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推薦:《我的第一本陽光心理學》,學會自我減壓
心理引言:在人與人的交往中,常常會發生一些不愉快的事情。這些事情使不少人在心理上常常感到一種重負,一種壓抑。其實,與陌生人打交道並不難,只要善用一些心理學原理,有意識、有目的地尋找能夠和睦相處的心理因子,你就會發現,人與人間的交往竟然如此簡單。 ——心靈咖啡網
書名:《我的第一本陽光心理學》
作者:曹伏雨 著
出版社:華文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0年08月01日
內容簡介:《我的第一本陽光心理學》通過對全世界最權威的55個心理學規律和原理的介紹,讓你全面知曉蟄伏於心靈深處的驚天力量。當你開始運用本書中所提供的心理學策略來指導自己的生活時,你已經開始踏上了清掃蒙昧心靈、奔向成功和幸福的光明之路。
心理學看點:認知 情緒 自我 情感
心靈咖啡推薦理由:學會自我減壓,獲得成功與快樂的第一步,首部正面運用權威心理定律的減壓寶典,心理學不是陰謀詭計、不是厚黑學,保持健康心態需要陽光心理學。第一本明確提出「陽光心理學」概念的心理自助圖書;所選取的心理學原理都是通過實驗研究得出的,具有科學性和權威性;3.教給你解除壓力、獲得快樂的具體方法。
精彩書摘:
一見鍾情,無限美好(首因效應)
心理學研究發現,與一個人初次見面,45秒鐘內就能產生第一印象。這就是說,兩個人初次見面,在45秒之內,就可以決定是否喜歡、欣賞甚至信任對方。因此,一見鍾情是最致命的誘惑。我們在與陌生人見面時,總會注意要給對方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
第一印象最重要
人與人第一次交往中給人留下的印象,在對方的頭腦中形成並佔據著主導地位,這種效應即為「首因」效應。首因,是指首次認知陌生人而在腦中留下的「第一印象」。
首因效應指的就是「第一印象」的影響,例如,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惡人先告狀」,為官者總是很注意燒好上任之初的「三把火」,平民百姓也深知「下馬威」的妙用,每個人都力圖給別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
為了驗證首因效應的科學性,美國心理學家盧欽斯曾做過一個實驗。他虛構了一個叫吉姆的男孩,並用兩段文字描寫了他的一些生活片段:第一段文字將吉姆描寫成熱情並外向的人,另一段文字則相反,把他描寫成冷淡而內向的人。例如,第一段文字中說吉姆與朋友去上學,他走在灑滿陽光的馬路上,與新結識的女孩子打招呼,與店鋪里的熟人說話等;第二段中說吉姆放學後一個人步行回家,他走在馬路的背陰一側,他沒有與店鋪的熟人說話等。
在實驗中,盧欽斯把兩段文字分成兩種組合:第一組,描寫吉姆熱情外向的文字先出現,冷淡內向的文字後出現;第二組,描寫吉姆冷淡內向的文字先出現,熱情外向的文字後出現。盧欽斯讓兩組被試者分別閱讀一組文字材料。結果發現,第一組中竟然有高達78%的人認為吉姆是友好的,而第二組中則只有18%的人認為吉姆是友好的。
同樣的情況下,讀相同的內容,只因信息呈現的順序不同,人們對吉姆的印象竟會出現如此大的差距。這說明,先呈現的信息比後呈現的信息更加影響人們的認知。
心理學家研究發現,當不同的信息結合在一起的時候,人們總是重視前面的。即使人們同樣重視了後面的信息,也會認為後面的信息是非本質的、偶然的,人們習慣於按照前面的信息解釋後面的信息,即使後面的信息與前面的信息不一致,也會屈從於前面的信息,以形成整體一致的印象。
【借鑒案例】
《三國演義》中鳳雛龐統當初準備效力東吳,於是去面見孫權。孫權見到龐統相貌醜陋,心中先有幾分不喜,又見他傲慢不羈,更覺不快。最後,這位廣招人才的孫權竟把與諸葛亮比肩齊名的奇才龐統拒之門外,儘管魯肅苦言相勸,也無濟於事。
事實上,禮節、相貌與才華絕無必然聯繫,但是禮賢下士的孫權尚不能避免這種偏見,可見第一印象的影響之大!一個人一旦在別人心目中留下不好的印象,想要改變就會非常困難。而如今,在信息爆炸、節奏加快、壓力增大的信息時代,很少有人會願意花更多的時間去了解、去求證一個人留在自己心目中的「第一印象」是否正確。在很多情況下,大家更願意憑藉第一印象對一個人做出自己的認知和判斷。
