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天干地支的由來

唐漢寫的《漢字密碼》,關於天干地支的解釋,竊以為接近其本義。古人造字從最本能的、最基本的生育活動中獲得聯想和靈感,於是有了最古老的天干地支紀年。先看十二地支的由來:「子」字:甲骨文的字形應該是對男性生殖器的白描,描寫的是精子的所在地——睾丸!告訴人們精子是孩子的組成之一。由於是男性的特有,「子」字在春秋時期引申為「男子」。

「丑」字:甲骨文的字形應該是對男女交媾的象形白描,其字形是中間重疊的兩個人。所以古人稱發生性行為時為「醜事」!「寅」字:甲骨文的字形描述的是精子射入子宮,在子宮中著床。是由甲骨文的「矢」字和「丁」字組成。甲骨文的「丁」字在這裡表示子宮!

「卯」字:甲骨文的字形是關於卵子的描述,告訴人們卵子也是孩子的組成之一。

「辰」字:這個字的甲骨文原形,康殷先生寫的《文字源流淺說》中,解釋為某些蜷曲的胴體,有環節,疑為幼蟲!在人體發育到兩個月左右,其形狀就象一個幼蟲,這時人胚已有15毫米左右,古人通過人體觀察或解剖是能夠看到的。 「巳」字:甲骨文字形是對剛剛成形的人胚的白描。「午」字:甲骨文字形是對臍帶的描寫,告訴人們胎兒在母體中靠臍帶吸收營養而成長。胎兒發育到這個階段,臍帶的生成是重要特徵之一,古人一定會對其進行描述的。

「未」字:甲骨文字形是對胎兒發育出四肢時的描述。「申」字:甲骨文字形有轉動之意,在胎兒生長到29周時,胎兒的位置倒轉。這個字應該是對這一時期胎兒的描述。「酉」字:甲骨文字形是對絨毛膜及羊膜的描述。胎兒的生長一直是在膜內的,這個囊狀物也是胎兒生長不可缺少的,古人不可能不對其進行描述。「酉」字後來引申為盛裝東西的皮囊!

「戌」字:甲骨文字形是對胎兒投生時的描述。其中甲骨文的「三角形」符號,表示陰門,「箭頭」形符號表示衝出。

「亥」字:甲骨文字形表示胎兒降生時的情景,胎兒有仰姿和俯姿,甲骨文用兩款表示,因為這對古人也是很重要的!

子:男性生殖器--睾丸;丑:男女交媾的醜事;寅:精子射入--子宮;卯:卵子;辰:受精卵;巳:人胚;午:胎兒臍帶;申:胎兒的位置倒轉;酉:胎兒生長的皮囊;戌:胎兒投生時陰門衝出;亥:胎兒降生時有仰姿和俯姿。甲:人體頭;乙:人體脖子部位;丙:人體胸部;丁:人體的腹部;戊:人體右手臂;己:人的左手臂;庚:男性臀部和生殖器;辛:女性臀部和生育器官;壬:人體左腿;癸:人體右腿。

黃石玉:「天干地支」密碼——中華文化的活化石

「天干地支」是我們古人使用的記年法,由於沒有人能說清它的來龍去脈,所以顯得十分詭秘。《群書考異》中對「天干地支」的含義作了全面而詳細的解說,併產生了較大的影響,也有一定的權威性。但《群書考異》對「天干地支」里每個字本義的解讀,與《古代漢語字典》對「天干地支」里每個字本義的解釋南轅北轍,難免不讓人對它的可信度及權威性產生懷疑。

我們應該相信「天干地支」里的二十二個字之間,一定存在著某種內在的聯繫和規律,而這種內在的聯繫和規律,應該與古漢字字源及本義相吻合。那麼,要揭開「天干地支」的神秘面紗,我們就必須從古漢字的造字說起。

我們的漢字可分為貞巫造字、兵營造字和夫子造字三大類:1、貞巫造字就是古時從事占卜及巫術的人造的字,如:甲乙丙丁等);2、兵營造字就是古時兵營里的將士們造的字,如:比從北化等;3、夫子造字就是指有學問有學識的夫子們造的字,如:家牢安字等。

「天干地支」里的那些字在《古代漢語字典》里的解釋鬆散而又零亂,內部之間似乎沒有任何的關聯。這給我們認識「天干地支」含義帶來極大的困難。但值得注意的是,「天干地支」里的每個字幾乎全都是最古老的象形字,而最古老的造字者就是貞巫們。我們若將「天干地支」歸類為貞巫造字,對我們破解「天干地支」密碼,起著決定性的作用。下面我們就以《古代漢語字典》為工具,再加上一些個人的「憑虛逆測」,對「天干地支」進行全面分析和解碼,使我們對塵封了幾千年中華文化根脈,有著更清晰而全新的認識。

