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愛抑鬱病患者---抑鬱症知識100問
在我國,人們對於抑鬱症的認識和正確診治率又極其之低,不知道是抑鬱症,也不知道到哪看醫生,總是在綜合醫院的各科之間來回尋醫。專家表示,隨著社會競爭的不斷加劇,抑鬱症群體將會越來越大。因此,大力學習和宣傳抑鬱症的知識是十分有意義的。
1.什麼是抑鬱症
抑鬱症是以持續性(兩周以上)的情緒低落(高興不起來)、疲乏(缺乏精力)、內在動力不足(興趣喪失)為主要表現的情感障礙綜合征。
抑鬱症的發病率為5—8%,是普通人群中最常見的精神障礙之一。女性患病率是男性的2倍,發病原因目前不完全清楚,可能與社會心理因素、遺傳、人體的生物化學變化及神經內分泌有關。
抑鬱症大體上可分為原發性抑鬱和繼發性抑鬱兩大類。臨床表現可以輕重不一,但核心癥狀是共同的:病人感到持續性的心情很壞、鬱悶、不想說話、不想動、對什麼事都不感興趣;總是高興不起來,度日如年,對生活失去信心;感到自己的能力明顯下降,記憶減退,腦子就象一部生鏽的機器運轉不靈;自我評價低,常哭泣,感到自己如同廢人,自責、自罪,重者感到生不如死,腦子裡反覆出現自殺念頭。有45—55%的病人會出現自殺行為,10—15%的抑鬱症患者會自殺成功。如果上述癥狀持續存在兩周以上,就有患抑鬱症的可能。
原發性抑鬱病人還可以出現早醒、食慾減退、性慾減退、體重下降等現象。有的病人會出現內臟功能下降和植物神經功能紊亂的各種癥狀,如消化功能不良、腹脹、呃逆、胃痛、噁心、心悸、心悶和各種形式的軀體疼痛。這時病人往往會認為患軀體疾病到內科就醫,延誤了治療的最佳時期,拖成慢性抑鬱症。當內科檢查沒有發現軀體疾病疾病的依據時,病人會懷疑自己患了癌症等不治之症,甚至走上自殺之路。
大約16%的嚴重抑鬱症病人會伴發幻覺、妄想等精神病性癥狀,但隨著心情的好轉,精神病性癥狀也會隨之消失
抑鬱症不但對健康和生命有嚴重影響,對日常生活和工作也有明顯影響。但是,抑鬱症的預後比較好,大部分病人經過系統治療都能恢復到病前社會功能水平。雖然有60%的病人在5年內會再發,但發作間隙期病人完全正常。目前抗抑鬱葯的品種越來越多,副反應越來越少。心理治療對抑鬱症也有很好的效果,目前主要的治療方法是抗抑鬱藥物加認知心理治療,對部分自殺企圖明顯的重性抑鬱症,電休克治療也是一種很有效的方法。
2.什麼人易患抑鬱症
人的一生,幸福是靠努力爭取得來,痛苦常常不請自來。抑鬱情緒在每個人的一生中都會遇到。當一個人面臨親人去世,工作和感情上的巨大挫折和失敗,人際關係破裂等重大負性生活事件時,常會感到不愉快、痛苦、悲傷、茶飯不思、夜不能寐。這是個體對處境通常的反應。大多數人都能正確面對挫折和痛苦,很快從痛苦的陰影中走出來,但有人在沒有什麼誘因或精神刺激並不嚴重的情況下出現嚴重而持久的抑鬱情緒,痛不欲生、無力自拔,甚至生不如死,捨棄自己的生命,患上了嚴重的抑鬱症。
在現實生活中,哪些人更易患抑鬱症呢?
1 有抑鬱症家族遺傳史的人患抑鬱症的機率比一般人群高10—30倍。血緣關係越近,機率越大。單卵雙生子同病率為33.3—92.6%,雙卵雙生子同病率為5.0—23.6%。
2 女性患抑鬱症的機率是男性的兩倍,可能與婦女月經、懷孕、生育、絕經、避孕等生理過程中激素變化對情緒的影響有關,35—45歲的女性發病率最高。
3 單身人群比已婚人群發病率高,可能與缺少親情支持有關。已婚人群中,夫妻分居兩地的比夫妻共同生活的患抑鬱症的機率高;夫妻共同生活的,有婚姻問題的比沒有婚姻問題的患抑鬱症的可能性高26倍。
4 社會的白領階層和最底層的貧困人群患抑鬱症的相對較多。白領階層精神壓力大,工作緊張,處於決策層的人需要承擔開拓的風險;處於職能層的人要領悟上司的意圖去實現下達的指標;處於外資企業的人需要應對來自文化和思維方式上差異的壓力,而生活在最底層的人生活壓力大,長期的經濟困難而為柴米油鹽發愁,如再遇上天災人禍,生活的壓力可想而知。
5 個性方面:做事過分認真的人,人際關係不良、缺乏親密可信的親友的人,對自己的現在、過去、未來持消極看法的人易患抑鬱症。
6 慢性軀體疾病:慢性阻塞性肺部疾患約20%的患者合併抑鬱症;糖尿病患者抑鬱的發生率3倍於正常人群;癌症病人中42%合併抑鬱症;冠心病患者中18%—26%伴發抑鬱;中風患者中30%—50%伴發抑鬱症;40%的帕金森氏病患者有抑鬱癥狀。
3.什麼葯可引起抑鬱症
藥物一方面可以治病,另一方面它的副作用也能使人產生不適,正如一句俗話所說:「是葯三分毒」。因此,醫生在選擇治療藥物時,就必須充分考慮到藥物副作用對病人造成的不良影響。
許多藥物都可以引起抑鬱情緒,但服藥後是否發生抑鬱症,與病人的個體素質、年齡、有無精神病家族史、服藥劑量、服藥時間長短等因素有一定關係。現將常見的此類藥物介紹如下:
抗高血壓葯:
幾乎所有抗腎上腺素功能的降壓藥均能引起抑鬱,其中利血平最明顯。服利血賓士療高血壓的患者中,發生抑鬱反應者佔8—20%,甚至有高達26%的報道。利血平引起的抑鬱是漸進的,開始只是興趣的喪失,大約一個月後可以達到嚴重的抑鬱,用藥時間越長,抑鬱發生的頻度越高。此外,甲基多巴、肼苯噠嗪、可樂定、心得安也可導致抑鬱情緒的產生。
抗精神病葯:
多種抗精神病葯均可引發抑鬱情緒,如氯丙嗪、氟哌啶醇、長效氟奮乃靜等。在精神病治療過程中(往往在精神癥狀有明顯改善時),大約有20—30%的病人表現遲緩、缺乏興趣和啟動力、不能有效思考、有一種難以描述的不舒服感。老一代的經典抗精神病藥引起的錐體外系副反應(是一種運動障礙,主要表現為肌肉的僵硬、震顫、動作不協調、靜坐不能)也會加重病人的焦慮、抑鬱情緒,甚至導致病人自殺。
糖皮質激素:
這類葯俗稱為「激素」,臨床應用較廣。它導致精神障礙的發生率從1—23%不等,這與激素的種類、原發疾病的類型、患者的個體差異等因素有關。一般認為,地塞米松導致精神活動改變的頻度最高,可的松次之,強的松和強的松龍又次之。發生精神障礙者以年輕人占多數,有人報道83%的病例在30歲以下。男女兩性的發病率無明顯差別。多數病人在應用糖皮質激素一月左右出現抑鬱情緒,有的時間可以更早,停葯1—3月癥狀緩解。
苯二氮卓類(安定類催眠、鎮靜、抗焦慮葯)藥物依賴、酒依賴均可導致抑鬱。抗癌藥長春新鹼、鈣離子拮抗劑西比靈、部分口服避孕藥、抗結核葯、減肥藥等也可引起抑鬱。
4.什麼是繼發性抑鬱症
抑鬱症是一組情感障礙綜合征,因其病因目前仍不十分清楚。因此,臨床分型仍存在一些爭論和分歧。所謂「繼發性抑鬱症」是針對「原發性抑鬱症」而言的。「原發性」是指情感障礙從生物、心理、社會三方面都找不到確切的原因。「繼發性」指情感障礙是繼發於其它的軀體疾病、精神疾病、某些藥物的副反應(包括酒精、海洛因等)、嚴重的精神刺激以及不良個性等因素。也就是說在生物、心理、社會三方面似乎能找到一些「原因」。
因為抑鬱症的病因不清楚,所以,繼發性抑鬱症的提法並不科學。所謂繼發的「原因」,嚴格的說只是一種誘發因素,有的人在相同的誘發因素作用下並不產生抑鬱情緒,因此,不能算真正的病因。提出「繼發性抑鬱症」的目的是要重視某些軀體疾病、精神疾病、藥物以及嚴重的心理刺激可以誘發抑鬱症。應當重視這種抑鬱是軀體疾病的嚴重併發症,而不是軀體疾病的一種正常反應。另外,抑鬱情緒反過來也可以加重軀體疾病或在軀體疾病的康復過程中起「阻抗」作用。因此,臨床醫生一方面應重視原發疾病的治療。另一方面也應看到抑鬱情緒在原發疾病康復過程中的負性作用,積極給予抗抑鬱治療。
因為繼發性抑鬱症的提法不科學。所以,目前臨床上已經不再強調抑鬱症的「原發」和「繼發」了,而更重視抑鬱症的情感障礙綜合症表現。
5.抑鬱心情有哪些表現
抑鬱症是以情緒低落為核心癥狀的情感障礙綜合症,因此,識別抑鬱心情對認識和治療抑鬱症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患了抑鬱症後,病人感到心情跌入低谷,失去愉快感。她(他)們說:「心情始終高興不起來,就是放一堆黃金在我面前也無興趣。」;病人因為心情不好而對平時自己愛好的活動失去興趣,不想說話、不想動,拒絕社交;對自己的評價很低,感到自己的能力和身體都很差,成了廢人,自己連累了親人,對不起單位,自責、自罪的觀念特別多;她(他)們腦子裡想的都是不愉快的事,所以感到自己無用、悲觀失望,常常獨自哭泣;感到活在世上度日如年、十分痛苦、毫無意義、生不如死,因此,自殺意念反覆出現;她(他)們認為自己的痛苦沒人能幫助(無助)、自己的前途沒有希望(無望)、自己活在世上毫無價值(無價值)。
上述情緒低落的表現常在清晨最重(心境特別惡劣),傍晚時分心情相對要好一點。這種晝重夜輕的變化規律是抑鬱症的一大特點。
抑鬱症患者除了抑鬱情緒外,約50%的病人伴有焦慮癥狀,病人終日愁眉苦臉,唉聲嘆氣,緊張不安,或變得焦躁易怒,為一點小事就大發脾氣(易激惹)。抑鬱合併焦慮情緒會增加自殺的風險,也會增加治療的難度。
6.抑鬱症典型的「三低」癥狀是什麼
抑鬱症典型的「三低」癥狀包括情感、思維、行為三大癥狀群,它們是抑鬱症的基本癥狀。
一情緒低落:病人的情緒從輕度心情不佳、興趣減少,到心灰意懶、悲觀、絕望。病人表現無精打采、鬱悶、唉聲嘆氣,對什麼事情都提不起興趣,對親人失去了往日的眷念,對工作、學習和前途悲觀失望,感到生活痛苦難熬、度日如年,終日以淚洗面,常常出現自殺念頭。病人常用:「高興不起來」,「一堆金磚放在我面前也沒有興趣」,「活起很痛苦,我已沒希望,不如死了好」來形容自己的心情。
二思維遲緩:病人感到思考能力比以前「苯」多了。「腦子就象一部生鏽的機器開動很困難」。「思路就象公路上塞車一般」,回答問題反應遲緩、聯想困難、語音低微,嚴重者連寫一封家信也不知如何開始。在此基礎上,病人認為自己的工作、學習能力喪失殆盡,已成為廢人,連累了家人、對不起單位而感到內疚、自責、自罪,加重了自殺觀念。病人常說:「我什麼事都做不了,成了家庭的累贅,活在世上毫無意義」。有的病人在上述癥狀的基礎上產生疑病觀念,認為自己患了某種不治之症。
三精神運動性抑制:病人感到持續性的精力不足,不想說話,語音低沉緩慢、行為減少,不想動,常卧床哭泣,甚至懶於洗漱打扮。病人疏遠親友、迴避社交,活動明顯減少。對自己十分寵愛的子女也懶於管教,對自己平時喜愛的活動也不願參加。食慾、性慾、體重明顯下降。自殺是抑鬱症最危險的行為。
7.抑鬱症的軀體癥狀有哪些
醫學心理學研究證明:持續的不良情緒無法排解時,可以轉化為各種軀體不適的形式表現出來(內在的情緒問題轉化成外在的軀體癥狀,在醫學上叫軀體化)。抑鬱症主要表現是持續的情緒低落,因此,也會出現軀體方面的癥狀。
在情緒低落的基礎上,抑鬱症病人感到持續的疲乏無力、精力不足、氣短、胸悶,因此,少言懶動;失眠或睡眠過多、頭疼、頭昏、記憶差、注意力難以集中、思考困難,因此,難以勝任日常工作和學習;口中無味、噁心、腹脹、大便次數多、食慾下降、體重減輕;小便次數增多、陽痿、閉經、性慾下降;有的病人出現各種慢性軀體疼痛(牙齒痛、頸項痛、背痛、腹痛、腰痛、關節痛等)。上述軀體不適使病人自感身體狀態很差,弱不禁風,大熱天也穿著外套,不敢吹電風扇。
抑鬱症表現出的軀體不適個體差異較大,但以自主神經支配的胃腸道癥狀和心血管癥狀表現為主。因為病人不會注意或重視情緒問題,也不知道軀體化現象,故80%以上的病人認為自己患了軀體疾病,首先到內科就診,經各種化驗、儀器檢查,多數查無實椐而無法明確診斷。這樣,病人又會擔心自己患了什麼怪病,加重抑鬱情緒。另一方面,病人在治療上走了很多「彎路」,延誤了治療時間,可能會造成病情慢性化,增加不必要的經濟支出和自殺風險。
8.抑鬱症常伴發的精神病性癥狀有哪些
抑鬱症是情感障礙綜合征。所謂綜合征是指幾組不同的,但有聯繫的癥狀組合成的癥狀群。因此抑鬱症除了情感癥狀、軀體癥狀外,重性抑鬱症中大約16%的病人還伴發精神病性癥狀。常見的有:
自責、自罪:病人感到精力、體力和能力明顯下降、思維開動起來十分困難,什麼事都做不了,所以,認為沒有盡到妻子和母親的義務而對不起丈夫和孩子,自己連累了家人。有的甚至認為家人患病也是自己造成,自罪感十分明顯。一位病人得知自己的父親患癌症後,認為是自己沒盡到孝心所致,十分內疚而割腕自殺。一位病人在熱戀時與女友發生了性關係,一年後患了抑鬱症,回憶熱戀情景時,認為自己強姦了女友,反覆去公安局自首,認為自己罪不可赦。
疑病和虛無妄想:病人感到精力、體力、能力明顯下降和各種軀體不適,但經內科的很多檢查又沒有發現問題,因此,認為自己患了檢查不出來的怪病。甚至認為思考困難是腦髓融化了;食慾下降、消化不良是腸子爛掉了。有的病人認為上述現象是自己罪有應得。
被害妄想:一位病人感到最近一段時間疲乏無力,經親家介紹到一位醫生處看病,服藥不見好轉並出現消化不良、關節疼痛,四處求治毫無起色。於是,聯想到自己曾經和兒媳鬧過矛盾,就認為是親家有意在害自己。說到這些病人就淚流滿面,感到活在世上沒意思,不如死了好。
幻覺:以聽幻覺常見,病人能聽見別人說話的聲音,但看不見人。聲音的內容多是對病人譴責、否定和懲罰性的。
抑鬱症的精神病性癥狀一般與情緒協調,多在抑鬱的背景下產生。隨著情緒的好轉,精神病性癥狀也隨之消失。
9.抑鬱症是「精神病」嗎
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以前,精神醫學界對抑鬱症的認識還不夠重視,很多抑鬱症病人被誤診為精神分裂症。因此,有人將抑鬱症與精神病等同看待。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和精神醫學的進步,精神醫學界對抑鬱症有了新的認識。現在認為抑鬱症是一組情感障礙綜合症,它與精神病是不同類別的精神障礙。換句話說,現在已不把抑鬱症看成精神病了。為了說明這個問題,下面將精神病和抑鬱症作一個簡單的比較:
精神病以精神病性癥狀為主,表現在知覺、思維、情感、意志、行為等精神活動的分離和不協調。比如,有的病人聽見耳邊有人說話聲,但又看不見人(幻聽),有的甚至聽見自己腦殼裡有人的說話聲,經常喃喃自語或對空說話。病人完全沉浸在病態體驗之中,與現實環境格格不如。有的精神病患者在幻覺的支配下會產生一些毫無事實根據的錯誤信念(妄想),比如感到周圍人的一舉一動或報紙上、電視上的內容都是有意針對他的。妄想內容十分荒謬。病人的面部表情與自己的內心體驗不協調,與外界環境也不協調。比如遇到親人去世卻無動於衷,在追悼會上還笑嘻嘻的。患者的很多想法和行為表現十分怪異,正常人難以理解,比如躺在汽車輪下讓汽車壓過去表示「脫胎換骨」。精神病人對自己的異常表現不能正確的認識和批判(無自知力)
抑鬱症的病人是以情感障礙為主要表現。患者持續性的情緒低落(心情很壞、鬱悶、始終高興不起來),持續性的疲乏、精力不足,不想說、不想動,什麼事都不想干。性趣喪失,對自己以前喜愛的活動也沒有興趣,甚至感到度日如年、生不如死(具體表現見什麼是抑鬱症)。絕大部分抑鬱症病人無精神病性癥狀,大約16%的嚴重抑鬱症病人會伴發一些幻覺、妄想等精神病性癥狀,但在疾病的早期和整個病程中的核心癥狀仍以抑鬱症表現為主,整個精神活動(感知覺、思維活動、情感活動、意志、行為表現)是協調的,伴發的精神病性癥狀會隨著抑鬱癥狀的緩解而消失
從上面的介紹可以看出,抑鬱症不能等同於精神病。
10.抑鬱症會發展為「精神病」嗎
在臨床工作中,不少抑鬱症的病人和家屬由於對抑鬱症不了解,常常擔心抑鬱症會不會發展成為精神病?社會上也有很多人認為凡是精神科治療的疾病都是精神病。因此,很多抑鬱症病人和家屬寧願到綜合醫院的神經內科治療,也不敢到應該去的精神科就醫。
抑鬱症會發展成為精神病嗎?回答是否定的。首先抑鬱症與精神病在精神科疾病分類上是屬於兩個不同類別的疾病,因此,臨床的主要表現也各不相同。精神病以精神病性癥狀表現為主:有豐富的幻覺和妄想,內容荒謬離奇,言行喜怒無常,行為怪異,正常人無法理解。精神病人的情感反應也與自己的內心體驗及外界環境不協調。在精神活動的各個方面表現出「分裂」色彩,明顯的不協調,病人赤身裸體、吃泥土糞便,自己也不覺得是病態(無自知力)。抑鬱症是以情緒低落、持續性疲乏、精力不足和內在動力缺乏為核心癥狀的情感障礙綜合症(具體介紹見什麼是抑鬱症)。抑鬱症病人情緒相對穩定,表現為增強的負性情感體驗,不會出現喜怒無常的現象,也不會有怪異行為。約10%的重性抑鬱症會伴發一些精神病性癥狀,但這些癥狀與與病人的心境是協調的,如在情緒低落的基礎上出現自我評價過低、自罪、自責等,沒有「分裂」色彩。隨著抑鬱情緒的緩解,精神病性癥狀也隨之消失。換句話說,精神病性癥狀只是伴發癥狀。
另外,抑鬱症的愈後(治療效果)很好,治癒後或疾病緩解期病人的生活、工作、學習能力均恢復到發病前的正常水平。而精神病的預後相對較差,會殘留一些認知方面的功能損害,影響病人社會功能的恢復。
總之,抑鬱症和精神病雖然都屬於精神障礙範疇,但在分類上不屬於同類疾病,就象植物中的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一樣,它們都屬於植物,但小草長得再高也不會成為樹木。
11.抑鬱症患者中有多少人會自殺
香港明星張國榮自殺事件發生後,人們對抑鬱症有了更多的認識。據衛生部公布的數據顯示,我國每年有28.7萬人死於自殺,佔全部死亡人數的3.6%。另據了解,在自殺者中,80%左右的人患有抑鬱症。
抑鬱症病人整日心情鬱悶、疲乏無力,對什麼事都不感興趣,始終高興不起來;病人自我評價很低,感到腦子象生鏽的機器,開動不起來,思維遲鈍、身體也十分虛弱,已經成為廢人,活在世上沒有任何價值,只能成為家庭的累贅,自責、自罪明顯;病人的食慾、性慾、體重全面下降,感到度日如年、生不如死、活在世上十分痛苦,對前途已感到沒有任何希望,輕生和自殺的念頭在腦子中反覆出現,並常常思考各種自殺方法,最終採取自殺行為,結束自己的生命。
抑鬱症病人的自殺可分為三個階段:1.自殺觀念:抑鬱症病人中65—80%有自殺觀念,即病人有自殺念頭,但顧及到小孩還未成人,配偶無人照料等因素,還沒有思考自殺方法,也就是只有自殺的想法,沒有自殺的計劃。多見於癥狀較輕的病人。2.自殺企圖:病人不但有自殺念頭,還有自殺計劃,已想到用什麼方式來結束自己的生命,準備採取行動,多見於病情較重者。3.自殺行為:大約45—55%的抑鬱症患者會出現自殺行為,這種病人最危險,他(她)不僅有自殺念頭和計劃,還會採取自殺行為,多見於嚴重抑鬱症患者。
在抑鬱症患者中,有10%—15%的患者自殺成功。據調查,抑鬱症的自殺率比一般人群高20倍。女性自殺行為高於男性,但自殺成功率男性高於女性。
12.抑鬱症有好發年齡嗎
抑鬱症是一組情感障礙綜合症,發病因素很多,與遺傳因素、社會、心理因素、腦內神經遞質功能失調、個性不良有關。因此,臨床表現不盡一致(但核心癥狀相同)。臨床醫生常將抑鬱症分為原發性抑鬱和繼發性抑鬱。所謂原發性指目前病因不明確,所謂繼發性指抑鬱癥狀繼發於一些比較明確的相關因素。還有人將抑鬱症分為反應性抑鬱症,季節性抑鬱症,兒童抑鬱症,老年抑鬱症,產後抑鬱症,更年期抑鬱症,神經症性抑鬱,軀體疾病伴發的抑鬱和藥物副反應所致的抑鬱(葯源性抑鬱)等。
抑鬱症的種類不同,發病年齡也各不相同。據統計資料顯示,原發性抑鬱症的好發年齡在18—45歲之間;女性抑鬱症的好發年齡在35—45歲之間;生活在社區中65歲以上的老人抑鬱症的發病率為15%左右,而生活在養老院的65歲以上的老人抑鬱症的發病率為15—25%。各種繼發性抑鬱症(反應性抑鬱症、軀體疾病伴發的抑鬱症、葯源性抑鬱症等)可以發生於任何年齡。因此,抑鬱症的好發年齡不能一慨而論。在日常生活中當出現持續的情緒低落,高興不起來,持續性的疲乏無力、精力不足,什麼事都不想做,對什麼都不感興趣以及失眠、軀體不適等癥狀,內科相應檢查無異常時,就應警惕患了抑鬱症,應及時到精神科就診。
13.抑鬱狀態是指什麼
