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元代大書法家鮮於樞墓出土文物

那天,與禾子老師一起逛杭州博物館,看到鮮於樞墓出土文物,一陣驚喜。

鮮於樞(1256-1301),元代著名書法家。字伯機,晚年營室名「困學之齋」,自號困學山民,又號寄直老人。好詩歌與古董,文名顯於當時,書法成就最著。

  鮮於樞慷慨、豪氣,身材魁梧,鬍鬚濃重,朋友們稱其為「髯公」。同時期的詩人柳貫說他「面帶河朔偉氣,每酒酣驁放,吟詩作字奇態橫生。」 自負隨意的性格,常導致他與周圍環境及上層當權者的種種衝突。元世祖至元二年(1265年)以後,鮮於樞先後輾轉於汴梁、揚州、杭州、金華等地,擔任一些中下級官職。常與上司爭是非於公庭之間,一語不合,則拂袖而去,為百姓愛戴,稱「我鮮於公」。曾三次去官或遭貶。37歲後定居杭州,於西湖虎林築困學齋。元成宗大德六年(1302年)被授予太常寺典簿,未及到任,逝於錢塘,年僅57歲。其墓位於今杭州西溪路原苗圃內(杭州城西森林公園)。   鮮於樞和趙孟頫是一對惺惺相惜的藝術知己。用趙孟頫的原話來說「契合無間言,一見同宿昔」、「書記往來間,彼此各有得」。他們不但「奇文既同賞,疑義或共析」,而且「絕妙晉唐帖」、「最後得玉鉤」也一起「握手傳玩余,歡喜見顏色。」 在趙孟頫尚未到京師之前,鮮於樞已經向田衍等友朋大力宣揚趙孟頫,說他:神情簡遠,若神仙中人。在趙孟頫尚沉迷於宋高宗書法時,鮮於樞又一語驚醒夢中人,令其從右軍入手。自此趙孟頫得書法大進,氣韻格調,游刃於晉人之間,為他成為元代書壇的書壇巨擘奠定了基礎。鮮於樞、趙孟頫均擅古琴。鮮於樞覓得許旌陽手植桐,斫了「震雷」、「震余」兩架古琴,並把「震余」送了趙孟頫。  元朝初年,以杭嘉湖為中心活躍著一個特殊的文人群體,他們經常舉行類似「雅集」的活動。一起論文說藝、賞書觀畫、聆聽古琴為樂事。「雅集」的地方往往是富有收藏者的家中,鮮於樞的困學齋似乎是「雅集」的中心之一。參加的人既有宋朝的遺民,如周密等;又有元朝的官吏,如喬簣成、仇鍔等;既有書畫名家,如趙孟頫、鮮於樞等,也有收藏家張謙等。  鮮於樞的傳世書法作品約有四十件,多為行草書,且以墨跡為主。他的書法上要由唐人書法人手,再上溯東晉二王。喜用狼毫,強調骨力。草書學懷素並能自出新意,筆法縱肆,氣魄恢宏。  明代王世貞嘗雲『鮮於博學,負材氣,貌偉而髯,類河朔傖父。余見其行草,往往以骨力勝,而乏姿態,略如其人,以故聲稱漸不敵趙吳興。』    而趙孟頫則對他的書法十分推崇,曾說:「余與伯機同學草書,伯機過余遠甚,極力追之而不能及,伯機已矣,世乃稱仆能書,所謂無佛出稱尊爾。」


推薦閱讀:

歷代書法家書論集錦
子庫·法家 《 鄧子 》
馬基雅維利主義和法家的區別在哪些方面?

TAG:文物 | 書法 | 書法家 | 法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