一、我們先來分析天干,並將天干分成三個部分進行解讀,這對我們揭開天乾的神秘有著很大的幫助。

第一部分:甲乙丙丁是指古時貞人占卜時使用的四大道具。第二部分:戊己庚是指古時巫師們做法時使用的法器和耍的巫術。第三部分:辛壬癸是指古時帝王們掌控的閹割刑具。

以上對天干內容的判斷是否正確,我們可以通過古漢字本義及古時貞巫們的行為理念來證明。古時的貞人在占卜時通常是將鑽有小孔的龜甲上面倒入水銀,放在火上燒灼,使龜甲爆裂,產生卜紋,再根據卜紋預測吉祥。同時還要將畫有咒語的符投入火中燒掉,以告知天神。天乾的第一部分就是這種占卜形式中使用的四大道具。

「甲」在《古代漢語字典》里的解釋是:甲字的形義至今不明。一說在甲骨文中是象形字,寫作十,像皮革的裂紋,甲的本義是皮革開裂。也有人認為,甲先寫作十,後外加方框,構形與田字相似,像宗廟中安放神主的器具......「甲」就應該是龜甲,因為某些龜甲的外殼上有近似田字的花紋。在古人眼裡龜是一種神物,由於它的壽命極長,古人就迷信龜甲內有某種神靈的存在,很自然龜甲就被貞人用來占卜,成為占卜的道具之一。

《古代漢語字典》里沒有對「乙」字字源做解釋,我們從甲骨文的字形上看,「乙」字像是流動液體的形狀。我們若將「乙」認定為是古人占卜時使用的水銀,是極有可能的。即「乙」的本義就是指水銀。

「丙」在《古代漢語字典》里的解釋是:丙是象形字,但所象之形迄今沒有定論。丙的常用義是指天干中的等三位,又指序數第三。根據古代五行說,丙居南方,南方屬夏,亦屬火,所以又用丙代稱火,常用於「付丙」一詞,表示投入火中。「丙」我們完全有理由認為是古時貞人占卜時投入火中燒掉的「符」。此「符」畫有巫咒以告知天神自己的祈求。「丙」在甲骨文的字形像是一個方形木牌下方開了一個三角形口子,這個形狀與道教畫符的形狀(下方有個三角形口子)極為相似。甲骨文里的「貞」像是兩個相倒立的「丙」(甲骨文寫法)上下組合而成。古時貞人是從事占卜及掌管占卜檔案的官吏。「丙」即「符」可分為陰陽兩種,兩「丙」(符)咒文相同。陰「丙」由貞人在占卜時投入火中燒掉,送給天神,而陽「丙」就由貞人作為檔案為帝王保存。很自然甲骨文的「貞」就被古人寫成了兩個甲骨文的「丙」上下顛倒的形式了。還有,若古人在占卜前需要「更」改「丙」(符)上的咒文時,是絕不能將「丙」投入火中燒掉,那樣會驚動天神的,而只能將陰陽二「丙」敲碎打爛。甲骨文里的「更」就是手拿棍棒敲打兩隻「丙」之意。

「丁」在《古代漢語字典》里的解釋是:丁是象形字,狀似簪的樣子。簪是古代用來掛器物的釘子,所以丁是釘的本字。「丁」應是古人占卜前,使用「丁」形硬物在龜甲上打孔的工具,占卜道具之一。古漢字「打」是由手與丁左右會意而成。表示貞人手拿「丁」型硬物在龜甲上打孔的形態及所發出的「噠、噠」聲。這就是「打」字的本義及發音的由來。

以上我們對甲骨文的字形及本義的分析,基本上可以斷定天乾的第一部分(甲乙丙丁)就是古時貞人占卜時使用的四大道具。下面我們再來分析天乾的第二部分(戊己庚)。古時巫師在做法驅魔時,左手揮舞著大斧,右手搖動著鈴鐺,嘴裡念著咒語並噴射著口水,不停地舞蹈。這就是天干第二部分所描述的內容,即巫師做法時使用的法器及噴射的口水。

「戊」在《古代漢語字典》里的解釋是:甲骨文的戊是象形字,像斧鉞的樣子。「戊」我們可以認為就是巫師做法時左手拿著的法器大斧。

「己」在《古代漢語字典》里的解釋是:己是象形字,甲骨文中的己像絲形。己的本義指為了纏束絲而分出來絲縷的端緒。「己」我們可以理解為是巫師做法時,向地面上噴射的口水印記。

