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告中國家長
06-08
出版說明 現在,越來越多的人已經意識到,搞好人力資源開發工作,是建設物質 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重要一環。人力資源開發包含的範圍很廣,涉及到人的優 生優育直到安死的全過程。對於人生髮展的各個階段,如果我們能夠更深一 層的研究和探討,無疑會對提高我國的人口素質大有裨益。《警告中國家長》 一書,收集了近年來中外一些著名的教育學家、心理學家在教育下一代問題 研究上獲得的心血和精華,指出中國家長在教育子女問題上存在的誤區,深 入淺出,頻有新意。尤其是結合新科技側重研究了孩子的德育和智育的深層 次的教育問題,令人回味無窮。願更多的家長同志讀到這本書;願更多的專 家學者研究人力資源問題,讓我國人才輩出,四化建設取得更大的成績。 敬告中國家長第一章 父母與嬰兒嬰兒與父親 過去,心理學家認為父親與孩子的關係,在孩子三四歲時最重要,因為 這時正是開始建立性別和身份,展開道德教育的時候,但現在研究人員發現, 父親對孩子的影響,從出生時便開始了。 研究人員還發現,父親照管嬰兒的能力並不差。心理學家認為:沒有理 由因為父親不常做某一件事,便認為他們不會做。那麼,嬰兒到底較依戀父 親,還是母親呢? 答案是:無論在家中,或是在陌生的實驗室里,嬰兒想父親抱或撫摸, 和渴望母親一樣,但在較有壓力的情形下,嬰兒較依附母親,因為母親照管 嬰兒的時間較多,所以這是自然反應。 但嬰兒往往喜歡和父親玩,因為他們欣賞父親嬉玩時的獨有風格。父親 通常照顧嬰兒,較母親強有力,喜歡拋起嬰兒,但母親較溫柔,較常與嬰兒 說話。 父親對待男嬰與女嬰的態度很不同,研究顯示,父親較多接觸頭生兒子, 與他說話及嬉玩;但若是女兒,則較少與她玩。這種分別,顯示父親在孩子還是嬰兒時,便開始影響孩子的性別身份。 根據一份研究,調查在嬰兒出生後 24 小時內,父親與母親如何看待新生 嬰兒。結果父親察覺兒子與女兒較有分別。對父親來說,兒子較堅強,女兒 則較脆弱。父親這種態度,部分與生物有關,但一位心理學家指出,文化影響也可以說是生物因素,當父親與母親交換傳統角色,負責把持家務,照管嬰兒, 他會常微笑,模仿母親高音對嬰兒說話。當嬰兒知道照顧他們的父母,但樣子不同,做事方式也有分別時,他們便會學習適應分別,而這則能幫助他們較易適應新環境及新人新事。 父親對嬰兒的認識發展,也有間接影響,如果嬰兒每學會一樣東西,父親便鼓掌,這可增強嬰兒的信心。 父親無論是扮演嬰兒的玩伴或教師,他們對嬰兒的重要性,已較一般人 相信的為高。那些獲得父親經常陪伴的嬰兒,較那些很少得到父親照管的嬰 兒,在發展測驗上的成績也較高。所以,父親們應該盡量肩負起照顧、撫育嬰兒的責任,為了他們的未來,我們應該靜下心來面對他們的起初和現在。怎樣才能生一個健康聰明的孩子 在美國加州,懷孕 5 個月的母親,就要為腹中的胎兒「上課」;主要是 給胎兒聆聽美妙的音樂。 胎兒在母體里,最早的接觸是聲音,如母親的心跳、脈博等,利用先進 儀器讓胎兒在腹中欣賞音樂,有助於他(她)的身心健康成長。 婦女在懷孕之後,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將由喜、怒、哀、樂等因素造 成的情緒激動減到最低限度,多看美麗的風景、圖畫、多接觸美好的事物, 避開令自己情緒激動的東西,不要閱讀恐怖、悲傷的書籍或看恐怖電影,如 此使母體心境平和舒暢,讓胎兒在母體內輕鬆成長。研究證實;子宮內的胎 兒,也有記憶能力,而且會受母體與環境改變的影響。 實驗顯示:將擴音器放在孕婦隆起的腹部上,經常讓胎兒聆聽美妙的音 樂,到胎兒出生後約一周,就會選擇他 (她)所熟悉的聲音。專家的研究 證實,大多數的嬰兒會選擇母親的心跳聲以及在母親腹中聽過的音樂,由此 可知,胎兒是有記憶能力的。 從統計上也發現,懷孕過程順利、生理,心理及情緒較佳的孕婦所生的 嬰兒,比狀況較差的孕婦所生的嬰兒在發育上理想得多。另一項統計則顯示, 剖腹生產與自然生產的嬰兒,在人格發展方面,亦略有不同。為此,心理醫 生勸告,當嬰兒出生時,應盡量減少用藥物幫助出生,藥物對初生兒或多或 少具有一定的影響。胎兒的發育,與母親的情緒、生理狀況、環境等都有密 切關係,因此胎教不止牽涉個人因素,還須家屬支持、照顧,以及良好的外 部環境。 好的胎教,不單只是聽聽音樂、散散步那麼簡單,重要的是心理與生理 兩方面的互相配合,使整個懷孕過程,始終都順利。這個過程的準備,應在 懷孕之前就開始。當生理狀況不佳,心理不平衡,或經濟困難,生活不安定 的時候,都不適宜懷孕。孕婦所處環境對胎兒的影響 由日本醫科大學一些教授組成的厚生省研究班研究發現,剛出生的嬰兒 的行為並不是天生一樣的,而是有很大的差別。他們認為,這可能與孕婦所 處環境的聲音有關。於是,他們首先研究了孕婦子宮內聲音,結果不僅記錄 到母體大動脈血流的聲音,還記錄到胎兒母親的聲音和來自子宮外的震音。 接著,他們又用聲音刺激胎兒,胎兒心跳顯著加快,從而表明胎兒對聲音有 反應。教授們又對 60 名孕婦的居住環境進行了調查,研究出生三天到七天嬰兒的行為與環境有關係。結果是,家裡養有愛吠狗的孕婦,生下來的嬰兒對門 鈴聲、玩具碰擊聲、針扎的疼痛以及光線刺激等反應極為敏感,並且大都缺 乏自制能力,呆不住。夫妻經常吵架的家庭,初生的嬰兒也是這樣。居住在 安靜環境中的孕婦,生下的嬰兒往往討厭聲音。而居住在噪音大、家庭人口 多等環境中,自 己不愛嘮叨的孕婦,生下的嬰兒能很快適應這種環境的刺激, 並對玩具碰擊聲、以及運動著的物體有一定的反應。 室罔教授通過研究還發現,經常游泳的孕婦,生下的嬰兒夜裡不愛哭。 這似乎是胎兒受水中聲音影響的緣故。嬰兒的哭聲語言 哭叫是嬰兒的一種基本手段,它可以表明煩惱、飢餓、渴、不舒服、疼 痛??沒有哭叫,父母就無法與孩子交流。 母親生下孩子的第三天便可以從一群孩子的哭聲中辯出自己的孩子,甚 至可以明白孩子想幹什麼。父親也可以做到這一點,但明確程度要差一些。 母親對孩子的哭聲和某些動作會產生一種感情,並且總能把它們歸為一種特 別的原因,孩子餓了,冷了,濕了,生氣了,生病了母親這種理解孩子需要 的直覺並非只與本能有關。聲學研究也表明孩子的每一種哭聲都有一種確定 的聲振,這種聲振有自己特殊的意思。 喊餓的哭聲特點是協音調為 250 到 450 赫茲,強度為 80 到 85 分貝。表 示疼痛、失望、大怒和高興的哭聲也都有較為確定的聲學基調。 對於某些疾病,孩子的哭聲也有特別的聲音,這可以作為一種確診病因 的因素。尖聲可以便人猜想耳炎、腦膜炎、急性腹膜炎等,長久的哭聲可能 與飲食有關或慢性消化不良有關?? 每當孩子哭叫時應該怎麼辦呢?是應該立即回答他呢?還是應該等他自 己平靜下來呢?研究表明,最愛哭的孩子是母親不會對其哭聲採取適當行動 的孩子。 因為父母對哭聲的回答可以使嬰兒儘快發展除哭以外的其他的交流方 式。 一位博士解釋說:「一些父母認為,對孩子的哭聲作出回答只能更加強 他的哭聲。應該宣傳相反的看法。」 