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陰陽五行,天人合一」納入《中國公民科學素養基準》中,你怎麼看?

「陰陽五行,天人合一」是《易經》的核心思想,將其納入《中國公民科學素養基準》中,是重新認識《易經》的糾偏明智之舉、傳承中華文明的必然要求。區區八個字,是高度抽象化、濃縮化了中華民族先人們認知「人與社會、自然與宇宙」的宇宙大智慧。它產生於距今一萬年前的約舊石器時代中晚期,由中華民族人文始祖伏羲所創,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最古老的經典著作,是中華文化的總源頭。

那麼要怎樣客觀理解,先要從幾個方面學習認識一下《易經》:一是看《易經》的歷史、內容及理論對人類、自然、社會、宇宙的詮釋即認知是否客觀。二是看《易經》的內容理論所處的層次高度及歷史地位是否重要。三是看《易經》對中華文明發展做出的貢獻是否有積極影響和作用。四是看《易經》對近現代各領域科研成果及應用的指導意義。

一、巜易經》(和太極圖)的來歷。我國古代有三易,包括巜連山易》、《歸藏易》、巜周易》,三易統稱為《易經》。三易年代相差相遠。「河圖洛書」是幾萬年前的盤古開天闢地以後天皇氏所為,是易之源。《連山易》是伏義根據「河圖洛書」推演創作而來,即伏羲易,是易之本,推崇「終萬物始萬物者莫盛乎艮」,卦以艮為首,被子稱為先天學。《歸藏易》是由殷商黃帝所作來源於《連山易》,推崇「萬物莫不歸藏其中」,由坤卦開始,又稱「黃帝易」,此易是中天學。《周易》是周朝周文王所作,是周文王在坐牢的時候研究《易經》所作的結論,以乾、坤為首,稱為後天之學。 《連山易》、《歸藏易》、《周易》統為《易經》,以「卦」的形式表現了比較完備的「科學」觀。

二、巜易經》(和太極圖)是中華文化的總源頭 ,具有高度概括化、濃縮化、分類化、抽象化、精簡化、符號化的特點,包含「陰陽五行、天人合一」的宇宙大智慧。內容涉及哲學、政治、生活、文學、藝術、科學等諸多領域,被稱為群經之首、宇宙代數學、智慧中的智慧。《連山易》、《歸藏易》、《周易》都是由8個經卦重疊出的64個別卦組成,是三種不同的占筮方法。《連山易》包含以艮為首開始於乾卦和坤卦的64卦,《歸藏易》是以坤卦為主,坤是純陰,六十甲子與先天六十四卦並行,萬物皆生於地,終又歸藏於地。《周易》以乾卦、坤卦為首八卦六爻64卦,表示天地之間以及「天人之際」的學問。

三、《易經》(和太極圖)代表了先民對宇宙生命、個人生命、日月星辰等宇宙萬物運行機制認知的一種科學,是宇宙的法則。其中:第一包含三大理論:一是陰陽對立統一,即對立統一,互根互換。二是五行生剋制化,萬物皆「水、火、金、木、土」,其相互制約相互生成。三是天人合一,人和宇宙是統一體,息息相關相通,互補調諧。第二包含三個原則:一是不易,對立統一於相對穩定中。二是變易,量變積累引起質變。三是簡易,天地自然的法則本是簡樸而平易。第三包含三大法則:一是理,探討宇宙人生變與不變之原因。二是象,尋求世界萬物生成發育萬有現象的原則。三是數,用數理推演人與萬物的前因後果。只是那時未出現「科學」二字,先民就將這種科學認知表現為卦,把八卦六爻64卦作為《易經》的核心,使之成為宇宙萬物運化的最高標誌,反映了先人們的唯物世界觀,為人類認識萬物提供了認識論、方法論。

四、《易經》對人類文明發展的影響。

(一)對中華文明的影響。一是《易經》堪稱是中國文化的根,是中華文化的總源頭。它不但是最早的文明典籍,同時對中國幾千年來的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領域以及道教、儒家、中醫、文字、數術、哲學、民俗文化等等都產生了極其深刻地重要影響。無論孔孟之道,老莊學說,還是《孫子兵法》,抑是或《黃帝內經》,無不和《易經》有著密切的聯繫。二是可以說中國文明中除《易經》之外的所有的經典都是《易經》的衍生物,《易經》為「群經之首,大道之源」。從眾多的經典看,與其相關的著作不下千種,如京房的《京氏易傳》、朱熹的《易學啟蒙》《周易本義》來知德的《周易集注》、孔穎達的《周易正義》、張載的《橫渠易說》、程頤的《伊川易傳》、司馬光的《溫公易說》、周敦頤的《太極圖說》、王夫之的《周易外傳》、王以雍的《易經解析與致用》等,都是對《易經》的運用和詮釋。

(二)《易經》與近、現代科學研究成果的關係。(以下1一5參考中國周易學會西安研究員 呂山峰的「中外科學家與《易經》。)

1,《易經》與二進位。在18世紀初德國哲學家、數學家萊布尼茲研究發現了二進位,他高興地把這一成果寫信告訴了遠在中國傳教的白晉,當1703年4月1日收到了白晉發自中國的伏羲易卦爻圖後,研究後吃驚地發現《易經》中卦爻圖中的「卦辭、爻辭」竟相當於二進位中的0和1,在為自己的研究成果和「卦辭、爻辭」竟然相一致高興地同時,不得不佩服和感嘆於中國人的智慧,原來早在幾千年前甚至一萬年前中國聖人就研究創造出了「一陰一陽」的太極「卦辭、爻辭」的「二進位」理論。