大自然中,氣溫隨著天氣的變化而變化。人的情緒也隨著周圍環境的改變而變化。中醫早就有大喜傷心、大怒傷肝、驚恐傷腎、憂思傷脾的說法。當我們在生活中遇到親人去世、經濟拮据、生活困難、人際關係緊張、家庭矛盾、工作不順、身體不適、學業受阻等挫折和困難,自己又無法解決時,就會產生憂傷、焦慮、緊張不安等負性情緒體驗,還會出現茶飯不思、夜不能寐等身體反應。但是。由於個性上的差異,面對同樣的困難和挫折,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反應,有的人雖然會感受到憂慮,但能積極面對,挑戰困難,很快從抑鬱的陰影中走出來;有的人則怨天憂人,不知所措,或自責、自罪、一蹶不振,難以走出抑鬱的陰影。
在現實生活中,有一部分人沒有遇到不順心的事也感到高興不起來,整日無精打采、愁眉苦臉,對什麼事都不感興趣,食不香、睡不眠,感到度日如年、生不如死。
有的人認為,一個人只要表現出上述的不良情緒就是抑鬱症。其實,醫生診斷抑鬱症要從四個方面來綜合考慮。第一,有沒有抑鬱癥狀(見什麼是抑鬱症)。第二,抑鬱癥狀是否已經明顯影響到生活、工作、學習(社會功能是否受損)。第三,抑鬱癥狀持續的時間是否達到兩周(病程)。第四,抑鬱癥狀是否由其它疾病或藥物引起(鑒別診斷)。
如果符合第一、第二方面的情況,但持續時間不足兩周,或者抑鬱癥狀由其它疾病引起,但隨著其它疾病的好轉抑鬱情緒也相應緩解,我們通常稱為抑鬱狀態。如果第一、第二、第三的要求都成立,也能排除抑鬱癥狀由其它疾病或藥物引起,我們才考慮抑鬱症的診斷。
14.人不高興就是得抑鬱症嗎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個性特點,但人類又有從眾的心理特點,因此,生活在社會當中,必然會遇到一些不順心的事,俗話說得好:「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暫時禍福」。特別是在現實市場經濟環境中,競爭十分激烈,工作和生活的壓力、感情的挫折、不良的人際關係、學業和擇業的困擾都會使人感到憂慮和煩惱,產生「抑鬱」情緒。這種現象是人對處境變化的反應,雖然感到不高興,但並不是抑鬱症。大多數人在一過性的情緒低落之後都能走出不良情緒的陰影,重新振作起來,這叫抑鬱狀態。少數人無法自行排解壓力帶來的煩惱(可能具有遺傳因素所致的易感性和不良的個性),很長時間都沉浸在憂慮、煩惱、痛苦的體驗之中不能自拔,這種人就容易患抑鬱症。還有一些人平時很開朗,最近沒有遇到什麼不順心的事就逐漸變得悶悶不樂,並感到疲乏無力,對以前愛好的活動也毫無興趣,無明原因地高興不起來,這種現象如果持續一段時間,就很可能是患了抑鬱症。
臨床上診斷抑鬱症要符合以下四個方面的要求:1要有抑鬱症的癥狀(見什麼是抑鬱症)。2病情嚴重到已經明顯影響病人的工作、生活和學習。3嚴重的抑鬱癥狀至少持續兩周。4抑鬱癥狀不是由其它疾病引起,也不是服某種藥物所致。
15.兒童也會患抑鬱症嗎
人們常說:兒童猶如春天的花朵、初升的太陽,他們天真爛漫、無憂無慮。因此,很難把憂愁、鬱悶的抑鬱症和兒童聯繫在一起。但事實上,抑鬱症不僅危害成人,也會波及兒童。
關於兒童抑鬱症的患病率,各地調查的情況不盡一致。因兒童年齡小,無法把內心的感受講出來,更無法識別心理壓力來自何處,臨床表現也與成人不完全一致,因此,兒童抑鬱症的識別比較困難。兒童抑鬱症的患病率在性別上無明顯差別,這一點也與成人抑鬱症不同。
患兒童抑鬱症的危險心理、社會因素有:①家族中有人患抑鬱症將給兒童帶來易感素質;②幼年的母嬰親情剝離、喪失父母、父母離異或父母的虐待等創傷性經歷容易促發情感障礙;③某些慢性軀體疾病也易引發抑鬱情緒。
有調查證實,抑鬱症兒童所受的精神刺激事件比正常兒童多三倍,因此,重大負性生活事件與抑鬱症有密切關係。
大多數兒童抑鬱症主要癥狀與成人抑鬱症相同,表現為萎靡不振、不愉快,經常無明原因哭泣,對日常活動缺乏興趣,思考問題困難,記憶差,動作遲緩,語言減少,語音低微,不願學習,不願與同學交往,自卑、自責和頭痛、頭昏、胸悶氣促、疲乏無力、食慾下降、失眠等。
有一部分患兒的臨床表現並不典型,在鬱悶時反而表現出情緒易激惹、好發脾氣;或不聽從管教、對抗、衝動和攻擊行為、無故離家出走等。有的患兒卻大量進食、貪睡懶動、體重增加。一般說來,年齡越小,不典型癥狀越突出。
16.常見繼發性抑鬱症有哪些
繼發性抑鬱症是指抑鬱情緒發生於其它的疾病、藥物、心理刺激基礎之上。能「繼發」抑鬱情緒的因素很多,現介紹一些臨床上常見的繼發性抑鬱症。
1、繼發於軀體疾病的抑鬱:
許多患內科疾病的病人常述有抑鬱心境,大約三分之一的內科住院病人有中等程度的抑鬱癥狀,內科疾病越重,抑鬱的危險性越高。
癌症的病因不明、目前無確切療效的治療藥物是眾所周知的,因此,人們對癌症十分恐懼,心理壓力很大。一但患癌症,大約有42%的病人伴發抑鬱症。而持久的情緒低落,一方面會缺乏戰勝疾病的信心,另一方面會導致生理功能紊亂,加速癌細胞的生長,使患者的生存率降低20%。癌症病人的自殺率是其他疾病的12倍。
中風癱瘓的病人因生活不能自理、活動受限,有30—50%的病人伴發抑鬱症,而抑鬱情緒會延緩中風的康復,使死亡率增加3倍。
18—26%的冠心病患者伴發抑鬱症,抑鬱情緒還可以誘發心肌梗塞,導致死亡率升高80%。
糖尿病患者抑鬱的發生率3倍於正常人群。
慢性阻塞性肺部疾患約20%的患者合併抑鬱症。
初次分娩的婦女約10%左右患產後抑鬱症;更年期婦女約40%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鬱情緒,其中20%屬於中度以上抑鬱。
40%的帕金森氏病患者伴有抑鬱癥狀。
在原因不明的慢性疼痛住院患者中,大約有60%屬於抑鬱症(隱匿性抑鬱症)
2、繼發於精神疾病的抑鬱:
最常見的是精神分裂症緩解期的抑鬱。精神分裂症經治療緩解後,發病期的精神失常表現使病人感到無臉見人,周圍人的冷落、偏見;工作、生活上的歧視,均可導致抑鬱情緒的產生,甚至促使病人自殺。
3、反應性抑鬱症(繼發於精神刺激):
疾病可以誘發抑鬱。嚴重的精神刺激(如親人的突然死亡、巨大自然災害等)也可以誘發抑鬱情緒,這種對精神刺激的反應性抑鬱比日常生活中的不愉快體驗程度更重,持續時間更長。
4、葯源性抑鬱(繼發於藥物副反應):
見什麼葯可引起抑鬱。
17.如何評估自殺企圖的危險性
抑鬱症患者自殺危險的嚴重程度分為三個層次,由輕到重依次為:自殺觀念(只有自殺念頭而無自殺計劃和行為);自殺企圖(不但有自殺念頭,還想好了自殺的方式);自殺行為(包括自殺未遂和自殺身亡)。從上面的介紹可以看出,自殺企圖的危險性已經相當高。
從自殺的過程來看,有自殺觀念的抑鬱症患者,還沒有完全放棄生存的慾望,他們常常會採取一些方式對外「呼喊」。如:向親人和朋友傾訴自己活得太累、自己沒用等,當得不到別人的理解和安慰時,患者就會產生強烈的無助感和絕望感,認為自己已沒有希望,活在世上毫無價值。進一步就發展成自殺企圖,作出自殺的決定和計劃。患者會準備遺書、暗地裡整理自己的物品、把自己珍愛的東西贈人、儲存用於自殺的藥物或其它工具等;有的會強裝笑臉,有意識地做出病情緩解的假象,以麻痹周圍的監護人員,放鬆對他的監護,實現自殺的計劃。因此,當發現患者有明顯的自殺企圖時,就應加強監護和治療(必要時做電休克治療),以防止自殺行為的發生。
18.如何對自殺危機實施干預
據國家有關部門的調查資料顯示,我國每年有28.7萬人死於自殺;在15—34歲人群的死亡原因中,自殺排名第一;在自殺者中,80%左右的人患有抑鬱症,因此,自殺已經成為越來越嚴重的社會和心理問題。
對於自殺的危機干預措施,大體可分心理干預、藥物治療和電休克治療三種方法:
心理干預: 大多數的抑鬱症患者在實施自殺行為前,內心都充滿矛盾,他們既想死、也想活,這時非常希望得到別人的幫助,他們會對周圍的親朋好友、同事或向心理危機干預中心傾訴自己活得很累、活起沒有意義、活著不如死了好。因此,有人稱這種現象為「自殺前的對外呼救」。有回顧性研究表明:半數被診斷為抑鬱症的病人在其自殺的前一個月為其精神痛苦尋求過治療。在這個階段,如果我們能及時發現這種「信號」,能放下手中的工作,耐心地傾聽和體會患者的痛苦,盡量地引導患者多說話,讓他將內心的痛苦宣洩出來,並且不要對患者所談的內容進行過多的評價,這樣一方面可以了解患者的內心想法,也能使患者感受到關懷和支持,這也是很強大的溫暖力量,可以延緩患者自殺的行為,為下一步的治療贏得寶貴的時間。
藥物治療:當發現一個人在一段時間(起碼兩周)情緒很低沉,並有消極悲觀念頭時,除了積極的心理干預外,還應將他(她)送到專科醫院進行檢查,如確診為抑鬱症,就可以得到有專業知識的醫護人員的幫助,一方面可以對患者很好地監護,嚴防自殺。另一方面,心理治療和藥物治療雙管齊下,促使患者早日康復。
電休克治療:
對藥物治療和心理治療效果不好的難治性抑鬱症,患者的自殺企圖又很明顯時,可以採用一種物理療法——電休克治療,也能很快消除患者的自殺意念,緩解抑鬱癥狀。
19.與自殺相關的危險因素有那些
有資料顯示,45—55%的重性抑鬱症患者曾有自殺行為;15%自殺成功。因此,研究與自殺相關的危險因素對預防自殺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現將相關的危險因素介紹如下:
1、「微笑型」抑鬱症的自殺風險最高。這類病人自殺決心很堅決,因此,常以面帶微笑,甚至談笑風生的假象來麻痹和欺騙監護人員,這種情緒的突然「好轉」、心情的「豁然開朗」是一個危險的徵兆,患者以此來達到自殺成功的目的。
2、過去有過自殺未遂或近期有過自殺行為也是危險因素之一。因抑鬱症具有複發的傾向,如果過去發病有自殺行為,說明病情嚴重,這次複發時自殺的機率仍很高。3、家族中有過自殺或自殺未遂者的病人自殺的危險性相對較高。
4、近期內有親朋、同事、鄰居自殺,對抑鬱症患者有啟示作用,可能會誘導患者自殺。
5、患抑鬱症,同時又伴有酒精和藥物濫用者自殺的風險也很大。這類患者在情緒低落時很容易服大劑量的藥物自殺。
6、患抑鬱症,同時伴有軀體疾病或負性生活事件也易導致病人自殺。
7、把自己最珍貴的東西分送他人是自殺的前兆之一。這是向周圍的親朋好友作「永別」的暗示。
8、伴有妄想的抑鬱症患者自殺的風險較高。
9、抑鬱症合併焦慮情緒時自殺的風險較高。
20.有面帶微笑的抑鬱症嗎
在重性抑鬱症中,有一部分患者雖然病情嚴重,自殺企圖明顯,但表面上卻強裝笑臉,企圖讓別人看不出他有抑鬱情緒、使監護人員放鬆警惕,以達到自殺成功的目的。對這一類病人,有人稱之為「微笑型」抑鬱征。
「微笑型」抑鬱症雖然在整個抑鬱症中占的比例不大,但病情最重、最危險,自殺成功率最高。患者通常有兩種現象,一種是住院病人自感罪不可赦(罪惡妄想)或活在世上十分痛苦、不願連累別人而下定決心要自殺。但為了避開親朋好友、醫護人員的監護,達到自殺成功的目的,就以面帶微笑和談笑風生的表現來製造病情緩解的假象,這樣會使缺乏臨床經驗的患者家屬和醫護人員放鬆對病人的監護。例如,一位醫學院校的大學生患抑鬱症後,整日卧床哭泣,對同學說活著很累,不如死了好,班上的同學怕他自殺,就輪流陪伴他。有一天,病人突然主動到操場上與同學打籃球,主動對同學說自己病好了,打完球後又穿上心愛的西裝到學校走了一圈,然後回寢室休息。半小時後同學發現患者躺在床上、身上蓋著棉被,但已割斷股動脈自殺身亡。另一種病人雖然內心十分痛苦,但受工作性質或面子觀念的影響,不願意承認患病的現實,仍強顏歡笑地硬撐著,結果延誤了治療,最終撐不住時就可能自殺。 (1-20不知道誰寫的)
21."不典型"抑鬱症有哪些
情緒低落、思維遲鈍、意志消沉等是抑鬱症的典型表現,並不難識別。但抑鬱症病人並不總是表現為唉聲嘆氣、以淚洗面、尋死覓活,許多抑鬱症患者不易被察覺,屬於不典型抑鬱症。主要有以下四種:
一、微笑型抑鬱症
這類病人雖內心十分痛苦,也有「活得太累、生不如死、度日如年」之類的感嘆,但在家人和同事面前,卻常表現有說有笑。患者雖不一定認識到自己有心理障礙,但承認自己是「強裝笑顏」,若不述說自己的內心感受,旁人不可能想像得到。這類患者多見於知識階層。
二、隱匿型抑鬱症
也是一種不典型的抑鬱症,主要表現為反覆或持續出現各種軀體不適和植物神經癥狀,如頭疼、頭暈、心悸、胸悶、氣短、四肢麻木和噁心、嘔吐等癥狀。抑鬱情緒則不明顯,或者說,抑鬱情緒往往被軀體癥狀所掩蓋,故又稱為抑鬱等位症。病人多不找精神科醫生,而去其他科就診。軀體檢查及輔助檢查往往無陽性表現,易誤診為神經症或其他軀體疾病。對症治療一般無效,抗抑鬱治療效果顯著。
三、閾下抑鬱症
美國閾下抑鬱的患病率達30%~40%,癥狀較隱匿,患者經常抱怨疲乏無力,對工作不滿意,工作效率低下,失眠,注意力不能集中等,妨礙社會功能和生活質量,但達不到典型抑鬱症的癥狀和嚴重程度標準。絕大多數就診於內科,只有少數求助於專科醫生。因常有某種外因,醫生往往會認為是受了外界刺激而延誤診斷。嚴重者可導致自殺、家庭破裂。
四、「勤勉型」抑鬱症
典型的抑鬱症患者往往做事提不起精神、不願動、工作效率低,而有些患者卻表現為「工作狂」。他們全身心地投入工作,最怕「閑下來」。
這幾種抑鬱症由於不典型,易被誤診或忽視,輕者使病人長期陷於精神痛苦而不能自拔,工作和生活受影響,重則導致自殺。抑鬱症是自殺率最高的一種精神疾病,但治療效果也最好。因此,應大力普及精神衛生知識,早發現,早治療。
22.什麼是隱匿性抑鬱症?
幾個月以來,老李常常感到胃部不適,食欲不振,倦怠乏力。去醫院看病,醫生讓他做胃鏡檢查。一聽,他的心裡就緊張了,害怕自己得了癌症。檢查發現只是輕微的「淺表性胃炎」,服了一些葯,但是效果不佳。
為了這件事,老李整天愁眉不展,睡不好也吃不好,對周圍的任何事情也不感興趣,甚至不能堅持正常工作,他自己覺得活著真沒意思……
後來,在家屬的勸說下,他來到省醫院的精神科進行檢查,才發現患了隱匿性抑鬱症(心理學上稱之為「緘默性抑鬱症」)。那麼,什麼是隱匿性抑鬱症呢?
隱匿性抑鬱症,是一種不典型抑鬱症。患者往往沒有情緒低落等典型癥狀,卻以軀體不適為主,多見於老年人。稱之為「隱匿」,並不是說得病的人故意把抑鬱癥狀隱藏起來,不告訴別人,而是病人本人也不知道自己患了抑鬱症,只覺得身體不舒服,患者多輾轉於內、外科求治,常被誤診、誤治(甚至手術)。一旦確診後用抗抑鬱劑治療卻立竿見影,不僅心情好轉,身體的各種不舒服癥狀也隨之好轉。只有當有了抗抑鬱葯病情改善,患者才相信自己得了抑鬱症。
這種抑鬱症患者約佔抑鬱症患者的10%~30%,以35~65歲年齡段居多,女性多於男性。跨文化精神病學研究發現,這類抑鬱症多見於東方國家,這與社會文化因素、心理衛生的普及程度、社會對精神疾病的態度等因素有關。東方人相對內向、含蓄、不善於情感表達或宣洩,社會對精神疾病有偏見,病人對心理問題或情緒問題諱莫如深,羞於啟齒,怕被人誤解、恥笑,而軀體疾病較易得到人們的同情、重視和關心。
這種心理疾病可採用抗抑鬱藥物和心理治療的方法。抗抑鬱性藥物可到精神類門診部讓精神科醫師開。同時,患者應做適當的自我心理調適,正確認識這種心身疾病,並且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多參加一些集體活動,改善自己的心情,減少心理壓力。
23.抑鬱症與焦慮症有什麼不同?
臨床抑鬱症,或抑鬱障礙,是一種嚴格定義的醫學障礙,醫生使用診斷標準來識別病人。實際上抑鬱是持續兩周或更長時間的一系列癥狀,比悲傷的癥狀更多。
基本的特徵如下:
·感到持續悲傷、無價值和犯罪。
·很難集中注意力、組織想法和記憶。
·疲勞、對以前愉快的活動失去興趣。
·吃和睡的習慣發生變化(要麼增加,要麼減少。如不能入睡、常醒或白天嗜睡、沒有食慾或過度進食、常伴體重減輕或增加)。
·對性失去興趣、與所愛的人分開、想死或自殺。
·持續身體疾病,對此又找不到任何醫學上的原因。
焦慮症又稱焦慮性神經症,是以廣泛性焦慮症(慢性焦慮症)和發作性驚恐狀態(急性焦慮症)為主要臨床表現,常伴有頭暈、胸悶、心悸、呼吸困難、口乾、尿頻、尿急、出汗、震顫和運動性不安等症,其焦慮並非由實際威脅所引起,或其緊張驚恐程度與現實情況很不相稱。
焦慮症與正常焦慮情緒反應不同:第一,它是無緣無故的、沒有明確對象和內容的焦急、緊張和恐懼;第二,它是指向未來,似乎某些威脅即將來臨,但是病人自己說不出究竟存在何種威脅或危險;第三,它持續時間很長,如不進行積極有效的治療,幾周、幾月甚至數年遷延難愈。最後焦慮症除了呈現持續性或發作性驚恐狀態外,同時伴多種軀體癥狀。
簡而言之,病理性焦慮是一種無根據的驚慌和緊張,心理上體驗為泛化的、無固定目標的擔心驚恐,生理上伴有警覺增高的軀體癥狀。
24.老年抑鬱症有哪些先兆?
65歲的老王身體一向不錯。兩個月前卻總是感覺不舒服,早早就醒了,起來後頭重腳輕的,稍微活動一下就出汗,動不動就感覺頭一跳一跳地痛,常常發脾氣,無緣無故感覺緊張,還常出現心慌、胸悶等情況。去醫院好多科室檢查,沒有發現任何問題。後來由於上述癥狀越來越重,卻始終查不出病灶,綜合醫院的醫生勸他去看心理醫生,卻發現得了老年抑鬱症。
抑鬱症是老年期精神障礙中最常見的一種精神疾病。由於老年人所患的抑鬱症多屬於隱匿型抑鬱症,正如上面的例子,抑鬱癥狀不明顯,而以軀體癥狀為主,所以常常被誤診。老王早期所表現出來的癥狀就是老年抑鬱症常見的先兆。
一、頭痛頭昏
一般能忍受,多為脹痛、鈍痛或跳痛。緊張性頭痛和非偏頭痛性血管頭痛多見,疼痛部位並不固定。頭昏的特點是晨輕午重,但晨起感覺頭沉發脹或頭重腳輕,一半以上的抑鬱症患者可出現上述癥狀。
二、失眠多汗
將近一半的抑鬱症患者最初表現的癥狀就是失眠,以早醒最多見。此外,遇情緒激動或稍事活動便容易出汗,以頭部、軀幹、手足多汗最具特徵性,甚至在熱鬧的場合說話多了也容易出汗。
三、心慌氣短
患者常常有焦躁不安、情緒緊張、心悸心慌、胸悶氣短,有呼吸不暢感,因此懷疑自己得了冠心病。平時渾身倦怠乏力,語聲也低微無力。
四、食慾減退
胃部飽、悶、打嗝、食而無味、飯後胃脘部脹痛。受情緒影響,自覺腹中有氣上沖,嘴裡發膩,出現噁心欲嘔之狀。
五、周身疼痛
患者常出現四肢、肩部、膝關節、背部、腰部疼痛酸楚,檢查又無異常,但總覺得渾身不適,雙足及小腿發涼,如置冰窖之中,用保暖措施和藥物處理均不見效。
六、眼花耳鳴
閱讀時總感視物模糊,自覺兩行字相互移位或顫動,眼科檢查一般正常。在休息或睡前,或在一陣緊張吵雜之後,耳內出現各種聲音,患者因此煩躁不安,久治難愈。
25.老年抑鬱症與青年人抑鬱症相比有什麼不同
老年性抑鬱症的表現與青壯年有所不同,有其特殊性,具有以下特點:
情感障礙:老年人抑鬱心境可以長期存在,但不如年輕患者典型。大部分患者有無精打采、興趣下降、孤獨感、悲觀失望等。患者常用「沒有精神」、「心裡難受」等描述自己的抑鬱體驗。
焦慮癥狀突出:患者有坐立不安、緊張、擔心、心慌,主訴多,好糾纏,碰到別人就說自己不舒服。
思維障礙:患者感到腦力遲鈍和注意力集中困難,應答反應緩慢,思考問題困難和主動言語減少;部分患者常回憶不愉快的往事,痛苦的聯想增多。有些患者無端貶低自己,自我評價下降,並可出現厭世的情緒。
認知功能減退:大部分患者記憶力下降,計算能力、理解和判斷能力下降。
意志和行為障礙:患者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下降,依賴性增強,遇事猶豫不決。有些患者活動減少,迴避社會交往,卧床時間增加。嚴重的患者可以出現日常生活不能自理,完全處於無欲的狀態。最危險的病理意向活動是自殺的企圖和行動,老年患者一旦決定自殺往往比年輕患者更堅決,行為也更隱蔽,自殺成功率也就更高。導致自殺的危險因素主要是孤獨、疑病癥狀等。
軀體癥狀:患者往往有情緒癥狀轉化為軀體癥狀的特點。在抑鬱情緒明朗前一般有數月的軀體不適,其中以消化道癥狀最為多見,如食慾減退、腹脹、便秘或含糊的上腹部不適感。另外,乏力、頭部不適、心悸、胸悶及找不出器質性背景的頭痛、軀體痛也較為常見。不少患者常常糾纏於某一個軀體癥狀,到處求醫。有時,軀體癥狀掩蓋了抑鬱情緒,使得患者不願承認自己的抑鬱病情,拒絕到精神科就診。
26.老年抑鬱症有哪些表現?