「對新生兒的哭聲作出回答可以使他開拓其他的交流方式,使他更加獨 立並能忍受父母距他有一段距離。」嬰兒吐奶媽媽慌 嬰兒吐奶是一個很常見的問題,一般與喂哺技巧有關,多發生於用奶粉 餵養的嬰兒。不過,這也可能與疾病有關,如咽喉感染、腸胃炎、尿道炎、 腸阻塞、頭部撞擊引致的腦水腫或顱內出血、牛奶敏感??等等。如果你的 嬰兒吐奶,就要留意以下步驟:喂哺技巧 用奶粉給嬰兒準備奶時,要按罐上說明來調配奶粉和水的比例。並且不 可壓實奶粉,否則,配製出來的奶就會太濃。奶水太濃,水份相對不當,會 損害腎臟;奶水太稀,容易引起吐奶情況。奶嘴孔大小要恰當,否則嬰兒容易將空氣吸入胃部。 餵奶時間要靈活,可根據嬰兒的需要來喂。肚子餓了,應給他吃;不餓 時,就不要勉強。有時嬰兒活躍了,能量消耗多了,提早要求喝奶,應該滿 足他;如果他睡著了,遲一點餵奶,也無問題。他高興就可以。如果餵奶時 間缺乏彈性,嬰兒就會哭得太久或吃奶太急,因而吞進許多空氣,吃完奶後, 就易吐奶。 餵奶中途及餵奶後,替嬰兒輕拍背部,幫助他將吞入的空氣嗝出,但最 重要的是不要讓他哭得太久才喝奶。 喝奶後不要平卧在床,可把枕頭或毛巾放於床單下, 使嬰兒躺下時,頭 部和胸部的位置較腹部為高,成 30 至 45 度角,可減少吐奶現象。監察食量 初生兒由出生後第七天起,以每公斤體重計算,每天約飲用四至七盎司 奶。監察成長 若嬰兒患病或營養不良,首先受到影響的是體重,接著才是身高和頭圍。 何時見醫生 整體狀況不佳:如拒絕進食、哭個不停、情緒煩躁不安、精神疲乏或反應遲緩。 嘔吐物有膽汁或有血:與腸阻塞和食道炎有關。 噴射式大量嘔吐:胃部出口(幽門)狹窄。脫水症:口唇或舌乾燥、眼淚和小便量小、皮膚缺乏彈性。 營養不良:體重增加不足。 其他癥狀:發燒、咽喉痛、肚脹或肚泄。頭部撞擊後嘔吐。 一般而言,與疾病無關的吐奶,會隨著嬰兒的成長,身體功能漸漸發達,吐奶問題便會改善。您的孩子好動嗎 如果您的孩子在學校里學習成問題,並且不能集中精力,那也許是他的 扁桃腺過於肥大。這是牛津丘吉醫院的醫生們發現的。做一個切除扁桃腺的 手術,不但不會有傷害,而且還會立即顯示出效果:好動症就會消失了。小兒皮膚飢餓 健康嬰幼兒的啼哭有的是因饑渴所致,給以哺乳或餵食,啼哭會停止; 但有時小兒啼哭並非要求進食,家長只要需將抱起或撫摸其頭面等處,哭聲 便會停止。這種情況實際上是另一種飢餓現象,通常實踐科學家稱為皮膚飢 餓,它只能通過愛撫摟抱來解飢。皮膚飢餓,即渴望相互問的接觸和撫摸,是人類和其它熱血動物所具有一種特殊的天然需求。 皮膚飢餓在嬰幼兒表現得更為強烈,他們需經常愛撫。當幼兒得到父母溫柔的愛撫時,心理上會產生良好的刺激,大腦的興奮和抑制也變得十分自然協調,因而適宜的愛撫有助於小兒大腦的發育和智力的提高,並有助於消 除緊張、疲勞。如果這種需求不能得到滿足,就可能引起食欲不振、發育不 良、智力衰退和行為失常等。觀察表明,得到家長愛撫的兒童,一般身心健 康,反之則性情 孤僻。對年齡小的嬰幼兒,父母每天可摟抱一次,睡覺前再 多在背部摸撫數次,以滿足其「皮膚飢餓」。嬰兒宜吃哪類食物 美國最大的嬰兒食品製造公司向父母們發出警告說,不要為了防止嬰兒 長大成人後成為大胖子而給他們吃過多的低脂肪食品,不應該過分限制嬰兒 食品中的脂肪含量,不應該給嬰兒吃脫脂乳。成人食品和嬰兒食品的最大的 一個不同是:兩歲以下嬰兒的食品應該含有一半脂肪。脂肪對嬰兒的正常發 育十分重要,有助於嬰兒吸收各種重要的維生素和礦物質。他們提出的其它建議是: ──推出一種包含各種營養素的嬰兒食品。絕大多數嬰兒在 4—6 個月後 就要準備輔助食品,父母們應該每隔幾天換一次花樣。 ──避免高纖維食品。高纖維食品中所含的嬰兒所需的熱量和營養常常 都比較低。 ──少吃甜食,不要吃含有糖的代用品的食品。現 在發現許多食品中都 用小蘇打,對小蘇打的使用應該適量。 ──食品中的含鐵量應該高。出生 4—6 個月的嬰兒需有鐵的供應,在這 之後,所有食品中都應該含有鐵。生個健康的小寶寶 瓊恩 38 歲時和 40 歲的理查結婚,她非常渴望生兒育女。可是,她吐露 心事「由於年齡關係,我生先天愚型孩子的可能性很高,所以我很害怕。」 先天愚型又名唐氏癥候簇,特徵為眼尾上斜、鼻樑特寬、四肢軟弱,在 嬰兒出生時便可以診斷出來。有這種缺陷的嬰兒不斷地呈現不規則的智障, 有些還附帶心臟或腸道不正常。這種病的成因是染色體異常,可能是受母親年齡的影響──瓊恩深感憂慮的,正是這個原因。 許多在 34 歲以後準備當母親的婦女,都有這種憂慮。她們通常為了發展 事業,以致延遲生育。延遲越久,生唐氏徵候簇孩子的可能性便越高 40 歲以 上婦女的可能性約為 l%,45 歲以上的約為 1/65。檢驗時間 以瓊恩而言,可能性大概是 1/300,因此她和理查決計生育子女。她知 道,到她懷孕 16 周時我們會進行一項羊膜穿刺術,抽取羊水樣本化驗。胎兒 是在羊水中生長的,檢驗有胎兒蛻入羊水的細胞。便可知道染色體的排列, 瓊恩的檢驗結果顯示一切正常。她如釋重負,後來生了個健康的男嬰。她這次的經驗說明了孕前就向醫生請教是有必要的,這不但可以使有意生育的婦女安心下來,也可能使她們預先知道可能發生的後果。在傳統上, 婦女是在受孕後 10 至 12 周才開始接受檢驗。但這實在是太晚了,因為如果 有任何先天性的不正常,這時都已成定局。夫婦生育子女的理想年齡是 20 至 35 歲。在準備為人父母時,他們應經常運動以保持身體健康,諸如步行、跑步、游泳、打網球和壁球等。 最重要的是必須慎重選擇飲食。有的婦女一計劃要懷孕便開始每天喝 1公斤牛奶(因為牛奶含有鈣和大量維生素)結果體重大增,一塊普通份量的乳酪便能供應孕婦所需鈣量。孕前與懷孕期間,應該每天吸取大量蛋白質(例 如肉或魚)、纖維素食物以及來自蔬果的維生素,至於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則 不宜吸收過多,因為這兩種物質對胎兒發育並無裨益,徒然使母親發胖。不容疏忽 吸煙能影響男女雙方的生殖能力,已有明確證據。科學家發現,吸煙男 性的不正常精子的比例,比不吸煙男性的高;吸煙的女性比不吸煙的更有可 能生下體重不足的嬰孩。美國最近發表的一項全國性調查結果顯示,這類嬰 兒可能身心兩方面都永遠不能完全康復。研究人員對 1 萬多名 7 歲和 11 歲的 兒童進行檢查後發現,吸煙人士所生的孩子在一般能力和計算能力上都不如 不吸煙人士的孩子,而且閱讀理解力較低,身材也較矮。 在妊娠早期喝酒過量,對孩子的身高和體重都可能有不良影響,甚至可 能導致孩子心臟有毛病、腦麻痹或弱智。更不幸的是,一個女人可能根本不 知道自己已受孕而繼續酗酒,等到證實已懷孕時,可能已經造成無可挽救的 損害。最近一項以 32000 名孕婦為對象的調查顯示,每天喝兩杯酒的孕婦,在懷孕第 3 至第 6 個月期間流產的比率增高了 1 倍,喝酒量超過兩杯的,流產 率增加 3 倍半。所以最安全的就是在受孕前後和妊娠早期滴酒不沾。 像吸煙一樣,喝酒也會損害男人的精子。不過,由於男人在其整個有性 活動的生活期間不斷製造新的精子,所以只要他減少吸煙喝酒,情況便可以 好轉。沒有受到尼古丁和酒精影響的健全精子,成功受精的機會最大。 