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發展觀實現野生動植物資源利用的戰略轉變在全國野生動植物可持續發展座談會的講話
06-08
科學發展觀實現野生動植物資源利用的戰略轉變在全國野生動植物可持續發展座談會的講話 趙學敏(2004年3月29日)提高認識,統一思想,緊緊抓住用好當前林業發展的戰略機遇,以科學發展觀統領野生動植物資源保護、培育和合理利用,大力推進以利用野生動植物野外資源為主向以利用人工培育資源為主的戰略轉變,實現我國野生動植物可持續發展,是我們當前一項重要而緊迫的任務。一、令世人矚目的巨大成就野生動植物是自然生態系統的主要組成部分,也是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物質資源,在改善生態環境、推動科技進步、維護公眾健康、發揚中華文化等各個方面具有難以估量的價值。保護好野生動植物,對於貫徹落實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戰略,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我國幅員遼闊,地質歷史古老,地形、氣候複雜,生態環境多樣,第四紀冰期受北方大陸冰蓋影響較小,因而孕育保存了極其豐富的野生動植物。僅脊椎動物就達6000種左右,位世界前列;高等植物達3萬多種,居世界第三位。特別是大熊貓、朱?、金絲猴、華南虎、揚子鱷和水杉、銀杉、百山祖冷杉、香果樹等數百種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為我國所特有,保存了許多在北半球其他地區早已滅絕的古老孑遺人稱「活化石」的物種。我國有藥用植物11000餘種和藥用野生動物1500多種,又擁有大量的作物野生種群及其近緣種和許多畜禽的起源種,是世界上栽培作物的重要起源中心之一,還是世界上著名的花卉之母,還被稱為世界雉類王國。黨和國家十分重視野生動植物保護工作。進入新時期,國家將生態建設確定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全局性問題,系統整合提出了林業六大重點工程,並將野生動植物保護及自然保護區建設工程列為林業六大工程之一,於2001年全面啟動,促進野生動植物保護進入了跨越式發展新階段。特別是2003年,黨中央、國務院發出了《關於加快林業發展的決定》,國務院召開了全國林業工作會議,開創了我國林業發展的新局面,我國野生動植物保護事業也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正是在大好的發展形勢下,各級林業主管部門和廣大野生動植物保護工作者,緊緊扣住林業生態建設主題,圍繞國家可持續發展戰略,積極努力,做了大量艱苦細緻的工作,使我國的野生動植物保護事業在較短時期內取得了一系列令世人矚目的巨大成就。主要體現在以下十個方面:一是加強野生動植物保護立法,初步形成行政管理和執法體系。為加強野生動植物保護,國家先後頒布了《野生動物保護法》、《森林法》、《野生植物保護條例》、《陸生野生動物保護實施條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和《森林和野生動物類型自然保護區管理辦法》等一系列有關野生動植物保護的法律、法規和條例。按照法律法規的要求,國家林業局先後依法制定發布了《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馴養繁殖許可證管理辦法》、《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等規章,並會同工商、公安、標準等部門制定了一系列野生動物保護行政執法、刑事案件查處的有關規定等。各省(區、市)也相應制定了一系列地方性法規和規章,共130多項。