香港影星林青霞的媽媽自殺的原因就是患了老年抑鬱症,曾一度引起社會不小的轟動。由於老年期抑鬱症不是一種單獨的疾病單元,臨床表現與青年人的表現不盡相同。主要的臨床表現有哪些呢?
(1)情感障礙:沒有任何原因的心情不佳,對什麼事情都沒有興趣,包括原來喜愛的事情,自覺沒精神。看別人高興時,覺得沒意思。有孤獨感,卻又怕亂,不愛人多,不喜歡熱鬧場面。約有一多半的老人還伴有心煩意亂,坐立不安,易為小事發脾氣,有的卻對自己的病擔心,怕好不了,逢人就說病,除了自己的病之外,沒有其他話題,對其他事情都沒有興趣。對自己的病感到沒有希望,嚴重時覺得生不如死。
(2)思維障礙:許多病人的體會是,覺得思考問題很困難,很少與別人主動交談,嚴重的病人一句話都不說。當別人問話時,回答問話緩慢、簡短、聲音低微,有的病人常常悔恨、責備自己,還可能產生責備別人,產生多疑,認為家裡人不關心自己,子女不孝順,領導不照顧自己等等,而產生對他人的不滿情緒。因此,一方面自責,另一方面又覺得自己成了廢人,無用的人,免得拖累家人,不如一死了之,自殺念頭十分堅決。
(3)認知功能減退癥狀:病人自覺腦子變慢、變笨,認為自己記憶力下降,變成痴呆了。這種自覺癥狀,也加重了病人的悲觀情緒。臨床上對病人進行智力測查時,可以發現:計算力、理解力、綜合判斷力及記憶力都有下降。測查結果從得分上看,可以表現出輕度至中度痴呆水平。是可逆過程,被叫做抑鬱性假性痴呆。
(4)行為障礙:在情緒低落的基礎上,產生行為障礙。抑鬱癥狀輕時,病人表現積極性及主動性明顯下降,不敢承擔任務,辦事猶豫不決、依賴性強。抑鬱癥狀加重時,無法進行日常工作,行動變慢,不與人交往,迴避交往,平時多卧床少語。嚴重時完全卧床,極少活動,甚至生活不能自理。部分有焦慮癥狀的病人,則是坐立不安,在房間里來回踱步搓手頓足。常見有堅決的自殺行為。
(5)軀體癥狀:許多老年抑鬱症病人,對情緒低落的體驗不明顯,認為是由於身體不好,才引起心情不好的。主要的軀體癥狀有:①失眠。尤以早醒多見。②食慾下降。有的出現噁心、腹脹,便秘等癥狀,全身疲乏無力的癥狀很普遍。心慌、心悸、胸悶等癥狀也較常見。病人常對這些癥狀十分重視,到處看病,認為得了重病而焦慮不安。常常到內科、神經科去看病,進行各種檢查,都無法確診,被稱為"隱匿性抑鬱症",也是老年期抑鬱症的一個類型。
27.如何面對老年抑鬱症?
在各種老年精神問題中,老年抑鬱症占很大比例,約佔7%,已經超過心腦血管的發病率。那麼,當患有老年抑鬱症後,如何面對呢?
對老年抑鬱症患者,必須強調及早治療,包括心理治療和藥物治療。輕症患者一般不需常規抗抑鬱藥物,而需要心理諮詢和心理治療,開導患者要以寬容的態度正視現實,既要寬容別人,也要寬容自己,學會「知足常樂」。碰到不高興的事情時,不要自我壓抑而應當採取疏導的辦法,尋找恰當的方式使自己的消極情緒得以宣洩。例如,找一個自己信賴的親人或朋友,向其傾訴自己的苦衷,把煩惱一吐為快,同時也可以聽聽別人的勸導和安慰。利用這種方法可以使自己鬱悶的心情得到宣洩,不安的心境得到平和,重獲心理上的平衡。如果條件允許,不妨暫時離開平時的生活環境外出旅遊,讓身心融入到大自然的懷抱中。放寬心態,積極調整自己的人生觀,以樂觀的態度面對「錦繡夕陽」。
自己不能擺脫負性心理困擾的時候,就有必要向心理醫生進行諮詢、接受心理治療。正確的心理學干預不僅是一種直接的治療,而且能增加心理承受能力和心理調節能力,使人們儘快恢復心理平衡和心理健康。
但如果患者出現下列表現,無論輕重都需要用抗抑鬱藥物進行治療:①快感缺乏、興趣缺乏或脫離社會;②記憶力明顯減退或注意力不集中;③判斷力喪失;5疑病症;⑤悲觀消極,喪失自尊,甚至產生尋死念頭伴自殺動機。
28.哪些因素易患老年抑鬱症?
老年抑鬱症是一種情感性的精神疾病,其發病原因錯綜複雜,其中75%的病例都是由生理或社會、心理因素引起的。
1、生理因素老年人的各種身體疾病,如高血壓病、冠心病、糖尿病及癌症等,都可能繼發抑鬱症。還有許多患慢性病的老人,由於長期服用某些藥物,也易引起抑鬱症。此外,抑鬱症患者的家庭成員的患病率遠遠高於一般人群,其子女的發病率也高,說明此病與遺傳因素有一定關係。
2、社會與心理因素抑鬱症的出現與老年期的各種喪失有較大的關係,這些喪失包括工作的喪失、收入的減少、親友的離世、人際交往的缺乏等等。
(1)老年人退休後對於角色轉變在心理上常常出現不適應,如職業生涯的結束、生活節奏放慢、經濟收入減少等,巨大的落差會產生失落感,導致情緒低落。
(2)交往圈子變窄,人際互動減少,缺乏情感支持,也是導致老年抑鬱的常見病因,案例中的兩位案主都存在這個問題。
(3)親友的離世,特別是配偶的去世往往對老年人形成較大的精神創傷,容易誘發抑鬱症。有人曾對4489名55歲以上的喪妻者進行為期9年的調查,發現5%的人在喪妻後半年內相繼去世,死亡率比未喪妻的同齡人高40%。此外,周圍的老年朋友的逝世也會引起老年人對死亡的恐懼。
老年抑鬱症的發生與個人的人格因素也很有關係。一般來說,素來性格比較開朗、直爽、熱情的人,患病率較低,而性格過於內向、或平時過於好強的人易患抑鬱症。這些老年人在身體出現不適、或慢性病久治不愈時會變得心情沉悶,或害怕絕症、或恐懼死亡,或擔心成為家人累贅,從而形成一種強大而持久的精神壓力,引起抑鬱。
29.產後抑鬱有哪些特點?
著名的黛安娜王妃生前就曾患有嚴重的產後抑鬱症。去年一名25歲年輕女子在北京車公庄地鐵站自殺身亡。經有關方面證實,造成這一悲劇的直接「兇手」是產後抑鬱症。產後抑鬱症是介於產科與精神科之間的交叉學科,不太受重視,近幾年來,其發病率在我國有逐年上升趨勢。因此,也得到了越來越多的注意。
產後抑鬱症的發病率在10%以上,多是在產後兩周發病。產後4~6周癥狀明顯。患者在發病前往往會感到無法適應分娩後的生活,並因睡眠不足、照料嬰兒過於疲勞等導致不良心境進一步惡化,以致出現產後抑鬱症。
主要特徵為:
①情緒方面,常感到心情壓抑、沮喪、情感淡漠。表現為孤獨、害羞、不願見人或傷心、流淚,甚至焦慮、恐懼、易怒,每到夜間加重。
②自我評價較低,自暴自棄、自責、自罪,或表現對身邊的人充滿故意、戒心,與家人、丈夫關係不協調。
③創造性思維受損,主動性降低。表現為反應遲鈍,往意力難以集中,工作效率和處理事物的能力下降。對生活時常缺乏信心,覺得生活無意義。表現為厭食、睡眠障礙、易疲倦、性慾減退,還可能伴有一些軀體癥狀,如頭昏頭痛、噁心、胃部灼燒、便秘、呼吸心率加快、泌乳減少等。重者甚至絕望,出現自殺或殺嬰的傾向,有時陷於錯亂或昏睡狀態。專家指出,產後抑鬱是一種值得關注的普遍現象。
30.產後抑鬱有哪些危險因素?
產後抑鬱症是介於產科與精神科之間的交叉學科,不太受重視,近幾年來,其發病率在我國有逐年上升趨勢。所以受到了越來越多學者的關注。下面幾種危險因素,容易導致產後抑鬱症的發生。
婚姻問題。經歷不幸福婚姻的產婦,往往在產後易患抑鬱症。
懷孕期間出現過抑鬱、焦慮。因此,懷孕期間一定要注意情緒的變化和調整。
缺乏福利保障。沒有福利保障的產婦,由於總是要為金錢為發愁,產後抑鬱的發病率相對較高。
懷孕期間的生活壓力或負面事件的發生,如家屬死亡、親戚遠離、搬到新地方、曾經有過產後抑鬱症的體驗或心緒混亂。
分娩時有創傷經歷。
出院較早,沒有完全復原。
經前緊張綜合征的病史。
激素的驟然變化。懷孕期間雌激素和黃體酮增長10倍。而分娩後激素迅速下降,在72小時內迅速達到分娩前水平。產後激素水平的迅速降低與抑鬱出現有關。
分娩後的壓力。孩子的出生的確會給初為人母的媽媽帶來巨大的幸福感和快樂,但沒有哪個媽媽能同時兼顧繁重的工作和照顧嬰兒。
31.兒童感到壓抑時有哪些表現?
8歲的小明和9歲的聰聰十分要好的朋友,當聰聰全家出國後,媽媽發現小明最近總是不開心、不愛說話、常哭泣、好發脾氣、不愛上課、一會兒叫肚子痛,一會兒叫頭痛,晚上睡覺很困難,對以前愛吃的肯德基也不感興趣了。爸爸、媽媽帶他去醫院好多科室檢查,都沒有發現問題,吃藥也不起作用。馬上要考試了,父母急的團團轉不知道小孩子為什麼會這樣呢?
是的,兒童也會有明顯的情緒變化,當兒童感到壓抑時常常出現下列表現:
1.情緒低沉表現為不愉快,悲傷,哭泣,自我評估過低,不願上學,對日常活動喪失興趣,想死或企圖自殺。也有表現為易激惹,好發脾氣,違拗,無故離家出走等。
2.行為遲緩表現為動作遲緩,活動減少,退縮萎靡,嚴重者可呈類木僵狀態。思維遲鈍,低聲細語,言語減少,語流緩慢,自責自卑。年齡大的兒童可有罪惡妄想。有些患兒可能表現反向癥狀,如不聽從管教、對抗、衝動、攻擊行為或其他違紀不良行為等表現。有將這種行為表現列為抑鬱症等同症象。
3.軀體癥狀常訴述各種各樣軀體不適,如頭痛、頭昏、疲乏無力、胸悶氣促、食慾減退、睡眠障礙等。
引起兒童抑鬱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除了那些天生易患抑鬱症的人之外。情緒抑鬱可能是由心理壓力、憂慮和失落感所引起的。
32.兒童抑鬱症的表現是什麼?
9歲的文玲是個活潑可愛的女孩,時常蹦蹦跳跳、歌聲優美。但在徐雲和丈夫離婚後不久,文玲就不再唱歌、蹦跳了。當其他小朋友在公園裡遊戲時,文玲卻坐在椅子上遠遠地看著。徐雲認為女兒可能是因為父母離異而心情不好,沒在意。文玲11歲時,逐漸出現經常哭泣,食慾明顯下降,身體非常虛弱,以至於後來整日卧床不起。徐雲慌了,領女兒去了很多醫院,各方面的檢查均正常,文玲到底怎麼了?後來內科以上建議徐雲領孩子看心理醫生,心理醫生給文玲開了抗抑鬱葯口服。最初徐雲不肯,她說:「當時我也不願意讓孩子服抗抑鬱葯,因為總擔心藥物會對兒童的成長產生不良影響。」但經過醫生耐心講解後,她同意了。令她感到寬慰的是,僅僅經過兩周的藥物治療,女兒的情況明顯好轉。文玲患的就是典型的兒童抑鬱症。
兒童抑鬱症的臨床表現與成年人不一樣,兒童抑鬱症與年齡因素密切相關,因此,也有根據發育不同階段而劃分:
1.嬰兒期抑鬱癥狀Spitz稱之為依附性抑鬱,大多發生於6個月以後。主要由早期母嬰聯結剝奪導致。表現為嬰兒體重不增,面部表情淡漠、出現退縮、易激惹,或表現精神運動遲鈍、睡眠障礙、對疾病抵抗力降低、營養不良。
2.學前兒童抑鬱症和抑鬱癥狀表現為憤怒,易激惹,不愉快心境,社會性退縮,對周圍事物不感興趣,好哭,食慾下降,睡眠障礙等。
3.學齡兒童抑鬱症和抑鬱癥狀往往表現長時間情緒不愉快,社會交往減少,睡眠障礙,易激惹,嗜睡,學習成績下降,注意力不集中,記憶減退,興趣減少,自我評價貶低,自責自罪,產生消極意念或自殺企圖等。
4.青春期抑鬱症癥狀與成年人基本類似。軀體訴述、絕望、社會退縮、易激惹亦較常見。此外,常可出現反社會行為,飲食障礙,注意缺陷和多動,酗酒和藥物濫用以及自殺率明顯增多。
33.什麼是季節性情感障礙?
在很久以前人們就發現部分抑鬱症病人的發病與季節變化有著密切關係,但一直沒有把它作為一個疾病獨立出來。直到1984年Rosenthal才提出並描述了季節性情感障礙這一精神疾病。季節性情感障礙是以秋冬季節抑鬱癥狀反覆發作,伴有睡眠增多、食慾增強、喜吃甜食及體重增加等非典型抑鬱症癥狀,而春夏季節癥狀完全緩解或部分轉為躁狂發作為特徵的一類情感性障礙。季節性情感障礙通常隨著年齡的增長、病程的延長,抑鬱的癥狀有逐漸加重趨勢。規律發作數年後,抑鬱發作漸漸與季節變化無關聯,出現普通抑鬱症的特點。在臨床上診斷季節性情感障礙時需要符合以下三項標準:
(1)抑鬱病史必須符合DSM-3-R的重型情感性障礙標準。
(2)至少連續二年秋冬季節抑鬱發作,而春夏季緩解。
(3)無其他重性精神障礙或存在對季節性情緒改變可緩解的心理社會因素。
有關對季節性情感障礙的流行病學調查報道較少。Hansen等曾對北極圈北緯69度地區的群體進行了調查,調查了7759人,結果發現成年男性發病率為14%,而女性為19%。Terman等報道健康群體在冬季或陰雨天氣情緒受到影響的達26%,而抑鬱症病人則更顯示出季節性,高達38%的抑鬱症病人在秋冬季出現抑鬱發作,且此類病人對光療效果好。有關專家在對季節性情感障礙研究後認為日照時間的減少是引起季節性情感障礙的主要原因,因為調查結果顯示越向北的高緯度地區,季節性情感障礙的患病率越高,在移居低緯度地區後或通過光照治療可使部分抑鬱病人的癥狀得到緩解。生物學因素:Rosenthal等1984年就提出,在冬天,季節性情感障礙病人由於腦內5-羥色胺系統功能減弱而發病。另有研究證實,與抑鬱症相關的所有神經遞質中,只有腦內5-羥色胺系統與季節變化密切相關。在春夏季,腦內5-羥色胺系統功能最強,而秋冬季節最弱。褪黑激素是一種由松果體細胞分泌的激素,松果體細胞從血液中吸收色氨酸,在色氨酸羥化酶的作用下,生成5-羥色胺,5-羥色胺在各種酶的作用下,最終形成褪黑激素。Lewy等認為褪黑激素在季節性情感障礙的發生髮展中也起重要作用,褪黑激素在正常人血漿中呈現晝夜節律變化,其分泌受光照的影響,白天由於光線作用刺激視網膜,通過傳遞最終導致松果體內交感神經釋放去甲腎上腺素減少,使褪黑激素減少;而夜間光照減少松果體內交感神經釋放去甲腎上腺素增多,致使褪黑激素分泌增多。在高緯度地區秋冬季節日照時間明顯減少,褪黑激素分泌相對增多,而季節性情感障礙的發病恰好發於上述地區和季節。由此推測褪黑激素分泌增多與季節性情感障礙的發病有關。
34."白領"為何與抑鬱有緣?
都市的快節奏,使年輕的白領女性特別容易受到情緒困擾,其中抑鬱症最具普遍性,故被人形象地稱為「情緒的感冒」。抑鬱症高發年齡為21歲-33歲,白領女性患抑鬱症的比例是男性的2倍—3倍。一般認為,女性易患情緒困擾因素有兩個,一是軟弱,二是多愁善感。
抑鬱症是抑鬱情緒長期無法得到排解而形成的。白領女性中大約26%的人經歷過需要專業治療的抑鬱症。喜怒哀樂本是人的基本情緒,每一個人都經歷過傷心、焦慮、沮喪和抑鬱等消極情緒,這些消極情緒往往可以隨著時間的流逝而得到自我治癒,而心理諮詢則可以加快恢復正常情緒的速度,所以有這些消極情緒並不等於患有心理疾病。
抑鬱症臨床表現為持久的心境低落,伴有焦慮激動、軀體不適、睡眠障礙(失眠或嗜睡)。
醫學檢查沒有相應的器質性損害,診斷結論常為:神經衰弱、植物神經功能紊亂、功能性胃腸道障礙、胃腸神經官能症、心臟神經官能症等。患者的情緒特徵是:落落寡歡、悲觀失望、沮喪無趣、孤獨無助、神經疲憊。由於抑鬱症患者對生活喪失了興趣和意義。
不是要誇大女性白領生命的脆弱,而是說當大家在強調健康的重要性的時候,卻很少有人強調健康的艱巨性,更少有人強調健康是一個很不容易實現的目標。以前常常有人慷慨陳辭:「天上不會掉下餡餅,天上不會掉下幸福。」難道天上就會掉下健康么?餡餅是要去做的,幸福是要去創造的,健康是要去奮鬥的,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競爭的激烈,白領中的女性更加獨立。她們疲倦得不再熱衷於小鳥依人,
不少人以為,對於工作環境好,工資收入多的"白領"人群來說,似乎個個都應該是心滿意足,稱心如意了,不會出現抑鬱的煩惱。其實並非如此。調查結果表明,這些受教育程度較高,工作崗位層面也高,經濟收入較好的人群,患有抑鬱的情況並不低於社會其他人群。
從日常的生活消費水準來衡量"白領"人群的生活品質,的確比一般工薪階層要高,但他們卻承受著許多其他的壓力,尤其是心理壓力更大。他們中處於決策層的人需要承擔開拓的風險;處於職能層的人需要領悟上司的意圖去實現下達的指標;處於獨資或合資企業的中方人員需要應對來自文化和思維方式上差異的無形壓力。總而言之,他們的工作、生活都有著自己特有的內容和規律,日子並不輕鬆。
著名心理學家雷薩魯斯指出,日常生活壓力來自兩方面,一是重大生活事件,另一面是不斷的小麻煩。兩者的交替出現及疊加的壓力,將成為構成身心疾病的重要因素。因此,對於"白領"人群來說,注重心理健康就顯得很重要了。
目前,在心理問題中抑鬱是最為常見的,如同身體感冒一樣,抑鬱被大家稱作為"心理感冒"。患有抑鬱的人會感到情緒低落和消沉,儘管可能被某些一般的生活事件所激發,但低落的情緒卻遲遲難以恢復,總感到"沒勁"、"沒趣",心中無喜悅感。處於抑鬱的人會發現自己變得懶散起來,幹事總缺乏以往該有的勇氣和闖勁,退縮猶豫,缺乏內動力。疲乏和周身不適也是患抑鬱的一個特點,全身不舒服是確實的,卻往往難以描述,向別人訴說以求理解則更是困難,因為常規的體檢結果往往都是正常的。睡眠不好是抑鬱者的又一個顯著特徵,他們常常醒得很早,半夜裡要醒過來好幾次。有時醒來後就再也睡不著,胡思亂想直到天明。睡不好、吃不香、做不動的惡性循環也隨之形成。抑鬱的人會變得孤獨和自封,他們把環境、自己和將來都看得一無是處,有的人甚至冒出了厭世的念頭。
通常大家不敢正視抑鬱的主要原因是缺乏對抑鬱的理解,他們把抑鬱狀態、抑鬱性神經症和精神病性抑鬱混淆起來。聽到抑鬱便與嚴重的精神病聯繫起來。其實並非如此,平時最常見的是抑鬱狀態。對於"白領"人群來說,理解和認可自己也會處於抑鬱狀態,也應該是他們對於自己心理健康追求的一種素質。如果發現自己有抑鬱的表現,應引起重視,主動到醫院去接受心理醫生的診治,有利及時擺脫抑鬱的困境。需要提示的一個問題是,千萬不要過高估計自我調適的功效,因為自我調適有一定的範圍和程度。否則會延誤時機,使抑鬱加重。所以奉勸白領女性還是悠著點,別拿健康賭明天。
35.如何自測自己的抑鬱程度?
緊張、繁忙、壓抑的環境,使許多人神衰弱;而一些人的神經衰弱癥狀,其實可能就是精神病的一個類型——抑鬱症的先兆。
情緒抑鬱是抑鬱症的早期表現,一開始僅有無精打采、疲乏無力、失眠多夢等癥狀,常被誤診為神經官能症。而多數人並不能一眼看穿那是抑鬱症的早期癥狀。所以,當你被告知有神經衰弱時,還需警惕它是不是精神抑鬱症的先兆。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最近,法國和美國醫學專家們制定了一組檢測抑鬱症的測驗題,供人們自測自己的神經衰弱癥狀,是否是抑鬱症先兆:
1、對下面兩個問題回答「是」或「不是」:
——上個月你是否有兩個星期(或更多)的時間,感覺自己的情緒不大好?
——上個月你對自己的許多習慣和愛好都失去了興趣?
2、如果你對這兩個問題都回答「不是」,那就無需再繼續測驗了,因為可以據此排除精神抑鬱症的可能。如果你對其中一個問題回答了「是」,請對以下7個問題回答「是」或「不是」:
——你的食慾近來是否改變?體重是否不知不覺地增加或減少了5公斤?
——你的睡眠出現了困難?
——你是否幾乎每天都感到激動和煩躁,甚至坐立不安?
——你是否總感覺自己有氣無力、疲勞不堪?
——你是否總感覺到自己是無能之輩,甚至問心有愧?
——近來你的思想是否很難集中?
——你是否出現了輕生的念頭?
對上述問題,只要你作出3個肯定的回答,那你就必須去找精神病專科醫生商量了。
36.抑鬱症是有精神因素引起的嗎?