初次見面,考慮對方的感受
初次見面,你在談話時一定要掌握對方的心理規律,考慮對方的感受,讓他覺得舒服。這裡,你需要了解以下技巧:
表達你的真誠
要讓人覺得你是真誠的,不僅需要說話的技巧,還需要一些巧妙的輔助,比如,注視著對方說話,靠近對方專心致志地聽,多提問等。
讓對方覺得自己很重要
人類最普遍的特性便是渴望被了解、渴望被重視。想要在人際交往中如魚得水,在初次與人交談時盡量使別人意識到他的重要性,比如,多聆聽、多讚美等,你越使對方覺得他自己很重要,對方對你的回報就越多。
尋找與他人的相似之處
人際交往中有個相似性原則,即人們往往喜歡那些與自己相似的人。雙方只要在愛好、志向、觀點甚至是籍貫、年齡、服飾等方面有相同之處,都可以縮短彼此間的距離,消除陌生感。所以,在談話時一定要把這幾個詞「我,我自己,我的」從你的詞典中剔除出去。用另一個最有力的詞——「您」來代替它。初次交往中積極尋求接近的共同點,會給對方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
管理你的第一印象
第一印象主要是依靠性別、年齡、體態、姿勢、談吐、面部表情、衣著打扮等,判斷一個人的內在素養和個性特徵。因此,在日常交往過程中,尤其是與別人的初次交往時,我們一定要從以下幾方面加以管理,展示給人一種極好的形象,為以後的交流打下良好的基礎。
穿著得體
法則1:穿衣服先要使自己適合於環境。
法則2:穿衣服更要讓自己的身體愉悅。
襯衫與面型的搭配
圓臉不宜配圓領襯衫;長臉配尖領襯衫會顯得臉更長;脖子長不宜選用V形領襯衫;脖子短不宜選用高領襯衫。
襯衫與西服的搭配
單襟的西服可以配標準式的襯衫,搭配圓領的襯衫比較古典,配白領帶花的襯衫比較帥氣;雙襟的西服適合配寬領襯衫、圓領襯衫、暗扣式的襯衫、白領襯衫,整體的效果如能配上輕便的領帶就更加完美;三件式西服配標準色是正統的搭配,如選用暗扣式襯衫或連領襯衫看起來比較優雅;禮服選用小反領襯衫,打上蝴蝶領結會顯得華貴瀟洒。
身型與服裝的搭配
中高身材:衣服的線條、款式、花型、色塊等對體型影響不大;中瘦身材:最好穿淺色衣服、橫條紋衣服、斜紋、格子、花布、連衣裙等服裝,忌穿直條紋套裝;高瘦身材:適合穿上下分色服裝,但不宜穿直紋套裝,以免增加視覺高度;矮型身材:適合穿同色套裝、連衣裙、風衣等,不宜穿上下相等的分色衣;矮胖身材:適合穿深色陰直條套裝,但不宜穿短大衣和連衣裙、短裙。
主動向對方打招呼
俗話說:「一回生,二回熟。」對於陌生人來說,你先開口向對方打招呼,就等於你將其置於一個較高的位置。以謙恭熱情的態度去對待對方,一定能叩開交際的大門。
注意自己的表情
一般人在與陌生人見面時,往往只注意「領帶正不正」、「頭髮亂不亂」等著裝打扮方面的問題,卻忽略了「表情」的重要性。如果你想留給初次見面的人一個好印象,不妨照照鏡子,審慎地檢查一下自己的面部表情是否跟平時不一樣,如果過於緊張的話,最好先沖著鏡中的自己傻笑一番。
簡要說明自己的名字
把一件事與其他事連在一起記憶,就會加深人們的印象。初次見面的人利用這種方法可以加深他人對你的印象。比如你姓項,便可說:「我姓項,項羽的項,不是方向的向。」這樣會顯得你比較幽默,對方也更容易記住你。
善於運用肢體語言
交往順利與否常常取決於姿勢。比如,一個人抱著手臂離你遠遠地站著,你多半會覺得他是個不好接觸的人,就不想去碰釘子。因此,在社交場合中,你應當以輕鬆的站姿,正面面向對方,讓別人覺得你很好接近。不要將手交握於後面或雙手交叉抱於胸前,那樣會讓人有隔閡感。
與人交往中,手勢可以加重語氣,增強感染力,為人的交際形象增輝。規範的手勢要求主要有以下三類:
(1)指示方向時應當是手掌自然伸直,掌心向上是對賓客最高的禮遇。自然併攏(女士五指併攏,男士拇指自然稍稍分開)手腕和小臂形成一直線,大臂與小臂自然彎曲140度左右。
(2)手臂前伸時,上身應鞠躬5~10度,可使手勢更加規範。
(3)交談中手勢不宜過多,動作不宜過大,速度快慢及時間的長短要根據場景來控制。
多注意這樣的細節,運用好你的肢體語言,你和陌生人的交流將會更加順暢。
2.越熟悉的東西越喜歡(多看效應)
你是否有過這樣的經歷:當你身處一群陌生人中,那個經常出現在你眼前的人會給你留下深刻的印象,慢慢的,你的視線會被他所吸引,從而覺得他(她)比別人更具吸引力。這其實印證了心理學上所說的「多看效應」。
見面長不如常見面