近十年來,懷孕婦女的生活己大有改變。身懷六甲而仍出外工作的婦女, 如今已越來越多,她們繼續上班上到妊娠晚期,有些一直工作到懷孕第 38 周。 準備生育的職業婦女應事先妥為籌劃,以便能減輕精神壓力。如果妊娠 期間精神緊張,可能會影響胎盤的血液供應,削減胎兒所需的營養與氧。如 果上下班都必須搭乘擁擠交通工具,那就應該設法調整行程,避免在交通最 繁忙時刻上下班。 為人父母的準備工作,最理想是從孕前開始,把它列為健康生活教育的 一部分。孕前護理的積極作用一旦獲得普遍承認,流產和夭折的數字必然減 少,所發揮的效果絕不亞於以往的產前護理。這樣一來,結果將只有一個: 做父母的會更快樂,嬰兒則更優秀、更健康。口才教育至關重要 當今世界上什麼最重要?──口才,口才和交際能力是我們銳意進取、 推銷自己的有力武器,是我們提高素質、開發潛能的無價之寶。正像我國的飲食文化忽視了營養學一樣,我們的學校教育也忽視了日語藝術,甚至連專門培養教師的師範學院也沒有開設口語藝術課。這不能不說 是一個驚人的缺欠。1984 年 10 月,我國接待了 3000 名日本青年,他們大都 洒脫大方,善於言談,而我國青年大都顯得過於拘謹,有些人甚至是「足將 進而趔趄,口將言而囁嚅」。美國著名高等院校和中等學校都把口才與交際學作為必修課開設,連小學都開設口語訓練課。教師、司機、公務員、服務員和營業員等等都具有很 好的口語表達能力和優美的態勢語言。近幾年,隨著改革開放,人們開始認識到口才和交際能力的重要了。北京口語藝術學校招生簡章里有一段話說得很好:怕什麼都不會怕學習,缺什 么都不要缺口才!中國應改變傳統的育嬰方法 日本的並川華芳子女士從 1972 年起,從事日中友好的工作。她能講一口 流利的中國話,從 1983 年起,她作為日本工商株式會社的常駐代表來到中 國。出於對中國人民的友好之情,作為一個母親,作為一名曾從事過醫務工 作的人,她認為:「中國應改變傳統的育嬰方法。」 她說:「我參觀了中國不少地方,親眼看到『蠟燭包』在中國依然十分 普遍。」她認為:「長時間用『蠟燭包』裹扎嬰兒,不僅會影響嬰兒的正常 發育,還易造成嬰兒皮膚及下部感染,誘發骨寬關節脫位等症。因為一個人 即使在夢中,手腳也是在運動的,嬰兒就更需要動了。嬰兒的自然姿態是手成 w 型,腳成 M 型。如果包成筆直,他們在哭時,手腳沒有自由,那麼他們更會在裡面掙扎,此時,從他們的肺活量來講,哭得就不充分。手腳的活動 與腦的發達密切相關,限制嬰幼兒手腳的活動,對大腦的信號系統有不利影 響。」 在談到嬰幼兒食品時,她說:「中國的菜一般都經過油料加工,給斷奶 不久的孩子吃,不易消化和吸收。有的大人還將食物在自己嘴裡嚼碎後餵給 孩子吃,不少父母總給孩子吃很多巧克力、果糖、喝汽水、可樂等,這都不 適宜,在中國的市場上,很少看到專為幼兒用的斷奶食品。而斷奶時期孩子 的胃腸消化能力比較弱,同時這個時期又是人一生中生長速度最快的時期, 營養需要跟上去。我建議中國研究兒童營養和生產幼兒食品的單位,多出版 介紹斷奶知識的書籍和育兒雜誌,應該重視兒童斷奶食品的研製,現在不少 國家的斷奶食品種類很多,有用開水一衝就能吃的全錦泥、肝泥、南瓜泥、 牛肉泥、土豆泥等。 對於孩子的帶養問題,並川女士說:「我看到中國的孩子不是送幼兒園 就是由老人帶領。一般說來,老人看自己的孩子,總覺得特別可愛。做了錯 事,也捨不得責備。怕孩子摔倒就不讓孩子跳動。每日待候穿衣、吃飯,這 樣成長起來的孩子,往往舉動呆板而意志薄弱。小孩子正是求知慾旺盛,體 力、腦力活動充沛的關鍵時期,要給他們合理的智力刺激和運動量。能不能 為孩子多想點玩耍的方法。例如,在街道、里弄里騰出一點空地,築個沙壇, 或在你家地板上鋪一張草席,靠牆邊做幾個活動木架或用幾個凳子圍著,讓 孩子自在地在地上爬,多動動手、腳、身體,這樣可以鍛煉培養孩子的腦智 力。」並川女士接著說:「小孩子的衣服不要穿得太厚,但我建議孩子最好不要穿開襠褲,夏天也不要光身體。穿開襠褲,一不衛生,細菌容易從肛門侵 入;二不安全,幼兒坐下時容易碰傷、擦傷;三不保暖,即使在夏天,也應 保持清潔、暖和;四不美觀,大人小孩子,都有自尊心,當你看到那些穿得 厚厚的、活動不靈活的孩子,露著凍得紅彤彤的小屁股時,作何感想呢?」開襠褲穿到什麼時候 許積德在 1989 年第 1 期《大眾醫學》上撰文說,一歲以內的小兒,在小 便不定時,有的還不會用語言或手勢表達確切的含意為了護理上的方便,需 要穿開襠褲。但到了一歲半以後,就應該逐漸過渡到不穿開襠褲,這主要有 以下幾點理由: 一、一歲半後的小兒更喜歡在地上亂爬,穿著開襠褲,外生殖器暴露在 外,泥土或其他臟物容易進入尿道口或陰道口,尤其女孩子的尿道短,細菌 更容易由尿道口粘上進入膀肌或腎,引起急性膀胱炎,腎炎。表現為高熱、 尿頻、尿痛、血尿或膿尿。 二、穿著開襠褲,外生殖器暴露在外,小兒在無意中會玩弄外生殖器, 這種男孩子尤為多見,漸漸地小兒在玩弄外生殖器中產生了一種愉快的感 覺,從無意變為有意,從而養成手淫等不良的習慣。 三、一歲半後的小兒,常常在室外活動。穿著開襠褲,臀部暴露在外, 前後不保暖,腹部很容易受寒,易患感冒。有此孩子腹痛可能與此有關。嬰幼兒多做手指活動可促進智力現代科學研究證明,手和腦之間有著密切的聯繫。手指的機能鍛煉刺激大腦,促進思維,發展智力。這是因為人體的不同部位在大腦皮層上均佔有 一個相應的運動區,其大小不是以身體部位的大小而定,而是與身體部位的 精細複雜程序有關。有人的大拇指在大腦皮層上所佔有的區域,幾乎要比大 腿在大腦皮層上佔有的區域大十倍。手指的活動越多、越精細,就越能刺激 大腦皮層上相應運動區的生理活動,從而使思維活躍。大腦接受刺激後,又 能反過來使手的動作性,節奏性和靈巧性得以發展和提高。手和腦的活動相 輔相成的發展,可以促使智力發展。人們常說的心靈手巧就是這個道理。因 此,嬰幼兒要加強手指活動,這既能鍛煉孩子手的靈巧。又能使他們更聰明。嬰兒的智力與母親的養育方式有關 美國最近進行的一項調查發現,用人奶餵養的嬰兒比用人工配方餵養的 嬰兒更聰明。但是,這是由於母親的養育方式,而不是乳汁本身的作用。 一些從事營養學研究的人員發現在標準智力測驗中,用人奶餵養的嬰兒 的情況比用人工配方餵養的嬰兒要好一些。在年齡為 7 歲半到 8 歲的孩子中, 那些用母奶喂大的孩子的智商與那些用非人奶喂大的孩子高 8.3。研究人員 認為,人奶里含有對嬰兒腦細胞發育有益的荷爾蒙。研究人員證實,用人奶 餵養的孩子的智商高。但是他們說,一旦母親的智商和養育方式受到控制的 話,那麼,用人奶餵養本身對小孩子智商沒有影響。四歲:訓練兒童口才的關鍵年齡 口才的訓練,往往與兒童時期語言思維的培養有密切關係。瑞士專家多 戈埃拉茲姆通過調查研究指出:如果一個 1 歲嬰兒會說 3 個單詞,那麼 1 歲 半就能記往 26 個單詞,從 4 歲到 4 歲半就已經會 920 至 1200 余個詞了。因此 4 歲是培養兒童語言思維的最佳年齡。4 歲兒童是開始最愛說話的年齡,其年齡及心理的發展,促使他對語言發生極大的好奇、興趣,喜歡摹仿家中 成年人的各種會話語言。這時父母或幼兒園教師,應該注重進行語言的訓練, 有意識地指導孩子多說話,利用生動的言語,表達不同思想、語言的趣味性 要濃。