凈土大經科注 (第四八二集)
凈土大經科注 (第四八二集) 2012/8/21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37-0482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大經科注》第九百七十九頁第一行:
【如貧得寶第三十七。】
念老有個品題的解釋,「前品佛說惡苦,折伏眾生,誡令舍惡」。前面說苦說得很多,從三十二品開始,一直到三十六,為我們講得很多、很詳細,這是為了折伏眾生,教我們要斷惡。惡行一定要捨棄,惡念不能有,有這些東西,現前受苦報,這叫五痛,來生決定是三途。業因果報無法避免,一定要知道。尤其是無間地獄苦,現在人造無間地獄的罪業很容易。五戒破了,對自己身體來說,五臟就容易得病,外面,眼耳鼻舌身統統受影響,內外都苦,這個苦叫五痛;未來墮落三途是更苦,叫五燒。佛憐憫眾生,勸導眾生不能造惡業。
以下的經文勸我們修善,為我們「說善因果」,這是佛「攝受眾生,勸勉精進,從善止惡,拔生死之苦」。六道輪迴是生死之苦,總得要脫離六道,這才算是一個成就;不脫離六道,沒有成就,依舊在輪迴裡面搞冤冤相報,真的是沒完沒了,這錯了,真錯了。「升無為之安」,無為是出世法。《金剛經》上說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只有出世法是真的,不但超越六道,而且要超越十法界。因為十法界全是有為法,超越十法界,你才真正得到安穩處,這個地方平安穩定,沒有災難、沒有憂慮。
我們一生能不能做到?答案是肯定的。為什麼?因為我們遇到凈土法門,這個法門稀有難逢,我們得來好像不難。如果你細心去想想,現在這個地球上有七十億人,七十億人當中有多少人遇到佛法?遇到佛法的,一般估計十分之一,就七億人。這七億人知道有佛,佛是什麼不知道,雖然知道也不放在心上,若無其事。真正知道佛是什麼,可能十分之一都不到。再能夠遇到大乘法更少了,大乘裡頭遇到凈宗,一層一層去淘汰,然後你才真正知道,知道凈土宗的,如果有一億人就不得了,七十分之一,那就不得了。知道了,半信半疑。自古以來,諸佛菩薩、祖師大德慈悲心重,想盡方法讓這些下下根人也能一生得度。所以這個法門要求的條件不高,真正相信有西方極樂世界、有阿彌陀佛,毫不懷疑,然後發菩提心,一向專念,你決定得生。
這個法門確實是諸佛如來普度眾生,一生成佛的不二法門,世尊當年在世多次宣講,這就特別難得,多次宣講。傳到中國來,也是很早,東漢時候就傳到中國,安世高曾經翻譯過。但是安世高的譯本沒傳下來,失傳了,在中國這個經本,十二次翻譯,現在只保留五種版本。版本裡面內容差別很大,這是古大德判斷釋迦牟尼佛不是一次宣講,決定是多次宣講才有這種情形。也就是梵本的原本有很多種,這個很多種都傳到中國來了。這確實是彌陀跟十方如來度眾生成佛道的第一部經。
祖師憐憫眾生,為契眾生機故,王龍舒居士頭一個做會集本,這就是會集有必要。接著以後,魏默深做了會集本。抗戰時期,夏蓮居老居士第三次做會集本,無非是將極樂世界性相、理事、因果、依正莊嚴,往生所依據的理論、方法、經驗詳詳細細告訴現代人,讓大家生起信心,不要把這一生成佛的機會錯過了。可是這些年當中,海內外反對會集的很多,我聽到有人告訴我。因為我自己不看報紙、不看雜誌、不看電視,這些媒體我斷掉有五十年了。我每天只是抱著這部經書、黃念祖老居士的註解認真學習,目的只是求生凈土而已,其他的全放下了,不再有絲毫留戀。反對的聲音我知道,不詳細。
前兩天,有個同修寄來一本書給我看,這個書的題目,《若要佛法興,唯有僧贊僧》,這兩句話是古大德說的,我相信學佛的同學都知道。那今天佛法衰了,為什麼衰?僧贊僧沒有了,互相毀謗的有,這不是個好現象;互相批評指責的有,很多。我這一生就受過許許多多的毀謗、指責,可是我很感恩、很感謝,我知道反省。我聽了之後,認真反省,有則改之,無則嘉勉。我把這些人都看作佛菩薩,都是大善知識,都是來考驗我的、來警惕我的,讓我對這部經典、這個法門,求願往生,一心念佛,這信心是愈來愈堅定,決定不會為外面這些言論動搖。這大家都知道的。可是這些批評確實影響了不少念佛人對會集本喪失信心,喪失信心,這一生往生的機會就失掉了,非常可惜,因果各自承當。