這些法律法規和規章制度的發布,初步形成了符合我國國情的野生動植物保護法律法規體系,為野生動植物保護奠定了堅實的法律基礎。為確保野生動植物保護法律法規的實施,從國家林業局到各省(區、市)林業部門都成立了專門的保護管理機構,一些重點地區還建立了鄉鎮保護管理站,配有專人負責,為加強野生動植物保護管理奠定了組織保障。二是自然保護區建設得到快速發展,為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提供了良好的棲息環境。建立自然保護區是保護野生動植物最基本、最有效的方法,在全國野生動植物保護及自然保護區建設工程中,將自然保護區建設擺到了首要位置,顯示出跨越式發展勢頭。截止2003年底,全國林業系統已建立自然保護區1538個,面積達1.18億公頃,佔全國國土面積的12.3%,有效保護了我國85%的陸地生態系統類型,85%的野生動物種群類型和65%的高等植物群落類型,並在優化生態環境和促進野生動植物資源增長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三是大力開展遷地保護,拯救繁育珍稀瀕危物種。針對我國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種類較多的實際情況,自1980年以來,我國開始實施部分瀕危物種拯救工程。野生動植物保護及自然保護區建設工程啟動後,我國拯救繁育珍稀瀕危物種的工作得以極大拓展,新建野生動物拯救繁育基地18處,野生植物培育基地6處,促使大熊貓、朱?、揚子鱷和紅豆杉、蘭科植物、蘇鐵等極度瀕危的野生動植物種群不斷擴大,現有人工繁育大熊貓117隻,使大熊貓總數達到1596隻;朱?從1981年發現時的7隻發展到目前野外種群和人工繁育種群共計560隻;揚子鱷從200多條發展到1萬多條;紅豆杉栽培面積已達近5000公頃。此外,我國還有200多種珍稀瀕危野生動物已建立了穩定的人工繁育種群,有上千種珍稀瀕危野生植物在植物園、樹木園等培育基地得到良好保護。四是在全國範圍內開展野生動植物資源調查,初步掌握了資源底數。1995、1996、1999年國家林業(部)局相繼啟動了全國陸生野生動物資源調查和全國濕地資源調查、全國重點保護野生植物資源調查及第三次大熊貓資源調查,到目前已全部完成。通過上述資源調查,進一步準確掌握我國大熊貓野外種群數量及其生存環境狀況,第一次在全國範圍內掌握了252種野生動物、189種野生植物和重點濕地的資源分布及種群數量狀況、生境狀況和受威脅情況,使我們今後的保護決策有了科學的依據,也為今後比較分析資源變化趨勢打下了基礎。通過上述調查,我們還培養和鍛煉了一支業務過硬、作風頑強的野生動植物保護管理專業隊伍,完善了野生動植物資源調查監測技術,擴大了野生動植物保護宣傳,必將產生深遠而廣泛的影響。五是積極促進野生動植物資源培育,引導產業健康發展。針對野生動植物資源需求不斷擴大的情況,在加強野外資源保護的同時,為努力滿足國民經濟發展的需要,對野生動物馴養繁殖、野生植物培植不斷加強政策引導,加大科技投入,規範管理行為,探索市場機制,促使我國野生動植物資源培育行業開始步入健康、持續、快速發展的軌道,初步建立起資源培育、合理利用相結合的產業框架。據初步統計,我國各類野生動物馴養繁殖場和野生植物人工培植基地達18000多家,經營利用產值超千萬元的單位就有132家,年產值126億多元;全國野生動物園、動物園總數達207家,樹木園、植物園總數達180家;從事野生動植物各類行業就業,預計人數達上千萬人。這不僅為社會創造了巨大財富,緩解了野外資源保護壓力,還解決了一大批人口的就業,特別是帶動了區域性農村經濟和農民增收。據河北、貴州、四川等省統計,2003年農民增收的部分,來自林業和野生動植物達120元左右。六是加大執法監管力度,遏制破壞野生動植物資源的犯罪勢頭。