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慧律法師《佛說十善業道經講記》15

《佛說十善業道經》15

慧律法師講解

[六根不具難、]六根不具你如何學佛;[佛前佛後難。]佛出世前也沒有佛,佛滅度後佛也不在了,我們現在就是,我們現在就是,沒有善知識在,還好還有經典,[不論那類眾生如墮在八難中,依佛法說,便再也沒有機會修學佛法,]沒有機會修學佛法,完全沒有機會解脫,[不能照佛開示的方法去行就是難,不一定是指生活的不美滿才是難,如長壽天中所過的生活,不能不說是很美滿,但因不能見佛聞法,佛陀將之判為八難之一。一個要求生命向上的人,]你如果生命一層層向前爬,[決不願生到八難的任何一難中去,但這首要的問題,就是遠離邪見。以上所說,就是遠離邪見所得的十功德法,所以說「是為十。」邪見,在佛法中認為是最要不得的,一個人如墮在邪見中不信因果,不但我們沒有辦法去感化他,就是釋迦世尊再來也沒有辦法感化他。經說佛在世時,有位最極信仰和恭敬尊重三寶的長者,名叫須達多,因他一生喜歡濟孤救貧,所以被當時社會上一般的人,尊為給孤獨長者。長者雖是一位極端信佛的人,但他家裡有個幫忙做事的老太婆,對於長者家裡的事情,雖很盡忠職守,照顧周到,如有益於長者家裡的事,她就很歡喜地去做,如要長者犧牲金錢等事,她便感到非常難過。由於如此,很得長者信任,家中庫藏鑰匙,都交給她管理。可是有一點,長者認為不好的,就是不信因果,不信三寶,如有出家人來托缽化飯,長者在家便供養得很好,長者不在家,比丘來托缽,如遇到這個老太婆,]這個老奴婢,[不但不供養飯,還要被罵一頓。]把比丘罵出去,[這事後來被波斯匿王的末利夫人知道了,夫人是虔信三寶的佛教徒,對這當然感到很大的難過,心裡便想:長者是位很難得的具大善根的人,好像是朵美麗的花朵,在這花朵旁邊生了毒草,那怎麼好?當知毒草是指那個不信三寶的老太婆。末利夫人為此,就想去感化她。一天,波斯匿王要在宮中供佛及僧,夫人特地請她去幫幫忙。說也奇怪,]這老太婆[她不但不喜歡佛,且不願見到佛,於是末利夫人便請求佛去開示她。佛陀慈悲如其所請,就到須達多長者家去,但她一見佛從大門進來,立刻便往後跑,見都不願見佛,佛也就跟在她的後面走,走到沒有地方可走時,剛好那兒有個狗洞,便想從狗洞處走出去,佛陀運用神通,迅速地將狗洞封了。她沒有辦法,就又想從大門出,為了避免見到佛,在她回過頭來走時,特用扇子遮住自己的面孔,]這樣就是見不到佛了。[佛又運用神通,使她手中的扇子變成玻璃,內外透明,讓她可以見佛,但她仍不願見,佛復以五指放光,亦復不願見佛。總之,向前面看,前面有佛,向後面看,後面有佛,向東面看,東面有佛,向西面看,西面有佛,向天空看,上面有佛,向地下看,下面有佛。雖然處處有佛,但她總不願看,那又有什麼辦法。在逼不得已之下,佛只好回到祇樹給孤獨園去。末利夫人一心要感化她,便去請問佛的所以。佛說:她和我沒有緣,不是我化度得了的,只有羅睺羅可以感化得了她。羅睺羅,在家為佛的兒子,出家為佛弟子;佛派他]羅睺羅[去感化老太婆,他就先用神通,將自己變成轉輪聖王,再將老太婆變成一個很有地位的人。老太婆對轉輪聖王很好感地說:在這世間上,還是轉輪王最好,他一出世,就將我們貧窮的人,變成很有地位的人。羅睺羅知她對自己有了信心,就又一變恢複本來出家人的樣子。老太婆看了知道這是佛陀的慈悲,不肯捨棄我,從此就歸信了三寶。可見一個有邪見的人,是很難改變過來的,]很難改變,[不說邪見,就是普通的風俗習慣,亦不是一下就可改變了的。如要人們不要燒紙錢冥錠,她們會說不燒神不保佑我,所以想想還是要燒。殊不知如你不做功德善事,紙錢冥錠就是燒得再多,也是沒有一點用處的。]所以要行善要做功德,[邪見既是這樣的不易轉變,沒有邪見最好不生起,有了邪見要下最大決心斷除,這是最要緊的工夫,一點馬虎不得。]

[如是所成就的十功德法,當然是屬於世間的,「若能」將之「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的話,那他其「後成佛」的「時」候,便能「速證一切佛法,成就自在神通。」有些人能很快地證覺一切佛法,有些人則很慢地證覺一切佛法,原因就在因地行菩薩道時,離邪見的時間或遲或早,如早遠離邪見,證覺佛法便快,如遲遠離邪見,證覺佛法便慢。自在神通,通常說有六種,就是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神足通、宿命通,漏盡通。六通中最重要的是漏盡通,]斷煩惱,[亦為不共世間的神通。]所以只有智慧才能斷煩惱,才能出離生死,所以般若很重要,所以《大智度論》很重要,《大智度論》很重要。[有了這些神通,便可自由自在地到十方世界去,或親近佛,或多聞法,以期學習諸佛度化眾生的方法。但這六種神通,要亦由於因中,遠離邪見而來的功德。]因為這個很簡單,讀一遍和大家互相勉勵。

[乙四 明十善業勝行 丙一 明六度 丁一 廣明布施度]這一段是講六度,六度,最重要的是講布施。

【爾時,世尊復告龍王言。若有菩薩,依此善業,於修道時,能離殺害,而行施故,常富財寶,無能侵奪,長壽無夭,不為一切怨賊損害。】

【爾時,世尊復告龍王言:若有菩薩依此善業,於修道時,能離殺生而行施故,】行施就是行布施,【常富財寶,無能侵奪;長壽無夭,】夭就是短命,長壽而不短命,【不為一切怨賊損害。】為就是被。不被一切怨賊損害。