小孩子應用語言中有錯誤或詞不達意時,要善意進行糾正與指導,不要訓斥。 要注意兒童語言發音的準確性,兒童時期的錯誤發音,到少年時期後便 較難糾正了。 口吃的兒童大都是心理性的,父母要有愛心與耐心。要幫助兒童樹立信 心,主動練習,養成從容不迫的發音習慣,口吃會逐漸矯正過來。阻嚼有利兒童大腦發育 據科學家研究,咀嚼對兒重大腦發育有很大促進作用。兒童時期,正是 大腦發育最迅速的時候,一方面腦細胞不斷增多,腦容量增大,另一方面, 細胞又在不斷分化,大腦的各部分功能迅速形成。所以,對於幼兒,咀嚼可 使其上下胯不斷地運動。運動可以刺激大腦,使腦中的血液循環加快,能供 給大腦更多的氧氣和營養物質,這自然利於大腦的發育。 當前,我國獨生子女多,家長對孩子非常寵愛,有的就連兒童吃蘋果時, 都將蘋果搗成泥來喂,就更不讓孩子啃甘蔗和肉骨了,這樣,小孩子咀嚼力 就越來越弱。這類作法應糾正。方法是:只要根據小孩子的年齡,適當在每 大的食品中,增加一些咀嚼的食物。如一周歲左右的孩子開始長牙齒,他本 身就喜歡啃東西,這時可給一些營養餅乾,父母可以拿著水果塊讓小孩子啃, 等到小孩牙齒長得差不多了,還可給些炒熟的花生米、黃豆、甘蔗、蘋果等, 讓孩子吃,在飯中也增加些肉、魚之類讓孩子咀嚼。千萬不要認為小孩的食 品越精細越柔軟越好,如果這樣,就會大大減少小孩的咀嚼活動,以至影響 大腦的發育。保護您的孩子 如果您作了父親、母親,以下準則供您遵守,以減少您的孩子受傷的可 能性。 孩子 6 歲以下不應參加競技性運動。6 歲至 8 歲之間只應參加非接觸性 活動,如參加游泳、網球和田徑運動。孩子 8 歲時可參加足球比賽。10 歲以 下不要參加冰球、曲棍球、橄欖球及其它「衝撞」運動項目。在運動隊或課程安排中,要注意是否有持有證書的體育教練、運動心理行家或運動調節專職人員。 要檢查校方或課程安排提供的運動器械,看這些器械是否質量過關、保養良好,了解孩子們是否得到了正確使用方法。 檢查校方提供的保護器械是否標準。頭盔及其它設備不合適會增加孩子 受傷的可能性。如果您需要購買器材,應向體育行家求教,以作出最佳選擇。 看學校或訓練地附近有無醫院或門診部,以便孩子受重傷時可立即送往醫院。 鼓勵孩子多參加諸如騎車、游泳等培養耐力和力量的運動項目,以避免 受傷。在同意孩子參加有組織的比賽前,對孩子的身體狀況作一次全面檢查。不要讓已疲憊不堪的孩子參加比賽。疲憊會增加孩子受傷的可能性。第二章 父母與子女「家訓」是古代的家庭道德教育 我國古代的家訓、家誡之所以值得研究和重視,原因之一就在於它在內 容上具有可供借鑒的積極的東西,並對我們有啟發意義。溫克勤在 1982 年第 六期《南開學報》發表了《談古代的家庭道德教育──「家訓」》一文,指 出人們歷來稱家庭是兒童的第一個課堂,家長是子女最早的也是最長久的教 師。家庭教育具有針對性強、權威性大的特點,古代家訓、家誡特點正是利 用自己在晚輩面前的天然尊長的權威,針對晚輩的個性特點、長處短處,用 談話、寫信、臨終遺言等形式對子女進行教育。他們教育的目的和內容,難 免有其時代和階級的局限性。但是他們對家庭教育的重視以及採取的某些親 切可行的教育方式和方法都是有借鑒意義的。 文章說,在許多家訓、家誡中都強調勿驕慢自恃。關於驕慢必然敗德、 必然敗家的認識,還是很有價值的,不能說不是對人類社會生活經驗的深刻 總結。許多家訓、家誡都強調勤勉儉樸。陸遊還通過講家史,以祖先的儉樸 生活教育後代。勤儉是人類的傳統美德,根本上說它是勞動人民的品德,古 代家訓、家誡強調勤儉的重要並以此教育自己的子孫後代,是有見識的。許 多家訓、家誡勸誡子孫後代遵守禮儀,尊敬師長,慎擇朋友,不要沾染不良 習氣,不良嗜好,這是符合道德認識和道德教育規律的,並且具有濃厚的生 活氣息。文章認為,我們國家是一個具有悠久歷史的文明古國。內容豐富引人注目的古代家訓、家誡和古代家庭,無疑應列入古代文明的範疇之內。今天在 新的歷史條件之下,我們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加強社會主義的家庭道德 教育,有著極其重要的戰略意義。如果我們能夠在批判古代家訓、家誡的基 礎上,借鑒和吸取其有價值的積極的因素,並賦予新的內容,那麼對我們家 庭道德教育的深入開展及整個社會道德風尚的改變,都將會產生積極的推動 作用。家教與孩子的成長 父母就是啟蒙老師家庭可說是孩子的第一個學習場所。在家裡,和孩子最親近的是他的父母。因此,孩子的父母最有機會成為孩子的啟蒙老師。家裡的老師和學校的 老師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扮演同樣重要的角色。把正式學科知識和技能教給 孩子的是學校的老師。為孩子在學校內的學習奠立基礎和給予支持的是家中 的父母。在家裡發生的許多事,表面上看起來似乎和孩子的教育扯不上關係, 但事實上,生活中充滿含有教育意義的例子。且隨便找幾個說明: 在王家,阿貴因為打弟弟而被罵。阿貴說:「昨天弟弟打我,為什麼媽 媽不罵他?」媽媽說:「弟弟小,不懂事。」阿貴辯說:「爸爸打我,為什 么就可以?」媽媽說:「爸爸比你大,當然可以打你!」 李媽媽和朋友打麻將,小強在一旁出主意。媽媽和了牌,心裡很高興, 不禁贊道:「我家的小強真聰明,連打麻將也這麼精!」小妹今天格外興奮,因為爸爸答應晚上帶她去看電影。爸爸放工回來,妹妹馬上提醒他。爸爸說:「家裡有電視還看什麼電影?」小妹很失望,心 里想:「大人為什麼總是說話不算數?」 林玲在路上拾到錢,回家告訴媽媽。媽媽一邊切菜,一邊說:「爸爸就 回來了,還不快去洗澡!」 王太太帶女兒阿珠來寶寶家,向寶室的媽媽訴說阿珠在學校中被寶寶用 鉛筆刺傷眼角。王太太走後,寶寶的媽媽對寶寶說:「如果你再和阿珠玩, 看我不打死你!」 對王媽媽來說,做哥哥的讓著弟弟是理所當然。爸爸打兒子也是應該, 可惜的是,她沒注意阿貴是否聽明白。李媽媽對孩子的稱讚不算過分,但贊 語顯然用得不當。小妹對爸爸的不守諾言感到不滿,爸爸卻似乎沒有感覺到。 林媽媽答非所問,很可能連女兒說什麼都沒聽清楚。寶寶的媽媽只是在發脾 氣,不是真正在訓導自己的孩子。 這些爸爸媽媽們對事情的處理會不會對孩子帶來不良的後果?王媽媽的 雙重標準,小強媽媽的不適當贊語,小妹爸爸的出爾反爾,林媽媽心不在焉 的對話,寶寶的媽媽的似乎威脅的警告,對他們的子女會有什麼影響? 有年幼子女的父母不能不注意,愈是年紀小的孩子, 愈沒有判斷的能 力。當得不到成人明確的指導與示範時,他們不是從表現來辨別是非曲直, 就是有樣學樣。學得對時固然好,判斷錯了,就可能為自己日後的發展造成 難以彌補的損害。聰明的父母會盡量掌握時機,不會讓許多機會白白錯過, 只要是有原則的管教,通常都會有效。為孩子提供一個溫暖的家,對他的成長幫助很大。家庭成員的和平共處與互相關懷,是基本的條件。一般說,在學校溫文有禮的孩子,大多來自成 員關係良好的家庭。相反,孩子在家裡得不到快樂,在學校內犯規的次數也 較多。嚴明紀律適當鼓勵 年紀小的孩子時常為了取得心愛的人歡心而努力學習。他們從成人的鼓 勵、懲罰和約束中領會別人對人的要求。