隨著野生動植物保護管理的不斷加強,各級林業主管部門對亂捕濫獵、亂采濫挖、非法經營及走私野生動植物及產品等違法行為,普遍加大了打擊力度,林業、工商、公安、海關等部門相互支持,協同作戰,查處了一大批違法犯罪案件。2003年,國家林業局還先後組織了「春雷行動」和「綠劍行動」,僅「春雷行動」就查處各類違法案件達9000多起,收繳野生動物90多萬隻。同時,各級林業主管部門根據實際情況,適時組織聯合執法檢查,研究完善監管手段,推行標記管理措施,多方位、多環節加大執法監管力度,有力遏制了猖獗破壞野生動植物資源犯罪活動的勢頭。七是支持野生動植物保護科學研究,提高科技含量。野生動植物保護事業的不斷發展,對科技支撐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根據形勢需要,國家林業局組織開展了野生動植物生物學、生態學、繁殖技術、基因保存及開發、疾病防治等一系列研究,大幅度擴大鳥類環志規模,收到顯著成效,不僅掌握了許多野生動植物的特性和繁殖技術,保存了近2000份野生動植物基因樣本,藏羚羊絨基因移植研究進展順利,有力配合了SARS病毒和禽流感病毒動物宿主研究,並且3S等高新技術在實際工作中得到全面推廣,鹿類新品種培育也進入了推廣階段。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監測預警體系已完成論證研究,正在報國務院審批。上述努力,普遍增強了我國野生動植物保護的科技支撐能力,並且許多科研成果在資源培育和合理利用等領域展現出廣闊的應用前景。八是進一步拓寬國際合作與交流渠道,爭取國際支持與援助。我國曆來重視野生動植物保護國際合作與交流 ,加入了《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濕地公約》,先後與美國、日本、澳大利亞、俄羅斯、印度等多個國家簽署了加強自然及野生動植物保護合作的協議,加入了IUCN國際組織,並與WWF、WCS、WI等國際組織保持著良好的合作關係。工程啟動後,進一步加大了國際合作力度,在以往合作的基礎上,先後與國際鶴類基金會、拯救中國虎國際基金會、CIC、AZA等國際組織加強了合作關係。在大熊貓繁育、朱?保護、白鶴保護、華南虎拯救、蘭花保護繁育、濕地保護等領域啟動了一系列合作項目,僅2003年就爭取到558.7萬美元的資金援助,引進了國際先進保護技術及管理經驗,並通過國際合作培養了大批專業和管理人才。九是認真履行國際公約,野生動植物進出口穩步增長。我國是《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的締約國。長期以來,我國認真履行公約義務,強化進出口管理,嚴厲打擊走私野生動植物的違法犯罪活動,積極開拓國內外市場,促進野生動植物的合法貿易。據統計,2003年我國野生動植物進出口企業(包括監管、非監管)達2801家,進出口總值179.46億元,其中,進口總值127.36億元,出口總值52.1億元。野生動植物的進出口既滿足了國內的需求,又擴大了出口創匯能力,促進了野生動植物的保護與發展。十是廣泛開展宣傳教育,極大提高全社會野生動植物保護意識。為爭取全社會的廣泛力量支持、參與野生動植物保護,充分發揮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的作用,推動中國野生植物保護協會的成立,通過報刊雜誌和廣播電視,採取多種形式,長期堅持廣泛深入的野生動植物保護宣傳教育,倡導保護新觀念,在全社會極大增強了群眾自覺保護意識,野生動植物保護的群眾基礎日益堅固。二、物種瀕危的主要原因雖然我國野生動植物保護取得了巨大成績,但我們還必須清醒地認識到,由於長期以來人們保護野生動植物意識淡薄,跨行業、多領域過度利用野生動植物資源,加之一些受利益驅使的亂捕濫獵、亂采濫挖現象屢禁不止,我們保護機構又資金匱乏、管理手段落後,以至影響野生動植物種群生存危機和局部滅絕加劇。