[正說分]就是正宗分,正宗分,正宗分,[分為五大段,前已講了三段,現講第四大段,明十善業道的勝行。在這段文中,再分為三段,首先說明依十善業的方法來修行六度。六度,就是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六度,印度名為六波羅蜜,]這個密,下面那個密應該改成蟲,六波羅蜜是蟲字,[很多人以為六波羅蜜是大乘菩薩所修的,與十善業沒有什麼關係,那是錯誤的。其實,你能在十善業中而實踐六波羅蜜多,那所修的六波羅蜜多,才更殊勝。於中,先說布施波羅蜜,了解了這個,餘五波羅蜜多,便容易了解,所以對於布施波羅蜜,特別詳細廣明。]

[「爾時,」即在上面把離十惡而行十善所得功德說完之時,釋迦「世尊復」又「告」訴「龍王言:若有」一個發心行菩薩道的「菩薩,依此」十「善業」而行,「於修道時,能離殺生而行施故。」依十善業行,是屬於消極的不作惡,依佛法說,這是不究竟的,所以不但要消極不殺生,還要積極地去放生。現從消極的不殺生,更做積極的布施工作。講到布施,通常說有三種:一、在經濟上解救別人的困難,]解救別人的困難,[使人獲得生活上的美滿,名為財布施。]但是就是這個來講你如果一直布施他也要看情形,要看情形,有的人你布施給他卻害了他,每一年過農曆年,農曆年我們這裡就會接到殘障的,困苦的寫信來,要做什麼?要錢,要錢,我們不是沒有慈悲心,不是這樣子,你如果認真去查,他們的生活不一定像他所以寫的那樣苦,他變成靠別人救濟慣了,自己就是偷懶不去賺錢,偷懶不去賺錢,所以都寄到全台灣省的寺廟,宗教的團體,慈善的團體,能化緣多少就算多少,都是這樣子,所以這個要救濟,我認為後面還是要有一個智慧,智慧,智慧。所以這個經濟上解救別人的困難,要使人得到生活上的美滿,又不能害他,長時間讓人救濟他到最後失去他的本能,失去他的本能,就像你養一隻老虎一樣,它本身來講是野生動物,它本來就是要去捕捉野生動物,這樣對食物鏈產生一種平衡,我們現在不是,我們現在把它養起來,養起來之後你突然把它放出去,它活不下去,沒有謀生能力,一個人如果受人長期性的救濟,他也同樣是如此,他會失去謀生的鬥志,失去謀生的能力,謀生的能力,所以這個財布施還是要看情形,你如果要財物布施給他,不如增養他一技之長,一技之長,這樣他才有辦法有永遠的財富,永遠的財富。[二、在知識上為人宣說佛陀正法,使人了解諸法的真理,得到精神的食糧,名為法施。三、在生存上給與眾生的安全感,使眾生不感生存威脅,不懼生死逼迫,名無畏施。]不要讓眾生恐懼。

[離諸殺生而行布施,有什麼好的結果? 一、「常富財寶,無能侵奪。」你現生中以很多的金錢去布施別人,這不是虧本而是投資,所以你來生中便常常的富有財寶,而且這些財寶,是沒有人能夠侵犯與奪取的。]我重複再講一遍,這個還是要用智慧,還是要用智慧,要不然你會被騙了,會被騙了。[一般所有的財寶等物,經中常說為五家所共,但離殺生行施得到的財寶,卻非五家之所共有。布施是因,常富財寶是果,因果歷歷分明,絲毫不爽的。]我們稍微想想看,今天以出家人來講,說這個法師他要化緣一千萬,他只要打個噴嚏,登高一呼,一千萬無須三天他就化緣到了,為什麼?他福報夠結緣多,有的法師拚命地化緣,冬天還要蹲在講堂外面,冷得直發抖還化緣不到,算一算幾百元只夠買……,在那裡化緣了老半天倒出來,沒多少錢只能買麥芽糖而已,要叫他化緣一千萬沒有辦法,為什麼?他福報不夠沒有辦法,他登高一呼沒人要響應,相同的,我們在家居士也是這樣子,在家居士有的人不論投資什麼,他都賺錢很行的,我今天在電視上看到一個笑話,說有股市的手印,第一次看到吧,你如果想要投資股市能賺錢,要結手印你就能賺錢,結手印說是……,要讓他發怎麼結呢?我今天看到雙手這樣子,雙手結這樣子十指就這樣,就在那邊喊:發、發、發……。自己在那裡喊:發、發、發……。如果股票漲得太高了,為了不讓它漲太高,就是反過來,這樣喊說:讓它低、低……。用小指頭這樣:低、低……。看了你會想笑,還有昨天說的養小鬼,說養小鬼,幫我們賺錢,但是你如果養小鬼,被小鬼纏住你就是慘了擺脫不了,養小鬼,很早以前我就聽說了,說算命,今天你還沒來,小鬼就告訴他了,今天某某小姐要來算命,她叫什麼名字住在哪裡,她有幾個兄弟,父母健在,什麼人往生了,她什麼時候結婚生一個小孩,都事先告訴這個算命的,所以他如果養小鬼,有人要來算命,人還沒來他就知道了,但是超過時間他就說得不準,超過時間他就說得不準,我們學佛的人不搞這個,我們佛法就是按部就班來,布施是因,常富財寶這是果,不要想搞那一些,譬如說股市、養小鬼,什麼股市的手印,沒那回事,你如果沒有那個福報,你多行?我不騙你的,所以因果歷歷分明,絲毫不爽,學佛的人不可以搞迷信。