因此,嚴明的紀律,適當的鼓勵和 及時的幫助對孩子的學習特別重要。好的行為和正確的做人道理可以在父母 刻意安排與培養中鞏固起來。不好的行為和不正確的做人態度也會因父母的 一時疏忽,無意中的鼓勵而得到增強。家教難,就雄在如何去增強好的行為, 但又不把孩子約束得對父母的管教方法起反感。一些父母對孩子的教育並不成功 中國的父母們自以為他們是世界上最好的家庭教育家,他們批評西方國 家的家庭缺乏親情,但是他們卻無法阻止他們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不斷下 降。 最近對美國、日本和中國的中學生進行的一項調查表明,中國孩子最崇 敬的人物是影星與歌星,而不是他們的父母親。 對於「最受尊敬的人物是誰?這個問題,日本青少年的回答是:父親、 母親和一名日本的英雄人物;美國青少年的回答是:父親、表兄和一名捧球 明星;而中國的青少年則把他們的父母分別列為第 10 位和 11 位最受尊敬的 人。這項調查結果表明,中國的父母們對孩子的教育並不成功。在中國,不少父母力圖通過他們的孩子來實現自己未能實現的理想。為此,他們不惜重金聘請家庭教師教孩子學鋼琴、英語、繪畫或古文,並讓孩 子服用蜂王漿和其它補品以便給他們補腦增智。 中國的父母望子成龍,他們認為自己的孩子能夠超過所有其他同學,成 為校校者。然而他們對孩子的要求往往超出孩子的能力,以致傷害了孩子的 自尊心與自信心。 個別孩子由於不堪巨大的學習壓力而被迫走上了絕路,如一個女學生因 高考不中受到其母親羞辱而自殺身亡。 一些中外教育家已經呼籲人們要對不合理和過時的教育制度引起重視, 這種教育制度把兒童當成人對待,完全剝奪了對於他們今後成長過程中起關 鍵作用必不可少的童年生活。 在家裡,父母把孩子看作是小大人;在學校,老師給他們布置超負荷的 作業。 這一切與官方為兒童節準備的大型慶祝活動形成了鮮明的對照,慶祝活 動的節目似乎更適合於家長們,而不適合於兒童本身。少兒教育改革應從開發幻想智力入手 著名兒童文學作家洪汛濤在《小夥伴》上撰文認為, 我在好幾個學校調 查過,可找不到一個班級,老師出過幻想性的題目。有好幾個學生告訴我, 他們的作文,老師總是要求寫實,如果寫重話,是要受批評的。眼下,學校 的情況是學生不會寫幻想性的文章,不敢寫童話,老師們說,如果讓學生寫 童話,我怎麼改?怎麼打分數?因為他們首先缺乏一般的童話常識,學生作 文要寫實,似乎已成為一種多少年來不可改變的戒律。老師說,他們在師範 學校學習時,老師都是這樣教的,根本沒有講過什麼童話,連兒童文學課也 不開。這都是事實。教育上,輕視幻想文學。不適合少年兒童特點,因循舊 框框,這是當前教育的弊病。天下父母心 嚴慈不盡同 孩子是家庭和社會的財富,每個民族都有培養和教育下一代的傳統習 慣。日本人認為,日本民族有溺愛孩子的傳統。日本婦女經常把孩子背在後背上走來走去。如果孩子哭了,媽媽常常是左哄右哄,絕不責罵或者有不耐 煩的表情。美國人就另有習慣了,做父親的總是設法讓孩子儘快在精神上自 立。在嬰兒出生後不久,美國人的做法是把小孩子和父母分開,讓孩子睡到 另外的房間去,這樣可讓孩子從小就養成不依靠大人的習慣。 義大利人則更為溺愛孩子,對孩子進行體罰之類的現象絕對沒有,而且, 媽媽常常對上了小學五六年級的孩子還要早晨送上學,下學接回家那樣地愛 護。孩子對媽媽也特別會撒嬌,都是大孩子啦,還常喊「媽,快來幫幫我」。 西班牙人也非常喜歡小孩,在公共汽車上見到別人的孩子就會讓孩子坐在膝 上逗著玩,而且前後的乘客還可能把孩子傳來傳去,讓大家高興。 阿拉伯人對孩子的態度是有區別的。媽媽喜歡男孩子,而對女孩卻十分 嚴厲。對嬰兒的哺乳也有區別,男孩子吃到 3 歲或 4 歲,女孩最多吃到兩歲。 但是,男孩子到四五歲,爸爸對他的教育就要嚴厲起來,而對女孩的教 育爸爸則不予過問。 孩子喜歡什麼樣的父母最近,對一些大中城市中學的中學生進行過一項調查 中學生心裡有話對誰說?調查結果表明:60%的學生找知心朋友說,16%的人寫日記,找老師或父母說的只佔 40%!有位中學生感嘆道:「爸爸媽 媽是我們的長輩。但不是我們的朋友!」原因之一:來自父母家庭談論的話題太狹窄。據調查 70%的父母同子女談論的話題只有一個──學習,而子女感興趣的時事新聞、影視小說、球賽等,家長則很少談及。 一位女中學生失望他說:「理解父母關心我的學習的一片苦心,但此外,他 們能不能跟我講講做人的道理,以及女孩子可能會遇到種種問題呢?」 訓斥、謾罵、挫傷了孩子的自尊心,當子女考試成績欠佳,或做錯一件 事的時候,輕者挨罵,重則挨打。一些學生只能採取說謊、逃夜,甚至輕生 的錯誤方式。 家長不尊重子女。有些父母私下檢查孩子的書包和抽屜,甚至擅自拆閱 孩子的信件和翻看孩子的日記(那是中學生可傾訴心裡話的主要對象);有 的父母不顧孩子的興趣愛好、特長,硬要子女報考父母認為「吃香」、「實 惠」的學校或專業。這種唯我獨尊的「家長意志」加深了父母與子女兩代之 間的「代溝」,使子女不願向父母訴說自己的心裡話。原因之二:來自社會 當中學生的視線從書本逐漸轉向社會,看到生活中所存在的種種不合 理,甚至卑鄙骯髒的現象時,他們在茫然、驚疑、困惑中關閉了正欲打開的 心扉,一種彷彿被人欺騙的錯覺,使他們向周圍的同學、教師、父母、兄弟 姐妹,投去了不信任的目光。孩子喜歡這樣的父母 尊重子女,做父母的不僅要在物質上滿足孩子正當的需要,更重要的是 要尊重子女的意願。要用平等的態度來對待子女。要經常以商量的口氣來表 述自己對某些事情的看法,因此,子女遇到什麼事,就會來找父母商量。孩子心目中的爸爸媽媽 湖南人民廣播電視台專題部《今天好時光》節目組。攤開 500 多封來信, 其中表示對自己的父母不滿的競占 90% 。湘鄉市一位女同學用蘸滿淚水的筆,為我們描繪了她的家庭。 「爸爸跌跌撞撞地走了進來,瞪著雙可怕的紅眼睛。他又喝醉了。 『嘶』的一聲,爸爸又將我的課本撕爛捲煙抽了,我猛地撲過去救書, 他卻將書扔進了火爐,我傷心地哭了。『別哭,孩子。』懦弱的母親摟住我朝我示意,可她卻泣不成聲。 年復一年,月復一月,我就在這樣的家庭環境里生活邵東縣有位男中學生染上了賭博,惡夢中醒來,他不恨別人,只恨自己的父母,因為是父母把 他引上了歧途。「棍棒下面出好子」仍然是當今許多父母的信條。 長沙市 19 中的「柯憐」同學,一想到即將來臨的考試就不寒而粟。因為 她的父母曾經揚言:「考不上中專只有死路一條」。她的爸爸施行的典型「棍 棒教育」。她說:「我清楚地記得,爸爸對我殘酷地抽打已經 3 次了。」 冷水江市有個學生因期終考試成績沒有達到父親的標準,他父親就罰他 雙膝跪在地上,頭上頂著一盆冷水,還規定不準晃動,稍動就打。 有些父母的棍棒下非但沒有出「好子」,反倒出了一些「畸形兒」。湘 鄉市某中學有個女同學在一次考試中只考了全班 30 名,回到家被父親毒打一 頓,還罰她在屋外站了一夜。父親仍不罷休,又逼她在「獎懲條約」上簽字: 獲前 10 名給獎,否則棍棒侍候。在獎懲面前,她選擇了前者,但憑自己的成 績她無論如何進不了前 10 名,那怎麼辦,她只好舞弊,由第 30 名一躍為前5 名,她父親自然歡喜,獎給她 5 元錢,還有巧克力,蛋糕等等。