這部書末後,九華山幻住茅蓬宏琳法師,對這樁事情做了詳細的解答,我看完了,解答得真好,出乎我意料之外,引經據典。有人說印光法師批評會集本,他完全把他反駁了,印光法師沒有見到夏蓮居這個本子,印祖往生的時候,這個本子沒出來,他沒有見到。印祖《文鈔》裡頭,對王龍舒、對魏默生的本子有批評,但是那是善意的,不是惡意的,不是說他的本子不好。你看,本子還照樣流通。他有批評,也有讚歎,為什麼讚歎的話不說,單說批評的話?這就是別有用心。與我們自己個人沒有關係,我們所顧全的是希望同學要生堅定信心,愈是毀謗的聲音愈多,我的這個心念愈堅定,愈不會動搖。畢竟我六十一年沒有離開經本,五十四年講經沒有中斷過。我從大經大論,《華嚴》、《法華》、《楞嚴》這些大經,最後我選擇凈土,選擇《無量壽經》夏蓮居的會集本,選擇黃念老的集注。我對於這個會集、對於集注佩服得五體投地,這不是佛菩薩再來,沒有人能做得出來。我深深相信,這部經跟註解決定是佛度往後末法九千年眾生,往後九千年眾生就因這部經得度,這真的,不是假的。
不是說別的經論不好,別的經論好,但是那個根基沒有了。為什麼?八萬四千法門,門門都要斷煩惱、都要消業障。斷煩惱、消業障說得容易,誰能做到?六根對六塵境界,你會起心動念,你有分別執著,這就是煩惱業障現行,不但斷不了,天天在造作,你這還得了嗎?唯一能成就的就是帶業往生,不必斷煩惱,不必消業障,就能往生極樂世界,到極樂世界親近阿彌陀佛,業障煩惱習氣到極樂世界再把它化解掉,這個方法妙絕了。我們換一個道場去修行,這個道場的障緣太多,極樂世界沒有障緣,而且很容易去。
我早年在台中,跟李老師十年,聽李老師講過一部經,《無量壽經》,康僧鎧的本子。李老師講夏老這個本子講過一次,我沒有遇到,那個時候我可能還沒學佛。我跟李老師見面之後,李老師就沒有再講夏蓮居的本子。這什麼原因,我想諸位都知道,心裡都明白,有反對的聲音,說這個東西是居士做的,居士哪有資格來會集經典。把居士貶低了。可是他們自己又不肯會集,別人會集又不滿意。他這個本子真好,我們看了真歡喜,跟五種原譯本一對照,真歡喜。確實,五種原譯本的經義、精華全在其中,而且文字很順暢,不生澀,念起來很舒服。我接受了,我是完全接受了。李老師將他在台中講這一部經的眉注,他自己寫的註解,用毛筆寫的,給我了。我年歲大了,也不能據為己有,我把這個原本傳給胡小林居士,現在這個本子在胡小林居士手上,我勸他要好好弘揚這部經。他最近一年專攻《大乘起信論》,好,對於大乘的理論基礎奠定之後,弘揚大乘裡頭最精彩的一個法門,念佛法門,一部經典,《無量壽經》,這個經題,《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凈平等覺經》。李老師給我這個本子,我當時印了一萬本,讓大家統統都能看到,以後這個本子有很多人翻印,我相信不止十萬本。還有同學把李老師自己寫的這些眉注,用紅字套印進去,特別美觀,印成十六開本,字大,看起來很舒服,這都是好事情,無量無邊的功德。
關於會集本的問題,宏琳法師說得非常詳細,引經據典,字字句句都有根據,不是隨便說的,我們看了疑惑全部能夠化解。這個小冊子,它上面寫了歡迎翻印,它沒有版權,歡迎翻印,功德無量。希望對於會集本有懷疑的人多看看,還有問題不能解決的,可以到九華山去訪問老法師。信心比什麼都重要,信為道元功德母。我曾經說過,全世界人反對,我還是要依教奉行,為什麼?老師傳給我的,我不會背師叛道。我跟老師十年,老師對我非常愛護、非常慈悲,老師不會害我。我的老師有師承,他也不是普通人,他的教是跟梅光羲居士學的,梅光羲是楊仁山的學生;他的凈土是跟印光大師學的,《文鈔》裡面有印祖給他的信。所以,我要是聽信別人的話放棄這個本子,那我是背師叛道,這大家可以定我的罪,那就是真的。我還有這一點小智慧,還有一點小德行,我不會被境界動搖、不會被境界所轉。
