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打造創新型理財思維

提醒:在沒有Wifi的情況下,觀看視頻時要小心手機流量耗盡,也可查看下面的文章版。

摘要:為滿足文字愛好者的需求,現將理財巴士第9期視頻整理成文字版。

以下是視頻的文字版:

隨著用戶的不斷增加,不少人對我的理財思維方式,以及對我所從事的理財師行業開始感興趣了,今天特意做一期節目,專門聊聊創新型理財思維的形成過程。一來,可以讓朋友們更了解我的整個理財思維方式;二來,給一些想從事理財投資行業的朋友們一點啟發。下面,先說說我的理財思維是如何慢慢形成的。

看過理財巴士第1期視頻節目的朋友都知道,我是2003年來到廣州的,通過自己努力的工作,工資收入由原來的1000元增加到2005年的3000元。但收入的增加,絲毫沒有給我帶來更多的幸福感,反而入不敷出、生活窘迫,這時我才發現,一味追求高收入並不能解決財務問題。

2005年我讀到了人生中第一本理財啟蒙書:《富爸爸窮爸爸》以及富爸爸系列的第2本《財務自由之路》,可以毫不誇張的說,這兩本書完全改變了我對財富的看法。過去,我看待財富是靜態的,認為錢越多越好,理財的目標就是擁有億萬家產;現在我的理財目標是,實現財務自由。財務自由的概念我在第1期節目中就已經講過了,這裡就不重複說明,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回顧一下理財巴士的第1期視頻。

除了財務自由,這兩本書還讓我重新認識了,資產和負債這兩個概念。到底什麼是資產,什麼是負債?一般人會認為汽車、房產是資產,在企業計算資產時,這兩項確實是計入資產項的,但對於普通人也能算做資產嗎?富爸爸用最簡單的方式告訴我們:資產就是向你口袋送錢的東西;負債就是把錢從你口袋掏出來的東西。這樣,回過頭再來看看汽車和房產,你會發現,對於企業來說,汽車和房產是資產,因為能夠為企業創造價值。

對於個人來說,如果你是跑業務的,因為有了汽車,可以方便你開展業務,從而產生更多的業績,這更多的業績收入超過汽車的支出時,汽車就是你的資產。如果,你購買汽車只是為了家庭消費使用,那麼,汽車的油費、養路費、車險等等都是家庭的負擔,此時,汽車對於你來說就是負債。

同樣,自己住的房產就是負債,因為每月要交管理費,如果房產出現問題,還要支付維修費,這些都是家庭的負擔。除非你的房產是用來出租的,這就不同了,出租房產所產生的租金大於房產的各種開支時,該項房產才是你的資產,能夠給你創造源源不斷的現金流。書里一直強調要持有能夠不斷產生正向現金流的資產,而減少持有沒有現金流,甚至是負現金流的負債。

那什麼是現金流?用收入減去支出,產生的差額就是現金流。如果收入大於支出,就產生正向的現金流,錢流向你的口袋;如果收入小於支出,就產生負向的現金流,錢從你口袋流出。如果月收入小於月支出,就是我們常說的月光一族。

此外,書中講的現金流四象限法則也給了我不少啟發。E象限代表打工者,絕大多數人都是在E象限,領著一份為數不多的薪水。S象限代表自由職業者,象律師、私人醫生、保險銷售等等,就屬於自由職業者,這類人相當於自己幫自己打工,仍然要為收入而奔忙,而且收入很不穩定,自己不做,就沒有收入。B象限代表企業主、老闆,這是很多人羨慕的象限,收入豐厚,但這個象限的人仍然要為自己的企業操心,甚至有些企業主積勞成疾,最後病倒。I象限代表投資者,持有多家企業的股份,但並不參與企業的經營管理,只關注企業的財務報表,也可能持有多處房產物業,光收取租金,也有豐厚的回報,不工作也能創造源源不斷的正向現金流。

如何由E象限進入I象限?這是我一直在思考的問題,其實富爸爸的書也不能完全給出完美的答案。因為富爸爸的作者羅伯特·清崎是美國人,所處的環境不同,方法不能照搬,只可以借鑒。

直接由E象限進入I象限,幾乎是不可能的,不僅僅是資金的問題,I象限還代表了有豐富的投資經驗,所以我當時的想法是在E象限積累人脈和資金以後,進入B象限,成為企業主。這裡為什麼要提到人脈呢?因為有時你找到合適的投資人,資金問題就很容易解決了,然後,在B象限積累資金和投資經驗以後,再進入I象限,成為自由投資人,實現財務自由。

