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鬆學佛法摘要:生活篇 一

男女平等有同修訪問我,提出男女平等的問題,現在婦女要爭女權,這個問題我沒有法子回答,因為「平等」太難了!五根指頭伸出來都不一樣長,不平等,我們是否要用刀把它切平等?人與人站成一排,個子高矮不平等,是不是要把高的頭削掉,把矮的安上去?為什麼不平等?其根源何在?根源是我們的妄想、分別、執著不一樣,才造成不平等。明白這個道理,不平等就是平等,平等就是不平等,你們想想這兩句話的味道。到什麼時候真正平等?佛告訴我們,到西方極樂世界就平等了。西方極樂世界每一個人相貌與阿彌陀佛完全一樣,個子都一樣高,身體皮膚都是身金色,真平等了。所以,你要平等,趕緊往生到極樂世界,在我們這個世界絕對不平等。什麼是真平等?「盡分」就是真平等。譬如我們在社會工作,我們的職位不平等,一個公司有董事長、經理到員工,最低級的是清潔環境的員工,怎麼會平等?如何在這裡頭看到平等?「敦倫盡分」,你把自己本分工作做到圓滿就平等了。董事長把他自己的工作做得圓圓滿滿,董事長第一。總經理把他自己的工作盡心儘力,做得圓圓滿滿,總經理也是第一,第一跟第一就平等了。清掃廁所的員工也盡職盡責,把廁所打掃得乾乾淨淨,他也第一,各個第一。這個公司從董事長到最低級的員工,各個工作都是第一,第一就平等了。這才是平等的真諦。你要是不懂得這種真諦,胡作妄為,只是造業而已,來生的果報會很苦。所以,一定要懂得「敦倫盡分」這四個字的真諦。「敦倫」,敦倫要落實到「盡分」。分是本分,儒家講「五倫十義」,義就是道義、仁義、情義、恩義。我們通常講義務,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義婦聽。說女人總是被壓迫的,這個觀念是錯誤的,是有人在挑撥,你上了當。女人有女人的本分工作,男人有男人的本分工作。現在女子出來踏入社會工作,這是不是好事?不是好事。細細算算這個帳,你吃虧了。古聖先賢告訴我們,女人比男人尊貴,女人的權比男人的權大。什麼權?社會的安危,國家的興衰,世界的和平,女人操這個大權。這些與女人有什麼關係?與相夫教子有關係。中國古人講,家無賢妻就無賢母,沒有賢母,哪裡來的聖賢出世?這個世界有聖賢,全世界人得福報,母親的職責就是為全人類培育聖賢的人才,這是她的本分。她現在把本分丟了,要去做其他事情,古聖先賢、佛菩薩看到都搖頭嘆氣。這裡頭有很深很深的道理,大家細心思惟就明了了。做職業婦女是得不償失,縱然你的事業很輝煌、很有成就,可是沒有好好照顧你的兒女,你下一代完了。現在很多有錢人僱傭人、奶媽照顧小孩,小孩將來的習性是不孝父母。為什麼?對父母沒有這一份情分。他將來愛什麼?愛他的奶媽、愛你家的傭人,因為那是他的養母。親生母親生了他,卻不愛他,不教導他,這個損失太大太大了。中國古人講:「不孝有三,無後為大。」你家沒有後代,你的事業做得再成功、再輝煌,你死了之後,成績單是零。世出世間法都重視繼起的人才,那是真正輝煌的成就。你看看,中國古時候這些帝王,帝王一繼位的那一天,第一樁大事就是立太子,他有繼承人。我們今天把這件事疏忽了,只曉得自己去沖、去拼,全都錯了,這是不了解宇宙人生真相。(節錄自21-110 敦倫盡分 閑邪存誠 老實念佛 求生凈土)惜福我們學佛的人常講:「惜福。」往往將「惜福」的意思錯會了。佛陀當年在世,出家人的生活是「三衣一缽」。如果今天托的飯菜很多,這一餐吃不完,可不可以留到明天吃?不可以!佛的制度是你吃飽之後,多餘的要供養畜牲,供養鳥獸,不可以留到明天。這裡面有很多道理。古時候沒有現代的冰箱,怕你留的東西會變質,吃了容易生病,為了衛生,所以不許可。出家人不吃隔夜的東西,這是衛生。同時不許可你懶惰,「我今天多托一點,明天不要出去了」,這個不可以。托缽是一堂功課,天天要去。這個制度有許多用意,非常之好。這些跟我們現前的生活完全不相同。