可她什麼 也咽不下,「這完全是被爸爸逼的呀!」 對孩子來說,父母不尊重他們的權力,傷害他們的自尊心,剝奪他們的 志趣和愛好,是最令他們傷心的事。 醴陵市柞市中學一女同學對爸爸媽媽限制她的業餘愛好意見很大,她在 信中寫道:「我昨天還哭過呢,都因為爸爸媽媽不讓我畫畫。可我就是喜歡 畫畫,老師還說我有畫畫的天賦。昨天下午,小林約我去野外寫生,我一連 畫了十來張,很晚才回家。沒想到剛一進門,爸爸就怒氣沖沖地奪過我的畫 夾摔在地上,又使勁踩上幾腳。我傷心地哭了。爸爸,您這是踐踏女兒的權 力,摧殘女兒的心哪??」如果說,有些孩子對父母的打罵還能忍受的話,那麼,他們對父母偷看自己的日記、拆看自己的信件則是不能容忍的。我們來看醒陵市某中學一位 女同學是怎樣看待她父親拆看她的信件的吧。「親愛的爸爸:女兒只好在夜深人靜的時候給您說說我的心裡話,發泄對您的不滿??您連朋友給我的來信都私自拆看,這使我氣憤,我僅有的這 點權力也被剝奪了,這明明是侵犯我的通信自由權!您僅用一句『為了女兒 好』就能掩蓋您的『違法』行為嗎?爸爸,給女兒一點自由吧!」瞧,事情的嚴重程度恐怕是她父親始料未及的吧! 也許,父母們會問,今天的孩子到底喜歡什麼樣的爸爸媽媽呢?在他們 幼小的心靈里自然有許多美好的想法。長沙 5127 廠子弟學校徐波、南縣華閣鎮中學徐進等同學,信中直截了當 地指出:「父母應該重視孩子對自己提出的要求,這是做好爸爸媽媽不忽視 的重要條件。」他們認為,好爸爸媽媽必須具備以下幾個素質和條件: 經常關心孩子的生活和學習,即要嚴格要求,又不橫加限制;對每個孩子都要給予同樣的愛,不要有大小、男女之分而偏重一方; 父母之間要互相尊重、謙讓、諒解、給孩子作出榜樣; 說話要算數,任何時候都不要對孩子撒謊; 要多注意觀察和表揚孩子的優點,不要過分強調他們的弱點; 不要老盯著孩子的一舉一動,亂翻他們的東西,拆看他們的書信; 對孩子提出的問題,不要愛理不理,要給予滿意的回答。您了解孩子嗎請您回答下面 29 個問題,檢驗一下自己對子女了解的程度如何:1、誰是您孩子的最好的朋友?2、他(或她,下同)心目中最崇拜的英雄是誰?3、他最喜歡的體育項目是什麼?4、他最愛聽什麼音樂?5、他對自己做出的什麼舉動最感自豪?6、他愛看哪些電視節目?7、他最喜歡哪種娛樂活動? 8、要是你有能力為孩子買世界上的任何東西,那麼他最想得到的是什 么?9、他認為同學們喜歡他嗎?10、他長大以後想做什麼?11、他喜歡什麼顏色?12、他在學校最喜歡和最討厭的功課是什麼?13、除了家裡人,誰對他的生活影響最大?14、什麼事情使他最生氣?15、什麼事情使他感覺最好?16、他最怕什麼?17、他對家庭的什麼事情最不滿?18、家裡什麼事讓你孩子最煩或最喜歡?19、他是否覺得按年齡而論,自己長得太矮小或太高大?20、你送給孩子的禮物中,他最珍愛什麼?21、假期內他常愛做些什麼?22、他最討厭做哪項家務?23、他最近看過哪些課外書?24、家庭慶賀的日子中,他最喜歡哪一天?25、他最愛吃和最討厭的食物是什麼?26、他在學校里有綽號嗎?27、他願意在什麼時候做家庭作業?28、他性格中最突出的優點和弱點是什麼?29、他喜歡什麼小動物? 您回答後,可以聽聽孩子的意見,如果答對 25 個問題以上,說明您很留 意孩子的生活,是個合格的家長。要繼續堅持;如果答對 14 至 25 個,說明 您基本了解孩子,但還有差距;至於連 14 個問題也答不對,則需要多做些努 力了。孩子怕什麼 根據美國《雙親雜誌》的一項研究報告,每一種年齡的孩子,都有他特 別害怕的事物,例如:從出生到 5 個月左右,小孩害怕巨響或突然而來的聲音。6 至 23 個月,小孩害怕陌生人或與父母親分離。2 到 5 歲,則恐懼黑暗、狗、獨處,以及想像中的怪物。 6 至 12 歲,會擔心火災、閃電、洪水、地震、親人去世、蛇、昆蟲、醫 生等。 13 至 18 歲,除了上述的恐懼外,還可能害怕與社會分離及死亡。 該篇報告的研究者貝克·拉維期博士表示,這些恐懼是發展的自然過程,通常會在短期內自動消失,所以不必過分憂心。溫暖的家庭使兒童健康成長 兒科醫生和內分泌學家認為,要使兒童健康成長,基本條件是要使孩子 得到父母之愛,生活在一個溫暖的家庭,這樣兒童身心均會得到良好發育。 兒童如果從小就得不到父母之愛,生活在經常吵架不和睦家庭中,身心就會 受到創傷,吃不好,睡不好,性格會變得孤僻,並且容易得病。作為父母和 親人,有義務幫助孩子得到最大發展。 同樣需要強調指出的是,運動、休息和預防疾病。田徑運動、足球、籃 球、游泳、做操等等都有助於兒童長高。經常堅持運動,可增強人體的抵抗 力。迫使兒童像許多母親那樣天天坐著不運動是有害的。 兒童還需要適當的休息和睡眠、每天不少於 7 小時睡眠。他們需要寧靜 的環境。應當強調的是,看電視不是休息,要有節制。兒童處於長身體時期, 要注意營養均衡。5 歲到 14 歲需要蛋白質豐富和熱量高的食品,每天應攝取2500 卡以上的熱量。理想的飲食是: ──肉、蛋、奶或其製品,小扁豆、菜豆、混合菜類。這些食品有助於 肌肉和骨骼發育。──胡蘿蔔、番石榴、菠菜,含維生素和礦物質的一些蔬菜。這些食物有助於兒童防病。 ──麵包、小餅乾,油脂和其他含脂肪和熱量的食品。他們有助於兒童 保持體溫和補充失去的能量。此外,還要適當吃些新鮮水果。父母分離給子女造成心理創傷 父母分離,子女無論歸哪一方撫養也好,都會造成心理創傷。這既非物 質所能補償,也絕不是父愛或母愛單方面可以補償其對父母分開所造成不平 衡的心理。況且,中下階層,夫婦離異之後,各自為生計而忙碌, 對已有失落感的子女,更加疏於照顧。 單親家庭的父母,內心雖然始終會是疼愛其子女,不過,或由於接觸少、隔閡大;或由於不曉得表達其內在的感情。常誤導子女以為父母不愛護自己。 社會開放,人們越來越能夠接受夫婦離婚的觀念,有道云:「合則來,不合則去」,可是對下一代來說,父母分開,卻仍然是不能接受的現實。 現時,小家庭制,夫婦生育少。 在一個普通的家庭,孩子已成為家庭的寵兒,上一代對下一代衣食、教育各方面都會給予最好的照顧。 相比之下,單親家庭的子女,得不到的便顯得更多。如果同學問自己家庭的生活,大概也不知道如何回答是好。 在子女的心中,父母分開,始終不是一個可以公開談論的話題。這絕對不光彩。 終日吵鬧的家庭,亦不會給予小孩子多少溫暖。父母如果將其不如意的 生活,迂怒於下一代身上,子女無辜成為替罪羊,也可能會養成偏激的性格, 造成兩代間的對抗。家庭生活結構,對下一代成長,有很大的影響。如何與子女更親近如何與您的子女建立良好的關係?這裡是幾點小小的建議: 實施「我」的信息 實施「我」的信息,若父母自行檢討一下,不難發現幾乎所有的語言是用「你」。如: 「你不要再吵了!」 「你真頑皮!」「為什麼你學來學去,就是學不好,你真差勁!」 「你的行為真幼稚!」 「你」的信息對孩子來說,很容易造成一種指控,孩子對「你」的信息 之反應是很容易產生自衛,反駁及抵抗的,如果父母學會用「我」的信息, 即用「三個我」來表達:1、我很生氣。(父母的感受)2、因為我不喜歡你??(說為什麼你會有這樣的感受) 3、我希望你??