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06-08
-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什麼意思,一定給分
滿意答案 此答案由提問者自己選擇,並不代表愛問知識人的觀點。
-
孫逸豪
- 【標題】清明【年代】唐【作者】杜牧【體裁】七絕【內容】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注釋】 1、清明:農曆二十四節氣之一,約在陽曆四月五日左右。 2、欲斷魂:指心裡憂鬱愁苦,就像失魂落魄一樣。 3、遙指:指向遠處。 4、杏花村:杏花深處的村莊。【譯詩】清明節這一天細雨蒙蒙,大路上的行人觸景傷情。請問小牧童何處有酒店?遠處的杏花村裡酒味濃。【賞析】 這首小詩,運用白描的手法,通俗易懂的語言,為我們勾畫出一幅真切的春景圖。首句用「清明」點出時令,用「雨」寫出環境和氣氛。「紛紛」二字既描繪了春雨的意境,又寫出了雨中行人的煩郁心情。「雨紛紛」,境界迷茫,令人惆悵。詩人在這裡運用了寓情於景,情景交融的藝術手法。第二句的「欲斷魂」傳神地描繪出此時此刻行人觸景傷情的內心活動,在濛濛細雨中又增添了一層愁緒。何以消愁?於是第三句一轉,提出「酒家何處有」。在第四句里,牧童以動作代回話,比答話還要鮮明有力,真乃「此時無聲勝有聲」。「遙指」二字,用得十分精妙,妙就妙在這不遠不近之間。這首詩意境優美,清新自然,不事雕琢,耐人尋味,富有感染力,是一首膾炙人口的好詩。 清明節,傳統有與親友結伴踏青、祭祖掃墓的習俗。可是詩中的「行人」卻獨自在他鄉的旅途上,心中的感受是很孤獨、凄涼的,再加上春雨綿綿不絕,更增添了「行人」莫名的煩亂和惆悵,情緒低落到似乎不可支持。然而「行人」不甘沉湎在孤苦憂愁之中,趕快打聽哪兒有喝酒的地方,讓自己能置身於人和酒的熱流之中。於是,春雨中的牧童便指點出那遠處的一片杏花林。詩歌的結句使人感到悠遠而詩意又顯得非常清新、明快。 附件:
推薦閱讀:
※二十四節氣|清明
※又是一年清明時 你還祭祖嗎?
※清明掃墓須知 別掃走了福氣
※避堵乾貨 | 2017清明節出行預測
※為什麼中國的鬼節(亡魂節)比如清明、七月十五等的人晚上夜深一些都躲在屋子裡不敢出去,而美國的萬聖節等這種類似的節日他們卻狂歡不止呢?這是社會差異么?還是歷史問題?
TAG:清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