[二、「長壽無夭。」由於遠離殺害而行布施,不但常富財寶,而且長壽無夭,俗說:有了錢財,還要有命受用,如你剛有了很多財寶,但沒有命受用,死時財寶又帶不去,試問常富財寶又有什麼用?]前兩天,有一個年輕人三十多歲,他家的財產分給他一億兩千多萬,分一億兩千多萬,年輕人分祖產,但是沒多久就被他的親戚害死了,兩個,一個男的一個女人的聯合害死他,他沒有得那一億兩千萬不會死,得到一億兩千萬的財產,過不了多久就被害死,為什麼?沒有那個福報享受,他這輩子沒那筆錢不會死,對不對?還是被自己的人害死的,所以財富到頭來就是有沒有智慧,有沒有智慧?簡單講,智慧才能解決生命的一切問題,如果沒有智慧,錢財有些殺身之禍,不一定好。[現因遠離殺害,獲得長壽無夭,對於自己所有的種種財寶,就能長期享受,不致中途死去,留下大量財寶。一個人為什麼會夭亡,以因果律來說,由於平時殺生太多。殺生,是促短他人或畜生的生命,自己要想長壽怎麼可能?遠離殺生是因,長壽無夭是果,是亦明顯的因果定律。]以前我殺死過很多的螞蟻,不計其數,不計其數,所以我現在很認真地念佛,跟那些亡者螞蟻先生、小姐超度,會擔心,殺不計其數,數不清,數不清,無法算的,螞蟻。

[三、「不為一切怨賊損害。」這是由行無畏施而得的利益。因你常給眾生安全感,使眾生獲得無畏,那你現在所有的,不論是內命外命,]身體叫做內命,手足,身體,就是色身的內命;外命就是指財產,或者是資生用具、物品等等。內命指身體,外債指財產,[也都獲得相當的保障,不特一般人,不會奪取你的外命,損害你的內命,就是一切怨賊,亦不會損害你的內命,奪取你的外命,使你不能生存下去,假定不是這樣,還有什麼因果可言?]

【離不與取,而行施故,常富財寶,無能侵奪,最勝無比,悉能備集諸佛法藏。】

【離不與取】不與取就是沒有允許不可拿,不與就是不給你,不給你,你就拿叫做不與取,【而行施故,】而行布施,【常富財寶,無能侵奪;最勝無比,】就是最殊勝,【悉能備集】備集就是積聚,【諸佛法藏。】

[十善業道中的第二種,叫做遠離偷盜,亦即離不與取。凡是別人的錢物,別人沒能給與我的,自己私下將之拿走,這叫不與取,如別人善意給與我的,自然不犯什麼過失。]不犯什麼過失,不過我們要了解,要了解……。那天有個人來請教,我不知道她今天有沒有來聽課,說太太存私房錢,她先生拿給她買菜的錢,買菜的錢存私房錢,拿來供養三寶,說這樣犯戒,說有一位法師這樣開示,說這樣犯了因果,犯戒,我說:這是根據什麼說的,我不曾聽過,她先生拿錢給她買菜,她存一些錢起來布施,要不然女人她也沒在賺錢,要去哪裡拿錢,存一些私房錢,這每個人都會的,我如果做人家的太太,我也是會存的,哪有不存私房錢的,少騙我了,一定會存私房錢的,存多和存少而已,私房錢,我也不可能讓我的丈夫知道,以我這種個性,怎麼可能他知道,對不對?是不是?我不會放在口袋,我會放在褲管,他連碰都不敢碰我,這樣怎麼會犯戒,存私房錢來供養三寶,這是很正常的事情,她就問師父看這樣有沒有犯戒。我說:沒有,這樣哪有犯戒,夫妻財產共有,對不對?他可以說要有偷盜心,要有偷盜心才算犯,沒有偷盜心這樣哪算犯,你自己的地方,自己人,自己人,對不對?而且是他拿給你買菜的,又沒有叫你買……,他如果拿兩千元給你,需要兩千元都買完嗎?不一定要這樣子,不會存三、五百元嗎?當女人這一招最厲害的,哪一個不會存,不然你不會存的舉手,真的,沒人敢舉手,存多和存少而已,除非那個傻,傻,偷偷標會,問你有沒有標會還說沒有,隔了幾天在哭,怎麼了,會款被倒了,哭又不敢講怕被先生打,你說沒有標會哭什麼,對不對?所以有時候啞巴吃黃連就是這樣子,偷存私房錢是很痛苦的事,所以我認為夫妻財產共有,她沒有惡意,我認為這樣沒有所謂的犯戒,我覺得她這樣很了不起,我覺得她很了不起,這們護持三寶,我覺得她很了不起。

