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菜根譚》內容賞析,一般找不到的~

在洪氏眼中,人心是一顆明珠,「以物慾障蔽之,猶明珠而混以泥沙,其洗滌猶易」;

相反,「以情識補貼之,猶明珠而飾以銀黃,其滌除最難。」

所謂銀黃,即白銀與黃金,人心一一旦為情感所支配,就好像在明珠外鍍上金銀,想清除乾淨,使明珠復原,人心復原,談何容易?

「故學者不患垢病,而患潔病之難治;不畏事障,而患理障之難除。」

洪氏認為,「立百福之基,只在一念慈祥,開萬善之門,無如寸心挹損。」一心能抑,雜念不萌,則不損人利己,不害人害己。「融得性情上偏私,便是一大學問。」

如果全社會的所有成員都以追求財富時的那種迫切心態去追求學問,以追求功名利祿時的那種強烈願望去追求道德,以熱愛妻子兒女時那種刻骨銘心的情感去熱愛父母,以保命爵位官職時的那種絞盡心計去保家衛國,就是達到了超凡入聖的道德境界。

「塞得物慾之路,才堪辟道義之門,弛得塵俗之肩,方可挑聖賢之擔。」;相反,「一念之差,足喪夾生之善。」

洪氏將儒釋道三藏的處世哲學引入社會文化心態重構的價值取向之中,而這正表明中國傳統社會存在著的嚴重社會問題,社會文化心態處於一個複雜的背景之下,以至於真誠與虛偽,善良與邪惡,正直與歪曲、道義與私情交織在一起,難解難分。

民族也因為其絕大部分成員處於互相設防之中,抵消了凝聚力,增加了內耗度。

《菜根譚》總結世道的險惡,指出了對策和良方,認為有修養的君子處理事情,要盡量避免在別人面前暴露出喜怒哀樂之情。否則,內心深處的狀況將會被人所窺探。

所以說:「君子之心事,天青日白,不可使人不知;君子之才華,玉韞珠藏,不可使人易知。」

同樣道理,對於任何事物都不能過份地表現出愛好,否則,意氣精神就容易為外物所牽引。

自恃才華橫溢,不以世道險惡為慮,不以嚴肅謹慎的態度待人接物,結果就會遭到陰險小人的伺機陷害。

所有這一切,都表明社會文明程度的低下,社會文化心態重構的急迫。

洪氏要求人們「心體澄澈」,一塵不染,常常使自己處於明鏡止水之中;意氣平和,常常使自己身處於風和日麗的氣象中,調整自我,改變觀念,如此一來,「天下自無可厭之事」,「自無可惡之人」。

在面對大是大非,邪惡與正義的選擇時,絕對不能有任何的遷就和妥協,一旦態度曖昧,就會喪失正道。

但是,遇到利害得失之時,就不能斤斤計較。過於計較個人得失,社會就容易趨利避害的個人私心。

對於榮辱毀譽,要有一個堅定不移的價值標準:「蒼蠅附驥,捷則捷矣,難避處後之羞;蔦蘿依松,高則高矣,未免仰攀之恥。」

所以,「君子寧以風霜自挾,毋為魚鳥親人」,對於功名利祿,若「直從無處觀究竟,則貪戀自輕。」

「直從起處究由來,則怨尤自息。」

「宇宙內事,要力擔當,又要善擺脫,不擔當則無經世之事業,不擺脫則無出世之襟期。」

其整治社會心態的思路合乎儒家之轍,十分明顯。

氏指出:「老來疾病,都是壯時招得,衰後罪業,都是盛時作得。故持盈履滿,君子尤兢兢焉。」

「福莫福於少事,禍莫禍於多心。唯省事者,方知少事之為福;唯平心者,始知多心之為禍人。」

「處世讓一步為高,退步即進步的張本;待人寬一分為福,利人實利己的根基。」

「想到白骨黃泉,壯士之肝腸自冷;坐老清溪碧嶂,俗流之胸次亦開。」

「遍閱人情,始識疏狂之足貴;備嘗世味,方知淡泊之為真。」

「地闊天高,尚覺鵬程之窄小;雲深松老,方知鶴夢之悠閑。」

「紅燭燒殘,萬念自然灰冷;黃粱夢破,一身亦似雲浮。」

「一場閑富貴,狼狽爭來,雖得還是失;百歲好光陰,忙忙過了,縱壽亦夭」。

作者總是從人生的終極出發,判斷所為之事,分析所處之世,使人豁然開朗,有機會重新調整心態,道家思想在這方面的威力是十分強大的,洪氏深受其影響,特以此來作為社會文化心態重構的支柱。

與道家思想相類似,佛教思想中的大量觀念也被《菜根譚》所吸收。用來作為調整社會文化心態的良方。書中指出:「世事如棋局,不著才是高手,人生似瓦盆,打破了方見真空。」

「看破有盡身軀,萬境之塵緣自息;悟入無懷境界,一輪之心月獨明。」

「夜深人靜,獨坐觀心,始知妄窮而真獨露,每於此中得大機趣;既覺真現而妄難逃,又於此中得大慚愧。」

「人生禍區福境,皆念思造成,故釋氏雲『利慾熾然,即是火坑;貪愛沉溺,便為苦海;一念清靜,烈熾成池;一念驚覺,船登彼岸。』念頭稍異,境界頓殊,可不慎哉!」

「纏脫只在自心,心了則屠肆槽廛居然凈土,不然,縱一琴一鶴,一花一竹,嗜好雖清,魔障終在。語云:『能體塵境為真境,末了僧家是俗家』。」

推薦閱讀:

今日內容精簡版
(1)盤的內容
敦煌人祭祀的形式和內容
「韭菜」瑟瑟發抖:誰將成為內容產業的收割者?
華嚴經要義 第五章《華嚴經》的內容

TAG:賞析 | 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