2,《易經》與心理學 。瑞士哲學家、心理學家榮格1920年開始對中國《易經》潛心研究,發現「共時性規律」,在特定環境下,找到巧合與外應,他解釋了大量的睡夢心理和卦象。在古老的《易經》中找到了「同聲相應,同氣相求」答案。《易經·澤山咸卦》曰「天地感而萬物化生」,《繫辭》「寂然不動,感而遂通天下」,「天垂象,見吉凶。」這些都是解釋感應與心理。「同聲相應,同氣相求」與「共時性規律」驚人的相一致。

3、《易經》與天文學 。劉子華博士1919年赴法留學,他潛心於研究揭示宇宙天體奧妙的天文學,運用易學八卦原理推測出太陽系存在第十大行星。1939年,劉子華把自己的預測,寫成了題為《八卦宇宙論與現代天文——一顆新行星的預測——日月之胎時地位》的論文,交給了法國巴黎大學,作為考取博士學位的論文。《八卦宇宙論與現代天文》一文是劉子華先生運用中國傳統文化易經的基本原理與西方現代科學相結合取得的研究成果,其理論和對太陽系存在第十大行星的預測,是天文學上一種新的理論。這是中國科學家在現代運用易經太極八卦圖,做出的震動世界的偉大貢獻。在半個世紀後,美國和前蘇聯才都發現了這顆行星的存在。劉子華博士在西方是與「哥白尼」齊名的大科學家。另外,現代天文學先進的科研手段亦證明中國的「天干地支二十四節氣」與太陽系行星運行規律分毫不差。

4、《易經》與生命科學 。1953年華生和克立克提出了DNA雙螺旋結構模型。1966年尼倫伯等人破譯了全部遺傳密碼,並製成了《國際普通遺傳表》。西方的科學家很震驚地發現,中國的《易經》64卦爻象圖與《遺傳密碼》有著驚人的一致性,分析比較:核糖核酸(MRNA)含有腺嘌呤(A)、尿嘧啶(U)、烏嘌呤(G)、胞嘧啶(C)四種核苷鹼基,三個一級相聯,按數學計算排列組成64個不同的三聯體(即遺傳密碼)經實驗結果推得64個遺傳密碼與氨基酸的對應關係用陽爻代表強型苛核苷C和G,陰爻代表弱型核苷U和A,64個密碼正好能平均排成八組更集中反映了其聯繫規律。從生命的本質看,恰恰與《易經》八卦6爻64卦不謀而合,

5、《易經》與物理學 。丹麥著名量子物理學家玻爾,在1927年建立了互補原理,引起世界轟動;但當他在1936年到中國講學時見到《易經》太極圖時,便驚嘆「中國人幾千年前就有了互補的理論思想,並以圖形表示」。他手捧《易經》如獲至寶,將太極圖定為其族徽勳章的標誌圖案。西方科學家把《易經》、《道德經》統稱為東方神秘主義。美國物理學家F·卡普拉尊稱《易經》為聖書。在其驚世之作《物理學之道——近代物理學與東方神秘主義》一書中指出:「本世紀初和三十年代中期,根本地改變了物理學的整個局面,相對論和量子物理學各自的發展摧毀了牛頓的宇宙觀所最重要的概念。相對論和量子力學的崛起標誌著近代物理學的誕生。人們從它開始認識到,宇宙是一個動態的不可分割的整體,觀察者總是必不可少地包括在這個整體之中。他還指出:「東方神秘主義提供了一個協調一致和盡美盡善的哲學框架,它能容納物理學領域最先進的理論。」量子力學的發展,使西方科學、哲學理論切割分析還原論,走到了盡頭,開始從東方「天人合一、宇宙全息」的整體觀來找出路。這就是說,一萬年前的《易經》為指導現代科學研究發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正確的方法,是解決探索人文、自然和宇宙法則的唯一哲學框架。

古人認為「易有聖人之道四焉,以言者尚其辭,以動者尚其變,以制器者尚其象,以卜筮者尚其占。」。總之,《易經》對現代科學技術發展的意義重大,《易經》的哲學觀、道德觀,為所有科學研究提供了協調一致和盡美盡善的哲學框架,能夠指導現代科學技術文明、健康地發展。愛因斯坦研究統一場論至死沒成功,後來科學界對其的評論是:如果愛因斯坦藉助《易經》提供的協調一致和盡美盡善的哲學框架,統一場論早成功了,但愛因斯坦卻信了上帝。

綜上所述,隨著人類幾千年的智慧積澱和近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各領域科學家們藉助了那麼多的最新科學技術手段才得以驗證發現並應用的科技成果,即人類對宇宙、生命等的自然現象、運行法則的客觀認知,早在幾千年前甚至一萬年前的《易經》(太極圖)里就得到了精準的定義和詮釋,不得不讓人驚訝。《易經》不僅僅是中華文化文明之根,也是全人類文明發展到目前的終極成果而無例外。一萬年前還處在舊石器中晚期時代,連工具都是石頭造石頭,火也是燧人鑽木取火,以樹葉獸皮做衣,《易經》卻取得了屬於現代人類才能取得的科學認知,這就是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中華文明的經久不衰之根源。

推薦閱讀:

科學告訴你:喝酒臉紅臉白背後的秘密
「胸腹聯動」,是最科學的歌唱呼吸
太陽系增添第十大行星?兩千科學家將投票決定
佛教科學觀
混亂的英制單位不只是換算困難而已,搞不好會死人的

TAG:中國 | 科學 | 公民 | 素養 | 五行 | 陰陽 | 怎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