得太多。」楊絳先生的回答其實一針見血地指出當前普遍存在的一種社會心態——浮躁。浮躁其實就是不知以為知,少知以為多知,說白了就是不讀書,但又自以為是,就是俗語所言,一瓶子不滿,半瓶子咣當。反觀現在一些大學生,每天喊著空虛寂寞冷,要麼玩世不恭,要麼憤世嫉俗,要麼娛樂至死,看韓劇、追歐巴、打遊戲、玩桌游,就是不讀書,自己胡思亂想瞎琢磨一通,反而覺得自己獨立思考是與眾不同、天下無敵,這其實就是拿幼稚當個性。「內練一口氣,外練筋骨皮。」讀書就像練內功,練武之人若沒內力,強行練武功秘籍容易走火入魔,倒行逆施。學習思考就像吃東西,得有原料,不然只能消化自己原有的組織,長久下去新陳代謝必然失調。—— 2014級 蔣勝達(二)書中的一個觀點讓我頗感觸動,那就是對於當下年輕人的浮躁的解釋與批評,「想的太多而又讀書太少」成了年輕人的硬傷,而「以不知當為知,以少知當做多知」的浮躁心理更成了我們成長道路上的一塊難纏的絆腳石。書中教育我們,用精神去化解精神上的貧瘠和浮躁,正如馬克思做的一樣,當理想與現實差距太大時,我們可能一時叛逆,也可能自甘墮落,但是我們要學會強大自己的精神,去讀書,去思考,可能寂寞但是不會孤獨,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完成蛻變並由叛逆走向偉大。—— 張鑫

化學與材料科學學院可能自接觸歷史這門科目開始,我們就開始接觸馬克思,由馬克思想到恩格斯,想到《共產黨宣言》,想到他背後的唯物辯證理論,想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我們對他的認識也從簡單的應付作業、考試變成思考他所創建的偉大無產階級革命事業,十二年求學奮鬥史過後,我們依然對他認真思考,認真閱讀,認真欣賞,這完全可以證明馬克思一直存在在世界上,隨著歷史的年輪緩緩壓過時間,世殊事異兩百個春秋流逝,他依然像個「90後」與我們陪伴,更會與這世界上的萬物萬靈慢慢走到靈魂盡頭。志存高遠,最初的夢想如此絢爛。十七歲的我們在幹什麼?或許正在為了高考瘋狂地複習,或許正在為了即將到來的分離失落,或許正在想念著籃球場上那抹陽光的身影……我們在十七歲里享受著小確幸,而馬克思卻在十七歲時喊出「為人類幸福而工作」的口號,並且一生為之奮鬥。他的成功並不是機緣巧合,他的一生都為了最初的夢想,哪怕在波恩大學是個「壞」小子,哪怕一輩子四處流亡,哪怕一直窮困潦倒。他的內心中猶如存在一葉扁舟,即使在溝壑不平的小山丘上也能順利的往前駛去,原因是他心裡夢想的風帆指引方向,一往直前!—— 2016級 王菲

文學院勇氣讓他收穫了美好的愛情,在那個封建拼爹時代。馬克思一個黑矮富的平民階級跨越兩道世俗的鴻溝與白富美的貴族燕妮結合,這不僅拼的是他的撩妹智慧,更拼他的勇氣。一段不被看好的姐弟戀在他的勇氣中有一個勢均力敵的美好。 思考使他華麗的轉身,馬克思的思考不是胡思亂想的瞎琢磨一通,而是建立在紮實讀書基礎上的理性思考。他的思考讓他超越師父黑格爾並揭秘出史上最神秘莫測的『意識形態"的秘密所在,使他獲得了成功。—— 2015級 劉伊娜

資環學院提起馬克思,以前的我們只能想到那枯燥的馬克思主義,而《馬克思靠譜》這本書從多個視角為我們呈現了一個鮮明的影響的形象。正如他的偶像普羅米修斯那樣,他用一生詮釋著「為人類的幸福而工作的萬丈豪情」。他本可一生優越。但他卻毅然地與家族決裂,選擇了一條「全世界無產階級聯合起來」的荊棘之路。他從不為了錢權,而是為了信仰一往無前。—— 2016級 王慕凡

