趨吉避凶的傳統 保孩子長命百歲的吉祥物

古代醫療條件差,為了保孩子長命百歲,平平安安,總要為其請來很多「吉祥物」,比如這護身符吧,又被稱為護符、神符、靈符、秘符,就是書寫佛、菩薩、諸天、鬼神等之形像、種子、真言之符札,將之置於貼身處,或吞食,可蒙各尊之加持護念,故有此名。符之種類極多,依祈願之意趣而有各種差別;而其作用亦多,可除厄難、水難、火難等。

隨著一個新生命的來臨,給家庭帶來了無限的歡樂和希望。無論是古代的鐘鳴鼎食之家,世代簪纓之族,還是書香門第,為官做宰之人,只要是有條件的,親朋好友都要賀其弄璋之喜或是弄瓦之喜。

陸放翁曾有詩云:『求僧疏搭袈裟展,缽盂卻要護身符。』謂度牒也。今謂恃勢藐法者所託庇之人。曰護身符。曹公作《石頭記》時,更將此護身符化為為官之人人手一份的「護官符」,揣著它,才能長保烏紗,步步高升,有著極強的針砭時弊的意味。

在一些古代文學名著中,還提到一種叫寄名符的物什,它又是什麼呢?寄名符,古代為了兒女容易成長,就把他送到僧道處做寄名弟子,以求神佛庇佑。這個寄名的師傅就要給這個小孩子寄名符佩帶。

寄名有一定的儀式,不外乎焚香禱祝一類。寄名時,出家人要給孩子一些東西,比如僧農、道衣等等。最突出的是寄名符和寄名鎖(索)。

請僧道給嬰兒取法名,這是國人的一種傳統風俗,至少在南北朝時已盛行。其產生原因,首先在於當時醫療條件差,對於盼子心切的家庭來講,一旦如願以償後,又增加了恐其夭折或多病的擔心。於是除了細心呵護外,就要靠求神拜佛;而仰仗神佛保佑的最簡便、最牢靠的途徑,莫過於直接讓孩子皈依佛道——神佛法力無邊能護佑自己的弟子。但真捨得讓孩子去佛陀或天尊跟前做個護法檀越、把門力士什麼的父母,實在沒有幾個。又企求兩全的法門,便落到了名義上,也就是光讓孩子去佛寺道觀里掛個弟子的名兒,但仍養在家裡,這就是「寄名」。「寄名」的體現,便是拜個師父,取個法名。佛廟裡「寄名」程序,和道觀大同小異,有時還有將小兒年庚放在一隻紅布口袋裡掛在佛櫥上的,稱作「寄名袋」。「寄名」後,當師父的照例要送些「法寶」,如道髻、衲衣、銀鎖、符篆之類,用意是保佑弟子無病無災,平安成長。

還有這「寄名鎖」,和上面說的「寄名符」僅一字之差,人們比較熟悉的都叫它長命鎖。它是明清時掛在兒童脖子上的一種裝飾物,按傳統說法,只要佩掛上這種飾物,就能辟災去邪,「鎖」住生命,所以很多兒童從出生不久起,就掛上了這種飾物,一直掛到成年。新生兒滿百日或周歲舉行的儀式中最為流行的是掛長命鎖。鎖是一種起封閉作用的器具,門、箱等一旦上鎖,就只有用鑰匙才能打開。把鎖的用處加以誇張引申,便可用來鎖住無形的事物。

長命鎖的前身是「長命縷」,也被稱之為「長命縷」。也有叫「長生縷」、「續命縷」、「延年縷」、「五色縷」、「辟兵繒」、「朱索」、「百索」等名稱的。戰亂年代在小孩胸前掛鎖,其意義在於鎖住小孩的命,避免病魔疫鬼侵入危害小孩。人們認為小孩一旦戴上了鎖,就能無災無禍,平安長大。所以,人們把這種鎖稱作長命鎖。現在的長命鎖更多表達的是長輩對晚輩的祝福。

關於佩長命縷的習俗,最早可追溯到漢代。據《荊楚歲時記》、《風俗通》、《歲時廣記》以及《留青日札》等書的記載。在漢代。每逢五月初五端午節。家家戶戶都在門楣上懸掛上五色絲繩,以避不祥。到了魏晉南北朝時,這股絲繩被移到了婦女臂上,漸成為婦女和兒童的一種臂飾。不僅用於端午,還用於夏至。在當時,由於戰爭頻繁,加之瘟疫,災荒不斷,廣大人民渴望平安,所以用五色彩絲編成繩索,纏繞於婦女和兒童手臂,以祈求辟邪去災,祛病延年。到了宋代,這種風俗,仍然存在。不僅流行在民間,還傳入宮廷,除婦女兒童之外,男子也可佩之。

每到端午節前,皇帝還在長春殿親自將續命縷賞賜給近臣百宮,以便他們在節日佩戴。宋代稱這種五彩絲繩編結物為「珠兒結」、「綵線結」,可見其形制已較複雜,除絲繩、綵線外,還穿有珍珠等物,在當時京都等地的街市上還有不少店鋪和市販,專門以銷售這種飾物為生。到了明代,風俗變遷,成年男女使用者日少,通常用於兒童,並成為一種兒童頸飾。一般多用於小兒滿周歲時,百索的進一步發展,就成了長命鎖。


推薦閱讀:

關於猴年的祝福語?
熊本熊怎樣才能打敗黑白熊(monokuma)?
吉祥物裡面的人的生活?
屬虎的人2011年帶什麼顏色的吉祥物配件比較有利。
不能佩戴與屬相·相衝相刑相剋·禁忌的吉祥物!

TAG:孩子 | 傳統 | 吉祥物 | 百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