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五代錢幣:開元寶文稱盛世五代更迭顯名珍
作者:劉飛燕 華夏古泉網創始人 新浪收藏專欄作家
[錢幣收藏雜談之四]
隋唐五代十國錢幣:開元寶文稱盛世,五代更迭顯名珍
隋唐是中國又一個繁榮時期。隋五銖、唐早期開元通寶,存世量雖大但個個精美,部分開元錢的字口如刀削斧劈,令人嘆為觀止。唐經安史之亂後國力漸衰,五代十國時期中國又陷入分裂。這一時期錢幣特點是鑄量少、工藝粗、品種多,其中也不乏精美的,南唐還出現了「對錢」(即兩枚錢幣僅書體不同,錢文、大小、銅質均相同),成為北宋時期對錢大量出現的先聲。
隋:五銖錢告別歷史舞台
隋朝在我國歷史中僅存三十八年,宛如流星一瞬,但這一瞬卻為五銖錢畫上了較完美的句號。隋文帝頒布了嚴格的幣制政策,使五銖錢無論材質、重量、鑄工都十分統一,結束了分裂時期各地區使用不同貨幣的雜亂局面,促進了經濟發展
隋五銖至今發現三種版式:直筆、曲筆和置樣五銖。其中直筆五銖最為常見,置樣五銖最少。前期因為國家強有力的幣制政策,整體鑄造精美。後期因國力衰弱,一再減重。到了唐代,國家廢五銖錢,始鑄開元通寶,在我國沿用了七百餘年的五銖錢告別歷史舞台。
圖4-1:置樣、曲筆五銖 拍賣價:315元 (華夏古泉網:2011-12)
唐:開元通寶創新幣制
唐武德四年起始鑄「開元通寶」,是我國通寶錢的始祖。「開元通寶」並非年號錢,「開元」典出漢代班固《東都賦》:「夫大漢之開元也,奪布衣以登皇位」,是為開闢新紀元之意。
當時唐高祖為整治混亂的幣制,廢隋錢,效仿西漢五銖的嚴格規範,開鑄「開元通寶」。最初的「開元通寶」據稱為唐初四大書法家之一的歐陽詢題寫,其字在篆隸之間;錢背有星、月及其他紋飾,版別複雜。錢幣形制仍沿用秦方孔圓錢,規定每十文重一兩,每一文的重量稱為一錢。從此,中國的幣制正式脫離以重量為名的銖兩體系而發展為通寶幣制,成為唐以後歷朝的鑄幣標準,沿襲近一千三百年。這也是中國度量衡改為十進位的關鍵,從此錢不再以重量為名稱,反而中國的重量以錢為名稱。因此開元通寶被稱為我國貨幣史上三大錢系之一(另兩大錢系是半兩、五銖)。
開元通寶鑄期長、鑄量大、版式複雜,是存世最多的中國古錢之一。普通版別價格不高,少見版別價格略高,但也有大珍品。
至唐高宗乾封元年(公元666年),始鑄「乾封泉寶」。這是唐代第一枚年號錢。一枚「乾封泉寶」當十枚開元通寶,被視作虛值大錢,民不樂用,一年後即被廢,鑄造時間較短,存世少,在唐代的錢幣中屬於熱門品種。
其後唐肅宗乾元元年始鑄乾元重寶,恰逢安史之亂期間,幣制較為混亂,有當十、當五十(重輪)兩種,背文有祥雲、瑞雀等,不久即減重貶值,後又鑄小平錢,至今存世較多,版式複雜。
安史之亂歷時八年之久,期間史思明所鑄的錢幣也成為古泉界熱門品種。
唐天寶十四年,安祿山、史思明起兵反唐。史思明於乾元二年攻佔洛陽,自號「大燕皇帝」,始鑄「得壹元寶」。錢文本是出自老子《道德經》中「天得壹以清」,取初始,一統天下的含義。
得壹元寶據傳是史思明銷毀洛陽銅佛所鑄,故銅質極好。得壹元寶僅開鑄數月,史思明因厭惡「得壹」二字,改鑄「順天元寶」,因此得壹元寶存世量較小,故有 「順天易得,得壹難求」的說法。「順天」形制、比值、色澤均同於得壹元寶,鑄量較多。順天元寶雖不及得壹元寶珍貴,但因其鑄工精美,版式單一,近年越來越受到泉友的喜好。
五代十國:「短命」的地方性貨幣
五代十國時期,重又陷入分裂、戰亂。國家不穩,貨幣鑄造也極不穩定。這時的錢幣有兩大特點:一是大額錢幣盛行。唐朝大部分時間用的是小平錢,五代十國則自當十當百到當千當萬都有;第二是低價金屬大量使用,特別是鐵錢通行,這可能是當時由於缺銅,因此各割據政權較少鑄造銅錢。
這一時期錢幣特點是鑄量少、工藝粗、品種多,錢制非常複雜,而且多不見於史書。
在五代方面,據稱有開平通寶、開平元寶等,但真正見於史書的是後晉的天福元寶、後漢的漢元通寶和後周的周元通寶。天福錢銅質薄小,遺留下來多是私鑄,精製的官爐錢很少;漢元錢則規整得多;周元錢是毀佛寺銅像所鑄,後人迷信,認為周元可以治病或助產,加以仿鑄。