現在我們吃的東西剩下來了,可以用冰箱來儲存,明天還可以用。但是我們學佛的人往往錯會了「惜福」的意思,東西壞了、餿了還要吃,以為這是「惜福」!福是惜了,過兩天生了一場大病,還要人家來伺候、來照料你,你的福報馬上就享光了。所以,佛弟子要懂得衛生,要講求衛生,我們一生不生病,不需要麻煩別人照顧。因此,在飲食上要是得病,真的不可以原諒。在家同修對於這些剩下來的飲食,若味道變了也不應該吃,一定要維護自己和一家人的健康,這才是真正的佛弟子。必須要記住,飲食要處處小心謹慎,敗壞的東西決定不能吃,吃敗壞的東西不是惜福,不要把「惜福」二字的意思解錯了。菜飯味道只要一有變化,立刻要捨棄,這是絕對正確的。佛絕對給我們一個幸福美滿的生活,佛法教學是教我們「離苦得樂」,不是教我們離樂去吃苦,否則這種佛教沒有人會接受。要體會如來教導的真實義,這個很重要。(節錄自《楞嚴經清凈明誨章》7-04-05「若諸比丘。衣缽之餘。分寸不畜。乞食余分。施餓眾生。」)不要忘記送禮「好事」,在佛法裡面,教導我們如何落實?「四攝、六度」全都包括了。四攝里,第一是「布施」。布施,就是送禮、請客。布施是講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感情的聯繫。靠什麼?靠請客、宴會、送禮。不要把這個事情看輕了、看小了,這是大事!人與人之間交往,最密切的是夫妻。夫妻為什麼不和?為什麼會鬧離婚?為什麼家庭會破碎?就是不懂得「四攝法」。懂得四攝法的人,家庭一定非常圓滿。先生常常送一點小禮物給太太,太太也常常送一點小禮物給先生,表示關懷,這是維繫感情最重要的一個方法。不要認為這是小事,無所謂!這是大事,絕對不是小事。人與人之間的交往,不要忘記請客,不要忘記送禮,這是佛教給我們的。(節錄自21-112-06)家是國家社會的基礎四攝特彆強調落實在家庭,落實在夫婦。現代人把婚姻看得很輕,喜歡就結婚,不高興就離婚,簡直是兒戲!他不曉得,他背的因果有多重!輕易離婚,果報都在地獄。為什麼有這麼重的罪?他破壞了整個社會的秩序。整個社會就像我們的身體,一個家庭夫婦的結合就像一個細胞,我們身上每一個細胞好,身體健康;夫妻離異,家庭破碎,這個細胞就壞了。如果離婚率太高,你這個身體有一半病倒了,就很難存活下去。現代人真的無知可憐,迷惑顛倒,膽大妄為,反對禮教。反對禮教的念頭、言行,就是阿鼻地獄的業因。禮教是天道、是自然之道,你順著這個道,你成佛、成祖、成菩薩;你違背這個道,你就墮地獄三途。世出世間大聖大賢跟我們講,人倫的秩序是天道,人倫秩序從夫婦開始。所以,夫妻不和,造成的災難是天災人禍,整個世界秩序動亂,乃至於像其他宗教講的世界末日。它的因是什麼?因是夫婦不和,家破壞了,社會就沒有了,國就沒有了。家是國家社會的基礎。我們看《禮記》,古時候男女結合的婚禮,古禮多麼隆重。為什麼這樣隆重舉行?告訴你這個事情不是兒戲,不是小事,是大事。不只是關係你們兩個個人,而是關係到整個家族的幸福、社會的興衰、國家的存亡、世界的和平安定。現代人哪裡懂得這個道理?對此,《印光大師文鈔》講得很多,沒有人聽,沒有人懂。印祖有一句話說得好:「國家世界的安危,女子負大部分的責任。」這句話印祖能說得出來,不容易!為什麼?女人的責任,就是為天下國家培養賢德的人才,「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要全心全力培養兒女,使兒女作聖人、作賢人,作佛、作菩薩,那是女人的責任。你生了他,不能好好的教他,你怎麼對得起他?不但對不起他,也對不起社會、國家、世界。我也常講,我們一個人這一生當中,事業做得再大、再多、再圓滿,如果底下沒有繼承人,事業等於零。為什麼?你死了一切就完了。由此可知,培養接班人,功德第一。做母親的責任,就是專門在家裡培養接班人,這是第一大功德。後來居上,接班的人做得比我更好,這是成功的;接班人跟我差不多,這是失敗的。底下一代要在現有的基礎上向上提升,這是成功的,這才是興旺。