其實後來我發現,在互聯網時代,通過S象限,也就是成為自由職業者,更容易進入I象限,實現財務自由。因為企業主往往精力都放到企業管理上,反而沒有時間去思考、去發掘機會;而自由職業者,不需要太多資金,時間也很充裕,更容易把握時代的脈搏,而且可以隨時轉變發展方向。這就是羅胖所說的,個人或小團隊作戰在互聯網時代往往機會更多,船小好調頭嘛。當然,這已經是後話了,我待會再說。

2006年,我得了一場不大不小的病,又遇上無良的醫院和無良的醫生,結果,花了我將近兩萬元錢,幾乎是我所有的積蓄。那時,我深刻的感受到健康的重要性,一場疾病可能將之前辛辛苦苦積攢下來的錢耗費一空。所以,如果你在我發表的文章中看到很多是關於健康的內容,你不用感到驚奇,因為理財的最終目的是追求幸福生活,沒有健康,幸福無從談起。

像李開復,他不缺錢花,事業也如日中天,但現在的他只想著怎樣才能夠恢復健康的體魄。另外,拿我身邊很多中小企業主來舉例,他們在二三十歲剛創業時,拚命賺錢,每天應酬排得滿滿的,到頭來落下一身的病,現在四十來歲了,開始吃各種葯,經常跑醫院,拿錢來保命,這種例子比比皆是。好了,不聊健康的話題了,又回到理財上來。

2006年初,國內股票大牛市行情剛剛啟動,我覺得股票市場是不錯的致富捷徑,並迷上了研究股票趨勢,那時我也考慮,通過自身努力去積累財富。

我經常利用業餘時間,自己繪製股票趨勢圖,那時的股票軟體也沒有象現在這麼先進,很多時候都是自己手工繪圖和研究,要花費很多時間。從2006年初到2007年底這一波大牛市行情,我並沒有賺到什麼錢,一來是因為本錢少,二來是因為我頻繁買賣,手續費也交了不少。

那時我遇到的在股市賺錢最多的是一位低調的單車股神,一位中老年婦女,她不經常來證券交易所,但每次來必定都是騎著單車來的,所以叫單車股神。她的投資訣竅真的很簡單,當大家覺得股市不行了,她聽到很多抱怨聲的時候,就開始拚命掃貨,而且只買大牌的股票,不去碰什麼黑馬、小盤股;然後在大家都瘋狂炒賣的時候,她就開始慢慢的出貨,就是這樣簡單的低買高賣,一年都不操作幾回,卻讓她賺了很多錢。不過後來聽說她賺來的錢都被她兒子敗光了,現在連養老都成問題,所以後代教育也很重要。

單車股神的投資方法給了我很深刻的印象,再加上2008年初,國內股市開始不斷下挫,我也就從技術分析派,轉而開始研究美國股神巴菲特的長期價值投資法。不是說技術分析就沒有用,只是說技術分析是有時效性,如果拿著幾年前的技術分析方法去操作現在的股票,賠錢的幾率是非常大的,而且技術分析派要經常關注股價。如果只有很少時間去研究投資,不建議學技術分析派,而巴菲特的長期價值投資法不需要太關注股價,而是投入更多精力去關注股票的內在價值。有興趣了解巴菲特的投資理念的朋友,可以去閱讀一本叫《滾雪球》的書籍,相當於巴菲特的自傳。

那時,我也了解到國內一位專門研究巴菲特的專家劉建位,他有一套《學習巴菲特》的系列視頻,有興趣的朋友也可以上網搜一搜,專講價值投資法,非常棒。在這期間,我也順利通過了證券從業資格考試,但後來我了解到證券業就是拉人開戶,然後催促客戶多交易,只有客戶頻繁交易,證券客戶經理才能從交易費中收取傭金。這是明顯的短線炒作思維,不符合我長期投資的理念,所以我最終我還是決定不進入證券業。

2008年底我開始轉向研究基金,發掘出懶人投資法,也就是基金定投。曾經有記者問巴菲特,如果你有一百萬,而且又不懂投資,那應該如何投資?巴菲特說,我會將錢全部投資到共同基金里,然後努力工作,賺的錢再投入到共同基金里。這裡可以明顯感覺到,巴菲特是鼓勵努力工作,然後定期的、長期的投資方式。因為巴菲特是職業投資人,他的工作就是投資,而且他喜歡與數字打交道,非常熱愛他的工作,而我們當中很多投資人本身是業餘時間玩投資,還花很多時間在投資上,那就是本末倒置了。