據科學資料,現在地球上人為活動影響物種滅絕的情況大於自然因素,物種現在以每小時一種的速度消失,而一個物種消失往往導致10?30種生物生存危機,更嚴重的是造成物種的局部滅絕,會帶來生物遺傳多樣性的喪失,進而造成物種的最後滅絕。我國野生動植物受人為活動影響情況一直十分嚴重,絕大部分野生動物普遍面臨著生境惡化、種群隔離的嚴重狀況,現有30000多種高等植物中有4000餘種受到威脅。據《CITES國際公約》稱:世界上瀕臨滅絕的物種有640種,其中我國156種,佔24%。造成我國物種瀕危加劇的主要原因是:一是自然生態系統脆弱、退化的嚴重局面還沒有從根本上得到有效抑制。到目前,我國還有許多生態脆弱區域、重要濕地和珍稀野生動植物棲息地沒有納入到保護範圍,盲目開發破壞野生動植物棲息地、蠶食自然保護區等情況仍時有發生,部分區域生態失衡、水土流失、生物多樣性下降的情況還未得到扭轉。特別是局部地區對野生動植物棲息地進行大規模開墾等情況,使野生動植物棲息不斷縮小或割裂;還有一些區域過度放牧現象嚴重,極大侵佔了野生動植物的生存空間,直接影響到相關野生動植物資源的生存與發展。二是野生動植物資源總量不足,過度利用嚴重,部分物種資源已下降到瀕危程度。由於人口眾多和經濟發展對資源的需求持續擴大,已嚴重超出了資源增長幅度,導致資源總量不斷下降。一些需求量大的物種,如麝類、穿山甲、紅豆杉等,資源已下降到瀕危程度。特別是在市場高額利潤的誘惑下,一些不法分子仍在大肆亂捕濫獵、亂挖濫采和非法經營、走私野生動植物及其產品,對野生動植物資源造成極大破壞。我們曾經發生的青海可可西里藏羚羊、環渤海灣魚類、雲南大象等破壞事件,蘭花資源、紅豆杉資源被盜採,髮菜和甘草資源被亂挖等等,都證明這類破壞和掠奪性利用並沒有停止。如不儘快採取措施,遏制資源下降趨勢,促進資源的恢復和發展,相關產業勢必因資源危機面臨難以為繼的局面。三是環境污染已直接導致區域性野生動植物資源的嚴重下降。由於工業「三廢」處理不當和濫用農藥化肥,在一些區域造成對野生動植物棲息地水源、空氣的嚴重污染,使一些原分布有野生動植物的區域已不適應其生存,導致野生動物死亡或被迫逃離,野生植物大量死亡,區域性野生動植物資源急劇下降。環境污染還對部分種類野生動植物的繁殖增長產生了嚴重的負面影響,如許多鷹隼類,因污染導致蛋殼變軟,無法孵化,致使其種群數量不斷下降;還有一些野生植物,因受到農藥、化肥的影響,開花結種受到影響,難以繁殖出新生植株 ,種群結構老化,面臨更新危機。四是部分物種由於存在生物學特性的缺陷,自身繁殖或適應環境變化能力差,種群呈衰亡趨勢。如:大熊貓等部分野生動物食物單一,對生存環境要求苛刻,在生存競爭中處於劣勢地位;百山祖冷杉等部分野生植物對氣候變化十分敏感,隨著全球性氣候變暖,對其繁殖造成直接影響。對上述物種,需要通過人為創造條件,促進其恢復和發展。如果人為輔助措施不到位或方法不當,這些物種資源就很容易陷入瀕危或滅絕。五是野生動物馴養繁殖和野生植物培植的總體發展水平較低,良莠不齊。雖然我國野生動物馴養繁殖和野生植物培植已初見成效,但總體發展水平仍然較低,還沒有形成規模化、集約化的繁育、培植體系,經濟發展所需資源大部分仍依賴從野外獲得,給野外種群保護帶來很大壓力。野生動物馴養繁殖和野生植物培植中還有一個突出的問題,就是科技含量較低,資源增長緩慢,還有部分單位技術落後、條件惡劣,反而借人工培育為名,非法從野外掠取資源,不僅達不到發展資源的目的,還對資源造成極大破壞。三、資源利用的正確觀念以科學發展觀統領野生動植物保護管理工作,就是要堅持「全面、和諧、可持續發展」原則,統籌兼顧對野生動植物的生態需求、資源需求、人文需求等,把野生動植物納入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總盤子中。真正實現野生動植物「資源常在,永續利用」。野生動植物是我國的戰略資源,它不同於礦藏、土地和木材等資源。野生動植物資源兼具三種特性(即生態功能、物質資源和遺傳基因),一大特點(即具有可再生性)。