我晚年來表法,把大經大論統統放下,專學這一部經,一門深入,長時薰修,一遍一遍的講,就講這一部經,其他的都不講了。為什麼?我們要想求生凈土,一生圓滿成佛,這一部經夠了,不必再要多的,它講得太清楚、太明白了。尤其黃念祖老居士的集注,引用了八十三種經論、一百一十種祖師的註疏,真是集《無量壽經》註解之大成,這菩薩再來的,不是凡人能做得出來的。蓮老會集,用了十年時間才定稿,多謹慎、多小心、多負責任;黃念老帶著重病,六年完成這個集注,這都不得了的人,我們得感恩戴德。蓮公我沒有機會見過他,這是早一代的人,念老晚年我們相見,真是一見如故。
「拔生死之苦,升無為之安」,就在這部經,不能不重視。不能以為自己年輕,黃泉路上無老少,年輕走的人很多,我們親眼所見。所以,時不我待,我們要抓緊光陰,一定要得念佛三昧,這叫有志氣的人。我依照這部經典、依照經中講的方法,發菩提心,一向專念,希望在十年之內得到念佛三昧。十年是決定可以得到,善根深厚,根利的,二、三年就得到,三、五年得到是正常的。你看《凈土聖賢錄》、《往生傳》裡面,得念佛三昧往生的,太多太多了。得一心不亂的,這個功夫高,事一心等於阿羅漢,理一心就是法身菩薩,跟宗門明心見性、大徹大悟是相等的,這我們不能不知道。
我們怕時間來不及,現在社會動亂,地球災變異常,愈來警覺就愈高,必須把時間抓緊,一天都不能空過。不相干的事情放下了,念佛重要,到極樂世界去重要,沒有比這個更重要的事情,真正做到於人無爭,於世無求。學佛一定向釋迦牟尼佛學習,我初學,章嘉大師教給我,釋迦牟尼佛一生真的是一個方向、一個目標,就是講經教學。沒開悟之前,全部的時間精力放在開悟上,開悟之後就教學,教一輩子。三十歲開悟,開始教學,七十九歲圓寂,講經教學四十九年,給我們做出榜樣,一門深入,長時薰修。生活非常簡單,愈簡單就不需要求人,念念都要給別人方便,不要給別人添麻煩,這就是大慈大悲的表現。
我們看下面經文,「庚二」,這第二大科,「約攝受以誨勉」。一共分七段,第一段,「彼此修善相較」,相較就是比較。這裡頭有兩小段,第一段,「一日百年」。請看經文:
【汝等廣植德本。勿犯道禁。忍辱精進。慈心專一。齋戒清凈。一日一夜。勝在無量壽國為善百歲。】
在我們這個世間修行一天一夜,超過在極樂世界修行一百年,這地方不錯!這話是佛說的,在《無量壽經》上講的。那這樣我們這個世界很好,不必到極樂世界去了。真修行確實如此,但是這個世界修行進得快,退得也快;極樂世界進得很慢,但是永遠不會退轉,只有前進,沒有後退。我們這個世界修得不好,退到哪裡去?退到無間地獄去了。這個麻煩可大了,無間地獄什麼時候能出來?這個不能不知道。
我們看念老的註解,『廣植德本』,這開頭佛叫著我們,『汝等』,就是你們大家,要「廣植德本」。德本是什麼?「據《會疏》德本有二義:一者六度為一切功德之本,故曰德本」。這個經是大乘經,是菩薩道。我們今天講德本,這是我這麼多年來,在講席上常常跟大家說的,我不是講六度,我是講儒釋道的三個根。佛法的根本,這個德本是什麼?五戒十善,這是根本。誰說的?是佛說的,佛在《觀無量壽佛經》上面講的,跟我們講凈業三福,我用凈業三福做德本。凈業三福末後緊接著,世尊說這三條,這三福是「三世諸佛凈業正因」,這一句話重要。三世是過去、現在、未來,一切菩薩修成佛道,都要依這個三福,如果不依三福,你就不能成就。這個太重要了。三福裡頭第一條,第一句「孝養父母」,第二句「奉事師長」,第三句「慈心不殺」,第四句「修十善業」。這第一條是根本的根本,沒有這個根本,不能進佛門。這個根本是經上常講善男子善女人那個善。你頭一條做到了,你是善男子善女人,你有資格跟佛學教;這個第一條沒有,你沒有資格入佛門,這要知道。因為三福第一條,人天福,第二條是二乘福,聲聞、緣覺,第三條是菩薩福,大乘。不能躐等,根從哪裡紮起不能不知道,孝養父母,孝是根之根。