出家人的衣人生活在世間,維持身體生存必須要的衣食是不能缺少的。佛陀當年在世,出家人的生活確實是如此,他的財物所謂是「資生之具」。印度那個地方是熱帶,所以衣服很少,三衣一缽。缽是乞食的。三衣不但是遮體,晚上睡覺時,這個大衣就當被子蓋。具,我們現在是拜佛時做為拜墊,其實它不是這個意思,具是鋪在地下做被單用的,衣是蓋在上面的,所以稱為「卧具」。出家人的財物就是三衣一缽,如果有多餘的,統統都布施了,決定不積蓄。但是佛教傳到中國來,中國的氣候與印度不同,中國是在溫帶,四季分明,三衣決定不能保暖。冬天一定要棉衣,一定要很厚的被子,所以三衣就變成一個紀念的意義了。像我們現在穿的出家衣服,全是中國的服裝。現在出家人穿的服裝,就是明朝一般老百姓穿的服裝。這個長袖子的稱作「海青」,這是漢朝時候的服裝。漢朝時候,讀書人是不勞力的,讀書人穿的禮服是海青,大袖子的;短袖的是工作服,出力工作的。所以,我們出家人的服裝完全是中國服裝。佛的服裝就是披衣,有五衣、七衣、大衣,稱為「三衣」。而三衣現在只有在誦經時,在舉行典禮時,披在身上做一個紀念。而且這個衣縮小了,原來的衣我們現在在泰國小乘佛教可以看到,他們的衣很大,差不多比我們現在的要大兩倍,真的是裹在身上。我們現在中國是用個勾環披在身上,所以這個衣就縮小三分之一。日本佛教的衣就更小了,縮小成一小塊,平常不用的時候放在口袋裡。日本和尚穿西裝,他的衣裝在口袋裡,作佛事的時候,拿出來套在脖子上,這兩塊袈裟小小的掛在脖子上,也是做為紀念。所以,要知道佛門這些制度上的變化、沿革,其精神是教導我們真正要能放下。(節錄自《楞嚴經?清凈明誨章》「若諸比丘。衣缽之餘。分寸不畜。乞食余分。施餓眾生。」7-4-05)胎教我們中國古聖先賢的教育,從家庭開始。在古禮上,我們看到儒家的教學從「胎教」開始,母親懷孕就在教育她的小孩,所謂是「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為什麼?做母親的人,一言一笑、一舉一動都會影響胎兒,所以決定要小心謹慎,端正身心,給嬰兒最好的影響、正面的影響,決定不能有負面影響。這是愛護自己兒女,從懷孕那一天開始,現在誰懂得?在家庭裡面,父母是兒女的榜樣,小孩從小看父母、學父母,所以你要給他好樣子,決不能做出壞樣子。做父母親的人能孝順父母、友愛兄弟,和睦鄰里鄉黨,小孩從小看在心裡,根深蒂固,他一生自然是正人君子,不會學壞。他平常看到要這樣做,但是他不懂道理,到學校老師再給他講這些大道理,他就懂得了。因此,進了學校,老師的責任是要把這些所以然的道理教導他,他覺悟了,這是做人的道理,這才是教育。(節錄自《華嚴經》第301集【勇敵大軍夜叉王,得守護一切眾生令住正道無空過者解脫門。】)四歲會背弟子規一切眾生皆有佛性,只是迷惑了自性。我們聽到楊老師常常說起,她在台灣教小朋友,有個四歲的小朋友,《弟子規》背得很熟,「四書」背得很熟,《無量壽經》也背得很熟。他不但能背,也落實在日常生活當中。看到他的父母做得不大對的,他就指出,他說:「爸爸、媽媽你們錯了,你們沒有做到。」這說明一切眾生有佛性。如果沒有人教,他就被污染了,他的佛性就被埋沒了,我們現在就是這一類人。所以,今天聖賢的教誨,對哪些人最有效果?兒童。為什麼?他還沒有受嚴重污染,很容易把他的性德喚起來。還有一類,是六、七十歲以後的老人,他在一生當中受盡了折磨苦難,一聽到佛法,他會覺悟、會回頭。當中這一段正在迷惑顛倒,他排斥,他不會接受。兒童,你教導他,他會知恩,將來會報恩;老人,他會懺悔,他知道一生錯了,會回頭。(節錄自21-112-07)健康的飲食我們今天生活在這個世間,科技發達,但違背了天道,春夏秋冬是天道,四季所生長的動物、植物是天道。現在運用科學的方法,春天可以吃到秋天的東西,冬天可以吃到夏天的東西,這就是違反了天道,破壞了自然法則。眼前好像有好處,眼前得方便,但吃了怎麼樣?吃了得病。西醫不懂得這個道理,中醫懂得。中醫教導我們,健康的飲食、最好的食物是什麼?