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1)2018版原始點手法教學

自從2013年,張醫師在新加坡錄製手法教學光碟,全世界發行至今已有5年多,原始點的理論配合上了手法的施作,讓很多人受益。在自己的健康由自己作主的精神下,全球各地各類疑難雜症的成功恢復健康的案例,如同雨後春筍般的傳出捷報!透過網路的傳播,也將原始點這一嶄新的觀念,深植人心。原始點一條脊椎及七處的位置從未改變,手法亦沒有做過修正,但張醫師始終認為在手法的操作方面應該有做一些精簡及補充,尤其是新加坡的手法影片上對於姿勢的介紹與要求著墨不多,感覺稍有遺憾。再加上各地在推廣過程中,普遍存在著一些手法竄改,位置增減,恣意妄為的現象。為正視聽,撥亂反正,有必要再做一次最新的手法拍攝公諸社會,以正本清源,不為妄作主張偏離正法者所蠱惑。山東志工團隊在了解到張醫師的想法後,立即組成了拍攝小組,商借當地的電視台攝影棚,為張醫師拍攝及製作了這一套2018年版最新手法教學影片。這一版的特點在於整個手法篇的完整再現,詳細介紹了原始點的位置及按推原則,每處原始點部位的介紹包括位置及覆蓋範圍、張醫師的講解演示等,張醫師的講述簡潔易懂,各個角度的姿勢清晰,讓初學者能馬上學習並發揮功效,讓資深的志工可從中修正自己在手法上的誤區。視頻:01手法前言(2018版原始點手法)

視頻:02原始點位置及按推原則(2018版原始點手法)

視頻:03頭部原始點(2018版原始點手法)

視頻:04 頸部原始點(2018版原始點手法)

視頻:05 背部原始點(2018版原始點手法)

視頻:06薦椎部原始點(2018版原始點手法)

視頻:07 薦椎部原始點(2018版原始點手法)對待發布.....................................................................................................................一、原始點找法及按推之力量、時間與次數原始點大多位於骨旁處,有規律地分布在一條脊椎(頸部、上背部、下背部、薦椎部)及其餘七處部位(頭部、肩部、肘部、手背部、臀部、踝部、足背部)。每一部位原始點都有明確的涵蓋範圍,共同遍覆全身。故應用時只須知道病症發生位置為何處原始點所涵蓋,即可按推該處原始點,從中找到需要處理的原始痛點,而不須分辨病名(參考「各部位原始點涵蓋範圍示意圖」)。

二 、各部位原始點涵蓋範圍示意圖

觀念重於手法,故原始點手法必須在理論觀念指導下,配合熱源的運用,才能收到最佳效果。就手法而言,則以原始點位置準確性為主,按推技巧為次。原始點多位於骨旁處,雖名為點,實則相連成線,故按推時沿紅線所示路徑即可,勿拘泥具體有多少點。臨床上,在各部位的路徑上發現的痛點,或僅一點、或有多點、或相連成段、甚至遍及全線,都有可能。以下圖文僅提示各部位原始點位置及其涵蓋範圍,而手法涉及工具(肘、指、拳、指節、掌根)、力度、姿勢等,故學習者一定要觀看教學視頻,並經資深志工多次指導校正、練習一年左右,才可較熟練地掌握這套手法。然藝無止境,即便熟練者仍須精益求精,不可得少為足,更勿以為此手法可短期速成而自誤誤人。注1:以下方位描述以立姿為參照。用指量度定位時,皆以患者自身手指為準。注2:處理頭、頸及軀幹部位的病症,其兩側原始痛點都要按推;其餘四肢病症則只須按推病症同側的相關原始痛點即可。按推後都必須以熱源溫之。(一)頭部位置:如圖中紅點、線所示,分耳後原始點及枕骨下沿原始點兩部分,前者為主,後者為輔。耳後原始點在耳垂後方下顎骨及乳突骨間的骨縫上端,貼近耳背。枕骨下沿原始點位於枕骨與頸部的骨肉結合處,為左右對稱的兩段橫線,起點在乳突骨向後與枕骨下沿相接的凹陷處,由此緊貼枕骨下沿水平向頸椎方向延伸至同側頸部頂端的大脖筋上為止,高度與耳後原始點對齊。涵蓋範圍:頭的全部,如圖中橘色區域所示。

(二)頸部位置:如圖中紅線所示,分水平、垂直兩段。水平段即頭部原始點中的枕骨下沿原始點;垂直段則位於頸椎兩側,起於大脖筋頂端的枕骨下沿(髮際內),順筋下行止於頸肩結合處。涵蓋範圍:頸部、肩膀至鎖骨,如圖中黃色區域所示。