抑鬱症是否與精神因素的有關,不能一概而論,主要取決於不同類型的抑鬱。舉例例如:
內源性抑鬱症。主要由於腦內兒茶酚胺類神經遞質代謝障礙所致,有的有家族遺傳史。部分發病前有不良刺激因素,但這些刺激因素並非發病的根本原因。臨床有精神運動性遲滯、早醒及癥狀早重晚輕的特點,有體重明顯下降及自罪觀念、自殺行為和生活不能自理等表現。少數病重者還可出現緘默不語、卧床不動的抑鬱性木僵狀態。本病是一種嚴重的抑鬱症。
心因性抑鬱症。主要由受到外界的不良刺激或者內心的矛盾衝突所致。往往在受到超強精神打擊後急性發病,也有少數是緩慢起病的。
抑鬱性神經症。又稱抑鬱型神經官能症,是一種較輕型的抑鬱症。它表現為持續的情緒低落狀態,常伴有神經衰弱的許多癥狀,其預後較良好。
繼發性抑鬱症。(1)繼發於某些精神障礙;(2)繼發於肝炎、流感、甲狀腺功能減退等軀體疾病;(3)繼發於利血平、皮質激素等藥物的副作用。
隱匿性抑鬱症。軀體癥狀十分明顯,可涉及各個系統,但以疼痛為主訴者較常見,隱藏很深的抑鬱癥狀反被掩蓋了,如不警惕可長期誤診。
更年期憂鬱症。首次發病在更年期,常以某些精神因素或軀體因素為誘因,多有絕經期綜合征的表現,臨床癥狀以焦慮抑鬱為主,智能良好。
37.哪些軀體疾病易發抑鬱症?
各種軀體疾病均可易發抑鬱症,尤其以腦部疾病最為突出。詳細說明如下:
甲狀腺功能減退的病人可有繼發性抑鬱症,病人往往行動遲緩、語流不暢、精力不足較為突出,原發病的癥狀與體征較為突出。
癌症病人伴發抑鬱是常見的,至少有25%的住院癌症病人有抑鬱癥狀,癌症病人具有複雜的心理因素,癌症一經確診,對個體而言是突然的應激和災難和災難性生活事件,對疾病的絕望、疼痛、因長期住院帶來的經濟問題和家庭矛盾,成為病人在患病後產生抑鬱癥狀的重要原因。需要注意的是長期抑鬱也是導致癌症的重要原因之一。
流感病人在發熱期或恢復期,可出現抑鬱癥狀,病人有頭痛、失眠、頭暈、疲乏、嗜睡,同時伴有抑鬱寡言、情感反應遲鈍及精神運動性遲滯。
腦器質性抑鬱
1、腦動脈硬化、腦變性、腦腫瘤、癲癇等腦器質性疾病,均可伴發抑鬱;但大多數不到嚴重抑鬱的程度,多有焦慮、疑病和神經衰弱癥狀。病史和檢查中有腦器質性病變的表現。
2、腦動脈硬化的病人約有三分之一在不同階段出現抑鬱發作,本病初期患者的人格較為完整,智能損害不重,病情呈波動特點,隨著病情的發展,在出現抑鬱癥狀的患者中有5%-10%的患者呈現比較嚴重和持久的抑鬱狀態,並伴有意識混濁、情緒不穩,嚴重時可有出現自責、自罪的表現,部分患者有自殺行為。
3、腦卒中後抑鬱臨床表現分為兩類,一類是輕度抑鬱,表現為悲傷、乏力、睡眠障礙、注意力下降、興趣減退、思慮過度、情緒易激惹等;另一類是重度抑鬱,除了上述輕度抑鬱癥狀外,還有緊張焦慮、早醒、興趣喪失、思維遲緩、食慾減退、體重減輕、有瀕死感及自殺意念,自殺企圖是腦卒中後抑鬱最危險的癥狀,可出現在腦卒中後的早期或恢復期,應引起高度注意。
4、癲癇性抑鬱可以在癲癇發作的間隙期出現,稱間發性抑鬱,患者可以無任可誘因的情況下突然出現抑鬱,陷入愁城,常常伴有苦悶性焦慮。此時患者常有自殺和傷害他人的行為,持續數十小時病程外,還可見癲癇的其他表現。在這種心境惡劣的情況下,如有發作性持續飲酒的,稱之為間發性酒狂。
5、震顫麻痹又稱帕金森病,發病前可先出現抑鬱癥狀,也可以是同時出現,震顫麻痹所伴發的抑鬱表現為苦悶、對前途悲觀、易激惹及自殺觀念,焦慮症的發生率也很高,但很少有內疚、自責、失敗感及被懲罰感。這類病人有較高的自殺意念,但實際自殺率很低。本病的抑鬱症可用三環類抗抑鬱葯治療,但它可以加重震顫的發生,所以必須加用抗帕金森氏病藥物治療。
38.女性更易患抑鬱症嗎?
我國有近7%的人口患有抑鬱症,女性患者為男性的2倍。「女性較男性容易患上抑鬱症,最主要的假設就是女性生理及生殖結構的問題。女人的生理結構,使到她們在成年時得經歷來經、停經,和懷孕的過程,這些生理上的變化都會帶來壓力,而一旦不能正確地控制這些壓力,就容易產生抑鬱症。」因此,抑鬱症占女性所有疾病的首位,多發於青春期、經前期、產後及更年期。
女性具有敏感、容易情緒化的特點,更年期的婦女更是承受著工作和家庭兩副重擔的壓力,而且她們處於更年期激素水平波動的階段,身體可能出現各種不適,加之精神壓力大,很容易出現抑鬱症。
抑鬱症最常見的癥狀是莫名其妙的乏力,休息後仍不能緩解,走路稍多一些即感覺累,腿都抬不起來,在家裡連家務都懶得干,甚至電視都懶得看。其次是興趣減退,什麼都不願意干,什麼都懶得干,甚至連過去喜歡的事情現在都懶得干。第三是情緒低落,怎麼也高興不起來,甚至覺得活在世上一點意思都沒有,嚴重的甚至想到結束自己的生命,這些都是抑鬱症的核心癥狀。如果具有這些癥狀,持續時間超過兩周,就可以診斷是抑鬱症,就該到醫院就診,接受治療。
然而患者往往不能認識到自己患有抑鬱症,因為抑鬱症還可以伴發很多軀體癥狀,如:失眠早醒、食慾減退、便秘腹瀉、全身疼痛等,大多數患者都是以軀體不舒服來綜合醫院看病的,病人往往感覺各種各樣的疼痛和不舒服;更年期的患者,還往往有潮熱、多汗以及脾氣急躁等癥狀,來醫院就診通常都是為了這些問題,很少談到自己的情緒和精神狀態,這樣容易掩蓋抑鬱症。
對於輕度的抑鬱情緒,自我心理調節是治療的一個方面,但是如果自我調節效果不好,或較嚴重的抑鬱症還是應該遵照醫生的指示服藥治療,以免造成嚴重後果。有一點需要注意的是,抑鬱症是一種慢性病,跟許多其他慢性疾病一樣,首次發作應該積極配合醫生,足量用藥,儘可能完全治好,否則如果以後複發,就可能需要終身服藥了。為人們所熟知的新一代抗抑鬱劑百優解是治療更年期婦女抑鬱的有效藥物之一。
處於更年期的婦女除了要關心自己的身體狀況外,更要關注自己的心理健康。如果出現各種生理或心理的問題,應該到醫院去,除了向醫生談自己身體不適外,也要向醫生談自己的思想和情緒,聽從醫生的意見和建議,積極配合醫生治療,以保持健康的生理和心理狀態,更好地工作,更好地生活。
39.抑鬱症會遺傳嗎
抑鬱症的發病率很高,但現在對它的發病原因仍不十分清楚,可能與社會心理因素、遺傳、人體的生化變化及神經內分泌等有關。其中,遺傳因素很重要,據調查,抑鬱症患者有精神病家族史者可高達30%~41.8%,家族中有患病者的人群發病率是一般人群的10-30倍。血緣關係越近,患病幾率越高。據國外的一份調查資料報告,抑鬱症患者親屬中患同病的幾率:一級親屬(父母、同胞、子女)為14%,二級親屬(伯、叔、姑、姨、舅、祖父母或孫子女、甥侄)為4.8%,三級親屬(堂、表兄妹)為3.6%。
雖然許多研究都發現抑鬱症的發生與遺傳因素有較密切的關係,但抑鬱症不屬於遺傳性疾病,遺傳的研究主要是通過對家譜的調查和對雙生子的研究。
國外有關雙生子的研究,發現雙卵雙生子患病率為16%~38%,單卵雙生子為33%~86%,最高可達92.6%。雙生子的寄養研究也發現有同樣情況。
以上資料說明遺傳因素在抑鬱症的發生上有肯定的作用,但這主要是指情感性精神病抑鬱症。至於其他的輕性抑鬱症,如抑鬱性神經症、反應性抑鬱症等則個性及環境因素可能起到更大作用。也就是說,在病因上,抑鬱發作多由遺傳因素起支配作用,患者常有家族史,而無明顯的心理社會因素;抑鬱症則受遺傳因素影響較弱,多無家族史,它往往因心理社會因素(如夫妻不和、離異、意外傷殘、工作困難、人際關係緊張等等)所引發。
如果家庭中有抑鬱症患者,那麼家庭成員患此病的危險性較高。當然,遺傳並不是具有惟一決定性的患病因素。抑鬱症是遺傳、心理和社會環境這些因素綜合作用導致的,應結合患者的情況具體分析。
40.如何知道自己有無抑鬱?
抑鬱症是一種常見的情緒障礙性疾病,以心情顯著而持久的低落為主要癥狀,並且伴有相應的思維、行為改變。典型的病例表現為情緒低落,悲觀失望,缺乏愉悅感,反應遲鈍,記憶力下降,厭煩社交,言語活動減少。
診斷抑鬱症並不困難,但是病人的表現並不典型,作為核心的抑鬱癥狀,往往隱藏於其他心理和軀體的癥狀中,含而不露,因而容易導致醫生誤診、失治,甚至釀成嚴重後果。
如何知道自己有無抑鬱呢?出現如下報警信號應當警惕。
生活缺乏愉悅感,人逢喜事而精神不爽。經常為了一些小事,甚至無端地感到苦悶、愁眉不展。
對以往的愛好,甚至是嗜好,以及日常活動都失去興趣,整天無精打采。
生活變得懶散,不修邊幅,隨遇而安,不思進取。
長期失眠,尤其以早醒為特徵,持續數周甚至數月。
思維反應變得遲鈍,遇事難以決斷。
總是感到自卑,經常自責,對過去總是悔恨,對未來失去自信。
善感多疑,總是懷疑自己有大病,雖然不斷進行各種檢查,但仍難釋其疑。
記憶力下降,常丟三落四。
脾氣變壞,急躁易怒,注意力難以集中。
經常莫明其妙地感到心慌,惴惴不安。
經常厭食、噁心、腹脹或腹瀉,或出現胃痛等癥狀,但是檢查時又無明顯的器質性改變。
有的病人無明顯原因的食欲不振,體重下降。
經常感到疲勞,精力不足,做事力不從心。
精神淡漠,對周圍一切都難能發生興趣,也不願意說話,更不想做事。
自感頭痛、腰痛、身痛,而又查不出器質性的病因。
社交活動明顯減少,不願與親友來往,甚至閉門索居。
對性生活失去興趣。
常常不由自主地感到空虛,自己覺得沒有生存的價值和意義。
常想到與死亡有關的話題。
以上條目中,假若有一條特別嚴重,或數條同時出現,就很可能是抑鬱症發作的徵兆,一定要提高警惕。
41.抑鬱症與個性有關嗎?
抑鬱症是否與個性有關,一直是個醫學界關注的問題,尚無定論。但越來越多的研究支持個性在抑鬱症中的作用。華盛頓大學的傑吉·戈蘭醫生通過一項調查發現,一個人的個性也在引發抑鬱症上扮演了重要角色:那些性格內向、不喜交往、不善宣洩負面情緒者,往往比那些性格開朗、廣交朋友、生活態度積極向上者更易罹患抑鬱症。
總結眾多研究資料顯示,以下三種個性的人容易患上抑鬱症。依賴型。個性屬於依賴型的人,他們認為周圍的人多多少少負有照顧他的責任。乖乖型。這種人的性格有點接近依賴型個性,瞧不起那些不遵守條例有自己想法的人。這類人平時花很多時間和精力來與其他人保持一致,看多數人的臉色行事,因此活得很累。這種性格的人聽話,認真做事,不造反,溫和柔順,謹慎,不驚動任何人,他們任何時候都生活在巨大的壓力之中。完美型。完美型的人,小時候往往獲得父母過多的照顧和愛護。不過,他們並沒有因此養成驕傲跋扈的個性,而是處處以父母為榜樣,模仿父母言行,進而力求事事盡善盡美。具有這種性格的人,過分控制自己的感情,除了學習,其他方面的生活都失去生命力,無法與人交往,遇上挫折,所有的委屈自己承擔,心情一般都不開朗。
前段時間發生的大學生劉海洋把硫酸和火鹼潑向了黑熊的「傷熊事件」,在社會上引起了軒然大波。劉海洋喜歡動物卻又傷害動物,說明他有情感障礙。他為了緩解自己的心理壓力,選擇了對自己沒有威脅卻有權威象徵的、處在圍欄之中卻又身體強壯的黑熊作為攻擊對象,他的這種行為只不過是一種宣洩。有專家分析,在劉海洋身上,這三種個性的影子均可看到,說明由於這些個性的存在,他可能患有抑鬱症。可見,全社會應該重視對青少年個性教育的現實意義。
(邵壽紅)
42.抑鬱症可提高人群總死亡率嗎
隨著社會文明程度的提高和科學技術的進步,人們的壽命已經明顯的延長,如今在發展中國家,平均壽命已達64歲,到2020年將達到71歲,在這基礎上是否還能延長,是否還能夠活得更好,這都是每個人所關心的問題。是什麼疾病導致人類死亡,世界衛生組織把死亡原因分為三大類:第一類包括傳染性疾病、與圍產期因素有關的疾病和與營養因素有關的疾病;第二類包括各種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第三類是指各種傷害。現在,天花已被消除。在不久的將來,脊髓灰質炎(小兒麻痹症)也將被消滅。嬰幼兒死亡率顯著下降,針對一些幼年起病進行的免疫每年拯救了數百萬孩子的生命。人的壽命也延長了。但慢性病如心肌病、癌症和糖尿病、以及由於神經和精神紊亂導致的全球疾病已經上升到越來越重要的地位。這種疾病流行性趨勢的變化已得到國際健康問題專家的公認。世界衛生組織、世界銀行和哈佛大學聯合開展的全球疾病負擔項目。該項目運用一種叫「殘疾調整生命年」的新方法來測定疾病負擔,它考慮到了疾病引起的早逝所喪失的潛在生命年和殘疾所喪失的富有生產力生命年,將所有的疾病都加以分析,得出結論:抑鬱症排列在所有疾病的首位,超過了人們十分害怕的癌症和心血管疾病。從疾病發展史來看,人類已經從「傳染病時代」、「軀體疾病時代」步入「精神疾病時代」。另一項隨訪研究發現,長期伴有抑鬱的軀體疾病病人死亡率高於不伴有抑鬱的病人。因此抑鬱症對於人的壽命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如果我們能夠對抑鬱症足夠的重視,及早的診斷、正確的治療,那麼人類的整體壽命將會大大延長,生活質量大大提高,人類將會更健康、更快樂。
43.抑鬱症男性會影響生育嗎
影響男性生育能力的因素有許多,除了一些器質性的原因以外,精神心理因素特別是抑鬱的情緒可以影響男性的生殖功能。抑鬱情緒所致的男性生育能力降低和性功能障礙,主要是因為患者在抑鬱情緒下,機體的神經內分泌發生紊亂,睾丸的功能受到影響,干擾了精子的生成。一般來講,在短期內,這種影響是可逆的。抑鬱情緒影響的男性生育,主要表現在射精延遲和陽萎,以及性慾的缺乏。雖然缺乏權威性的關於抑鬱症患者性功能障礙的有關數據,但有國外學者進行過對未進行治療的抑鬱症性功能障礙的研究,所有患者中性慾低下的患病率為31%,男性患者中勃起障礙為35%,射精延遲為47%,而在對照組則明顯低於上述數據。婚前心理創傷、父母教育不當、首次戀愛挫折,婚後感情不和、關係不協調、相互間缺少了解和理解,漸漸產生抑鬱情緒以及由此出現的性厭惡感。常常導致射精延遲。 初次性交失敗,宗教戒規影響,對性生活無正確認識,婚姻不協調、不圓滿,精神壓抑而吸煙、酗酒等則與精神性陽萎有關。因此,對於抑鬱症所伴發的性功能障礙要給予足夠的重視,作為患者應該克服羞恥感,主動的將自己的不適告訴醫生,而作為醫生來講更要仔細的詢問病史,以利於分清原因,根據病因來對因處理。使病人的抑鬱癥狀完全消失,恢復健康。
44.行為主義如何解釋抑鬱症的發病行為主義的一個很重要的理論就是學習理論,這個理論的基本點就是不論如何複雜的人類行為都是學習的結果,無論任何行為都可以學習而得,那麼,同樣的道理任何行為都可以棄掉。疾病可以通過學習而得到,也可通過學習而治好。
行為主義是通過學習理論的「獲得性無助」來解釋抑鬱症的發生。在動物實驗中發現,將動物放入一個無法逃脫的反覆電擊處境中,動物在開始時會拚命地試圖擺脫,一段時間後,它會完全放棄努力,因為它了解到這種處境是無法擺脫的,它是處於一種無助狀態。而患抑鬱症的人具有相同的無助體驗,對自己的現狀缺乏改變的信心和決心,常常認為做任何事情都是沒有意義的,表現出什麼事都不願意干,行動的遲緩,思維速度的緩慢,無法從生活中獲得樂趣。基於上述的理論,我們如果能使病人獲得一種對自我當前狀態的控制和支配感,而不是一種失控狀態的話,抑鬱狀態就會好轉。
因此我們常常在臨床中應用行為獎賞和正性強化的方法來治療抑鬱症,並且取得了一定的臨床效果。
45、抑鬱症會增加腦中風發病的危險嗎
關於抑鬱症增加腦中風發病的危險,最近我遇到一個這樣的例子,一位50歲左右的男性,因為下崗和一些家庭方面的原因,漸漸地出現了情緒低落,幹什麼都開心不起來,失眠,不願意與人交往,他的妻子帶他來看心理醫生,經過檢查發現他患了抑鬱症,建議他服用一些抗抑鬱的藥物,但被他拒絕了。不久後聽說他突然出現了腦血管意外,經搶救無效死亡,在以前並沒有發現他有心腦血管疾患。
美國國家衛生統計中心的流行病學家BruceSJonas和MichaelEMussolino報道,在平均16年的隨訪期間,最初出現的嚴重抑鬱癥狀可增高病人患卒中的相對危險性,如同收縮期血壓升高40mmHg所引起的危險性,嚴重的抑鬱癥狀要比其他因素所形成的卒中統計學危險性更大。絕望的感覺和其他嚴重抑鬱病症可顯著地增加卒中的可能性。另一項新的研究認為,抑鬱和緊張的男性患中風而死亡的危險性是正常男性的3倍以上。患有抑鬱症或其他類似精神疾病的男性更容易發生致命性中風,而那些發生普通中風的患者大多數沒有抑鬱症的跡象。抑鬱症越嚴重、精神越緊張的男性,發生致命性中風的危險越大。心情抑鬱會使人體的自主神經系統功能發生變化,而人體心率的快慢和血管收縮正是由該系統控制的。將肯定影響腦血管的正常收縮和舒張。同時抑鬱症可改變大腦的生理生化、內分泌和免疫活性,對腦中風發病都有一定的影響。
根據最新的研究顯示:抑鬱癥狀的有效治療有可能減低卒中發生的危險性,特別是降低致命性的腦中風的危險性。因此對於抑鬱症的治療應給予足夠的重視,應給予正規、系統、全程的治療。
46.抑鬱症會導致痴呆嗎
李老先生今年64歲,最近一段時間,家人發現他不說話,行動遲緩,表情淡漠,變得什麼都不會做,如寫字、做家務、做飯、洗菜都難以完成。家人懷疑他患了老年痴呆症,帶到心理門診來檢查,經過醫生的仔細檢查,沒有發現他有器質性的病變,相反卻發現其有明顯的抑鬱情緒,那些事情不是不能夠干,而是不願意干,覺得一切都變得沒有意義。經過心身疾病科的三個月的抗抑鬱治療(包括藥物和心理治療),李老先生走出了抑鬱的陰影,重新獲得了愉快的心情。
從一般的情況來看,抑鬱症是以情緒低落、興趣缺乏以及樂趣喪失為核心癥狀並伴有一些心理學癥狀群如焦慮、自責自罪、精神病性癥狀等和睡眠、食慾障礙等軀體癥狀的疾病,它可以有認知障礙,其特點是可逆的,隨著抑鬱癥狀的改善可以有效的緩解,我們也把這種情況稱為「假性痴呆」。而痴呆則是智力和認知功能的全面緩慢的衰退,是不可逆的和進行性的。在臨床上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鑒別:痴呆一般是在不知不覺和無明顯界限發病,癥狀長期存在,情緒和行為波動起伏,在醫生檢查時常回答「忘了」,患者常掩蓋缺陷,認知損害程度相對穩定;假性痴呆則只急性起病,癥狀短期存在,情緒持續憂鬱,對醫生的提問回答「不知道」,病人常誇大缺陷,認知損害程度波動。
但從最新的研究發現在極難治的慢性抑鬱中,患者也會因長期的抑鬱導致大腦發生組織學改變(海馬區腦細胞發生萎縮)而發生痴呆。這種情況就是不可逆的。
因此,對於抑鬱症的治療應引起足夠的重視,對於抑鬱症所引起的假性痴呆應與痴呆加以鑒別,以免耽誤疾病的診斷與治療。抑鬱症是可以治癒的疾病,但如果沒有得到及時和正確的治療的話,很可能會發展成為慢性難治性的,從而導致腦細胞萎縮而引起痴呆。這是我們大家所不願意看到的結果。
47.抑鬱症與受教育的程度有關嗎?