[離不與取是消極的不作惡,現更進一步的,不但不盜取別人的財物,且將自己所有的施與別人,這麼一來,自然能夠常富財寶了,所以說「離不與取而行施故,常富財寶,無能侵奪。」不特沒有人侵奪你的財寶,而且你所得的財寶,是「最」極殊「勝無」有可以與之倫「比」的。如七寶之類,別人所得的,可能是很粗的,而你所得的,是極為殊勝的。僅僅得到世間的財寶,並不算得怎樣稀奇,其最殊勝難得的,是「悉能備集諸佛法藏。」所謂備集諸佛法藏,換句話說,就是積集大量「法財」。我們常說:一個修學佛法的行者,對於世間的錢財,大可不必積集,]有沒有能力都隨緣,[但對佛法的法財,是越集得多越好的。]所以我才勸告諸位,我們如果聽經聞法,我們如果聽經聞法來到這個地方,久沒來講堂,來到這個地方一聽,說:這個太淺了,藐視正法,譬如他說這個太淺了,這種人無法學佛,佛法沒有所謂的深淺,這些都佛說的法,他就是重法,深淺,你都要端正,恭恭敬敬地坐著接納佛的開示,祖師大德的開示,沒有所謂的深淺,你又不是聖人,所以我們人都有我慢,看到淺一點的就不來聽,看到深一點,這個夠水準,才要來,所以前幾天遇到信徒哪裡來的我不認識:慧律法師,聽說要開《華嚴》?我說:對,對。我說:有什麼事?說:幾月幾號?我說:五月二十四。他說:最近在講什麼?說:《十善業道經》。他說:那個太淺了,太淺了,我等《華嚴》才來。這樣子,沒有辦法他要等《華嚴》才要來。所以開《華嚴經》,五月二十四日那一天,一定會有很多人,為什麼?開課第一天因為要來領課本,三本一千元,一定會來領的,又是贈送的,對不對?第一天來領回去,第二天就不見人影了,為什麼?拿回去做大藏(cáng)經,不是大藏(zàng)經,是大藏(cáng)經,拿回去藏(cáng)起來,他看不懂,保證看不懂,《華嚴經》怎麼看得懂,二乘人都如聾如啞了,你是凡夫怎麼看得懂,不可能,所以他的大藏(cáng)經拿回去就藏(cáng)起來,法師你其為大藏(zàng)經,如果在家居士看不懂,叫做大藏(cáng)經,藏(cáng)起來,拿了藏(cáng)起來,藏(cáng)起來,大藏(cáng)經,大藏(cáng)經,他拿這三本也好,拿這三本也好,為什麼?他走起路來……,他明明不識字拿這一本那麼厚來在過耳沒洞這裡,腋下:師姑,你要去哪裡?我要到文殊講堂聽經,你夾著的那一本那麼厚《華嚴經》耶!《華嚴經》耶!你看這麼厚,這麼厚,面子,不好意思死了,學佛的人死要面子,其實是看不懂,卻夾那一本那麼厚,這樣翻這樣翻。他說:師姑,你不識字看得懂嗎?她說:看不懂,可是慧律法師說結緣,看不懂,我坐在那裡都念阿彌陀佛。我告訴你:這個還算不錯,還算不錯,愛面子,算不錯了,至少她還要來坐在台下聽講,算不錯了,真的,有的十分自大,說:慧律法師要開《華嚴經》。說:嗯。那個聽過了,聽過了,聽過了,那《華嚴經》在講什麼?那個太淺了,那個太淺了,他自己看不懂,那人又問他說:《華嚴經》在講什麼?那些我都聽過了,答非所問,他根本不懂,根本不懂,所以這個人很可怕的,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這是何等的胸懷。孔子說的:知道就說知道,不知道就說不知道,這是何等修養的人才有辦法這樣講,那麼老實,我知道就跟你說我知道,不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所以學佛的人就是偉大,其實道理很簡單,存在我們一念的良心當中而已,你就照你的能力來講話,我告訴你什麼都很得體,照你的能力來講話,你講話就很得體了,懂,我就跟你說我懂,不懂,我就跟你說不懂,對不對?是不是?他說:慧律法師,你幫我看看,我的肚子尖尖的可能要生男孩。我說:對不起,我真的不懂,我真的不懂,尖尖不一定是……,搞不好是長瘤還是生什麼……。真的,很難講。不懂,我就說:我不是醫生你還問我,你還問我,對不對?還打電話來說:她女兒很嚴重好像發瘋似的。我說:我沒辦法你去請教醫生,你去請教醫生。不是做法師就什麼都懂,不可能的,沒有辦法,我也有很多不懂的,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做法師本應如此,不懂不要怕人家笑,最怕的是不懂裝懂。底下說,我們這個法財愈多愈好,[離不與取而行布施,為什麼能夠備集諸佛法藏?當知布施中有法施,在你以法施與人時,如果自己不懂得法,如何以法而施與人?菩薩行者要「法門無量誓願學」,]我們要認真聽經,認真親近善知識,一天一天地熏習,就一天一天地開悟,就一天一天地成長,這樣我們才是佛的弟子,對不對?哪有說淺的就不來聽,深的才要來聽,拜託,你是多有水準,說出這句話,我就覺得你很沒水準。[亦即備集諸佛法藏之意。]備集諸佛法藏之意,[就以財施來說:能離世間之財,便能得到法財。如以左手代表錢財,而以右手代表法財,一旦我們的錢財少了,是即表示我們的法財增多。]這比喻說不貪心,比喻,我們對世間的金錢很看得開,[修學佛法的人,以積集法財為主,世間錢財的有無,是無足輕重的。]我常說你存那麼多錢來做什麼,要帶進棺材裡面用嗎?我們人就是活在一種觀念,活在一種觀念,譬如說這疊是五千元,這五張是衛生紙,我們就覺得這個沒有價值,這五張是五千元,我們就覺得這個不得了,有的說這五張是股票,一張是十萬股,五張就五十萬股,不得了了,這個就是一個觀念,生命是一種觀念,我現在點火把它燒掉,我點火把它燒掉,五千元化為黑煙,沾醬油也不能吃,錢,自小因為它很好運用,變成我們非這個不行,但是錢是相對重要,不是絕對重要,所以生命是一種觀念,觀念轉不過來,我們會活得很痛苦,所以懂得觀照的人,就了解處處有菩提,不懂得觀照的人處處就有障礙和煩惱,所以,阿姜查說過一句話,說:觀念跟超越是同時的,你也可以擁有他的觀念,但是,但莫執著。說觀念跟超越可以同時的,你擁有什麼觀念這不為過,錢很重要,我也知道錢很重要,但是它綁不住我,當下就超越它,所以有了觀念這不為過,但是它可以超越的,看我們各人的運用。[諸如聽聞佛法,修習智慧等,都是積集法財的方法。]

【離非梵行,而行施故,常富財寶,無能侵奪,其家貞順,母及妻子,無有能以欲心視者。】

【離非梵行而行施故,常富財寶,無能侵奪;其家】其家就是妻子,妻子【貞順;】就是守貞操【母】就是母親,【及妻子,無有能以欲心視者。】就是外人也不會用欲心來看他的妻子。]

