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學祥:冷靜看待氣候變暖

據國外媒體報道,二氧化碳被當今人士視為是一種禍害,認為它導致了全球變暖,但是科學家們最新研究發現它曾經是拯救地球的功臣,是它使地球免於遭受象火星一樣的冰凍,這一結論是美國天文家實驗室的科學家們最近研究發現的。研究員們是在分析了地球上最古老的水成岩化石後得出的這一結論。科學家們稱,在地球還年輕的時候,正是由於大量二氧化碳的存在才使得地球免於遭受全球冰凍的災難,那個時候,二氧化碳使得地球的溫度上升[1]。

這項研究工作是由來自芝加哥大學和科羅拉多大學的科學家們共同完成的,他們對出土於加拿大北部魁北克省的一塊古老的岩石進行分析研究後得出了這一結論,他們發現了支持這一理論的直接證據。科學家們的研究結果表明地球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大約在37.5億年前拯救了地球,這項最新的研究成果已經被發表在了最新一斯的地下《地球與行星科學》雜誌上。負責這項研究的來自芝加哥大學的助理教授尼克拉斯·多普爾斯(音)稱,這項新的研究成果有助於解釋地球的怎樣從被冰凍的厄運中解脫出來的。此前曾有研究表明遠古的地球上就存在著液態水,但是來自太陽的微弱的熱量不足以使這些水保持液態,這些水為什麼能保持下來一直是一個謎。這項研究成果則解決了這個問題,正是由於二氧化碳的存在才使得地球更為溫暖,這些液態水才得以保存。科學家們在研究中還發現遠古的地球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要遠遠高於今天的地球大氣。多普爾斯稱,「我們現在有直接的證據表明遠古的地球大氣中二氧化碳含量相當豐富,這些二氧化碳也許就是使地球免遭冰凍的主要原因,火星就是因為少了這些二氧化碳而變成了現在的冰雪世界。從某種意義上說,二氧化碳就象是一種行星的溫度調節計,在地表溫度低的情況下,它與岩石之間的化學反應就會減少,排放到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就會增多,這樣有利於保持行星的溫度。」

中華環保聯合會主席宋健2007年2月2日在巴黎全球生態管理大會上的書面講話中指出,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MDG)要求21世紀頭15年消除貧困。為提高生產能力,必須增加能源消耗,如果沒有替代辦法,只能燒油、燒煤,排放CO2 及其它溫室氣體,這是發展中國家人們的權宜之計。人口增長和經濟發展使能耗成比例增加。現在每年向大氣排放250億噸CO2和其它溫室氣體,還在逐年增多。大氣中的CO2濃度本世紀會超過20世紀初的一倍以上,使全球溫度上升2℃—5℃,海平面上升3—8m,從而改變近1萬年以來穩定的地球生態環境(ICPC報告,2001)。科學界的共識是:如果人為排放溫室氣體繼續與人口成比例增長,大氣溫度一定會提高,必將嚴重影響地球生態系統和人類社會的政治經濟生活。對那些不相信這個科學推論的人,請看看我們最近的鄰居—金星吧。金星在各方面都與地球相似,離太陽比地球稍近,以CO2為主的大氣層的溫室效應使表面溫度高達500℃,所有揮發物都蒸發到大氣中,使大氣壓比地球高出90倍,有如一個高壓汽鍋,半滴液態水都沒有,生命不可能存在。最近科學家對地球上5500萬年前古新世—始新世高熱事件(PETM)的研究也可信的證明了溫室效應的存在(science,314,1556—1557,2006)[2]。

溫室效應的利與弊表現在兩個極端氣候的樣板:冷火星與熱金星上,人們開始從天文學的角度來研究全球的氣候變化。過去2000年的氣候、生物災害和太陽活動資料綜合研究表明,鼠疫全球大流行與過去三次低溫期密切相關,適度紫外線增加是人類免除鼠疫威脅所必需的。臭氧洞既給人們利益又給人們傷害[3]。溫室效應對於人類也是這樣。面對溫室效應如臨大敵的人們,幾乎忘記了地質時期它曾經是拯救地球的功臣。科學的政治化使科學家面臨尷尬,非敵即友的簡單論斷代替了理智的複雜思索。

事實上,溫室效應並非是火星變冷、金星變熱的唯一原因。火星大氣極其稀薄,晝夜溫差極大,大氣保溫能力極低;金星大氣濃密,保溫能力極強。我們發現,水星、金星、地球、火星的軌道偏心率分別為0.206、0.007、0.017、0.093,大氣濃度分別為極其稀薄、濃密、標準、稀薄。兩者成反比的原因是,較大的軌道偏心率使行星在接近太陽時像彗星一樣丟失一部分大氣。地球軌道偏心率在冰期時增大為0.0607,使大氣濃度和二氧化碳濃度變低,降低了對地球表面的保溫作用,導致10萬年周期致冷作用的增強[4]。