一位從農村來的60多歲的大娘,沒有讀過什麼書,最近出現失眠、頭痛,渾身沒有力氣,做什麼都覺得沒有意思,整天都唉聲嘆氣,甚至有自殺的言語,全身檢查都沒有發現什麼問題,飯也吃不下,身體是日漸消瘦。家人帶她四處求醫,來到心理科後,經過詳細的檢查,診斷老大娘患了抑鬱症,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恢復了健康,又能和往常一樣的生活了。
在很多人的思想中,都把抑鬱症作為一個思想病,都是你們那些具有高學歷的人對塵世的虛名紛爭,對生命的意義有太多思考而想出來的病。其實不然,據最近發表在《衛生和社會行為雜誌》上的一個研究結果: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的研究者們通過對2000位18~90歲人們的調查,發現受教育程度低的人容易得抑鬱症。受過16年教育的人們,通常是上過大學的人們,比只受過10年教育的人們要晚10年得抑鬱症。當受教育程度低的人們變老時,他們比那些受教育程度高的人更容易得抑鬱症。
為什麼會造成這樣的誤解呢?一般來說,受教育程度高的人們具有較好的經濟來源和社會資源,因此更關心他們自己的健康,特別是心理健康,重視自己的主觀感受,因而當自己出現情緒問題時,會主動和比較及時的去尋求專業的幫助。這對於疾病的治療是非常有益的。但抑鬱症是一種疾病,受教育程度低的人們更可能在家庭職業、飲食、鍛煉習慣和就醫途徑不良的環境里長大,這些因素就會增加他們患抑鬱症的危險性,而且不會因為你不重視和注意就能倖免,危害更大。社會應該更加的重視他們,並提供良好的就醫途徑幫助他們得到及時的治療。
48.抑鬱症會增加冠心病發病的危險嗎
抑鬱症會與冠心病產生聯繫,一般的人都不會往這方面去想,在常人看來抑鬱症是一種精神疾病,而冠心病是一種生理疾病,是一種心血管的疾病,兩者根本是風馬牛不相及的事情。但最新的科學研究與臨床實踐都與人們的想法是不一致的。
筆者曾經在臨床中遇到這樣一個例子:一位52歲的女士患有嚴重的冠心病,長期服用治療冠心病的藥物療效不好,心絞痛是經常發生,還曾經發生過心肌梗塞,差點喪命。後來在我的建議和指導下,開始合併使用抗抑鬱葯,令人驚奇的是,此後她的心絞痛再也沒犯過。雖然她無法肯定這一切都是抗抑鬱葯的功勞,但是當她偷偷停用抗抑鬱葯之後,種種的不適癥狀很快就會出現,使得她不得不繼續抗抑鬱葯。
研究發現,抑鬱症與心血管疾病聯繫密切。抑鬱症可以誘發、加重心血管疾病並對心血管疾病的預後有顯著的影響,抑鬱症的存在顯著增加了心血管病人的短期及遠期死亡率,美國學者Gamey發現,存在抑鬱症的冠心病人12個月內發生心肌梗塞或死亡的幾率為其它冠心病病人的2倍,患心血管疾病的抑鬱症患者的死亡率明顯高於單純抑鬱症病人。另一方面,心血管疾病可以引起或加重抑鬱症。芬蘭一項由8000例患者參加的大型流行病學調查發現,多種心血管疾病都會伴發抑鬱症,如心肌梗塞為45%,冠心病為40%。美國的一項調查發現,冠心病患者中17%的人存在嚴重的抑鬱症,16%~22%的病人在心肌梗塞後會出現重症抑鬱症。抑鬱症的加重還可以影響心血管疾病的預後。
49.為什麼抑鬱症會增加冠心病發病的危險?
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1.抑鬱症患者的糖類代謝與正常人不同,他們更容易患糖尿病,而糖尿病是心臟病的高危因素。
2.患者血中膽固醇的水平也比較高。
3.抑鬱症激素水平變化還可以導致腦功能甚至結構的改變。
4.抑鬱症患者還往往採取一些不利於心臟的行為,尤其是男性抑鬱症患者,常常採用吸煙、酗酒等方式排解情緒。
5.在抑鬱症期間常有食慾減退、疲勞,因而大部分患者活動減少,慣於久坐,這也容易導致心臟病。
6.5-羥色胺由大腦合成、能使人情緒快樂的神經介質。它不僅存在於大腦,也可以在全身循環,能減輕血小板的黏附性,使冠狀動脈不易形成血塊而堵塞血管。但抑鬱症患者由於5-羥色胺水平低下,就失去了這一優勢。
7.抑鬱症使冠心病加重的另一原因是患者心率不穩定(理想的心率應能針對心臟的負擔作出調整,例如跑步時增快,慢走時減慢,而抑鬱症患者卻無法做到)。
8.增加患者的C-蛋白,導致炎性反應,從而增加冠狀動脈阻塞的危險。由於抑鬱症與心血管疾病有著如此密切的關係,因此有學者提出可以考慮將抑鬱症作為預測心血管疾病的因子。作為一種疾病,抑鬱症應該得到所有患者及家屬的重視,不能將患軀體疾病後的情緒低落視為正常現象而不加理睬。積極治療與軀體疾病(包括心臟病)並存的抑鬱症,不僅可以改善情緒,提高患者的心理功能,提高軀體疾病的治療效果,改善軀體健康,可謂"一箭雙鵰"。
50.認知心理學如何解釋抑鬱症的發病
抑鬱症的病因是多因性的,即是生物、心理、發育和環境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但從認知心理學的角度來看,抑鬱症的發病可以用抑鬱認知三聯症等認知扭曲來加以解釋。所謂認知三聯症,指病人消極地看待自我、自己的經驗以及自己的未來。抑鬱病人的負性自動想法都是圍繞認知三聯症展開的:
1.病人對自我的消極認知:他們把自己看成是有缺陷的,不能適應的或是被人拋棄的人,並將自己不愉快的體驗看成是假設的身體、精神或道德缺陷的後果。他們是沒有用的或是沒有希望的,從而貶低乃至厭棄自我。認為自己缺乏獲得快樂的品質,甚至覺得自己不配得到快樂或滿足。
2.病人對自己過去經驗的消極解釋:病人往往認為「回首往事,是一連串的失敗;我沒有做過過任何一件事,即使成功了,也只是偶然或僥倖的」。
3.病人對自己未來的消極預期:認為自己目前的痛苦將會無限期地存在下去,情況再也不能好轉,未來的生活充滿了失敗和挫折,等待自己的是一個又一個的痛苦,以致他們往往有無助和絕望的感覺。
基於這樣的認知方式,對抑鬱癥狀的產生、維持與發展有重要的作用。如抑鬱病人的疲乏無力、興趣下降是因為他們的悲觀和失望;他們覺得自己的努力都將以失敗告終,因而他們不願意做任何事情,導致其活動能力的明顯下降;他們認為自己沒有能力,令人厭惡,不能應付社交或其他生活問題,從而迴避與人交往,萌生逃避現實的念頭,自殺是這種逃避願望的最顯著的表現;病人認為自己無能、沒有希望,往往過高的估計生活中各種問題的難度,或者將事情的結果看得很壞,致使他們猶豫不決,不能做出決斷,過分依賴他們認為有能力的人。
以下介紹抑鬱症的認知模型示意圖:
早年經驗
(個人的經歷、生活事件、遺傳因素)
功能失調性假設形成
(沒有被意識所察覺的)
重大生活事件
功能失調性假設被激活
負性自動想法
抑鬱症的癥狀
情緒低落、興趣缺乏、樂趣喪失(核心癥狀)
焦慮、自責自罪、認知癥狀(心理癥狀群)
51.抑鬱症是用藥物治療好還是心理治療好
隨著人們對抑鬱症的認識的不斷加深,對其的危害了解得越來越多,對其的治療手段也不斷的在增加,除了抗抑鬱葯外,一些新的心理社會幹預措施亦相繼出現,其療效可以與三環抗抑鬱劑相當。而且沒有藥物所帶來的毒副作用。據美國國立精神衛生研究所的多中心合作研究發現,心理治療(認知行為治療或人際心理治療)的療效並不比標準的參照治療(丙咪嗪)差。但藥物治療也有很多的優點:如使用方便、見效比較快,毒副作用隨著新型抗抑鬱劑的出現也在逐步的減少,也越來越被人們所接受。究竟採用什麼方法來治療,不能一概而論,應該根據專科醫生從病人的實際情況來決定,一個重要的原則就是在治療過程中做到不傷害病人,同時又能最大限度地給予治療。根據臨床經驗以下情況考慮首選用藥物治療:明顯地植物神經體征、極度地或難以控制的抑鬱心境;快樂感缺失;顯著的體重減輕;嚴重的睡眠障礙如早醒;抑鬱性木僵;伴有精神病性癥狀如幻聽;有自殺計劃或行動的;有遺傳史的。而在下面的情況則可以首選心理治療或以它為主:抗抑鬱劑治療無效;由於嚴重副反應或嚴重的軀體疾病而不能耐受藥物的;輕至中度的境遇性或性格上的抑鬱心境;睡眠過多;沒有精神病性癥狀;無嚴重的自殺行動或計劃的;沒有遺傳史的,有明顯的心理社會應激因素的。
因為對抑鬱症的病因認識是生物、心理、發育和環境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所以對抑鬱症的治療也應該是綜合性的治療,只是根據病人的情況以某種方式為主,其它的方法為輔。心理治療與藥物治療並不互相排斥,而是可以互相的彌補的。如能將兩者有機的結合,則對抑鬱症的病人將是一個福音。
52.產後抑鬱症對孩子有什麼不良的影響
產後抑鬱症是一種在產後2周內出現的以抑鬱發作為主要表現的精神障礙。最新的研究資料表明產後抑鬱症是一種產婦常見的精神障礙,該病的患病率高達10-15%。持續時間長短一般認為從3周到3個月,個別情況可持續14個月甚至更長時間,研究表明,持續時間和嚴重程度有關。
產後抑鬱症的臨床表現與一般的抑鬱症沒有什麼特殊的不同,情緒低落,本應高興的事也高興不起來,有的對孩子也無興趣,甚至拒絕擁抱孩子,餵養孩子,不願看到孩子,有的患者出現嚴重的自責,感到自己是不稱職的母親,不能照顧好孩子,感到對不起孩子,對家人也表現出不該有的冷漠;有的表現出疑病傾向,整天擔心患病,總感覺身體不適或胃部不適,食欲不振,全身疼痛或極度乏力,有的患者表現出嚴重的焦慮癥狀,坐卧不安,易激惹,心煩意亂,睡眠障礙也極常見。極度嚴重者可能出現自殺危險,甚至和嬰兒一起自殺。產後抑鬱症的發生原因尚未完全清楚,但大量研究資料表明產後抑鬱症與產婦的生物、心理、社會等多種因素有關。
嬰幼兒的成長與母嬰連接是息息相關的,母嬰連接是指母親和嬰兒間的情緒紐帶,包括母嬰間軀體接觸、嬰兒的行為和母親的情緒反應性。產後抑鬱症會妨礙母親與孩子之間的正常相處,造成母嬰連接障礙。而對不同時期的嬰兒都有影響:1、對1—11個月嬰兒的不良影響:嬰兒精神和軀體較為緊張,易哭鬧,易疲憊,完成動作不良,食欲不振。 2、對12—19個月嬰兒的不良影響:產後抑鬱症與嬰兒的不良認知和情緒性嬰兒結局是相關的,而且其嚴重程度越重,嬰兒的不良精神越重,運動發展越遲緩。抵抗能力低,易於患病等。3、對兒童早期(4—5歲)的影響:母親在產後第一年有抑鬱症的孩子的認知能力和認知指數均顯著低於健康婦女所生的孩子。對孩子的智力發展有妨礙。而且在男孩上就更為明顯。其可能的原因是從出生到一歲是人的大腦發育的重要時期,孩子在這一時期開始學走路、說話,並培養早期的社交能力。而智力的健康發展需要寬鬆的環境,此時母親患抑鬱症,就會在無形中給孩子造成壓力,使孩子精神緊張或鬱悶,從而使智力不能得到充分開發。男孩子在這方面反應更為強烈,說明在生命最初階段所遭受的壓力面前,男性比女性更加敏感和脆弱。產後抑鬱症對母親和孩子有嚴重的危害,對其應高度重視,早期診斷、早期治療尤為關鍵。不僅可避免母親病程遷延或病情加重,也可使嬰兒儘早地感受到媽媽的慈愛和溫暖,健康快樂地成長。
53、抑鬱症的「擴大性自殺」和「間接自殺」是指什麼
在一般人看來,只有精神分裂症病人在精神錯亂時才殺人,而抑鬱症患者表現為情緒異常低落,對生活缺乏自信,做任何事情都沒有意義,嚴重時會產生消極絕望、悲觀厭世的念頭和自殺行為,在這樣的狀態下怎麼可能去殺人,這是不可想像的。所以一般人只知道防範抑鬱症病人自殺,而很少知道抑鬱症患者還會殺人。但事實並不是人們所主觀想像的,抑鬱症的患者的的確確會殺人。在現實生活中就有這樣的例子,美國婦女安德烈亞親手將自己的5個孩子溺死在家中的浴缸里。5個孩子中最大的才7歲,最小的只有6個月。其殺人過程是:她有條不紊地將5個孩子一個接一個地強行壓到浴缸中溺死後,然後用床單一個個地包好,整齊地放在房中的床上。安德烈亞之所以殺死孩子,是因為她患有嚴重的產後抑鬱症,自己想自殺,又擔心死後孩子無人照料,要承受世間的種種困苦和不幸,於是就產生了不如先殺死孩子再自殺的想法和行為。我們將這種殺人方式稱為擴大性自殺、慈悲殺人或憐憫性自殺、家族性自殺。
從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抑鬱症患者的「擴大性自殺」的一些特點:患者意識清晰,對自己的行為並非完全喪失辨認與控制能力;所殺對象都是患者無仇怨的親人,從患者的主觀感覺自己的行為並不覺得是對被害人是有損害的,而是在幫助他們。因此,有自殺企圖和行為是抑鬱症病人最危險的癥狀,因為它可以以自殺或殺人來達到目的,從而給社會、家庭和個人造成極大的危害。我們必須對此予以積極的治療,包括藥物治療、電休克治療、心理治療,住院治療也是非常必要的。
「間接自殺」是指:在抑鬱症的自殺的情形當中,還有一種情況就是抑鬱症患者決心自殺,但由於某種原因,不是自己直接行動,而是採取通過殺別人而犯罪,被法律所判死刑,間接的達到自殺的目的。這種情形稱之為抑鬱症的「間接自殺」或抑鬱症患者的「曲線自殺」。其主要特點是:患者意識清晰,對自己的行為並非完全喪失辨認與控制能力;所殺害對象與其無仇怨,常是無抵抗能力的幼、老、病殘者,拘捕後不承認自己有精神病,強烈要求處死償命。
這種情形在司法鑒定中應引起足夠的注意,千萬不可出於「他是病人」的同情,憐憫而不嚴格按法律辦事,否則就會有失於「循情枉法」的危險。但也不可只想到他們所犯的罪惡,而嚴加懲處。
對於這類病人,家屬應該加強護理,密切觀察,一旦發現有蛛絲馬跡,應立即送醫院進行正規、合理的治療,控制抑鬱,避免悲劇的發生。
54.抑鬱症會增加糖尿病發病的危險嗎
在實際生活中,我們往往有這樣的經歷,一旦自己生氣、憂慮、緊張、情緒激動時,血糖就會明顯升高。並可伴發糖尿病、對胰島素需要量增加;當感到安全和滿足時,有時可出現低血糖、尿糖減少,對胰島素的需要量減少。許多的文獻資料及臨床事實也說明了心理因素與糖尿病的關係密切。有學者對4000例糖尿病患者進行調查統計,發現因精神創傷誘發糖尿病者佔81%,其中怒、憂、思、愁等負性情緒所佔比例較大。科學實驗表明:在恐懼、抑鬱、憂慮、悲觀.孤獨等心理狀態會使升高血糖的激素(如:腎上腺素等)的分泌增加,免疫力下降,使病情加重癥狀惡化,血糖增高。因此,抑鬱症可影響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加重病情是顯而易見的,甚至可引起酮症酸中毒等嚴重的併發症而危及生命。
同時糖尿病本身控制不佳會產生一些如內心痛苦,情緒低落、沮喪、憂傷、苦悶、興趣減退、乏力、悲觀失望和精神不振等抑鬱癥狀。另一方面不良情緒又反過來影響本病的康復,如此反覆形成惡性循環。使得疾病的治療效果不好。
以往人們認為一旦糖尿病病情控制不佳,往往從生物醫學模式上尋找原因如譴責於飲食失控,服藥不當以及不注意體育鍛煉等因素,而很少注意到感情、心理因素對糖尿病康復的重要性。
因此,在治療糖尿病過程中除了正確的藥物治療、合理的飲食、必要的體育鍛煉外,更要注意糖尿病患者的抑鬱情緒,國外有學者認為,治療抑鬱症可改善情緒和血糖控制水平。無論先發生糖尿病還是抑鬱症,只要罹患這兩種疾病,同時治療可使兩者均獲得改善。對抑鬱症患者在使用藥物治療的同時加用心理治療,包括與患者討論糖尿病相關性話題,如陽萎、視力障礙、傷口癒合差等與併發症相關的問題,這將使治療效果更持久。
(湖南省腦科醫院諶益華)55.常用抗抑鬱葯有哪些:
目前臨床上常用的抗抑鬱藥包括:
(1)三環類抗抑鬱葯(TCA):有丙咪嗪、阿米替林、氯丙咪嗪、多慮平等。多年來應用TCA療效肯定能使70%左右的抑鬱症病人獲得較好緩解,50%左右完全緩解。
(2)四環抗抑鬱葯:有馬普替林等。
(3)選擇性5-羥色胺再攝取抑製劑(SSRIs):是新一代抗抑鬱藥物,目前應用的有氟西汀、帕羅西汀、舍曲林、氟伏沙明、西酞普蘭。臨床研究表明,上述5種SSRIs對抑鬱症的療效優於安慰劑,與丙咪嗪或阿米替林的療效相當,而不良反應則顯著少於三環類抗抑鬱劑,患者耐受性較好,且使用方便、安全。
(4)去甲腎上腺素和5-羥色胺再攝取抑製劑(SNRI):如萬拉法新。
(5)去甲腎上腺素和特異性5-羥色胺能抗抑鬱劑(NaSSA):如米氮平。
(6)可逆性選擇性單胺氧化酶抑製劑(RIMA)如嗎氯貝胺。
56、如何選擇抗抑鬱葯:
一般而言,應綜合病人的臨床特徵,伴隨癥狀、生理特點、軀體情況以及既往藥物治療的經驗和教訓等因素選擇較為適當的抗抑鬱藥物。
有人認為有的抑鬱症患者伴有突出的行動遲緩,有的則伴有激越和焦慮,所以應該選用不同的抗抑鬱葯。
對於首次接受抗抑鬱葯治療者,如以動力缺乏為主要表現者,宜選用鎮靜作用較輕的丙咪嗪、氟西汀、西酞普蘭等。若焦慮激越突出,宜選兼有抗焦慮作用的阿米替林、多慮平、萬拉法新或米氮平等。對於不典型抑鬱患者,宜選5-羥色胺再攝取抑製劑、單胺氧化酶抑製劑等。
對於再次接受抗抑鬱葯治療者,選葯應主要根據過去治療的經驗。過去曾經有效,後因減葯或停葯而導致病情複發者,重新選擇過去曾使用的藥物大多仍有效;而對於過去曾足量足療程使用仍無效果、或者充分的維持治療仍不能阻止病情複發者,應果斷換藥,選擇其他不同作用機制或化學結構的藥物。
如果患者年齡較大,或伴軀體合併症,那就不能採用三環類抗抑鬱葯,以選用新一代抗抑鬱葯為好。
57.如何確定抗抑鬱葯的劑量:
一般可根據病人的年齡、性別、軀體狀況等因素來確定抗抑鬱葯的劑量。
(1)三環類及四環類抗抑鬱葯:丙咪嗪、阿米替林、氯丙咪嗪、多慮平等是臨床上常用的三環類抗抑鬱藥物,一般應從小劑量25mg開始,以後酌情每隔2-3天增加25-50mg,有效劑量為50-250mg/日,個別病人用量可能稍大,但經過此劑量效果不一定更好,相反毒副作用更多,分2-3次服用,如劑量不大,可晚間一次服。馬普替林為四環類抗抑鬱藥物,有效治療量為100-250mg/日。
(2)選擇性5-羥色胺再攝取抑製劑(SSRIs):有效治療劑量:氟西汀20-40mg/日,帕羅西汀20-40mg/日,舍曲林50-100mg/日,氟伏沙明100-200mg/日,西酞普蘭20-60mg/日,少數療效欠佳者,劑量可增加。
(3)其他新型的抗抑鬱藥物:
a曲唑酮:是一種5—HT受體拮抗劑,常用治療劑量為200-500mg/日,分2-3次服用。
b萬拉法新:為苯二胺衍生物,常用治療劑量為75-350mg/日,分3次服用。
c米他扎品:是一種去甲腎上腺素能和特異性5-羥色胺能抗抑鬱葯,常用治療劑量為15-45mg/日分1-2次服用。
d新型的單胺氧化酶抑製劑:嗎氯貝胺是一種可逆性,選擇性單胺氧化酶A抑製劑,有效治療劑量為300-600mg/日,分2-3次服用。
58.如何確定抗抑鬱葯的療程:
抗抑鬱治療的目的,不僅要緩解癥狀,而且還要防止複發。為此,抑鬱症的藥物治療一般需要三個階段:急性期治療以解除抑鬱癥狀為主要目標,一般需6-8周足量抗抑鬱葯治療,緊接鞏固療效期,一般需要繼續使用足量抗抑鬱葯4-5個月;隨後維持治療期則是以預防複發為目的,抗抑鬱劑藥量可適當減低,維持治療時間長短可因人而異,短者半年左右,病情多次複發者甚至需要終生治療。
由於抗抑鬱葯奏效較慢,不少病例可能需要連續用藥兩周甚至更長時間才逐漸見效,因而在急性治療期,醫生、病人和家屬都需要有足夠的信心和耐心來等待療效的出現。進入鞏固治療期和維持治療期後,由於用藥時間較長,患者易於出現麻痹思想厭戰情緒而不按醫囑服藥,因而需要經常就治療的重要性進行討論,對治療的依從性進行定期評估,並及時解決治療期間出現的各種問題。
59.如何確定抗抑鬱葯是否有效:
抗抑鬱葯治療有效通常是指治療開始後6周內,抑狀的嚴重程度減輕40-50%以上。因此,一般而言,臨床上評估一個抗抑鬱葯是否有效,觀察時間不少於6周,尤其老年患者應如此,因為他們的起效速度往往更慢。但臨床上也不必消極等待,經4周足量治療仍無效果,就應及時調整治療方案。
導致某種抗抑鬱葯治療失敗的常見原因有抗抑鬱藥劑量不足。療程過短,患者依從性不佳等。一般來說,對於一個依從治療的患者,如果藥物劑量達到通常有效劑量之上甚至最大耐受劑量,並維持在此劑量水平至少4周仍無效果,即可確定藥物無效並考慮更換。
60.如何更換抗抑鬱葯:
一般來說,對於一個依從治療的患者,如果抗抑鬱藥物劑量達到通常有效劑量之上甚至最大耐受劑量,並維持在此劑量水平至少4周仍無效果,即可確定藥物無效並考慮更換。
換藥的原則:(1)換用藥物給葯應方便。(2)不良反應更少,耐受性和依從性更好。(3)藥物相互作用風險應更小。(4)可以換用同類藥物的不同品種,也可以換用化學結構或藥理作用不同的藥物。
換藥的注意事項:(1)應在醫生的嚴格指導下換藥,不能擅自更換。(2)換藥速度取決於抑鬱的嚴重程度。通常在停葯前先緩慢減少藥量,減至原量一半時開始緩慢小劑量加服擬換用的藥物,逐漸加至有效量並停用原葯。不宜過快。(3)存在相互作用的藥物間換用,須有藥物清洗期。單胺氧化酶抑製劑(MAOIs)換用其他抗抑鬱葯時須2周的藥物清洗期,從任何一種抗抑鬱葯換用MAOIs須有1周藥物清洗期,其中選擇性5-羥色胺再攝取抑製劑(SSRIs)氟西汀須停葯5周方可換用MAOIs。
61.如看待抗抑鬱葯的不良反應:
多數抗抑鬱都有一定的不良反應,尤其是在治療初期,如口乾、便秘、瞌睡、鎮靜過度、頭暈等較為常見。但是臨床經驗表明,一般此類反應程度較輕,不妨害繼續用藥,在1-2周內病人會逐漸適應的。如果個別病人反映很重,常會使患者產生恐懼心理,則就應該立即改用他葯。對此在用藥前應該詳細慎重地向患者和家屬解釋清楚。不然患者拒絕服藥或誤將藥物不良反應視作疾病癥狀,病情未見減輕,使患者喪失治療信心拒絕服藥,或加重絕望心理,走向自殺道路。一般來說,抑鬱症患者不接受暗示,很重視自身的體驗和感受,而且非常敏銳和現實的。
總的來說,抗抑鬱葯無明顯的毒副作用,無成癮性,安全有效,不良反應一般不嚴重,大多數病人可以耐受,而且隨著治療時間的推遲,會逐漸減輕、適應。患者不能因為這些不良反應而停葯。正確的途徑是及時向醫生反映,可以更換藥物。
62.抑鬱症必須住院治療嗎?