2009年8月,我在一個理財論壇上註冊了網名叫大巴的賬號,頭像就是用股神巴菲特,因為我親切的稱巴菲特為老巴,而我是巴菲特的追隨者,所以自封為「大巴」,大巴這個網名也就一直沿用至今了。那時,我已經對信用卡的使用非常熟悉,並且對基金的篩選、分析也有自己的一套方法,再加上我在論壇非常活躍,經常發布精華貼,所以後來被評選為口碑卡神和基金議員。

2010年初,我在視頻網站搜索各種理財視頻時,無意中接觸到了劉彥斌,他用蓄水池理論,將理財描繪得非常生動有趣,這個我在第1期視頻里也講過,這裡就不重複說明了。後來我查資料才知道,原來他是國內理財規劃師協會的秘書長,算是國內理財師行業的鼻祖。在2010年期間,我已經開始向身邊的人推廣理財思維,主要投資工具是貨幣基金和基金定投,在當時所在的本田公司還免費組織過理財培訓班。

2011年中旬,我在本田工作了正好3年,覺得自己的理財思維也形成了體系,我想通過更好的方式去傳播我的理財觀念。這時,我通過朋友接觸到了中國平安,中國平安一直推廣的就是綜合金融,與我的理財思維不謀而合。於是毅然決然的離開本田,加入了保險銷售大軍。

當時很多同事都認為我瘋了,放棄這麼好的穩定工作,跑去做保險,只有我自己知道,我心系著一個更廣闊的事業平台。但當我真正走進平安,踏入金融業時,卻發現與自己想像的有很大的出入,我所在的畢竟是一家保險公司,業務是以保險為主,所以巴不得客戶所有的錢都用來買保險。每天開會就是鼓動大家多賣保險,或是多拉人來賣保險,這就是保險業所謂的兩條腿走路:業績和增員,而我更喜歡跟客戶聊理財。

但我發現聊著聊著,客戶很認可理財,並且打算做基金定投,但保險卻被放一邊了。而且我經常把保險條款講得太清楚,客戶就覺得需要再研究一下,再考慮考慮;反而一些保險業務員把保險包裝成理財產品,宣稱保險有很高的收益率,客戶就信了,馬上籤單。做為一名職業理財師,這事我真的做不來,所以,在2013年,我決定離開保險業,成為一名自由理財師。

2013年初,《羅輯思維》這檔脫口秀節目給了我很大的啟發,我開始理解互聯網時代對於個人的發展機遇,並且著手研究微創新、微創業等等這些新生事物。突然我發現,其實我也可以做一檔傳播理財思維的欄目,理財巴士欄目就應運而生了。

我給自己的整個職業生涯和理財生涯做了一個時間軸:上半部分是職業生涯,下半部分是理財生涯。

我是2003年來到廣州的,03年之前在湖南老家打工,當過快餐店服務員,做過超市主管,來到廣州之後,發現找工作挺難的,於是從最底層做起,通過自己努力,在一家機械廠從雜工做到總經理助理。2005年,因為財務狀況出現問題,開始學習理財;2006年,開始研究股票技術分析;06年底辭職,打算靠自己的電腦技術自謀出路,開始了漂泊的職業生涯,幾乎什麼都干過。

剛開始自己單幹,做電腦維修,後來,做不下去,又去一家網路公司做網站銷售人員,還做過繪圖員、電腦銷售工程師等等職業,只要能賺錢,什麼都做。甚至還開過淘寶網店,做到鑽石賣家就放棄了,那時候是賣圖書,賠本賺吆喝,人累個半死,沒賺到錢。這一段經歷提醒一些想放棄打工跳出來自己創業的朋友們,創業之前最好做足準備,例如,足夠的本錢、一定的用戶群體,如果象我這樣,啥都沒有就亂跳的,肯定會吃苦頭。

08年的時候,在投資方面,我已經轉向研究股票價值分析了,2008年中旬,機緣巧合,讓我進入了本田做採購主管,在本田足足呆了3年。不得不說,本田的福利很好,收入也是逐年增長,再加上自己精於數據分析,很適合做採購的工作,工作起來也還算輕鬆,所以給了我大量時間去專心研究理財投資。當然,為了適應職業需求,我還專門花時間考了一個國際採購師證,做事情,要麼不做,要麼就做到行業精英,這是我做事的原則。在投資方面,08年底開始主要研究基金。

2010年,開始向身邊的人推廣我的理財思維。2011年,理財思維逐漸形成一個體系,這時的我內心也開始燥動,一門心思,想要將理財這項興趣做為自己的事業去發展。2011年6月,最終決定離職進入保險業,由業務員做到主管。2012年中旬通過理財規劃師考試,正式成為一名註冊理財師。2013年初在原有理財思維的基礎上,增加新的開源方式,也就是微創業,最終,創新型理財思維成型。2013年中旬,離開保險業,成為自由理財師。2013年9月11日,理財巴士微信公眾平台上線,第二天,理財巴士第1期視頻登陸優酷網。