[非梵行,是不清凈行,即前面所說的邪行,這是佛弟子所必須避免的。「離非梵行」,是屬消極地不作惡,「而行施故,」是屬積極地行善。]積極地行善。[「常富財寶,無能侵奪」,是由行施所得的結果。]講到這裡,今天TVBS報導,電視有報導,他調查國中的國三生,調查好幾百對,國三、國二就交女朋友,國三、高一,國三就交女朋友,就去調查,調查:你們交往了超過一年或者是兩年的舉手,就有很多人舉手,有過性關係的舉手,統統舉手,百分之百,現在的人你看,百分之百,算說現在交男女朋友,沒有一個沒有性關係的,等於像吃飯,一個老師在朝會,他們在朝會,朝會的時候外面在升旗,是國中的,國中的,色心包天,在教室裡面就跟那個女同學,就共修念起大悲咒來,朝會外面在唱國歌,裡面在共修、打佛七,你看有多可怕,現在的人嚇死人了,我們是一個佛教、佛法裡面說,我們要保守不非梵行什麼的。現在外面是一團糟一團糟,你看國中而已,國中而已,你知道嗎?報紙刊登的,說有一次有一個年輕的老師去教導小學生的女同學,這小學的女同學在日記裡面寫,說她已經愛上她的老師,結果她的家長發現很驚訝的時候,去同班同學開家長會,一坐下,調查起來有二十幾個同時愛上這個男老師,小學五年級,五年級而已,情竇初開,該大的也還沒有大,該小的也還沒有小,統統不行,這樣就是情竇初開,你想想看,人那個無量劫來的慾望,小學五年級就開始在……,對不對?所以說要出家,小女孩跟我說:師父,我以後要出家。我說:慢一點,慢一點。這樣子,她說:等到什麼時候?等到你有那個定力,定力,就是說她二十幾歲的時候,那個時候,對不對?精神很好的時候,看看能不能突破不會迷惑,這樣才有辦法,沒有那麼簡單,講到這個,今天電視一直在報導這種東西,我跟諸位講像我們佛弟子,一直在談論不非梵行,一夫一妻制怎麼樣子,在西洋人,尤其在日本,在日本,對不對?很可怕,但是那是他們,我們學佛的人,還是做我們的工作。

[「其家貞順;母及妻子,無有能以欲心視者。」是由離非梵行所得的結果。其家,就是指的妻子,如你不去侵犯別人的妻女,那你自己的妻子,一定是很貞操或貞節的,絕對不會做出違背丈夫的事,不特不會做出使自己丈夫難堪或羞辱的事,而且很順從自己的丈夫,如古代女子所遵循的三從四德。]三從四德,三從,大部分的人都知道,四德,大家比較不清楚。三從就是在家從父,就是在家的時候以父親意見為意見;出嫁從夫,嫁人之後要聽眾丈夫的,要聽從丈夫的,不可以抗拒不是男女平等;夫死從子:丈夫如果死了,就以兒子的意思為意見,現在女權高漲,沒有人信這一套,現在是反過來,說現代的男子所以必須遵從的三從,在家從母,結婚從妻,妻死從女,這是現在的三從,三從。如果學佛就多加一個叫做到處亂闖(台語諧音),三從。四德,一般人比較不清楚,一般人比較不清楚,四德,講一下,婦德、婦言、婦容、婦功。婦德,婦女要有德,要有德,所謂德就是一大早起來端洗臉水給她的長輩盥(guàn)洗,然後就吃飯……,爸爸吃飯,婆婆吃飯,公公吃飯,大家都吃飽了,做媳婦的才可以去吃,以前的人男女沒有一起吃飯的,我們家就這樣子了,我們這一家是大家族,我們如果吃飯,是所有的男人都吃飽了,女人才可以去吃,我們這一家族是說林厝(cuò)寮,不是說台北,在林厝寮我們是大家族,一定要所有的男人都吃飽了,女人才可以去吃,婦人的這個德行是美德,美德。現在的人哪有可能,聽說有一個媳婦,婆婆把魚煎好了打算晚上要吃,轉個身她的媳婦把魚都吃光了,她的媳婦,這個人我認識但不方便說,婦德,婦德,這哪有德?沒有德,所以現在大不相同了。再來第二就是婦言,婦人說話要注意要保守,保守,不能像機關槍或是不能像老母雞似的咕咕叫,老一輩的人才會這樣子,老一輩的,老一輩的就像師媽那一輩的,或是六、七十歲,還稍微有一點,婦人在說話要保守一點,怕人家笑,現在的人沒有這樣子了,現在的人女權高漲,都講求男女平等,有時候你說話說不過她的,你說話說不過她的,為什麼?她這招不講理你就受不了,還跟她說什麼,對不對?她說不過你就耍賴,沒有辦法,婦言。再來就是婦容,婦容就是我們身為一個女人,出動要打扮,化妝,不只是我在講而已,符合美德要化妝,要化妝,有的人一修行以後,整個臉就任它蓬頭垢面的,好像得了腎臟病,要不然就像熊貓,婦容這樣看起來很難過,學佛不是這樣學的,學佛就是照樣要化妝,頭髮要梳得……這樣,照樣要保持整潔,婦容。再來就是婦功,婦功就是要有一技之長,以前是刺繡樣樣會,盥(guàn)洗、養兒育女、教育孩子,樣樣都會,煮飯沒有一樣不會,現在工商精神時代沒辦法了,包括女眾她們每一個都在上班,以前農業時代都在家裡,對不對?足不出戶,所以現在說三從四德,好像不太可能,也不曾看過這種婦人,不曾看過,不曾看過這樣的。[為什麼能如此?主要還是由於丈夫的遠離非梵行,沒有做對不起自己妻子的事情。不但你的妻子本身貞順,而且別人對你的妻子以及母親,不敢存有一念的輕視心,甚至想以欲心來看你的母親及妻子,都不敢這樣看。別人對你的母親及妻,有沒有存著欲心,問題本來在你自己本身,如你沒有以欲心去看別人的妻女,更不去做不正當的邪行,別人看你的妻母,自亦是以清凈心來看,不敢存有一念欲心。不但你的妻母醜陋如此,就是你的妻母生得極為美麗,外人亦不會以欲心來看你的妻母。這樣說來,離非梵行,是多麼地重要。其家貞順,是說妻子的本身好,母及妻子無有能以欲心視者,是說別人對於他們的尊重。這都是由修離非梵行之因而得的結果,所以為人在世,不論是男是女,對這應該特別重視,不可妄行非梵行。]