輕度抑鬱症病人一般不需要住院治療,如有的病人雖存有抑鬱癥狀,但尚能堅持正常的工作、學習和生活或僅有輕度的損害,對這種病人只要定期到門診接受檢查和指導,給予一定的心理治療,按時服藥,適當注意休息和營養,參加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動和勞動,就有利於病情的康復。
若病情較重,如嚴重抑鬱伴有自殺念頭或自殺傾向者,或那些不能服用抗抑鬱藥物的病人,或缺乏家人照料的病人,就需要住院治療,根據病情採取合適的治療措施,讓病人和外界壓力絕緣,安心養病。
63.心理治療對抑鬱症有什麼意義?
俗話說:「心病還需心藥醫」,絕大多數的抑鬱症病人病前有一定的誘因,如挫折、遭受不幸等,同時在出現情緒抑鬱、低落過程中產生悲觀、失望和孤獨、無助感。這些情況,一般來說可以用心理治療——即所謂的「心藥」來處理。根據臨床研究發現,人際心理治療和認知行為治療對抑鬱症門診病人的療效與三環類抗抑鬱葯(丙咪嗪)相似,有效率60-80%。
心理治療對抑鬱症病人來說是比較合適的。首先,因為它不會產生像藥物治療和電休克治療所致的生理副反應,因此對那些藥物副反應明顯或害怕電休克治療的病人來說比較適用。第二,臨床上約有10-30%的難治性病人,即對藥物沒有療效的抑鬱症可以合併心理治療以取得效果。第三,藥物可以治療抑鬱癥狀,但停葯後相當一部分病人仍會複發或在今後的生活中遇到挫折又會出現抑鬱,而心理治療可以教會病人如何去面對和適應挫折,調節自己的心理平衡,即所謂的「吃一塹,長一智」,提高病人的心理和社會技能。
當然,心理治療也不是萬能的,對一些嚴重的抑鬱症病人來說,首先是藥物治療或電休克治療,然後考慮合併使用心理治療的方法。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心理治療並不排斥其他治療方法的應用,尤其是藥物治療,倘若與藥物治療合用,對抑鬱病人往往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用。
64.抑鬱症可用電休克治療嗎?
電休克治療,是用一定量的電流通過腦部,引起中樞神經系統癲癇樣放電產生全身性抽搐發作的治療方法。綜合國內外對抑鬱症治療研究資料發現,電休克治療比藥物治療顯效快,安全性好,危險性也相當較少。電休克治療對有嚴重自(傷)殺企圖或行為的抑鬱症患者和頑固性抑鬱症以明顯自責、自罪的患者是首先方法,它能使抑鬱癥狀和抑鬱情緒迅速得到緩解,總有效率達70-90%。
在治療最初數小時患者可處於睡眠狀態,記憶功能可有一時性輕微影響,但一般在1-2周內即可恢復,不會出現嚴重或持久記憶障礙。常見的併發症可有噁心、嘔吐、頭疼等癥狀,一般不需特殊處理。正常操作下,一般有抽搐電休克治療在抽搐停止後10-30秒鐘呼吸自行恢復,無抽搐電休克治療5分鐘內呼吸自行恢復,如未及時恢復則應立即進行行為有效的人工呼吸、輸氧。治療時只要嚴格按照技術操作要求,保護好患者的體位及關節就可避免出現由於肌肉突然強烈收縮而引起的關節脫位及骨折。
但對患者顱內出血,大腦佔位性病變及其他增高顱內壓的疾病、心臟功能不穩定和導致麻醉危險的疾病患者要盡量避免使用電休克治療。
65.運動對抑鬱症治療有效嗎?
運動後可以給人一種輕鬆和自己作主的感覺,有益於克服抑鬱症患者共有的孤獨感。運動能防止抑鬱症的發作,有助於增強體力,它也能較快地提高情緒,短時間內緩解情緒。
但運動必須有一定的強度,持續時間和頻率,才能達到預期效果。以健身操為例,內容包括跑步、跳繩,健身舞等,每周至少作3次,每次持續15-20分鐘。散步也可以達到同跑步一樣的效果。專家們建議患者每天步行1500米,并力爭在15分鐘內走完,以後逐漸加大距離,直到45分鐘走完4500米。在開始運動時,須經醫生的同意。
66.什麼是營養療法?
許多醫生認為,食物中的維生素和氨基酸的含量對人的情緒有重要影響。有專家認為,易動感情的人如果缺乏某種單一營養物質也能引起抑鬱症。因此,抑鬱症患者多吃一些富含維生素B的食物,如粗糧、魚、蛋、綠色蔬菜等。
營養學家認為,氨基酸對振奮人的精神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大腦必須利用氨基酸來製造某種神經傳遞素,神經傳遞素能把收到的信號從一個腦細胞傳遞到另一個腦細胞,沒有神經傳遞素,人是無法進行思維的。例如色氨酸是大腦製造神經傳遞素的重要物質,色氨酸太少就會造成腦子裡神經傳遞素的下降,其後果是使人出現抑鬱症。因此抑鬱症患者宜多吃一些富含色氨酸的食物,如酸牛奶、香蕉、牛肉、雞肉等。
67.針灸治療抑鬱有效嗎?
針灸治療精神疾病在我國已有悠久的歷史,在〈〈內經〉〉中就有記載。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自20世紀50年代以來,電針灸抑鬱症經過幾十年的研究觀察,取得了可靠的療效,臨床顯效率可達75.2%。
如有人研究,採用電針百會、印堂穴治療抑鬱症,並與阿米替林進行對照研究,結果兩組療效近似,且對焦慮、軀體化症候群與認知障礙候群,電針組較阿米替林組為好,而副作用亦少。
68.增加光照可以治抑鬱症嗎?
光療是一項新的實驗性治療方法,是將病人置於人工光源中,約200倍普通室內強光(2500Lux),增加光照射2-3小時/天,共1-2周。一般2-4天即有治療反應。
光療主要指征為季節性情感障礙(SAD)
季節性情感障礙(SAD)是指以與特定季節(特別是冬季)有關的抑鬱為特徵的一種心境障礙。通常起病於成年期(平均起病年齡是23歲),女性是男性的4倍。光照量的減少被認為是季節性情感障礙的成因之一。
季節性情感障礙的癥狀包括:(1)睡眠增加和白天睏倦;(2)焦躁;(3)疲勞或精力下降;(4)性慾減退;(5)注意集中困難;(6)清晰思維困難;(7)食慾增加引起體重增加,特別是甜食和碳水化合物。
光療的副作用僅為易激惹,處理可減少暴露時間。
69.什麼是經前綜合症?
經前綜合症是指婦女在月經周期中自排卵後出現各種軀體癥狀和精神障礙,癥狀逐漸發展,至經前5天左右最重,一旦行經,癥狀迅速消失。
經前綜合症的患病率為30-79%不等,但癥狀嚴重而影響日常生活的婦女不足1/3。以30-40歲的婦女多見且癥狀較為嚴重,絕經後不再發生。
經前綜合症發病的確切病因和發病機理尚不明確。一般認為,經綜合症的發生不但有生物學方面的原因,而且與社會心理因素有明顯關係。
經前綜合症的癥狀表現多種多樣,有軀體方面的癥狀,主要包括頭疼,周身疼痛,乳房脹痛,多汗,下腹脹等。精神癥狀主要有情感改變,如抑鬱、煩躁不安、易激惹、情緒不穩定、哭泣、敵意等。還可有睡眠、食慾方面的變化。
治療包括心理治療和藥物治療。
70.如何預防產後抑鬱?
產後抑鬱分以下幾種情況:
第一種情況通常稱為產後心境不良,女性產後常感到莫名其妙的委屈,並暗自啜泣,過一段時間後會自行恢復,約50%的女性在生完孩子後會出現這種情況。
第二種是產後抑鬱症,產後發病的時間長短不等,長則一兩年,短則幾周後就出現,發病率為10%,癥狀是心情惡劣,疲倦,伴有頭疼和全身疼痛。生活中的一些很平常的事都回越來越覺得受不了,悲傷流淚,無心打扮,不思飲食,甚至連孩子也不想照顧。嚴重者可能自殺,當然也有相當多的人會自愈。
第三種情況最為嚴重,稱產後精神病,典型癥狀是妄想,想像有人加害自己或自己的孩子,並有自殺傾向,這種情況比例最少,不到10%。
預防與治療:
(1)產婦與丈夫可閱讀有關的書籍或參加講座,對產後抑鬱症多些了解作好心理準備,並預早安排分配時間和工作。
(2)若媽媽產後出現抑鬱沮喪的微狀,丈夫、親人或朋友應對她信任,同情和給予支持;尤其丈夫的愛護和諒解至為重要。另外,丈夫或家人也可以提供實際的幫助,例如,分擔日常的家務和照顧孩子,讓媽媽有機會休息鬆弛一下。
(3)若有朋友以前曾患過此症,可跟她們聯絡,吸取她們的經驗,進一步幫助自己康復。
(4)如果癥狀持續未有改善或變得嚴重,必須儘快找專業人士協助,如精神科醫生,臨床心理學家等,可給予心理治療及藥物治療。
71.煙、酒可以消愁嗎?
煙、酒和人們的生活有著密切的關係,由於社會和個人的某些原因,吸煙和飲酒的習慣已經成了我們生活的一部分。當有些人在現實生活中遇到重大挫折而情緒抑鬱時,人們常借用吸煙、飲酒來緩解不良感受作為解脫和逃避的方式。但是,這種緩解只是暫時的,因為煙、酒精的良好作用回很快消失,而代之以難以戒除的嗜煙、酗酒習慣。煙、酒精同其他對腦部有直接作用的藥物一樣,會引起耐受性,重複使用後,效應會逐漸降低,必須加大用量才能獲得相同的效果。長期吸煙、大量飲酒後,會對大腦和其他重要器官產生損害,出現記憶力、智能障礙,肺癌、胃炎、肝損害等。而且,尤其是酒精損害本身也會導致抑鬱情緒,或使抑鬱症病情加重,難以治療。這樣看來,用飲酒來緩解抑鬱,無疑於「借酒消愁愁更愁」,飲酒止渴,會形成惡性循環。
72.失眠的抑鬱症如何選擇抗抑鬱葯:
睡眠障礙對於抑鬱症病人的治療是一個很重要的方面,早期改善睡眠可增加病人的依從性,而持續失眠還會導致白天的工作效率下降。
不同的抗抑鬱葯對睡眠障礙的影響有所不同。
傳統的抗抑鬱葯三環類及四環類,如阿米替林、多慮平、氯丙咪嗪、馬普替林等,因具有明顯的鎮靜嗜睡作用,能改善睡眠,故對伴失眠的抑鬱症病人可選擇上述藥物,一般劑量為150-200mg/日,可分早、晚服用。也有的學者主張晚間一次服藥。
新一代抗抑鬱葯:去甲腎上腺素和特異性5-羥色胺能抗抑鬱葯(NaSSA)米氮平,同其可明顯改善病人的睡眠結構,提高病人的睡眠質量,且不良反應較少,耐受性較好,故非常適合伴失眠的抑鬱症病人。
而選擇性5-羥色胺再攝取抑製劑(SSRI),目前已在臨床應用有氟西汀,帕羅西汀,舍曲林,氟伏草胺和西酞普蘭,是一類鎮靜作用輕或無鎮靜作用的抗抑鬱葯,治療早期可能出現焦慮,緊張不安和失眠,故對伴失眠的抑鬱症病人選擇上述藥物時,宜白天服用,晚間可加用苯二氮卓類藥物。
(淄博市第五人民醫院路光輝)
73.老年抑鬱症如何選擇抗抑鬱葯
抗抑鬱藥物是治療老年抑鬱症最主要的手段,所有的抗抑鬱藥物對老年抑鬱症均有效。應首選起效快、療效好、不良反應少的理想藥物。臨床上,把抗抑鬱葯分為傳統的抗抑鬱葯和新型抗抑鬱劑二類。傳統的抗抑鬱葯不良反應較大,有較強的抗膽鹼能作用,對心血管系統、肝腎功能和認知功能有一定的損害,一般不適應老年人的治療。新型抗抑鬱劑有良好的療效,安全性高。其抗膽鹼能作用弱,幾乎不產生體位性低血壓和心臟毒性作用,鎮靜作用弱,對認知功能影響小,老年人易耐受,即使過量也較安全。半衰期長,每日服一次即可。常見的不良反應有胃腸道不適、頭疼、震顫、失眠和激越。目前,5-羥色胺再攝取抑製劑已成為老年抑鬱症的一線治療葯,而傳統的抗抑鬱劑和其它製劑應作為二線藥物。
新型抗抑鬱葯有:(1)常用的5-羥色胺再攝取抑製劑有5個,被稱作5朵金花,包括氟西汀(又名為百優解、奧麥倫和優克)、氟伏沙明(又名蘭釋)、舍曲林(又名左洛復)、帕羅西汀(又名賽樂特)、西酞普蘭(又名喜普妙),這類葯具抗抑鬱、抗強迫和抗焦慮作用。(2)可逆性的單胺氧化酶抑製劑如馬洛貝胺(又名朗天),為可逆性抑制單胺氧化酶A,有較好的抗抑鬱和抗焦慮作用,可用於難治性抑鬱症,服用時無需限制病人飲食。(3)5-羥色胺—去甲腎上腺素雙重再攝取抑製劑如萬拉法新(又名怡諾思),具很強的抗抑鬱和抗焦慮作用,對重度抑鬱有效,可用於治療難治性抑鬱症。(4)去甲腎上腺素和特異性5-羥色胺抗抑鬱葯如米他扎平(又名瑞美隆),除抗抑鬱和抗焦慮,還有改善睡眠作用。
傳統抗抑鬱葯有:(1)三環類抗抑鬱葯如阿米替林、丙咪嗪、多慮平、氯丙咪嗪,這些藥物有很強的抗膽鹼能作用(口乾、便秘和尿滯留等)、低血壓反應、抗組胺和心臟毒性作用,而且易引起譫妄。在5-羥色胺再攝取抑製劑療效欠佳時,可作為二線藥物使用。(2)四環類抗抑鬱葯如麥普替林,能選擇性地抑制去甲腎上腺素的回收,作用較溫和,不良反應輕。
一般應逐步、小劑量增加藥量以達到有效治療量。如果使用小劑量時已取得療效,則不必再加大劑量。老年人的藥物治療劑量約為成年人的30%~50%,而維持量同治療量,但有少數老人的藥物劑量幾乎與成年人相等。因此,臨床上應根據病人的個體差異、藥物療效和不良反應等情況,隨時調整劑量。至於起始劑量,有人建議65歲以上者比成人減少10%,75歲以上者減少20%,85歲以上者減少30%。
74.昂貴的抗抑鬱葯療效一定更好嗎?
每個患病的人總想吃到最好的葯,使自己的病情儘快恢復。一分價錢一分貨,最貴的藥理所當然地被認為是療效最好的葯。其實不然,這是人們在認識上的誤區。現有的許多種抗抑鬱葯,雖然它們在作用機理上存在一定的差異,但療效是差不多的,沒有一個抗抑鬱葯比其它抗抑鬱葯好,也沒有一個葯能解決所有的抑鬱病人。對某個葯來說,每個病人用藥後的療效都存在個體差異。有的病人用這種藥效果好,有的病人用那種葯好。
當然,各種抗抑鬱葯除了都有其基本的抗抑鬱作用外,還有自己各自的作用特點。如賽樂特、馬普替林、多慮平抗焦慮作用強,瑞美隆、美舒郁能改善睡眠,氯丙咪嗪有較強的抗強迫作用,百優解對抑鬱病人的抑制癥狀有較好的療效,怡諾思、朗天、阿米替林可治療難治性抑鬱。醫生在用藥時會根據病人的臨床特點選擇藥物,而不是根據葯價的高低。
目前臨床上所用抗抑鬱葯的價格區別主要體現在藥物的副作用上。新一代抗抑鬱葯價格較貴,但副作用小,安全性大,病人服藥的依從性好,更適合於老人、小孩、健康狀況差的病人。而傳統的抗抑鬱葯雖然療效好,但副作用大,使用受到限制。如能在專科醫生的指導下合理地加以使用,同樣能保證用藥的安全性。某種藥物的副作用,反映在病人身上,同樣存在個體差異。在正常的用藥劑量範圍內,往往只有部分病人出現副反應,大多數病人是能夠耐受的。
所以說,藥物不是越貴越好。應根據病人的具體情況、臨床特點、經濟能力、對副作用的耐受性等,綜合考慮,以選擇最適合的藥物。
75.婚姻和家庭關係可以幫助抑鬱症病人嗎?
研究發現,抑鬱症病人往往缺乏親密的人際關係,參與社會活動少,家庭關係緊張。缺乏支持性人際關係和缺乏社交技能是抑鬱症的發病原因之一。因此,調整和改善病人的婚姻和家庭關係,使家庭更加和睦,將對抑鬱症起到治療作用。婚姻家庭治療已成為治療抑鬱症的有效方法之一,其療效可以協同藥物治療作用。
調整好婚姻和家庭關係,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1、加強理解和溝通。雙方要學會多交流、多勾通,才能夠獲得理解和支持,消除誤會,減少不必要的爭吵。如一些抑鬱症病人常出現疑病癥狀,到處看病,家屬不能認為對方是在裝病,應理解這是抑鬱症的疾病表現,應鼓勵病人配合抗抑鬱治療。
2、要注重現在,少追究過去。遇到事情時首先要考慮現在該怎麼做?怎樣才能更好地解決問題?而不是討論過去,追究事情的來龍去脈和誰的責任。更不能翻出成年老帳,埋怨對方,將問題複雜化,加重了矛盾衝突。
3、強調優點,忽略缺點。一個人心情不好時,常會注意到對方的缺點。而實際上家庭成員間能多看到對方的長處和優點對維持良好的家庭關係是很重要的。應學會對他人多肯定,少否定,多寬容,少刻薄,這樣家庭才能和睦。
4、相互尊重。遇到問題時,可以共同協商,探討問題的本質,以達成解決問題的共識。而不能認為對方能力不如自己,什麼事都包辦代替,這樣會造成對方的自卑心理。如對方已做了某項決定,只要沒有原則性的問題,不應橫加否定,以避免造成對方的反感,引起矛盾衝突。
76.失業了,如何度過心理危機?
人們在臨床工作中發現,抑鬱障礙常常在不良生活事件之後發生。然而,我們不能據此認為是這些生活事件導致了抑鬱症的發生,它們在疾病的發生中起了誘發的作用。在疾病的發生過程中還有其它因素的影響,如生物學易感因素(遺傳、神經遞質功能不足等)、社會支持、人格特點等。
失業是越來越常見的社會現象,在我國習慣將它說成是「下崗」。它是一種比較多見的不良生活事件,容易造成心理危機,尤其是最初的幾個月內,因為此時人們將面對許多困難,如經濟困難、日常生活規律改變、家庭及社會交往改變等。對於抑鬱症病人,如遇到失業而不能正確對待,往往會導致病情的複發。對一些有易感因素的人,處理不好,就有可能導致新發病例。
只有正確面對失業,才能在遇到時從容不迫,才能不至於造成抑鬱的發作。解決的方法有:(1)認識到這是市場經濟的規律,是多種因素造成的(如單位效益不好、專業技術局限、人際關係緊張等),工作變動是很正常的事情。不能不加分析地歸咎於是自己無能,甚至進一步認為自己什麼事都做不好,從而導致自卑、抑鬱的產生。(2)要學會從正反兩方面考慮問題。失業雖然不是一件好事,但你失去的可能是一項並不很適合你的工作,而以後找到的工作可能會更有利於你的發展。(3)要主動調節自己不適當的情緒狀態,儘快度過痛苦的不適應期。(4)重新對自己進行評價,認識自己的長處和優點,發現自己的短處,揚長避短,重新振作起來,把握機會,創造未來。(4)利用休息在家的這段時間,有針對性地進行職業培訓或業務學習,給自己充電加油。也可以利用這段時間,讓自己暫時休息和放鬆一下,養好身體,以便今後更好地工作。(5)尋找新工作要根據自己的能力,從實際出發,不要好高騖遠僅從經濟效益著眼,否則可能會再次受到挫折,以致喪失信心。
77.抑鬱症病人如何自我療養?
抑鬱症病人除了接受抗抑鬱治療外,又如何通過自我療養以促進病情康復呢?下面的幾條建議可供參考。
1、增加活動。抑鬱症病人常常興趣喪失,精神疲乏,造成活動減少,整天想一些不愉快的事情。病人可以有意識地增加活動,使自己從消極想法中分散注意力,同時在做事過程中增強自信心。比如做一些簡單的家務勞動,做一些手工活,看看電視和報紙,聽聽音樂等。有的病人會說:「不是我不想做事,實在是沒心情做。」此時為了病情的康復,你就得拿出一點毅力來,堅持一下,定會收益非淺。
2、體育鍛煉。鍛煉可減輕抑鬱。一些研究發現,對有些抑鬱症病人,體育鍛煉比抗抑鬱治療和心理治療更有效。體育鍛煉可提高血液中某些激素(如β-內啡肽)的水平,振奮精神。體育鍛煉可轉移抑鬱想法,可提高自信心。至於體育鍛煉的項目,可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而定。體育鍛煉能否達到消除抑鬱的效果,則取決於鍛煉的強度和持續時間。
3、培養社交能力。抑鬱症病人增加愉快的活動是非常有益的,愉快的活動常常包含與其他人的交往。抑鬱症病人常常會在社交場合感到不自在,對他人的批評和拒絕特別敏感。他們難以真實地表達自己的情感,而壓抑憤怒使其更難處理應激和衝突。故抑鬱症病人應有意識培養自己的社交能力,學會在交往中有效地表達自己的需要和情感。如能做到這一點,患者就會感到能控制自己的生活,自信心增強,有利於病情的好轉。
4、心胸開闊。要正確看待自己和別人,不要將別人看的太完美,也不要將自己貶得一無是處。對自己的要求不要過高,應切合實際,不要勉強自己去做一些自己不願意做的事情。
78.從不快樂中獲得快樂的秘訣
快樂是一種情緒,一種長期而主觀舒服滿足的感受。人人都想得到快樂,但又不得不經常面對生活的煩惱。下面的幾點建議可能有助於你擺脫煩惱,從不快樂中獲得快樂。
1、誠實對己,順其自然。純真、率直、不做作、童心未泯的赤子之心,是一切快樂和創造的來源。當你因挫折失敗而感到抑鬱時,請記住,坦然面對,排除外在不必要的困擾,有人關心你,可謝謝他,但不要為他所困。我認識一個朋友第一次考大學時沒考上,親朋好友來看他時總要問:「考的怎樣?差幾分?怎麼不多用功些?」他的父母也覺沮喪,而他卻泰然處之,安慰父母說:「晚一年有什麼關係,今年我知道該怎麼準備,明年一定會考取。人家問的話,謝謝他們的關心就好了。」一年後,他從新改變了讀書方法,果然考上了大學。
2、善於宣洩抑鬱感受。當我們心情不好時,就要想辦法把它清理掉。你可以在家掛一個沙袋,不開心時將它痛打一頓,發泄掉心中的怨恨。你也可以在無人的地方,大聲地叫喊,盡情發泄自己的情緒。
3、用積極的態度看問題。悲觀消極的人是在每一次機會中都看到困難,積極樂觀的人則是在每一次危機中看到機會。「失敗是成功之母」,「吃一塹長一智」,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4、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這裡的人際關係包括友誼、愛情和家庭。這種良好的人際關係應該是真正的感情聯繫,是給與取的關係,互惠平等,接納對方的優缺點,互相尊重,對於後果要有責任感,互相承諾。在這種人際關係的支持下,當你痛苦的時候,一定能體驗到人間的真情和溫暖,快樂也會油然而生。
79.如何主動尋找快樂,擺脫抑鬱?