野生動植物這種特性,發揮著十分重要的生態作用,是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保障。科學培育和合理利用野生動植物資源,是保證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物質基礎;保存野生動植物的遺傳基因,發展野生動植物文化,是關係到中華民族生存、豐富中華文化的大事。正因為野生動植物資源具有的這些其他資源沒有的重要特性,更要求我們堅持以科學的發展觀,指導野生動植物的保護、培育和利用工作,正確認識野生動植物在維護自然生態平衡中的基礎作用,正確認識野生動植物資源在國民經濟發展中的重要地位,正確認識野生動植物蘊藏的巨大社會文化潛能,正確處理野生動植物資源保護、發展和合理利用之間的關係,真正實現野生動植物的可持續發展。一是正確認識野生動植物在維護自然生態平衡中的基礎作用。野生動植物和森林一樣,在維護自然生態平衡中發揮著主體功能,主要表現在,野生動植物都是構成自然生態系統的組成部分,具體實現著生態系統中物質循環、能量流動和生態平衡,是維持生態系統統一整體穩定的基本因素。任何一個物種種群的喪失,都將破壞自然生態系統的結構,影響到其生態功能的發揮。特別是許多野生動植物是自然生態系統中的關鍵種,在維持自然生態系統進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一旦消亡,將可能激發連鎖效應,直至打破自然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導致災難性影響。如:森林生態系統一旦失去蛇類、鼬類等森林鼠類的天敵,鼠害泛濫就將摧毀當地的森林;一些傳播花粉、傳播種子的野生動物,一旦消亡,將導致自然生態系統停止更新換代;還有許多野生植物,是野生動物的基本食物來源,一旦食物鏈條上有一種物種滅絕了,就會帶來10種、20種物種的危機。懂得了野生動植物這種生態功能,我們就可以在工作中自覺加強野生動植物及其棲息環境的保護,充分發揮野生動植物在自然生態系統中的生態效應,為人類社會的生存和發展提供良好的生態環境。二是正確認識野生動植物資源在實現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中的重要地位。從人類誕生以來,野生動植物就一直是人類社會發展的重要物質資源,不僅為早期人類提供了賴以生存的食物、衣服,並且原始農業也是在種植野生植物和馴化野生動物的基礎上逐步形成的。即使在人類社會高度發達的今天,特別是實施可持續發展、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在礦藏、土地和木材等資源逐步減少的情況下,野生動植物作為一種可再生、可發展的資源,是經濟、文化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野生動物可以作實驗用、皮毛用、藥用、肉食用和觀賞用,野生植物可以作中草藥用、花卉用、觀賞用和編織用,等等。任何一個用途抓好都可以變成一大產業。我國傳統醫藥、特種皮革、工藝品製造等眾多產業,都不可缺少這一重要的物質資源。據不完全統計,我國有80%的中成藥和大部分保健品原料來自野生動植物,全世界大約有30億人口使用的醫藥產品來源於野生動植物,產生的經濟效益十分巨大。許多野生動植物資源還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性,如麝香、鹿茸、紫杉醇的藥用功效和某些海藻生產燃料油的能力等。隨著人類生態旅遊、綠色食品等新型產業的興起,培育和合理利用野生動植物資源具有廣闊的前景,同時也是城鎮人口就業和農民增收的重要渠道。只要通過有效保護和繁育,促進其資源量的不斷增長,就能更好地滿足經濟發展對資源的需求。三是正確認識野生動植物蘊藏的巨大社會文化潛能。野生動植物資源不僅具有直接的經濟價值,其潛在的社會文化價值更是難以估量的。