「庚」在《古代漢語字典》里的解釋是:一說庚在甲骨文、金文中是象形字,狀似一種有耳且可以搖動的樂器,即鉦。一說庚在篆文中是象形字,像雙手摘取草木上的果實之形。後世使用的庚都是假錯字,指天乾的第七位。「庚」我們完全有理由認為是古時巫師做法時,右手不停地搖動著的「鈴鐺」。古漢字「康」是由甲骨文「庚」字衍變而來,表示巫師給病人驅魔治病時,在病人頭上不停搖動著鈴鐺「庚」,所發出的「糠、糠」聲,使病人康復。由於古時冶煉技術的原因,當時的鈴鐺「庚」所發出的聲音不是「鐺、鐺」聲,而是「糠、糠」聲。這就是「康」字的本義及發音由來。

從以上的分析來看,天乾的第二部分(戊己庚)應該就是巫師做法時使用的法器和耍的巫術,因為它們與甲骨文字形及本義十分吻合。在動物王國里,雄性首領是絕不允許其它雄性與它統領的任何雌性發生性交配的。而我們古時的帝王們是用閹割的酷刑,來杜絕自己身邊的男人與他的女人發生性關係。天乾的第三部分(辛壬癸)就是指帝王們掌控的閹割刑具。

「辛」在《古代漢語字典》里的解釋是:辛在古文中是象形字。有人認為像一種彎刀刑具。「辛」在甲骨文狀似捆綁人的十字架之形。我們可以將其理解為是捆綁人的閹割刑具。

「壬」在《古代漢語字典》里的解釋是:壬字的構形和本義現不詳。「壬」我們有許多證據認為它就是指男性的生殖器。「壬」在甲骨文里的字形像男性陰莖龜頭上尿道口的形狀。甲骨文里的「妊」就是由女與壬會意而成,表示女人受孕。漢字的「淫」字是由象徵水,手爪和男性生殖器(壬)三部分組合而成,其本義為手淫。甲骨文里的「弄」像是由甲骨文的「壬」與象徵雙手()上下組合而成,其本義是雙手玩弄生殖器。《古代漢語字典》里對「弄」的解釋是用雙手把玩玉,這一觀點應有待我們重新商確。

「癸」在《古代漢語字典》里的解釋是:癸是象形字,在甲骨文,金文及篆文中,癸的字形都狀似兩枝箭交錯在一起。在籀文中,癸成為會意字,由象徵人的雙足(癸字的上部分)和矢兩部分組成。癸的本義不明。「癸」就是狀似剪刀的閹割刑具,是起先的甲骨文象形字寫法。而後來「癸」衍變成會意字時,是由雙足與矢上下組合而成,其本義表示閹割者的雙足下放著閹割刑具(矢)的形態。

甲骨文里的「帝」像是由甲骨文里的「辛、壬」(橫置)和「癸「三部分重疊而成。「帝」的本義就是指掌控閹割刑具和閹割刑法的人。古漢字「辟」的含義是指君王和刑法。而甲骨文里的「辟」的字形像一個人(君王)坐在石頭上,背後立著捆綁閹割人的刑具「辛」。宰相的「宰」字也意味著後來帝王們的權利的下放。以上就是我們對天干詳細而又全面的解讀。使我們對天乾的含義有著全新的認識。也希望我們對地支有同樣的興趣和耐心。

二、下面我們就再對地支進行全面的分析

古時貞巫們首先只是用天干記年記日,由於天干只有十位,周期太短。後來貞巫們又從民間生活中提取十二種生活要素作為地支與天干相配,周期為六十。這就是我們延用至今的干支記年法。同樣地支需分成兩部分進行解讀。

第一部分:子丑寅卯辰巳是古人描述人生命形成步驟。第二部分:午未申酉戌亥是指古人日常生活物質要素。男人與女人發生性行為,兩者結合成婚姻,女人受孕,嬰兒在母腹中成長。地支的第一部分就是這樣為我們描述生命誕生過程的。

