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神識造三界」和外道「上帝造世界」
06-08
佛教「神識造三界」和外道「上帝造世界」 佛教說三界一切法、眾生等,皆是「心」「阿賴耶識」「真如」「如來藏」「法性」所造,外道說是「上帝」所造,這裡面有什麼不同!先不談和外道辯論,我們佛弟子先要明白佛經是怎麼說的:-------------------------一、三界唯心造,唯識所變。1,阿賴耶識造三界的教證:a,佛教早期的經典《法句譬喻經》說:識神造三界 善不善五處 陰行而默至 所往如響應 色慾不色有 一切因宿行 如種隨本像 自然報如影 .....此處的「神識造三界」的「神識」,就是阿賴耶識,早期的經典,尤其是佛初轉法輪的經典,不說阿賴耶識的時候,都是以神識代替阿賴耶識的。不是其餘的七轉識造三界。阿賴耶識是如何造三界的下文再說!b,《大乘密嚴經》佛云:「阿賴耶識恆與一切染凈之法而作所依。是諸聖人現法樂住三昧之境人天等趣。諸佛國土悉以為因。常與諸乘而作種性。若能了悟即成佛道。」。c,《大乘阿毗達磨經》說:「(阿賴耶識及其染凈種子,為)無始時來界,一切法等依;由此有諸趣,及涅槃證得」d,玄奘菩薩《成唯識論》說:「阿賴耶識,因緣力故,內變有身根(有情眾生的五蘊色身),外邊為器(宇宙器世間),以自所變,為自所緣」三界一切法都是阿賴耶識所生,故云萬法唯識。2,真如能生一切法的教證:佛第二轉法輪所說的《大般若波羅蜜多經》 (卷569) 真如名為無異無變無生無諍,自性真實,以無諍故說名真如。如實知見諸法不生。諸法雖生真如不動。真如雖生諸法而真如不生。是名法身。《大乘入楞伽經》偈頌品第十之初:爾時世尊欲重宣此修多羅中諸廣義故,而說偈言:顯示阿賴耶,殊勝之藏識;離於能所取,我說為真如。蘊中無有人,無我無眾生;生唯是識生,滅亦唯識滅。----------可知:真如是阿賴耶識顯示的法,沒有可以離開識的真如存在。故大般若經所說的真如能生萬法,和阿賴耶識能生萬法,是一個意思。此處的真如和阿賴耶識是相通的。不可以以為真如也生萬法,阿賴耶識也生萬法,就以為阿賴耶識和真如是兩個,如此則佛法就不是不二法門了!3,三界唯心的教證:a,《大方廣佛華嚴經》「夜摩宮中偈贊品第二十」:「心」如工畫師 能畫諸世間(宇宙器世間皆是「心」畫(造)出來的) 五蘊悉從生 無法而不造(人的五蘊也是由「心」所生,乃至沒有一法不是「心」造出來的) 如心佛亦爾 如佛眾生然(不論是諸佛的種種無漏有為法--報身(他受用身、自受用身)、化身、自住的凈土,都是「心」造出來的,凡夫眾生也是如此) 應知佛與心 體性皆無盡 若人知心行 普造諸世間 是人則見佛 了佛真實性 心不住於身 身亦不住心 而能作佛事 自在未曾有 若人慾了知 三世一切佛 應觀法界性 一切唯心造b,《大乘本生心地觀經》卷第八:善男子。三界之中以心為主。能觀心者。究竟解脫。不能觀者。究竟沉淪。眾生之心猶如大地。五穀五果從大地生。如是心法生世.出世.善惡五趣。有學.無學.獨覺.菩薩及於如來。以是因緣。三界唯心。心名為地。一切凡夫。親近善友。聞心地法。如理觀察。如說修行。自作教佗贊勵慶慰。如是之人能斷三障速圓眾行。疾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此處《華嚴經》所說的「心造三界」的「心」就是阿賴耶識。《解深密經》心意識相品第三,佛言:廣慧。此識亦名阿陀那識。何以故。由此識於身隨逐執持故。亦名阿賴耶識。何以故。由此識於身攝受藏隱同安危義故。