【離虛誑語,而行施故,常富財寶,無能侵奪,離眾毀謗,攝持正法,如其誓願,所作必果。】

必果就是必定能達到目的。必果就是一定可以達到目的。

[以身三善業而行布施的道理,在前已經講過,下面繼續所要講的,是語四善業而行布施的情形。語業中第一是虛誑語,亦即前面所說的妄語。妄即虛妄,誑為誑惑。如人說話是虛假不真實的,其中便含有欺誑的成份在內。如不想欺誑他人,所說的話,一定是很老實的,不含有一點虛假成分。虛妄欺誑的話,不論怎樣,在社會上是不會得到人們歡迎的,所以佛要我們離虛誑語。人是很奇怪的,儘管自己有時對別人說假話,但總不願別人對自己說假話,如發現別人所說的話是假的,則對他的印象一定是不會好的。]意思是說自己說謊沒關係,別人不可以對我們說謊的意思,這也是自私。

[「離虛誑語,」只是消極的不作惡,不能表現佛法的精神,必須進一步「而行施故,」始得稱為積極地行善。假定真的能夠如此,便能「常富財寶,無能侵奪。」不特如此,而且在世間上,能夠「離眾毀謗,」毀謗,是我們所常聽到的,如別人沒有做過不如法的事情,而我們卻用種種方法去毀謗他,說他曾經做過這樣的事。當然,假定自己曾經做過,別人這樣說你,你就不能怪人,若自己實未做過,給人予以無根據的妄說,便是毀謗。受毀謗的人,雖然一時蒙不白之冤,]不白之冤就是不欲自我辯白的冤屈,不白就是沒有辦法辯論,不白,沒辦法辯白叫做不白之冤,[毀謗人的人,亦將造成很大的罪惡。眾毀謗,表示是很多的毀謗,如有時用一方法不能毀謗到你,便接二連三地用種種方法來毀謗你,務必使你的聲譽破產而後已,是為眾毀謗。]就這一點而言,我們一般人比較沒有這種能力,記者,記者就很厲害,假使他在報社上班,你這間公司得罪了他那你慘了,一個記者一天他就能讓六十萬人看到那份報紙,嚇死人了,所以說我們自己要小心,有時候不是我們小心得了的,你如果是知名度高的人,你都逃不掉的,知名度高的人你都逃不掉的,哲學家說過一句話:你想成名嗎?很簡單,你就毀謗一個比你出名的人,你就很出名,你想成名嗎?很簡單,你就毀謗一個比你出名的人,你就很出名。所以出名的人要很注意,要不然這種人很會捕風捉影,聞風就是雨。其罪過很大,[沒有一點事實根據的毀謗,經中稱為「無根謗」,其罪過是很大的。但世間的人,很多喜歡說捕風捉影、沒有一點根據的話,這實在是要不得的。現因一向不說虛誑語,與眾生結了深切的因緣,亦建立了深厚的感情,自然就離一切毀謗,任何人亦找不出話來毀謗你。所以離虛誑與不受毀謗,有著因果的連鎖關係。]

[不唯如此,就是「攝持」如來的「正法,」亦不致成為問題。很多人對正法的攝持,發生很大的困難,不能如法地奉持,或者遺漏,或者忘失。原因正法與虛誑語是不相應的,]你說假話騙人你就與法不相應,[一個人如常說假話,自然很難攝持正法。現因離虛誑語而行布施,對於正法的攝持,自能如法地做到。「如其誓願,所作必果。」者,生存在這世間的人,各各有他的志願,有的志願成佛作祖,有的志願弘法利生,有的志願修行辦道,有的願在社會上做番頂天立地的偉大事業,有的志願發一筆大財。儘管人類志願各有不同,但既有了志願,就得本著自己的志願去做,依照志願實踐,那你所做的一切一切,一定能夠達到目的,所以說其誓願所作必果。原因在你平時不說假話,現在不論發了什麼大願,別人聽了就會相信,而且得到很多人的幫助,使你達成自己的本願。有的人發的誓願等於零,一點都不能實現,即因平時說慣假話,現在縱然發的真願,但得不到人的相信,所以你照自己志願去做時,也就得不到別人的助力,做起來處處感到困難,不能完成自己的志願,由此可見,虛誑語是能影響願心的,設若你能離虛誑語而行布施,所發的志願必能得到完成。]

【離離間語,而行施故,常富財寶,無能侵奪,眷屬和睦,同一志樂,恆無乖諍。】

【離離間語而行施故,】離開離間語就是兩舌,【常富財寶,無能侵奪;眷屬和睦,同一志樂,恆無乖諍。】乖就是違逆,諍就是諍論,都不會互相違逆、諍論。

[這是語業中的第二種,叫做離間語,亦即上面說的兩舌,挑撥離間,播弄是非,破壞別人很好的關係,這是離間語的最大罪惡。]人家夫妻、母子感情很好,師徒感情很好,就跟人家挑撥離間,挑撥離間,出家人也是這樣子,想要自己的道場有人,就說:你那個師父怎樣怎樣,你來我這裡住,我一個月給你多少多少,挑撥離間,挑撥離間。

[「離離間語」,是消極的不作惡,「而行施故,」乃是積極地去行善。由於這種因緣,不但「常富財寶,無能侵奪」,而且「眷屬和睦,同一志樂,恆無乖諍。」眷屬,就世俗說,是家庭里的人,如父子、母女、夫婦、兄弟、姊妹等。彼此同處在一家庭中,大家和和樂樂地不吵嘴,不爭執,自然就能夠和睦相處。志樂的樂,就是好樂,亦即志趣。本來,每個人有每個人的志趣好樂,很難達於一致的,但一家庭里的成員,大體要有「同一志樂」才好。不說別人,單以夫婦來說,假定志趣不同,那就相當麻煩。且以宗教信仰方面講:如丈夫是信仰佛教的,太太是信仰基督教的,]信耶穌的,[二人的志趣自然就不同。比方晚上妙法精舍講經,丈夫就想拉太太去聽經,太太便說,我又不信佛,為什麼要聽經?到了星期天,基督堂做禮拜,太太想要拉先生去做禱告,先生便說,我是佛教徒,怎可跪在十字架前?由於二人志趣不同,彼此之間便常有乖諍,動不動就吵嘴。]宗教信仰不同就是這樣子,就會很糟糕,[再以父母與子女來說:父母年紀老大,多數信奉佛教,子女比較年輕,要學洋派時髦,多數去信天主、基督。父母想要子女去拜佛,子女就說父母是迷信,子女想要父母去做禮拜,父母就說青年人喜歡耍洋派,互相爭執不已。如能同一志趣,自然恆無乖諍。]