所以佛教傳到中國,能夠在中國生根、茁壯、開花、結果,什麼原因?中國這塊寶土是孝親尊師培養出來的。佛法是師道,必須有孝親尊師的人才能夠學佛,才能夠成佛。不孝親、不尊師的,佛菩薩來教他,他也一無所成。為什麼?他不是這個材料,沒有根性。所以你說這個東西多重要!有了這個基礎,可以學佛了,那就是進入第二福。第二福,「受持三皈,具足眾戒,不犯威儀」。這聲聞、緣覺,根!戒是無上菩提本。三皈,眾戒,威儀是做人的品德、規矩,包括中國人所說的五倫、五常、四維、八德,全在戒律威儀之中。所以祖師不用小乘,用儒跟道代替小乘,這樣契入大乘,做得沒錯。唐朝至今一千四百年當中,各宗各派的高僧大德輩出,這就說明祖師做法沒錯,儒跟道可以代替小乘,沒有違背佛陀教誨。有這個基礎,再向上提升,叫大乘。大乘第一個,「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勸進行者就是叫你弘法利生。可見得三福總共十一句,十句是成就自己,最後一句是成就眾生。自己成就了,要幫助別人,幫助別人只有一句,勸進行者,普度眾生。
大乘要發菩提心,菩提心在《觀無量壽佛經》裡頭所說的,菩提心,三心,第一個,菩提心的體是至誠心,真誠到極處,至誠心。《起信論》上說直心,經論合起來看,直心就是至誠心,至誠心就是直心,這是體。它起用,有自受用、有他受用。自受用叫深心。什麼叫深心?古大德的解釋,好善好德,解釋沒錯,好善好德。他受用,迴向發願心,把自己所修積的功德迴向給一切眾生,慈悲到極處。我自從遇到這部經之後,我對菩提心的講法,深心我就不講好善好德,我用本經的經題,五個字,自受用,清凈心、平等心、覺心,清凈平等覺,自受用。大慈大悲,廣度眾生,是他受用。先有自受用,再有他受用。所以我講菩提心講了十個字,真誠是菩提心的體,清凈、平等、正覺是菩提心的自受用,慈悲是菩提心的他受用。這是我回到凈土宗常講的,講了也幾十年了,我菩提心是這個講法,德本!清凈心生智慧,平等心就開悟了,平等是佛心。
經教裡面給我們講十法界,十法界無量因緣,無量因緣第一個因緣是什麼,這個重要。那佛告訴我們,從佛說起,佛第一個因緣就是平等。為什麼?佛知道遍法界虛空界萬事萬物都是自性變現出來的,自性是一,自性不二,自性就是真佛。所以世尊在《華嚴經》上告訴我們,一切眾生本來是佛,你本來有自性。自性就是本性,中國古人講,本性本善,也叫佛性。一性無二性,平等,沒有一法不平等。古大德用比喻來說,以金作器,器器皆金,它怎麼不平等?用黃金塑一尊佛像,我們對它頂禮膜拜。同樣用黃金塑一個小狗、小貓,那不一樣,相不一樣,性相同,都是黃金,沒變。所以我們不要被相欺騙,從相裡頭要悟出性,要認得性,這叫明心見性,見性就成佛。見性是什麼?見性,你平等心現起來了,你知道過去佛是佛,現在成佛的也是佛,未來這些眾生就是未來佛,平等無二。佛看得清楚,佛知道,眾生不知道。佛知道一切眾生都是佛,所以佛眼睛看一切眾生,跟對佛同樣的尊敬,一絲毫差別都沒有。這是事實真相,這不是假的,法爾如是。我們能對人不尊敬嗎?不尊敬,對佛不恭敬。蚊蟲螞蟻也是佛。再說深了,《華嚴經》上說的,「情與無情,同圓種智」,這個話說得究竟圓滿。那說什麼?樹木花草也是有靈性,山河大地也有靈性,一粒塵沙統統有靈性。經教裡面,對於植物、礦物稱作法性,對於動物稱作佛性,要知道法性跟佛性是一個性,不是兩個性,所以同圓種智。同圓種智就是同成佛道。
這一樁事情,不能叫人沒有疑惑,我們學了幾十年,不能不信,佛說的不能不信,但是疑沒有辦法解除。一直到近代,這二、三年我們看到一些科學家的報告,特別是量子力學家,他們發現了阿賴耶,這了不起。阿賴耶在佛法是秘藏,深秘之法,聲聞、緣覺都不知道,權教菩薩也不曉得,只有法身菩薩知道。真正把它搞清楚、搞明白,看到事實真相,佛在經上常說,八地以上。《華嚴經》上講五十一個階級,菩薩五十一個階級,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十地裡面到第八地,見到了,阿賴耶是什麼他親自看到了,定中看到的,是屬於現量境界,這沒話說了。八地、九地、十地、等覺、妙覺,這五個位次統統清楚。七地以下都不行,知道有這樁事情,模糊不清楚。沒想到這個事情,就是最近三十年,被科學家發現了。
