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這是我見過最好的答案

01

閨蜜的女兒今年4歲,聰明伶俐,惹人喜愛。前幾日聊天,閨蜜卻為女兒苦惱。

「每天晚上8點開始叫她洗澡,收玩具就要半個小時,有時候十點多還不睡覺。早上起不來,洗漱也慢吞吞,上幼兒園總是遲到。」

「沒有時間觀念,以後上學了怎麼辦?」

閨蜜有些焦慮。

她的擔憂並非空穴來風。

我的班裡共有51名學生,今年大多10歲左右。其中十多個孩子沒有時間觀念,他們的畫風是這樣的:

全班坐定,老師正欲開講,小軍悠悠站起:

小軍:「老師……我想上廁所/接水。」

老師:「下課怎麼沒去?」

小軍:「玩去了,沒來得及。」

除了來不及上廁所或者接水,像小軍這樣的孩子也常常來不及吃早飯、來不及完成作業、來不及參加活動……就算匆匆忙忙完成了任務,質量也要大打折扣。

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沒有時間觀念帶來的影響和危害會更大。

紅遍全球的流行天后麥當娜就有一個別稱——「遲到天后」。

在英國曼切斯特開演唱會時,她遲到了50分鐘才現身,剛一上台便遭所有觀眾狂噓,還有歌迷提早離席,社交網路上也是一片爭議,不少網友認為他不尊重粉絲,沒有職業精神。

在之前的台北小巨蛋演唱會上,麥當娜更是遲到了兩個多小時,導致演唱會到晚上10點以後才正式開始。

生活中,雖然遲到誤事的後果可能不會如此嚴重,但也是職場和人際交往的大忌。

沒有時間觀念,還可能會給人留下不負責、不靠譜的印象,錯失人生中許多重要機會。

因此,在幼年時期,幫助孩子樹立良好的時間觀念尤其重要。

02

孩子真的很難感知時間

「一寸光陰一寸金,寸光難買寸光陰。」

「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

不少孩子把這些名言警句背得滾瓜爛熟,做事卻依然拖拖拉拉,讓好不容易修鍊「成佛」的媽媽一秒破功,化身移動計時器不停催促。

其實,不是孩子沒有時間觀念,而是時間太抽象,孩子根本體會不到。

認知心理學認為,每個人的時間觀念與自身的時間知覺密切相關。

所謂時間知覺,是人對事情發生的順序性(時間順序)和持續性(時間距離)的直覺反應。

這樣的直覺反應並非天生存在,而是隨著孩子生活經驗的累積而發展,大部分孩子的時間知覺在3歲左右才開始萌芽。

因此,要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就要先給孩子時間,讓他分清時間順序,把控時間距離。

03

10分鐘有多久?孩子真的不知道

5歲的陽陽和媽媽最近都有點小煩惱。

周日是舅舅生日,陽陽要去機構補習英語,5點下課。他和媽媽約定5點半在樓下停車場碰面,可直到6點才姍姍來遲。

媽媽一問,陽陽居然一直在和同學玩五子棋,於是立刻責備他貪玩不守時。

陽陽有點委屈:「遲到確實不對,可我不是貪玩,我真的不知道半小時過得這麼快。」

聽到孩子辯解,媽媽火氣更大:「明明就是貪玩,還狡辯!」

母子大戰一觸即發。

這樣的場景,也許每個媽媽都不陌生。

公園的兒童遊樂區,說好再玩十分鐘的孩子,時間到了卻拉著鞦韆死活不放手。

約定的時間到了,孩子嘴裡雖然回應著你的提醒,卻一點沒有放下玩具的意思。

一天有24小時,一小時60分鐘。可一個小時究竟有多長,10分鐘我們能做多少事?不少孩子真的沒有概念。

有時候,孩子的拖延行為並不代表他貪玩,而是他們真的不能準確估算時間長短。

心理學家們曾將6-14歲的兒童分組進行時長估計實驗,結果表明:

6-7歲的兒童對短時間的估計不夠準確,多變且不穩定;