亦名為心。可知,華嚴經所說的三界唯心的「心」,就是阿賴耶識心。因此,三界唯心和萬法唯識是一回事!4,諸經復又說如來藏能造五蘊色身和世間。如《楞伽阿跋多羅寶經》一切佛語心品之四:佛告大慧:「如來之藏是善、不善因,能遍興造一切趣生,譬如伎兒變現諸趣,離我我所;不覺彼故,三緣和合方便而生;外道不覺,計著作者。」《占察善惡業報經》佛云:「如是數相者,顯示一切眾生六根之聚,皆從如來藏自性清凈心一實境界而起;依一實境界,以之為本。所謂依一實境界故,有彼無明,不了一法界,謬念思惟現妄境界,分別取著集業因緣,生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根。以依內六根故,對外色聲香味觸法等六塵,起眼耳鼻舌身意等六識。以依六識故,於色聲香味觸法中,起違想、順想、非違非順等想,生十八種受。」《楞嚴經》卷2,佛云:「色心諸緣,及心所使諸所緣法,唯心所現;汝身汝心,皆是妙明真精妙心中所現物。」《華嚴經》卷24亦云:「如來藏身不生不滅,善巧方便普現世間。」依照《入楞伽經》(卷7) 佛告大慧……大慧。阿梨耶識者。名如來藏。而與無明七識共俱。如大海波常不斷絕身俱生故。離無常過離於我過自性清凈。餘七識者。心意意識等念念不住是生滅法。依照《大乘密嚴經》 (卷3) 云:「 佛說如來藏 以為阿賴耶 惡慧不能知 藏即賴耶識 如來清凈藏 世間阿賴耶 如金與指環 展轉無差別。」可知,如來藏僅僅是阿賴耶識的另一個名詞,由此可知:真如能生諸法,心能造三界、神識造三界、阿賴耶識如來藏造三界,都是相通的,各經的側重點不一樣,所使用的名詞也不同(如心、真如、法身、阿賴耶識、如來藏、神識、法性等等),但是佛理是相通的。不相違背的。二、阿賴耶識是如何造三界的。每一個世界,包括器世間和眾生。那麼構成器世間和有情的色身的最小微粒是什麼呢?依佛教的認知來說,構成器世間、眾生的色身的基本元素是「四大種」--地、火、水、風。其中,地大種,是指器世間的物質中,具有堅硬性質的元素;水大種,是指器世間的物質中,具有濕潤性質的元素;火大種,是指器世間的物質中,具有溫熱性質的元素;風大種,是指器世間的物質中,像空氣一樣具有流動性質的元素。四大種,簡稱四大,一切色法,包括器世間、一切有情的色身都是由此四大所組成。如:人體的毛髮爪牙,皮骨筋肉等是地大;唾涕膿血,痰淚便利等是水大;溫度暖氣是火大;呼吸是風大。由於四大遍及於一切色(物質)現象之中,所以現代科學所說的物質,佛經稱之為「四大種所造諸色」。組成四大種的最小微粒,佛教稱為「極微」,舊譯「鄰虛塵」。此四大種之極微,皆是圓形,類似現代科學所說的原子,是組成物質的最小微粒。關於極微的體積大小,《俱舍論》卷十二有一個形象的比喻:七極微為一微量,七微量為一金塵,七金塵為一水塵、七水塵為一兔毛塵,七兔毛塵為一羊毛塵,七羊毛塵為一牛毛塵,七牛毛塵為一隙塵,七隙塵為一蟣,七蟣為一虱,七虱為一麥,七麥為一指節,三指節為一指,二十四指橫布為肘,豎積四肘為弓,豎積五百弓為一俱盧舍,一俱盧舍許是從村至阿練若(阿練若又譯為阿蘭若,指離開市井的安靜處,後代指寺院)的路程,八俱盧舍為一逾繕那(逾繕那,舊譯為「由旬」,一由旬據推算,大約是四十里許)。極微是組成物質的最小單位,極微不可再分,再分下去就是虛空了。佛教概說極微--鄰虛塵與現代物理學所說構成物質的最小微粒--基本粒子不盡相同, 佛法所說的鄰虛塵牽涉虛空與四大極微邊際,也牽涉到本識阿賴耶識心與物質互相間的關係,不只是單純的物質色法,故二者不盡相同。四大極微本來不生,亦永不滅,但是它們的存在方式可以改變。