數信學院(一)「如果人只是為了自己而勞動,他也許能成為有名的學者,絕頂聰明的人,但他絕不能成為真正的完人和偉人」這句話是我曾經在馬克思傳中看到的,令我感受深刻。他的思想魄力令人震撼,他想著別人不敢想的,做著別人不敢做的,頂著別人不敢頂的壓力。他不僅擁有才華和智慧,還擁有著別人沒有的信念與執著。即使生活那麼艱難,他也挺直了腰桿堅強去面對,他的生命不僅僅局限於自己,而是整個世界。由古思今,有多少人在思考所謂的人生,又有多少人在思考社會,又有多少人如他一般的偉大?不用想就知道,絕大多數人都在思考自己,追求自己物質生活的享受顧全自我。只有少數人顧及著社會,顧及著大我,也只有這少數人中的幾個人才能做出如他一般的成就。—— 2016級 王亞南(二)人類社會正在走向全球化,這是後現代的一種趨勢。人類開始從狹小的個人空間中走向一種彼此交往更加密切頻繁的信息化時代。偶然性的因素正在增多,必然性的說教越來越得不到認同。在必然性居支配地位的時代,人們談理想,談人生意義,所指向的是一個永恆的必然領域:真理的,價值所在的世界,必然性起支配作用的理念世界。現在的人還相信這樣的永恆世界恐怕不多了,那麼人生到底怎樣才有意義呢?(面對著必死的人生)我的回答是:活在真實的偶然中,並用自己的全身心去體驗那偶然向自己昭示的那個世界的樣子。沒有必要去相信這個世界必然要發生什麼——因為那是虛假不可信的——,也沒有必要去追求一種所謂永恆不變的真理——因為根本沒有不變的、永恆的真理——,必然的真理只是偶然的事實而已,在生活中被偶然的揭示出來而已,並沒有什麼大不了。—— 蔡金慧

物理學院每個人的青春都曾叛逆過,迷茫過,苦惱過。我們有過向生活挑戰的渴望,卻缺少馬克思將渴望變為現實的勇氣;我們也曾愛思考,卻在被質疑時選擇放棄,馬克思卻選擇趟著渾水依然堅持。周恩來年少寫下「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豪言,馬克思十七歲就留下「為人類的幸福而工作」的壯語,「古之成大事者,不唯有超世之才,亦有堅韌不拔之志」他們的青春沒有在玩世不恭中度過,沒有在娛樂至死中流失,他們拋卻了拿幼稚當個性的玩味,用學習充實自己的靈魂花園。我在想,也許這才是青春該有的模樣,在所以珠光寶氣前選擇失明,學著成長為一顆蒲草,外表樸實無華,未曾聲色犬馬,靈魂卻清明得可怕。青春就應該用來思考,用來讀書。心安處,即是吾鄉,只思不讀,走火入魔;又讀又思,立地成佛。我們常聽說「每一位成功男人的背後都站著一個偉大的女人」,愛情,是終身貧窮的馬克思收穫的一筆寶貴財富。他以矮黑丑的身姿成功逆襲白富美的富家小姐,這一切,在當今社會看起來,就像一個童話,高調卻不現實。可是,他真的做到了。越過世俗的鴻溝,越過門閥的偏見,因為心靈的契合走到了一起。是啊,最好的愛情不是物質上的門當戶對,而是精神上的勢均力敵。人生原來是尋常的聲裂金石,死生契闊與思無邪都在柴米油鹽中,哪裡用的著山盟海誓與轟轟烈烈。春風笑過,三千赤壁成灰燼,何況門當戶對與物質的虛無。多巴胺的愛情浪漫卻像浮雲,靈魂的想通才可在歲月中彼此相守。愛情就應該長成這副模樣。你輸,我陪你東山再起;你贏,我陪你君臨天下。不是弱智對強者的依附,而是勢均力敵的美好。談及理想,一個人在發達時兼濟天下固然很好,可一個人在窮苦潦倒時依然堅持兼濟天下,那就無異於聖徒。他貧困卻未向權貴低頭,他放棄了錦衣玉食加官進爵的生活為我們見證了「莫忘初心」的力量。他攜手摯友,用文章見血封喉,辯證法就這樣誕生。從小我到大我,從小確幸到大幸福,從個人生活到治國理政。他的一生終其不休,留給世界的財富終其不朽。馬克思的影子里,我看到了自己的模樣,請理解我的殘破,請理解我的失敗,請理解我的不完美,請理解我在冬天的堅持。我願經受這人間的風雨交織,我願體味人生的盛開和蛻敗,因為,我想活成自己的樣子。—— 楊永宏