這就是我整個職業生涯和理財思維的形成過程,其中走了不少彎路,對於理財這一塊,沒有人指導我,完全是自己看書,看視頻慢慢摸索,也吃過虧、交過學費。

結合我8年時間的理財經驗,下面給想從事理財投資行業的朋友們一點忠告:

1

理財知識在於積累,就象練功夫一樣,不要總是問師傅絕招是什麼,以為練了絕招就打遍天下了,實際上扎紮實實練好基本功更重要。

2

目前投資理財領域有各種各樣的證件可以考,光是理財師就有十幾種證,不建議浪費時間在考證方面,理財知識是死的,實際運用是活的,建議花更多時間在實際操作經驗的提升上。

3

投資理財更注重實操,找一位好的老師,會讓你進步神速。我那會就是因為沒人教,完全自己摸索,其實也浪費不少時間,如果有人指點,至少節省一半的時間,當然,你也可以將理財巴士欄目做為良師益友。

4

這是一個用戶為王的時代了,就象羅胖一樣,因為有了海量的用戶,就算他只是對著鏡頭跟人侃大山,也能賺錢,所以,儘早建立自己的圈子,積累自己的用戶群體。

回答網友提問

Q1:理財巴士稱創新型理財思維,這創新何來?

A:我覺得,一方面是接地氣,現在很多專家教授都在講理財,但都是以宏觀經濟,預測未來為主,實操性不強;而理財巴士就是在這些專家欄目的夾縫中求生存,貼近用戶,只講普通百姓能夠實際運用的理財知識。另一方面是在講開源的時候,會結合互聯網時代,強調微創業,這是很多講理財欄目的不會講的。三是將健康列入理財節流的範疇,這是讓很多人費解的地方,但我覺得在理財中健康非常重要。

Q2:聽說你所推崇的富爸爸的作者已經破產了?

A:其實初聽到這個消息時,我也很吃驚,後來找到相關資料,才知道,是羅伯特清崎的公司破產,並不是他個人破產。對於富人來說,公司破產只是資本運作的一種方式,這也是為什麼要成立有限公司的原因,有限公司的破產只是清算公司,不會影響個人財富,這裡就不做深入探討了。另外,我們接收知識也是選擇性的,不能因為一個人成功了,就覺得他完美無缺,一旦他失敗了,就全盤否則他的東西,這也是不對的。

Q3:你對於保險和直銷怎麼看?

A:這確實是一個敏感的話題,保險和直銷都是自由職業,但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不規範操作。先說保險,對於保險來說,行業和產品本身都沒有問題,問題出在銷售方式方法上。國內保險從剛開始沒人知道保險,一直就採用粗放式銷售方式,只要是個人,憑身份證基本上就能做保險代理人,造成整個銷售隊伍素質低下,追求利益,不惜欺騙客戶。所以可以從事保險業,但不要急功近利,扎紮實實練好基本功,服務好客戶,保險業很有發展空間。

說到直銷業,其實我2004年就接觸直銷業了,各大直銷業邀請我去聽課,我幾乎都是來者不拒,但我始終以一個第三者的角度去看待這個行業。其實,我內心很認可直銷的模式,舉例來說吧,我花100塊在一家商店買了一個錢包,我覺得質量很好,於是就推薦給朋友,朋友如果通過我的會員編號去買,能夠打9折,而我也能享受10%的返利,這其實是三贏的局面。商家相當於用8折的價格賣出更多的商品,朋友用9折的價格買到質量很好的錢包,我也拿到10%的返利,多美好的事情。

但現實是,商家將價值100元的商品提價到1000元,然後告訴我,你推薦朋友買,返給你30%,也就是300元,如果你拉你朋友也幫著賣,商家就再給你10%,一聽有這種好事,趕緊就呼朋喚友,都來做這個。這就是目前國內直銷業普遍存在的現象,商品價值與價格嚴重脫節,加盟商大量屯貨,自己賣不完,還拉親戚朋友下水。如果直銷業真正規範了,未來肯定是個不錯的行當,富爸爸在書中也有推薦過直銷業,不過是美國的直銷業。

文章來源:理財巴士


推薦閱讀:

有錢人和普通人的思維驚人對比
思維方法訓練法 思維方法論
沒有賺錢思維,何談致富?
《思維》第六章 情 感(1)
【公平正義乃法治的靈魂之四】張宗厚先生的法學更新思維的風骨清韻和三個「不忘」

TAG:創新 | 理財 | 思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