類似科學所說的「能量不滅定律」--能量不會消失,可以從一種形式變成另外一種形式。四大種之極微雖然不生不滅,但是四大極微並不是外於根本心阿賴耶識存在的法。四大極微,是有情眾生的本心阿賴耶識所變現出來的法,是依有情眾生的本心而具有常住不壞性,本心阿賴耶識常住不滅,故所變現出來的四大極微也是常住不滅,因此可以不斷的被無量劫中流轉的眾生所攝取,來製造色身和器世間。有一類外道以為器世間、人體都是由四大極微組成的,「物質決定意識」,以為人們的「心」也是依四大極微所成的色身而有--刀的鋒利是依刀而有的,沒有刀就沒有刀刃的鋒利,以為色身壞滅以後,「心」也會隨之歸於斷滅,所謂「人死如燈滅」,以為人就是一世,沒有能去至後世者,此即是典型的唯物主義的斷見論。阿賴耶識是心,心體無形無色,是如何造色的呢?宇宙器世間和有情的色身都是由四大極微組成的,那麼皆具圓相的四大極微是如何形成器世間及色身的呢?地水火風四大極微原素,皆是同等大小的圓相,如沙子,本來是不可能隨意聚集成雕塑(沙雕)的;但是,如果藉助膠水、支架等輔助物,就能粘合成各種雕塑。四大微塵和根本心阿賴耶識,有著極為密切的關係,本心阿賴耶識具有一種功能(大種性自性),法爾如是,能團聚四大微塵成有情的色身和器世間。如求那跋陀羅所譯的《楞伽經》卷二所云:具有共業的有情之阿賴耶識,共同執持地火水風四大極微,團聚成他們共同居住的器世間:共業有情的阿賴耶識中藏有「斷截色妄想大種」,故於虛空形成山河大地石礫沙土等;共業有情的阿賴耶識中藏有「津潤妄想大種」,故山河大地有種種水,滋生草木;共業有情的阿賴耶識中藏有「堪能炎盛妄想大種」,故有堪能燒燃之種種物性;共業有情的阿賴耶識中藏有「飄動妄想大種」,故有大地氣流飄動等。共業有情如是早就了他們共同生活的器世間,並在器世間造作各種善惡業,又種下了後有的種子。當劫火來臨,世界毀壞時,器世間的物質四大分解,碎如微塵,散於虛空,當因緣成熟的時候,造有共業的有情眾生,又會將這些微塵團聚起來,形成新的器世間。有情眾生的色身,也是如此,當人死後,阿賴耶識又去投胎住於胎中的時候,阿賴耶識能吸取母體的四大種物質(營養),根據過去生的所作的善惡業所產生的業力,來製造來世的色身,並能執持色身的生長,當色身成長,五根完具的時候,就會出生,出生以後就會又經歷成長、衰老、死亡。當人死亡的時候,阿賴耶識就會舍離色身,色身離開阿賴耶識的執持,就開始毀壞,身中的四大就會分解:地大還歸於地,水大還歸於水,火大還歸於火,風大還歸於風。當來世受生時,又藉父母緣,攝受四大種,令色身成長、出生,於是再次經歷成長、衰老、死亡的過程。有情眾生的生死就是不斷重複此一過程。不論色究竟天的的天人的一萬六千由旬的高大色身,還是需要在顯微鏡下才能看見的細菌的微小色身,都是他們各自的阿賴耶識,根據自己過去世善惡業的業力來造出來的。三、阿賴耶識、法身、如來藏、真如、神識、心和所造的三界的關係!阿賴耶識、法身、如來藏、真如、神識、心和所造的三界的關係就是非一非異的關係!如阿賴耶識所造的色身,阿賴耶識遍於所造的色身,並執持色身,所以才有生命的存在,故《解深密經》心意識相品第三,佛言:廣慧。此識亦名阿陀那識。何以故。由此識於身隨逐執持故。亦名阿賴耶識。何以故。由此識於身攝受藏隱同安危義故。亦名為心。阿賴耶識、法身、如來藏、真如、神識、心在有的經典裡面又叫做「空」、「空性」,《大寶積經》 (卷119) 世尊。如是法身不離煩惱。名如來藏。世尊。如來藏者。即是如來空性之智。如來藏者。一切聲聞獨覺所未曾見。亦未曾得。唯佛了知及能作證。