「子」在《古代漢語字典》里的解釋是:子是象形字。子在甲骨文中像一個有頭髮,腦門及身體的初生嬰兒的樣子……「子」我們應該理解為男子,夫子,一個即將成年的男子。

「丑」在《古代漢語字典》里的解釋是:丑是象形字,甲骨文,金文中的丑狀似手的樣子,所以,丑的本義是爪……「丑」在甲骨文後來的寫法與甲骨文里「母」字相似,只是缺少兩個象徵發育成熟乳房的兩個點。「丑」應該是指女子。「丑」的甲骨文字形或許象徵少年女子的髮型。漢字「妞」是否可以理解為會意字,由女和丑會意而成,表示未成年的小女子。因此,「丑」在地支特殊的環境里被理解為即將成年的女子,應是可以接受的。

「寅」在《古代漢語字典》沒有對它的字源作解釋,我們將其理解為男女性行為是有可能的。我們從「寅」字字形的衍變過程中可以發現,「寅」首先是暴露的,後來又象徵的給蓋上了被子(寅字里的田),最後乾脆將其放進了象徵房屋的寶蓋頭內。這也意味著我們的古人對「寅」這種性行為的羞澀感。為了徹底擺脫「寅」字在天干地支里的不雅,我們的古人又重新造了另一個「淫」字。

「卯」在《古代漢語字典》里的解釋是:卯字的構成有不同的解釋。有人認為,甲骨文和金文的卯字狀似兩把並排直立的刀,但不明其表示的意思。一說卯字在篆文中由方向相反的兩個戶字構成,表示已經打開的兩扇門……「卯」我們可以理解為是古時象徵男女關在兩扇門內的原始婚姻。即將男女「鉚」在一起。

「辰」字字源《古代漢語字典》里沒有做任何解釋,而我們從「辰」在甲骨文中的字形上判斷,像是從側面看到的孕婦凸起的腹部。表示有新的生命誕生。因為古人相信天上的一顆星,就是地上一個有生命的人,所以我們的古人就用「辰」指代天上的星星。《古代漢語字典》里對「辱」的解釋是:辱是會意字,由辰和寸兩部分組成,但這兩部分所具有的含義不詳。辱的基本義指羞恥,恥辱。如果我們將「辰」理解為孕婦的肚子,而古漢字「寸」的含義是指最小的長度單位,即小的意思。那麼,「辱」的本意應是指懷孕女人的肚子大不了,有侮辱的意思。古漢字「娠」是由「女」與「辰」會意而成,其本意就是指女人懷孕。

「巳」在《古代漢語字典》里的解釋是:巳在甲骨文和金文中是象形字,像還在母腹中的胎兒。巳的本義指胎兒。「巳」在《古代漢語字典》里的解釋與我們理解地支含義不謀而合,這也進一步證明我們以上分析的可靠性。即地支第一部分就是古人描述生命誕生的全過程及步驟。其實,地支第二部分最容易理解,它是古人列出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器具及家畜。下面我們就來分析地支的第二部分。

「午」在《古代漢語字典》里的解釋是:甲骨文的午是象形字,像一個兩頭粗圓中間細的棒槌。金文中的午像杵,是杵初文,午的本義指杵,指一種舂米的工具,後借指縱橫相交,而造杵字表本義。「午」我們當然可以理解為是古人生產生活中使用的勞動工具。

「未」在《古代漢語字典》里的解釋是:未是象形字,像樹木茂盛的樣子。「未」我們完全可以理解為是古人從事農業生產所種植的莊稼。

「申」在《古代漢語字典》里的解釋是:申在甲骨文和金文中是象形字,像常在西天出現的曲折的閃電之形。申的本義指閃電。「申」在甲骨文的字形上像兩團碰撞的火球。我們可以理解為是古人取火時將兩個火石相碰擊的狀態。所以,「申」應是古人日常生活中取火的工具。

「酉」在《古代漢語字典》里的解釋是:酉是象形字,甲骨文和金文中的酉都像酒罈的形狀。酉的本義指一種酒具。引申為酒,是酒的本字。「酉」很顯然是我們古人盛酒或裝食物的陶器。是古人日常生活用品之一。

「戌」在《古代漢語字典》里的解釋是:戌在甲骨文和金文中像寬刃的兵器……「戌」我們應該也有理由認為是古人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廚具,是用來宰殺家畜和切菜的刀。

「亥」在《古代漢語字典》里的解釋是:亥是象形字,亥的甲骨文字形像一頭側躺著的豬。亥的本義指豬。「亥」可以肯定就是指古人日常生活中畜養的家畜之一:豬。

從以上我們對地支第二部分所做的分析中,很顯然地支的第二部分就是我們古人在日常生活中的六大物質要素,是當時古人小康生活的標準。上古時貞巫們有著極高的權威,地位僅次於帝王們,就連帝王們也對他們敬畏三分。他們掌控著極大的行政資源,同時也擁有造字的責任,能力和權利。因此貞巫們將他們職業中極為熟知的事物,選進「天干地支」中作為記年記事是很自然的事了。也只有他們才能夠做到這一切。由於當時貞巫們的權威性,他們在選列「天干地支」時沒有向世人作任何解釋,也沒有向世人尋求意見,更沒有與世人共同商討。因此,「天干地支」的真諦就一直被塵封了幾千年之久……

