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女性對丈夫出軌焦慮背後的性別迷思

已婚尤其是生過孩子的中國女人,除了時常對於育兒感到心煩疲倦,還有另一重焦慮:擔心丈夫出軌。即便是經濟獨立的女性,也在所難免。這是男性中心的社會裡,已婚女性普遍面臨的又一困境。

性道德上的雙重標準

分析出軌問題,就要先從男權社會中男性和女性面臨的不同性規範說起。男性常是情感和性關係中攻的一方,能追求到女人或更多女人被認為是有能耐的體現。因而男人可以有更自由的性,豐富的性關係對男人來說是一種「光榮」。而女人是情感關係中守的一方,以被男人追求及能抓緊男人的心為榮耀。

女人的性是被嚴格管束的,女人在情感和婚姻市場上的價值,也與其對貞操的守護有關。女人的性自由,往往會招致嚴厲的社會懲罰。女人自己也內化了這種性道德,以貞潔為榮,以「亂性」為恥。

如果說女人一生中有過什麼 「好日子」,那就是年輕貌美還沒把自己許給一個特定的男人之前。這段時間,是女人在男權社會裡,短暫的性別紅利期。

為什麼中國男人的出軌那麼普遍?

獲取和佔有更多的性資源,是男人成功的一個標誌。另外他們一方面是太閑,一方面是精神空虛,需要用 「愛情和慾望」 裝點如死水一般的人生,尋求一點還活著的假象。

他們閑是因為基本不做家務,不帶孩子。如果需要像他們的妻子那樣,整天忙著做家務帶孩子、研究育兒知識,他們恐怕也會一沒機會二沒時間三沒心思去外面拈花惹草了。精神空虛是在結婚生子之後,多數男人的人生理想和追求都只與事業有關。準確地說,是與金錢、權力和地位有關。然而,追求權錢的過程往往伴隨著不可避免的空虛感,發展曖昧的異性關係,便成了尋求刺激的首選。

哪怕已經發生了婚外性關係,男人們也很少會對妻子感到內疚。從小到大被家庭寵、被學校寵、被工作單位寵,許多男人早已被慣成自我中心的自私動物,認為願意和一個女人結婚,已經是對自己自由的犧牲。需要說明的是,認為在外面玩玩很正常的男人,多數卻決不能容忍妻子也和自己一樣。當他們鼓吹性自由,指的只是男人的性自由(特權)而已。

職場中的性別歧視,也讓很多男人自覺高女人一等,即便他們未必是靠能力取勝的。藉助性別特權,加上不被家務和育兒牽扯時間精力,男人往往很快就能在職場升官發財。他們往往也看不到妻子的辛勞和付出,覺得那不過是女人的本分和義務。在婚姻失去激情之後,他們認為自己出軌但沒把妻子一腳踢開已經是仁至義盡,功德滿滿。美其名曰,還養著你。

中國已婚男人的日子,實在是太好過了。他們婚後普遍發福的身材,就是最生動的說明。與稍微發胖便會面臨巨大壓力的女性相比,他們並不會因為身上的贅肉感到任何的抱歉或者矮人一截。而身材問題上的任性,只是他們享受的諸多特權中的一個。

已婚男人可以任性的另一個原因在於:女人對婚姻的看重和依賴,及其對養育孩子的投入和在乎。一旦有了孩子,便很少有男人需要擔心妻子過日子會不專心。根本不需要他們自己做出任何努力,用孩子就可以輕鬆拴住女人。

荒唐的是,社會和出軌男人自己為他們所找的借口常常是:妻子把精力過多放在孩子身上、忽略了自己;妻子變得蓬頭垢面、不再具有性魅力;妻子停止了個人成長,以至於和她不再有共同語言。

被出軌女人也接受了這種說辭,反而去檢討自己哪裡做的不對。然後她們在養育孩子造成的時間和精力困窘之外,還要操心形體和魅力的問題。可是,如果男人自己去做家務、帶孩子,妻子何至於 「墮落」 至上述模樣?得了便宜還賣乖,真是特權者的通病。

為什麼中國女人那麼擔心丈夫出軌?

在男權社會對女人經年累月的成功洗腦之後,婚姻——有時候等同於丈夫的忠誠——對女人有了本質性的意義。首先它關乎婚姻本身,關乎女人對天長地久的嚮往;其次,它關乎這個丈夫:女人需要男人從關係到性上的全面忠誠;再者,它關乎孩子:很多女人認為孩子需要一個完整的家庭,需要父親;最後才是關於女人自己:在社會看來,離婚對女人來說是一種失敗。

但是,所有這些其實都不是真的關於她自己:我想要什麼樣的生活?什麼樣的伴侶?這個男人對我有什麼意義?我的人生還有什麼樣的可能?

