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古來擺:中國傳統吉神系列——祿

在我國,自古以來「福祿壽」是不分家的。福、祿、壽三星起源於漢族對遠古的星辰自然崇拜。福星,祿星,壽星,古人按照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賦予它們非凡的神性和獨特的人格魅力。可以說在一定程度上,是屬於我們中國人自己的信仰。到了明朝以後,漢族民間常把這三星結合起來祭祀,福、祿、壽也成為了最受人們歡迎的三個吉神,象徵著吉祥如意。今天《擺古》顧問鄭節餘就同大家擺一擺關於「祿」的民俗。

「祿」在我國古代神話中有兩種解釋,分別指「天祿神」與「祿星」。

這其中,「天祿神」指的是貔貅,顧名思義就是吃天俸祿,行天之事。在《漢書》「西域傳」上有一段記載:「烏戈山離國有桃拔、獅子、尿牛」。孟康注曰:「桃拔,一曰符拔,似鹿尾長,獨角者稱為天鹿,兩角者稱為辟邪。」裡頭的天鹿,就是天祿神貔貅。

貔貅有嘴無肛門,能吞萬物而從不瀉。因為只進不出,所以人們認為它可以招財聚寶。如今很多人喜歡配戴貔貅的玉製品,正是這個原因。到後來,中國的神話系統逐漸完善後,各路神靈開始擬人化,人們所稱的「祿神」,也就慢慢的從貔貅,轉為了現在大家所熟知的「福祿壽」三星中的「祿神」。

「祿神」原是星神,又稱「文昌」、「文曲星」、「祿星」。在北斗星之上有六顆星,合起來稱為文昌宮。其中的第六顆星即是人們崇拜的祿星。

祿星後由星神演化為人神。最有影響的祿神是在宋朝附會上的梓潼神張亞子,稱為「文昌帝君」。傳說,張亞子,又名張堊子,起初在唐朝那時候,他只是四川蜀地的一個地方神明。到了唐朝安史之亂時,唐玄宗逃到蜀地,途經七曲山,在山上過夜的時候,唐玄宗就夢見張亞子顯靈,說玄宗不久將做太上皇,於是唐玄宗醒來之後,就在七曲山舉行了隆重祭祀,追封張亞子為左丞相。

到了唐廣明二年,也就是881年的時候,唐僖宗避黃巢起義,又到了蜀地,經過七曲山的時候,親自祭祀了梓潼神,追封張亞子為濟順王,並將自己的佩劍解下來贈給神。由於唐朝帝王的推崇,張亞子的影響迅速擴大,逐漸由地方神演變為全國性的大神。

唐朝皇帝的這一把火,一燒就燒到了宋朝,雖然改朝換代了,但是民間有關張亞子顯靈的傳說是越傳越多,越傳越廣。張亞子的廟宇也在全國各地隨處可見。寫於宋朝的一本書籍《鐵圍山叢談》中寫到,「長安西去蜀道有梓潼神祠,向來號稱靈異。」意思是,士大夫經過梓潼祠,如果有風雨相送,必官至宰相;進士經過梓潼祠,得風雨相送,必中狀元。相傳自古以來沒有一個不靈驗的。

皇家的青睞,加上傳說的導向,梓潼神慢慢地就成為了主宰功名利祿的神靈。雖然說,科舉考試使平民百姓有機會靠讀書做官改變自己的命運,但是幸運者也只是一小部分人。不過,畢竟有了一線希望,古人自然就想到尋求神靈的幫助了。於是,對於梓潼文昌神的祭祀,一些想要走上仕途的人就變得尤為虔誠了。