快樂有益於人的身心健康,也有益於處理好人間關係。相反,人們心情長期不愉快,容易生病和形成變態的心理和行為,使人與人之間容易發生爭吵。那麼,如何能尋找快樂,擺脫抑鬱呢?不妨從以下幾點做起。
1、降低期望水平。許多不快樂的人,常常是由於他們的期望過高,往往超越了自己的能力。有一些完美主義者,凡事用完美的觀點要求自己,但因自己並不完美,所以他永遠都不滿足。降低標準,慢慢地一步一步來,一樣能達到目的,實現理想,並從中獲得成功的快樂。
2、戒貪婪。貪婪使我們的精神生活陷於飢餓狀態,為錢,為名,為利,讓生活失去了滿足感,失去了快樂和幸福。即使有時你得到了什麼,那也是短暫的快樂,很快你又會陷入永無止境的追逐和掙扎之中。只有避開它,才能從生活中去發現幸福和快樂。
3、心胸開闊。一個人生活在世界上,總會遇到不如意的事,此時就得想得開。如果處處斤斤計較,就很難保持經常的愉快情緒。
4、培養幽默感。幽默的特點是溫和、含蓄和機智,其本質是有趣的弱點同可愛的人格相結合,他具有天真的形式和理性的內容。因此要培養幽默感,就要加強修養,與人為善,富有同情心,要熱愛生活,要訓練自己的機智和聯想能力。幽默可以用來進行使人易於接受的批評,可用於解嘲,避免尷尬的局面。
5、參加文體活動。可以經常看一些娛樂片、滑稽戲,聽一些輕音樂、圓舞曲和相聲,跳跳交誼舞、迪斯科,參加體育鍛煉,看體育比賽,你一定能從中體驗到輕鬆和快樂。
80.抑鬱症病人對疾病應採取什麼態度?
抑鬱症是以情緒低落為特徵的精神障礙,病人往往會產生絕望感,認為自己的病治不好了,而拒絕治療。因此,敢於面對疾病,對疾病持正確的態度,有助於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增強治療的依從性,促進病情的康復。
我們首先應知道,抑鬱症是屬於一種預後良好的精神疾病,絕大多數病人在醫生的指導下,經過正規的抗抑鬱治療後,病情能得到很好的緩解,仍能與以往一樣工作、學習和生活。所以完全不應該為疾病而悲觀失望,甚至消極自殺。一個人如果為患一種能治好的疾病而自殺,實在是非常的不值。
要認識到抑鬱症是一種疾病,就如同患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有病就要上醫院治療,完全可以光明正大地去醫院。沒有必要為此感到自卑,因自己患抑鬱症而自卑是沒有依據的。有的人患上了抑鬱症仍忌疾忌醫,不去找專科醫生而亂投醫,浪費了大量的時間和金錢,以致病情拖延造成不必要的痛苦。有的病人即使被確診,也是偷偷摸摸進行治療,不敢讓單位、朋友及鄰居知道,藥費不敢報銷,還硬撐著去上班。如果病人背著如此沉重的精神包袱去接受治療,必然會對治療產生不良的影響。
要糾正「抑鬱症會變成精神分裂症」的認識誤區。許多人認為抑鬱症是一種精神疾病,而精神疾病嚴重時就是社會上所說的「瘋子(即精神分裂症)」。其實,這種觀念是錯誤的。抑鬱症和精神分裂症是同屬精神科的兩個不同疾病,它們的發病機理、臨床表現、治療和預後完全不同,抑鬱症是不會變成精神分裂症的。
81.抑鬱症需要預防性治療嗎?
抑鬱症的病因錯綜複雜,既有「無因可尋」的內源性抑鬱症,又有能找到原因的其它抑鬱症。在有抑鬱症家族史的家庭中,為什麼有的成員患了抑鬱症,而有的精神十分健康。這就說明,僅有遺傳因素,還不足以引起抑鬱症,在體內外多因素的作用下,才促使抑鬱症的發生。因此,誰也無法預測某人將來一定會得抑鬱症,故抑鬱症的預防性治療是沒有必要的。
但許多有易感素質的人,如存在抑鬱症遺傳背景、性格缺陷、缺乏社會支持,遇到人們通常所說的「精神刺激」,往往不能進行有效的自我心理調節,長時間沉浸在苦悶、焦慮、失望的不良情緒中不能自拔,久而久之,就可能患抑鬱症。對此,學會進行自我心理調節,會有助於預防抑鬱症的發生。
首先是學會正確看問題。一個人生活道路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總要遇到挫折和困難。遇到不順心的事情,要學會從正、反兩方面看問題,學會嘗試改變角度看問題,往往能泰然釋懷,不良情緒自然緩解。如失戀確實痛苦,但感情不能強求,與其和性格不和、興趣不投的人強湊在一起將來鬧離婚,倒不如早分手,也許以後可以找到更適合自己的伴侶。
其次要善於宣洩自己的不良情緒。遇到不愉快的事情時,不要把苦悶壓在心裡,可找親朋好友、老師長輩傾訴,也可參加一些體育活動、文娛活動、外出旅遊,分散注意力,宣洩不良情緒,使自己愉快起來。
其三是知足常樂。與人交往要心胸開闊,對人不能苟求,要用一顆寬容心對人。對自己要求不要太高,應切合實際。因為期望越高,一旦達不到預期目標,失望越大,刺激也越重。
其四是正確認識抑鬱。抑鬱是一種情感體驗,每個人在受到挫折時都可能產生抑鬱情緒,這並不代表得了抑鬱症。而抑鬱症是一種病,病人表現出整個精神活動處抑制狀態,表現出情緒低落、興趣缺乏、悲觀絕望等。當一個人沒有原因地出現抑鬱、或感受到與刺激不相稱的過度抑鬱、或出現符合抑鬱複發的先兆癥狀時,應及時找專科醫生,由專家判斷是否需接受抗抑鬱治療。
82.如何面對抑鬱症的複發問題
抑鬱複發率很高。發作1次的患者,複發率為50%;發作2次的患者複發率為75%;發作3次及以上者的複發率高達90%。提示患者複發率高的情況有:(1)治療結束後,仍殘留明顯的抑鬱癥狀;(2)治療後仍有消極的思維方式;(3)長期抑鬱或多次複發者;(4)繼續生活在應激環境中,或對其生活很不滿意;(5)同時存在其它醫學問題,如患嚴重的軀體疾病。
病人複發的臨床表現基本同以往發病時的表現,重症抑鬱發作時的主要癥狀包括顯著的抑鬱心境、喪失興趣和愉快感、自信心下降或自卑、無價值感、內疚感、無望感、自傷或自殺的觀念或行為、睡眠障礙、食慾下降、精力下降、易疲勞、活動減少、注意力集中困難。根據病人的臨床表現,判斷病人是否複發並不困難,關鍵是如何對這些複發病人進行及時而有效的干預。
由於抑鬱症治療的效果一般都較好,大多數患者能康復,病人及其家屬完全沒有必要因為複發而喪失信心。應及時進行正規的抗抑鬱治療,儘快地讓病人康復。其治療手段基本同首次發作,可採用軀體治療和心理治療,軀體治療包括精神藥物治療和電休克治療(ECT),心理治療包括認知治療、行為治療或人際關係治療等。心理治療常用於輕到中度抑鬱;對於重度病人,應在其抑鬱心境改善後,患者恢復了注意力和理解力時進行。
在選用藥物上,可首選上次病人發作治療中被證實有效的藥物,如足時足量使用後仍無效,可考慮換藥。一般來說,如病人條件許可,從安全性角度考慮,一開始可用不良反應小的新一代抗抑鬱葯如百優解、左樂復、賽樂特、喜普妙、怡諾思、瑞美隆等。但多次發作病人的治療常常會較首發病人困難,故用新葯無效時可用傳統的抗抑鬱葯如阿米替林、氯丙咪嗪、馬普替林等。不過,傳統藥物雖有較好的療效,但不良反應較多,故應在專科醫生的指導下服用。對於有嚴重自殺和自傷傾向的病人,不但應該及時住院治療,還應採用電休克治療(ECT)。對於體弱的或年長的病人,可採用改良電休克治療(MECT)。
83.怎樣預防抑鬱症的複發?
抑鬱症是一種容易複發的疾病。長期追蹤研究發現,多次複發者可造成中樞神經系統發生不可逆的損害,認知功能出現明顯缺損,治療更加困難,完全恢復的可能性更小。因此,預防複發是一個值得關注的重要課題。那麼如何才能有效的預防複發呢?
首先要予以足夠的維持治療時間和維持治療劑量。對首次重症抑鬱發作病人,通常在治療3個月時可達到完全緩解,但緩解後應維持治療6個月。對二次發作病人主張在癥狀緩解後維持治療2年,三次發作者維持治療5年,三次以上者需終身服藥。有下列情況者也應長期用藥:(1)有兩次重症抑鬱發作,並有雙相情感障礙或抑鬱障礙的家族史;(2)起病年齡早(小於20歲);(3)曾有突然、嚴重的或危及生命的抑鬱發作;(4)停用有效的抗抑鬱葯後1年內複發者。以往人們認為,維持劑量可取治療量的1/2~1/3。現在已有大量研究證實,這一觀點是錯誤的,維持用藥量應同治療量。新一代抗抑鬱葯如5-羥色胺再攝取抑製劑由於不良反應輕,增強了病人服藥的依從性,使全劑量維持治療成為可能。
其次是讓患者學會應對不良生活事件、家庭矛盾、工作壓力、身體疾病等問題的技巧。如與患者討論什麼事件對他來說是不良刺激,一旦發生如何識別,識別後又如何制定相應的應對計劃,以便患者意識到真的發生類似情況時也能應付。
其三,讓患者的親屬也參與到預防複發中來。讓家屬了解有關疾病的基本知識後,家屬就能鼓勵患者積極面對生活,督促病人按時就診服藥,增強對病人的社會支持。
84.抑鬱症複發前有哪些先兆?
抑鬱症患者在發病早期往往會出現思維、情感、行為方面的改變,常見的先兆有情緒低落、睡眠不良尤其是早醒、注意力不能集中、對平時感興趣的事或活動失去興趣、不願參加日常的社交活動、精神萎靡、記憶力下降、情緒不穩定易煩躁。如能及時發現這些先兆癥狀,採取有效的干預措施,就可減輕發作的嚴重程度,縮短病程。
為便於及時發現這些癥狀,患者本人、家屬、照顧者、其他家庭成員、定期隨訪病人的醫生對之應有足夠的了解和警惕。
你如果想了解複發的先兆,可以問患者下列一些問題:(1)您能回憶起您從什麼時候開始感到難以做┄┄?(2)當時的情況是怎樣的?(3)您注意到您當時的想法、情感和行為嗎?(4)那以前,您覺得您有什麼地方與平時不同嗎?(5)上述這些與平時不同的表現距發病有多久?(6)與您一貫的想法、情感、行為不同的首次表現是什麼?(7)從注意到有改變到發病有多久?如通過上述提問仍沒發現常見的先兆,可直接問是否有常見的先兆。如:(1)您是否發現您對平時感興趣的活動興趣下降?(2)您有無早醒或入睡困難?(3)您最近是否心裡不開心?
先兆癥狀本身對患者就有不良影響,同時還預示著馬上就要複發,這會增加患者及其家屬的痛苦。因此,一經發現,應及時找專科醫生,調整或制定新的治療方案。同時,要給患者以心理上的支持,多與患者勾通交流,減輕其焦慮,分擔其痛苦。患者也可直接找心理醫生,接受一些心理治療如認知治療、支持性心理治療等,促進病情的改善。
85.抑鬱症病人如何儘快適應社會?
第一,要樹立自信心。許多病人病情緩解後,仍會對自己評價過低,覺得自己患了精神疾病,會被親戚朋友、同事、鄰居看不起,以前的工作也不能勝任了。這種觀點,阻礙了病人回歸社會。其實,抑鬱症是一種預後良好的病,病人病情緩解後,完全能恢復以往的工作和生活能力。
第二、增加社會交往。病人發病,往往會避開親友,把自己封閉起來。所以在康復階段,要培養自己的社交能力,學習如何與人交談、接洽和保持友誼,減少被動和孤獨,以獲得良好的社會支持。病人發病前,常有不良生活事件作為誘因,如失戀、親人故世、失業下崗、退休等。病癒之後,就要正確面對這些問題,注意角色的轉變和適應,以及通過建立新的人際關係取得已經失去的聯繫。
第三、培養興趣愛好。抑鬱症病人在發病時,常常興趣喪失,什麼事都不想做。因此在康復階段,需要恢復從前的興趣愛好,培養新的興趣愛好。通過興趣愛好的培養,增加自己與外界的接觸和聯繫,使自己能從中得到愉悅,情感得到宣洩。
第四、逐步適應。抑鬱症病人,在康復階段,要學會循序漸進地逐步適應社會,不能操之過急,以免欲速而不達。大多數病人喜歡將自己與過去好的時候比,希望一下子就完全恢復,因此常常產生「今不如昔,這樣下去抑鬱不會好」的想法。其實你應該與發病時比,你會覺得自己的狀態越來越好,自信心也會不斷增強,不久後你就會發現自己已完全恢復到從前的狀態。
86.如何預防小孩發生抑鬱?
兒童抑鬱症的病因錯綜複雜,除了內在因素如遺傳、生化、內分泌等因素以外,個體發育、家庭環境、社會經濟因素、喪親等也有重要的影響。因此,我們可通過改善對孩子的社會支持和心理狀態來預防抑鬱症的發生。
1、家庭關係要和睦。家庭穩定,家庭氣氛輕鬆愉快,以及親子關係密切,對兒童心理發展會產生良好的影響。家庭不和睦,常發生爭吵,甚至破裂,會使兒童持續處於警覺狀態,導致注意力分散、煩躁、憤怒、痛苦。有人對離婚家庭的兒童作過隨訪研究,發現有37%的兒童和青少年患中、重度的抑鬱,其父母分居和離婚後5年是他們感到最不愉快的時期。因此,努力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有助於預防孩子患抑鬱症。
2、正確定位對孩子的期望。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父母和老師對孩子的期望越來越高。較多家長不顧孩子的實際能力,要求過高,這樣會使孩子長期處於過大的學習壓力之下,容易發生情緒和行為障礙。因此,家屬應根據孩子的能力、興趣、愛好,給孩子定一些比較切合實際的、有把握實現的目標,讓他們少受挫折,一步一個腳印地發展,一樣會很好地成長。
3、鼓勵孩子與人交往。缺乏社交技能是抑鬱症的病因之一,鼓勵、組織和引導兒童參加社會交往將有助於預防抑鬱症。父母和教師均應以平等的態度對待孩子,並發揚民主,鼓勵他們講「心裡話」,發表不同的見解,支持他們的正確意見和行為。與他們交朋友,搞好親子關係和師生關係,也促進他們搞好同學之間的關係,形成和睦的「大家庭」氣氛。
4、注意對孩子的教育方式。家長在教育孩子時,如不注意方式,經常採用強制命令,必然會傷害孩子的自尊心。長期的自尊心受損,就會導致自卑,而自卑感強的人遇到挫折時往往會產生自責、絕望、抑鬱。家子對孩子教育時,應多誘導,少訓斥。學校老師批評學生時應注意場合,考慮到學生當時的心情和情緒,維護他們的自尊心,不應粗暴羞辱和體罰犯錯誤的學生。
87.抑鬱症病人應了解自己的治療情況嗎?
了解自己的治療情況是一個病人的基本權利。抑鬱症是一種預後良好的精神疾病,治癒後恢復一如常人,仍能象以往一樣工作、生活,而不留後遺症。因此,讓病人知道自己的病情和治療情況,不但不會造成不良影響,而且還可以增加病人對治療的依從性。
對一個有嚴重消極自殺的病人,往往需要採用電休克治療。而很多病人及家屬對電休克治療有誤解,認為「頭腦過電」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擔心會損害大腦,留下後遺症。這時應讓病人知道,電休克治療是很安全的,真正由於電休克發生意外死亡的是極罕見的,遠比藥物治療少的多。儘管做治療時,短時期會影響記憶力,但治療結束後,病人的記憶力會完全恢復正常。而且,現在一些大的醫院採用無抽搐改良電休克治療,安全性大大提高,對身體較弱者也可採用。病人了解這一治療的特點後,就會解除顧慮,配合醫生做完6至10次的療程。
抗抑鬱治療起效時間至少需2周時間,抑鬱症病人病情緩解後還需維持治療相當長一段時間。各種藥物又有一些不良反應,往往有少數病人服藥後會感到不舒服。總的來說,新一代抗抑鬱葯不良反應少,而傳統的抗抑鬱葯不良反應相對多一些。讓病人了解自己的用什麼葯治療、藥物的常見不良反應是什麼、現在處什麼治療階段,使其能耐心配合醫生進行治療。一旦出現較嚴重的不良反應,也能及時找醫生予以處理。
醫生往往會對抑鬱症病人進行心理治療,常用的方法有認知行為治療、人際關係治療、婚姻家庭治療和精神動力學心理治療。心理治療不適合有嚴重消極自殺傾向的病人,不排斥合併其它治療如藥物治療。心理治療起效較慢,至少在6至8周後出現療效。治療中,醫生會布置一些家庭作業,讓病人完成。因此,病人在接受心理治療時,應有足夠的耐心堅持完成整個療程,而且要配合醫生,做好家庭作業,按醫生約定的時間定期進行訪談。
88.什麼是睡眠剝奪療法?
睡眠剝奪療法是70年代末開始出現的一種治療抑鬱症的療法,操作簡便,起效快,在24小時內就可使抑鬱癥狀得到戲劇般的改善。據報道,抑鬱症病人用此方法治療後的有效率可達67%。
許多抑鬱症病人的情緒變化存在晝重夜輕的生物性節律,既早上醒來時抑鬱癥狀較重,經過白天后,癥狀逐步減輕,到了晚上,他們可從癥狀中相對地解放出來。這一變化與睡眠剝奪後的癥狀減輕相似。因此,此療法對具有晝重夜輕節律的抑鬱症患者療效較好。由於睡眠剝奪療法的療效是短期的,故只能作為抑鬱症的輔助療法,不能單靠這一療法去治療病人,需同時合併其它藥物治療或心理治療。
臨床上一般選擇具晝夜節律變化的抑鬱症患者,對某些難治性抑鬱症也可選用。治療方法是讓患者當天白天經常活動,保持覺醒狀態(可允許短時午睡片刻),晚上通宵不眠,次日白天仍經常保持覺醒,不午睡,直至下午或晚上就寢為止,作為一次治療。每周治療2次,1個療程為8~10次。
89.抑鬱症病人對治療應採取什麼態度?
抑鬱症病人對待治療首先要有耐心。所有抗抑鬱葯的治療效果要在2~3周才能出現,完全起效要4~6周,有的可能更長。一般用治療劑量的葯一個月後仍無效可考慮更改治療方案。而有的病人往往缺乏耐心,剛吃了幾天葯,就認為葯無效而換醫生、換藥,造成用藥不規則,不斷地更換藥物品種,最終什麼葯多沒效,成為難治性病人。其實不是真的難治,也不是藥物無效,而是用藥時間不夠。由於抑鬱症是一種容易複發的疾病,病人經過急性期治療癥狀緩解後,還需維持用藥相當長的時間,以預防複發。許多病人病情緩解後,就認為沒事了,同時還以為長期用藥會對身體不利,常常自行停葯,造成病情的反覆發作。
其次要客觀對待不良反應。許多病人一拿到葯,就反覆研究藥物說明書上的副反應,服藥後整天擔心會出現說明書上所描述的副反應,有的病人甚至將抑鬱所引起的軀體不適也當作副反應,嚴重影響了用藥的依從性。其實一種藥物的副反應只在一部分病人身上出現,病人是否出現副反應存在個體差異,不會所有用藥的病人都出現。有一些病人剛開始服藥時會出現輕度的不適,但經過一段時間後會逐步適應藥物帶來的不適。所以,病人沒必要整天為擔心副反應而憂心匆匆,多參加些日常活動,分散注意力,也許對治療更有利。
其三要與醫生密切配合。如治療中出現比較嚴重的軀體不適,或治療較長時間效果仍不明顯,應及時找專科醫生,反映自己的感受和病情,醫生會根據你的實際情況調整劑量,處理副作用。
90.抗抑鬱葯能恢復性功能嗎?
許多抑鬱症病人在抑鬱發作時會出現性慾減退、性功能障礙等癥狀,男性可表現為性慾喪失、陽萎、早瀉,女性則多見性冷淡、閉經。這是抑鬱症的臨床表現,是暫時的、功能性的,完全沒必要為此傷心絕望。病人在接受抗抑鬱葯的正規治療後,精神癥狀會逐步改善直至消失,其性功能也會隨之恢復。
如病人在抑鬱癥狀消失後,仍殘留性功能障礙,就需要考慮其它一些因素的影響。如藥物的影響,軀體疾病的影響。選擇性5-羥色胺再回收抑製劑這一類抗抑鬱葯,以及許多內科藥物也會導致暫時性的性功能障礙。如你正在使用5-羥色胺再回收抑製劑,可改用對這方面影響小的葯如瑞美隆。你可向內科醫生了解目前是否正在服用對性功能有影響的藥物,如有的話則應停用。如你患有影響性功能的軀體疾病,則應治療軀體疾病。
當然,患者配偶也應積極配合,促進病人性功能的恢復。應了解病人的性功能障礙是疾病的表現,是暫時性的,是能恢復的。不能以埋怨、威脅甚至是暴力言行對待病人,更不宜四處渲染,這樣會加重病人的心理負擔、自卑感、自責感和絕望感,不利於病情的康復。配偶的理解、擁抱、溫存、關懷,可以幫助病人獲得自信和減少孤獨感,促進病情的儘快康復。
91.經前綜合征需要藥物治療嗎?
