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風雲6 草原亂世的終結(四)

戰爭還沒有完全結束。乃蠻北部不亦魯黑汗的領地成為蒙古高原上對抗鐵木真勢力的最後一塊根據地。為了徹底消滅蒙古草原上的敵對勢力,在1205年春天冬雪盡融之後,鐵木真領兵越過阿爾泰山襲擊乃蠻北部。當時不亦魯黑汗正在行圍打獵,對鐵木真的突襲猝不及防,被殺了個手忙腳亂,最後全軍覆滅,鐵木真徑直佔領了他的營地、妻妾和部眾。蒙古大軍追擊乃蠻北部軍至額爾齊斯河,適值雪山春洪暴下,河水高漲,乃蠻北部軍殘兵爭渡後退,大部人馬淹死或被俘,只有屈出律與札木合等少數人得以渡河逃亡。

惶惶不可終日的二人從此各奔前程。屈出律繼續向西投奔西遼而去,而札木合部眾離散,倉惶之間只帶著5個手下北逃唐努烏拉山,以狩獵和劫掠苟延殘喘。儘管已經成了名符其實的孤家寡人,窮途末路的札木合仍舊動輒對同伴擺出一副「古兒汗」的架子。終於,當他剛剛射殺一隻盤羊烤食,還聲稱「眾部下們,在不得不滿足於更不好吃的食物時,能夠吃到這樣的盤羊肉,你們還不滿意嗎」時,眼看前途已經毫無希望的五個隨從將他綁了起來,獻給鐵木真。

出人意料的是,鐵木真首先以叛逆主上的罪名當著札木合的面斬殺了5個隨從。隨後派人告訴札木合「如今咱倆又相會了,咱倆仍還相伴為友吧」,但一代梟雄札木合自知「如今(鐵木真)安答你已平定全國,兼并鄰部,汗位已歸屬於你,天下已定,我與你作友伴又有何用?(我若不死,)只怕會使安答你夜裡睡不安穩,白天不能安心,只怕會成為你衣領上的虱子,衣襟內的刺,我與安答是同族異源之人,我死後我的族人托安答予以照料。」遂求「不流血而死」,。這是因為當時的蒙古人相信一個人的靈魂在他的血液中,死者不流血便可保住靈魂。隨後,札木合被(裝入袋中窒息)處死,並以禮厚葬。

札木合這位「安答」的死去意味著整個蒙古草原再無鐵木真的敵手。東起興安嶺,西至阿爾泰山脈,南抵陰山,北達貝加爾湖的廣闊土地上的草原民族全部成為鐵木真家族的屬部。1206年,草原各部聚會於斡難河源頭,樹立起九腳白旄旗纛(蒙古人以九為吉數,以白色為純潔)。將45歲的鐵木真尊為「成吉思汗」,建國號為「大蒙古國(Yeke Mongghol Ulus)」。而草原上的部落原有的名字也逐漸泯滅,由於作為蒙古人的成吉思汗及其「黃金家族」的興隆,各有某種名字和專稱的各種蒙古甚至突厥部落(如乃蠻)為了自我吹噓起見,都自稱為蒙古人,儘管在古代他們並不承認這個名字。這樣一來,一個統一的蒙古民族共同體便出現在了漠北高原。

這個新生的草原帝國的軍事制度仍舊建立在納忽山大戰中大獲成功的千戶制度上。成吉思汗,「復授開國有功者九十五人為千戶」,以賞賜方式,分授共同建國的貴戚、功臣,任命為千夫,「其民即軍,兵民一體。所以家有男子十五以上,七十以下,無眾寡盡簽為兵」,十夫長、百夫長,千戶長、萬戶長就是這些士兵的長官。這些千戶,凡是曾經做過敵人的部族,拆散而分別編入,而立過功的部族,則基本上保持原來的氏族的完整。人們只能留在指定的百戶、千戶或十戶內,不得轉移到另一單位去,也不得到別的地方尋求庇護。違反此令,遷移者要當著軍士被處死,收容者也要嚴懲。

這樣,「大蒙古國」就有了95個千戶,可以動員的軍隊人數超過十萬(後來清代的八旗軍制也效仿於此)。與此同時, 成吉思汗為了加強和鞏固自己的汗權和地位,親自控制一支精銳的隊伍,又將怯薛擴充到一萬人,其中宿衛八千,帶弓箭的二千。千戶長的兒子可帶十個同伴(兵),一個兄弟。百戶長的兒子可帶五個同伴(兵),一個兄弟。十戶長的兒子和白身人的兒子可帶三個同伴(兵),一個兄弟,並應由他們在各自原居地方自備乘馬前來。。成吉思汗為此降旨說:「一萬名護衛軍團結起來,作為我的大中軍!」