科學家確實精神令人可佩,對於物質現象追根究柢,物質到底是什麼?八十年前發現原子,在當時認為原子是物質裡頭最小的。但是這八十年當中,科學技術不斷在進步,能夠把原子擊破、打碎,看看原子裡頭到底是什麼。原子一打碎了,發現裡頭有原子核、有中子、有電子,它不是最小的物質。然後再把原子核擊破、中子擊破、電子擊破,看看裡頭到底是什麼,才發現了粒子,粒子有幾十種。粒子再擊破,發現夸克,也有幾十種。最後把夸克再打破,看到微中子。微中子多大?科學報告裡面說,一百億個微中子,記住,一百億,一百億個微中子聚集在一起,等於一個電子。所以我們就曉得,那個東西是佛經上所說的極微之微,叫鄰虛塵。為什麼?它不能再分了,它再分就沒有了。
我們怎麼知道它是佛經上說的鄰虛塵?科學家真的把這個東西再分析,再分析,物質真的沒有了。這才知道,微中子是物質裡頭最小的物質,它不能再分,再分,沒有了。科學家還是把它擊破,把它分裂,看到什麼?物質不見了。是什麼?是意念的波動現象,這是一個革命性的發現。佛經上有說,沒有細說,佛經上只說色由心生,色是物質,物質從哪裡來?物質是從心生出來的。佛後頭還有一句話,整個宇宙,全體是心。這個發現是科學界一樁大事,科學家肯定過去四百多年的研究走向一個錯誤的方向,中國人叫誤區。這誤區是什麼?就是把這個宇宙現象分作二分,物理現象、心理現象,就是物跟心分成兩個。
現在科學發現,心跟物是一,不是二,而且物質是心生的,於是提出,這是革命性的口號,「以心控物」,現在科學向這個方向走,就是念頭可以控制物質。這個事情在佛經上常說,佛常講,大小乘經上都說,制心一處,無事不辦。心如果能夠專一,我們心的作用,它分散掉了,妄念太多了、雜念太多了,所以覺得它沒什麼大用處,但是念頭要歸了一,一就是禪定,定於一,它起的作用非常之大,對自己身體,身體任何疾病,念頭正,病就沒有了。譬如經上給我們講的,破五戒的人,五戒都破了,他所得的果報,裡面五臟帶病毒,外面五官有疼痛,我們說眼耳鼻舌身,它不舒服。這是什麼?就是念頭影響身體。嚴持五戒,決定不犯它,身心健康,裡面五臟六腑,帶著病毒的人,很快恢復正常,外面眼耳鼻舌身,一切都恢復正常,意念。
這個意念不但是改變自己,帶給我們健康,身心健康長壽,而且還化解我們居住這個地方的災難,與我們念頭有關係,因為居住地方是物質現象。我們貪心重,會帶來水災,貪的感應是水大;我們的瞋恨心重,帶來火災,火山爆發,地球溫度上升,這都是火災,脾氣大感來的,愚痴帶來是風災,傲慢帶來地震,懷疑帶來是山崩地陷。如果我們心理很健康,不殺生、不偷盜、不淫慾、不傲慢、不懷疑,這個大地這些災難全沒有。今天科學家提出來叫以心控物。地球上災難這麼多,馬雅的預言很可怕,科學家告訴我們,居住在地球上這些人,如果都覺悟了,都能夠棄惡揚善。惡,佛法講十惡,十善的反面是十惡,把十惡放棄,把十善張揚出來,大家都修十善,佛門裡講斷惡修善,斷十惡,修十善,改邪歸正,端正心念,不但災難可以化解,而且會把地球帶向更好的走向。話說得有道理,跟佛經講的完全相同。
那我們今天曉得,世出世間第一個善念是什麼?就是阿彌陀佛,沒有比這個念更善了。為什麼?這一念能恢復我們的佛性。凈業三福最後一條,剛才我們念過,深信因果。那個因果是什麼?念佛是因,成佛是果,你念阿彌陀佛,你就成佛。成什麼樣的佛?跟阿彌陀佛一樣。這還得了嗎?沒有比這個更善了。為什麼不幹?為什麼要胡思亂想?你還有什麼東西比這更重要的?沒有了,沒有就該放下,一心專念阿彌陀佛。斷一切惡,修一切善,這是隨緣,在日常生活當中,隨緣去做,幫助你提升品位。
