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為何越出國,反而越愛國?

雷希穎倡議微博

近日,我在微博上發起了#我和國旗合個影#的活動,沒想到在短時間內得到了很多微博網友的響應,三天不到就達到了近600萬的點閱量,可見大家對「愛國」的認同和共鳴。不過,在支持和鼓勵的聲音中,也夾雜著一些嘲諷和辱罵。對此我已經在微博上做了四點回應:

1、本人博士畢業後馬上回國,就不勞那些念叨著「中國這麼好,你為什麼還要躲在國外」的人們惦記了。出國留學是為了更深刻的了解別人的好與不好,愛國與留學,從來就沒有矛盾,不然美國怎麼還會打算向中國派10萬名留學生呢?;

2、作為澳大利亞最高學府的優秀學生代表(請參看我代表學院拍的宣傳片)和博士研究生,澳大利亞人給我的待遇、尊重還是不錯的,「受歧視」和「混不下去」這類情況與我的關係真心不大;

3、對於「讀書讀傻了」的評價,我想說,我除了讀書,也打過最底層的工,做過戶外拓展教練,還做過志願者。另外,在足球、短跑、音樂、辯論、演講、主持等業餘愛好方面,我在大學大大小小的獎項也拿了50多個,論綜合素質,我恐怕不比那些張口閉口就是污言穢語的網友差;

4、發起這個活動的目的,除了紀念抗戰勝利69周年和迎接65周年國慶外,更重要的,是對當前網路上的嘲諷、辱罵和抑制「愛國」情感的行為說「不」。讓那些見不得「愛國」的人難受了,我們也就開心了。

以上回應主要是針對那些想嘲諷和污衊我的「愛國」動機的言論,接下來,我還想向更多的朋友分享一下我對「越出國,就越愛國」現象的理解。其實,這並不是一個新問題,大家不妨在百度、谷歌上輸入這個標題,可以找到很多類似題材的文章。其中,復旦的張維為老師更是從與其他發展中國家的全面對比、與西方國家的橫縱向對比,以及對中國自身的冷靜分析等三方面進行了深度解讀,非常理性的文章,推薦大家一讀。與我而言,我寫不出張老師那樣有知識紮實、閱歷厚重、見解獨到的文章,只能結合自己的幾年在外留學的經驗,分享一下我對「越出國,越愛國」現象的看法:

第一、「越出國,越愛國」首先是因為個體在出國前後對國家的認同度的對比和反差。出國前,我和大家一樣,因為一些社會不公、政府人員腐敗和極端案例而對政府和國家怨恨不小。尤其是在新媒體出現後,各類被人為放大和突顯的衝擊眼球的案例層出不窮,這一度讓我對這個國家絕望--2011年7.23動車事件發生後,鐵道部發言人王勇平的一句「至於你信不信,我反正是信了」就曾徹底激怒了我,為此我專門在聯合早報上刊發了《人禍猛於天災的中國》一文,怒批鐵道部。那時候的我,和網上很多「憤青」朋友一樣,對國家、政府充滿了怨恨,對任何維護國家的言論都嗤之以鼻。這沒什麼,完全可以理解,因為怨恨和憤怒是人性中最容易釋放的一部分--它不需要費力的理性、思考和反省,只需要發泄便可。這樣的低起點,就決定了,只要稍加理性或者冷靜的看待這個國家,對國家的認同度馬上就能得到顯著的提高。多出國,有助於提升理性和冷靜,所以,變得更愛國,其實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第二、「越出國,越愛國」是因為破除了許多幻想,看到了更多的現實。在未出國前,因為網路上信息的蒙蔽,我總覺得國外的月亮是那樣的皎潔,那麼的圓。可出國後呢?什麼社會先進、夜不閉戶、路不拾遺、民風淳樸、道德高尚、人民公僕為人民……出國後才發現,才不是那麼一回事……從浦東機場到悉尼機場,一出艙門的那一刻,我就一感覺:這難道就是傳說中高大上的悉尼?習慣了藍天碧水映襯下悉尼歌劇院的宏美的影像,實在不能接受一個只有兩層的、略微狹小的、恍若第三世界的機場般的悉尼國際機場(這已經是澳洲最大的了……後來又數次去了悉尼歌劇院,我能說,大家以後還是選擇遠觀吧……)說好的發達與先進呢?