十國中大多有鑄錢,其中以南唐錢種類最多。數量多而見諸史書的有開元通寶、唐國通寶和大唐通寶三種平錢。開元和唐國通寶均有篆、隸兩種書體,成對錢。後來北宋盛行的對錢就是模仿南唐的。
圖4-2 唐開元通寶篆書、隸書
另外一些國家也有鑄錢,但這個時期的錢幣多是地方性貨幣,流通範圍很小,其中許多錢幣鑄造的數量極少,幾乎是一種象徵性的東西,在貨幣史上的影響力很小。但從收藏的角度,這些存世極少的錢幣反而成為珍稀品種。
總之,隋唐在我國貨幣史上是一個劃時代的時期:隋,沿用七百餘年的五銖退出歷史舞台;唐,開元通寶在錢幣史中開創了新紀元;五代十國,則由於各類錢幣鑄量稀少,註定了其出現珍品古錢幣的機會極大。其後進入宋朝,又一個錢幣鑄造高峰來臨。
[鏈接一] 隋唐五代十國錢幣中的名譽品
1、開元通寶珍品
開元錢是唐朝最先鑄、同時也最重要的錢。它在唐以後還在流通。開元錢版別很多,主要是根據文字的筆畫和背面的星月來定。
普通開元錢由於數量巨大,市場價格不高,珍品主要來自於一些稀罕版別:
例如開元通寶背三朵雲,可能為當時賞賜時所用,存世極少。看錢文特點應為早期盛唐時所鑄,錢文八分書體,字跡清晰秀美,為開元通寶錢文中之珍品。另外晚唐或五代時期也產生了開元通寶珍品:
圖表資料
圖4-3:開元通寶背三朵雲 拍賣價:8.4 萬元(中國嘉德 2010-11-15)
2、保大元寶
五代十國時期,楚馬希萼當政時尊南唐為正朔,故用南唐中主李璟的年號「保大」鑄造錢文。因是楚所鑄,錢幣「楚風」格外濃郁,與楚本國紀念幣「天策府寶」如出一轍。錢文雄健深峻,形制深厚樸拙。另有鐵錢,均罕見。
圖表資料
圖4-4:保大元寶背天 拍賣價 78.4萬元 (中國嘉德2010-11-15)
3、天德重寶
五代南閩王延政稱帝於建州,改國號為殷,建元天德,共歷兩年,鑄造有「天德通寶」和「天德重寶」背「殷」錢。天德重寶背殷錢分銅鐵兩種,面文也有隸書和楷書的區別,有「寶」字「足」部作隸筆,錢幣界稱為隸寶天德,極罕見。
圖表資料
圖4-5:天德重寶背殷 拍賣價:30.45萬元(華夏古泉網 2013-04)
[鏈接二] 隋唐五代十國錢幣中的熱門品種
唐代最為通行的開元通寶因鑄量極大,市場價格不高;五代十國的錢幣或鑄造較差不受歡迎,或存世極少成為大珍品,因此市場熱點主要集中在鑄造工整、存世量不大、價位適中的乾封泉寶、得壹元寶和順天元寶上面。
(1)乾封泉寶
乾封元年所鑄,正式的國號錢。錢文環讀,與開元通寶(採用直讀)不一樣,主要是順從民間習慣。錢幣鑄造精美,但沒有行用一年就作廢了,因此鑄量也較少,普通的市場價值在5千到1萬元左右。
圖4-6:乾封泉寶 拍賣價:2.1萬元(華夏古泉網 2012-07)
(2)得壹元寶
安祿山、史思明起兵反唐。史思明應天元年(759年)鑄「得壹元寶」,後厭惡「得壹」二字,改鑄順天元寶。其鑄造期只有數月,故較為稀見,有「順天易得,得壹難求」之說。得壹是當百大錢,製作工整,錢徑約35毫米,重約21克,其背面多為有月紋的,為唐代小名譽品。
目前得壹元寶背上月市場價值在2萬元左右,光背在1萬元左右,背四月最為稀見,市場價值在6萬元左右。
圖4-7:得壹元寶背上月 拍賣價:4.83萬元(華夏古泉網 2012-7)
(3)順天元寶
與「得壹」鑄於同年,其形制、比值、色澤均同於得壹元寶、保留了版式單一、整齊、厚實的特點;鑄量相對較多,目前背上月普通版價格在5千到1萬元左右,背月孕星版價格在1萬到2萬元左右。
圖4-8:順天元寶背上月 拍賣價:2.1萬元 (華夏古泉網 2012-7)
推薦閱讀:
※五帝錢幣,最後的封建盛世
※靖康恥 及 靖康錢幣
※1000000!清代面額最大的鈔票,剛剛拍出20萬
※細細想來--珍稀錢幣真是看在誰手裡
※【錢幣知識】淺談分析「北洋造光緒元寶三十四年庫平七錢二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