(三)上背部位置:如圖中紅線所示,平行位於脊椎兩側,左右對稱。以一指壓脊椎中線(棘突)上,再旁開一橫指處即是。起於肩頸結合處,下行至背部中間處而止。涵蓋範圍:上軀幹(除鎖骨、肩峰、肩膀、肩前、腋下、側胸以外)及小腿肚,如圖中淡紫色區域所示。

(四)下背部位置:如圖中紅線所示,平行位於脊椎兩側,左右對稱,接上背部的點位,同寬度向下延伸至髂骨上沿而止。(此實與上背部原始點為連續的一條,僅為操作方便而分上下。)涵蓋範圍:下軀幹至薦椎原始點最高點,如圖中淡紫色區域所示。

(五)肩部位置:如圖中紅線所示,可分為橫段與豎段。橫段緊靠在肩胛岡下緣,從其外側端點向內行至與肩中(肩頸結合處與肩峰連線的中點)垂直線交點處而止;豎段即由此交點處轉折、垂直下行至與腋下等高處而止。涵蓋範圍:肩峰、肩前、腋下、側胸、上臂至肘關節上沿,如圖中綠色區域所示。◎肩胛骨旁特殊點:分布在肩胛內側緣邊上,如圖中內側弧形紅線所示。上端起於肩胛上角骨旁,下端止於肩胛最下角骨旁。

(六)薦椎部位置:如圖中紅線所示。四指併攏,以食指壓骶骨中線上,令其根部與尾骨對齊。以此時之無名指旁、小指尖上方位置為參考點,再微調找一壓陷點。若在此點向上、向內頂壓都碰觸到骨頭,則此處即為薦椎原始點最高點。由此點垂直下行,止於坐骨。涵蓋範圍:下臀(薦椎原始點最高點以下、臀橫紋以上)及其前方小腹,如圖中棕色區域所示。(由趙信榮醫師提供)

(七)臀部位置:如圖中紅線所示,在臀部上,左右對稱呈V字形。從外側的髂骨上沿向內、微向下探壓,碰觸到有骨頭隆起,即以此骨旁為上端點;下端點位於尾骨旁。此兩端點的連線路徑即為臀部原始點位置。以肘按推時,會感覺手肘內側貼在骨旁。涵蓋範圍:從臀橫紋及腹股溝以下至踝關節下沿,如圖中淡橘色區域所示。◎膝蓋上方特殊點:主要涵蓋膝髕骨,亦有助於膝關節。有兩處,分別起於膝關節上方骨邊、沿距大腿前面正中線旁開四橫指處的內側肌與三橫指處的外側肌上行,各約半指長。

(八)踝部位置:如圖中紅線所示,分內踝、外踝兩處,前者為主,後者為輔。原始點在內、外踝骨下緣骨縫處,各呈開口向上的半圓形。內踝還可沿脛骨內側緣向上延伸約一食指長。涵蓋範圍:足背內、外側(約以足背中線為界)及足底中、後段(以通過內、外踝尖的垂直截面為界,後段即足跟部),如圖中粉紅色區域所示。

進一步細分,如各以內、外踝尖正下方的原始點為界,將內外踝原始點分為前後兩段,則:●內踝後段主管足跟部,外踝後段輔之。(圖1)●內踝前段主管足底中段及足背內側。(圖2)●外踝前段主管足背外側並輔助足底中段。(圖3)

(九)足背部位置:如圖中紅線所示,共有四條位於足背。每條從相鄰兩趾根之間的結合部起,向上經過緊鄰的兩跖趾關節間隙,再沿跖骨縫(蚓狀肌)上行至其盡端而止。涵蓋範圍:足背原始點相對應之足底前段至足趾,如圖中藍色區域所示。

(十)肘部位置:如圖中紅線所示,起於肘關節後上方前側凹陷處,沿肱骨垂直上行約一食指長,少數還可能再向上延伸。涵蓋範圍:肘關節以下,包含手肘、下臂、手腕、掌根、手背,如圖中灰色區域所示。

(十一)手背部位置:如圖中紅線所示。位於手背上的三條,每條從相鄰兩指根之間的結合部起,向上經過緊鄰的兩掌指關節間隙,再沿掌骨縫(蚓狀肌)上行至其盡端而止。涵蓋範圍:手背原始點相對應之手掌心至手指,如圖中黃綠色區域所示。

位置:另有拇指原始點,位於大魚際外側、近拇指腕掌關節處之掌骨根部緊貼骨旁。涵蓋範圍:拇指第1、2指節,如圖中黃綠色區域所示。


推薦閱讀:

[童裝]簡單的寶寶背心裙的織法教程
邱興隆:五問刺死辱母者案 ——限於法教義學的分析
周天功之大小周天修鍊心得和周天功法教學大全
內丹心法教程之周天法 第2頁
兩邊肌肉不對稱?這3個辦法教你如何調整

TAG:教學 | 法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