縱觀中國歷史,許多中華文化都緣源於野生動植物,現在世界流傳久遠的公園文化,就是以野生動植物和森林為主角。在高新生物技術日益發展的今天,野生動植物孕含的基因資源,已經顯示出巨大的開發潛力,成為國際上特別是發達國家爭奪的焦點。目前在全世界對家禽家畜、農作物品種的進一步改良,都開始轉向在野生動植物中尋找新的功能性基因。過去的野生稻、野大豆、獼猴桃和一些藥用植物等,都通過遺傳基因培育出經濟價值高的新品種;現在正研究的藏羚羊絨生長基因轉移到山羊一旦成功,養殖山羊就可以大量生產品質高、價值大的藏羚羊絨,從而開創出一大新型產業。有人預言,野生動植物基因資源的爭奪,將關係到未來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經濟興衰。我國是野生動植物基因資源十分豐富的國家,但如果保護不當導致物種滅絕,其基因資源也將隨之消失,損失將無法挽回。從這個意義上講,加強野生動植物基因資源的保護與開發,對確保中華民族的長遠利益具有特殊的戰略意義。四、保護、培育與合理利用的關係我們認識了野生動植物的生態、經濟、文化價值和資源的可再生性,同時要看到野生動植物保護、利用的科技性很強,保護和利用的難度都很大,且培育周期長,要有長遠的眼光,搞好了潛力很大,搞得不好還會失去生態平衡,帶來更大的災難。因此,必須正確處理資源保護、培育和合理利用的關係,在保護中開發,在開發中保護,走科學的可持續發展道路。在保護中開發,首先要求我們必須切實加強對野生動植物資源的保護,防止保護不當造成物種滅絕、基因喪失和自然生態環境惡化的後果,否則,其損失將無法挽回,更談不上開發。在人類發展史上,由於過度利用資源和破壞自然環境,已經導致了許多物種的相繼滅絕和生態環境的惡化,甚至有的繁華都市化為廢墟,教訓十分深刻。因此,對野生動植物資源的開發,必須以野生動植物資源得到良好保護為前提,充分發揮野生動植物的生態效益,採取嚴格措施防止物種滅絕和基因資源喪失,才能以科學、適當的方式對野生動植物資源加以開發。在開發中保護,則要求我們在正確認識野生動植物資源特點的基礎上,改變單純保護、片面保護的觀念,大力推動資源培育,科學合理地對資源加以開發利用,造福人類。如果我們放棄對資源的培育和科學合理的開發利用,固守單純的保護方式,人類對野生動植物資源的經濟需求、社會需求得不到兼顧,不但是對野生動植物資源的極大浪費,保護事業也將無法與社會經濟、群眾利益有機地結合起來,保護事業的發展也將失去應用的活力和動力。總之,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指導野生動植物可持續發展,就必須正確處理好野生動植物資源保護、培育和合理利用三者之間的關係,堅持「保護第一、大力培育、合理利用」的原則。在具體工作中,要以保護為基礎,促進資源的人工培育,在資源允許的範圍內加以科學合理的利用,而決不是以犧牲資源和環境為代價的掠奪式利用。要按照「資源消耗量小於增長量」的要求,嚴格控制資源消耗量,確保資源總量不斷增長。要大力促進資源人工培育,推動以利用野外資源為主向以利用人工繁育資源為主的戰略轉變,緩解野外資源保護壓力,逐步做到少用以至於不用野外資源。要採取科學的利用方式,提高科技含量,最大程度發揮資源利用效益。要將保護、發展和合理利用與農村經濟發展、農民增收有機地結合起來,充分調動全社會和廣大人民群眾自覺支持和參與野生動植物保護事業,以合理利用帶動資源保護和培育,增強保護能力與活力,才能最終實現野生動植物的可持續發展。五、資源利用方式的戰略轉變當前,我國野生動植物保護事業正處於歷史性轉折的關鍵時期。從資源保護形勢來看,國家實施了全國野生動植物保護及自然保護區建設工程,自然保護區建設、瀕危物種拯救、種源繁育、基因保存等取得了顯著成效,保護能力不斷增強。但從資源利用形勢來看,隨著人口的增加和社會經濟的發展,對野生動植物資源的需求居高不下,且日益擴大。