在成吉思汗的一切軍事政策中,千戶制是其餘一切的基礎。就像志費尼在《世界征服者史》里所說的那樣,「整個世界上,有什麼軍隊能跟(實行千戶制度的)蒙古軍相匹敵呢?戰爭時期,當衝鋒陷陣時,他們像受過訓練的野獸,去追逐獵物,但在太平無事的日子裡,他們又像是綿羊,生產乳汁、羊毛和其他許多有用之物。在艱難困苦的境地中,他們毫不抱怨傾軋。他們是農夫式的軍隊,負擔各類賦役,繳納分攤給的一切東西,無論是忽卜綽兒、雜稅、行旅費用,還是供給驛站、馬匹和糧食,從無怨言。他們也是服軍役的農夫,戰爭中不管老少貴賤都成為武士、弓手和槍手,按形勢所需向前殺敵。無論何時,只要抗敵和平叛的任務一下來,他們便徵發需用的種種東西,從十八般武器一直到旗幟、針釘、繩索、馬匹及驢、駝等負載的動物;人人必須按所屬的十戶或百戶供應攤派給他們那一份。檢閱的那天,他們要擺出軍備,如果稍有缺損,負責人要受嚴懲。哪怕在他們實際投入戰鬥,還要想方設法向他們徵收各種賦稅,而他們在家時所擔負的勞役,落到他們的妻子和家人身上。因此,倘若有了強制勞動,某人應負擔一份,而他本人又不在,那他的妻子要親自去,代他履行義務。軍隊的檢閱和召集,如此有計劃,以致他們廢除了花名冊,用不著官吏和文書。因為,他們把全部人馬編成十人一小隊,派其中一人為其餘九人之長;又從每十個十夫長中任命一人為「百夫長」,這一百人均歸他指揮。每千人和每萬人的情況相同。如果要突然召集士兵,就傳下命令,叫若干千人在當天或當晚的某個時刻到某地集合。「他們將絲毫不延誤(他們約定的時間),但也不提前。」總之,他們不早到或晚到片刻」。

按照成吉思汗的命令,「萬夫長、千夫長和百夫長們,每一個都應將自己的軍隊保持得秩序井然,隨時作好準備,一旦詔令和指令不分晝夜地下達時,就能在任何時刻出征」。這種軍政合一的千戶制度,非常適合於長期的戰爭環境——全體的蒙古民眾已經變成了武裝的軍隊,整個國家成為一部戰爭機器。因此,以成吉思汗為代表的蒙古統治階層,將發動戰爭、掠奪財富看作是最光榮神聖的事業。成吉思汗曾對他的部下說:男子漢最大的樂趣,就是戰勝敵人,將他們連根剷除,奪取他們所有的一切。

早在大蒙古國建立前的1205年三月,蒙古人征服境外諸部落的戰爭業已開始,成吉思汗第一次出征西夏。西夏是党項人建立的政權,它經歷了遼、北宋、南宋、金等四個時代,仍頑強地生存發展。 當成吉思汗立國之時,西夏北面蒙古,東接金國,南鄰南宋,西南對土蕃,西連西遼(畏兀兒)。其國內轄有4府(興慶、西平、西涼、宣化),19州(興、靈、涼、甘、肅、瓜、沙、韋、鹽、順、靜、懷、定、洪、宥、龍、夏、銀、石),設置12個監軍司,「夏之境土,方二萬餘里,其設官之制,多與宋同。」由於百餘年時間承平已久,民不習兵、,毫無戰爭準備。直到北鄰蒙古征服近鄰乃蠻部以後,西夏預感戰爭來臨,這才開始增築城池,加強戰爭準備。它一面集中騎兵,配置在北部疆土,據守邊寨之城,以圖機動作戰,一面又令步兵,督率各州縣軍民,堅築城池,以圖嚴備防守,並逐年增加其城寨工程設備,加快工程進度。

但蒙古軍隊的入侵遠比西夏人預計來得早。當初,成吉思汗攻打乃蠻部太陽汗時,從太陽汗的文書中發現了他和西夏桓宗李純保的書信,約夏桓宗共同出兵攻打蒙古軍隊。但當時夏桓宗沒有應允,他不願介入漠北草原的爭端,而是致力於國內的整治。儘管夏桓宗沒有與乃蠻聯合,成吉思汗卻以此為由,舉兵來犯。蒙古軍從額爾齊斯河回軍,沿霍博河流域而南,再轉東,經察罕泊、鄂洛克泊南下至西夏居延海(今內蒙古自治區額濟納旗)東南50里處,以大軍圍攻西夏一邊城。然後,縱兵瓜州(今甘肅酒泉)、沙州(今甘肅敦煌)等地以北大肆進襲,以期誘西夏軍離城野戰,探明西夏國力虛實。但不見西夏援兵來救,不得已乃分兵一半東攻西夏定州(今內蒙古自治區阿拉善左旗定遠營)一城。直到兩個月後,全部由騎兵組成的蒙古軍才艱難地攻下這兩座小城。成吉思汗明白蒙古軍隊當時的攻城水平並不出色,若再進行幾次這樣的戰爭,他的軍隊便會受到巨大損失,於是掠劫了大量人口和牲畜之後,就收兵回營,返回漠北。

雖然這次入侵併不成功(西夏人很快修復了被破壞的城堡,蒙古人寸土未得),但已經宣告一個嶄新的蒙古征服時代即將來到,歐亞大陸即將成為鐵木真和他子孫們的大舞台……

推薦閱讀:

笑看風雲 | 次韻唐寅落花詩三十首
南海風雲變幻,我自巋然不動
蕭灼基:思入風雲變幻 情在經世濟民
歷史風雲 · 人物篇丨上古三皇之人皇—軒轅
勞而不怨(論語風雲系列)

TAG:草原 | 古風 | 蒙古 | 風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