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個全面」:習式戰略布局新特徵
「四個全面」是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新的一屆中央領導集體治國理政的總體思路,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戰略布局。它的現實意義和歷史影響,將會在中國現代化的進程中充分體現出來。
強烈的問題意識
新起點也面臨著新的挑戰,正所謂水漲船高。改革開放之初,人們的迫切願望是填飽肚子;溫飽問題基本解決以後,就有了學習文化等精神方面的要求;人們的素質提高以後,必然產生出當家作主、參政議政的熱情,並追求全面發展……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始終充滿新期待。恩格斯曾經預言,在社會主義條件下,通過社會生產,不僅可能保證一切社會成員有富足的和一天比一天充裕的物質生活,而且還可能保證他們的體力和智力獲得充分的自由的發展和運用。但是,目標和現實始終存在差距,理想和條件經常發生矛盾。社會問題由此不斷產生。現實地說,我國發展中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問題依然突出,科技創新能力不強,產業機構不合理,發展方式依然粗放,城鄉區域發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較大,社會矛盾明顯增多,教育、就業、社會保障、醫療、住房、生態環境、食品藥品安全、安全生產、社會治安、執法司法等關係群眾切身利益的問題較多,部分群眾生活困難,形式主義、改良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問題突出,一些領域消極腐敗現象易發多發,反腐敗鬥爭形勢依然嚴峻等問題。這些問題客觀存在,有目共睹,發展中的問題也只能靠發展來解決。
黨的十八大勾畫了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勝利的宏偉藍圖。習近平總書記在十八屆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中指出,這是我們黨團結和帶領全國各族人民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繼續前進、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鬥的政治宣言和行動綱領,為我們這一屆中央領導集體的工作指明了方向。
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習近平總書記在「關於《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的說明」中指出,面對新形勢新任務,我們必須通過全面深化改革、著力解決我國發展面臨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問題,不斷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和發展。
十八屆四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這是我們黨第一次專門研究法治建設的中央全會。習近平總書記在「關於《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的說明」中指出,黨的十八大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奮鬥目標,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對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了頂層設計,實現這個奮鬥目標,需要從法治上提供可靠保障。
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多次強調從嚴治黨,對黨的建設提出了新的要求,對全面從嚴治黨作出了部署。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總結大會的講話中指出,歷史使命越光榮,奮鬥目標越宏偉,執政環境越複雜,我們就越要增強憂患意識,越要從嚴治黨,使我們黨永遠立於不敗之地。
這一系列重大決策緊密聯繫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新實際,蘊含著「強烈的問題意識」,體現出「以重大問題為導向,抓住關鍵問題進一步研究思考,著力推動解決我國發展面臨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問題」的治國理政新思路,形成了「四個全面」的戰略布局。
鮮明的目標導向
在「四個全面」的戰略布局中,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發揮著鮮明的目標導向作用,它規定著解決各種矛盾問題、推進社會發展進步的根本途徑。
人們有目的地創造歷史。這個目的是推動社會進步。近代以來,由於對「社會進步」的不同理解而產生了不同的「主義」。現代社會中不論哪個政黨都有自己的「主義」作為發展導向和解決「問題」的指導思想,又在解決「問題」過程中強化對「主義」的信念。中國共產黨一經成立就高舉社會主義的旗幟,帶領人民開闢了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道路,建立了社會主義社會。因為他們認識到,馬克思恩格斯創立的科學社會主義才真正揭示了人類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但只是經過長期探索並付出高昂的代價以後,才深刻認識到建設社會主義要經歷一個漫長的歷史過程,欲速則不達。今天的中國正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從傳統農業社會轉變為工業社會並進而向信息社會變遷的任務尚未完成。推動社會主義的完善和發展,首先要經歷一個實現工業化現代化、趕上和超過資本主義發達國家的過程。根據現代化發展的一般規律和我國的實際,我們黨認為從新中國誕生算起這個過程至少需要一百年的時間。有鑒於此,我們黨制定了分三步走、基本實現現代化的發展戰略。現在前兩步目標業已完成,第三步也開局良好。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則是到本世紀中葉實現現代化的關鍵一步。這樣的目標,將使黨制定路線方針政策,配置資源力量,統籌協調發展有明確方向,將使黨更加自覺自信地領導人民創造歷史,將在全中國人民中形成共同理想和價值追求,凝聚起推動社會發展進步的精神力量;也只有實現了這個目標,才會為後30年實現現代化打下堅實的基礎,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優越性充分具體地體現出來;也只有實現現代化,才會為社會主義自身的發展和完善創造前提條件。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導向決定了實現道路的社會主義性質。中國的現代化是社會主義的現代化。歷史和現實都告訴我們,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這是歷史的結論、人民的選擇。如果不搞社會主義,而走資本主義道路,中國的混亂狀態就不能結束,貧困落後的狀態就不能改變,也解決不了百分之九十幾的人生活富裕的問題。而堅持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就可以使全國人民普遍過上小康生活。一句話,不堅持社會主義,中國的小康社會形成不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新要求——經濟持續健康發展,人民民主不斷擴大,文化軟實力顯著增強,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取得重大進展,既是全國人民根本利益的集中體現,也是社會主義的根本要求。社會主義性質還體現在,在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的同時,還要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即保持宏觀經濟穩定,加強和優化公共服務,保障公平競爭,加強市場監管,維護市場秩序,推動可持續發展,促進共同富裕,彌補市場失靈。但是,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必須與中國實際相結合。從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實際出發,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必須堅定不移地走中國人民自己選擇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全面的戰略舉措
「問題」與「主義」的交互作用,催生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三大戰略舉措——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
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是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正是改革開放的實踐為中國生產力的解放和發展開闢了道路,但是目前仍然存在著制約生產力發展的各種障礙。解決這些問題,關鍵在於深化改革。因此,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要不失時機深化重要領域改革,堅決破除一切妨礙科學發展的思想觀念和體制機制弊端,構建系統完備、科學規範、運行有效的制度體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改革,不僅涉及經濟體制,也涉及到政治體制、文化體制、社會體制和生態文明體制——這就是「全面」的含義。全面深化改革的目的,就在於解放思想、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解放和增強社會活力,堅決破除各方面體制機制弊端,以此加快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民主政治、先進文化、和諧社會、生態文明,讓一切勞動、知識、技術、管理、資本的活力競相迸發,讓一切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因此,全面深化改革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五位一體」的總布局有機統一,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現代化、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完善和發展的必由之路。
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依法治國相輔相成。全面依法治國就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貫徹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形成完備的法律規範體系、高效的法治實施體系、嚴密的法治監督體系、有力的法治保障體系,形成完善的黨內法規體系,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實現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這就是說,要用制度的現代化為「物」的現代化提供保障。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進程中,黨發揮著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也是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的領導力量。但是黨的建設領域也存在著許多問題,解決問題的出路在於從嚴治黨。只有從嚴治黨,我們黨才能始終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堅強領導核心。
(作者為中共中央黨校馬克思主義理論教研部常務副主任、教授)
【參考文獻】
①《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人民出版社,2013年11月1日。
推薦閱讀:
※奧巴馬政府推進民主戰略的新思維與新特點
※阿里新戰略,新任CEO張勇講話全文
※警惕美國戰略轉移
※中國藥用瀕危野生動植物保護戰略研究
※國際移民,國家競爭中意義深遠的戰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