庄小兵:干支字的說形釋義 干支字由黃帝的老師大撓負責製作(與蒼頡、沮誦、隸首協作),時間在2337BC。其實幹支在黃帝以前的三皇時代(2607BC-2338BC)已經在使用,不過是古越語版本(天皇至伏羲都是風姓王者,來自古越族),如《史記.曆書》記載的「焉逢.攝提格」就相當於漢語版干支的「甲寅」。《春秋命歷序》曰:「天皇......定天之象,法地之儀,作干支以定日月度」。所以我國歷史上著名的《資治通鑒》的紀時體系就是用的古越語版干支體系。疑古派學者是一些不肖子孫,他們否定三皇的真實存在,就使得民族虛無主義者乘虛而入。郭沫若等人是民族虛無主義者,他們寧願把我國的文化遺產說成是外國人賜予的,也不願承認是我國古越族創造的。大撓所做的事,只不過是把古越語版本的干支體系轉換成漢語版體系。但是這並不容易,因為他得理解古越語版干支的義。郭沫若對漢語版干支字的說形釋義是全盤錯誤的。

十天干講的是一個部族王天下歷程所要經歷的10個步驟:甲:(一個部族王天下歷程)開始;乙:(部族)發展;丙:(部族)鼎立;丁:(部族)建國;戊:(部族)擴張;己:(部族)兼并(他國);庚:(部族)接續(前一個王族的)王統;辛:威服(天下);壬:統治(天下);癸:(一個部族王天下歷程)結束。 十二地支講的是自然人的生命歷程(十二個階段):子:(生命歷程)開始;丑:攀援(母體);寅:迅速發育成長;卯:(母子身材)等高;辰:獨立外出活動;巳:成為部族社會一員;午:(男孩)進入全盛期;未:(女孩)進入青春期;申:(男女)交媾;酉:身體衰老;戌:喪失生存能力;亥:機體更生。 詳細的說形釋義論證,請參閱拙作《三十二個基本漢字及其相關問題》(載於《良渚文化論壇》,良渚文化博物館編,浙江古籍出版社2002年9月出版),浙江省圖書館可借閱。下面有若干漢字,它們的構造中,含有干支字,可以窺探到干支字的原初含義【這些字在《三十二》一文中未曾談到。字後所附頁碼是《漢語大字典》(袖珍本,宛志文主編,1999年9月版)上的頁碼。電腦上直接打不出的字寫成分解式】。 1.日+甲,P.670,同「早」。從該字可見「甲」的原義被正確的保留下來了,且透露出「甲」的原形是「十」。 2.虎+甲,P.1217,虎習搏。該字也將「甲」字原義正確保留下來了。幼虎習搏是在其獸王生涯的第一階段。 3.戎=十+戈,「十」即「七」,對照《三十二》一文所談論的「數琮」在「陽七」處有改朝換代的戰爭(《咸有一德》:「七世之廟,可以觀德。」《易緯》:「攝提值巽,故王絕紀。」庄按「攝提」即歲星,巽位在數琮的角位處),就可以深刻理解「國之大事,在祀與戎」所說之戎事,決非一般征戰,故此句不可改為「國之大事,在祀與征」。至於西方少數民族被稱為「西戎」,攤上了高貴的「戎」字,那是後世文字普及的關係,並由於 「西」-「秋」-「金」-「蚩尤」的關係,所以出現了「西戎」一詞。《漢大》有「戎」的異體字,表為「甲+戈」,取「兵甲」之義,似乎有理,其實應屬錯誤隸定。 4.「虎」。甲文虎字不含「七」。「七」是隸定者加入的,與「戎」字中的「十」同意。周武王有「虎賁」,應即王室近衛軍。 5.鳥+乙,P1991,燕子。對比「鴨」字的「春江水暖鴨先知」和(鳥+乙)字的「柳色綠初成,絮語來新(鳥+乙)」,從「先知」和「綠初成」可以推知古人認為(鳥+乙)後於鴨出現於春天。故「乙」為「順著」,「接下去」之意。6.舟+乙,P1321,舟行。則見「乙」為「順流而行」之意。