現前生長的。《禮記?月令》講到,十二個月每個月生長什麼植物,你吃那個植物是最營養的。為什麼?你的身體與自然完全融合成一體就健康,違背了自然法則,肯定生病。現在澳洲是春天,中國是秋天,因交通的方便,使得中國那邊的蔬菜果實運到澳洲來。若我們吃秋天的東西,不懂得吃澳洲當地的東西、這個月生長的東西,就會吃出一身病,還不知道病從哪裡來的。所以,最好的食物、最健康的食物是本地的。我們住在這個地方,吃本地的,吃這個月份生長的,這是最健康的。人不能不順應自然,自然是天道,自然是性德,隨順本性。(節錄自21-112-07)印祖遺風我非常仰慕印光大師,終生希望學印光大師。印光大師有三個特點:第一、一生不建道場,身心清凈;第二、不收出家徒弟;第三、不傳戒。我用了很長的時間去細心思惟,體會到這三樁事他可以做而不做,他是教導我們這個責任重大。第一、建道場。古時候的道場有學風與道風,「學風」是天天講經,「道風」是天天修行。如果道場沒有道,那就是罪惡集結、聚集的場所。第二、收出家弟子。出家弟子能不能弘法利生,續佛慧命?如果不能做到弘法利生,續佛慧命,反而借著佛法的招牌,謀求名聞利養,貪圖五欲六塵的享受,這就是把他送往阿鼻地獄。這個事菩薩不能做,菩薩怎麼能忍心把眾生送到阿鼻地獄去?第三、傳戒。傳戒後,大家不能持戒,有名無實,罪過很重。印祖能做得很好,他不做,這是提醒我們,這一樁事情要小心,要謹慎。所以,我一生不敢做這個事情!(節錄自21-126紀念韓故館長生西五周年追思法會)君親師儒家教我們「作之君,作之親,作之師」。什麼是君?以現在而言,就是領導者、帶頭者,什麼事情我先做,不推給別人,這是君;君不推委事情於人,自己負責自己做。凡事推委別人,不是一個領導人;凡事自己親自下手,別人自然服了,自然效法你、尊重你、推崇你。「作之親」,以父母愛護子女之心,愛護所有一切眾生。一切眾生都是自己最親愛的子女,如此存心,方能自自然然照顧到無微不至。「作之師」,從自己本身做起,做好榜樣,認真努力教導他。譬如在學院,無論你做院長、副院長,甚至做清眾、做學生,皆要克盡本分。在自己崗位上「君、親、師」怎麼做法?我有沒有盡心儘力?有沒有盡到我的本分?有沒有盡到我的職責?我們要記住《菩薩戒經》的教誨:「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我們自己用什麼態度?孝順心、尊敬心對待一切人,再擴展到對待一切事一切物,這是修行。把我們自私自利、貢高我慢、嫉妒障礙的心理完全排除、化解,我們的災難就消除了。(節錄自21-112-01)吃的文化中國人「吃的文化」,在世界上算得上是一、二,飲食講求色香味。菜怎麼配法,大鍋菜有大鍋菜的藝術,你大鍋菜做成功了,天天吃,一生吃不厭,愈吃愈歡喜,這是真功夫。一定要處處留心,別人請我們吃飯,不是囫圇吞棗,吃菜要研究菜的作法。所以,無時無處不是在學習,任何地方都是課堂,你才真正學到東西。無論跟什麼人接觸,無論在什麼環境,都是菩薩學處,我們都要認真努力學。(節錄自21-112-06【行好事-四攝:布施、愛語、利行、同事。】 )仁義「義大」,何謂「義」?我們在許多宗教典籍里看到,上帝、天神、真主都讚歎義人,義人是有道義、有仁義、有情義、有恩義。道德、仁慈、人情、恩德統統具足,就是世間的義人,佛菩薩讚歎,所有宗教眾神都讚歎。六道凡夫也有「義」,但不能稱為「大」,只有心遍虛空法界才能稱「大」。六道眾生的道義、仁義、情義、恩義範圍不大,只在他的範圍區域之內。佛是「一一國土中,周聞十方剎」,這才真正是大。何謂道義?「道」,簡單講是自然秩序,絕對不是人為的。儒家講的倫常大道,倫是倫理,常是五常。倫理是天然的秩序:夫婦、父子、兄弟、君臣、朋友,這不是人創造的,是自然而然,人必須要遵守,這是行道。如果違背了,所謂「父不父、子不子、君不君、臣不臣」,就天下大亂,人要受苦。現代社會確實有許多人不講道義,所以社會動亂,人人自危,沒有安全感。