【離粗惡語,而行施故,常富財寶,無能侵奪,一切眾會,歡喜歸依,言皆信受,無違拒者。】

【離粗惡語而行施故,常富財寶,無能侵奪;一切眾會,歡喜歸依;】歸依就是親近,大家都很喜歡親近我們,這裡的歸依不是歸依三寶。一切眾會就是一切大眾的集會,歡喜歸依就是大家很歡喜的,親近那個沒有出惡語的人,說起話來就口出惡言,人家怎樣會喜歡,所以我們學佛的人連學都不行,也不能說這些,這樣誰願意信仰三寶,[言皆信受,無違拒者。]說起話來別人都能夠信用我們也沒有違逆也沒有拒絕我們。

[這是語業中的第三種,即前說的惡口。凡是用惡語罵人,所說的話一定是很粗的,不但大人罵人如此,就是小孩罵人亦然。中國有句俗語說:「相罵沒好言」,真是一點不錯,所以佛法說的粗惡語,就是粗暴兇惡的話,使人聽了有點受不了,世人大都犯有這個毛病,佛法認為這是罪惡,所以要我們離粗惡語。「離粗惡語」,是消極的不作惡,「而行施故,」是積極的行諸善。果能這樣做去,便能「常富財寶,無能侵奪」。不但如此,而且「一切眾會,歡喜歸依。」眾會,就是大眾集會,如某地方舉行什麼集會,一定是有很多人參加的。一切眾會,是示各式各樣的大眾集會。在大眾集會中,有些人為人見了就很歡喜,有些人為人見了]不高興,心情不好,[便不高興,]人家見到他就很討厭,[甚而至於討厭,這是什麼道理?]真的,學佛也是這樣子,你在學佛當中見到這個就很歡喜心,有的人見到他就很討厭,很奇怪,見到他就很討厭,就是說不上來,說不上來,就是這樣子。[探究其原因,便要看你有沒有粗惡語,如你過去生中沒有說過粗惡語,對任何人說話都是輕言細語,則你在現生中,不論參加什麼集會,必然會有好人緣,得到大眾的歡迎;反之,就為大眾所鄙視、遺棄,根本不願和你來往。歸依,本是歸投依靠的意思,在此當做親近或接近的意思講。如在集會中,有些人不用去接近人,而人自然會來接近你,有些人想去接近人,而人卻離得遠遠的,不願意與你親近,這就是有無粗惡語的原因。再說,凡是大眾集會,定要討論事項:]討論一些事情[有的人發言得到大多數人的贊成,歸投他的這邊來,有的人發言根本不為人重視,你要拉人過去,人亦不肯倒了過去。]人家也不一定會靠過去你那一邊,倒了過去就是靠過去你那一邊,[得到大家贊成歸投的,由於他所發表的意見好,是為利益大眾的,加以平時不說惡語,所以便得一切眾會歡喜歸依。]

[「言皆信受,無違拒者」,如同樣的是講話,有的人一句話說出來,不論是怎樣的婉轉動聽,但得不到人的信崇接受,有些人話一說出來,馬上便得到人信崇]信崇,信仰跟崇拜,[接受。這個原因,亦在平時做人有沒有粗惡語。在這現實世間,兩人面對面地或在大庭廣眾中說話,總希望自己所說的,能得到別人的信受,而不至於違逆拒絕,假使沒有人信受而遭違拒,便會悶悶不樂不高興了。人人都是這樣的,不只某人如此。但要做到這點首先還是需要自己不說粗惡語言,否則的話,要想言皆信受無違拒者,是絕對做不到的。]絕對做不到的。

【離無義語而行施故,常富財寶,無能侵奪;言不虛設,人皆敬受;能善方便,斷諸疑惑。】

[這是語業中的第四種,即前說的綺語。所謂無義語,就是說些不三不四的話,一點意義都沒有。人與人說話,本應有點道理或意義,使人聽了,能得一點利益,明白一點道理,假如整天說張三長李四短,甚至說些啟人邪思的話,與其信口而說,不如不說為妙。在我國的大叢林中,往往在門上貼有「少說閑話」的字條,警覺人們不要隨便亂說。但世間的人們,幾個人在一起,如你對他講正經話談道理,他聽了就想跑,或者呼呼欲睡;設若對他天南地北地亂說一陣,他便聚精會神地傾聽,聽得忘記時間。]一切眾生都喜歡聽是非,都喜歡聽那些是是非非,如果說到正經的沒人肯聽,和現在的孩子一樣,開那個演唱會嚇死人了,國中生好幾萬人,開佛學講座打死也不肯來,意思相同,現在國中的孩子就是這樣子,哪裡有演唱會,哪裡有什麼演唱會,不得了,還有什麼辣妹合唱團,來,很風行,風行,不得了,眾生,如果講佛法沒人肯來,要有善根的才會來。