7.氵+乙,P691,河道乾涸。可能是水流光的意思。 8.黑+乙,P2059,深黑色。在黑的基礎上發展一步,就是深黑色。則可見「乙」為「發展、進一步」之意。 9.糹+丙,P1466,結。「結」意為「固定」。則可見「丙」為「固定」之意。

10.金+丙,P1792,堅固。可見「丙」有固意。 11.扌+丙,P805,執持。這是人手固定在物體上。可見「丙」有固定之意。 12.甲文商=辛+丙。純粹從商字的結構看,顯然,商人認為「商」地是商族奠基和樹立權威之地。這是符合古籍記載的。商始祖契被封於商可以用「丙」(立足)來表示。可見「丙」有「立足」之意。13.商始祖之名又可表示為「卨」。而「卨」字有一個異體寫法(在P41),分為三層:上為卨字頭,中為「日」,下為「丙」,這顯然是將「卨」字擬人化了:分為頭、身、足。則可見「丙」為「立足」之意。(至於在頭與足之間置「日」,顯然是模擬甲文「黃」字寫法。甲文「黃」字正是將「日」字置於「大」字腰腹部位,表達「太陽人」即人間太陽之意,良渚大中型墓葬主人常將玉璧——太陽模擬物——置於腰腹部位。可見該字的作者將商始祖比喻為太陽)。 14.在《漢大》P328有「口」內置「氏」,「口」內置「方」二字,均為「國」意,可視為甲文丁字框內置字。似可見丁字原義為方城。 15.甲文「邑」字上為「口」,下為人跽形,顯然是表示:「口中有居民」、「有居民之口」。則見「丁」原義為邦國。 16.矛+戊,P630,同矛。矛為典型向外擊刺武器。則可窺見「戊」有「武力向外」之意。 17.P631上有一個「歲」的異體字,左邊為「上+示」,右邊為「戊」。結合《天官書》關於歲星特性的描寫,很容易理解這個異體字的造字意圖:「歲」的意思是,用武力向外擴張是上天的垂示,是上天的旨意,不可違逆。所以歲星所當之分野之國可以伐人,而自己不受伐。周武王伐紂,正當歲星次鶉火。則清晰可見「戊」字原義為向外出擊。此字請先生斟酌。

18.「茂」字。草木生命歷程之最旺盛階段時,表現為枝葉的大量的迅速的向外擴展。見可見「戊」有向外擴展意。 19.扌+戊,P805,吵,擾。這是用手向外擾人。則可見「戊」有向外侵擾之意。 20.言+戊,P1695,謀。謀是指獲取利益的計劃。而利益分為內部利益和外部利益兩種。內部利益是不用謀取的。則可見「戊」是向外獲利之意。 21.齒+戊,P2081,換齒。換齒的過程就是新牙齒向外強力頂出來的過程。則可見「戊」是武力向外之意。 22.戊+午,P630,同「成」。午是「到頂」之意。結合該字構造與釋義,造字者的意思是,「武力擴張到極點就是『成』。」這與商湯又名「成」的事實相符。按,戊既為(以武力)向外獲取利益之意,則它天生就有正向意念,而為古人所喜歡。故《穆天子傳》、《詩》等都有「吉日維戊」之說。又古籍屢雲黃帝以戊日(戊巳或戊子)生,聯繫到黃帝一生凡52戰,曾贏得涿鹿、阪泉兩場巨型戰役的勝利,這些都能證實我對於戊字的結論。《續博物志卷第六》:「燕銜避戊己日,則巢固而不傾。」(《說文》釋「焉」中亦有類似說法)此句亦透露出「戊」與戰爭的關係。《史記.匈奴傳》:(匈奴)「日上戊己」。《後漢書匈奴列傳》:「匈奴俗,歲有三龍祠,常以正月,五月,九月戊日祭天神。」《呂氏春秋》:商湯以戊子戰於(成+阝)。據說(成+阝)之戰其重要性類同於牧野之戰。雖然此條史料中,「戊」是以日名出現的,但它確實是同戰爭的概念相伴隨的。類似地,《三統曆世紀》也有周武王師初發之日為戊子說,且「初發」就是「向外」。 23.關於「己」,我的說形有誤,應取消、改釋。但其原義仍維持為「兼并、佔有」。因為這是可以從天干字串內隱含的邏輯關係推論出來的——「戊」既為武力擴張,「己」必然是獲得戰利品。而戰利品必然歸「我」所得,則「己」與「我」就掛鉤成為同義詞。這應該就是「己」作為施身自謂之詞的來由。 24.妃。這個字如果不考慮甲文原形,而光從隸定形考慮,它倒是有道理的:古代王者的妃子都取自不同的部落,很多都是戰敗方納貢的產物,都是王者的戰利品。因此,「妃」字中的「己」是「戰利品」,它是諸侯兼并戰爭的產物。紂王寵妃「妲己」中的「己」字,應該也是「戰利品」的意思(禹母「修己」之「己」好象也有此意)。 25.配。這字好象是把慶功酒和戰利品一起放在祖先牌位前的意思。

