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你不要再繼續被矇騙了,這才是最科學、最全新真相

有心理學家認為「若想要對方高興,在稱讚對方之前,應先給他一些負面的評價」

看到這樣的心理學言論,

有的人會覺得以前被矇騙了,以前常被教育人生來需要讚美、厭惡批評?

也有的人會覺得被小編這篇文章所矇騙,怎麼可能呢?還有人會喜歡負面批評?

我們先不糾結於世過去被矇騙還是此刻被小編的文章矇騙,

我們先來看看電影和電視劇上經常看到劇情:

最初與主人公是敵對的人,到最後卻能彼此的和平相處,而且這種劇情已經成為一種電視劇、電影的固定劇情模式之一。

比方說:

愛情戲劇就經常套用這種模式,本來一直反對兒女婚事的父親,最後卻能接納這個女婿並且感情還不錯,

毫不誇張的說,這類的劇情至今仍能深深的吸引著觀眾,其原因就是它抓住了人的心理弱點,

這個心理弱點就是人們內心喜歡這種先抑後揚的情感。

讓我們來看一個有趣的心理學實驗,

讓四組人分別對一些人做出評價,

然後看看被評價的人對那一組產生較好的好感,

第一組:自始至終對他們極力稱讚;

第二組:一直給予否定評價;

第三組:起初給予稱讚,然後慢慢轉為責備;

第四組:起初給予否定性評價,最後才正面肯定他們。

這個實驗反覆做了好多次之後,

得出了非常意想不到卻又非常一致的結果:都對第四組最有好感,

也就是說,人們內心更喜歡哪種先否定、後肯定或者說先抑後揚的評價。

的確是這樣,人對於最初否定自己,後來才肯定自己的人,比一直肯定自己的人更有好感,

道理很簡單,剛開始為負面的評價,而後面才轉為正面的評價,容易給人強烈再評價的感覺,並且使人更加相信其真實性,

是不是有點像中國的一句流傳很久的民間諺語「朋友成為敵人難再親,敵人成為朋友更鐵瓷」,

相反的,對於那種自始至終稱讚的自己的人,會被懷疑有企圖,而不易被接受。

我們把這種心理法則,

投放到電視劇的主角身上,本來對他不友善的人,後來彼此掃除偏見,轉為好感,

這一法則為主線,然後再加曲折的劇情,往往可以增加吸引觀眾的魅力,而更受人歡迎。

與這種先否定、再次肯定心理相反的,就是剛開始時肯定自己,而後再否定自己,

這種方式對人的心理打擊很大,

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前面所介紹的實驗,厭惡感最深的不是第二組,而是第三組。

這個實驗告訴我們,無論評價是好是壞,後來轉變的評價衝擊力要遠遠大於一貫的評價。

也就是說,在生活、工作中,人無完人,每個人都有所長、有所短。

人們的內心更喜歡先揚後仰的評價,

無論評價是好是壞,後來轉變的評價衝擊力要遠遠大於一貫的評價。

親愛的朋友,今天就寫到這裡了,

如果喜歡社會、心理學、人性、人物分析類原創文章,請直接訂閱賬號,以免錯過精彩;

如果需要一起互動探討,直接在原創文章下面進行評論,作者會及時回應。


推薦閱讀:

崇禎弔死煤山的真相,大明朝究竟滅亡在誰的手中
邊泡腳邊艾灸真的可以嗎?真相讓人詫異!
從前五集淺評TVB劇集《真相》
《南征北戰》的真相?
相愛,辜負,譴責,真相

TAG:科學 | 真相 |