「仁、義、禮、智、信」這五種常道,是必需要遵守的規矩,這是道義。人之異於畜生者,人懂道義,人行道義,道義是自性的流露;換言之,人的行為隨順性德。而三惡道的行為,多半是違背性德。「仁」,推己及人。「禮」,人與一切眾生接觸必須要守的規矩。「義」,自己要知道自己的身分,知道自己應當盡的義務。我們在哪個工作崗位,要把工作盡心儘力做好,這是義務。我今天是出家人的身分,義務是講經、教學。古德常言:「一日不作,一日不食」,我今天吃飯,我要對得起這一餐飯。「智」,不迷惑,對一切人事物清楚、明白。「信」,有信用,「人無信而不立」,所以一定要講求信用。(節錄自《華嚴經》12-17-613【一一國土中,普演廣大音,說佛所行處,周聞十方剎。】)三拜講經的法師進入道場,一定是禮佛三拜。我進入別人的道場也拜三拜,我拜的跟別人拜的不一樣。我第一拜與這個道場住持老和尚結緣,希望他將來會請我來講經。第二拜我跟這個道場結緣,希望將來可以到道場來平平安安住幾天。第三拜我跟這個道場所有信徒結緣,希望將來我來講經時,會有人來聽。我的三拜是許三個願望,所以法緣殊勝。這是講經法師與人家拜佛不相同,這可以提供給諸位同修做參考。(節錄自21-88)三人行必有吾師世出世法要做到盡善盡美非常困難,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外有六師外道,僧團有六群比丘,也不是盡善盡美的僧團。實在說,世尊是大權示現,就連提婆達多都不是凡人,都是佛菩薩再來。他們像唱戲一樣,有唱正面的,有唱反面的。佛教化眾生需從正面教,也需從反面教。孔老夫子講的「三人行必有吾師」,三人是自己一個、一個善人、一個惡人。善人我們要跟他學,惡人我們看到要反省,自己有沒有他這樣的過失?如果有,趕緊改過自新。所以,善人是老師,惡人也是老師。環境也是如此,順境是我們修學的環境,逆境還是修學的環境,順、逆境緣都成就自己的德行。在儒家講「仁者無敵」,佛法更是如此。(節錄自21-94一切眾生皆成佛)政通人和聖人的教導無他,就是「通」,「政通人和」。一家人何以能團結?通,彼此沒有隱瞞,坦誠相處,這個家庭決定興旺。人與人之間產生誤會,就是不通,彼此不相往來。夫妻不和也是不通,彼此隱瞞,太太跟先生不講真話,到最後家庭破裂。一個家庭中,兄弟姐妹互相猜忌,不講真話,瞞騙對方,這個家庭就敗了。所以,我們一定要懂得「通」的大道理。(節錄自21-94「一切眾生皆成佛」)利益一切眾生總目標與總方向是利益一切眾生,而不是利益局部的眾生。譬如,今天有一樁事情,能夠利益這個城市的眾生,這是好事。可是又有一樁事情,可以利益全世界的眾生。你想一想哪個重要?哪個先做?當然為全世界眾生重要,這要先做。同時遇到兩樁事情,你權衡要從這裡著眼,不可以為我本身的利益,為我這個小地方的利益,那就錯了。我們在此地想建一個退休村,也就是我們多年理想當中的「彌陀村」。是不是為這個地方利益來建築?不是。我們是為全世界敬老、養老做一個示範,這個意義就很重大。絕對不是辦一個老人院來賺錢,那就變成商人了。我們不經商,這一生不想賺錢,我們建彌陀村是要盡孝道,我們想把儒、佛教導我們的「孝養父母,奉事師長」落實了,做出一個樣子給大家看。佛、儒教導我們的,就在這一個小區。我們這個小區是多元文化,不同國家、種族、宗教信仰的人,都能共同生活在一起。我們把他們都看作是自己的父母、尊長,我們是盡孝道,物質生活供養是小事。我看過許多國家的老人福利事業,都做得很好,我們不需要再做了。我們要做什麼?這裡面缺少孝道。我們今天要做的跟人家不相同,我們有孝敬之心,就值得做了。我們提倡祖宗的紀念堂,是因為今天大家把祖宗忘記了。我們的祖宗紀念堂每一年有兩次祭祀,這是教人不忘祖宗。人能不忘本,才能孝養父母,尊師重道,因為師道建立在孝道的基礎上。(節錄自「吃虧是福」2002/3/4講於澳洲凈宗學會)分享到:莊嚴佛網,利樂有情,歡迎護持學佛網:http://www.xuefo.net/show1_27171.htm 。