陷在維婚的思維定勢里,多數已婚女人沒有精力、也想不到去思考這個男人對自己有什麼意義。出於對貞操價值觀的認同,她們也不屑染指婚外性/情感關係。再就是,家務勞動和孩子佔據了女人太多的時間和精力,她們的社交範圍極大地萎縮,沒有時間也少有機會再去接觸別的男性。母親的身份也給婚外性造成阻力,因為母親是一個無性的角色,孩子也會參與到對她們貞操的監督中去。

此外,已婚女性在社會上廣受歧視,在性魅力上基本被判了死刑。失去了貞操的她們,在婚戀市場上的價值也一落千丈。再加上社會對女人的年齡歧視,已經失去青春的離婚女性找到滿意對象的概率大大降低。對多數中國女人而言,披上婚紗的那天就是人生巔峰,從此,就是下坡路了。

在職場上,很多女人從一開始就抱定以家庭為重的人生取向,再加上數年來在無償家務勞動中的不平衡付出,職業前景往往十分暗淡。在中國特色的婚姻法下,離婚女性往往分不到什麼財產。在婚姻里多年的無償投資都要打水漂,失婚婦女面臨生活水平急劇下降的問題,甚至會立即陷入貧困。

還有最致命的一點,是孩子撫養權的問題。經濟能力不足的年輕媽媽,在撫養權爭奪中,處於極大的弱勢。失去孩子,對傾力養育孩子的女人來說,是不能承受的代價。正是因為「孩子這個軟肋」,女人變得更為被動,而男人也更加有恃無恐。

這一切加起來,使得中年夫妻離婚時,男女雙方面臨截然不同的未來圖景。離婚能給事業有成的男人造成的損失有限,卻會讓女人陷入社會關係、情感和經濟的三重貧困。這也是很多女人寧可忍辱吞聲也不離婚的原因。

為什麼很多已婚女性恨「小三」和性工作者?

遺憾地是,很多中國已婚女性看不清男權社會從一開始就為她們設計好的陷阱,看不清自身慘淡處境的真正原因,反而把怒火投向了 「勾引」其丈夫的女人。打小三、踩性工作者成了守「規矩」的已婚女人的發泄途徑

這是古往今來一直延續的,男權社會裡女性的心理慣性和情感模式:在一場讓人焦慮的對男人的競爭中,所謂「貞婦」與「蕩婦」之間的利益衝突,其實是女性對男性的從屬/依附地位造成的——男人掌握著資源、權力和地位,而女人只能靠男人的恩寵實現自己

然而多數人認識不到一點,「良家婦女」以為「蕩婦」才是自己不幸的來源,消滅了和管住了對方,自己的利益才能守住。她們看不到,男人才是這場戰爭的製造者,才是她們焦慮和不幸的來源。說白了,婚姻契約只適用於締結契約的雙方,其他人都沒有義務去幫其存續契約。

出軌問題不是法律問題,不在法律管轄的範疇,除非兩個人離婚,在分財產時可能考慮些許精神補償。不過,社會道德會去管這個問題。這是因為女人需要這個道德去維護婚姻,男人需要這個道德去誘使女性進入婚姻,社會和國家也需要用這個道德安慰在婚姻中貢獻無償勞動的婦女,鼓勵她們留在婚姻里。社會管理也需要婚姻的穩定,需要女人在婚姻里為了「情感」貢獻家務、生育、養育、養老等勞動。

打破婚姻的迷思

然而現在已經不再是農業社會,婚姻的不穩定因素增加,男女雙方都有機會接觸到大量異性。離婚率上升、婚外性增加、人一生中經歷多個情感/性伴侶,已是難以避免的事情。不光是在中國,婚姻在全球範圍內都在式微:離婚率快速上升,越來越多的人直接選擇不婚。在法國,婚外出生的孩子已佔所有兒童比例的40%,1/5的兒童由單親撫養;20歲以上的人中只有44.6是已婚狀態,14.4%的人選擇同居關係。

死守一對一忠貞到老的婚姻幻想,不過是把頭埋進沙子里。忠貞愛情和天長地久的婚姻,是千百年來人們(尤其是女人)執拗的迷思,其實一直都鮮見。

在一個男性享有太多特權的社會,再怎麼努力、再怎麼年輕美麗的女人,其實也難免面臨被出軌的命運。你看,連馬伊琍、佟麗婭一樣被出軌。隨著結婚生子及男性經濟地位上升帶來的男女權力關係反轉,「暖男」 往往變「渣男」

是時候看穿這個迷思、放下這個執念,面對現實了。很多女人的痛苦就在於,婚姻把她們耗盡傷透,但她仍以為這是人生最重要的東西。

有出路嗎?

