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為什麼諷刺司馬光「鱉廝踢」 蘇軾為什麼與程頤結怨

  蘇軾

  在後代文人的心目中,蘇軾是一位天才的文學巨匠,不過在政治上他就顯得格格不入,數次被貶官。不過作為一個文人,針砭時弊很正常,雖然他相當尊敬司馬光,但有時候也會對司馬光的一些政見持不同意見。

  蘇軾為什麼諷謔司馬光「鱉廝踢」

  據明代謝肇淛撰《五雜俎》卷十六載:「東坡與溫公論事,偶不合。坡曰:『相公此論,故為鱉廝踢。』溫公不諭其戲,曰:『鱉安能廝踢?』曰:『是之謂鱉廝踢。』」

  所謂「鱉廝踢」 ,其實是蘇軾即興發明的一個新詞兒。鱉,俗名甲魚、腳魚、團魚。「廝踢」,就是廝打踢蹬。了解鱉的習性的人都知道,它遇到情況時不會和對手廝打,只會一個勁兒地往泥里鑽,同時不顧一切地用後腿胡亂踢蹬,行為十分愚蠢可笑。於是,蘇軾就用「鱉廝踢」來諷謔司馬光對變法派不分好歹的胡亂攻擊和打壓。

  《五雜俎》這部筆記里還說:「一日,相與共論免差役利害,偶不合,及歸舍,方卸巾弛帶,乃連呼曰:『司馬牛!司馬牛!』」可見蘇軾與司馬光論事不合,是關於差役法以及王安石變法的爭論。而且蘇軾內心很有些氣憤,當面只用「鱉廝踢」 諷謔,回家就氣得不行,連呼「司馬牛」。也就是說你司馬光簡直就是一頭犟牛!看來,蘇軾對司馬光的批評還是很尖刻的。

  按一般見解,憑蘇軾和司馬光關係,他應該是不會這樣對待司馬光的。司馬光比蘇軾大二十多歲,與蘇軾的父親蘇洵同輩份,而且關係很好,蘇軾母親程夫人的墓志銘就是司馬光撰寫的。蘇軾兄弟參加的最重要制科考試,司馬光就是他們的考官,按規矩也就是蘇軾的恩師。最重要的是,蘇軾因為批評王安石變法而遭受黨爭迫害,坐牢貶謫,是司馬光向皇太后進言,才把蘇軾召回朝廷任職的。蘇軾自己也稱 「從游司馬光二十年」。那麼,蘇軾為什麼會如此諷謔司馬光呢?

  這其實是因為,司馬光在重新執政後,對王安石變法派的打擊迫害和對新法的一概否定廢止、實在是搞得太過份了。

  對於司馬光的如此做派,正直的蘇軾當然就顧不得長輩、師生和恩公的關係了,他不能不表達自己的意見和態度。蘇軾用「鱉廝踢」 諷謔司馬光,確實是對其頑固保守的絕妙諷刺。

  蘇軾之所以這樣批評司馬光,不僅因為他為人率真正直,無論老臣官吏,包括司馬光和王安石,凡有不當言行他都會情不自禁地揶揄諷謔;更重要的是,蘇軾的從政精神是和那些搞黨爭的官員截然不同的。他不會站在黨爭的立場而罔顧事實、混淆是非顛倒黑白,他對朝政都是堅持實事求是、秉公而論。在王安石變法中,蘇軾曾經率直地批評其過失,哪怕是因此而獲罪也不屈服;但對變法的正確舉措,他還是表示贊成的。當司馬光執政後一概否定新法、一味打擊新黨的時候,他當然不會昧著良知苟且,哪怕是落得兩面都得罪。本讀書人曹宗國認為,蘇軾對司馬光的諷謔批評,是一位正直士大夫應有的表現,實在難能可貴。

  蘇軾為什麼與程頤結怨

  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年)司馬光去世,大臣們正舉行明堂祭拜大典,趕不及奠祭,儀式一完成,大臣們希望趕去弔喪,程頤卻攔住大家,說孔子「是日哭則不歌」,參加明堂典禮之後,不該又弔喪家。大家覺得這不近人情,反駁說,「哭則不歌」不代表「歌則不哭」。蘇軾嘲笑程頤說:「這是枉死市上的叔孫通制訂的禮法。」這是蘇軾、程頤兩人結怨的開始。

  有一次國家忌日,眾大臣到相國寺禱佛,程頤要求食素,蘇軾責問說:「正叔(程頤表字),你不是不喜好佛教嗎?為什麼要吃素食?」程頤說:「禮法:守喪不可飲酒吃肉;忌日,是喪事的延續。」蘇軾唱反調:「支持劉家的人露出左臂來罷!」(用史記典故,蘇軾自比為漢朝的太尉周勃,把程頤比為呂氏亂黨,要求大家支持他。)范淳夫等人吃素食,而秦觀、黃庭堅等則吃肉。

推薦閱讀:

TAG:諷刺 | 蘇軾 | 司馬光 | 程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