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賞析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杜甫唐詩鑒賞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杜甫  八月秋高風怒號,  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飛度江灑江郊,  高者掛罥長林梢,  下者飄轉沈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無力,  忍能對面為盜賊。  公然抱茅入竹去,  唇焦口燥呼不得。  歸來倚杖自嘆息。  俄頃風定雲墨色,  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鐵,  驕兒惡卧蹋里裂。  床頭屋漏無干處,  雨腳如麻未斷絕。  自經喪亂少睡眠,  長夜沾濕何由徹!  安得廣廈千萬間,  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  風雨不動安如山!  嗚呼!  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  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  杜甫詩鑒賞  這首詩約作於唐肅宗上元二年(761),是杜甫晚年的重要作品。  安史之亂以後,杜甫流離到四川成都,由於得到嚴武等人的資助,在成都西郊的浣花溪畔找到了一塊荒地,蓋了一座小茅草房居住下來,即「杜甫草堂」。  茅屋剛蓋起來不久,就在這年的八月遭到一場暴風雨的洗劫,屋頂的茅草被颳走,屋內徹夜漏雨不止,詩人一家在寒冷中度過了一個難眠之夜。這就是《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中所描寫的景象。  全詩可分四大段。  第一段從開頭至「下者飄轉沈塘坳」。首句點題,開門見山地描寫茅屋為秋風所破的情景。  「 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開頭兩句,詩人就具體交待了時間和當時的情景,以簡潔遒勁的筆觸,概括而生動地表現出秋風的狂暴。「怒號」與「卷」字緊密相承,形象地描摹出高天長空呼嘯而來的狂風的兇猛,傾刻間就把屋上的茅草席捲而去。  接著在下面三句中,具體鋪敘茅草被狂風吹得滿天遍野,四處飛揚的情景。這裡有兩方面的作用,一是渲染風力之大,二是烘托出詩人眼望著自己苦心經營的草堂遭到破壞,而卻無力挽救的焦急心情。  第二段自「南村群童欺我老無力」至「歸來倚杖自嘆息」,描寫頑童搶草的情景和詩人無可奈何的嘆息。  屋上的茅草,被風捲走,掛在樹梢,跌落在塘坳,詩人本希望能揀回來一點以備修補房屋。但是從村上來了一群頑童,看主人年老力衰,就把撒落在地面上的茅草,一捆捆地抱走,主人呼喊他們也不聽。「忍能」、「面對」、「公然」描摹出了頑童的無所顧忌、大搖大擺地調皮情態。「唇焦」、「口燥」、「呼不得」,將當時詩人焦急,費盡口舌的呵斥、勸阻都細緻形象地記錄下來。最後詩人只好回到家中,精疲力竭地靠在拐杖上嘆息。「倚杖」與「老無力」緊緊相扣,表現出了詩人的未老先衰,「自嘆息」又使人深感詩人的孤寂、不幸。  詩人筆下的頑童固然可惡,併當面呼他們為「盜賊」, 但是詩人在思想感情上並沒有把他們置於敵對的地位而加以認真地譴責,相反卻將他們的頑皮、幼稚的神情表現得活潑可愛。  第三段從「俄頃風定雲墨色」至「長夜沾濕何由徹」,描寫風定屋漏雨來之夜,愁迫難眠的情景。  這段頭兩句先描繪風息雲濃,漸近黑夜,大雨襲臨之勢,交待了天氣的變化和時間的推移。「俄頃」點明時間的短暫,「漠漠」、「昏黑」渲染出大雨前陰霾濃暗的氣氛。三、四句接著從天氣惡變寫到破屋的情形:一床蓋過多年的粗布被子,棉花已經干硬不能禦寒,以致蓋在身上「冷似鐵」。被裡子已經單薄得無筋力了,所以孩子在睡夢中一蹬就破。這種對布衾的細膩描繪,逼真地展現了詩人的困苦圖景。「床頭屋漏無干處,雨腳如麻未斷絕」,秋夜棉被本已「冷似鐵」, 然又遭屋漏雨淋,床上幾乎無干處,其景象就可想而知。因此詩人瞻前顧後,從眼前的一切回想到多年的顛沛流離生活,真是愁苦不堪,徹夜難眠,怎不希望天快亮啊!  第四段從「安得廣廈千萬間」至篇末,表達詩人的理想和願望。  詩人在破屋濕床之上,徹夜難眠,由自己的苦難,想到天下廣大窮苦人民的苦難,並且把自己的命運和廣大人民的命運聯繫在一起,並從中升華出寧願犧牲自己而能普濟天下窮人的崇高理想。「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 是多麼富於浪漫而有氣魄的想像;「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 又是何等地激情奔瀉!這幾句豪言壯語正是詩人偉大理想與高尚品質的集中體現。  這首詩,通俗流暢,廣為流傳,茅屋為秋風所破,從白天、傍晚、夜裡、直到第二天早晨,所見所感可寫的東西很多,但詩人精心選擇了風卷屋茅、頑童抱茅、倚杖嘆息、孩兒蹬被、屋濕無干處等場面和細節,進行具體形象地描繪,使讀者真切地感受到詩人當時所經受的生活上和精神上的痛苦,而這種痛苦正是唐王朝自安史之亂後,兵荒馬亂、民不聊生的整個社會人民生活的縮影,從而使詩歌的主題思想更富有現實意義。  這首詩第一段以描寫為主,二、三段以敘述為主,第四段以抒情為主。前三段寫的是具體事物,因為緊扣主題,充滿了感情,所以不使人感到板滯,最後一段的抒情,由於用了「廣廈千萬間」,「天下寒士俱歡顏」等鮮明、生動的形象來表達,也就使抒情避免了抽象、空洞。  此外這首詩的語言樸素、生動。不用典故,沒有華麗的辭藻,讀起來朗朗上口,極富有感染力,同時詩的形式自由,揮灑自如。全詩以七言為主,間有九言句式。無論是長句或是短句;無論是快是慢;無論是高昂激烈或是沉鬱頓挫,都是隨著詩人感情的波瀾而變化起伏,搖曳多姿,充分地表達了詩歌的主旨。

推薦閱讀:

詩評 | 李白《長相思》其二:昔日橫波目,今作流淚泉
經典情書 ——杜牧與《張好好詩》
清明時節讀《清明》
唐詩賞析 不見
那一場想停就停的旅行

TAG:唐詩 | 唐詩賞析 | 賞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