8-14歲的孩子對短時間的估計比較準確,時間觀念已漸趨穩定。

而對半小時以上的長時距估算,受到情緒、任務等因素的影響,成年人都難以做到,何況是時間知覺處於發展初期的孩子。

定時器可以讓難以估算的時間距離變得可控,能在時段結束時用聲音的方式提示孩子,是培養孩子養成良好時間觀念的第一招。

不論是畫畫玩玩具,還是寫作業看繪本,每個活動開始之前,我們都可以與孩子約好活動時長,設定好定時器並告訴孩子,當定時器發出聲響時,我們就要停下正在做的事情,因為時間已經到了。

如果孩子已經會看鐘表,我們可以用鬧鐘取代定時器,指針和刻度變化還能從視覺上刺激孩子。

特別需要注意的是,在約定好的時間段內,我們都要管住自己嘮叨的嘴、急切的心,讓孩子成為這一時間段的真正管理者。這樣的方式可以減少拖沓,還能讓孩子學會遵守約定。

04

時間先後順序?傻傻分不清

二年級小男孩奇奇是這樣寫作業的:

寫兩分鐘作業,拿起橡皮玩了五分鐘;

媽媽提醒後,放下橡皮寫了三行字,出去上了個廁所;

又寫了五分鐘,捧起盤子開始吃水果,順便到客廳看看金魚,十分鐘過去了;

好不容易寫完語文作業,拿出數學草稿本,卻畫起了植物大戰殭屍……

半小時的作業量兩小時才完成。

許多媽媽面對這樣的場景會控制不住體內的洪荒之力,感嘆陪娃寫作業是一場沒有終點的修行。

像奇奇這樣的孩子做事毫無條理,沒有時間順序感,生活和學習中的許多事情都處於混亂狀態,效率自然不高。

怎麼辦呢?讓孩子記錄自己一天所做的事情,是建立時間次序感的有效方法,也是培養孩子時間觀念的第二招。

孩子們的日常生活並不複雜,每天做的事情比較固定。

通過記錄和觀察,他們能夠發現同一時段中事情的規律性,並按照這樣的先後順序執行新一天的程序,從而養成做事有條理的好習慣,建立良好的時間順序感,高效地完成任務。

這是奇奇自己記錄的一天:

如果孩子不喜歡或者不會寫字,畫圖記錄是個好選擇,事項也不需要記錄得這麼詳細,簡單地區分開上午、中午、下午和晚上幾個時間段即可。

兩歲或者兩歲以下的孩子,他們的生活更加簡單有規律,更適合圖片清單的方式。清單上只需要羅列他們早起或睡前時段幾個必要程序,每完成一件,就讓孩子把清單中對應的圖片勾掉。

晨起清單:穿衣 刷牙 洗臉 吃飯

這樣的方式充滿趣味,除了能讓孩子感受到一天中時間變化與自己生活事件的聯繫,還能讓孩子從小適應規律的作息。

當孩子進入小學以後,還可以藉助日常記錄來制定自己的每日或者每周計劃,主動進行時間管理。

05

高爾基說:

世界上最快而又最慢,最長而又最短,最平凡而又最珍貴,最容易被人忽視,而又最令人後悔的就是時間。

當孩子還在襁褓之中,父母是他們的時間管理者,為他們細心安排每分每秒。

當孩子離開我們的懷抱,父母成為他們的時間監督者。遲到、拖沓讓我們焦慮、擔憂,恨不能每時每刻跟在他們身旁。

我們忘了,父母子女一場終有別離時,孩子會踏上只屬於自己的時間旅途。我們只能陪伴孩子一程,無法參與他們的一生。

我們能做的,便是教會孩子掌控自己生命中,那些最易流失,而又無法複製的每分每秒。

作者:小三班的悅老師,教育碩士,小學語文老師,和孩子們打成一片的班主任一枚,專註家庭教育與兒童心理研究。部分圖片來自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推薦閱讀:

學會第二階段老班加行組第三次考試複習答案(2)(僅供參考)
什麼是成功?一位億萬富翁的答案令人驚訝
《題文答案》
解密!測試題正確答案及詳細解釋!

TAG:孩子 | 觀念 | 時間 | 答案 | 時間觀念 | 時間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