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因斯坦系列之十九:人生一世孤獨立
在我們這個時空中:愛因斯坦永垂不朽!
經濟觀察報 馮八飛/文
絕大多數的人死,是因為老了。我們中國人說「老了」,會想到什麼呢?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台……杜甫的《登高》,說的就是這老來景像。懂的人就懂了,不懂的,解釋一萬遍也還是一個不懂。
愛因斯坦就不懂。
他一如既往地走在普林斯頓林蔭道上,一如既往地用雨傘一格一格劃鐵柵欄,一如既往地與小孩兒打招呼。他到達普林斯頓時這些孩子多半還沒出生,不過,他還是跟他們很熟。
一
羅愛莎說過,大家都老了,只有愛因斯坦「猶如返老還童」。
可是,羅愛莎去世也快20年了。
想知道自己是不是老了,只需看身邊的朋友。如果身邊都是老頭兒老太太,就證明你老啦。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越來越缺乏動力去結識新朋友,因為不需要。新朋友越來越少,老朋友也會越來越少,因為他們會離開,如果不是你先離開的話。朋友和親人在身邊時,我們並不覺得珍貴,可他們一旦離開,你就會發現他們多麼重要。因為,沒有他們,你就是個孤獨的老人,無論你多有錢、多有名或者多有權。
愛因斯坦是人類最偉大的科學天才,但天才更容易孤獨。這個偉大的天才一生追求孤獨,現在終於如願以償。因為,他的親人與朋友,已經一個個離他而去。
1936年,他的太太羅愛莎去世,愛因斯坦從此未再婚。1951年,愛因斯坦惟一的妹妹瑪雅去世。親人一個個離去,把生命一絲絲從愛因斯坦身上抽走。瑪雅去世後,愛因斯坦身邊只剩下繼女瑪戈特和秘書杜卡斯。同時,統一場研究原地踏步,量子論卻如日中天,愛因斯坦在家庭和物理都面臨無邊的孤獨。
可是,愛因斯坦並未覺得自己將要離去。
1955年4月13日,他在《羅素—愛因斯坦宣言》上簽字,之後開始起草電視演講稿,突覺腹部劇痛,醫生診斷後建議手術。愛因斯坦一口回絕。相對於當時的醫療衛生條件,活了70多歲的愛因斯坦要算高壽。實際上愛因斯坦從小身體就不太好,但他一生很少配合醫生,更不愛吃藥。有次醫生給他開了葯,就站在一旁監督他吃藥,愛因斯坦相當不以為然,但還是很配合地吞下藥片。看到醫生放心地鬆了口氣,愛因斯坦問:「醫生,您現在覺得好些了嗎?」
1945年和1948年愛因斯坦連做了兩次大手術,最後發現腹部主動脈上有個瘤子。這個致命的定時炸彈跟著愛因斯坦週遊世界,顛沛流離,隱而不發。
那天,它爆炸了。
第二天,心外科專家格蘭醫生從紐約趕來。儘管愛因斯坦很虛弱,開刀危險,但格蘭還是建議開刀:這是唯一延長生命的辦法。愛因斯坦搖搖頭,低聲拒絕說:「不用。」正如當年醫生告誡他那個瘤子隨時可能破裂,他笑著說:「那就讓它破裂吧!」
4月16日,病情惡化,醫生讓愛因斯坦立即住院,愛因斯坦大搖其頭,差點把滿腦袋的捲髮搖掉。醫生只好提醒他,杜卡斯天天看護他,也快要累病了。愛因斯坦這才勉強同意入住小小的普林斯頓醫院。入院後他讓人把老花鏡、鋼筆、一封沒寫完的信和沒做完的計算送來,在病床上坐起來戴上老花鏡想繼續計算,卻驚訝地發現自己居然拿不住小小的鋼筆,筆滑到了地上。
愛因斯坦不願住院,並不是演給後世看的橋段。
他是真的不怕死。他不怕死,是因為他知道生命是什麼。
2000多年前,有個古希臘哲學家因性情古怪被廣大希臘人民普遍鄙視。當他感覺自己快死時,他坐進熱水澡盆,要了一杯濃郁的紅酒,寫下一封信,稱這一天是他最幸福的一天,因為,他的腦海中充滿哲學。這個怪人是伊壁鳩魯。
在信中他解釋了自己為什麼不怕死:「當我們存在時,死亡並不存在;當死亡來臨時,我們已經不存在。」
我們都不存在了,還怕死亡幹啥?