在這一對十分尖銳的矛盾面前,為確保野生動植物資源可持續地發揮出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我們的必然選擇就是,大力促進野生動植物資源的人工培育,推動以利用野生動植物野外資源為主向利用人工培育資源為主的戰略轉變,以人工培育資源緩解野外資源保護壓力,並逐步代替野外資源,開創野生動物馴養繁殖、野生植物培植和合理利用產業的新局面,促進我國野生動植物保護事業進入可持續發展的軌道。一是加強野生動植物野外資源的普遍保護。當前,我國野生動植物資源總量處於嚴重不足的狀況,隨著人口的不斷增長和經濟的快速發展,對野生動植物資源的需求還將持續擴大,如不採取果斷措施,從根本上扭轉野外資源過度消耗的情況,不僅將危及許多物種種群的生存發展,破壞生態平衡,許多需要利用野生動植物資源的重要產業也將因資源耗盡而難以為繼。為此,現階段的首要任務,還是要進一步加強對野生動植物野外資源的普遍保護,嚴格禁止對瀕危、珍稀野生動植物資源進行直接的商業性利用,嚴格禁止以食用為目的獵捕或採集野生動植物的行為,並在一些瀕危、珍稀野生動植物重點分布區域加快自然保護區建設步伐,進一步強化自然保護區的資源管理工作,使野生動植物野外種群得以休養生息,逐步擴大。即使是目前野外還有一定資源量的野生動植物,對其開發利用,也必須從嚴控制,防止資源過度消耗導致新的瀕危物種的出現。二是大力促進野生動植物資源培育。當前我國經濟發展對野生動植物資源需求不斷擴大,對野外資源的利用還要進一步從嚴控制,這既是對野生動植物保護的嚴峻挑戰,也為大力促進野生動物馴養繁殖和野生植物培植提供了難得的機遇和廣闊的前景。對此,今後工作的關鍵是,要為野生動物馴養繁殖和野生植物人工培植創造良好的政策環境,建立適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形勢的引導機制,加大科技投入,爭取扶持措施,鼓勵資源利用者加入到資源培育中來,吸引全社會多方面的力量參與到資源培育中來,實行「誰培育,誰優先利用」的原則,調動各方面培育資源的積極性,大力推進以利用野外資源為主向利用人工培育資源為主的戰略轉變,開創出具有廣闊發展前景的野生動植物資源培育新型產業。三是優化野生動植物資源的宏觀調控和配置。我國現有的野生動植物資源總量,不可能對所有利用資源的需求予以全面保障,必然要求進一步強化對資源的宏觀調控,優化資源配置,遏制濫用、過度消耗野生動植物資源的情況,提高資源利用效力,使有限資源最大程度發揮出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在這一方面,今後的工作方向是,發揮政策在市場經濟中的槓桿作用,對醫藥、文化等各個領域的野生動植物資源利用單位,根據其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分類確定重點,在建立「公平、公開、公正」資源配置機制的基礎上,優先保障重點領域、重點產業對資源的需求。特別是對特殊的野生動植物資源,逐步推行定點、定向、定量管理措施。對積极參与資源培育的企業,以政策有效保障其優先利用資源的權益。通過上述政策措施,實現資源的有序流通,服務於社會和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四是建立有效的市場准入機制。長期以來,不同來源和不同性質的野生動植物及產品「魚目混珠」進入市場的情況十分嚴重。這既不利於維護合法經營者權益,也不利於對破壞野生動植物資源犯罪行為的打擊,還不利於野生動植物資源培育業的發展。針對上述情況,國家林業局和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在推行野生動物製品標記方面進行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顯著成效。