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導有錯,要說嗎?
06-08
領導有錯,要說嗎?職場中常見的現象:剛剛進入一個團隊,人都有表現自己的慾望(想儘快融入團隊,獲得安全感),尤其是那些有能力的人,一旦發現了領導管理工作中的「錯誤」,常常非常想說出來,不僅能展示自己對團隊的忠貞,獲得領導與隊友的好感,也希望展示自己的「才能」;但多數時候,人都選擇了沉默;因為你能看見,別人就看不見嗎?這麼長時間一直沒有人說出來,是否這就是這個團隊的「默契」或「潛規則」?你乍到幾天就看出這麼嚴重的問題,你是否因此成為讓團隊討厭的人呢?你是一個愛思考的人,看到了團隊管理中的混亂,聽到了員工不公的抱怨…但領導的能力與胸襟是否是你所期望的呢?指出團隊面臨的問題,很可能激怒領導,那樣的話你的下場一定很悲慘;即使領導不動怒,覺得你這人不安心本職工作,還挑別人的毛病,有了這種印象,你不就被打入冷宮了嗎;不指出問題的所在,團隊人心渙散,工作效率低下,你就只能隨波逐流,不知所終,你實在不忍心這樣耗費自己的青春。若發現的問題,對於團隊來說是致命的,你還能保持沉默嗎?是說,是沉默,是走還是留,你該怎麼辦? 《反經》[(唐)趙蕤]中分析了這樣一則故事:陳靈公(春秋陳國君主)荒淫無道,大臣泄冶站出來對他進行規勸,義正言辭,苦口婆心,陳靈公卻很不高興,直接殺了泄冶。商紂王(商朝末期)寵幸妲己,誅殺忠臣,慘絕人寰,民怨鼎沸;比干是紂王的叔叔,又是他的老師,毅然上前勸諫,紂王不聽,妲己記恨,結果比干被挖心而死。提意見的送了性命,代價是慘重的,他們的行為是否是值得?書中給出的答案是相反的。比干是商紂王的叔叔,他的規勸是為了殷商的基業,也是為了自己家族的安寧,血緣關係讓他沒有選擇(古時候改朝換代意味著要被滅族,沒有倖免),比干只有寄希望於紂王的悔過自新;如果憑自己的地位都不能勸說紂王,其他的大臣就只能選擇「叛逃」的份了(黃飛虎就舉家投了西岐)。而泄冶只是個下大夫,一般的官員,與靈公沒有血緣關係,面對昏庸的朝廷,完全可以選擇離開,把自己犧牲在這裡不僅沒有價值,而且對不起自己家人,當然他獲得了「忠臣」的美名,為歷代人推崇學習;而這樣昏庸的朝廷,值得自己與他榮辱與共嗎?顯然死諫不都是對的。當然,指出領導的錯誤也有因此而受到重用的。李斯的《諫逐客令》不僅名滿天下,而且因為這篇文章,李斯成為秦始皇的開國丞相,統一貨幣、統一度量衡等這些利在千秋的功業,李斯得以成為工作主持人。鄒忌不僅讓齊王聽從自己的建議,而且以一流的交流、溝通方式,成為後世學習與領導溝通的楷模…若碰上開明的君王,即使你態度惡劣也一樣能得到賞識與寬容,魏徵與唐太宗,趙普與宋太祖…教科書上有很多。領導錯了,是否應該說出來?關鍵是看領導是否有容人的胸襟、聽諫的意識。若有,你的勸說即使不被採納,至少不招致記恨,不至於斷送了未來的前程(或者是生命);若沒有,你的勸說只能讓領導生厭,讓領導周圍的人記恨,多說無益,不如不說。若選擇沉默,看著火坑,你還要跳嗎,明知任務是失敗,還要送命嗎?明智的選擇是離開!跳槽是需要勇氣的,因為你離開了組織,就沒有了安全感,新團隊是否能接納你,舊團隊是否要「追殺」你…總之:跳槽的過程意味著動蕩,什麼時候能安穩下來,是個未知數;離開也不是所有人都能夠選擇的,人生的低谷不是都有勇氣去面對的。很多人會說:離開是對團隊的不忠,應該受到譴責。古人也有句話:良禽擇木而棲。識時務者為俊傑。什麼時候選擇離開?上邊的分析給了我們一些啟迪:當你與這個團隊榮辱與共的時候,你無法選擇離開(其他的團隊沒有可能接受你),最好的方式是等待。修身養性,以待天時。人常說: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的。諸葛亮躬耕南陽,不是不知道宦官亂朝綱、董卓欺天子,保存自己是為了等待時局的轉換,等待有作為君主的出現;生命都沒有了,還談什麼救國救民,談什麼施展抱負?若劉備來的時候,諸葛亮沒有「未出茅廬而三分天下」的精闢分析,劉備會認為自己是「如魚得水」嗎?叔孫通(對於他的人品,歷史上有很多議論)的經歷就更有意思了:這個早早成名的儒生,在秦始皇「坑儒」的時候不知為何被「遺漏」了,秦二世諮詢對國政的看法時,那些說真話的儒生都「光榮」了,叔孫通看出了秦二世的虛假請教,直接與趙高一樣「指鹿為馬」,讚美了秦二世的「清平世界」,不僅沒被殺,而且得到了許多賞賜。當然叔孫通也不傻,出了宮廷直接就跑到了劉邦那裡,收起儒生的行頭,打扮成公民起義軍的形象,跟著劉邦「平天下」。在劉邦稱帝時,面對只會打仗、喝酒,不懂禮儀的農民將領,劉邦非常苦惱,公孫通看到了機會,恢復了儒生的身份,訓練自己的學生做樣板,主持了朝見君王的禮儀大典;劉邦「幸福」地說:「我真有了做皇帝的感覺。」叔孫通得以施展自己的優勢,從此成為國家重臣。如果你與這個團隊沒有什麼情感(純屬「打工崽」),犧牲自己是沒有必要的。能跟隨心胸寬廣、志向遠大的人,你的事業也將無可限量。叔孫通選擇劉邦,不選擇秦二世,在儒家不被看好的年代(秦始皇殺了許多儒生,劉邦對知識分子也一向瞧不上),讓儒家之禮得以發揚;韓信的軍事能力讓人嫉妒,項羽不知道用,劉邦雖然始終懷疑他,但還是給了韓信展示的機會,青史留名;陳平名聲「狼藉」,項羽不屑,但劉邦巧妙地用了他的長處,成為漢初重臣。百里奚、管仲、商鞅、吳起…無論是自己主動的,還是被「獵頭」介紹的,結果都是一個:發現領導不是干大事的人,就趕快重新選擇團隊,尋找有前途的領導,找一個能展示自己才華的團隊…這樣的例子太多了。大多數人認為被領導欣賞,被領導推崇,才證明自己是人才,才有機會實現自己的抱負;其實,更多的時候,你需要主動去接近明智的領導,「近」了被發現的機會才更多,被欣賞、被重用的可能性才更大。發現領導的錯誤,帶給團隊更大的成功,是你的能力;不展示出來,就沒人了解你的能力;但在選擇如何做之前,要先做好充分的「功課」。
推薦閱讀:
轉載自 http://zhaisj.blog.51cto.com/219066/579406
推薦閱讀:
※會交辦的領導值得跟,能交辦的下屬值得帶-今日頭條
※楊柳君:領導者的七項基本行為之二:實事求是
※曝光寸步不離中國領導人的大內高手 圖
※我和女領導在床上發泄私慾!
※餐廳兩個服務員,每天被領導罵,結果……
TAG:領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