《梵網經古迹記 》(卷1) 亦如是說:藏識海中轉識浪起涌於六處分別六塵。然色聲等唯如夢塵。除心行相都無所得。境既即心。心如境空也。迷故生死。悟故涅盤。是以空性名如來藏。有的法師居士說:分析一個茶杯,由分析分到原子,由原子分解到離子,最後,分到什麼也沒有了,就是「空性」,這是將小乘的無常空,思維空當成是大乘的空性,嚴重誤會了空性的含意。因此,《心經》所說的「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和空非一非異,這才是佛教的奧妙難解之處!真如、法身、阿賴耶識、如來藏等遍於所造的法中,此原理早在佛第二轉法輪的大般若經就已經說了,不再引用經文!四,三界唯心和上帝創造了世界的不同。1,能造色身的阿賴耶識如來藏心在所造的眾生身中,上帝凌駕於所造的世界、眾生之上。《解深密經》卷一云:「佛云:『廣慧,此識亦名阿陀那識,何以故?由此識於身隨逐執持故。亦名阿賴耶識,何以故?由此識於身攝受藏隱,同安危義故,亦名為心。』」如來藏在眾生身中,《入楞伽經》卷三云:「爾時聖者大慧菩薩摩訶薩白佛言:『世尊,如修多羅說如來藏自性清凈,具三十二相,在於一切眾生身中,為貪瞋痴不實垢染陰界入衣之所纏裹,如無價寶,垢衣所纏。』」 《央掘魔羅經》卷4:佛告文殊師利:「若男子女人作是念言:『我身中有如來之藏,自當得度,我當作惡。』若如是作惡者,為佛性得度耶?不得度耶?如上所說彼調伏子實有王性,而不得度,所以者何?以多放逸故。佛性不度亦復如是,以彼眾生多放逸故。一切眾生為無佛性耶?實有佛性……」《大方等如來藏經》東晉天竺三藏佛陀跋陀羅譯次善男子。譬如貧家有珍寶藏。寶不能言我在於此。既不自知又無語者。不能開發此珍寶藏。一切眾生亦復如是。如來知見力無所畏。大法寶藏在其身內。不聞不知耽惑五欲。輪轉生死受苦無量。是故諸佛出興於世。為開身內如來法藏。彼即信受凈一切智。普為眾生開如來藏。無礙辯才為大施主。如是善男子。我以佛眼觀諸眾生有如來藏。故為諸菩薩而說此法。故一切眾生個人有個人的阿賴耶識如來藏住於色身之內,和五蘊非一非異,和合運作。當人死後阿賴耶識集藏了業種,又離開人體,再去投胎,又造出來世的五蘊色身,承受業報。此一切眾生皆有的如來藏,即是因地的法身,在凡夫沒有成佛以前,就已經具足了成佛的功能,故和諸佛是平等的,故華嚴經說:心佛眾生,三無差別。而上帝所造三界和眾生,是有一個高高在上的萬能的神憑自己喜好來主宰一切,所有三界、眾生都是這一個神造的,並受神支配的。這和佛教的阿賴耶識不同,阿賴耶識一切眾生,每人有自己唯我獨尊的神識——阿賴耶識,由此識依據也力造來世的器世間和五蘊色身。和外道的神是不同的。2,能造色身的阿賴耶識如來藏心、真如、法身和所造出來的色身、器世間非一非異,上帝和所造的世界、眾生是截然分開的。上帝有自己的身體,上帝所造的世界、眾生有各自的身體、色體。3,阿賴耶識如來藏所造的三界的方式和上帝造三界的方式不同。阿賴耶識是根據所集藏的業種來造。如幹了誹謗正法的大惡業的人,死後業種流注時候,就造出地獄身來受報,當有大善業的時候,就造出天界身體來受報。阿賴耶識造色身和宇宙器世間的原理,如上所述。這和上帝製造亞當夏娃的過程完全不同。4,外道的上帝是戲論,佛教的阿賴耶識如來藏,是真實可證的法。《大乘密嚴經》佛云:阿賴耶識亦復如是,是諸如來清凈種性,於凡夫位恆被雜染。菩薩證已,斷諸習氣,乃至成佛,常所寶持。「阿賴耶識恆與一切染凈之法而作所依。是諸聖人現法樂住三昧之境人天等趣。諸佛國土悉以為因。常與諸乘而作種性。若能了悟即成佛道。」。五,如何破外道的上帝造人、造世界的邪說!