「我」的信息是告訴父母對孩子的信任,這會更有效地 促進正確行為的發生,也不會造成父母與孩子之間關係受傷害。耐心傾聽孩子的訴說 父母們應積極地、有耐性地聽完孩子所要對你訴說的經歷,而不應該在 孩子一開口講出他的經歷時,就憑著自己的經驗、了解來下定論,這種定論 許多時候是錯的,而且容易惹子女生氣。許多父母都很喜歡在孩子開口向你訴說心事時,沒有耐性聽完孩子所要講的整個過程的來龍去脈,就妄下結論。如孩子一開口說他今天被老師罵了, 還沒說完為了什麼事,父母就說「一定是你上課說話不專心」等等,這時孩 子就不大想繼續與父母交談,因為他坦誠地與父母溝通所換來的是父母的誤 會及責罵。所以聰明的父母們,何不學習積極的聽明白整個過程後才開口與 孩子溝通,你會發覺能知道孩子許多的經歷,會給你更多的例子去勸導他。避免舊賬重提 許多學生最討厭舊賬重提。有一名學生曾經犯上偷竊的毛病,隨著年齡 的增長,她已經改正了,也不想再記起這件令她感到羞愧的事。可是她的母 親,卻喜歡過不久就有意無意提起這件事,使她對母親產生反感及報復的心 理:她想,既然你要讓我記起這件事,我就再偷給你看。用這種情形來發泄 對父母的怒氣。許多孩子都會這樣,尤其是 10 歲以上的孩子。 其實,父母舊賬重提的目的是在提醒孩子不要再犯這個毛病,這是父母 的苦心,可是孩子卻認為這是在惹她的怒氣,如果父母有舊賬重提的習慣, 千萬要改掉,這是對孩子最有害的。少用激將法 不是每個孩子都會對激將法有良好的反應,相反的,孩子都有或多或少 的判逆性,孩子知道父母親用激將法是希望他們能做父母要他們做的,所以 就偏不做。讓孩子了解心情不好的原因 父母親的心情不好,孩子們的反應就是不大想去親近他們或躲開他們, 或許他們認為父母親在生他們的氣,父母不是終年笑口常開,他們也有鬧情 緒的時候。當父母生氣的時候或許需要告訴子女他們心情不好的原因,及應 該怎樣的去面對。 一個常對自己滿意的孩子通常都是一個肯學習,使自己進步的孩子,許 多孩子認為當他們被讚賞、被關心、被肯定他是有用的人及給他溫情、親情 時,他們就會對自己感到滿意而朝著更滿意的方向做。做父母親的必須與你 的子女多親近,那你就有更多的機會去肯定他、讚賞他及關心他,當孩子在 一個充滿溫馨的家庭長大時,他將是一個對自己滿意、時時使自己在各方面 求進步的孩子。嬗變中的父母觀「我到了青春前期了嗎?聽說這是個危險期,是嗎?」 「你說得對,青春前期是個危險期。」 「我會遇到危險嗎?」「你是個有理想的姑娘,只要你愛學習上進,不會有什麼危險的,相反,這個時期又是激情期,是一個人進步最快的時期,你會取得很大成功的。」 這是一位 14 歲的女兒與母親的對話。在這裡,對子女平等、民主、尊重 的態度,和諧、理解的氣氛,代替了中國幾千年來為人父母的準則──父道 尊嚴、母道尊嚴。在當今急劇變革的中國社會,越來越多的人們對以往的父 子關係、母女關係等抱著批判性的審視態度,重新反省「我們今天怎樣做父 母」。上面這段母女對話體現了對長幼尊卑等級的否定,平等價值觀的建構, 正是這種反思成果之一。傳統權威根源在自然經濟農業時代,人們需要按照 祖輩流傳下來的既定禮法維持生活,發展生產。而現代社會人的學識和創造 力得到空前的重視,平等意識為人廣泛推崇。家長權威的弱化,正是這種現 象的反映。在當代中國,這種權威的弱化又有更為直接的原因。十年動亂, 人們對權威盲目的服從,對領袖狂熱的個人崇拜、馴順,結果換來是巨大的 失望、痛苦。他們在深沉的反思中覺悟,在家庭關係中則表現出了前所未有 的民主與平等,他們不想導致自己不幸的傳統教育方式造成的悲劇在子輩們身上重演。傳統父母觀的逐漸蛻變,還包含著自我豐富的內容: 許多父母們開始改變自己的「子女所屬觀」 這自然不是要否認從血緣關係上的骨肉親情,而是更多地從社會角度來看待孩子,不是把子女當做自己的私有財產,而是屬於民族、社會、國家的。 因而他們在培養、教育子女的時候,更多的是懷著一種社會責任感而不是望 子成龍,光宗耀祖。培養孩子的自立精神 不少父母把培養孩子自立奮鬥的精神,做為自己的重要職責。所謂自立, 就是獨立生活的本領。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如果當父母的老當「保姆」, 包攬一切,包辦一切,必然的後果,就是孩子的懶、散、驕橫,唯我獨尊。 有的家長明確表示,按父母應盡的義務,供養孩子到十八歲,同時教給孩子 在學習、生活、勞動等方面的本領,以後的路就讓孩子自己去走。 對子女的期待值大為提高 父母期望孩子比自己強,望子成才,是古今中外同一的正常心理現象。但今天的父母對子女的期待值之高,卻是一個特殊的現象。為人父母者很少 有誰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要考上大學,要考研究生,要成為音樂家、作象、工 程師等等。產生這種情況的原因有兩個:一是在我們國家大踏步向四化邁進, 人們對未來的前景抱著較高期望的背景下,對子女的期望也相應地與之相適 應,希望孩子們未來能適應時代的需要,能夠在現代化的建設中找到自己的 位置,做出自己的貢獻;二是年輕的父母們把動亂中失去的青春的夢想轉移 到孩子身上,追回逝去而又無法追回的時光,來求得心理上遺憾的補償。新 的嬗變中孕育著新矛盾和困惑。歸結起來,可以從兩方面來分析新時期父母 觀中面臨的問題。 其一,傳統的禮教、家教在當今的父母頭腦里尚有相當的遺存。「望子 成龍」是為了光耀門庭,把子女視為私有的特殊財產或資本;對待子女嚴格 要求格守長幼尊卑;管教方法上,則是相應地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不 打不成才」等等。 其二,伴隨社會的發展、觀念的更新而產生的新的矛盾和困惑。舉一個 典型的例子,就是對子女的期望值大大提高而不生的難題。應當承認,對子 女期望值的普遍提高是個好的現象,從提高整個民族素質上適應現代化需要 這個重要戰略看,對子女抱有厚望是很珍貴的。問題在於一旦這個期望值超 越了客觀可能的度,就會陷入困境。而我們今天當父做母的,對孩子期望的 急躁情緒,不切實際的幻想實在是太多了。這種虔誠的期望付諸實踐,就是 虔誠地,甚至是近乎狂熱,缺乏理智地揠苗助長。孩子尚未降生,大鋼琴已 經買來;孩子路還沒走穩,就要識字記數,對上了學的孩子,更是加大砝碼, 超負荷運轉。極端的後果,便是夏斐慘死在親生母親手下。如何走出困惑之谷?對於前一類受傳統禮教束縛著的父母,與其被潮流挾著行進,莫如自己先醒過來。現代的平等觀主張,不尊重別人,實際上是 不尊重自己。包辦子女婚姻的一個回報就是兒女對老人再婚的干預,也就是 變相包辦父母的婚姻。對後一類矛盾,不迴避;有了障礙物,及時調整方向。要讓孩子上大學,這是個很好的願望,但能上的畢竟是少數,如果硬性讓孩子在無望中掙扎, 效果只能是恰相反。莫如提些諸如考中專、技校,或保證質量地完成學業等 合情合理的要求,減輕心理負擔,倒有可能發揮他們的光熱。父親們與兒子們 一個特殊的、複雜而引人關注的一代正在崛起。這是一個處於自我造就 過程中的一代。人們對於當代青年的看法有狂熱地讚美也有迷惑不解。 青年一代常因這樣那樣的不是而受責備,對青年的求全責備已成為習俗 常規了。