拋開落後的建築、公共設施不談,僅看政府和社會服務,這裡也和國內是不能相提並論的。一個2000多萬人口的國家,政府的工作效率竟然低至讓人髮指的程度!最常見的例子,來過澳洲的朋友都應該感受過數月拿不到簽證的無奈,以及辦事情一拖再拖和必須反覆預約的糾結(每次預約至少就要有一周的等待時間)。不僅如此,政府服務可不都是免費的噢,以火警和急診來說,以首都領地為例,只要家裡的火警警報一響,消防隊員到了你家,恭喜你,500澳元沒了,而救護車一走起,800澳元的賬單也將隨後郵寄到你家裡。

政府效率低下,收費不菲也就罷了,澳大利亞的社會服務更是讓人不忍直視。想安裝一個網路?對不起,大多數網路公司只負責給你裝網,至於路由器的調試,那是你自己的事情。如果網路出問題了,你先得給網路公司掛電話,然後在工程師的指導下自己調試路由器,公司要確定不是路由器的問題後才會派人上門……等等,派人可不是馬上派噢,一周、兩周、三周的等待是家常便飯,更可怕的,派人來了,不意味著能給你解決事情,一個人解決不了,要等下一個來,那就要重新預約……反正本博為了維修網路愣是廢了快兩個月的時間,浪費了數小時的電話交流時間及電話費用(每分鐘一澳元,自己算去要多少話費吧)。此類家政服務類型就不談了,反正價格高昂,服務水準低下就對了。至於餐館、賓館和KTV,大家有機會到悉尼、墨爾本這兩個澳大利亞最大的城市走一遭就清楚了,價格絕對比錢櫃高几倍,而服務則絕對是中國三級城市的城鄉結合部的店鋪水準--美國的服務也好不到哪去,歡迎身在美國的朋友繼續補充。「服務」之外,再看看社會治安。別的地方不談,一個只有400多萬人的悉尼,一年數百起的槍擊案是家常便飯,至於偷、打、搶、殺案件更是屢見不鮮。再加上歧視、騷擾神馬的,中國留學生已經不堪其擾的發起過多次抗議活動了,可結果呢?也就是沒結果了。

除此之外,民主問題是不能被遺漏的。這是中國的網路上最熱門的話題之一。公知們不是說有民主就有權利,有自由和有安全嗎……為了感受民主,我數次前往國會,認真聆聽上下兩院的討論。可是,我一次又一次的收穫了不盡的失望--一群沒有執政經驗的靠賣嘴皮子為生的政客們,除了會在鏡頭前搔首弄姿、口是心非的進行表演外,就再無別的能力了。至於辯論的「結果」,要麼是執政黨已經內定好的方案,要麼就是永遠的僵局。民眾的所謂權利,也就是被迫在兩黨中選擇一個自己不那麼討厭的--在澳大利亞,投票是法律強制的,然後絕大多數候選人又都來自工黨和自由黨,民眾別無他選。投票,已經成為了一種沒得選擇,卻又不得不選的僵化程序。所謂的權利,不過是因為沒有權利拒絕投票,然後必須進行一次相對沒有那麼討厭的選擇。更可怕的,這種制度下,兩黨間因為代表不同的利益集團,往往很難達成共識,議員們不斷浪費著納稅人支付給他們的工資、信任,重複著沒有實際意義的爭吵和辯論--架反正是吵了,事也是辦不了的,能做的,就是等待下一個熱點來取代過去的熱點,或者就這麼的僵持下去。即便一黨憑藉自己在議會的多數席位通過了某個執政方案,新的執政黨上台後,可以很快的將其推翻,從頭開始……民主所造成的混亂、低效率、不作為和資源浪費,對於發展中國家恐怕將是空前的災難--當前中東、東歐一些國家的困境或許就是最好的例子。