26.記。這可能是指用語言文字陳述兼并的史實,或用語言文字開列「戰利品」清單。 27.紀。這可能原指對所兼并的東西的代表物(竹簡等)的編列。 28.黃帝子青陽和夷鼓均為己姓。不排除「己」有作為軍隊將領姓氏的可能性。黃帝憑以實施兼并戰爭的軍隊,其核心成分,有可能是其私人軍隊,並以自己兒子擔任軍隊將領(一如後世的岳家軍,岳雲亦為其中一位將領)。作為姓氏的「己」字,其意當為「兼并(者)」。昆吾己姓。 《路史.有巢氏》:「太昊之難七十戰而後濟。黃帝之難五十二戰而後濟。少昊之難四十八戰而後濟。昆吾之難五十戰而後濟。」(《鶡冠子》:「黃帝百戰,蚩尤七十二。」)容易看出來,這兒的「昆吾」實指蚩尤。說蚩尤己姓就等於是說他是一位兼并者。《管子地數篇》:「修教十年,而葛盧之山發而出水,金從之,蚩尤受而制之以為劍、鎧、矛、戟。是歲,相兼者諸侯九。雍狐之山發而出水,金從之,蚩尤受而制之為雍狐之戟,芮戈。是歲,相兼者諸侯十二。」我曾推測昆吾族的己姓來源於它的前身,而它的前身實為以蚩尤為統帥的皇家軍團(《世本》:「昆吾作陶」。這說明昆吾氏善冶,這與蚩尤作冶說法合。《山海經》有「白水出焉,昆吾之師所浴也」,這裡有西方色「白」和「之師」字樣,古人又以少昊配蚩尤同列西方,西方又屬金,這些都暗示昆吾氏是由一支職業軍隊演變而來的部族,而相異於以血統為紐帶組合而成的部族,當然,族內通婚的結果,也會使它演變為血緣氏族。陳友諒的部隊被朱元璋擊敗後,被勒令全體成為水上居民,從而演變為水上生活的氏族)。古書又說少昊紀(己)姓。上引資料說少昊四十八戰,這說明他也是一位兼并者。以上資料說明我對「己」字原義的界定是準確的。 29.「庚」字。現在的字典中還保存有它的「續」這條義項。我在《三十二》一文中說它是接續前一個王族的王統的意思。這樣的接續是指王統的接續,而血統勢必改變了。 30.唐。字含「庚」和「口」。我認為,「唐」是「輿論認可的接續」之意,「庚」是指「接續」,「口」是指「輿論」。商湯又叫「唐」,說明他對夏王統的非血統接續是輿論認可的,眾口承認的。因為推翻夏朝之後舉行過三千諸侯大會,在會上商湯再三讓渡王位,都被全體諸侯勸阻,所以說他確實是民心所歸的王者。(唐又叫湯。這不是同音假借。商湯即位後,天下大旱,似乎是天意不順,但商王室居然站住了腳,這隻能這樣解釋:天乙本人就是水——湯,水旱相剋,其結果就是中和與平衡。這種用相生相剋的道理做成的名字還可見於夏初的寒浞。夏天又熱又干,而克夏的「寒浞」又冷又濕,相剋的結果就是中和,就是平衡)堯曾被稱作唐侯。這個「唐」究竟是地名,還是指他對帝摯的接續是眾望所歸?值得探討。 31.唐+易,P321,同唐。上面我說了,這種輿論承認的接續在血統上是一種變易,所以唐字加易後意思保持不變。