在此基礎上,下一步將建立系統的認證程序和制度,繼續擴大標記範圍,逐步對進出口野生動植物及其產品實行統一標記,對經認證屬於合法從事野生動物馴養繁殖、野生植物培植及經營利用的單位和經標記的野生動植物及其產品,簡化審批程序,提供快捷、有效的服務。五是大力支持和推動科學研究及成果推廣。科技進步在野生動植物保護、利用中起著決定性作用。野生動植物可持續發展對科學技術的要求高,實際工作中還有大量的科技問題沒有得到解決,導致新品種培育、基因資源開發、信息系統管理等極具潛力的工作進展遲緩。對此,一定要下決心加大對野生動植物資源保護、培育和合理利用的科技投入,加強科技人才培養,建立跨學科的聯合攻關機制,探索科研與實際應用相結合的連動模式,加快科研成果轉化,促進技術升級,提高科技支撐體系的實力。六是積極發揮民間團體的橋樑和紐帶作用。隨著我國市場經濟改革的不斷深入,轉變政府職能的步伐不斷加快,部分原來由政府承擔的工作要逐步剝離出來,轉由民間團體或行業組織來承擔。在這一形勢下,政府主管部門在堅持「民辦、民營、民受益」原則的基礎上,要解放思想,大力發展專業合作組織、行業協會和專業技術協會等中介組織,建立起政府與社會溝通交流的橋樑和紐帶。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中國野生植物保護協會等有關民間團體和行業組織,要把握機遇、明確方向、準確定位,積極發揮行業管理和社會服務的雙重功能。特別是在宣傳教育、技術培訓、信息服務和行業協調等方面,主動突擊,維護行業秩序,強化行業自律,提出發展建議,給政府主管部門當好參謀,服務於行業的健康發展。七是強化養殖培植和經營利用執法監管力度。受高額利潤的誘惑,目前在我國部分地區、部分環節仍然存在亂捕濫獵、亂采濫挖和非法經營、走私野生動植物的現象,不僅使野生動植物資源遭受嚴重破壞,還極大幹擾了正常的市場流通秩序,迫切需要加大保護管理執法力度。要深入調查掌握本地區各類非法活動的動向,將加強執法檢查、清理整頓和專項行動相結合,特別是在重點地區、重點環節要強化執法監管手段,通暢合法渠道,堵住管理上的漏洞;對一些地區普遍存在的濫捕濫獵、亂挖濫采、走私野生動植物及產品等重大犯罪活動,必須組織專項打擊行動,在社會上形成強大的震懾聲勢,有力遏制犯罪勢頭,為野生動植物可持續發展創作良好的環境。八是合理利用國內外資源,積極開拓國際市場,努力提高進出口管理水平。我國是一個野生動植物資源相對短缺的國家。開發利用國外資源,是緩解經濟和社會發展對野生動植物需求的壓力,促進我國野生動植物資源可持續發展的一條有效途徑。要重視國外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在認真執行國際公約的基礎上,積極開展與各締約國特別是周邊國家之間的交流與合作,積極疏通進口渠道,鼓勵和推進原料產品和加工貿易活動的開展。本著服務企業、方便企業的原則,要積極開拓國際市場,提高出口創匯能力。在保護好野生物種資源的前提下,研究制定有利於企業出口創匯的政策措施,鼓勵和支持企業擴大出口,特別是鼓勵高附加值產品的出口。要進一步加強對野生動植物進出口的管理,建立企業登記備案制度和信用評估制度,規範企業進出口行為,嚴厲打擊野生動植物走私活動,為保護進出口企業合法權益,為進出口活動創造公平的社會環境。【關閉窗口】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武當趙堡太極拳的起源與發展歷史
※商簽和平協議是兩岸和平發展必然前景
※對聯寫作入門之( 一)對聯基本常識、(二)對聯的起源發展(舒貴生)
※更好的科學的可持續地發展
※【音樂百科】爵士鼓大事記:爵士鼓是如何發展成型的
TAG:科學 | 植物 | 可持續發展 | 發展 | 戰略 | 資源 | 利用 | 轉變 | 動植物 | 全國 | 科學發展觀 | 資源利用 | 講話 | 實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