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著名宗教建築——托馬斯教堂

巴赫曾長期擔任該教堂的管風琴樂師兼合唱團指揮的職位。並且在這時誕生了《馬太受難曲》等許多名曲。巴赫死後就葬在這座教堂內,整個教堂布置具有許多音樂元素。托馬斯教堂現在已成為一座巴赫紀念館,但他仍然具有教堂的一般功能。

托馬斯教堂

萊比錫市政廳廣場後面一個靜靜的街角上,聳立著巴赫曾經主持了27年之久的托馬斯教堂(Thomaskirche)合唱團(Thomanerchor)教堂,教堂創建於13世紀,1702年演變成今天的樣子。現在的托馬斯教堂也是戰後重建的,巴赫的遺骸就被安放在這裡。

1723~1750年巴赫擔任了這裡的管風琴師兼合唱團指揮。並且在這時誕生了《馬太受難曲》等許多名曲。巴赫的墓地在教堂內主祭壇前面(入口向右的盡頭)。大師一生奉獻給了音樂,死後也沉浸在永恆的創作中——教堂內部用當年托馬斯合唱團的古樂器作裝飾。哥特式窗戶的彩色玻璃上描繪的是馬丁·路德、巴赫和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死難者。

當一束陽光透過逼仄的彩窗,照射到鐫刻著Johann Sebastian Bach名字的青銅棺蓋上面的時候,那些暗紅色的大提琴或者是殘破的皮鼓突然像是有了生命一般,瑩瑩地閃著光芒。教堂庭院的巴赫雕像旁的商店裡可以找到有關巴赫和托馬斯教堂的資料。

18世紀,巴赫曾長期擔任該教堂的管風琴樂師職位。當時,他每周要寫一部管樂交響曲供他擔任指揮的樂團演奏,同時還要教授學生演奏樂器,指導一個男童聲合唱團的排練。

由於他長期用眼過渡,巴赫視力減退,晚年患白內障失明了,但他仍用口授的方式堅持創作。在逝世的前幾天,他還在口授一首眾讚歌《走向主的神壇》。樂曲每一個音符都表達出老人生前最後的虔誠祈禱,最後在第二十六小節處嘎然而止,成了大師的絕筆之作。

巴赫死後就葬在這座教堂內,整個教堂布置具有許多音樂元素,例如,教堂內有兩架管風琴,據說是當年巴赫用過的;在旁邊的房間專辟了展示廳,展示了大提琴、鼓等當年樂隊的樂器,還有許多巴赫親手書寫的曲譜、演奏總譜、巴赫用過的書籍等珍貴物品,這與其它教堂是完全不同的,教堂已成為一座巴赫紀念館,但他仍然具有教堂的一般功能。

推薦閱讀:

蔣康祖古:極樂世界
於航:我想成為世界一流的芭蕾舞者
新藥引進等不起,地下制售博生機 自製救命葯
揭秘雙11前夕的「世界工廠」

TAG:建築 | 世界 | 宗教 | 教堂 | 宗教建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