很多人稱伊壁鳩魯為「享樂主義哲學家」。我很不同意,因為很少有享樂主義者不怕死。我覺得他跟莊子一樣,是從根兒上透破了生死。
第二天4月17日是星期五,兒子漢斯從加利福尼亞飛來,瑪戈特當時也住院,她坐著輪椅來到愛因斯坦床前,愛因斯坦和他們聊了幾句後微笑著安慰他們:「沒什麼,這裡的事兒我已經辦完了。」他立下遺囑:不舉行宗教儀式,不發訃告,不舉行葬禮,不要墳墓,不要紀念碑,不要故居。總之,什麼都不要。然後,他讓所有探望的人都回去,坐在病榻上,開始他一生的最後一次計算。
他計算的是統一場。
入夜,愛因斯坦讓杜卡斯回去休息,再算一會兒後他累了,於是將統一場草稿輕輕放在床邊,平躺到病床上。
這一躺,是愛因斯坦最後一次兌現自己的諾言。
很多年之前愛因斯坦告訴朋友英費爾德:「我喜歡生命。但如果我知道再過3個小時就要死,也不會驚慌失措。我只會考慮怎樣更好地利用剩下這3個小時,然後,我會收拾好紙張,靜靜地躺下,死去。」愛因斯坦是物理學家,並非預言家,然而他的N多預言都實現了,包括這一個,雖然時間上略有出入。
深夜,來查房的護士羅素髮現夢中的愛因斯坦呼吸困難,於是想請醫生過來看看,剛走到門口就聽愛因斯坦用德語說了幾句話,羅素不懂德語,連忙折回病床,赫然發現人類有史以來最偉大的科學家業已駕鶴東行。
愛因斯坦百分百兌現了當年給羅愛莎的承諾:「假設大限一到,就是倒斃也要盡量少用醫療手段。」
按照我們這個時空的計演算法,這是1955年4月18日1時25分,愛因斯坦腹腔主動脈瘤破裂,人類最偉大的科學天才隕落在美國東部凜冽的冬晨。
魂沖九霄。
二
愛因斯坦去世,遵他的遺囑,沒有官方訃告,連工作單位普林斯頓高級研究院也沒發訃告。然而,沒有官方訃告,並不等於沒有訃告。電訊傳遍地球每一個角落,所有報紙都是大字通欄標題:「當代偉大的物理學家愛因斯坦逝世,終年76歲」、「世界失去了最偉大的科學家」、「人類失去了最偉大的兒子」……很多報刊重登了法國物理學家朗之萬1931年對愛因斯坦的評價:「在我們這個時代的物理學史中愛因斯坦名列前茅。他現在是、將來也一定是人類宇宙中的超級巨星……我覺得他也許比牛頓更偉大,因為他對科學的貢獻更深刻地進入了人類思想的基本概念。」
遵愛因斯坦遺囑,遺體當天下午兩點即在普林斯頓馬瑟火葬場火化,沒有儀仗、沒有花圈、沒有樂隊、沒有悼詞,送行的只有最親近的12個近親好友,整個火化儀式只用了90分鐘。絕大多數文章稱讚這個簡單的告別「偉大高尚」。其實這是誤解。愛因斯坦這樣做並不是出於偉大的高尚。他說過:「我自己不過是自然一個極微小的部分」。
把自然的東西還給自然,談不到偉大或者高尚。
It has to be this way! 就是應當這樣。水深而回,葉落歸根。
愛因斯坦惟一在世的朋友格利芬回憶說:「愛因斯坦希望一聲不響地離開,他害怕他的住房或墳墓將來成為紀念堂。為什麼他會允許別人研究他的大腦?他的3個女人根據他的要求把骨灰撒在一個秘密的地方。我覺得肯定是研究院後面的森林。他休息時總去那兒散步。」
格利芬被公認為愛因斯坦最後的忘年交,他這裡說的每句話都是一個故事。比如,他說的「3個女人」:瑪戈特是愛因斯坦第二任太太羅愛莎與前夫所生的女兒,此時跟他一起住在普林斯頓醫院;杜卡斯是與他一起亡命美國的私人秘書,也是他的遺囑共同執行人;而范圖娃則是2004年才發現的最後一個「愛因斯坦的女人」。
只有她們仨確切知道愛因斯坦骨灰撒在哪裡。現在她們都過世了,而且,她們沒有留下任何文字透露愛因斯坦的骨灰到底撒於何處。她們忠實地執行了愛因斯坦的遺囑,不折不扣。
再比如格利芬說「為什麼他會允許別人去研究他的大腦?」這句話說的是愛因斯坦生平演的最像偵探劇的故事。
這齣劇上演時男主角愛因斯坦已經過世,然而他依然是男主角。
這齣劇發生在愛因斯坦逝世之後、遺體火化之前這幾個小時里。配角是負責愛因斯坦屍檢的是普林斯頓醫院病理科主任哈維。他對科學泰斗愛因斯坦仰慕已久,認為研究愛因斯坦的大腦一定能揭開天才產生的秘密。他先解剖愛因斯坦所有器官,最終宣布愛因斯坦死於「腹部大動脈瘤破裂」,愛因斯坦的遺囑執行人內森全程在場作證。
因此,哈維是世界上惟一一個切開過愛因斯坦的人。