斷惡修善,積功累德,以念阿彌陀佛為第一,這個沒有人知道,知道的人很少很少。有些人知道,他不相信,他不幹;有些人知道,雖然不清楚,他肯干,那些人都不得了。這是早年李老師告訴我的,他教我,決定不能看輕那些念佛的阿公阿婆。你看到他好像很愚痴,他什麼都不知道,一天到晚拿個念珠,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問他什麼他都不知道,他就是一句阿彌陀佛。你跟他說再多的話,他也是一句阿彌陀佛,也不知道你給他講的他聽見沒有聽見、聽懂沒有聽懂,他都對你笑咪咪的,給你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李老師說,這種人不得了。為什麼?他們將來往生極樂世界是上上品往生。什麼道理?他心裡沒有雜念,沒有妄想、沒有分別、沒有執著、沒有雜念,心裡頭只有一尊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什麼都沒有。所以他那一種人念佛往生是實報莊嚴土的上上品往生。這種人叫暗合道妙,雖然他什麼都不懂,他也不想懂,他這種做法,是十方三世一切諸佛所說的精華都在那個一念之中,他得到了,得到這個就行了,得到的是大圓滿,沒有人能夠跟他相比。
我想有許多人都能夠記得,諦閑老和尚他的一個徒弟,鍋漏匠往生,鍋漏匠就屬於這種人。這種人具足三個條件,老實、聽話、真干,他就成佛了。鍋漏匠不認識字,一天經沒有聽過,沒有參加過共修,念佛堂里他從來沒去過,出家,什麼也不會。四十多歲,窮途潦倒,苦不堪言,出家。諦閑法師只教他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告訴他,你就一直念下去,念累了你就休息,休息好了你就接著念,將來准有好處。他也不問什麼好處不好處,他就接受、就念,三年,預知時至,站著往生。時間不長,三年。往生之後還站了三天,等老和尚替他辦後事。那個時候沒有交通工具,住在鄉下,到城裡給老和尚報信,要走路去,走過去回來三天,鍋漏匠就站三天。站著往生的,我們聽說過,很多,往生之後站三天的,大概只有他一個,沒聽說有第二個人。諦閑老和尚見到了,幫他辦後事,對他的稱讚,說天下,那天下就是全中國,天下弘宗,弘揚禪宗的,演教,講經說法的大法師,比不上你。誰有本事站著往生,往生後還站三天,誰有這個本事?天下名山寶剎的方丈住持比不上你,真成功了。那是名實相應的大成就者,密宗裡面說的大成就者,真成就了。鍋漏匠能做到,說明人人都能做到,問題就是你肯不肯做,你肯不肯放下。
鍋漏匠有個最大的好處,就是他是窮苦人出身,一天三餐飯都吃不飽的,他什麼都沒有,大概除了一身衣服,一件換洗衣服之外,他什麼都沒有。所以他什麼都不想,天天想阿彌陀佛,一絲毫累贅都沒有。什麼都不會,什麼都不懂,人家都瞧不起他,沒有人理他,他真的變成孤家寡人。但是這樣好,沒有外緣干擾,讓他好專心念佛,他就成就了。所以這個是德本。我們要記住,凈業三福是佛門,不僅僅是凈宗,八萬四千法門任何一門都不能夠違背。世尊末後這句話重要,三世諸佛凈業正因,你違背這個,就是違背了根本。我們得從這裡建立,持戒、念佛,萬緣放下,一心專求往生極樂世界,這就對了,完全正確。
德本第二個講法,這凈宗,「二者彌陀選擇本願,攝成果德之六字洪名」,這就是講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具足萬德,為眾德之本,故曰德本」。沒人知道,一般人都把念佛小看了。李老師自己發願要學這些念佛的阿公阿婆,學了幾十年學不像,真難!我也想學,也學不像,我知道那個好,學不像,可見得不是人能夠學得來的。那是什麼?無量劫所修的善根福德因緣,在這一生當中發現了。
彌陀選擇本願,這個選擇就是四十八願,所以你一定要知道,極樂世界是會集的,不是阿彌陀佛想像的。阿彌陀佛只有一個很簡單的念頭,希望自己能夠幫助遍法界虛空界一切諸佛如來剎土裡面的六道眾生,有一個很方便修行的方法,幫助他們一生成佛,這是阿彌陀佛的初衷。他在沒成佛之前,在因地,法藏比丘,他的法名叫法藏,出家了,有這麼一個大願。他向他的老師請教,老師沒有說別的話,叫他去參訪十方諸佛剎土,就像文殊菩薩打發善財一樣,叫他出去參學,極樂世界這麼來的。他參學用五劫這麼長的時間,把十方一切諸佛剎土統統都訪問過了。佛家講參學,現在人講考察,去參觀、去考察,取人之長,舍人之短,這就是選擇。所以四十八願是他五劫參觀學習的總結,總結出這四十八樁事情,就是四十八願。
