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車身結構最安全?為什麼日系車碰撞成績好卻仍被說軟
一輛車,漂亮的外觀設計最能吸引我們的眼球,然而更重要的是漂亮外觀下的「骨架」,因為它才是保護駕乘人員的關鍵。車身結構的不同,直接影響汽車的安全性。那什麼樣的車身結構最安全?
如今的車身設計都採用潰縮吸能的理念,上世紀5、60年代的賽車通常把鈑金和車廂弄得很堅硬,結果發生事故時傷亡率反而很高,原因是因為碰撞時車體太硬,導致了車內的駕駛員成為了唯一能夠變形的物體。
在汽車碰撞中,重要的是保護車內人員的安全,所以在碰撞中駕乘室的變形越小就越好。汽車在設計時考慮到這一點,在汽車碰撞時,讓一部分機構先潰縮,吸收一部分的撞擊能量,從而減少傳遞到駕乘室的撞擊力。
比較著名的豐田GOA車身就是潰縮吸能理念的典型,它可實現在車輛撞擊發生時,吸收碰撞能量的車身和高強度駕駛室能夠有效吸收碰撞能量,並將其分散至車身各部位結構中。馬自達的3H和本田的ACE車身結構也同樣是運用了這種理念。
要達到「潰縮吸能」的原則不僅需要車身結構的優化,在車身結構部件上還需要採用強度更高的高強度鋼板來起到抑制變形和傳遞能量的作用。發動機下沉技術此時就顯得尤為重要,在高速撞擊時,堅硬的發動機成為「兇器」,發動機下沉技術可以使發動機支架下降幾厘米,用底盤卡住它不讓它撞進駕駛倉,保護車內人員。
但在中國車市,事情並沒有那麼簡單。很多日系低配車因為簡配,降低油耗減輕車身重量,導致車身強度不夠,被電動車撞爛車頭也說潰縮吸能就有些別有用心了……
車前和尾部的材料(如引擎蓋板、翼子板等),為了能夠吸收撞擊力,可以使用強度相對較低的材料。但駕駛艙的框架(如橫樑、縱梁、ABC柱等),就必須採用高強度的材料,並且為了應對側面撞擊,車門防撞梁也是必要的配置。人們常說歐美車鋼板厚、日韓車鋼板薄,雖然以鋼板厚度論安全並不正確,但也不是完全沒有道理。
說到鋼板,就不得不說車身的鍍鋅鋼板使用了。鍍鋅鋼板可以有效地防止鋼材生鏽腐蝕,增強使用壽命,也能間接的增強強度。老款的國產車和韓系車時間久了車門生鏽,就又沒有採用鍍鋅鋼板的原因。
車身結構的設計、用料都與安全性息息相關。前後結構「軟」中間車身相對「硬」的三明治結構是目前的主流設計,但一些廠商為了前後的的「軟」而忽略了中間的硬,真的安全嗎?
推薦閱讀:
※如何提高25米往返跑成績
※關於孩子學習成績,在八字命理中是如何看的?
※《小五當官》究竟如何在這樣競爭激烈的檔期創下如此驕人的成績呢?
※家長必讀!考完試後這樣分析,孩子成績才能一次比一次好!
※提高語文成績有哪些好方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