可以列舉的東西太多,以上這些都只是澳大利亞社會生活的一小部分,它們屬於社會的「陰暗面」。我從不否認這裡有很多的美好,環境好、生活安逸、工作學習簡單、收入水平較高等等,可它也和中國一樣,有著各式各樣的社會問題,有著各種各樣的社會不滿。這不該是社會最真實的一面嗎?因為看到了發達國家的更多的現實,對中國的包容度也就漸漸提升了。中國沒有那麼好,可真的也沒有那麼差,各有千秋,不是嗎?

第三、「越出國,越愛國」是因為感受到了更多的「未來」。如很多西方國家一樣,在澳大利亞這樣的國家,民眾因為享受到了西方陣營把持國際經濟、政治秩序,壟斷世界資源,掠奪發展中國家財富所帶來的福利,長期處於「不勞而獲」的狀況,漸漸的出現了許多現實意義上的社會寄生蟲。在澳大利亞青年人中,很大一部分競爭意識薄弱,奮鬥狀態全無,酒、性和毒品就是他們的信仰--別問我怎麼統計出是很大一部分的,你來生活幾天就會明白了。這種安逸的環境下,培養不出太多有毅力、競爭力和戰鬥力的人群,而那些沒有毅力、競爭力和戰鬥力的人們,就是這個國家的「未來」。相較之下,現在的這個中國,強大的社會壓力迫使大家都要去努力的求生存、求生活,使得每一個人的神經都如扭緊了的發條,隨時可以迸發出無盡的潛力。是的,這種狀態會讓人覺得很累,會逼著人去拼搏、去成長,可正是這種狀態造就了中國的下一代……他們,是中國的「未來」。將這兩個人群進行對比,如果你還以為西方國家能夠長久的居於霸權、領先和優勢的地位,那我也只能尊重你的固執了--「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富不過三代」等道理,在國家層面,恐怕也是成立的。

除了下一代的差別外,以澳大利亞人為代表的發達國家的政客、民眾,有很多仍處於一種虛弱的驕傲的狀態,他們高昂著頭顱俯瞰著世界,將自己認為是世界的中心、人類的救世主,他們習慣了以自己的思維、價值和標準去衡量一切,不願意去接受更多的新鮮事物,尤其是來自於不發達國家的文化、價值等,造成了他們在思維上的僵化—這與百年前的晚清非常的類似。如果說百年前的「開眼看世界」讓中國逐步走出了固步自封的窘境,那麼,這些西方國家,恐怕正在「固步自封」的道路上漸入佳境。看看澳大利亞從總理到外長到議員,再到土著人對中國的扭曲的認知,我們不難感受這些人骨子裡的那份「驕傲」。相反,中國因為自身存在著很多的問題,遭受著國內外嚴厲的批評,所以一直保持著一顆虛心向全世界學習的心,在不斷的反思和學習中保持著強勁的前進和發展勢頭。兩種趨勢,兩種「未來」。可以預見,當西方國家無力繼續掠奪如此多的世界資源時,它們的國內也將逐步陷入混亂--瑞典南部的騷亂、法國的動蕩、英國的飄搖……數不勝數的例子,它們只是開始。面對這樣的「大勢」,我為何要看衰中國,看好外國?