下載TXT文件(點滑鼠右鍵另存為)

下載頁面PDF文件(轉換時間長,請耐心!)在學佛網發布文章編輯或刪除本文評論合計0條,點擊查看或發表評論點擊一邊查看文章正文內容一邊評論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相關資料20條(全部:輕鬆學佛生活)

輕鬆學佛法摘要:因果篇 

輕鬆學佛法摘要:死生篇 二 

輕鬆學佛法摘要:死生篇 一 

輕鬆學佛法摘要:修持篇 三 

輕鬆學佛法摘要:修持篇 二 

輕鬆學佛法摘要:修持篇 一 

輕鬆學佛法摘要:存心篇 

輕鬆學佛法摘要:凈土篇 

輕鬆學佛法摘要:對治篇 

輕鬆學佛法摘要:念佛篇 

學佛問答(四)(修行問答、學佛與生活中工作的聯繫) 

學佛問答(三)(修行問答、學佛與生活中工作的聯繫) 

學佛問答(二)(修行問答、學佛與生活中工作的聯繫) 

學佛問答(一)(修行問答、學佛與生活中工作的聯繫) 

凈空法師:佛法完全在生活當中,離開生活沒有佛法 

凈空法師:把釋迦摩尼佛的日常生活記錄下來就是戒律 

達真堪布:修好生活見本性 

凈空法師:如何在實際生活當中轉煩惱成菩提? 

中國駐南蘇丹使館舉行野生動物放生活動 

普通人在日常生活中持誦蓮花生大士心咒算盜法嗎? 
推薦閱讀:

道證法師法語摘要
宋英成命理寶鑒摘要(四)
《讀大學,究竟讀什麼》精彩摘要
11月11日國內四大證券報紙頭版頭條內容精華摘要
朱增祥《錯位筋縮淺談》摘要3(轉帖)

TAG:生活 | 佛法 | 學佛 | 輕鬆 | 摘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