四十八願不是自己想來的,不是的,願願都有根據,這是真實智慧,所以極樂世界就是四十八願的成就。所以極樂世界是集一切諸佛世界美好之大成,諸佛剎土裡好的它都有,不好的它全沒有。你說六道,極樂世界有,但是它只有兩道,只有人天兩道,餓鬼、地獄、畜生沒有,修羅、羅剎也沒有。他認為不善的他不要,好的都有,這個就是選擇,非常合乎邏輯。所以極樂世界本身就是會集的,一切諸佛美好之大成,這是提供給十方世界六道眾生修學的一個場所,難得!那修學的方法?也要搞一個很方便、很簡單的,大家都能接受,而且都能成功的,那就是接下來講的四十八願,攝成果德的六字洪名。這一句阿彌陀佛,裡面是什麼?裡面就是四十八願。那四十八願是什麼?四十八願是一切諸佛成就美好的精華,全在這一句名號之中。我們可以說八萬四千行門在這個名號中,三千威儀也在名號中,世出世間無與倫比的善法就是這一句名號,沒人知道。誰講清楚?《無量壽經》講清楚了。
特別是這一部經,難得黃念祖老居士用六年的時間,搜集這麼多的資料,一共是一百九十三種,來註解四十八願,來註解這部《無量壽經》。夏老、黃老真正是佛菩薩再來,救苦救難,真正的大德。我們能依教奉行,能老實念佛,決定有成就,希望這一生不能再錯了。遇到這樣的法門,這個經,老一代的沒見過,大量流通時間並不長,也不過最近二十年。我跟黃念老認識的時候,在海外講這個本子只有我一個,在國內也只有他一個,老一輩有幾個,走了。經過這麼多年的提倡,這個本子過去我講過十遍,從前年清明,我把《華嚴經》暫停,發心詳細講這個註解,講念老的註解,希望引起大家的注意,認真的來學習這部註解,認識極樂世界、認識娑婆世界,我們心裡頭就有數,就有個底子,知道怎麼選擇。希望這一生不再白過,真正成就,到極樂世界去作佛去。
「六字洪名,具足萬德,為眾德之本」,這幾句話重要,這是學習本宗講德本的講法。「植者,種植也,即培養也」。廣植德本。我們希望學這個本子的人愈多愈好,講這個本子的人愈多愈好。現在講經應當利用遠程教學擴大效果,用網路衛星成本低,衛星電視成本高,用網路就便宜很多,全世界都能收看。而且現在網路衛星的效果差不多跟衛星電視相等,利用這個好。
『道禁』,望西法師說:「為佛道故,制禁諸惡,謂之道禁。故勿犯道禁,即六度中之戒度也」。道是成佛之道,凡是與成佛之道有障礙的,世尊都把它禁止。我們前面所讀的這幾品全是,特別是第三十六品,給我們講的內容就是五戒十善。五戒跟十善融在一起,表面看是講五戒,殺盜淫妄酒,可是酒裡面那個內容,包括了意業貪瞋痴,所以十善具足。妄語裡面給我們講兩舌、惡口、綺語,酒戒裡面給我們講,因酒而引起的貪瞋痴。所以經文的內容具足十善,講得非常之好,五戒十善決定要遵守,決定不能夠違犯。
『忍辱精進』,這四個字非常重要,不能忍不會成就,中國古人常說,「小不忍則亂大謀」。成佛是世出世間第一等大事,那你要有第一等的忍耐,像釋迦牟尼佛為我們所說的。他老人家在因地修行,沒成佛之前修菩薩道,菩薩道裡面修忍辱波羅蜜,所以當時大家稱他為忍辱仙人。《金剛經》上有引用這個公案,忍辱仙人遇到歌利王,割截身體,這個故事詳細的在《涅盤經》,諸位在《涅盤經》上可以看見,《法苑珠林》、《經律異相》裡面都有,這個是忍辱波羅蜜的圓滿。
歌利是梵語,翻成中國意思就是暴君,是個不講理的人。遇到忍辱仙人,忍辱仙人給他的一些宮女在講經,他看到了非常不滿意,你是個修行人,你怎麼調戲婦女?問他修什麼?他修忍辱。好,忍辱,我來試試看。用刀刺他,能不能忍?能忍。把他整個身體一塊一塊的肉割下來,這樣叫他死,凌遲處死,一片一片割下來,真能忍。割到最後都快死了,問他能不能忍。他說能忍,沒有瞋恨心、沒有怨恨心,而且告訴歌利王,我將來成佛,第一個度你。釋迦佛成佛了,第一個得度證阿羅漢果的,憍陳如尊者,憍陳如就是當年的歌利王,佛說話算話。忍辱仙人看這樁事情是好事,不是壞事,歌利王來考試,你忍是真的是假的,果然是真的。所以菩薩忍辱這個功德,幫助他提前成佛。原本在一千佛,賢劫千佛,釋迦是第五尊,彌勒是第四尊,應當彌勒先成佛,釋迦在後。就是因為忍辱波羅蜜的圓滿,釋迦牟尼佛提前,變成第四尊佛,彌勒變成後補佛,他第五尊。