每個人的婚姻和處境都異常複雜,每個人的人生也都只能自決,所以沒有其他人有能力、有資格對別人的生活開具體的藥方。但是,鑒於已婚女性面臨的相似困境,這裡還是試談一些普遍性的應對原則。同時我也深知,在性別和階級等多重結構性壓迫之下,在社會資源分配極其不公的條件下,困境的出路不在個人

首先是老生常談的,經濟獨立。沒有經濟獨立,也就沒有自由可談。在當前這個職場對女性充滿惡意、婚姻法不承認女性婚內無償勞動也不予補償的制度環境下,謹慎選擇為了家庭和孩子辭去工作,尤其是長期做全職媽媽。僅滿足於有一份工作也不夠,要奮鬥,追求職業前途。這裡引用婦女權利工作者呂頻的一段話:

從「傍大款」到「幹得好不如嫁得好」,都是異性戀體制給女人下的毒。傍到大款嫁得好的女人只能是少數,然而更多的女人卻在這樣的幻想當中消耗了鬥志。依賴可能是一種運氣,但不是一種選項。種種被灌輸的「白日夢」 不知道浪費了多少女人的寶貴生命。

此外,在商家像禿鷲一樣覬覦我們的錢包、總有人告訴女人買買買才是對自己好點兒的時代,我們很容易不假思索地接受許多實際與自我福祉相背離的生活原則。物質對人的生活質量和幸福感很重要,然而,如果不警惕商業主義,我們便難免掉進忙著賺錢忙著花錢的圈套里。過多的物慾會妨礙經濟獨立,所以,抵制商業、減少物慾,分辨哪些才是真正有價值的、哪些消費才是必須。如果有可能,試試極簡主義。

其次是比經濟獨立還要難做到的,情感獨立。克服從男人那裡尋求認可的心理慣性,不以 「男性凝視」 定義自己的價值。引用一個朋友所說:愛可以很寬泛,親人之間的愛、朋友之間的愛、親子之間的愛,都能用以構建豐富而堅固的情感支持體系。男人的愛,不是人生的必須。

第三是精神獨立。對更廣泛的社會問題和群體的關切,是超脫個人困境的必須。所以,從個人生活的那一畝三分地中抬起頭來,了解他人尤其是弱者的生活經驗,增加人生的意義感,並不斷改造狹隘的認知。努力獲取沒有被污染的信息,閱讀、學習、提升自己。

第四是永不放棄爭取平等的努力。誰都要有基本的自理能力、任何家庭成員都要分擔家務勞動、對家庭生活做出貢獻。家務、養育孩子是整個家庭的事,而不單是女人的事。人都只有一周七天一天24小時,人都只有這一次生命,女人沒有義務包攬無償勞動。以愛之名,也不可以。

如果有機會,加入改變社會大環境的努力。因為女性的困境是社會問題,是結構性歧視造成的結果;如果社會制度和環境沒有改變,個人能做的將非常有限。不是誰都能自立自強,上述所有獨立都需要諸多條件,處境最弱勢的女性也許根本沒得選。

第五,把育兒當作自我成長和豐富人生的契機。那些我們學到的育兒原則,例如平等、尊重,例如把人當人,一樣可以用到我們自己的人生當中,用以改善我們自己的生活。

總之,生命本來廣闊,如果可能,盡量不要讓婚姻和孩子定義自己。努力長出發達的根系,人生的大樹才能站得從容,又經得起風雨。

註:這篇文章僅針對異性戀婚姻體制,不涉及同性關係等其他一些多元關係。另,文中所說的 「中國女人」 和 「中國男人」,並不是指所有和每一個中國男人和中國女人,只是就總體情況的一種抽象而不嚴謹的描述。我的本意不是批評任何具體的個人,希望不會讓您感到冒犯。

作者:笨笨媽,作者授權轉載


推薦閱讀:

半夜痛經時你會做什麼?
講真,你憑什麼歧視單身女性
北方女生來大姨媽會結冰嗎?
女人是怎麼學會穿衣打扮的?
女性必讀A到Z

TAG:中國 | 女性 | 焦慮 | 性別 | 丈夫出軌 | 迷思 | 背後 | 出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