多看效應源於20世紀60年代,心理學家查榮茨做過一項實驗:實驗開始之初,他先向被試者出示一些陌生人的照片,有的出現了很多次,有的只出現了一兩次,然後請被試者評價對照片的喜愛程度。結果發現,相較於那些只看過幾次的新鮮照片,被試者更喜歡看多次出現的熟悉照片。看的次數的多少決定了喜歡的程度。
心理學上稱這種對越熟悉的東西就越喜歡的現象為「多看效應」。「多看效應」在人際交往中非常普遍。例如,一個相貌醜陋的人,我們在認識之初,往往會覺得這個人難看,可是隨著交往次數的增多,在多次見到此人之後,逐漸就不覺得他難看了,有時甚至會覺得他比一般人更加有魅力。
人們在交往過程中常常認為談話時間越長,就越能儘快與他人熟絡起來。而「多看效應」告訴我們,與其想盡辦法拉長和陌生人的聊天時間,還不如增加兩人見面的頻率,即所謂的見面長不如常見面。
人們往往對熟悉的東西有偏向、喜愛的心理定式,也就對更熟悉的人容易產生好感,想要使自己獲得好人緣,就要運用心理學上的多看效應,讓對方「多看到」你,熟悉你,進而喜歡你。
「多看」增加你的人際吸引力,這有社會心理學的實驗做佐證:心理學家隨機在某大學找了幾個女生寢室,發給學生們不同口味的飲料,然後要求這幾個寢室的女生,以品嘗飲料為理由,在這些寢室間互相走動,但不能相互之間交談。幾個小時後,她們被心理學家評價相互之間熟悉和喜歡的程度。結果發現:見面的次數越多,相互喜歡的程度就越大;反之,則程度越小;而從來沒有見過面的,就更沒有喜歡可言。
由此可見,在人際交往過程中,一個自我封閉的人或一個面對他人就逃避和退縮的人,由於不易讓人親近而令人費解,也就不討人喜歡。若想增強人際吸引,就要留心提高自己在別人面前的熟悉度。
本書目錄:
前言 面對壓力,跳一曲陽光燦爛的心靈之舞
怎樣與人打交道:尋找和睦相處的心理因子
1.一見鍾情,無限美好(首因效應)
2.越熟悉的東西越喜歡(多看效應)
3.跟陌生人初次見面總覺得相見恨晚(飢餓效應)
4.摘掉有色眼鏡(刻板效應)
5.為什麼我們總說距離產生美(刺蝟法則)
6.付出就想要回報(蹺蹺板定律)
7.我們總是用自己的喜好去衡量別人(投射效應)
8.你是否會以貌取人(暈輪效應)
9.「自己人」好辦事(自己人效應)
10.我們更喜歡先批評後肯定我們的人(阿倫森效應)
如何擺脫困境:做游弋在生活里的快樂金魚
1.當機立斷好處多(布里丹毛驢效應)
2.為什麼我們認為好的別人卻不認同(馬斯洛效應)
3.解脫自己,昂首前行(吞鉤現象)
4.把偶然的快樂變成必然(墨菲定律)
5.忍耐方能獲得長遠利益(延遲滿足定律)
6.不要讓自己太安逸(餓老鼠與飽老鼠效應)
7.生活中人們總是喜歡拔高自己(蘇東坡效應)
8.你是否會「隨大溜」(從眾效應)
如何參透愛人心理:編織一幅有質感的幸福錦緞
1.面對愛情,先進門再說(登門檻效應)
2.夫妻之間鬧矛盾需要有人先說「軟話」(南風法則)
3.戀愛往往是越挫越勇(羅密歐與朱麗葉效應)
4.讓每一步都正確(路徑依賴原理)
5.多做溝通,溫柔相待(超限效應)
6.怎樣提高相親的成功率(快速約會策略)
7.給你的愛情製造點驚喜(弔橋實驗)
8.怎樣獲得完美愛情和幸福感(愛情三角形理論)
如何笑傲職場:在辦公室的叢林里輕鬆漫步
1.怎樣在辦公室中遊刃有餘(競爭優勢效應)
2.吃虧是福(微小讓步定律)
3.有說也要有行動(虛假意見效應)
4.在競爭中激發自己的動力(鯰魚效應)
5.給心情放個假(紫格尼克效應)
6.如何讓決定你職場命運的人記住你(萊斯托夫效應)
7.千萬別成為職場中的「完美達人」(犯錯誤效應)
如何讀懂老闆心理學:小心拉動緊繃著的管理心弦
1.每個員工都是千里馬,你要成為伯樂(羅森塔爾效應)
2.用情感激勵下屬(恆河猴實驗)
3.最合適的人做最合適的事(彼得定律)
4.給員工他所喜歡的(餐具實驗)
5.怎樣讓員工領情(韋伯定律)
6.壓力適中最合適(成就動機實驗)
7.與員工友好相處(猩猩照鏡子實驗)
8.怎樣讓員工有勁頭(感覺剝奪實驗)
怎樣管好自己的情緒:拔掉稻田裡瘋長的情緒野草
1.好的情緒才具有建設性(情緒效應)
2.告訴自己我最棒(巴納姆效應)
3.迎接陽光燦爛的日子(卡瑞爾公式)
4.給內心預留快樂的空間(鳥籠效應)
5.心平氣和是最好的「武器」(武器效應)
6.要愉快地接納自己(自我悅納)
7.情緒是可以傳遞的(踢貓效應)
......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