[其實,所說不三不四無意義的話,不但對別人沒有利益,亦復浪費自己的光陰,所以佛要我們離無義語。「離無義語」,是消極的不作惡;「而行施故,」是積極地行諸善。果能如此做去,便得「常富財寶,無能侵奪。」同時,因你不喜歡說空話,所以「言不虛設,人皆敬受」。要麼不說話,]要麼不說話,[如說出話來,一定是能使人得大利益的,所以得到人人恭敬,大家都很樂意地來接近你。「能善方便,斷諸疑惑」者,疑惑,猶豫不決。如一個人信佛,就來勸你信佛,說信佛可以解除煩惱,可得身心解脫,但是說得唇焦舌敝,]敝就是干,說得嘴唇焦了舌頭幹了,敝就是乾燥,幹了的意思,[而你仍是疑疑惑惑,不肯立即信受。於是進一步地再對你說:這沒有什麼可疑惑的,說信佛一定是能得到好處的。如還不能斷除你的疑惑,是即顯示他所說不三不四的話太多,一時不能令你信受。設若換個不說空話的人來對你說:某人所說的話,的確是不錯的,信佛一定可以得到身心解脫的利益。你聽了以後,不再有疑惑,恭敬地歸信三寶,誠摯地尊重佛陀。勸人信仰三寶,要用善巧方便,]善巧方便很重要,譬如說二十五日下午兩點我要去文化中心演講,至德堂演講,針對台灣省政府那些官員,你能說拜佛很好你要來皈依,你要念阿彌陀佛,這些話都不能說,因為台下的人也有一貫道,也有基督教、天主教都有,這些話都不能說,總統要講心靈的改革,所以禮拜一沒有上課,我要冷靜想想演講稿要怎麼講,要先擬一張演講稿,什麼話該講什麼話不應該講,響應總統的心靈改革,所以要善巧方便,不可使他反感,[要以誠懇態度,要說柔和愛語,不可粗里粗氣的,以強迫的口吻,令人相信。]你如果以強迫的口吻,再好的道理人家也不相信,[如說世間上的宗教,本都是勸人為善、向上的,不過,有的宗教是徹底的,有的是不徹底的,吾人應以究竟而徹底的宗教,為所歸信的對象,]當然是佛教,佛教是究竟和徹底的宗教,為所以歸信的對象,[你能用這種善巧勸化世人,便是能善方便斷諸疑惑。不僅勸人信仰宗教是如此,就是對於任何諸疑惑事,只要我們不曾說過無意義語,就可運用善巧方便,斷除別人諸疑惑事,無義語,不特是沒有意義,而且是不誠實的,常說這樣的話,當然不能以善方便斷諸疑惑。]

【離貪求心,而行施故,常富財寶,無能侵奪,一切所有,悉以惠舍,信解堅固,具大威力。】

【離貪求心而行施故,常富財寶,無能侵奪;一切所有,悉以慧舍;】惠施就是施捨的意思,【信解堅固,】所謂信解就是對因果深信不已。信解堅固,如果中間加兩個字意思更清楚,叫做信解因果堅固,這樣意思更清楚了。信解因果堅固就是深信因果,一點都不敢做違逆因果的事情,【具大威力。】就是大威德力,為眾人恭敬、尊重、擁戴、護持。

[語業的四種,已在上面講完,現在繼續所要講的,是意業的三種,先說貪求心,貪即貪愛,不是屬於自己所有的,硬想把它貪求過來。如貪求名,或貪求利,貪求兩字是常放在一起的。人類的貪求心,永遠不得滿足。]這是真的,打開報紙你就知道,[如過去所住的是茅屋,看見別人住的瓦房,便說假若我有瓦房住,我便心滿意足了。等到自己住進瓦房,看見別人住的高樓大廈,便說我若有座鋼骨水泥的樓房,我便心滿意足了,等到真的有了高樓大廈,一座不夠,更想兩座,所以人類的貪求心,永遠沒有滿足停止的時候。

[現在佛要我們「離貪求心」,]人到無求,品自高,無欲則剛,人到無求品自高,[是屬消極的不作惡,]不作惡,[如果進一步地「而行施故,」即屬積極的行諸善。果能真的如此做去,便得「常富財寶,無能侵奪。」不唯如此,而且自己「一切所有,悉以惠舍。」]一切所有都布施。[一切所有,是指自己所有的東西,包括的範圍很廣,如飲食、衣服、卧具、金銀財寶等。是諸所有,當然是屬自己所需要的一部分,除了家庭及自己所用之外,凡是自己可以做得主的,可以自由分配運用的,完全地拿去惠施別人,不但沒有貪求心,而且沒有慳吝心。]慳吝就是不肯施捨,貪心是把別人的東西拿來,慳是我們自己有東西不肯布施出去,[有些人喜歡拿別人的東西或公家的東西去做人情,這種慷他人之慨的作風,是沒有什麼意思的,]拿別人的東西來做自己的面子,對不對?別人桌上挾肉喂婆婆,就是這樣子,[亦不算得稀奇的,更談不上有什麼功德的。自己有的拿去布施,越多越好,自己沒有不必勉強,]打臉子充胖,[苦充門面,毫無意義。]毫無意義。[「助人為快樂之本」,佛法說布施,就是以助人為目的的,但所施捨的,一定是要自己所有的。]

[「信解堅固,」就是對於因果深信不疑。相信拿自己所有的東西去布施,不是布施出去就完了的,有如是因必有如是果。中國民間勸人做好事時常這樣說:「一錢不落虛空地」。]這個錢不可能放在虛空,它一定會掉下來,意思就是說,[不要以為一個錢用去就沒有了,老實說,你的這一個錢,等於放在泥土裡的種子,將來會開花結果的。但這要有信心,沒有信心是做不到的。]叫他拿錢出來,好像要割他的肉似的,布施不出來,[如有人說,做功德是有好處的,不信的人就說,你說有好處,可是我看不見,看不見的事要我去做,那是不幹的,可見信心的重要。還要有所了解,比方我們拿一百元去救濟災黎,]災黎就是災民,[自己相信這是有功德的。但另一人來對你說:你這個人真傻!為什麼要拿一百元去救濟?如將這錢買東西來吃,不但你一人,就是你一家,都會吃得飽飽的。假定你對布施沒有正確地認識,聽了這話以為不錯,]沒錯,[那你的信心便動搖了!]你的信心便動搖了,[假定你對布施,是有正確認識的,聽了別人這樣說後,你就可以這樣回答:要知我的一百元是不會白用的,將來一定會得好處的,你這樣說是有罪過的。這就顯示你的信解堅固,]我們的信心要堅定不要被動搖了,[不為邪說之所動搖。]

推薦閱讀:

凈空法師:阿彌陀經要解大意[1989年](第五集)
凈空法師:真正的供佛()
成觀法師《六祖法寶壇經義解》第09集
凈慧法師:優婆塞戒經淺釋
凈空法師:若趙朴老今在世,佛教大學能實現、佛法能復興

TAG:法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