上述原理很難和外道說清楚,這些外道對於佛教,連基礎的信仰都沒有,不入信位,就是說了他們也不承認!因為無法將阿賴耶識造三界的過程拿出來給他們看!破他們,就要用摩尼寶所喜歡的中觀,用中觀的破外道的「自生」「他生」「共生」「無因生」來破!但是不能用中觀來破阿賴耶識造三界!阿賴耶識造三界是佛所說,是真理,不同於外道的上帝造三界,故不能用中觀來破!由上述可知,外道因為無明,不知道有如來藏、神識造三界,所以將一切眾生皆具的如來智慧德相——真如、阿賴耶識、法身、如來藏、心----一切眾生本具的功能,推給了上帝!附錄:《大乘理趣六波羅蜜多經》卷第十 罽賓國三藏般若奉 詔譯 般若波羅蜜多品第十之餘佛告慈氏。菩薩摩訶薩有七種事。能得如是不可思議無盡法門。謂因無盡有情界無盡大悲無盡妙用無盡法門無盡。壞生死魔故智無盡故。如是般若波羅蜜多。無行無相無生無滅。菩薩於一切法應如是知。佛說是甚深般若波羅蜜多時。會中有一外道名微末底。即從座起而白佛言。世尊佛說一切諸法本來不生自性清凈此義不然。自在天常而是一切萬物父母。能生諸法能造能作安立世間。復有說雲神我能生一切諸法。然此我者住於心中猶如拇指。復有說雲一切諸法從和合生。云何今者乃說無生。爾時薄伽梵告微末底。汝所問者隨汝意答。斷汝疑心應當諦聽。如汝所說自在天常。能生一切所生萬物。應同一性悉亦是常。若謂所生前後變易非常住者。理亦不然。用不離體應是常住。體不離用應非常故。自在常者生應常生。云何有時或生不生。既不常生云何是常。以是義故同彼所生定是無常。所生既多亦非是一。若是一者應無差別。萬類區分如何是一。又自在天能生一切無有慈悲。若有慈悲應令有情。悉生人天常受快樂。云何令諸有情受於八苦。生三惡趣受種種苦。若有慈悲云何自生自立自害。能自在天是一是常。所生一切應無變易。云何異類生滅無常。五趣之中受茲不凈。譬如見果即知其因。當知自在非常非一。若言妙好是自在作。粗鄙不善畢舍遮為。如是之言亦不應理。善由自在惡由舍遮。善惡相違何名自在。又諸有情作惡人多修善者少。即畢舍遮鬼勝自在天。又諸有情所作善事。自在處分。所作諸惡。鬼所教者。汝諸弟子恆作是言。為善生天惡墮地獄。若生天墮獄由造善惡。云何言彼自在作耶。譬如國王使人宣令賜財授職。但言王賜終不言是宣教命人。又如國王使人斷命。但言王殺不言魁膾。是即造善歸自在天。若造諸惡畢舍遮受。有情何故受苦樂耶。以是當知大自在天。決定不能造作一切。若言一者有情何故。能生無量善噁心耶。以是故知亦非是一。若言一切由自在天。即應純善何有惡耶。如人有時於多人所。作諸惡事即是惡人。若眾生惡由自在者。世間咸謂地獄罪人自作惡業。汝獨云何推自在耶。又如有人謗他作惡得無量罪。汝謗自在獲罪亦然複次微末底自在造作過失如前。神我過失倍過於彼。若我是常能造作者。此身去住應得自由無人能害。云何號哭而懼死耶。若我是常應能憶念。過去造業受諸苦報。故於今生不應造惡。又我常者即應自在。舍於衰老恆受少壯。如脫故衣更著新好。云何而有老病死耶。以是當知我非作者複次微末底我觀諸法。亦非和合因緣所生。所以者何因無生性。因若有生不應待緣。緣無生性亦復如是。若說因緣我能和合此亦不然。如二盲人各別行住不能見色。設令同住不見亦然。當知神我和合因緣亦不能生。若能生者應是無常。有作用故。如所生果定是無常。以是當知離所生外無別能生。或說五大極微是常能生諸法。此亦不然。猶如水米和合成酒飲即令醉。如是醉力不從外來。非水中出亦非米出。水米和合轉變而生。一切諸法無有作者。亦無有我而為因緣。所以者何大地虛空。水火風界當知亦爾。豈無情物生有情耶。一切諸法假有實無。非自在天亦非神我。