但是,哈維還做了一件連內森都不知道的事兒:他私下徵得愛因斯坦長子漢斯同意,悄悄將愛因斯坦大腦取出帶回家,測量、拍照、請畫家素描,最後將大腦分區切成240塊,防腐處理後又為大腦各個部位製作一組醫學切片,共240多片。隨後,哈維將一部分切片分送各個研究機構,其餘大部分秘密保存。
愛因斯坦大腦的研究結果令全世界愛因斯坦迷大失所望:愛因斯坦的大腦和普通人沒什麼不同,腦重只有1230克,還略低於成年男性平均值,遠落後於俄國大作家屠格涅夫,後者大腦重為2012克,大大超出人類平均值。雖然後來的研究證明愛因斯坦大腦確有些方面異於常人,但總體而言,從大腦上看,愛因斯坦的大腦就是人腦,既非恐龍腦,也非豬腦。
1997年,84歲高齡的哈維將腦切片送還普林斯頓大學。
因為沒徵得愛因斯坦的同意就取出了他的大腦,哈維害怕大師在奈何橋上把他踢下水去,於是,去普林斯頓大學之前,他專門攜愛因斯坦的腦切片做了一次橫貫美國東西部的旅行,因為愛因斯坦去世前曾告訴哈維,他想作一次這樣的旅行。
哈維不知道的是,這次旅行驚動了聯邦調查局。胡佛死了這麼久,聯邦調查局卻並未忘記愛因斯坦,他在死後仍然受到這個世界最大特務組織的「保護」。哈維從東到西旅行4000公里,聯邦調查局就跟了他整整4000公里!
還好哈維沒把愛因斯坦的大腦扔進太平洋或者打包寄給中國,要不估計聯邦調查局會在太平洋邊當場把他切片蘸醬油吃了。
愛因斯坦去世後,他的兩個兒子怎麼樣了呢?
長子漢斯作為愛因斯坦的兒子在科學界可說前途無量,但他堅決不當「星二代」,很少採納愛因斯坦的建議,弄得後來愛因斯坦也索性不給他提建議了。漢斯靠自己的努力成為加州大學伯克利學院水力工程學教授,後因心臟病去世。
愛因斯坦的二兒子愛德華沒這麼幸運。他9歲時父母就離異,很少與住在柏林的父親見面。他10多歲時興緻勃勃地寫信給父親,但愛因斯坦卻忘了回信,讓他十分悲傷。成年後他成為出色的鋼琴演奏家,且刻苦鑽研醫學,卻不幸於1929年精神分裂。愛因斯坦到美國後愛德華留在瑞士,父子從此再未見面。愛德華此後一直由母親馬蜜娃照顧,馬蜜娃去世後被送入蘇黎士精神病院並於1965年在那裡去世。
那一年,正好是愛因斯逝世10周年。
三
幾乎所有地球人都愛愛因斯坦,雖然很多人根本不明白什麼是相對論。1927年,德國畫家薩爾逃出納粹魔掌來到普林斯頓,他問一位普林斯頓老人知不知道相對論,老人家說他一無所知。薩爾追問他為什麼如此熱愛愛因斯坦,老人家回答說:「當我想到愛因斯坦時,我就感覺自己不再孤苦伶仃。」
這才是愛因斯坦真正的不朽,永恆的不朽。
我們之所以知道愛因斯坦,是因為他的偉大科學成就。
然而,我們熱愛愛因斯坦,卻是因為他讓我們這些渺小的人不再孤單。
愛因斯坦在科學上的偉大在於他的相對論超越了牛頓的萬有引力,但他真正的偉大在於他代表了美好的科學。他是「最好的人」。
這裡列位看官需要知曉,並非所有科學都美好。原子彈就不美好,凝固汽油彈也不美好,氫彈更不美好。人類經常惑於科學。時空無涯,而人生有涯,以有涯隨無涯,殆矣。所以偉大的科學家經常飛蛾入蛛網一般陷入科學無法自拔,例如牛頓之陷入神學、愛因斯坦之陷入反量子論。
其實,科學象時空一樣都是相對的。現在的真理,過幾十年也許變成徹頭徹尾的謬誤。但如果目的是為人服務,這樣的科學就比較不會錯。我們在追求科學的過程中經常忘記科學是為人服務的。從人類科學發展史來看,任何偉大的科學發現都會過時,任何偉大的科學家都會被後人超越。隨著人類觀測手段的現代化,每一天都會有更偉大的新發現。有一天,愛因斯坦也會在科學上被超越,就像他超越牛頓。因為事實是,我們並未完全認識宇宙,但我們終將認識宇宙。
不過,我嚴重懷疑人類歷史上還會再出現一個在人格上超越愛因斯坦的人。世上沒有千年不倒的科學,但確有千年不倒的人,例如莊子、例如甘地、例如華盛頓、例如托爾斯泰、例如曼德拉……
愛因斯坦的真正偉大在於他的科學精神。他不僅是科學發現的榜樣,也是人類一切美好事物的榜樣——保持思想獨立、放飛想像力、永不盲從、堅持不懈、愛好和平、永不向暴力和權勢低頭、追求世界大同和世界公民理想……翻開愛因斯坦這本書,我經常看到那個提出「原子論」的古希臘先哲德謨克利特。他為了更好地認識宇宙而刺瞎了自己的眼睛。
這才是知識分子!