忍辱重要,什麼都要能忍。我們受一點冤枉,別人毀謗、侮辱、障礙、陷害,跟歌利王割截身體,那差很遠。釋迦牟尼佛都能夠忍歌利王,我們遇到這一點小事,怎麼不能忍?那不能忍,你到底學的是什麼?你修的是什麼?你就完全錯了,要禁得起考驗。我們每天從早到晚遇到一切人事物,全都是在考驗我們,六根接觸這個境界,起不起貪心?如果起貪心,你錯了,你功夫沒有了。逆境裡面,遇到人毀謗你,指著鼻子罵你,你怎麼樣?你馬上無明火就發出去了,這也就完了。一天到晚,從早到晚,在境界當中修清凈心,順境沒有貪戀,逆境沒有瞋恚,念念心中只生智慧,不生煩惱,這就對了,這就真修行。如果還有煩惱習氣,我們就錯了,要認真去懺悔,改過自新。換句話說,在你面前表演的這些人,全是菩薩、全是善知識,要感恩、要恭敬,這是真的,一點都不假。
我們細讀《六祖壇經》,你才發現六祖是真修行人,真的,順境裡頭不起貪戀,不起心、不動念。逆境裡頭,他的逆境多,他沒有背景,窮人家裡出身,父親早死,母子相依為命,苦不堪言。自己沒有念過書,不認識字,砍柴、賣柴為生,樵夫。現在這個行業沒有了,抗戰時候還有,有賣柴的、有賣水的。抗戰時候,城裡面沒有自來水,水一定要靠人挑。有人專門做這個行業,每一天在外面河邊上挑水,挑到城裡來賣,這些人生活非常苦、非常可憐。所以惠能大師貧賤出身,雖然二十四歲,五祖把衣缽傳給他,沒有人服氣,都說五祖糊塗,怎麼會把衣缽傳給他?大家去找他,要把衣缽奪回來,甚至於想把他害死。
他在獵人隊裡頭躲藏了十五年,十五年之後,這個事情被大家淡忘了,也不知道他到哪裡去了,是死是活沒有人知道。十五年之後,他看到這些障礙沒有了,他才出來,被印宗法師發現。印宗是個了不起的人,沒有嫉妒心,聽說他是第六代祖,對他非常禮敬,請他把衣缽拿出來給大家看看。惠能把衣缽展開。印宗很慈悲,給他剃度。所以六祖出家,剃度師是印宗。印宗給他剃度之後,回過頭來拜他為師,所以印宗是六祖惠能的法子。他們兩個是這個關係,互為師徒。印宗在南方是很有名望的大法師,這轉過頭來拜他為師,水漲船高,六祖的身分地位立刻就提升了,印宗的功德不可思議。六祖一生度了四十三個人,都開悟了,大徹大悟,明心見性,印宗是其中之一,無盡藏比丘尼也是其中之一。我們如果不知道這些戒律儀規,最低限度的,《沙彌律儀》、十戒、二十四門威儀要做到。二十四門威儀,就像儒家的《弟子規》一樣,日常生活當中必須遵守的規則。六波羅蜜裡頭的戒,持戒,內容包括這些東西。
「忍辱者,忍度」。布施、持戒是修德,行善積德,如果沒有忍辱,功德全都破壞掉了,有福德,沒有功德。能忍辱,福德就變成功德;不能忍辱,功德就變成福德。梁武帝遇到達摩祖師,梁武帝是歷史上著名的大護法,以國王的身分,在他境內造的寺院四百八十所,護持出家人十幾萬人,所以他很自豪。達摩到中國來,兩個人見面,他就非常誇耀,問達摩祖師,我做的這些事情,功德大不大?達摩祖師告訴他,並無功德。他就很生氣,立刻下令送客。送客就請他出去,問都不問就送客了。這是什麼?一句話衝動。梁武帝後來後悔,但是面子下不去,不好意思再請他。這是什麼?梁武帝所修的是福德,沒有功德。如果梁武帝能夠謙虛、能夠恭敬、能夠忍辱,他修的是功德。這不能忍,不能忍就不能精進。忍辱是精進的前方便,也是禪定的前方便,不能忍,怎麼能得定?所以《金剛經》上講六波羅蜜,對於布施跟忍辱講得最多。布施是修功德,忍辱是保持功德,不讓功德變成福德,功德變成福德,就變質了。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推薦閱讀:
※凈土大經科注 (第一六一集)
※凈土法門:這真正學佛
※凈土大經科注 (第一二七集)
※凈土法門:我們學佛為什麼禁不起誘惑、為什麼放不下?
※二零一二凈土大經科注 (第五一八集)
TAG:凈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