但也有人抱怨說年輕人被寵慣壞了,其實這是經不起推敲的。老一 代人認為自己一貫正確同樣毫無道理,他們認為自己年輕時比現在的年輕人 好,而且現在仍然比他們好,這種好與壞的邏輯根本錯了。如果這個邏輯成 立,我們就得承認人類歷史是一個持續的衰退過程,因為新一代都不如老一 代嘛。 幾代人共存於一個社會是以接受其彼此間一定的差異為前提的,這些差 異與幾代人在生活方式上的自然差異是互相聯繫、不可分割的,是與幾代人 生活時代的條件的差異相聯繫的。 另一個重要因素是,當代青年中的大多數生長在僅有 1 個或 2 個孩子的 家庭,而老一代人大都生長於多子女的大家庭。 對老一代人來說各種各樣的物質享受。比如彩電、轎車等,一概被看作 奢侈,而當代青年則視享有它們為理所當然的事。 當代青年比其父輩受過更多的教育。「父親們」把工作看作自己應盡的 社會義務,「兒子們」卻往往把工作看成可干可不幹的事。 「父親們」作出某種決定主要是依據社會因素,比如社會道德標準,而 「兒子們」主要根據自己的個人好惡。 正是這些差別,加上年輕人的單純幼稚、造成難以管理、不關心政治、 自由主義、浪費時間等等,造成了成年人看不慣年輕人的狀況。 確實,孩子們的成熟並不一定意味著一連串持續的好行為,但總是在接 近這個目標,對於他們的成長怎麼會有這麼多的驚慌不安和否定意見呢?主 要是沒有看到當代青年的明顯優點,諸如:良好的教育、判斷問題的大膽敏 銳、好學不倦、性格堅強勇敢、具有音樂才能、熱衷體育、樂於交往等等。 當代青年顯示出令人驚異的共性,這種共性以青年的結夥成群為標誌, 這一點尤其使成年人持懷疑態度。要求交際的願望不僅使年輕人涌迸迪斯科 舞廳、體育館,而且使他們成群結夥地行動。關鍵在於,這種團體的集體主 義使青年人避免了孤獨感和個人主義,當然也使許多少男少女失去是非判斷 能力。年輕人的行為常受團體情緒的影響,有時不能保持現實的動機和慎重的態度。 此外,年輕人愛與成人爭論,而成人對待批評的態度往往象一堵防衛的 高牆。青年一代對老一代持有批評的權利,不願深思年輕人的意見是有害的, 而且會加深老一代與新一代之間的鴻溝。每一代人都以自己的方式看待這個問題。它不僅是不可避免的,而且是合理合法的。孩子們希望按自己的方式行動,而父親們卻要他們的行動與自 己的準則相一致。兒女們不會服從父輩,父輩必然會制定禁令;兒女們維護 自己的觀點,而父輩則要擊敗兒女們。當今一代青年既不比父輩們差,也不比他們強、很簡單,就是不同而已。儘管不同於父輩,但毫無疑問,這一代人掌握著未來的鑰匙。現在,正視這 些即將接替我們的青年並且設法理解他們才是至關重要的。父親的形象 一般來說,父親是子女心目中第一位權威人物,他們的言行舉止,更是 子女模仿的對象。父親在家庭中擔當的角色,肯定對子女的品格成長具有極 大影響。 如果父親在家庭中過份威嚴、專制,子女會對父親產生極大的恐懼感和 焦慮感,又由於無能力反抗父親的管教而強忍這種恐怖和焦慮。久而久之, 無意中模仿了父親的言行舉止,將來便可能發展成一種倔強的性格。在日後 為人父母時,也可能重蹈父親的覆轍而對子女過於嚴厲。假如父親過於軟弱、內向、被動,在子女心目中的權威形象便會被破壞。父親的命令無法在子女心中產生作用,於是子女便可能會進而難以接受其他 人(例如老師、上級)的命令。 有些父親對子女疏於照顧,而母親又往往對子女過份照顧和愛護,這樣 使子女產生依賴母親而排斥父親的不正常心態。另外,兒子如果缺乏父親的 榜樣去模仿,則可能會模仿母親的行為而產生行為女性化現象,若不糾正過 來,也可能產生同性戀傾向。如何消除父子之間的隔膜 通常,男子的感情是含蓄的,尤其是已經歷過相當世情的父親。而兒子 對父親的感情,亦比女兒對父親的感情來得含蓄。兩個含蓄的人相對,就雄 免產生冷淡。如何才能消除橫隔在父子之間的鴻溝?在父親方面 1、當兒子叫「早安」、「晚安」時,應放鬆面孔,露出慈祥的一笑,不 要「唔」一聲應了就算。2、對兒子的事業、學業,要關切地進行詢問,不要扳起面孔質詢。3、知道兒子遇到困難時,應表示願儘力幫助,鼓勵其勇敢向前。 4、如果兒子的事業或學業失敗,明知他已盡心竭力,就別扳起臉來教訓。 而應好言安慰,鼓勵他繼續努力。5、如果兒子犯了錯誤,在可能範圍內,表示原諒,不要過份苛責。但卻必須暗示其所作所為是不對的,使他自己知道提高警惕。6、如果兒子在外闖了禍而累及家庭,須先處理完事情,再責罰他。 7、對兒子的婚姻、擇業,應以旁觀者的態度給與忠告,講明白利害關係, 讓他自己反省,而不要採用強硬手段,使父子感情破裂。在兒子方面1、應明白自己身為人子,對父親需要尊敬。2、凡事不妨問父親一聲,表示心理有他存在。3、知道父親的脾氣固執,不妨用懷柔政策。4、切忌疾言厲色地反駁父親,傷害他的尊嚴。 5、有困難向父親直說,有錯誤就表示承認,父親會原諒兒子的一切,給 予幫助的。6、如果認為父親有錯,不應直接誅責,可讓母親勸告他,這樣不但有效果,而且不會傷害父子感情。 一個成功的父親,在兒子心目中不但是一位父親,同時也是最知己的朋友。美國單身爸爸家庭增加談到單親家庭,人們總會聯想到獨力撫養孩子的單身媽媽。 然而,由於社會經濟結構轉變,只有爸爸的單親家庭已經成為了美國社會一個不可忽視的家庭類別。 根據新發表的統計數字,在 1985 至 1989 年間,單身爸爸的數字已由 130 多萬增加到 180 多萬。 專家認為這個趨勢主要是因為法官開始願意把孩子的監護權判歸男性; 而母親在離婚後,又愈來愈多以工作為重。 耶魯大學兒童精神科學家凱爾普魯埃特認為,經濟因素非常重要,當愈 來愈多的孩子受貧窮所困,法官就再不能夠排拒那些能夠提供較佳條件的父 親們了。 統計數字顯示,單身媽媽平均收入為 13100 美元,而單身爸爸則是 29000 美元。 當然,錢不是萬能。正如單親媽媽一樣,這些男士發現獨力撫養孩子會 把慣常的生活搞得顛倒混亂。 據調查,4 個單身爸爸中,就有 3 個需要在工作上做出調整,例如縮減 工時和削掉外游等。 由於要帶孩子,這些男士的社交生活都得讓一讓路。粗略估計,美國的 單身爸爸平均需要花 3 年左右的時間才能開展一段「有意思」的關係。 然而,撇開這些紛擾,七成以上的單身爸爸在獨力照顧孩子 4 年以後都 表示,與孩子建立了更親密關係,收穫遠遠超過應付種種問題所付出的代價。 至今,不少例子都證明,由男士帶養的孩子,表現並不比女性帶養的更 差(也不見得更好)。只要能夠經常接觸到母親,而父母雙方又不存敵意,那孩子會更能適應只有父親的家庭生活。 有研究發現,在這些單身爸爸的家庭中,男孩子的發展比女孩子好得多, 然而,這倒不是說男士不能培育心智健康的女孩;問題只是如何為她們提供 理想的女性模範,正如單身媽媽要煞費苦心,為兒子們提供成年男性模範一 樣。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美國有哪些家喻戶曉的廣告?
※世界上最昂貴的蛇,是中國國產的蛇中熊貓,一條價值百萬元
※中國羅盤詳解-第二十二層 四吉
※母親節:你知道中國傳統的母親花是什麼?
※中國書法大觀(十)-—近現代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