經前綜合征(PMS)又稱經前緊張綜合征,指周期性出現的精神癥狀,開始於排卵後並在月經來潮第一或第二天消失。本症相當常見,80%健康育齡期婦女可出現輕重程度不等的癥狀,嚴重的約佔5%。精神癥狀主要為情緒不穩定、易發脾氣、焦慮、抑鬱等。病人還可出現軀體癥狀,包括乳房脹痛、腹脹、食慾增強、失眠、疲乏、潮熱、頭痛、肌肉和骨骼不適等。少數病人甚至出現記憶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思維遲鈍等認知癥狀,進而造成病人的工作效率下降。PMS的發生與性激素(包括雌激素和黃體酮)水平、神經遞質5-羥色胺、社會環境因素、人格有關。
目前認為,對於輕性PMS,調整環境、提供社會支持和支持治療是有益的。食入低脂、低糖、高纖維素、高礦物質(鎂、鈣、鎳)的飲食,輔以身體鍛煉有助於病人康復。而對於重性PMS,除上述治療措施外,還需採用藥物治療。據統計,60~70%的重性病人經及時治療後癥狀可得到緩解。藥物治療分為對症治療和排卵抑制兩類。
對症治療:(1)首選5-羥色胺再攝取抑製劑,包括賽樂特、左樂復、喜普妙、蘭釋和百優解,可僅在黃體期服用。前四種葯因半衰期短而優於百優解。(2)丁螺環酮為5-羥色胺激動劑,有抗焦慮作用,可改善病人的心情。(3)三環類抗抑鬱葯如氯丙咪嗪、多慮平、阿米替林等,但由於不良反應多,較少使用。(4)佳靜安定,黃體期給葯有效,來潮後停用,一般不產生依賴。
排卵抑製劑對PMS有肯定療效,主要有達那唑(Danazol)、布舍林(Buserlin)、路帕隆(Luprone)三種藥物,它們可誘發藥物性絕經。排卵抑製劑所引起的絕經樣狀態可輔用雌激素和黃體酮予以克服。
92.熱線電話對抑鬱症病人有幫助嗎?
心理健康熱線是面向社會進行心理衛生宣傳的重要的渠道之一,也是社區精神衛生保健的服務方式之一。
心理熱線電話最早起源於本世紀50年代的英國和美國,重點是預防自殺和緩和情緒危機。以後相繼在德國、蘇聯、捷克和斯洛伐克等國家設立了多種形式的電話諮詢服務。日本在70年代初期成立了「命電話」的熱線諮詢機構。我國的電話心理諮詢起步較晚,最早於1987年在天津開設,以後廣州、杭州、北京、南京等地也相繼設立類似服務。雖然各地的電話諮詢名稱有所不同,如北京稱為「希望熱線」,上海稱為「心理健康熱線」,但殊途同歸,宗旨都是為生活中遭受逆遇或挫折的人們提供心理上和社會上的支持和幫助。
抑鬱症病人一個最主要的癥狀就是情緒低落,情緒低落的一個最直接的後果就是消極,甚至自殺,所以如何對抑鬱症病人的情緒進行早期、準確地判斷,及時採取危機干預,將能最大程度上挽救病人的生命。而熱線電話會在以下幾方面充分發揮作用:
1、抑鬱症病人在發病初期表現情緒低落,此時若能找人傾吐心事可緩解壓力,穩定情緒,防止病情進一步惡化。
2、很多抑鬱症病人情緒一直不改善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服抗抑鬱葯的種類、劑量、時間不正確,若在服藥過程中能得到專業醫生的指導可以及時調整用藥,使藥物發揮有效的抗抑鬱作用。
3、有時抑鬱症病人一時想不開,處於急性情緒危象,瀕於精神崩潰或企圖自殺的時候,如果能通過熱線求救,熱線值班人員可一面採取危機干預處理其急性情緒危象,一面立即派出人員趕至當事人家中,制止自殺。
(盛建華)
93.貴葯療效一定會好嗎
隨著社會的發展、科學技術的進步,人類社會對醫療保健的需求日益增加,因而新的治療方法和現代化的檢測手段層出不窮。這樣一來,一方面,確保了疾病治療的及時、有效,也最大限度的減少了誤診率,減輕了病人的痛苦;另一方面,也將會導致醫療費用的逐年增長,增加了家庭、社會的負擔。但醫療資源終究是有限的,理應加以合理的利用,以保證它的投入能產生最大的效益。
任何疾病一旦診斷清楚,就必須進行治療,這是最基本的常識。但這些治療一定要專業技術人員(說具體就是指醫生)根據病人的實際情況來確定,如疾病的具體診斷及其嚴重程度、病人的軀體耐受情況、以往的用藥歷史,也包括病人的個體差異等等,當然亦應考慮到病人的經濟承受能力。治療的最終目的就是提高癥狀緩解率和生存率,減少複發率及死亡率,並提高病人的生活質量。
那麼,有效的治療方法有哪些呢?⑴藥物治療;⑵心理治療;⑶工娛治療;⑷康復訓練;⑸針灸、推拿、按摩等。這些治療方法中最有效、最主要的就是藥物治療,其他的方法則作為輔助治療。
既然藥物治療是最主要治療方法,那麼理想的藥物又應具備哪些條件?⑴應對各種各樣的癥狀均有顯著療效;⑵安全性好,副作用小;⑶能有效地防止疾病複發;⑷用法簡便;⑸價廉物美;⑹耐受性好。
不可否認,當今的科學技術突飛猛進,單純從藥物來說,其每年出現的品種、劑型數不勝數,也由於採用了一些現代化的技術、設備,使治療藥物更加有效、服用方便、副作用少等,但隨之而來的是,藥物的價格也會大幅度提升(也就是說出現了一些「貴葯」),貴葯固然是好,但一定要對症使用,且要有一定的經濟承受能力。至少在我們發展中國家,「價廉物美」這一條選葯原則是應該考慮的,當然還有能治好病等等。
其實,任何一種疾病要出現好的療效,必須要醫生和病人及家屬、社會相互配合:首先醫生的醫術應精湛、經驗要豐富,能給病人選擇最有效的治療方法;其次病人及家屬的配合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定要遵照醫囑按時服藥、定期複查;另外,還需要病人有良好的心態以及必要的社會、家庭支持。
94.什麼是葯源性精神癥狀
顧名思義,所謂葯源性精神癥狀即是由於使用某種藥物後出現的精神活動方面的一些改變。它的出現可能有多方面的原由,但主要是藥品本身引起和用藥者的個體差異所導致的。
葯源性精神癥狀可能有多種多樣,但主要表現為情緒和行為兩方面:
⑴情緒癥狀多數為抑鬱狀態:如焦慮、煩躁、心境惡劣、快感缺失、消極悲觀等,以至生趣索然,大有「度日如年」、「生不如死」之感,也會伴有緊張、恐懼感等;
⑵行為癥狀:①精神運動性興奮如不停的喊叫、扭動、翻滾、無目的地摸索等,②精神運動性抑制:輕者其言語、動作、行為顯著減少,緩慢,舉止笨拙,嚴重時運動完全抑制,
緘默無語,不吃不喝,往往保持一個固定不變的姿勢,僵住不動,甚至逐漸陷入昏睡或昏迷狀態,③可有衝動、毀物傷人及自傷行為。
葯源性精神癥狀的處理主要是及時減少藥量、停葯、換藥或加用鎮靜催眠葯、抗抑鬱葯,注意對症治療,並加強護理及進行心理疏導。
95.有的分裂症病人為什麼經久不愈
無論是在門診或病房,經常有家屬問這樣一些問題:分裂症有沒有治癒的希望?它的治療效果是如何判斷的?
要回答這類問題,我們先有必要了解一下疾病的最後結局(即轉歸):任何疾病經治療後不外乎出現三種可能:⑴完全恢復健康;⑵不完全恢復健康;⑶死亡。
其次,要了解精神病的療效判斷原則:⑴精神癥狀消失、緩解的程度及恢復再正常的情況;⑵病人對精神癥狀、發病因素、今後的打算等的分析與認識程度;⑶社會功能的恢復程度,即適應病前正常生活、工作、學習情況。
最後應了解精神病療效的分級情況:⑴臨床痊癒:精神癥狀消失,對疾病有正確的批判和認識,並能很好地生活、工作、學習;⑵顯著進步:精神癥狀大部分消失,對疾病有一定的批判和認識能力,但缺乏深刻分析,能參加一定的生活、工作、學習,但不能完全恢復以前的能力;⑶好轉:精神癥狀部分好轉,能料理自己的生活,並能作一部分輔助性工作,但缺乏對疾病的批判和認識能力;⑷無變化或惡化:精神癥狀未動搖或進一步加重,對疾病毫無認識能力,難以進行原來的生活、工作、學習。
分裂症作為精神疾病中最常見的一種,其病因並沒有完全闡明,但其治療上已有非常大的改觀。從現有的治療手段上來看,藥物治療仍然是主要的,但一般認為藥物治療的有效率只有70%~80%,對這些藥物治療難以奏效的病人應並用其他治療方法。
了解了有關分裂症的治療結局、療效判斷等方面的知識,我們再來談論為什麼一部分分裂症病人會經久不愈,這主要應從以下幾個方面找原因:
⑴醫源性因素:疾病診斷錯誤或診斷不全、用藥不當(劑量高低不恰當?療程不充分?首次治療不徹底?);
⑵患者及家屬的原因:藥物所致副作用使患者難以忍受而不願服藥及治療?患者及家屬缺乏對疾病知識的了解、擔心藥物對身體的損害、對治療持有懷疑或反對態度、延誤了早期治療的最佳時機等;
⑶疾病本身的因素:如起病年齡早、一級親屬中有類似患者、病前適應及個性不良、表現以陰性癥狀(思維貧乏、情感淡漠、意志缺乏等)為主者、藥物治療反應不佳,腦結構有異常(如腦室擴大等),共患有其他疾病(如伴有強迫及疑病癥狀、反社會及暴力行為、物質濫用者等)、其他不明原因;
⑷環境因素:社會的支持系統、家庭的照顧、個人的調適等。
96.如何與分裂症病人一起生活
分裂症可發病於任何年齡,但好發於青壯年,其發病率約為1%。隨著醫療技術的進步和社會醫療體制的改革,分裂症的預後已有了明顯的改觀,越來越多的分裂症病人將由醫院回歸到家庭、社會中去,重新開始他們正常的生活。因此,家庭、社會怎樣正確對待、處置這些病人(即如何與他們一起生活),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這對於病人病情的穩定、家庭的幸福、社會的穩定都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了解以下幾點是有益處的:
⑴正確看待:其實分裂症作為精神病中的一種和任何軀體疾病一樣,只不過其表現是以基本個性改變,思維、情感、行為三者之間及其與外界環境之間互不協調為特徵,發病時喪失了理智,從而失去了對自身行為適當與否的辨認和控制能力,其病態行為給社會、家庭、個人帶來了危害。但這是疾病所造成的,並非是「不良行為」、「前身沒修好的報應」、「思想病」等,因此大可不必為此感到內疚和羞恥。誰能保證不得病?誰又願意得病呢?得病是一件不幸的事,並不是什麼醜事,理應加以理解、同情、照料。早期發現、早期診斷、早期治療乃是上策;
⑵全社會普及精神衛生基礎知識:具體對分裂症這種疾病而言,應了解它的一般癥狀和診斷、藥物的治療作用和副反應的處理、康復的基本步驟、複發的先兆、家庭監護和婚戀生育等知識,從而以科學的態度來配合治療及指導康復;
⑶合理用藥、堅持維持治療:最好是在專科醫生的指導下根據病人的具體情況合理地調整藥物,並定期去醫院複查及進行必要的一些檢查、化驗(如血常規、心電圖、肝功能等),以便及時了解病情變化、病人的心理動態,並及時觀察及處理藥物治療所帶來的副反應。什麼時候減少藥量、何時能停用藥物應嚴格遵照醫生的吩咐進行;
⑷建立長期的隨訪制度:可申請設立家庭病床、與醫院制訂隨訪及聯絡計劃以便合理安排治療方案,醫院會派專人上門診治或主動進行聯絡。這樣一來,一方面可免除病人往返於醫院有助於緩解其心理壓力,同時另一方面也由於相對固定了醫生有益於建立良好的醫患關係,使病人易於接受診治並主動配合,另一方面亦方便了一部分有工作、在學習或其他情形的病人,從而不至於打亂他們正常的生活、學習、工作習慣,更有利於安心治療及正常的生活;
⑸採取適當的情感表達方式並尊重其人格:既不能過分注意、過分保護病人,不要每件事都由家人代辦、一概滿足,使病人減少了與社會接觸的機會,也不能對病人放任自流或經常責怪、訓斥、埋怨病人,或事事不予理睬。正確的作法應該是容忍病人的某些病態表現,心平氣和地幫助病人克服自己的懶散習慣,從而培養其生活的主動性、社會和家庭責任感,適當的參加一些競爭,並正確地對待成功和失敗,盡量地給予他們正常的學習、工作、生活條件,充分地關心、尊重、愛護他們,使其保持良好的情緒和心境,這對於鞏固療效、穩定病情也是大有幫助的。
97.難治性分裂症如何治療
分裂症是一種常見的病因尚未完全闡明的精神疾病,一般無意識、智能障礙,病程多遷延,約佔我國住院精神病人的50%左右。自二十世紀五十年代以氯丙嗪為代表的抗精神病葯應用於臨床治療以來,明顯地提高精神癥狀的緩解率和分裂症患者的出院率。但抗精神病葯僅對50%~80%的分裂症有療效。其最終結局有以下幾種可能性:
⑴完全持久的恢復正常(20%左右);
⑵病情多次複發,但發病間歇期會緩解;
⑶社會性緩解,伴有人格缺陷;
⑷維持在慢性狀態;
⑸衰退至終末期。
雖然分裂症的治療已有了明顯的改觀,但仍有一部分患者的治療效果不會令人滿意,這就是通常人們所說的難治性病例,它約佔30%左右。
怎麼樣確認難治性分裂症呢?普遍的看法是:在以往的5年中,診斷正確的患者,接受不同種類的抗精神病葯(至少3種),以不同的給葯途徑(口服或注射),使用足夠的劑量和療程治療後,仍然達不到滿意的效果。
如何處理這類病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著手:
⑴應該再一次核實臨床診斷的正確性,並進行全面的觀察確認;
⑵重新檢查一下原來的藥量是否足夠,療程是否充分;
⑶再可以考慮換用藥物的品種或進行聯合用藥;
⑷最後考慮其他治療方法如無抽搐電休克治療(ECT)等。
98.分裂症可以預防嗎
分裂症和其他任何疾病一樣,它的發生也是由病因、宿主(人)、環境三個基本因素共同決定的,若三者平衡失調就會導致分裂症的發生。但分裂症也是可以預防的。它的預防同樣遵循疾病預防的三個等級,即:
一級預防為預防疾病的發生,旨在降低疾病的發生率,其最一般的預防形式是對所有人群進行監測,然後對高危人群予以重點預防;
二級預防為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旨在降低疾病的流行,力求疾病的完全緩解及取得良好的預後,並防止複發,採用的方式是儘早使用藥物治療或其他治療手段;
三級預防為做好已病患者的康復安排,從而減少疾病所導致的功能的喪失,也就是在疾病發作以後給予足夠長時間的有效治療。
但由於分裂症的一級預防目前尚難以實施,即它的確切病因(單一的、決定性的致病因素)不是十分清楚,因而其預防重點主要應放在二級預防、三級預防上,也就是:
⑴在社區建立防病機構,在群眾中普及防病知識,消除對病人的歧視,使病人能及早發現並得到系統的治療,有資料顯示:使用抗精神病葯系統治療6周,75%的患者其癥狀會完全或大部分緩解;
⑵在病人回歸社會後,要動員家庭和社會的力量,為病人的康復創造條件,以提高病人的社會適應能力,減少心理刺激,堅持維持治療,避免複發(據有關資料報道,分裂症的複發率可能會有80%),減輕殘疾及疾病帶來的危害。
現行較為公認的分裂症的發生是與遺傳素質、環境因素(生物——心理——社會)等密切相關,故其預防應注重這兩個方面:
⑴堅持遺傳諮詢:對於處於生育年齡的分裂症患者,在精神癥狀明顯時,不宜生育子女;若夫妻均患過分裂症,建議避免生育。有調查資料顯示:父母雙方均患過分裂症,其子女患此病的可能性為39.2%,而父母一方為此病者子女患此病的幾率為16.4%,此兩者有一倍左右的差異。為了提高遺傳素質,遺傳諮詢就顯得尤為重要;
⑵注意母孕期和分娩過程的保健:如避免母孕期病毒感染,防止母孕期和圍產期合併症的產生等;
⑶提供子女成長發育階段良好的心理健康發育環境:如防止外傷,避免幼年與雙親被迫分離,培養良好的個性、習慣,給予適宜的家庭和學校教育等。
99.如何看待抗精神病葯的副作用
抗精神病葯和其他藥物一樣,在其出現治療作用的同時,也不可避免地帶來某些副作用。它的發生通常在治療的最初6周,80%的病人發生在4~18周。這些副作用其實是藥物藥理作用的延伸,它可能有如下特點:
⑴與藥物劑量成正比;
⑵可以預測;
⑶可能預防;
⑷發生率高,但死亡率低;
⑸會出現個體方面的差異。
抗精神病葯的副作用按其出現的頻率可分為常見和罕見兩種。常見副作用有:口乾、舌燥、乏力、思睡、頭暈、鼻塞、視力模糊、心跳加快、大便乾結、小便困難、面部表情呆板、肢體發抖、眼上翻、吞咽困難、動作遲緩、坐立不安、流口水、皮膚搔癢、皮疹等等;罕見副作用如:阻塞性黃疸、粒細胞缺乏、視網膜色素沉著等。
據國內有關資料顯示:抗精神病藥物最影響患者生活的三大副作用在中國內地依次為乏力、思睡、流口水;在中國香港及台灣則為乏力、思睡、坐立不安。
這些副作用雖然眾多,但多數並不嚴重,只要在醫生的正確指導下合理使用藥物,一般來說是比較安全的,也不一定會出現藥物副作用。況且,一旦出現了某項副作用,往往可以通過減少藥量、換用藥物、或用對抗藥物予以消除。但也應該考慮到藥物帶來的不良後果。因為任何事情(服用抗精神病葯當然亦不例外)都存在利害關係,若正確地使用抗精神病葯,其治療作用——控制病情的進一步發展,防止複發,使患者的精神活動恢復正常總是主流方面,而伴隨治療作用出現的副作用則是次要方面。我們應充分地認識到:抗精神病葯治療的益處是遠大於副作用對身體的影響。
總之,大量的臨床實踐已證明:服用抗精神病葯既不會損壞腦子,也不會成癮,亦無致癌作用,可以長期使用(在專科醫生的指導下)。
100.分裂症是基因病嗎
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我們了解一下遺傳病的一些特點:
⑴必須是遺傳物質的改變,即基因的突變或染色體的畸變;
⑵有遺傳性,即能從上一代傳至下一代;
⑶終生性;
⑷具有先天性;
⑸具有家庭性;
⑹有些遺傳病是體細胞遺傳物質的改變。
其次,再看一下遺傳病的分類;
遺傳病一般分為⑴基因病:其中單基因病佔2.5%,多基因病為18%;
⑵染色體病:包括常染色體病和性染色體病。
另外,從目前分裂症的研究進展上來看,均認為它是以基本個性改變,思維、情感、行為三者之間及其與外界環境之間互不協調為主要特徵的一類常見的精神病,是屬於內因性或功能性精神病中的一種;且從目前的研究也發現分裂症可能是屬於多基因遺傳病。但只要我們細心地對照一下遺傳病的特點,就不難看出分裂症並不完全具備以上這些特點。
但由於分裂症的致病原因至今未能闡明,目前僅僅是推測可能同遺傳等因素有一定關係,只不過是其遺傳傾向性較為明顯(有人推測分裂症的遺傳率在70%~80%),而遺傳也並不是導致該病的惟一的原因。國內外精神病學家根據臨床觀察和流行病學調查(家族史的分析、雙生子和寄養子的研究等)發現本病患者近親中的患病率比一般居民要高數倍,且與患者的血緣關係越近,患病率越高。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由於分子遺傳學技術的進步,使敏感基因的定位有了可能。已有人發現分裂症的病理基因位於第5號染色體或X性染色體,其遺傳方式主要有單基因遺傳和多基因遺傳兩種。儘管這些研究的結果並不一致且尚難以證實,但卻為分裂症的病因學研究提供了新的曙光。
綜上所述,至少現在我們還難以肯定分裂症是一種基因病。
101.老年抑鬱症的護理應注意哪些
老年抑鬱症在臨床表現方面有以下特點:
⑴疑病癥狀:60%左右患者表現以自主神經癥狀為主要軀體癥狀(如便秘、胃腸不適等);
⑵焦慮激越(即激動性):往往是比較嚴重的抑鬱症的繼發癥狀,也可能成為患者的主要癥狀;
⑶軀體化癥狀:過多的軀體性不適(如疼痛、乏力、睡眠障礙等),易掩蓋其真正的抑鬱癥狀;
⑷妄想較為常見:尤以疑病、虛無妄想為典型;
⑸遲滯性:是多數老年抑鬱症患者的表現(例如悶悶不樂、興趣索然、思維遲緩且內容貧乏、行動遲緩、情感淡漠、無性慾等);
⑹抑鬱性假性痴呆:其特徵為智能降低特別明顯,而常有較好的時間、地點、人物定向力,但體格檢查並未發現病理反射:
⑺自殺傾向性:自殺危險率高(有報道老年55%的病例在抑鬱狀態下會自殺),往往伴隨有軀體疾病,且成功率高;
⑻季節性:即病情變化與季節有一定關係。
針對上述老年抑鬱症的特點,在護理這類患者時應注意:
⑴重點是防範自殺意外的發生,派專人監護;
⑵居所應便於觀察並禁放危險物品;
⑶警惕患者一時突然出現情緒愉快、有說有笑、自訴心情好轉的假象;
⑷注意抑鬱情緒變化的特點是白天重晚上輕,尤以清晨時候要加強觀察;
⑸在生活上要悉心照料,感情上應熱情關懷,心理上多予疏導;
⑹鼓勵多參與一些集體性工娛活動及一定限度的力所能及的勞作,以分散其注意力,促進心情舒暢;
⑺最重要的是注意並督促按時服藥,且要觀察療效、可能出現的藥物副作用並及時向醫護人員反映以便及時進行處理;
⑻保管好藥物,防止患者藏葯自殺。
102.有的抑鬱症為何經久不愈
一般認為,抑鬱症的預後較分裂症好,但抑鬱症也具有較明顯的複發傾向或呈慢性化。據有關資料顯示:首發抑鬱後約50%以上的病人會在5年以內出現再次複發,有1/3的病人甚至在第一年複發;有22%的重性抑鬱症將演變成慢性抑鬱症。因而,這類抑鬱症有可能會經久不愈。
這類經久不愈的抑鬱症患者,其出現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
⑴引起疾病的病因較為複雜:有的以生物等因素為主,有的以心理和環境因素為主;
⑵由於現代的抑鬱症概念所包括的範圍較廣,所以診斷方面應再作探討:即是否典型的抑鬱症或不典型的抑鬱症或其他疾病;
⑶藥物治療恰當與否:藥物的選擇、劑量和療程的安排、服藥的規律性、合併用藥的合理性等;
⑷心理治療是否到位:因這類患者晚往往經歷過不恰當或不成功的治療,故對藥物治療常常持懷疑的態度,甚至於認為自己的病是治不好的,且對某些藥物的副作用難以耐受,或存在某些心理障礙等;
⑸家庭社會應激因素:這類患者可能有家庭功能障礙,也存在工作方面的壓力,擔心社會的歧視等;
⑹患者本身的原因:應鼓勵這些患者改變一些不良的生活方式,並適當掌握對某些應激源的應對方式。
了解了抑鬱症為何經久不愈的這些原因,在醫務工作者、家人、患者本身的相互配合下,這類抑鬱症完全有可能治癒。
(湖南省腦科醫院陳列)
推薦閱讀:
※被看見,是一種多麼深的鏈接和懂得
※無關愛情,只關風月——女子當如林徽因
※盲人可以通過傾聽你的聲音,感知你的「大小」
※懂得無常,放下執著,關愛他人,悅享人生
※有關愛情的優美句子 我需要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