他們肩扛著真正的人類精神!「我們獲益匪淺,全世界都感激他的教誨;那些他的個人專屬,早已遍傳天下。他像行將隕滅的彗星光華四溢,無限光芒與他的光芒相伴而行」,德國最偉大的詩人歌德,用這首詩悼念好友、德國詩人榜萬年老二席勒。
愛因斯坦火化那天,教堂里集體朗誦這首詩為他送行。
愛因斯坦堅決拒絕給自己立紀念碑,因此,我們現在去普林斯頓參觀,找不到愛因斯坦紀念碑。但是,愛因斯坦的紀念碑遍布全球。舉個例子:紐約哈德遜河畔有所大教堂,其白色石牆上雕刻人類最偉大的600位偉人,包括14位科學家。當年籌備時曾請全世界推薦14位科學偉人,名單雪片般飛來,人選五花八門,但每份名單上都有一個名字:愛因斯坦。
他是這14位科學家中惟一一個在雕塑時仍然在世的。
1979年,1933年諾貝爾物理獎獲得者狄拉克在普林斯頓愛因斯坦紀念大會上做報告,題目是《我們為什麼信仰愛因斯坦理論?》他說:「自從愛因斯坦第一次提出廣義相對論,我們做了無數次觀測,而每次觀察結果都證實了他的理論,它一路順風通過所有檢驗……愛因斯坦引進的新空間思想激動人心,美崙美奐,不論將來我們面臨什麼,這些思想定會永垂不朽。」
愛因斯坦去世前曾對守候床前的兒女說:「別難過,人總有一死。除了我的科學理想和社會理想,我的一切都將隨我一起死去。」
愛因斯坦沒錯。他的科學理想和社會理想不會隨他死去,相反,它們現在是、並將永遠是全人類心中刺破權勢淫威、逆風飛揚、獵獵作響的正義之旗。
但是,愛因斯坦又錯了,因為他的一切並沒有隨著他一起死去,相反,它們將隨著科學的進步和社會的自由民主而愈加鮮亮地活躍在所有未被切片的大腦中,而大腦,是愛因斯坦一生的花園、港口、實驗室,和戰場!
1936年,與愛因斯坦共同發現廣義相對論的數學家格羅斯曼去世,愛因斯坦致悼詞說:「以普通人的眼光來看,你永遠離開了我們這個世界;然而我們物理學家都堅信,所謂空間和時間,不過是人腦的執著想像而已。」
只在這一點上,我反對愛因斯坦的意見。生而為人,我們只能活在這個時空,儘管它很可能確實只不過是我們腦中的執著想像。
可是,無論如何,在我們這個時空中:愛因斯坦永垂不朽!
因為,我們的宇宙,就是他的紀念碑!
讓我們用英國著名哲學家羅素的著名評價結束我們這次與愛因斯坦跨越時空的華彩聚會:
「愛因斯坦不僅是偉大的自然科學家,他還是偉大的人。他是駛向戰爭深淵的世界裡的和平象徵。他是病入膏肓的世界裡的健康人,他是充滿偏執狂的世界裡依然保持思想自由的人。」
我們熱愛愛因斯坦,是因為我們仍然熱愛民主、自由、真理,和美。
阿爾伯特,你並不孤獨。
因為,我們和你在一起。
世世代代。
(作者系對外經貿大學教授,柏林洪堡大學博士生導師)
推薦閱讀:
※愛因斯坦的名人名言、格言4
※愛因斯坦信不信上帝?
※愛因斯坦的名言(99條)
※愛因斯坦
※愛因斯坦的41句名言 可貴的人生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