第四、「越出國,越愛國」是因為開始對中國的現狀進行相對冷靜、客觀思考。在「憤青」階段,我對中國的認知基本停留在對各類信息不加篩選的接收階段,尤其「偏愛」於美化西方,否定中國類的信息,久而久之,我自然而然的閉塞了雙目,堵住了耳朵,「消極」成為了我精神深處最真實的寫照。出國後,因為看到了西方社會的現實,這就我打破了之前對西方社會的一切偏聽偏信和盲目崇拜的狀態,讓我能夠強迫自己去更冷靜、客觀的看待現在的這個中國。我個人的經驗,想要在中國社會負面消息層出不窮的現狀中找到冷靜、客觀的思考點,恐怕需要從以下五方面去努力:1、反觀發達國家在發展階段是否出現過與當前中國類似的問題;2、思考與中國同步的發展中大國有沒有比中國發展得好的?;3、正視中國與發達國家的差距是不是越來越小了?;4、觀察中國是不是一直在銳意改革?改革速度是否落後於其他國家?;5、看看西方媒體在攻擊什麼,在讚譽什麼(沖著它們平日針對、抹黑中國的情況,它們的觀點反過來看基本就對了)。經過了這五個問題的思考後,我對中國的處境、現實就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對中國共產黨也就有了更深的敬意,進而從一名憤青轉向了一名堅定的自干五。

第五、「越出國,越愛國」是因為割捨不斷的中國情。拋開以上所有,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中國人,即便在我對政府持最消極狀態的時期,我也是不允許外人說中國的不好的,這恐怕就是我「愛國」最大的源動力吧。出國以後,由於更直接的感受到了一些國家在政治上對中國的敵意,這讓我的肩上莫名的多出了一份責任感。每每聽到媒體上播放的中國的負面新聞,以及有引導性的報道時,我的內心總會非常的糾結和難過,就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去改變哪怕一點點的曲解、扭曲。隨著這份責任感越來越強烈、越來越凝重,我內心深處對「祖國」的感情就越炙熱:建國65年的它,雖然已經取得了人類歷史上從未有過的巨大成就,可它真的還是有很多的問題,而這些問題是西方國家的政客們無法解決的,也不想解決的--中國真正崛起了,那對他們將是不可接受的噩耗,他們如何能真心對待中國,對待中國人?要解決這些問題,只有,也必須靠中國人民自己的努力,用我們的智慧,在不斷的實踐和自我革新中實現。過去的65年里,我們走過了一些彎路,可在中國共產黨和眾多共同執政的各黨派的共同努力下,我們依舊以令人驚愕的效率克服了無數的困難,並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功。當前,新的困難不斷出現,但是中國政府和人民團結拼搏、奮發向上、銳意改革的精神卻依舊充沛、飽滿,這難道不是我們堅定愛國信仰的最好支撐嗎?中國是我們的家,離開了它,我們將失去所有,不愛它,我們還能否找尋到那點活著的價值和意義?

簡而言之,我出國了,所以更愛國了,這就是現實。隨著中國經濟水平的進一步提升,我鼓勵更多的朋友稍微存點錢,努力走出國門(2萬塊錢走遍歐洲的攻略網路上很多,這對於大多數中國人來說,不算太大的負擔吧?),多去親眼看看和親身感知一下外面的世界,而不要總是活在虛幻的網路世界裡,為一些莫名其妙的美化西方的文字而感動,為一些惡意抹黑中國的內容而憤慨。因為,這種情況最終造成的社會動蕩、國家混亂等情況傷害的不是別人,只會是作為普通百姓的你和我。再退一步,從個人層面上來看,憤怒、發泄是人類最低級的情感表達,隨著年齡的增大,心理的成熟,我們是否也應當適時的提升一下自己呢?越出國,越愛國,這就是我的理解,歡迎有更多的朋友來分享自己的看法和參與#我和國旗合個影#的活動。愛國,無需含蓄,愛國,請盡情表達!

雷希穎,察哈爾學會研究員,澳大利亞國立大學博士研究生


推薦閱讀:

深情邂逅奧斯汀
海歸如何認識留學價值被打折?
留學選什麼專業?
校內網 - 瀏覽日誌 - 找來的超級詳細的出國計劃~
家人出國探親必看系列

TAG:出國 | 愛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