非和合因緣五大能生。是故當知一切諸法。本性不生從緣幻有。無來無去非斷非常。清凈湛然是真平等。爾時薄伽梵而說偈言 一切有為法 如訖闥婆城 眾生妄心取 雖現非實有 諸法非因生 亦非無因生 虛妄分別有 是故說唯心 無明妄想見 而是色相因 藏識為所依 隨緣現眾像 如人目有翳 妄見空中花 習氣擾濁心 從是三有現 眼識依賴耶 能見種種色 譬如鏡中像 分別不在外 所見皆自心 非常亦非斷 賴耶識所變 能現於世間 法性皆平等 一切法所依 藏識恆不斷 末那計為我 集起說為心 思量性名意 了別義為識 是故說唯心 心外諸境界 妄見毛輪花 所執實皆無 咸是識心變-----------佛在前文破外道的上帝造三界,於此處開示正確的臧識變生三界觀點! 色具色功能 皆依賴耶識 凡愚妄分別 謂是真實有 睡眠與昏醉 行住及坐卧 作業及士用 皆依藏識起 有情器世間 非由自在作 亦非神我造 非世性微塵 如木中火性 雖有未能燒 因燧方火生 由此破諸闇 展轉互為因 賴耶為依止 諸識從彼生 能起漏無漏 如海遇風緣 起種種波浪 現前作用轉 無有間斷時 藏識海亦然 境界風所動 恆起諸識浪 無間斷亦然 如酪未鑽搖 其酥人不見 施功既不已 醍醐方可得 賴耶妄熏習 隱覆如來藏 修習純熟時 正智方明了 諸識隨緣轉 不見本覺心 自覺智現前 真性常不動 猶如金在礦 處石不堪用 銷練得真金 作眾莊嚴具 賴耶性清凈 妄識所熏習 圓鏡智相應 如日出雲翳 若有修空者 順空而取空 觀空與色殊 不名真觀者 觀色即是空 色空不可得 此即勝義空 是真解脫者 客塵無自性 無明妄分別 實相非有無 眾生虛妄見 猶如日月明 流光能普照 如來清凈藏 具足諸功德 真妄互相熏 猶如二象斗 弱者去無回 妄盡無來去 蓮花性無染 出水離淤泥 菡蓞開敷時 見者皆歡喜 如來無垢識 永斷諸習氣 清凈智圓明 賢聖所歸趣 猶如最勝寶 無復諸瑕翳 輪王為寶冠 常置於頂上 如來清凈藏 永離諸分別 體具恆沙德 諸佛之法身 住真無漏界 清凈解脫身 寂滅等虛空 法性無來去 佛現三界中 不生亦不滅 此界及他方 湛然常不動 平等真法界 佛與眾生如 非斷亦非常 大悲恆不盡 諸佛法性身 本覺自然智 是真勝義諦 唯佛方證知 自性體無生 牟尼本寂靜 流轉諸三有 畢竟歸依處 法無來去相 三世常寂然 住真三昧者 見彼法界身 清凈不思議 恆沙眾德備 此即無漏界 諸佛之所依 佛具三種身 體相用平等 甚深廣大性 勝義無差別 無漏無變易 遠離一切相 煩惱及所知 本性恆清凈 無垢無染著 是真調御師 性凈即涅槃 亦是法身佛 體備恆沙德 無垢不思議 六度常圓滿 此即薩婆若 廣大無邊際 永斷于思想 斷習成菩提 具恆沙功德 於諸法自在 普現諸色像 大悲清凈果 常利一切眾 無漏無分別 願力皆圓滿 猶如摩尼珠 隨色皆能現 譬如工畫師 能畫種種相 所現諸境界 皆是識心變 眾生諸性慾 如來悉能知 法身恆不動 願力隨緣現 示現兜率天 降神乘白象 生處於王宮 出家修苦行 即詣菩提樹 降伏諸魔怨 成佛轉法輪 或現涅槃相 示現有生滅 真身恆不動 鈍根樂小法 方便說涅槃 真如法界中 無有涅槃相 大悲樂饒益 引導於眾生 猶如大商主 誘進諸愚少 菩薩廣大心 咸令入涅槃 ------------------------此經中佛先批判外道上帝(梵、神)造三界的錯誤觀點,然後說出佛教的阿賴耶識造三界、心造三界的正確觀點!不可以為佛教的阿賴耶識造三界和外道的大梵天造三界,和上帝造世界是一樣的,只是將外道的造三界的上帝換成阿賴耶識!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