在全球氣候變化中,溫室效應僅僅是全球變暖一種因素,更多的證據表明,決定冰期與間冰期更迭的是地球軌道三要素作用的結果:地球軌道偏心率(周期10萬年)、黃赤交角(周期4萬年)和近日點進動(周期2萬年)。人類活動不能改變自然規律,只能起到加速或減緩作用。如果人類能夠改變自然規律,能夠按人類的意志改造自然,世界就不會像現在這樣災害頻發。事實上,人類對自然災害無能為力。

最近「世界頂級的氣候學家們」在巴黎開會,經過一個星期的爭論,宣布「全球變暖已經開始,而且極有可能是人類導致的」,並且預測21世紀「氣溫會出現破壞性的上升」,全球將會出現更多的雨水、大風暴、乾旱、熱浪以及海平面的緩慢上升,還預測到本世紀末海平面將上漲18-58厘米,許多海島將不復存在,一些低地國家將受到海水更大的侵蝕,一些沿海城市將要泡在海水裡。在此次會議上,一些國家並沒有一起高喊危機。對於氣候變暖,氣候學家們並不是都跟著「杞人憂天」,如俄羅斯、巴西、中國等國的氣候學家們也有不少人有不同看法,並對氣候變暖對地球是否那麼可怕提出了反調,認為「現在氣候升高的現象確實不假,但我們完全沒必要那麼緊張。在整個地球演化史上,有過遠比現在還溫暖的氣候,比如在白堊紀,溫室氣體遠比現在高,高達5倍,這造就的氣候與生態環境也並不壞,水草繁茂,巨大恐龍橫行。」中國科學院的幾位專家們就指出,氣候變暖對內陸國家來說好處多於壞處[5]。

冷火星與熱金星是兩個極端氣候的樣板,但是,在百萬年的尺度上,地球不會因溫室氣體的增加而變為金星,也不會為溫室氣體的減少而變為火星。人類反自然的活動只能導致人類的滅亡,地球仍然會按自然規律向前發展,自然選擇留下的是更聰明的生命。人類毀滅的不是自然,而是自己。從這種意義上說,順其自然比痛苦掙扎更為有效。無論氣候是變冷還是變暖,保護環境和恢復生態平衡,節約能源和資源,改變「高速度、高消費、高風險」的西方生產和生活方式,提倡與自然和諧、與社會和諧的節約型循環經濟及和諧型廉潔社會,是人類趨利避禍的長遠之計[6-8]。

參考文獻

1.高傳。遠古岩石表明二氧化碳曾是拯救地球功臣(圖)。北方網。稿源:騰訊科技2007-02-0808:22http://tech.enorth.com.cn/system/2007/02/08/001543673.shtml

2.宋健。宋健在全球生態管理大會上的書面講話。2007年2月3日來源:中華環境公眾信息網http://www.acef.com.cn/NewsShow.asp?NewsID=3219&productSort=416

3.楊學祥。生物災害與太陽活動的關係--臭氧洞的利弊討論。中國學術期刊文摘。2000Vol.6No.05:617-619

4.楊冬紅,楊學祥,劉財。2004年12月26日印尼地震海嘯與全球低溫[J]。地球物理學進展,2006,21(3):1023-1027。

5.石河。全面看待氣候變暖。光明網。發布時間:2007-02-0808:35 光明日報http://www.gmw.cn/content/2007-02/08/content_549335.htm

6.楊學祥.再論高消費模式已經走到了盡頭.國學網--中國經濟史論壇。2006-04-07光明觀察.http://economy.guoxue.com/article.php/8064

7.楊學祥.最終決定世界命運的是自然規律,而不是人類.國學網--中國經濟史論壇。光明觀察刊發時間:2006-6-17http://economy.guoxue.com/article.php/8748

8.楊學祥.從循環型經濟到節約型經濟.華僑華人經濟技術網www.TT91.comhttp://www.tt91.com/overseas/wenzhang_detail.asp?id=47923

來源:光明觀察刊發時間: 2007-2-11 http://guancha.gmw.cn
推薦閱讀:

冷靜與燥熱的交織
冷靜,不是遲鈍;沉默,不代表妥協
越來越冷靜,甚至冷漠的生肖女
得意須冷靜,失意莫灰心
冷靜」教子

TAG:氣候 | 冷靜 | 看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