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才不是管中窺豹 整合醫學是未來
醫學分科越來越精細,但是醫學並不是單獨的學科,而是和心理學、哲學、人文學相關的科學,因此醫學必然要進入整合醫學的時代。「整合醫學是順應時代發展應運而生的,是未來醫學發展的必然方向和必由之路,是引領未來的新醫學體系,為患者帶來更好的治療方案。」整合醫學中國倡導者、中國工程院院士樊代明如是說。
醫學必然進入到整合醫學時代
世人都知順水推舟易,哪曉逆流搏浪難?雖然整合醫學已存在數十年,但整體概念近年來才得到推廣。
2012年,作為整合醫學中國倡導者,樊代明將整體整合醫學引入中國。整合醫學即從人的整體出發,將醫學各領域最先進的知識理論和臨床各專科最有效的實踐經驗分別加以有機整合,並根據社會、環境、心理的現實進行修正、調整,使之成為更加符合和適合人體健康和疾病診療的新的醫學體系。
樊代明表示:「醫學光靠科學不夠了,除了科學以外,醫學還涉及到人類學、社會學、經濟學、語言學、藝術、心理學等,凡是和人有關的學問都應該用來服務醫學,所以醫學必然進入到整合醫學時代。」
學科細分 惡果不少
近10~20年,很多三級學科再次細分:骨科再分為脊柱、關節、四肢等科;消化內科再分為胃腸、肝病、肛腸、胰病等科。有人似乎認為分得還不夠,更提出「精準」外科。人體簡直「四分五裂」。
誠然,這種以「分」為主的發展方式確實帶來了現代醫學的進步,但也帶來了不利、損害,甚至惡果。比如,患者成了器官;疾病成了癥狀;臨床成了檢驗;醫師成了藥師;心理與軀體分離;醫療護理配合不佳;西醫中醫相互抵觸;重治療輕預防。
三間健康學
樊代明認為,過去,科學與醫學功不可沒,但是現階段,它們的局限性就是對現代醫學的局限性,已經不能適應現階段人類的需求。因此,樊代明提出三間健康學——空間健康學、時間健康學與人間健康學。
空間健康學是指人是一個整體,離不開自然和社會。
人間健康學是指人體有不同層次的構成。物質、能量、信息把我們聯繫起來。樊代明指出,信息是物質與物質之間的聯繫,能量是物質與物質之間的反應。「當我們去研究物質,把人整體分割成器官,再用顯微鏡把器官分割成細胞,再把細胞分割成分子。這種過於微觀的研究對整體沒有好處,我們不能再沉溺在微觀世界孤芳自賞。」樊代明說。
「醫學不能脫離整體觀,過於微觀的、局部的、瞬時的、個體的研究跟醫學的本質是不一樣的。」樊代明指出,醫學也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
「我們現在所持有的是生物醫學觀和狹隘的科學醫學觀,我們一定要有正確的醫學觀,是一種整合的觀念。」樊代明說。
醫學從合到分已有上千年歷史。分不是不好,只能到一定程度。分得太細、分得太散,最終不僅說明不了生命的真諦或人體的本質,而且容易出現盲人摸象的現象,容易出現只見樹木甚至樹葉、不見森林的現象。醫學需要整合,整合的結果就是整合醫學,就是還器官為病人,還癥狀為疾病,從檢驗到臨床,從藥師到醫師,身心並重、醫護並重、中西醫並重、防治並重。
整合醫學整合什麼?
「醫學與自然首先需要整合。」樊代明說,現在醫生的診療大多發生在治病階段,而病人卻越來越多。「那我們是不是考慮往前或者往後走一點?」他建議,改善自然環境加醫療條件提高,兩者加在一起疾病治療效果才會更好。
醫學與社會需要整合。「醫改是一個系統的社會工程,我們只抓住局部改、單一的改,可能對整體改革不一定有好處,醫改絕對不是改醫,而是一個社會的共同體。」樊代明說。
再有醫學與語言的整合。語言是可以治病的,醫生一定要掌握醫學語言。
另外還有醫學與工程的整合。「現在的病人崇拜醫生,醫生崇拜儀器。一個病人接受治療,先B超再CT再核磁共振,其實做一個就行了,全部做反而有可能使病情激化。」樊代明說。
醫學與藥學也需整合。「綜合藥學就像廚師一樣,每一個廚師的用料不一樣,材料的調配比例不一樣。」樊代明說。
與此同時也包括專業與專科的整合。樊代明認為,專科越分越細造成了很大的問題,「病人有時都不知道該掛什麼科」。
樊代明指出,醫學發展的總體思路應該是:轉化醫學是路、循證醫學是規矩、精準醫學是路標、整合醫學是理想。
整合醫學是傳統醫學觀念的創新和革命,是醫學發展歷程中從專科化向整體化發展的新階段。這種觀念的變革不能簡單地視為是一種回歸或復舊,而是一種發展和進步。醫院和醫生要懂得,必須利用整合醫學的概念和實踐來治療患者。
(環球醫學編輯:丁好奇 )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