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挑食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曾經有一則段子是這麼說的:

為什麼父母從不挑食?因為他們只買自己喜歡的菜啊。

如果只是僅僅把它當成條一笑而過的段子,那咱將會錯過很多有意義的思索。

小樹天生不喜歡吃菠菜,排斥它特有的口感和風味。

小時候,我媽每次見我不動筷,都很生氣,說我挑食。帽子給我扣上後,我也自責起來,為什麼我是個挑食的壞孩子。我媽並不遷就我,我越不喜歡吃菠菜,她就越愛買。

「必須要營養均衡才行!」她說。

後來,我漸漸感到這套說辭站不住腳。我雖然不喜歡吃菠菜,可我愛吃別的青菜呀,菠菜的營養完全可以靠別的蔬菜替代。但爸媽們為什麼會如此在意一款孩子明明就不喜歡的食材呢?這一幕,為何又屢屢出現在身邊各個家庭中呢?

直到我長大了,才明白了很多道理。相比關心營養的均衡,很多家長更重視對子女宣示支配的權力。挑食是一種象徵,象徵著對父母控制和安排的抗拒(雖然多數情況下並非孩子的本意),因此必須將苗頭掐死,並加強訓練子女的服從,即使菜市裡有更多更美味的其他蔬菜。

是的,因為家長掌握者財政大權,他們自然有資格只買自己喜歡的菜,並且支配和選擇子女吃什麼、口味如何。可這樣的原理,沒有父母會親口告訴自己的孩子,破壞融融親情。不過呢,幕布雖是既定存在的,不代表我們不該去摸索生活中的隱含脈絡。

「挑食」和「買菜」間的摩擦,乃是依附關係下大概率滋生的情形。許多父母在對年幼子女進行不對等付出時,常會在潛意識裡把支配的成就感視作是付出的回報之一,以至於親子關係出現問題時,從不試圖在自己身上尋找原因,而只關心自身向子女索取的渠道是否通暢。比如面對那餐盤裡的矛盾,許多家長甚至故意不去尋找食材替代品,以防止權力的秘密泄露——他們害怕若是就此輕易「慣壞」了子女,孩子就會變得予取予求,或是失去控制——這是絕不能接受的。

親子關係中的均衡的確立,不僅考驗著父母的智慧,更考驗著人性。面對一個全面依附自身的、心智不成熟的孩子,如若放縱了自己對控制和支配的貪慾,就得提防某日這束暗光從赤子之心中反射或折射開來。所以呢,希望我家的這盤菠菜,能讓屏幕前的家長們和孩子們面臨家庭矛盾時,從權力關係的界定上打開思路,以更準確地直面病灶。

今天小樹寫個家庭議題,總不能被河蟹了吧,哼哼。

推薦閱讀:

為什麼有的人就是挑食了?有沒有科學理論之類的解釋?
你家孩子挑食嗎?學做十道創意寶寶餐就OK了
七個月黑柴非常挑食,該怎麼辦?
7天糾正博美犬挑食的習慣
孩子挑食是因為缺鈣嗎?

TAG:體驗 | 挑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