32.口+易,P294,同唐。從血統的觀點看,該字的意思是「眾口承認的變易」。 33.易+矢,P1114,同唐。該字所含之「易」,亦應指「血統變異」。 34.共和元年庚申。厲王被趕走是一件人事,是一個人為的事件,因而其時間是可以人為確定的。庚申之庚可能有在這一年接續王統之意。 35.疒+辛。P1152,寒病,寒顫。這種病的表現與小人物在威權面前的情況很類似,所以用了表示威權的「辛」。 36.宰。古官名。此義項與辛字的威權義吻合。從宰字構造看,它的本義似為「官署」。 37.辛+豕,P1561,豬發怒,毛豎起。發怒就是呈威。表現豬的怒威之意的構字成分就是辛。所以辛有威風之意。 38.《春秋漢含孳》:「天子受符,以辛日立號。」《宋符瑞志》:「重瞳黃姚,二月辛丑,昧明,禮備。」有所謂「洛水辛日」之說。帝王的威權受自辛日,與我的辛為威權之意說合。 39.《逸周書世俘》:「辛亥,薦俘殷王鼎。」這一天,又殺戮了被俘的殷王臣。這是在用鐵腕手段樹立周王室自己的威權。這又證明辛字原義是威權。 40.自+辛,P1731,同「罪」。從字的構造看,字義應為將鐵腕手段施於自身。我關於辛字原義的解釋仍然是對的。 41.糹+壬,P1464,紡織。紡織就是用絲麻製作布帛。壬就是「製作」之意。

42.月+壬,P890,同飪。飪就是製作食品。壬就是「製作」之意。 43.廷。官署。從該字構造看,同「宰」不同之處在於,「廷」似為移動的官署。字中之「壬」為「治理」之意。 44.半+壬,P196,恥。從字的構造看,一半的統治或治理權,即傀儡政權,兒皇帝之類,這當然是恥辱。「壬」為統治或治理之意。 45.癸。此隸定形與甲文不同,已有隸定者的意圖攙入其中。甲文癸字實為「十」的旋轉形(旋轉到45度角處,其意當為「重置」,即ONE變為TEN,TEN重置為新起點ONE之意)。隸定後的癸字,其上部為二止背反之形,意為分道揚鑣。其下部之「天」,是指「天道」,即是說舊王族走下天道,新王族走上天道。故「癸」字意為天命(天運)結束。古籍所言(1046 BC,1月19日)癸亥夜「俟天休命」、「分天之明」中所指之「天」,即是「癸」中所含之「天」。 46.日+癸,P682,同「終」。此字即「日終」之意,即指一個太陽退出日道,舊王族結束使命之意。

中國文化從古自今一脈相承,這一點沒有發現什麼爭議。如果承認這一點,則必然導致一個結論:漢字的繼承,必然有它繼承的一面,也有它的形音義發生變異的一面。如果硬要漢字全部正確繼承其初義,那就等於不承認4300年的時間對它的影響,不承認歷代學者修改和新造漢字的事實;如果過分強調4300年時間對它的變異產生的作用,又等於全盤否定漢字的傳承性,好象漢字成為無根無源的外國來的文字,這都是講不通的。因此,既不能奢望所有含干支字的漢字裡面,都隱藏了干支字的原義,也不能說,所有含有干支字的漢字都與干支字的原義沒有關係,或者乾脆說它們所含的干支字全部為音符。

我研究的結果,能證實確有相當部分干支字的初義隱藏在包含它們的漢字的義項裡面;而另有相當一部分干支字在包含了它們的漢字裡面,可能只充當了音符。漢字的演變過程很複雜,繼承過程也很複雜,漢字及干支字的釋義也充滿了變數,所以正確解釋干支字的工作很艱難。在疑古思潮的影響下,許多人不承認干支字有原義,更不承認其原義有邏輯序列;在西洋文字理論的影響下,許多人只承認干支字在被包含的時候,只是音符;在一次象形論的影響下,干支字的形義是猜不勝猜;在勞動人民在生產實踐中創造漢字的觀點影響下,干支字又不被承認為是少數幾個學者在同一時間協作創造的,而是認為它們是幾千年來逐漸沉澱、假借的結果(但他們對七甲同形問題避而不談)。更有人把干支字創造的年代想像得非常遙遠,遙遠到了古人的智力尚且非常低下的時代,這樣,干支字就成為古拙的產物,因而就不可解釋的了。還有的人,對西亞五六千年的文明史覺得很正常,而偏偏自己祖先在距今四、五千年前創造一個為王權服務的文字體系就不能接受,在他們的想像中,自己的祖先在四五千年前只配產生酋長酋邦一類的東西,而「王者」是斷然不可能出現的,這樣一來,闡述王族交替理論的干支系列字就不會存在了。


推薦閱讀:

論天干地支的合
「己」和「已」為什麼長得這麼相似,有什麼淵源?
天干地支掌訣_莫兵
藏玄!天干地支五行八卦二十八星宿 值日當權主何事?
天干地支(上)

TAG:天干地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