美術與設計學院誰不曾有過年少輕狂,明亮的眸子愛意回蕩,灑下傾慕的目光。以黑矮富平為特徵的馬克思去追求白富美貴的燕妮,他要跨越的不僅是平民與貴族的鴻溝,還有女方比男方大4歲不和倫理的世俗觀念。如果不是跨出了勇敢追求的第一步,接下來怎麼會有燕妮伴夫成就巨著的佳話呢?可見獲得幸福的第一法寶就是勇敢。當然,馬克思的追求之路也並非一帆風順,首寫情書遭婉拒之後,他又採用了收服燕妮身邊親近的人以及寫情詩的辦法來虜獲芳心,最終三招奏效,馬克思成功抱得美人歸。看來只有勇氣並不夠,還要足夠執著。一直很欣賞前陣熱播劇《好先生》里江萊這一角色,為了喜歡的人一直堅持努力,最終是否和心上人陸遠在一起,也許共赴美國就是最好的伏筆。大家總說「一個成功男人的背後總是站著一個默默付出的女人」,那麼燕妮就是那位幫助馬克思走上人生巔峰的偉大女性。她不僅不怕勞苦幫馬克思謄寫手稿以便出版,更以博學的才識與馬克思進行思想交鋒,提出許多大膽而深刻的政治見解。我想當時燕妮選擇嫁給馬克思的時候,「Brainyisthenewsexy.(有頭腦才是新的性感)」詮釋了她的擇偶標準。相貌、出身在才華面前都顯得蒼白無力,因為相貌或家庭的優勢都可能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消失,但才華卻像釀酒,越久遠,越香醇。燕妮不僅有超乎常人的智商,更有令人敬佩的情商。雖然嫁給馬克思沒有錦衣玉食的生活,甚至一生顛沛流離,多次慘遭喪子之痛,但燕妮「你輸,我陪你東山再起;你贏我陪你君臨天下」的付出催化了以為影響世界的思想巨人的誕生。馬克思與燕妮令人羨慕的愛情向世人展示了最為靠譜的愛情觀:最好的愛情不是物質上的門當戶對,而是思想上的勢均力敵。因為思想的高度相仿馬克思有平民男娶貴族女的勇氣,燕妮有陪他流浪一生的決心。也許這就是現代青年擇偶時要求價值觀相同的最好例證吧。如果說燕妮是幫助馬克思成功的賢內助,那麼恩格斯就是與馬克思一生惺惺相惜的「達瓦里希」。初次相遇並未深交,然而幾乎在同一時間用高度相似的語言表達出相似的價值追求,則註定了兩人終將走到一起。如果說馬克思的文章猶如熱氣沸騰的重慶火鍋,豐盛可口,辛辣撲鼻,那麼恩格斯的文章則猶如精緻的陽春麵,簡單舒服,沁人心脾。雖然風格迥異,卻同樣表達了解放全人類的心聲。不僅是優秀的工作夥伴,恩格斯還常常給予馬克思精神上的幫助。「唯將終夜長開眼,報答平生未展眉」這樣的話語,凝聚了多少志同道合的情意。為了讓馬克思生活得寬裕一些,世界上最偉大的無產階級領袖投身父輩留下的大工廠賺錢;為了完成馬克思《資本論》最後兩卷的整理出版工作,恩格斯不惜放下自己的著作,導致最終留世的只有手稿。然而當馬克思主義問世之時,他卻悄然隱退。正如列寧對恩格斯的評價」(恩格斯)替他天才的朋友梳理了一座莊嚴雄偉的紀念碑,在這座紀念碑上,他無意中也把自己的名字不可磨滅地銘刻上去了。」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恩格斯的謙隱更加彰顯了他的光輝。一個人的人際關係其實是自身品質的折射從伴侶和朋友便可透視馬克思老先生的品格。他不是沒有機會成為猶太拉比或普魯士知名律師,從此一生優越舒適,但事實卻是四處流亡,捉襟見肘,只因為他選擇的是「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的荊棘之路。他十七歲曾寫下「為人類的幸福而工作」的萬丈豪情,然後用一生將外人眼中的高調詮釋成高尚。一生不知疲倦地追逐自己的信仰,天真而又神聖。試問現在還有多少人能抵擋名利的誘惑,一直追尋最初的夢想呢?奮鬥一生,至死方休,馬克思一生沒有光鮮的職業,卻成就了一番偉大的事業。每當豐滿的理想在骨幹的現實面前遇冷之時,馬克思老先生必將為我們增添前進的勇氣。—— 2016級 鬍子月

責編:許亞平


推薦閱讀:

師說 | 黃明理:馬克思對在哪兒
蘇小和:馬克思與斯密的學術關係
儒釋道並存與馬克思主義紮根中國的必然
馬克思主義(維基百科總文)
馬克思

TAG:馬克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