每年農曆正月初三,是文昌帝君誕辰之時,士人必定會到當地的文昌宮,拜祭文昌帝君,秉燭焚香,獻上祭品,祈求文昌帝君保佑科舉應試順利,賜給其功名利祿。

祭祀祿神的習俗流傳了下來,還逐漸演變成了一種民俗活動。

古時候大戶人家若有後生要考取功名,還會在正月初三時,請上戲班子出演一段名為「跳加官」的戲曲,以祝願主人家和賓客鴻運高照,升官發財。戲曲由一人扮演祿神,身穿大紅官袍,頭戴白色面具,面具作笑容可掬狀,手捧巨大的朝笏,上書「當朝一品」,上場繞幾周,便下場。之後,表演者會從後台抱上個娃娃再次出場,這個娃娃就是代表了戶主,同樣繞場幾周後下場。

在我國福建東部等地區,舊時還有農曆七月初七拜祭祿神的傳統,拜祭完畢,還要玩一種叫「取功名」的遊戲,以祈求祿神賜給好運。士人以桂圓、榛子、花生三種乾果,分別代表狀元、榜眼、探花三鼎甲。一人手握三種乾果各一顆,往桌上投擲,某種乾果滾到某人跟前,即預示某人中該乾果所代表的狀元、榜眼或者探花。

這個遊戲的目的意在鼓勵孩子們勤學好問,所以遊戲會一直玩到每個孩子都有功名為止。不過到了現代,大家都知道,所有的事情想要做出成績來,除了運氣,還要通過不斷的努力。雖然說現在已經是科學時代,但是到了一些傳統節日的時候,人們還是會保留著祭拜神明的傳統,表達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明天就是年三十了,過年除開吃吃喝喝放炮仗之外,還有一項民俗是要在年前就辦好的,那就是貼年畫。而這其中自然少不了祿神的年畫。

祿神的民俗年畫,是採用諧音借代的方法,用鹿來代替祿神,其吉祥色彩則更為濃厚。鹿本來就是一種可愛的動物,身上有奇妙的斑紋,頭上有美麗的枝角,它作為吉祥物由來已久。

鹿最早被認為是一種仁獸。傳說當君王施行仁政、天下太平之時,就會有瑤光生成的散發著五色光輝的鹿出現,這種鹿稱為天鹿,包含天降祥的意思。有了科舉制度以後,鹿又逐漸帶有功名利祿的象徵意義,成為祿神的象徵。

在祿神民俗年畫中,鹿有時是身著官袍的祿神的坐騎,或者是一位官人模樣的人所撫摸的對象,以突出「進祿」及官運通達的主題。有時鹿與福神、壽神同處一畫中,這個時候鹿就象徵利祿,代表的就是祿神。

在諸多年畫當中,祿神多數與鹿同行,手上拿著朝笏(讀:互),寓意加官進爵。但是也有部分祿神的畫像中,祿神是報著個娃娃的,而這樣的造型同樣也有講究。

相傳古時候南天門有條天狗,是天帝忠實的看門狗,監視星官們的行動是它的職責。但為此也招致人們的憤怒,因為古代漢族民俗觀念中,所有金榜題名的大人物都是天上的星官下凡托生來的。

人們認為,這條天狗把守天門,阻擋了星官下凡投胎之路,這分明是與天下望子成龍的父母作對。

這樣一來,既能保佑官運,又能送子的祿神再次進入了老百姓的視野之中。所以古時的一些年畫作品之中,祿神都會以帶著一群孩子的形象出現在畫作上,既能保佑天上星官順利托生平民百姓之家,又能保佑孩子將來有高中狀元的錦繡前程。

幾千年的歷史演變,祿神的形象一次又一次的在人們的念想中變化、發展,如今已經成為了我國神話傳說系統中一位不可或缺的、鮮活的神話人物。在今天,我們拋開封建迷信的觀念,祿神更多承載的是一種人們對事業發展的追求、對理想生活的嚮往。

(《在柳州》記者:何誠睿 勞軍 編輯:鄒悅)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發布,不代表今日頭條立場。


推薦閱讀:

從規矩與不規矩想到的國標舞共性與個性淺談中國國標舞總會
千年文化底蘊:中國古代著名典籍要攬(組圖)
羅思義:G20需要中國的思想領導力
報告顯示:中國年輕富豪「燒錢玩兒命」
中國甲子歷的設計之美

TAG:中國 | 中國傳統 | 傳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